新加坡人是如何养老的
‘壹’ 新加坡养老保险模式
1.在养老保险立法原则上,应明确肯定以下各项原则:(1)养老保险水平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原则。西方福利国家推行的高标准福利已带来许多消极作用,我国应引以为戒。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较高替代率副作用比较多,需要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养老保险结构的改善,逐步调低替代率。(2)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原则。作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个人,应当有较强的自我保障意识,不得过份依赖国家和社会。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应以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条件为限度。社会保障体系本身应当是多层次的,以适应不同社会成员的需要。(3)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按照国际惯例和保险原理,享受保障待遇者必须先投保,后受益。先尽义务,后享权利。(4)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养老保险具有在一定范围内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低收入者有可能通过这一机制享受社会平均基本生活待遇,体现了公平原则。根据个人缴费情况建立个人帐户,并使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有所差别的做法,则体现了激励人们劳动热情的效率原则。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最能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5)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开原则。这一原则是政府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要求。
2.在养老保险对象和范围上,应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的客观条件下,分别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应当覆盖到所有履行缴费义务的居民;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也应逐步推广覆盖面。
3.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根据国家、企业、职工各方面承受能力,精心测算,确定缴费比例,并严格执行。
4.在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上,既要稳妥操作,又要积极探索。要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和原则。
5.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待遇给付上,应明确给付的条件、标准和方式,同时明确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的法律机制。
6.在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上,应明确规定决策、执行机构及分级管理的权限,解决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之间的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
(二)加强养老保险规划
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对我国养老保险事业进行整体规划:
1.对城乡养老保险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分别设计
我国的城镇、农村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但两者差距应当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步缩小,如果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完全忽视农村,则无疑加剧城乡的差别。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的联系将进一步加深,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也正在发展。应当为将来的城乡合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留有余地。考虑到客观现实,城乡养老保险体系还是以分别设计为宜。
2.对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进行统一规划
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能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地区发展水平及企业经济效益差异。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也是养老保险的重要部分。三者并行不悖,使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更加巩固。
3.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进行规划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了"逐步由县级统筹向省或省授权的地区统筹过渡"的目标,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最迟在1998年内完成向统一制度并轨的工作。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是否就满足于省级统筹呢?我们认为,省级统筹仍然是地区性统筹,还不是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考虑养老基金的国家统筹问题以及国家统筹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4.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特征,合理规划养老保险体系
杜鹏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根据人口预测结果指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在迅速老龄化,在未来30年内,年龄结构类型将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此后,向高度老龄化发展。中国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90年-2003年,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60岁以上人口比重从1990年的8.6%上升到10.15%;(2)2003年-2020年,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10.15%上升到15.55%;(3)2020年-205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急剧提高,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到27.43%.
与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相关的是,我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在未来数十年间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少儿人口抚养比继续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口抚养比迅速上升。2000年-2010年,我国总人口抚养比会因少儿人口抚养比的下降而达到最低点,在2010年以后又开始增长,预测计将从2010年的46.65%增加到2040年的70%(2050年可能增加到76.80%)。在2010年-2050年期间,少儿人口抚养比基本稳定,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加快,人口总抚养比的变化主要受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的影响。老年人口成为社会的主要被抚养人口。预计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从2000年的15.60%,上升到2020年的23.77%,2030年的36.54%,2040年的42.70%和2050年的48.49%。老年抚养比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远大于少儿抚养比变化的影响,少年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消费基本上由家庭支付,而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越来越多地由社会保障系统来满足。
2010年前后,将是我国人口抚养比最低、劳动人口负担最轻的时间。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段劳动人口最多而总抚养比最低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特别是养老保险),为即将到来的高度老龄化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及人口总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化的预测结果,应当作为制定养老保障总体方案的重要依据。应尽快着手规划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包括养老保险事业规划)。
(三)严格执行养老保险法规政策
没有法制,就难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养老保险这样的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上,如不严格依法办事,则容易留下严重后患。养老保险立法应规定下列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1)个人逾期不缴纳养老保险费;(2)企业逾期不缴纳养老保险费;(3)养老保险基金经办机构逾期不支付养老保险待遇;(4)养老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不依法运用基金;(5)养老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挪用基金,或侵吞基金;(6)个人骗取养老保险待遇;(7)养老保险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四)加强养老保险法规的宣传咨询
养老保险法规政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密切相关,但相当一部分群众并不了解其具体内容,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也还不够。通过有组织的宣传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广大社会保障对象的参与意识和自觉程度,使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深入人心。同时要组织养老保险法律知识的专门咨询服务,解决广大保障对象的困惑。
(五)加强社会保障法律专门人才的培养
应当建立综合性的社会保障研究机构或专门性的社会保障研究机构,加强社会保障立法、执法的研究,发表、出版更高质量的专题论着,在高等院校培养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人才(包括社会保障法律人才),为即将迅速崛起的保障事业储备必要的高级人才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贰’ 新加坡养老制度
法律分析: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是一个以居民个人收入为基础的强制性储蓄体系。管理这个系统的是隶属于政府劳工部的中央公积金局,英文缩写为CPF (CENTRAL PROVIDEN FUND BOARD SINGAPORE)。而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只要是受雇就业,都需要缴交公积金。56岁以上员工公积金缴交率递减,目的是鼓励雇主雇佣年纪大的员工,帮助年长者继续就业。同时,工作人士和他们的雇主所共同承担的公积金被指定存放在3个账户内。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自雇人士 (新加坡劳动队伍中8%-10%是自雇者) 年收入超过6,000美元, 需填补公积金中的保健储蓄账户。除保健储蓄账户外,可自愿按比例缴交另外两个账户(普通账户、特别账户)内的公积金。近年,政府针对55岁至70岁的公积金存款较低的自雇公民推出了“退休户头配对填补计划”,以帮助他们积累更多公积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叁’ 你会选择在新加坡养老吗
不会
新加坡人最怕就是退休,因为退休意味着他们没有工作。平时我们在一些餐馆吃饭,或者去商场购物,甚至在大马路上散步,都少不了会看到有一群60多岁以上的老人在工作,甚至有的老人已经听力不大好了,还是得继续工作。
新加坡主要采用“轻福利政策减轻政府养老负担”!你没有看错,是减轻政府负担!看到这有些小伙伴估计要惊呼了!怪不得新加坡有那么多老人,都皱纹爬满脸了,还在工作
‘肆’ 新加坡采取什么筹集养老基金的方式
CPF,新加坡公积金。当一个人开始工作后,每月薪水3000块,其中你真正能后拿到手花费的只有2700块,三百块自动归入你的公积金账户。同时,公司每月也会根据你的薪水额外往你的公积金账号内打入一些钱。月薪的累积和偶尔政府给新加坡人的花红,等你老了后养老,或者买房等大事儿时可以申请动用这笔储蓄。
‘伍’ 新加坡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乐龄人士”,看看养老政策就清楚了
在新加坡生活的老人或者说年长者,都有一个独特的尊称,叫“乐龄人士”!“乐龄人士”主要指60岁以上的老人,字面意思很明显“到了快乐的年龄”。所谓的“乐龄”,其实是对于60岁以上退休老年人的另一种称呼,希望他们能够晚年生活祥和安乐。
从对老年人的特殊称呼来看,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视养老事业的一个国家。那新加坡都有哪些独特的做法呢?
首先——政府减负
“养老”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缘故,需要投入大批量的资金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等等问题,资金的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
新加坡主要采用“轻福利政策减轻政府养老负担”!你没有看错,是减轻政府负担!看到这有些小伙伴估计要惊呼了!怪不得新加坡有那么多老人,都皱纹爬满脸了,还在工作。
在新加坡,最主要的养老保障为中央公积金体系(CPE),相当于国内的“三险一金”,只不过新加坡进行了统一称呼。CPE为强制储蓄,主要提供包括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综合性的保障服务。
CPE一般分为3个账户:
①普通账户可用来购房、购买CPE保险、投资和子女教育;
②特别账户用于养老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
③保健账户则用于支付医疗费用。
而一旦会员达到退休年龄,政府则会为其设立一个新的退休金账户,符合要求者可在65岁后按月领取退休金,退休后账户要求有最低存款额,达到要求的,在65岁后,每月便可以领取1200新元的退休金,一共可以领20年。但往往到了退休年龄,新加坡的老人不愿意退休!也就是刚才提到的,走在新加坡大街上会发现老人员工非常之多,这和国内绝对是天壤之别!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①薪金
新加坡法定退休年龄是62岁,重新受雇退休年龄是65岁,但越来越多的新加坡老年人过了这些年龄后,依然活跃在工作岗位上。去年,65-69岁年龄段的新加坡人中,有超过40%的依然在工作,这个比例相较于2006年的24%,多出整整16个百分点。而老人就业增加,正是得益于政府政策、就业市场紧绷和人们的寿命和健康年份延长的诸多因素。新加坡规定:员工的重新受雇年龄为62岁到65岁。而目前,几乎所有到达62岁的员工都获得重新受雇。而且,只要重新受雇者工作职责不变,他们甚至也没被削减基本工资。2014年,62岁以上的就业老人的98%没有被削减薪金,有10%还获得加薪。
②年龄
新加坡每十年人均寿命就会增加3年。2014年,新加坡男子的平均寿命为80.5年,女子为84.9年。由于寿命延长,人们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钱的继续应付退休生活,因为新加坡的退休金职能领20年。老人有了收入,就能在财务上独立,无需依赖子女。
③鼓励
政府本身推出政策,鼓励企业聘请年长员工。年龄超过60岁的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担任的工作包括清洁工、机械操作员、服务和销售员工。如果企业聘请超过65岁的员工,政府也会津贴企业。年龄超过60岁的员工的月收入的中位数,从2006年的1160新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2000新元。这样一来,企业觉得聘请年长员工其实很划算。同时,由于新加坡收紧外国员工的流入,导致劳动力市场紧绷,雇主也开始认真考虑聘请年长员工的课题。去年,65岁以上的新加坡人中,有25%受雇。而2006年,这个比例只有13.8%。有人预言,未来10年,老年人就业率将很容易达到30%。
④心态
很多人老人明白,老人就业、哪怕兼职,也能让老人与社会进行互动,正是因为有这种互动,老年人就不会不被禁锢在家庭内,反而能够享受相对丰富的老年生活。而且延迟退休还都是民意所为,随着人均寿命的逐渐提高,新加坡曾多次延迟退休年龄至62岁,2011年通过返聘条例,员工在退休后可在自愿的基础上继续工作,雇主须向符合健康条件的62岁以上员工提供三年的返聘合同,增加了退休年龄的弹性。同时,积极帮助中老年人提升就业能力,鼓励他们干力所能及的工作,40岁以上的员工参加培训费用全免,50岁以上的员工在岗位上干满6个月可以获得政府奖励的工资,出租车司机可以干到70岁。值得注意的是,工运领袖最近多次提议,把重新受雇年龄上限提高至67岁,让更多人尽量延长受雇,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现实民意。
而为了避免老年人在职场上受到歧视,政府今年修改规定,宣布从2017年7月1日起,取消允许雇主为年满60岁员工减薪的法律规定。该规定是新加坡政府在1999年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至62岁时提出的。在该规定下,雇主可以在延长员工退休年限时为其减薪最高10%。这一规定的取消为老年人重入职场畅通了道路。
其次,老年计划
新加坡总人口为547万,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接近13%,而且由于出生率持续低迷,近年来,一名老人对应的工作公民已从2004年的7.6人下降到5.2人。这意味着目前新加坡仅有不到6名工作公民负责供养一名老人,而且供养的老人还在增多,而工作的公民在减少,反差不断加大。然而,单纯依靠政府提供养老显然会造成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中包括组屋套现的补贴计划,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的家庭参与养老组屋补贴计划,兴建针对老年人的乐龄公寓等。
组屋套现是指拥有组屋的居民可以通过屋契回购计划、大屋换小屋以及出租组屋等方式每月获得额外的收入,这主要针对经济困难的居民。政府近年来不断提倡和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作为福利性质供应给本地居民的组屋,就在设计建造时专门设计了适合几代同堂的户型,并在购房价格上给予优惠。这种户型类似打通了的两套住宅,以客厅相连接,两户既分又合,使长辈和晚辈能够和谐共处。另外,对于愿意与父母住得近的子女家庭,在购买政府组屋时政府会提供高达4万新元的现金减免。而单身人士购买组屋若与父母同住,也可享受2万新元的公积金房屋津贴。
仅仅是解决了养老的问题还不够,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才是更加关心的课题。事实上,新加坡社会的养老设施已经比较完善了,从日常生活上可以说是最适合老人居住的国家之一。例如,多数公共交通工具均可以实现轮椅上下,司机和乘客会耐心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车;每座组屋都为老人和儿童设立了活动区,还设立有食阁和公车站,屋主下楼就可以吃饭,而从家门口到车站均建有封顶的绿色廊道,方便居民雨天出行,这也大大减少了老年人滑倒事故。2016年3月,新加坡又针对老年人推出了“幸福老龄化计划”。政府将投入30亿新元,推动涵盖医药保健、退休、就业、住屋和交通等12个领域的超过70项计划。
从该计划披露的内容来看,新加坡政府在关怀老人上真正做到了周到细致。首次在完整报告中出现的新计划包括,将在非尖峰时段,把地铁车厢门的开关时间延长2秒至6秒,让年长者有更多时间进出车厢。此外,巴士站和的士站将更换成装有扶手的座椅,助年长者起身。人民协会将借助现有设施和社区网络,在健乐项目下提供医疗服务、推广保健教育和乐龄学习,目标是在每个社区打造一个健乐中心。
这种关注细节的做法也体现在政府近年来修建的乐龄公寓的设施上。例如,楼梯和走廊两侧添加了扶手,在所有改变方向和高矮的地方用显眼的色彩提示。考虑到老人弯腰驼背,开关、门铃和门窗把手等设施的位置都适当降低。老人视力、听力一般都不太好,因此公寓房间的照明度是普通住宅的两倍,煤气等各种开关上的字很大,报警系统的音量也适当提高等。此外,每个乐龄公寓都设有邻里联系站,老年人可以到这里来参加各种唱歌、读书等活动,也可以相互之间聊天打发时间。
对于不住在乐龄公寓的人士,新加坡的每个选区也都设有民众俱乐部、社区联络所以及康乐中心,这些场地由政府拨款并承担部分营运经费,定期举办文化、社交、休闲活动,并提供健康检查、信息咨询、日常护理等服务。此外,新加坡也有日托养老和各类社会养老机构。对于无暇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新加坡成立了“三合一家庭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老小孩”和“小小孩”共同生活。老少集中管理,即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
‘陆’ 听说新加坡老人没有退休金那他们靠什么过下半辈子
很多国家有些人确实没有养老金,这是正常的,政府会给一些补助吧,就像中国的低保。
‘柒’ 新加坡福利待遇好,怎样可以成为新加坡的永久居
一、定居新加坡福利待遇之一(子女教育)
目前永久居民的孩子读书,目前小学每月13新币/每月,政府中学22新币/每月。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政策,可能会有部分调整。估计一般涨幅不超过30%。
自主学校的学费有的调整到220新币/每月。
大约占父母收入的0.3-0.5%
二、定居新加坡福利待遇之二(父母团聚)
留学的学生毕业了,申请到新加坡永久居民后,他们的父母、结婚后的岳父母一般正常情况下都可以申请来新加坡长期居留。
这个签证的有效期,跟随孩子的永久居民证的有效期,一般为5年或者10年,可以多次往返。
持有这个签证,父母可以在新加坡与孩子联名开公司、做生意等。
三、定居新加坡福利待遇之三(购房子)
新加坡的住房政策是“居者有其屋”,住房分为政府补贴的组屋和市场价格的公寓或者有地洋房。新加坡留学移民的性价比优势还是很突出的。
对于结婚后的新加坡公民可以购买一套新加坡政府补贴的组屋(夫妻每月收入不超过8000新币),只有第一次购房子的时候才有补贴。要购买新的组屋需向建屋发展局提出申请,排队,等待自己选择的房子建成。永久居民不可以买新房,但可以买市场转售的二手组屋。如果想买新房子,可以买公寓或者洋房。
永久居民,外国高级雇员(EP,P1,P2工作签证的持有者)可以直接向建屋发展局申请租赁政府组屋,价格低于市场租赁价格。
租赁政府组屋基本没有特别的间限制,经验上有人一租就是十年八年,但是这是同一套房子,一旦中断租房合同就不可以再向政府租房了。
如果买了政府的房子(组屋),一般要等到5年后才可以卖出,防止房屋倒卖。
对于高收入者是不可以购买小型的政府组屋,如果夫妻的收入总和月薪8000新币,就只能购买大型组屋或者市场转售的房子。
购买父母相邻的政府组屋,还有特别的政府补贴。
四、定居新加坡福利待遇之四(本人养老)
新加坡的养老,主要是依靠政府的公积金制度。
公积金制度的实质是,把本人薪水的20%存入公积金账号,这个账号是本人的,但不可以随意动用。相当于每个人被强制性储蓄。
另外你的雇主还要把相当于于你本人薪水的13%的钱存入你的公积金帐号。这样,实际上的公积金帐户每个月有相当于薪水的33%的存款。
如果按照夫妻2人25岁毕业开始工作,工作35年退休计算。2人的公积金帐号就有了大约
5000*33%*12(月)*35(年)=693000新币
这些费用,又细致的分为3个帐号。
1.医疗账号:7%,用于医疗等费用;
2.购房账号:6%,用于买房子;
3.普通账号:20%,用于教育等。
五、定居新加坡福利待遇之五(商务功能)
在新加坡申请到永久居民后,就可以申请到很多的国家工作,签证不再是障碍。包括很难申请工作签证的美国,英国,台湾地区。也方便了申请人到各国旅游。
申请人由于具备了流利的英文,加上有了可以申请各国签证的“绿卡”,使得全球就业成为可能。
永久居民可以在得到这个身份后的2年,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一般只要有良好的品行和工作纳税记录,都可以拿到公民身份。持新加坡护照者,基本上在西方各国免签证入境。
六、移民:
1、投资移民;250万新币GIP签证
2、创业移民:5万新币以上,P1,P2,Q1三种创业准,需要注册公司一年以后申请,全家可以申请。
3、新加坡留学移民
‘捌’ 新加坡的社会福利是什么有退休金吗
简单地说,新加坡没有什么社会福利,甚至还不如中国的社会福利
1、新加坡没有所谓的失业保险,只要没有工作就一分钱都不会有。所以麦当劳里擦桌子的好多都是60多岁的老大妈
2、教育,新加坡公民去公立学校读书很便宜,几乎算是免费了。前提是外国小孩来新加坡读书学费超级贵(小学生每月就要500多新币)。不过除了没有学费之外,其他的书本费、补习费也是不少的,跟国内很类似
3、新加坡有CPF公积金,其实就是个强制储蓄。每月都要把薪水的一部分强制存进CPF帐号里。里面的钱可以拿来交住院费、买房子、还有退休之后的养老。
4、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只能报大病住院,也不是全保。更常用的的门诊治疗(感冒、发烧、咳嗽...)更是一分钱都报销不了的
5、住房福利不错,新加坡的组屋制度能保证居者有其屋。前提是有钱人想买两套组屋也不允许
6、社会福利虽然欠缺,但是公司福利不少。好多跨国大公司都不得不推出自己的福利来弥补社会福利的欠缺,主要是门诊医疗费用的报销。但是完全没有额外福利的本地小公司更多
7、除了公司福利之外,还有好多慈善机构。例如有一些寺庙里有免费的午餐,穷人可以过去解决吃饭问题。不过这个也不算社会福利
还有问题的话欢迎追问
‘玖’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您好,新加坡在社会保障方面依赖政府经营的中央公积金。中央公积金制度既是一项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又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它不仅为广大雇员提供了养老、医疗保障,而且汇集了大量民间资金,为新加坡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所需资本,还对金融体系具有强大的支撑力和影响力。中央公积金制度是适应新加坡特定的历史情势产生的,并随着国情的改变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加坡模式”。
中央公积金制度1955年7月建立时,是一项为全体受薪人员设立的强制性养老储蓄基金,其主要目的是为职员提供足够储蓄,以便在退休后或者丧失工作能力时有所依靠。但经过40年的时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面的,可以满足人们退休、购房、医疗保健及教育等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医疗保障制度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可分为强制医疗储蓄、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三个部分,各部分均由政府机构管理实施。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实行保健储蓄、健保双全和保健基金计划,由政府提供一定的医疗津贴,以确保本国国民均能享有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保健储蓄计划是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中主要的医疗保障计划,1984年4月推出,并设立了会员的保健储蓄账户。该计划允许会员动用公积金的保健储蓄账户的存款,支付会员个人或直系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在保健储蓄计划下,公积金会员每月须把部分的公积金存进保健储蓄账户。1992年,还推出自雇人员保健储蓄计划,它规定凡年收入在2400新元以上的自雇人员须缴纳其净收入中的固定比例的款项作为保健储蓄。据统计,每年有超过22万名会员动用其保健储蓄账户的存款支付医疗费。
健保双全计划是一项重病医疗保险计划,1990年7月实施,它允许会员以公积金保健储蓄账户的存款投保,确保会员有能力支付重病治疗和长期住院的费用。除会员不参与此项医疗保险,每年将从保健储蓄账户的存款中自动扣除作为保费支出,大约有87%的公积金会员参加投保。这样,会员可以索取每年高达2万新元而终身不超过8万新元的医疗费。到2006年7月,参与健保双全计划的人数高达275万人,占新加坡人口的76.5%,大约有9成的工作人士投保健保双全或动用保健储蓄支付医疗保险。
保健基金计划是政府为贫穷的国民所设立的一项医疗基金,它是在保健储蓄和健保双全均无法提供保障的情况下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目前,该保健基金约8亿新元。2001年,共有15.68万人申请到保健基金的援助,其中99%的申请者从中受惠。
二、养老保障制度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依靠其中央公积金制度来实现,这是其社会保障模式最富有特色之处。新加坡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是完全积累制,是通过强制储蓄的手段来实行对职工本人的自我保障制度。
新加坡政府规定,雇员年满55岁后,个人账户结构由普通账户、医疗储蓄账户和特别账户转变为退休账户和医疗储蓄账户。雇员年满60岁且在个人退休账户须保留一笔法定最低存款的前提下,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从1987年起,新加坡政府开始实行公积金最低存款计划,规定会员在55岁领取公积金存款时,必须把一笔钱留在退休户头中,以保障晚年的生活。10年内,这笔最低存款要上调到8万新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在基本生活费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使其会员在退休后的若干年保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三、就业保障制度
新加坡政府长期以来把鼓励就业、扶助就业、确保就业作为基本国策,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培训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2001至2006年,新加坡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最低的年份达到2.7%。
(一)注重职业培训
新加坡80年代初开始倡导大规模群众性训练计划,对职工进行广泛的再教育、再训练。以设立工人基本教育课程为方式,发动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团体参加这项计划,鼓励他们开办各种学习和训练班。多层次、多类别的学习、培训形式,既保证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广泛性,也保证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与适应性。
(二)推出职业再造计划力促全民就业
职业再造计划是在新加坡全国职业总会的积极推动下,于2005年3月由劳、资、政三方联手推出的一项就业促进计划。该计划通过改善现有工作岗位的职业形象和工作条件来增加这些工作对新加坡人的吸引力,从而协助面临失业威胁的新加坡人继续受雇或重新受雇。职业再造计划一经推出,就取得明显的成效。2005年失业率由2004年的3.4%下降到3.2%。
四、实行“居者有其屋”的住房保障制度
新加坡之所以在短短数十年内成功地解决了住房短缺问题,并且完成了住房由量到质的提升,主要归功于新加坡以住房公积金制度和“居者有其屋”计划为两大支柱的福利型住房制度。
(一)政府是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主导力量
新加坡政府于1960年成立了直属国家发展部的法定机构——建屋发展局,既负责制定住宅发展规划及房屋管理,又负责房屋建设工程、房屋出售和出租。
(二)银行储蓄贷款和公积金是购房资金的主要来源
“居者有其屋”计划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储蓄贷款,二是公积金制度,其中公积金制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强制老百姓将部分收入缴交公积金,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均积累,从而使政府有能力建造公共住房。政府利用部分公积金储备,贷款给建屋发展局发展公共住房,从而使建屋局有能力大规模地进行公共住房建设。
(三)制定不同层次居民的购屋准入政策
收入低者才进入“居者有其屋”计划,同时制定政策,依购房者的经济收入水平层次购屋,其首付款和还款额及还款方式都有所不同,能够适应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需要,确保他们买得起房。
(四)详尽的配套保障政策
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实行的是出售与出租并举的模式,其中出售又分为完全市场化的私人开发商开发的公寓和建屋发展局组织建设的福利型组屋。政府是组屋住房供应的主体,不仅为符合购买组屋条件的居民提供抵押融资贷款,而且对低收入家庭在购买标准条件内的第一套组屋时除了享受规定的房屋津贴外,还可获得额外的购屋津贴。无论是承租或是购买组屋,都有着极其严格的操作性很强的条件限制和完备的退出机制。
‘拾’ 新加坡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的有退休金吗
简单地说,新加坡没有什么社会福利,甚至还不如中国的社会福利。新加坡没有所谓的失业保险,只要没有工作就一分钱都不会有。所以麦当劳里擦桌子的好多都是60多岁的老大妈。
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只能报大病住院,也不是全保。更常用的的门诊治疗(感冒、发烧、咳嗽...)更是一分钱都报销不了的。
社会福利虽然欠缺,但是公司福利不少。好多跨国大公司都不得不推出自己的福利来弥补社会福利的欠缺,主要是门诊医疗费用的报销。但是完全没有额外福利的本地小公司更多。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着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