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叫昭南
㈠ 昭南岛的历史成因
19世纪中期的新加坡,得益于航海与通讯科技的日益进步,也与时并进成为一个重要的区域土产贸易中心,与国际转口贸易枢纽。繁荣的经济刺激了帝国主义的野心,也为新加坡将会在20世纪初面对战争的苦难处境留下伏笔。
1850年,日本开始了野心勃勃的社会与经济现代化的文明改造工程。经过了约半个世纪的努力,日本帝国军力日益壮大强盛。1894 -1895年间日本军事打败中国。1904 -1905年间日本又军事打败沙俄。
1902年日本与英国定下海上军事条约。这一条约允许日本海军在东亚的海面上自由航行。因此,日本海军在实质上是掌握了东亚海面的军事优势。这一英日海事条约的重要军事意义是,象征了英国皇家海军在东亚海面的势力已经开始转弱。1941年的战争证实了英国海军确实不足于和日本海军对抗。
英国海军撤离东亚海面,为的是要把海军调回英国海岸,以便加强和德国的军事对抗。在这一过程中,英国逐渐的放弃了自19世纪以来,所建立起来的海上军事优势。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日本海军在东亚海面的军事优势也就日益显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夺下了在太平洋的德国占领领土。1895年日本占有台湾为日本殖民地。1910年年日本占有朝鲜为日本殖民地。1905年当新加坡发生了雇佣印度兵叛变事件时,日本海军是第一支前来救援的外国军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并改变了欧洲国家在东南亚的殖民计划。随着大环境的改变,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开发计划逐渐放慢,甚至于放弃。这局势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之后,签约国在太平洋的军备限制,却使到日本帝国军进一步的巩固了在太平洋地域的军事优势。
1923年英国在感觉到了香港在军事上的脆弱性之后,决定在新加坡建立一个海军基地。新加坡在建成了海军基地后,却始终没有海军舰队的驻防。这是因为英国为了抵御德国的军事威胁,必须把海军舰队留守在英国本土的海上。
1931年日本在中国的东北领土建立了伪满洲国,作为入侵中国的据点。1937年日本帝国军开始入侵中国,试图落实扩张日本大帝国的地理版图的政治野心。
德国成功的入侵荷兰与法国,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帝国军的军事野心。日本积极筹备入侵东南亚,以夺取战略资源来发动日本的战争机器。1940年9月日本与德国以及意大利定下军事联盟协议。
1941年3月日本帝国军入侵印度支那半岛。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军轰炸美国的珍珠港。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军入侵马来半岛。1942年1月11日日本帝国军占领吉隆坡,1月16日在麻坡击败马来亚的最后一道防线,马来亚全面沦陷,新加坡岛不攻自破。随后,1942年2月15日,在新加坡市区内的英国军队已经无力抵抗,伸出白旗向市区外的日本帝国军投降。
新加坡沦陷后于1942年2月17日改名昭南岛。昭南岛历时三年又七个月。美国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爆炸结束了日本帝国军的军事野心。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对外宣布投降。1945年8月21日日本帝国投降的消息在新加坡发布。1945年9月5日英国军队进入新加坡,设立英国军事行政单位,从日本人手上重新接管新加坡。
日不落西的大不列颠帝国在美国成功争取独立后已经开始逐渐瓦解,到了20世纪初国力更是大不如前。英国海军逐步放弃对东亚海面的影响力,也促进了日本海军势力的增长。英国对马来亚与新加坡防御策略的彻底错误,更是英军白旗投降的基本原因。
英国军队向入侵的日本帝国军投降的历史事件,彻底粉碎了大英帝国的所向无敌的神话。英国人也从此以后,完全失去了统治新加坡的基本道德条件。马来亚与新加坡本土意识的苏醒,配合了二战后的反殖民运动的兴起,使到新加坡从此步上了一个全新的政治体。
1942年2月8日晚上7时,占领了马来亚的日本军队向驻守新加坡西北部的澳洲军发动进攻。7天之后的2月15日,联邦军司令官帕西瓦尔中将于晚上8时半宣布无条件投降,逾8万名英国、澳洲、印度等守军沦为阶下囚,新加坡从此进入了3年零6个月的“昭南时代”。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新加坡失陷”。 新加坡沦陷是亚洲现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之前,英国报章把新加坡形容为“坚不可摧的堡垒”。有“东方直布罗陀”之称的新加坡转眼便落入日军手中,对英国的作战努力以致整个大英帝国,不啻一记沉重的打击。连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不得不承认,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也是规模最大的投降”。
㈡ 新加坡最早是谁的殖民地,在殖民之前是不是独立的国家~!
新加坡最早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殖民之前是独立的国家:马六甲王朝。
1、马六甲王朝是于1402年由拜里米苏拉苏丹所建立的王国,中国明代称为满剌加国,其王城即是如今的马六甲市,全盛时期的国土范围覆盖泰国南部至苏门答腊西南部。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对马六甲王朝进行侵略,在马六甲围城战中夺取了其都城,并在1528年殖民马六甲。
2、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马六甲王国苏丹马哈茂德·沙阿(?~1528)率领军民,转移至吧莪(麻坡属下的一个小镇)和柔佛等地,继续抗击葡萄牙的入侵。
1528年,阿拉乌德丁继承王位,继续在柔佛一带抵抗葡萄牙人。1536年与葡萄牙人讲和。不久阿拉乌德丁正式建立柔佛王国,选定旧柔佛为首都。
柔佛王国建立以后,一方面不断地与苏门答腊岛上兴起的亚齐王国交战,另一方面又继续与葡萄牙殖民者进行战争。这个战争历史上称为“三角交争”,大约持续一个世纪。
3、1824年柔佛王国把新加坡割让给英国。1885年英国与柔佛签订一项条约,承认摩哈拉惹为柔佛苏丹,同意保护柔佛抵御外来的攻击。英国可以派遣代理官驻柔佛,控制其行政权。1910年,海峡殖民地总督派出一位代理官,总揽其行政。
1914年,英国与柔佛修改1885年条约,将派驻柔佛的代理官改为驻扎官。依据此约,英国的殖民地政府可以委任英人为司法及其他官员。至此,柔佛的行政、司法、财政之实权,均为英国殖民者所控制。
4、1819年,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1867年,新加坡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受英国直接统治。
(2)新加坡为什么叫昭南扩展阅读:
东南亚对传统中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明帝国三分之二的属国都在这里。在朝贡贸易中,中国从这里得到矿产、木材、香料、黄金、珠宝和大米。尤其是从东南亚进口的锡矿石和大米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前者是制造铜钱的重要原料,后者是供给闽粤居民的粮食来源。
而通过向东南亚出口或转口,中国的制瓷业,纺织业,制茶业和造船业盈利甚巨。更重要的是,明中国在东南亚海洋的活动,从而建立自己主导下的中国—东南亚体系,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的巨大的战略缓冲区。
这种战略缓冲区与海洋帝国的确立,得益于自宋元以来,中国人蓬勃的海洋开拓精神及对海洋权益的重视。虽郑和的远航体现着帝国最高统治者将东南亚纳入自己宗藩体系的意味,但郑和本人对海洋的认知,使得其近30年的海洋驰骋为中国迎来了一个海洋帝国。
然而,郑和病死于故里,明朝廷的海洋政策急剧逆转,从此将近在咫尺的制海权拱手。民族国家与海洋权益意识的缺失,造成了帝国对海外利益的自动放弃。
失去了马六甲的中国,使帝国最南端的海上大门大开,从此无法阻挡西方殖民者的东来。台湾学者张存武曾说过,葡人之东来才是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㈢ 新加坡历史沿革大概是怎么样的
早期历史
公元3世纪,马来人将新加坡的主岛命名为蒲罗中,取意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后来,新加坡又被赋予海峡之邦的别誉,因而先有早期的华人移民以Selat (海峡)为本源,呼其作石叻。1330年,中国元代航海家汪大渊首次来到新加坡,并在所着《岛夷志略》一书中将之称为单马锡,并留下了“近年速古台王朝曾派七十多艘兵船攻打单马锡,一月不下”的记录。1365年的《爪哇史颂》把新加坡叫做Tamusik,而绘制于1430年(明代宣德五年)的《郑和航海图》则称新加坡为淡马锡(海城)。一直到14世纪末,梵文名字Singapura(狮城)才首次出现。
英属时期
1819-1942
18世纪中叶,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船只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1818年末,总督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建立一个新的贸易港。1819年1月29日,莱佛士登陆新加坡本岛,发觉此地拥有发展成为港口的优越条件,新加坡南部的水域宽敞很少风暴影响,附近的溪间也有充裕的水源提供饮用水。
最初新加坡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到了1820年,新加坡开始为大英帝国产生利润。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2个新的条约正式签署,并于1826年成为海峡殖民地。1832年,新加坡成为海峡殖民地政府的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正式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由位于伦敦的殖民地办公室直接管辖。20世纪初的新加坡从沼泽遍布的荒地,跃升成为第7大港口,她也成为英帝国极为重要的据点之一。
日据时期
1942-1945
日本空军突然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打响。日本的目标是要通过攻占东南亚来取得当地的天然资源,另外作为英国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中心,日本势必拿下新加坡才能彻底把英国人赶出东南亚。
新加坡华侨人口密集,这里是南洋华侨抗日运动中心,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仅抗日义捐一项,便发动东南亚八百万华侨,为中国筹集了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巨额外汇。此时落入虎口的新加坡华侨由于先前曾大力援助中国抗日,又组织义勇军进行过英勇的抵抗,因而遭到日本的忌恨和疯狂报复,星洲沦陷以后,日军对新加坡华裔展开大规模的屠杀行动(新加坡大屠杀)以泄心头之恨。
珍珠港事件隔天,日军在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峇鲁登陆,战争开始仅55天,日军就占领了整个马来亚。1942年2月15日(春节),白思华中将向日本陆军的山下奉文将军投降后,日本将新加坡改名为“昭南岛”,行政上称作“昭南特别市”。同年2月18日至25日,为报复星华义勇军和先前支持中国抗日的新加坡华人,日军开展了以“大检证”为名的肃清行动。日军当局在多个地方设立“甄别中心”,他们的计划是甄别所有介于18至50岁的华裔男性,将所有的“反日分子”铲除,最后日军抓走约二万多人,当中绝大多数被带到郊区或偏远的海边予以集体枪杀,剩下则被送到泰国做苦工。日军还勒索南洋华侨,要华侨交出五千万元俸纳金,山下奉文当时给的理由是:“华侨支持重庆政府抗日,这笔俸纳金,是你们向日军赎罪的买命钱。”
由于资源严重缺乏,致使许多民众不得不在自家花园里种植各种农作物来果腹。经历了3年半的苦难,随着日本的投降,新加坡人民无不高兴,最终1945年9月12日,在政府大厦举行了受降仪式。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占领3年半的期间,至少有5到10万名新加坡华人惨遭杀害。为了安抚冤死的亡灵,新加坡和平纪念碑于1967年2月15日落成矗立在美芝路,纪念碑四面都有不同文字的铭文,中文部分这样写道:“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日军占领新嘉坡,我平民无辜被杀者,其数不可胜计。越二十余年始得收敛遗骨,重葬于此,并树丰碑永志悲痛。”
此后,新加坡每年都要在纪念碑旁举行悼念和祭祀活动,以缅怀在二战惨遭杀害的平民百姓。 对新加坡日治时期的历史有兴趣的话,请搜索新加坡电视剧《和平的代价》视频。这部连续剧真实的反映出当年的境况,岁月无声,人间有情,历史决不容忘怀 ,陈嘉庚和林谋盛烈士等历史人物和新加坡先辈的抗战经历和苦难使新加坡后人深为感动。
迈向自治与合并
1945-1963
1945年9月,英军回到新加坡,1946年3月,军管结束,海峡殖民地也正式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为直辖殖民地。战后的新加坡已经与战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发言权。总督的权力被分散,一个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组成的顾问组成立。该体系于1947年7月变为两个分开的行政及立法会议。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1961年5月27日,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沙捞越和北婆罗洲(沙巴)联合起来组成联邦。对此,李光耀决定举行全民投票,最后71%的人投赞成票。在1963年,新加坡连同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砂拉越以及沙巴共组成立马来西亚联邦脱离英国的统治。
新马合并
1963-1965
合并后,新加坡开始和中央政府发生矛盾,对治国方针也有不同的看法。新马政府第一次发生公开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21日。总理李光耀批评马来西亚的年度预算案没有给予提升社会状况足够的预算。新加坡的商人也开始投诉中央政府歧视他们,没有给他们和其他州属一样的利益,反而对他们实行固打制。双边经济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0%增加到60%后升温。当时马来西亚财政部长陈修信说这是因为印尼的对抗活动而导致军备预算案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将关闭新加坡的中国银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国银行在资助马来亚共产党的武装活动。
两地在政治上也有冲突,1963年,由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加坡州选举。然而,联盟党不仅未添一席,原有的三个选区也被人民行动党夺取。1964年9月,由于印尼特务的挑拨离间,新加坡又发生了种族暴乱。印尼特务将一名马来族三轮车夫谋害后逃走,马来人认为是华人干的,所以展开报复行动,结果双方死伤惨重。 “马来人至上”的观念逐渐走向了舞台的中心。非马来人的政党都公开表示反对“种族主义” 的信条。1965年5月,新加坡行动党和其他主要的反对党主张以“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民族平等方式来取代“土着优先”的保护土着政策。行动党与巫统的政治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两次引发新加坡种族骚乱。最后,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势恶化为由,在1965年8月7日要求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于是,8月9日,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宪,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小岛无奈被迫独立。
新加坡共和国
1965至今
在独立建国后,新加坡寻求国际承认,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也协立亚细安(东盟)。作为一个蕞尔小国,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除了主权纠纷,其它重要的问题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失业率当时高达12%。
为了求存求活,新加坡开始一连串的措施,发展工业及经济。于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实行国家经济发展方针,重视制造业,裕廊工业区正式成立,并在加冷、大巴窑等地建立轻工业基地。为了吸引外资,政府决定给予外国企业优惠。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镇管理局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也在该年成立。
工业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虽然新加坡的国内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同时,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解决。
㈣ 新加坡的由来
一、民族
因为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来区分:华人占了人口的74.2%,还有马来族(13.3%)、印度裔(9.1%)和欧亚裔/混血(3.4%)等公民。
二、人口
截至2015年11月,新加坡常住总人口临时数字为553.5万,其中337.5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和52.7万个“永久居民”简称PR,居住在狮城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有约163万人。
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来从欧亚地区迁移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目前总人口561万(2017年6月),公民和永久居民396万。
三、新加坡历史起源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着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着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
”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
(4)新加坡为什么叫昭南扩展阅读
新加坡的语言: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4种官方语言,即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
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语言。
由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采用英语,作为主要的通行语和教学语。
㈤ 新加坡的历史 简洁
新加坡早期主要有马来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献记载源自13世纪的中国。
14世纪,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爪哇语:Temasek)。
1819年1月29日,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1867年,新加坡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和槟城、马六甲并列一个辖区,直接受英国统治。
1942年2月15日(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占领新加坡,并将之更名为“昭南岛”,行政上称作“昭南特别市”,其中“昭南”一词取自“昭和年间所得之南地”一文,同时也有“南方之光”和“昭和天皇在南洋之领土”的意思。1945年9月12日,日军宣布投降,英国重新管辖新加坡,并恢复其名为“Singapore”。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1963年,新加坡连同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罗洲(现沙巴)共组成立马来西亚联邦,从而完全脱离英国统治。
在马来西亚期间,李光耀由于和当时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在种族权利分配上意见不合, 李光耀主张以“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民族平等方式来取代“土着优先”的保护土着政策。人民行动党与巫统的政治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两次引发新加坡种族骚乱。最后,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势恶化为由,在1965年8月7日要求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于是,8月9日,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宪,解除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关系,使其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㈥ 新加坡的历史简介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着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着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
“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新加坡古称淡马锡。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纪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
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开始在新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端口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
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1959年,新加坡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
1963年9月16日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6)新加坡为什么叫昭南扩展阅读:
新加坡在建国后寻求国际承认,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新加坡也协立东盟。
作为一个蕞尔小国,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除了主权纠纷,其他重要的问题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失业率当时高达12%。
新加坡为了求存求活,开始一连串的措施来发展工业及经济。于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实行国家经济发展方针,重视制造业,裕廊工业区正式成立。
并在加冷、大巴窑等地建立轻工业基地。为了吸引外资,政府决定给予外国企业优惠。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镇管理局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也在该年成立。
工业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虽然新加坡的国内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
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解决。
吴作栋在1990年11月接替从1959年开始执政的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位总理。新加坡在1993年举行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选总统。
纳丹于1999年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选总统。2011年8月总统选举成绩揭晓,陈庆炎仅以0.34%(7269票)微差的优势领先陈清木和另外两位候选人,当选为第三任新加坡民选总统。
㈦ 新加坡是什么样的国家语言历史
历史
独立前
新加坡早期主要有马来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献记载源自公元3世纪的中国。公元14世纪,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爪哇语:Temasek)。1819年1月29日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1867年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和槟城、马六甲并列一个辖区,受英国直接统治。
1941年太平洋战争时期,新加坡被日本占领达3年6个月,取“昭和年间所得之南地”改称“昭南特别市”(其中“昭南”一词亦可指作南方之光)。1945年8月,英国重新管辖新加坡,并恢复其名为“Singapore”。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1963年,新加坡连同当时的马来亚联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罗洲(现沙巴)共组成立马来西亚联邦,从而完全脱离英国统治。1965年8月9日,李光耀由于和当时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在权力分配上意见不合,新加坡被马来西亚逐出联邦,被迫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建国后
进入1970年代以后,虽然新加坡在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同时,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解决。1990年,在李光耀宣布卸任总理职位时,新加坡已经成为区内乃至整个亚洲经济发展的楷模。在其第二任总理吴作栋的带领下,这个东南亚小国又平稳地度过了于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但到21世纪初第三任总理李显龙接任时,新加坡却再度面临如何面对区内其他经济体崛起的新难题。
华语称谓
在过去,新加坡曾使用过“新嘉坡”作为其独立初期的华语国名。后来由于受到当地华侨所带来的方言习惯的影响,出现了如“星嘉坡”或“星加坡”等衍生的国名称谓,一般也有简称作“星洲”、“狮城”或“星国”,有的还称之为“石叻”、“叻端口”、“石叻端口”甚至“实叻端口”等等。
国花的由来
1893年,侨居新加坡的西班牙籍女园艺师艾妮丝·卓锦培育成功了一新品种兰花,新加坡植物园为了纪念她,便将其命名为“卓锦万代兰”,有卓越锦秀、万代不朽之意。这种浅紫红色的美丽兰花有四个花瓣,象征各民族及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4大语系,花朵清雅脱俗,象征新加坡人朴实的气质,强劲的生命力,更象征新加坡民族刻苦耐劳,勇敢奋斗的精神。
国名来由: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独立日:8月9日(1965年)根据新加坡政府2008年统计数据,目前新加坡常住人口已达484万人,其中384万人属于本国公民或永久居民(总称“本地居民”),在本地居民中,新加坡华人占75.2%,马来人占13.6%,印度裔(以泰米尔人居多)占8.8%,而欧亚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则占2.4%。因此,新加坡不仅是除澳门和摩纳哥之外,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或地区,也是除中国大陆及台湾外,全球华人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或地区。
新加坡的华人基本来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其中大部分是福建人,其次为潮州人、广府人、客家人和海南人等。加上近年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数量日趋增长,华人文化构成也越来越复杂。由于新加坡华人中使用福建闽南语超过半数,致使新加坡成为继中国福建闽南地区及台湾之后,另一个闽南语大宗使用区。
新加坡宪法中列明马来语为国语,但官方语言也包括了英语、华语以及泰米尔语。政府机构与社群之间通用的语言是英语,学校也以英语为主要的教学用语。早期的新加坡华人大多依其移民地来源使用不同的方言
1980年代由新加坡政府主导的“讲华语运动”(类似于中国的“推广普通话”)后,新一代新加坡华人已经习惯使用新马华语;此外新加坡政府对电视、电台的华语节目也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例如许多从台湾进口的闽南语电视连续剧和香港进口的粤语电视剧就必须用华语重新配音后才可播出,香港电影也一律配音“华语”后才可上映。
英语虽为新加坡通行的语言,但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情况十分普遍。因此,新加坡政府又发起了“讲正确英语运动”,鼓励国民学说、多说以英美两国英语为标准的规范英语。
2008年新加坡政府订为“华语年”,鼓励新加坡国民多多使用华语对话,希望让“华语”可以在商业贸易的沟通场合上广泛的使用。“在未来,如果你只会说英语、而不会讲华语,那你必定会吃亏,因为世界正在改变。”从以上政府官员的说法中,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对华语文的重视。
㈧ 新加坡被日本称为什么
摘要 日本占领新加坡后,日军将领“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将之改名为昭南岛(意指南方光明之岛,或昭和天皇在南洋获取的领土)。在行政上,新加坡则成为大日本帝国的一部分,为“昭南特别市”。因此,新加坡日治时期也被称为昭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