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菲律宾哪个建国早
‘壹’ 菲律宾是什么时候建国的
菲律宾的独立建国一波三折,从 1899 年到 1946 年,经过非常多的事件和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从美西战争后美国的占领地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1898 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岛上就有民族主义者 E. Aquinaldo 建立政府,并宣布菲律宾独立。但是,在西班牙与美国的默契下,美军登陆菲律宾并进入马尼拉,宣布建立军事政府。此时,菲律宾的政府还通过自己的宪法。 (注意这时候有两个政府。)
经过美西战争的 1898 年 12 月 10 日《巴黎和约》西班牙正式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美国则给西班牙两千万美元做为赔偿。 (照说,签订和平条约之后应该从军事占领阶段进入友好占领阶段,但因为菲律宾国内尚有不一样的武装反对势力,所以,军事占领阶段尚未结束,此点和日本占领台湾一样,要经过桦山资纪的一段“平乱”阶段,也像极了 1947 年台湾的二二八与其后的军事镇压动乱。)
1899 年 E. Aquinaldo 公布宪法,建立菲律宾共和国,并就任首任总统。这时候,美国与菲律宾正式爆发武装冲突。 (在战争法来看,就是占领军事政府平定占领区的叛乱政府,在国内法层次来看,就是外国武力干涉住民自决的建国。)
后来美军在“平定叛乱”中获胜。
1901 年 3 月 2 日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总统有结束菲律宾军事政府的权力 (当时美国也正在建立其领土宪法性法源) 。
美国军事占领区进行民选首长, 1901 年美国总统任命首任菲律宾民政总督,正式开启民政治理阶段。然后,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赋予菲律宾人与美国人同等的权利法案。
1907 年 7 月 30 日美国举办菲律宾的议会选举。后来 1916 年 8 月 29 日美国国会通过,总统签署着名的《锺斯法案》 (Jones Act) 。美国通过《锺斯法案》时说:美西战争并无拥有菲律宾,只想菲律宾建立稳定政府之后即撤出。
1919 年菲律宾人民到美国国会游说已经准备好独立,菲律宾国会也通过相似宣言。
1934 年美国国会通过着名的《泰丁斯-麦克杜飞法案》 (Tydings-McDuffie Act) ,详细规定菲律宾独立步骤。
菲律宾人选举制宪代表,起草宪法草案,通过宪法草案。美国总统签署此宪法草案。菲律宾举行公投,批准此宪法,之后 1935 年选举首任总统 (任期六年) , 1935 年 11 月 15 日成立菲律宾国协。 1941 年 11 月 11 日选举第二任总统。
后来出现宪法修正草案,也经过上述繁复程序,最后由美国总统批准然后公投通过。
1942 年 1 月 3 日,日本占领菲律宾,麦克阿瑟和菲律宾政府 (总统、副总统) 撤出。
“ (麦克阿瑟的 I shall return ,以及战争后期美国陆海军所谓的争论是攻占菲律宾或攻占台湾的争议。原本决议依据海军意见来攻占台湾,但在麦克阿瑟与罗斯福一席密谈之后,决策逆转。其实,虽不知麦克阿瑟说什么,但是基于美国总统保护“领土”的宪法责任,跳过菲律宾恐有宪法职责上疑虑,而麦克阿瑟的 I shall return ,显然具有宪法责任的意义。同时,陆军也较海军更明白“占领法”,虽然海军也懂战争 (海战) 法。”
日本的占领,也遵照占领法实施戒严与军事管理。
1943 年 6 月日本实施制宪会议,研拟宪法草案, 1943 年 10 月菲律宾第二共和。
此时美国国会决议延长流亡美国的菲律宾正副总统任期。后来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总统在 1946 年 7 月 4 日宣布菲律宾独立。 (注意:菲律宾独立不是由菲律宾宣布,而是由美国宣布,美国并邀请世界各国承认菲律宾独立。)
1945 年美军夺回菲律宾,太平洋战争结束。 1946 年 4 月 23 日举行总统大选,进而美国于 1946 年 7 月 4 日正式宣布菲律宾独立。
‘贰’ 新加坡以前是否属于菲律宾
以前新加坡是属于马来西亚的,不是菲律宾。
‘叁’ 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是在什么时候成立的
新加坡简介
新加坡是一个美丽的岛国,由58个小岛组成,面积约648平方公里,人口316万多,是一个繁荣的大都会,因为市容美丽清洁,被人们誉为“花园城市”。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南端,与马来西亚仅一水之隔,东西分别毗邻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处于东南亚的交汇处。新加坡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
十四世纪,新加坡是强大的斯里佛室帝国的领土,被称为“淡马锡”或海城。据说,有一位斯里佛室帝国的王子在岛上看到一只野兽,他误认为是狮子,因此就把“淡马锡”改名为“新加坡拉”,意即“狮城”。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爵士来到新加坡,他发现这是一个具有良好停泊环境的天然港口,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确是发展贸易的理想口岸。于是,他在此地建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从此新加坡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后的几十年里,大量移民从中国、印尼、马来西亚和印度涌入,使新加坡更加兴旺。1965年,新加坡正式成为独立国家。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断奋斗,新加坡已成为亚洲发达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
新加坡位于赤道边缘,昼夜温差不大,日间平均气温为摄氏30.7度,夜晚平均气温为23.7度。在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店、旅馆、办公大楼和餐馆都有冷气设备。新加坡常年有雨,每年十一月到次年一月东北季风期间,降雨量比平时较多。倾盆骤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使人精神焕发。
新加坡的三百万人口中,华族人约占77%,马来族约占15%,印度和巴基斯坦族约占6%,其他种族占2%。长久以来,各族形成了一个种族和谐的安定社会。新加坡宗教信仰自由,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等。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有四种:英文、华文、马来文和泰米尔文,行政语言为英语。
新加坡政治稳定、种族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政府推行自由贸易,不断引进人才,积极发展科技、教育和经济,加上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新加坡在短短数十年里迅速崛起。新加坡不但拥有优良的深水港口和现代化的国际机场,也有先进的通讯设施和健全的金融制度;新加坡有如诗如画的旅游景点,也有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新加坡有美仑美奂的购物场所,也有设施完善的组屋区;新加坡还有四通八达的交通服务和各种各样的美食娱乐。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时代的来临,新加坡也力求走在世界高科技的前端。
‘肆’ 新加坡是什么时候建国的
你好,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助到你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为共和国,尤索夫.宾.伊萨克出任首任总统
‘伍’ "狮城" 新加坡 的资料谁有啊 谁我点吧!我终身难忘啊!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盘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新加坡地标志是一种鱼尾狮,传说当年以为马来地王子在高山上打猎时发现新加坡这座小岛,次日便出海到这个小岛上。旅途中遇上风暴,王子把自己地王冠投入海中,风暴得以平息。
到达小岛后,一只雄狮要来袭击他们,而当他和王子地目光交汇时却又安静了。
王子开始发展新加坡。
后人为了纪念王子,就把师资和大海联系起来形成鱼尾狮,新加坡也被称为狮城
新加坡的名字来源于梵文"信诃补罗",并有着美丽的传说。新加坡古称淡马锡(爪哇语"海市"之意),公元8世纪建国,归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相传11世纪时,室利佛逝王国的王子与谬内岛的公主结为百年之好,在廖内岛住 了下来。一天,王子携公主外出打猎,乘船时遇大风浪,在即将翻船时,王子把王冠丢到海里,风浪顿时平静下来。他们便把船划到马锡海边。在附近树林里打猎时,他们忽然发现一只头黑胸白、身体红色、行动敏捷的怪兽,随从告诉王子这是一只狮子,王子听了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地方,便决定留下来。因登岸时首见狮子,后来他就把淡马锡改名为新加坡拉。在马来语中,"新加"是狮子,"坡拉"是城的意思。这便是新加坡和狮子城名称的来历。
‘陆’ 谁知道新加坡的历史
新加坡 早期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公元 3世纪 , 中国 将新加坡叫作“蒲罗中”,即“半岛末端的岛屿”。史料记载, 1320年 , 元朝 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龙牙门”或许就是今天的岌巴港(Keppel Habour)。 1330年 ,一个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首次来到此地,将其命名为 Pancur (泉水),当时已经有 华人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海城)的,是 1365年 的《爪哇史颂》。类似的名字还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一份 越南 文献上。一直到14世纪 末,梵文名字 Singapura (意为“狮城”)才首次出现。 当时,暹罗(即今天的泰国 )以及位于爪哇岛的马加帕希帝国(Majapahit Empire)争夺着新加坡的控制权。根据马来文献的记载( Sejarah Melayu ),新加坡在一次与马加帕希帝国的战争中失败。但是一名巨港( Palembang )的王子,Iskandar Shah,之后杀死了当地的领袖,并自己宣布成为新加坡的新统治者。此后不久,他就被赶走,目前并不清楚到底赶走他的是暹罗人还是爪哇人。之后他逃亡北方 马来半岛 的麻坡( Muar ),并在那里建立了马六甲苏丹国,而新加坡则是苏丹国中重要的一部分。 现代新加坡的建立 18世纪中叶,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船只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他们在槟城(1786年)和新加坡(1819年 )建立了贸易港,并从荷兰人那里抢得了马六甲( 1795年 )。 1818年 末,印度总督哈斯丁勋爵(Lord Hastings),决定授权明古连(Bencoolen)总督 莱福士爵士(Sir Thomas Stanford Raffles)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建立一个新的贸易港。1819年1月29日,莱福士在考察了附近岛屿后登陆新加坡。第二天,他就与Temenggong Ab'r Rahman签订了初步的协定,在当地建立一个贸易港。虽然Temenggong是实际的统治者,新加坡是柔佛-廖内-龙牙(Johor-Riau-Lingga Sultanate)马来苏丹国的一部分。柔佛苏丹Abl Rahman在前一年已经和荷兰人签订了条约,他的王国其实已经处于荷兰的统治之下。显然莱福士面临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但是,莱福士知道柔佛内部对这位新苏丹的合法性有很大的分歧。Abl Rahman苏丹是前一位苏丹的小儿子。莱福士成功地将被流放的长子Tengku Hussein偷渡回新加坡。1819年2月6日,莱福士宣布Tengku Hussein成为受大英帝国所承认的柔佛苏丹。一份新的正式条约签署,授权英国在新加坡合法地设立工厂。该举动遭到荷兰的马六甲以及爪哇总督的强烈抗议。 英国政府在1819年8月之前并不知道莱福士与荷兰人的冲突。而当他们知晓时,新加坡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一块殖民地。更何况,英国曾经在拿破仑战争中对荷兰有恩惠。到1820年时,新加坡开始为英帝国产生利润,三年后,新加坡的贸易额已经超过槟城。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进一步地得到确立,2个新的条约正式签署。 第一个是 1824年3月的《英荷条约》(Anglo-Dutch Treaty)。根据此条约,荷兰撤销所有对英国占领马来亚、新加坡的反对意见,并将他们在马来半岛和印度的所有基地让给英国人。作为回报,英国同意将其在苏门答腊的基地让给荷兰。在马六甲海峡中划出一条分界线,两国各自取其南北两端。该条约也有效地削减了柔佛苏丹国的影响力,它的国土被分成三份:位于马来半岛的柔佛以及新加坡(已经正式属于英国),和廖内群岛(由荷兰控制,今天是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 第二个条约是8月与苏丹Hussein和Temenggong Ab'r Rahman签订的,两个人同意将岛屿的管辖权让给英国,而因此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现金回报。 海峡殖民地 新加坡、马六甲和槟城三个英国位于马来半岛的殖民地,于1826年成为海峡殖民地,受到英属印度当局的管辖。到1832年,新加坡成为殖民地的政府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海峡殖民地正式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由位于伦敦的殖民地办公室直接管辖。 随着1860年代中蒸汽船的发展以及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新加坡成为航行于东亚和欧洲之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后,随着当地橡胶种植业的发展,新加坡也成为全球主要的橡胶出口及加工基地。到19世纪末,新加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1873年到1913年间,当地的贸易增长了八倍。经济的发展也吸引了区域内的移民。到1860年,人口已经增长到80,792,其中华人占到61.9%,马来人和印度人分别占13.5%和16.05%,其他人种,包括欧洲人,则占到8.5%。 1921年 ,英国在新加坡修建了一个海军基地,之后又补建了一个空军基地。小岛的繁荣与平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打破。日本飞机于1941年12月8日子夜时分开始轰炸这座沉睡的城市。 1942年2月15日 ,新加坡沦陷,并被重新命名为“昭南岛”( Syonan )。被占领出时,很多华人被日军大屠杀 。日本统治了该地区达3年半,直到1945年9月,英军回到新加坡。 迈向自治 1945年9月,英军回到新加坡,英国军管开始。到1946年3月,军管结束时,海峡殖民地也正式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为直辖殖民地,而槟城和马六甲则于1946年成为马来亚联盟(Malayan Union)的一部分,1948年成为马来亚联邦的一部分(Federation of Malaya)。 战后的新加坡已经与战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发言权。总督的权力被分散,一个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组成的顾问组成立。该体系于 1947年7月变为两个分开的行政及立法会议。虽然总督依然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人民已经有权选出立法会议中的6名成员。 1948年6月,由于马来亚共产党企图使用武力夺取马来亚及新加坡的政权,新加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持续了长达12年。到1953年底,英国政府任命了一个由蓝带尔爵士(Sir George Rendel)率领的考察组重新评估新加坡的宪法地位,并提供相关建议。政府最后接受了蓝带尔的建议,并最终修改新加坡的宪法,赋予新加坡更大程度的自治。 1955年的选举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新的登记制度使原本只有75,000人的合格选民增加到300,000人。而且华人选民的数量首次大幅度增加。最后,劳工阵线(Labour Front)取得10个席位。马绍尔(David Marshall)于1955年4月6日成为新加坡的首任首席部长(Chief Minister)。他领导的劳工阵线与巫统(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sation UMNO)及马华(Malayan Chinese Association MCA)组成联合政府。 在与伦敦关于新加坡完全自治的宪制谈判破裂后,马绍尔于1956年6月6日辞职。林有福出任新的首席部长。1957年3月由林有福所率领的代表团成功地在伦敦与英国方面达成协议。1958年5月28日,双方在伦敦正式签字。 新加坡在1959年取得完全自治。当年5月新加坡的第一次大选举行,选举第一届完全民选的立法会的51名成员。人民行动党 (People's Action Party PAP)在选举中获得了43席,成为第一大党。6月5日,新加坡总督古德爵士(Sir William Goode)宣布新宪法生效,新加坡成立自治政府,他本人担任首任元首( Yang di-Pertuan Negara Head of State),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 当时,人民行动党与共产党合作抵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共产党人控制了许多大众组织,特别是工人及华校生。两党的合作并不十分愉快,双方都在利用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中间派希望与非共产党的马来亚合并并独立,而共产党人则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的共产国家。 两派的紧张关系到1960年开始恶化,最终于1961年分道扬镳。共产党人自己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党社会主义阵线(Barisan Sosialis)。而在1961年,马来亚也进入战局,宣布愿意与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合并组成联邦,前提是英国管辖的婆罗州(Borneo)、 文莱 (Brunei)和沙劳越(Sarawak)也加入这个联邦。 成立马来西亚的提议 1961年5月27日,马来亚首相东姑(Tunku Abl Rahman)提议马来亚联邦应该与新加坡、沙劳越、北婆罗州和文莱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及政治合作,并将合并作为一种选择。合并的主要条款由东姑和李光耀签署,包括了建立一个负责国防、外交和国安的中央政府,而当地政府则可以负责教育及劳工的问题。 1962年9月1日,新加坡举行有关合并的全民公投,三分之二的人选择支持合并。 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正式成立,包括了马来亚联邦、新加坡、沙劳越和北婆罗州(即今天的沙巴)。文莱拒绝加入。合并遭到了邻近国家的反对, 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都提出抗议。 独立: 然而,合并是短暂的。主要的分歧是种族问题。原本马来亚的马来人占大多数,并享有特权。马来人主宰了联邦的政治生态,而华人则主宰了马来亚的经济命脉。然而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加入联邦后,华人也更有机会参与马来西亚的政治运作。巫统开始担心华人会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以及经济环境。新加坡最终不得不于1965年8月9日退出联邦,宣布独立。独立的新加坡于1965年9月和10月分别成为联合国及英联邦的会员国。 当代: 独立后,新加坡开始一连串的措施,发展工业及经济。裕廊工业区(Jurong Instrial Park)于1968年成立,除此之外在加冷(Kallang)、红山(Redhill)等地也建立了小规模的工业基地。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市政局(Jurong Town Corporation)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Development Bank of Singapore)也在该年成立。 1979年石油危机之后,政府惊觉发展中的问题,并对经济进行重组。政府修改了相关的教育制度,提升人民的技术水平。在这一年,新加坡的华校被撤销,所有学校使用英语教学。 住房问题被放在首位。建屋发展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组屋(HDB flats),廉价提供给民众。新加坡公民还可以使用自己的公积金户头(Central Provident Fund CPF)购买组屋。 英国于1967年突然决定撤除其在新加坡驻扎的所有部队,使新加坡政府决定组建自己的军事力量。新加坡相仿以色列 ,规定所有年满18岁的男子都必须服兵役。967年,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进入1970年代的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政局稳定。然而新加坡政治舞台却被一个政党,人民行动党所主宰。执政党经常利用各种司法程序,压制反对派的声音。比较着名的反对党政客包括了J.B Jeyaratnam(最近由于与人民行动党多位领袖长年的官司缠身而宣告破产)和邓亮洪(Tang Liang Hong,目前居住在 澳大利亚 )。 然而,完全怪罪新加坡政府对反对派的打压也不全是公正的。例如,当局并没有主动进行出版审查制度,而主要由公民的“自我审查”。独立后的新加坡政治舞台上从来没有过重要的反对党,主要也是由于执政党长年的宣传与执政的结果。
‘柒’ 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国家是1949年建国的
好象只有中国是在1949年建国的,
以下资料可供参考
四、民族民主运动的进程。
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首先是从亚洲开始的,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1945—1949年,民族独立浪潮在亚洲兴起。
在此期间,获得独立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1945年)、越南(1945年)、老挝(1945年)、菲律宾(1946年)、叙利亚(1946年)、约旦(1946年)、印度(1947年)、巴基斯坦(1947年)、缅甸(1948年)、斯里兰卡(1948年)等。在1948年建立独立国家的还有朝鲜、韩国和以色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亚洲90%以上的地区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亚洲大陆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本P11,……“有的国家是以武装斗争为主,而大部分国家是通过殖民主义者移交政权的方式和平获得独立的。”)
2、1950—1959年,民族独立浪潮从亚洲向北非延伸。
此期间获得独立的国家有:利比亚(1951年)、柬埔寨(1953年)、苏丹(1956年)、摩洛哥(1956年)、突尼斯(1956年)、马来西亚(1957年)等。50年代末开始,民族独立浪潮进一步从中东地区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蔓延。被称为“沉默地带”的黑非洲开始觉醒,并拉开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的序幕。1957年,加纳赢得独立,从而宣告了第一个非洲黑人独立国家的诞生。接着,几内亚也于1958年获得独立。1958年4月15日—22日第一次非洲国家会议召开,这是非洲人民联合反殖反帝的新起点。
3、1960—1975年,以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为中心,亚非拉地区基本完成“非殖民化”。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非洲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战场,由于非洲大陆摆脱了殖民统治,殖民体系的瓦解终成定局。1960年被国际上称为“非洲年”。因为在这一年中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了独立。非洲的新兴国家重视各国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在第一、二、三届全非人民大会的基础上,1963年5月22日—26日31个非洲独立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及代表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通过了《非洲统一组织章程》,成立了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简称“非统组织”),规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非洲国家首脑会议,商讨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防务等方面的互助与合作。会议决定将非统宪章的签字日,即5月25日定为“非洲解放日”。非统组织的建立标志着非洲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这一时期,亚洲的独立国家体系也在进一步扩大。主要是中东和海湾地区出现一批新兴国家,如:科威特(1961年)、也门(1962年)、南也门(1967年)、巴林(1971年)、卡塔尔(1971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年)等。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则有马尔代夫(1965年)和新加坡(1965年)。
4、1976年以后,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进入最后扫尾阶段,原来处于托管状态的一些小国和岛国也纷纷独立。
亚太地区诸岛国的独立。在南太平洋,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1万多个岛屿长期处于殖民主义的统治之下,二战后改由联合国托管,随着托管制的结束,这些岛屿国家先后宣布独立,其中除在70年代中期以前已获独立的西萨摩亚(1962年)、汤加(1970年)、斐济(1970年)、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年),1976年后独立的还有:所罗门群岛(1978年)、图瓦卢(1978年)、基里巴斯(1979年)、瓦努阿图(1980年7月30日)等。文莱亦于1984年独立。
加勒比海诸岛国的独立。长期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的加勒比海地区诸岛从60年代起也展开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大部分国家在70—80年代获得独立。如:巴哈马(1973年)、格林纳达(1974年)、多米尼加(1978年)、圣卢西亚(1979年)、伯里兹(1981年)、安提瓜和巴布达(1981年)等。
进入80年代,整个非洲只剩下南部非洲个别地区仍处在殖民主义的统治下。1980年,津巴布韦争得了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人民经过长期斗争也宣告独立。至此,非洲大陆终于清除了最后一块殖民地。
白人种族主义者统治下的南非,虽从1961年起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它奉行种族隔离政策,这种政策是殖民主义的延续和变形。南非人民为废除这一罪恶制度进行了数十年的斗争,国际社会也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进行了制裁。随着“非殖民化”运动在非洲大陆的推进,南非在90年代初不得不实施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政治改革。1994年4月,南非举行首次多种族大选,黑人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在选举中获胜,该党领导人曼德拉当选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种族主义统治在南非的终结,标志着殖民主义统治在非洲的最后结束。
5、 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大批战后新独立的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到90年代末,188个联合国成员中,战后独立的国家占了大多数,这些国家已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捌’ 华人上亿,为什么只有新加坡独立建国
很难说的
与西欧人向亚、非、拉广大区域殖民的同时,中国人也开始了下南洋的活动。明朝中后期,汉人开始大规模向东南亚地区移民,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下南洋”。
华人移民东南亚,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华人凭借自己的双手在蛮荒之地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在今天的东南亚国家中,华人绝对人数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印尼约有880万华人,占当地人口的3.5%左右;相对人数最多的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约有370万华人,占当地人口的74.2%。(当然这是一个大致的数字,统计会有出入。)
很多人在学历史的时候都会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除了新加坡,华人在东南亚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家?
其实新加坡一开始也不是准备要独立建国的,新加坡积极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后来因为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与马来西亚联邦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产生了矛盾,加上新加坡又发生了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骚乱,马来民族统一机构领导人东古为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把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联邦开除了出去。新加坡被开除出马来西亚联邦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
华人之所以在东南亚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家,这不得不从明清政府的海洋战略说起。
明朝政府自郑和下西洋以后,就不怎么关心海洋事业了,但是呢,明朝好就好有“海上集团”的存在,当时中国沿海和东南亚地区的海上贸易被中国的“海上集团”控制,“海上集团”也被称为“武装海商集团”,中国的“武装海商集团”历时约2个世纪,其中最着名的就是王直、李旦、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
明朝对活跃于海上的武装集团原则上是予以严厉打击的,但是明朝的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他们的存在,或者因为地方官吏徇私舞弊,或者因为明政府海禁政策法令无常,总之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海上集团依然很活跃。
满清入主中原以后,由于当时最大的海上武装集团——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参与了反清的活动,并且郑成功一直领导军队在东南沿海从事反清斗争,所以在清朝看来,这些海上武装集团是潜在的威胁。清朝水师对海上武装集团进行了清剿,最终在18世纪彻底肃清了这些“海盗”。
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以后,准备进一步去菲律宾开拓,此时,郑成功不幸逝世,进攻菲律宾的计划就搁浅了。
郑成功的逝世以及清朝在18世纪彻底剿灭海上武装集团,表明中国人的武装集团彻底从东南沿海退出,相当于把中国沿海和东南亚地区的制海权拱手让给了西方人。
一方面明朝、清朝的中央政府不关心海洋事业,另一方面海上武装集团又被消灭。所以从18世纪开始,华人基本上失去了来自中国本土的武力支持。
建立国家需要武装,没有武装,哪里有国家?
十六、十七、十八世纪之时,中国人在东南亚建立了7个国家(其中有1个是南宋末年建立的),这些国家后来都消亡了。既得不到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又面临着强大的西方列强,华人又是作为客居者的身份居住在当地。这些国家是无法生存的。
兰芳共和国
这7个国家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兰芳共和国(1777年—1884年),1770年,广东嘉应(今梅州市梅县)客家人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成立了“兰芳公司”,兰芳公司成立以后,当地的一些酋长要求获得兰芳公司的保护,于是在1777年,罗芳伯正式建立兰芳大统制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成立以后,面临着荷兰人的威胁,罗芳伯知道当时洋人还是害怕清朝的,对清朝皇帝有所忌惮,于是向清朝政府纳贡称臣,清朝皇帝对中国人在海外称王称霸向来都是不赞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将来有一天是不是要回国抢我的位置?罗芳伯因为是华人,很清楚中国皇帝心里想的那些事儿,所以不是以“共和国”的名义,而是以“公司”的名义,向清朝皇帝进贡。
(兰芳共和国其实当时是清朝的藩属国)
但是,荷兰人看不明白,以为清政府真的认可兰芳共和国作了清帝国的藩属国了,所以一直不敢把兰芳共和国怎么样。到了1884年,清政府已经彻底衰落了,荷兰人入侵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覆灭。因为兰芳共和国是以公司的名义向清朝进贡的,而不是以“藩属国”的名义进贡的,所以兰芳共和国被荷兰人消灭之时,清政府什么话都没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连个正式的条约都没有签,琉球、朝鲜、越南等藩属国至少是有条约的。
戴燕王国
坤甸河北部(与兰芳共和国非常的近)有个戴燕王国,其国王非常的残暴,当地人民对他非常的不满,广东省梅县人吴元盛杀了戴燕王国的国王,当地民众拥戴吴元盛为戴燕王国国王。戴燕王国存在的时间共70余年,历四任国王。
(坤甸位于印度尼西亚的西加里曼丹)
19世纪中后期,戴燕王国也沦为荷兰的殖民地。清政府当然也是什么话都没说,清朝皇帝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有个戴燕王国。
安波纳岛王国
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南明灭亡后于安波纳岛(纳土纳群岛)自任国王。纳土纳群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群岛,位于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岛之间的海域,由272个岛屿组成,面积2,110平方公里,现在的人口约9万余人。
张杰绪为什么会在这个群岛上建国?因为南明灭亡以后,广东沿海的一部分残兵败将不满清朝的统治,联合一部分渔民来到纳土纳群岛生活。可惜,张杰绪死后,王国内部出现权力斗争,张氏王国渐渐衰败,后来纳土纳群岛也成为荷兰的殖民地。
马来吴氏王国
福建人吴阳在1775年于马来半岛的宋卡建立王国,该国无国号,后称臣于暹逻。
暹罗吞武里王朝
泰国的吞武里王朝可以认为是华人建立的,因为暹罗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郑信(1734—1782年)是个中泰混血儿,郑信的父亲来自中国广东澄海,名郑镛,广东潮汕人,郑信的母亲诺央是暹罗人。
1782年,吞武里王朝发生宫廷政变,郑信被杀。从柬埔寨前线率大军回国的却克里将军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曼谷王朝。却克里是曼谷王朝的第一代国王,史称拉玛一世,却克里的父亲名叫通滴,是孟族人,他的母亲名字叫做 Daoreung,她具有部分华人血统,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华人。因此曼谷王朝与华人的关系不是很大。
东南亚还有两个华人王国是在元、明时期建立的。
爪哇顺塔国
南宋末年,崖山一战,张世杰惨败,陆秀夫背负幼帝蹈海自杀,但是陆秀夫的儿子并没有死,也没有投降元朝,他率领部分南宋遗民乘船到了爪哇岛,建立了顺塔国。
顺塔国在明朝永乐年间还向明朝进贡了,《明史》记载了顺塔国进贡的事情并追述了顺塔国建国始末。今天的我们才知道关于爪哇顺塔国一些历史。
顺塔国后来怎么样了,史书没有明确记载。
飞龙国
广东省饶平乌石村人张琏在嘉靖年间起义,反抗明朝的统治,转战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后来义军被明廷剿灭,张琏出海南下,在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自立为王,来自广东、福建等地的华人移民和商人均依附于他。
飞龙国后来怎么样了,史书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西方列强来到东南亚以后,清朝皇帝一般不怎么关心海外的事情,这些华人国家得不到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当然无法抵抗西方列强。
二战胜利以后,东南亚各个国家相继独立,以华人为主体的区域呈零星状分布于东南亚各地,很难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且华人在当地本身就是后来者,人都是讲究“先来后到”的,华人在方方面面都要谨慎行事,只专心于商业和教育,对政治却不怎么关心。新加坡是因为被马来西亚联邦开除了,才成为一个华人国家。
与西欧人在亚、非、拉等广大区域殖民的同时,中国人也开始了下南洋的活动,但是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西欧人的殖民活动背后有强大的国家支持,而中国人开拓南洋的活动没有得到明、清中央政府的支持。这就是西欧人在亚、非、拉等地建立了很多独立的国家,而华人移民海外却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家最根本的原因。
‘玖’ 新加坡的独立建国历程
新加坡的独立建国历程
记载新加坡早期历史的文字寥寥可数,称谓也不一而足。公元三世纪,中国人称新加坡为蒲罗中,意为“半岛末端的岛屿”。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这或许指的是岌巴海港。1330年前后,一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到来,称这个居留地为 Pancur (意为龙头),并说已经有中国人在此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或海城)的称谓出现于1365年的《爪哇史颂》。
到公元14世纪末,梵文名称“新加坡拉”(狮城)才成为通用的名字。 就在那时候,新加坡卷入暹罗(现在的泰国)和爪哇满者伯夷王国争夺马来半岛控制权等战争。后来,新加坡一直是马六甲王国的重要部分。
现代新加坡之建立
英国人为了要在本区域找一个贸易港口。因此,在新加坡1819年1月29日,史丹福莱佛士在考察过附近其他岛屿后登陆新加坡。过后,他与柔佛的胡申苏丹和天猛公签订正式条约,统治新加坡。1824年,两项新条约使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属土。
海峡殖民地
新加坡连同马来半岛的两个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和槟城,于1826年成为海峡殖民地,受英属印度的管辖。到了1832年,新加坡成为这三个地方的行政中心。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飞机轰炸这个在睡梦中的城市。1942年2月5日,新加坡被日军占领,改名昭南岛,沦陷了三年半。
迈向自治
1945年9月,英军重返新加坡。1946年3月军事管制结束后,海峡殖民地就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战后的新加坡,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拥有发言权。在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举行了第一次选举。
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宪法,享有较大的自治权。 1955年,新加坡举行选举,马绍尔成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长,由他所领导的劳工阵线,同巫统和马华工会组成联合政府。
由于争取完全自治谈判破裂,马绍尔于1956年6月6日辞职。1957年3月,林有福率领的谈判代表团在伦敦谈判中对新加坡新宪法的主要条文达致协议。
新加坡于1959年自治,同年5月举行第一次大选。人民行动党在51个立法议院议席中赢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职,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
成立马来西亚的建议
1961年5月27日,马来亚联合邦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建议: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砂劳越、北婆罗州与文莱合并,使彼此在政治与经济合作方面更为密切。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马来亚联合邦、砂劳越和北婆罗州(现在的沙巴)成立马来西亚,文莱选择不加入。
独立
合并被证实是短暂的。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为共和国,尤索夫伊萨出任首任总统。
1990年11月28日,吴作栋接替从1959年开始执政的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位总理。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选总统。纳丹于1999年9月1日,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选总统。
(9)新加坡和菲律宾哪个建国早扩展阅读:
新加坡的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新加坡位于北纬1°18′,东经103°51′,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并在北部和西部边境建有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的民丹岛和巴淡岛都有轮渡联系。
新加坡的土地面积是719.1平方公里[11],海岸线总长200余公里,全国由新加坡岛、圣约翰岛、龟屿、圣淘沙、姐妹岛、炯岛等六十余岛屿组成,最大的三个外岛为裕廊岛、德光岛和乌敏岛。
由于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陆域,将增添额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加坡的标准时间为UTC+8,较其地理位置时间快1小时。
地形地貌
新加坡地势起伏和缓,其西部和中部地区由丘陵地构成,大多数被树林覆盖,东部以及沿海地带都是平原,地理最高点为武吉知马,高163米。
气候特征
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于65%到90%之间。
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气不稳定,通常在下午会有雷阵雨,平均低温徘徊在摄氏24至25℃。6月到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干燥。在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风弱多变阳光酷热,岛内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
水系分布
新加坡河流由于地形所限,都颇为短小,全岛共有32条主要河流,河流有克兰芝河、榜鹅河、实龙岗河等,最长的河道则是加冷河。大部分的河流都改造成蓄水池为居民提供饮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