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新加坡 » 陈六使为新加坡做什么

陈六使为新加坡做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5-23 01:50:23

❶ 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

该馆成立后经历了以下各历史时期:(一)1929年前,薛中华、陈精仙任总理和协理时期。该馆为少数人所控制,并不代表全体福建人的利益,也没有为闽侨举办公益事业。(二)1929年至1949年,陈嘉庚任主席时期。在兴办教育、完善组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改革劣俗与丧仪、推动文化事业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30年代的会务活动大都具有启发性、社会性和改良性,特别是在对故乡故国各种天灾与反日本侵略的筹赈运动中,使会馆从一个涣散的组织逐渐脱离帮派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团结新加坡全体闽侨,又进一步团结马来联邦各闽侨会馆以至全南洋各地的华侨、华人。该运动使陈嘉庚成为闽侨和整个华侨社会的领袖,也培养和带出众多的骨干分子。(三)1950年至1972年,陈六使领导时期。经历新加坡从自治到独立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变革,并做出应有的贡献。1953年献出产业云南园,作为创办南洋大学的校址(后改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大学)。(四)1972年后,黄祖耀领导时期。为继承和发扬先贤热心文化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于1988年成立云南园实业私营有限公司,利用南洋理工大学未使用完的云南园土地,进行云南园土地发展计划,将其盈利用来资助福建会馆属下的南侨中学及道南、光华、爱同和崇福四间小学,以及为家境贫寒的学生提供资助学金,为国家培养人才。1991年3月决定设立文化艺术奖学金,赞助有才华的青年攻读艺术课程;并加强该会馆的文化艺术团属下的合唱团、舞蹈组、儿童演艺班等的工作,使之成为推动华族文化活动的主力。该文化艺术团于同年9月21至22日举行中秋节会员联欢会,发动会馆属下的五校中小学生及会员参加灯笼制作比赛、作文比赛等。

❷ 新加坡华族对中国的情感是什么

新加坡华人分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2种,前者一般说中文,谈到中国很亲切,甚至自称中国人,以陈嘉庚为代表。后者一般说英文,看海峡时报(英文),亲西方,甚至以自己的华人面孔为耻,以李光耀为代表。南洋华人这半个世纪以来的心理变迁,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两种华人的变迁史.
说到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的分别,不能不提到一个名词:南洋大学。这所大学的兴衰史,也就是南洋传统华人的兴衰史。了解这所大学历史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这所大学,这所大学的创办人,还有这所大学的精神肃然起敬。

南洋大学的创办人叫陈六使,1950年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及福建会馆主席,他是陈嘉庚的族侄,1916年在福建小学还没毕业就来到新加坡。1953年,陈六使捐助五百万元,倡办南洋大学。并以福建会馆主席身份捐献了五百二十三英亩在新加坡的云南园作为南洋大学的校园。此后,连瀛洲宣布献捐廿五万元。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以他本人及故弟胡文豹名义捐建双连学生宿舍一座。马来西亚的李光前赞助1953-1957五年总捐助十份之一(此数超过一千万元),鼓励社会人士参加献捐运动。槟城林连登捐出五十万元,建筑南洋大学图书馆(行政楼)。陆运涛献捐南大理学院全部建筑费(约卅万元) 。

此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商界,学界,出租汽车司机,三轮车夫,小贩,吧女和理发师,都先后参加乐捐,义驶,义踏,义卖,义演等活动,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呼声。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但都希望能进点微薄之力,让自己的后代有机会进一所华人自己的大学,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中国才是自己的国家。
很显然,这种想法和海峡华人以及殖民当局是格格不入的。所谓海峡华人,就是自己已经放弃了关于中国的概念,他们心目中的祖国,在当时是英国。这种区别的来源也是很简单的:传统华人,大都是靠自己奋斗,创业,或富甲一方,或安居乐业。而海峡华人,则是靠给西方人做买办,或者打工,靠西方人吃饭。所以英文比中文说的好,甚至不会说中文,比李光耀。在他们心目中,中国是一个陌生的国家,和他们没有关系。一个英国议员曾经说,李光耀是苏伊士运河以东他见过的最英国的人。而李光耀本人,几年前被英国政府颁发了一个终身成就奖,他很感慨地说那是他这辈子得到的最高肯定,他说在他的年代,是以做英国人为荣,虽然到他儿子的年代要开始接受美国教育,以美国为荣。

所以,1956年南洋大学开课后,新加坡当局一直不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1959年李光耀上台后也不承认南洋大学,认为南洋大学的中文教学环境不能被认可。 1963年,李光耀政府宣布吊销陈六使的公民权。一直到1968年,新加坡政府才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但一直对南洋大学的中国化教育如鲠在喉,到了 1980年,南洋大学被政府宣布停办,从此,南洋大学成为了历史名词。南洋大学建校25年,培养了一万多名毕业生。这些人都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精英,他们和中国人在一起,可能没有人能看出差别。如今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很多人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1981 年,新加坡政府在原南洋大学校址上建立了一个技术学校,叫南洋理工学院,1991年更名为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几年前,该校的新校长想借用南洋大学的名望和现在在世界各地已经身居高位的南洋校友的资源,提出恢复南洋大学的名字。结果遭到了绝大多数南洋校友的反对,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南洋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这和南洋理工大学现在的英文环境风马流不相及。的确,现在的所谓南洋理工大学只是一所普通的政府办的英文大学,和当年纯粹由民间华人从亿万富翁到小贩舞女们齐心合办的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的南洋大学是根本不能比的。

南洋大学的停办,也意味着在新加坡传统华人的失败。李光耀上台后,很多有影响力的传统华人被赶出了新加坡,他们大多到了马来西亚,有的回到了中国,有的到了美国。从1980年开始,海峡华人的思想开始在新加坡占了上风,到了今天,传统华人的思想在新加坡基本灭绝了。1980年前,新加坡80%以上的家庭平时的家庭语言是中文,而现在,70%以上的家庭使用英文。 80年以后,新加坡的学校就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华文教育,中文,只是被当作一门外语来学。很显然,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新加坡人,很多国人试图想和他们找到中华文化的相通之处的话,结果显然就是自讨没趣。在现在新加坡的年轻人心目中,Chinese只是他们提到自己的肤色或种族的一个名词而已,和中国,汉族什么的没有任何关系。

之所以会有这种变迁,这和新加坡政府推行的英文教育有直接关系。80年以后,新加坡就没有用华文授课的学校,这样过了一代人,李光耀终于成功了。如今在新加坡,能流利说中文,喜欢中国的,大都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这些人,大都因为英文不好,无法找到很好的工作,只有开出租或自己做小生意,现在已经是快被遗忘的角色了。当然也有不少事业成功的人士,但他们基本上已经不谈政治,而专注自己的事业了。

李光耀推行英文教育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去中国化,二是推行英文环境,吸引西方投资。这两点他做的非常成功。在南洋大学的年代,南洋的学生给了李光耀很大的麻烦,他们基本上以北京为自己的方向,对政府跟着西方走的行为很不耻,并且南洋大学有非常独立的学术精神(当然是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出发点),加上他们在新马华人中的号召力,所以,被以铁腕着称的李光耀关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李光耀成功吸引到的西方投资,也客观上形成了英文的强势环境,那些华校生由于中文没有英校生好,所以很难找到好工作,也进一步加速了新加坡传统华人的势衰。

但是,英文环境的强势,也有长远的负面影响。李光耀自己也承认,英校毕业的学生,没有华校生有人情味,讲团结,和自信。因为,英文授课的老师,对学生只能限于语言的交流而已,而没有任何文化的传承,甚至连语言中那种很微妙意思的表达也很难学会。要知道,各种语言的精华,除了词语里的历史文化含量,还在于各种言外之意的表达。而这些,是新加坡的学校里现在无法学到的。而在华校里,老师用中文讲述的同时,也传承下来五千年的历史,而这些,才是世界各地传统华人的自信根源。虽然英文教育出来的新加坡人,缺乏李光耀希望的那种自信和团结精神,但目前这似乎还没有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他们毕业后工作的环境,不是西方公司,就是新加坡政府或政府控制的公司,在这些地方,不需要他们有多少创造力和适应能力,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只要李光耀在,一切都没有问题,因为,新加坡人要走的路,他都安排好了。但问题是,他已经八十多岁了。
客观的说,李光耀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尼克松曾说李光耀是他见过的最有能力的领袖之一。这句话绝非虚言。他不单一手创立了新加坡,还创立了东南亚华人,也许是全世界华人最大的经济体。这一点,也许国人没有几个能了解。

可以这么说,传统华人在新加坡目前已经老龄话,他们喜欢中国文化,甚至有的人想在中国定居,(经常和Taxi司机聊到这个话题,他们中文也很好)很亲华
而海峡华人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接受英文教育,崇洋,不原意学或说中文,甚至有的人排华.

❸ 新加坡有哪些名人

新加坡名人有:李光耀、李显龙、曾秋坤、韩劳达、水铭漳、曾渊沧、邱德拔、李光前、李成伟、黄祖耀、黄志祥、林文庆、陈六使、蔡健雅、孙燕姿、许美静、陈洁仪、林俊杰、阿杜、、蔡淳佳、泳儿、、林湘萍、范文芳、立威廉、吴岱融、蔡澜、蔡和平等。李连杰和巩俐等国际红星也加入新加坡籍。下面简单介绍三位:
李光耀是新加坡重要的一位人物,他在政坛为新加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对新加坡的独立起到了很大作用,并在新加坡建国初期的民生、经济方面推行了正确的政策,也使得新加坡能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速度,其次,在卸任新加坡总理一职后,对新加坡的政治发展也有自己的观点,认为新加坡不能完全依赖于西方国家,不能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应当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进行发展。
孙燕姿,1978年7月23日出生于新加坡,华语流行女歌手 。2015年1月9日,孙燕姿在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中获得全国最佳女歌手奖,也是她第六次获得该奖项。
林俊杰,1981年3月27日出生于新加坡,华语流行歌手、词曲创作者、音乐制作人。主要成就:新加坡杰出青年 、第25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 、第15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 、25项中国原创音乐流行榜大奖 、22项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大奖 、22项中国TOP排行榜大奖 、19项台湾Hito流行音乐大奖 、17项新加坡词曲版权协会大奖。

❹ 申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

申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过程如下:
1、大三在校生,或者已经毕业正在工作的人,如果是211大学毕业,gpa在80分以上,或者非211大学,成绩在85分以上,雅思6.5分以上,都可以提出申请。
2、去南洋理工研究生院的网站,选择你喜欢的专业,并且仔细阅读他的申请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去准备申请资料。
3、根据不同学院的要求,邮寄纸质的申请资料或者通过网络提交电子版申请资料。
4、等待大学的网络面试或者电话面试。
5、等待offer。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南大(NTU),为国际科技大学联盟(Global Alliance of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简称G7联盟)发起成员、AACSB认证成员、国际事务专业学院协会(APSIA)成员,是新加坡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许多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为工科和商科并重的综合性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前身为1955年由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的南洋大学,南洋大学的倡办人是新马胶业钜子陈六使先生,云南园校址由新加坡福建会馆捐赠;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为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与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齐驱并进;2006年4月,南洋理工大学正式企业化。

❺ 想拿全额奖学金去南洋理工大学大学留学吗

国内高二理科在读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新加坡SM2全额奖学金项目考试,进入南洋理工大学深造,以下是新加坡SM2项目考试的详细简介。
一、新加坡SM2项目介绍:
新加坡SM2是一个新加坡教育部的奖学金的计划,特别针对于中国高二理科优秀学生。SM2就是Senior Middle 2 的缩写。
SM2的招生考试也与SM1类似,分为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包括英文,数学,物理及IQ。全部考试在一天内完成。与SM1不同的是,SM2招生的笔试通常在面试前两个月进行,而且根据笔试成绩会在面试前刷掉一部分考生。
从2012年开始,被录取的SM2学生都将在当年的7月左右入读新加坡,来年8月即可进入大学学习,预科中被选入NTU和NUS的学生进行的是英语和理科还有部分的计算机学习,被选入SUTD的学生还要学习设计,最后按照预科中的考试成绩选择大学里所学专业。其中SM2的奖学金得主将到当地的初级学院体验生活(从2007年开始SM2的学生在初级学院体验生活的时间缩短为两周了,2011年起缩为1周)。NTU和NUS的预科理念不太一样,NTU学期比较短,整个学期都会很忙,但也会越来越轻松;NUS学期则比较长,一开始比较闲,可以抓住机会,学一些感兴趣的东西自我增值,但会越来越忙。另外MOE也会鼓励scholar预科时课外参加一些CC(社区)举办的课程(例如:舞蹈,羽毛球,乐器...),这些课程一般在周末上课,如果费用不超过100新币,且CC的地点和课程内容合理(即不会对学习造成很大影响),MOE会负担一半的费用。其实这些课程大多都挺便宜的,还可以多认识些local Singaporeans,很多新加坡人都很友善的。
SM2学生的生活费为每年6000新币,同样不包括学费、住宿费及伙食费。SM2学生在大学毕业后要为新加坡服务六年,即在新加坡的注册公司工作,工作地点不一定是新加坡。有很多SM2学生想毕业后出国读研或读博,但无奈有合约限制。合约期满前解除合约,学生家里需对奖学金提供方进行赔偿,最高为100万人民币左右,赔偿数额随合约还剩下的时限递减。
奖学金一般需通过笔试和面试二个环节.笔试分为数学,物理,英语和综合(即智商测试)四个部分,由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的教授和新加坡教育部官员对考生进行面试.只有部分省重点高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这个计划,有的学校为了选拔,还在校内进行笔试和面试.也有极少数学生可以直接从所在省份教育厅申请名额。笔试的时间一般在3月至4月初,面试的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初。一般流程为:报名参加项目——填写申请书(包括个人信息,家庭信息,高中成绩,学术奖项,非学术及活动奖项,500字ESSAY【2012年新加入内容,要求中提到此ESSAY很重要;从2015年开始取消】)——进行笔试(一般从上午8:30考至晚上18:30左右,中途有休息,中午一般有一个半小时午餐时间)——通过笔试后填写志愿表(仅在面试中回答问题使用,真正选专业是在预科结束时)——参加面试——通过面试后次日参加奖学金颁发仪式。
此奖学金将支付,所有在新加坡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上完12个月的预科后(SUTD为8个月预科),可以进入南洋理工大学(NTU)或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在不同的国际大学排行榜上,这两所大学都有不俗的成绩), 并且有每年6000新币的生活费(即每月500新币,其中预科时每月要扣250块作为住宿与伙食费;奖学金可以满足大部人的生活需求,若不够用则需自己支付超出部分,只要不经常逛街,买名牌,那么签个移动网卡,买张机票还是勉强可以的),在15thB组及以前,能力强的同学在驻新的第一个月内可参加AP考试(Accelerated Programme)以获得提前13个月进入大学的资格,即只有7个月的预科(16th起全国都只有12月预科)。顺便说一句,到目前为止选拔考试,分配学校以及选拔AP考试的标准都不得而知。
进入大学后,SM2学生只能从规定的理工类专业中选择,但可以双修或副修其它专业。毕业后必须在新加坡注册公司工作6年,才可以为其它国家的公司工作. 当然,如果你所寻找到的新加坡注册的公司在其它国家有分公司,你也可以有权去其它国家的分公司工作。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此奖学金是企业奖学金,所以如果为你提供奖学金的那个公司点名让你去的话,那你就要优先去那间公司。不过因为给咱们赞助的7个公司都非常好(相当于国企,其实是很难进的),所以也是很好的啦~
目前有大约18个省参加了这个和新加坡的合作计划,包括江苏,江西,湖南,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河南,湖北,四川,广东,重庆,浙江,山东,天津,福建,但每年名额分配有所不同.。海南省没有参加16thSM2选拔,现在未知以后是否继续参与。
二、新加坡SM2项目答疑:
1、学生通过新加坡SM2四年本科后,能否读研、读博?
如果想留在新加坡本地读研读博,只需要在新加坡银行提供大概两万新币,约合十万人民币左右的存款证明即可。如果想到其他国家读研,则需要在新加坡银行提供十至十五万新币存款证明。该存款在研究生/博士毕业前不得动用。提供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而且在新加坡的大学拿到本科学位后去申请海外(如美帝)大学的研究生/博士学位,比国内大学的本科学位要有力的多。
2、通过新加坡SM2的学生毕业后是否需要工作6年?
没错,这是合同(bond)上规定的。“给新加坡工作”意思是任何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都可以,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也算,而且部分公司有外派到国内工作的名额。有人觉得约束很大,可是你想啊,即使你在国内的大城市大学毕业后,难道不在本地直接工作么?熟悉了本地的环境,企业,甚至是人际网络,没有理由直接毕业后离开,而且SM2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在毕业前半年到三个月就找到工作,平均月薪3000~3500新加坡币,约合14000~17000人民币。事实真的是这样,那些害怕六年bond所以自费来新加坡读书的孩子,毕业后绝大多数也是留在本地工作的,最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同样在本地工作,SM2的学生享受免费的大学生活,自费生每年要花至少十七八万人民币。当然了,这个六年的bond是可以缴纳违约金(LD)来取消。LD数额和bond剩余年限成正比。LD总数就是在新加坡的一年预科+四年本科,政府提供的所有奖学金数额。举个栗子,如果你在新加坡工作了三年后打算离开,那么只需要偿还50%。而且很良心的一点是,你在假期里做的全职实习(intern)也算在工作年限以内。
3、通过新加坡SM2去新加坡读公立大学和在国内读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优势有哪些?
A、2015年QS亚洲大学排名,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第1,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排名第4,中国的北京大学排名第8,清华大学排名第11。2015年英国times世界大学排名,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25,南洋理工大学排名61,北大排名48,清华排名49。
B、大学课程没有马哲,没有思修,没有毛概,没有军理。
C、所有的课程全部以讲座的形式提供,理论上你可以选择上任何专业的任何自己喜欢的课程。以国大为例,除了专业课和基础课,你还要至少上五门在整个大学内任意挑选的课程(unrestricted elective mole),无论什么,甚至音乐系法律系的专业课都可以,以及除此之外四门非自己学院提供的任意四门课程(breadth mole),外加一门与新加坡有关的课程(Singaporestudy)。别忘了整个本科学期总共只有160学分约合40门课。当然,这些课程可以选择去用实习来替代,三个月假期全职实习替代6学分,一个学期的全职实习替代12学分。
D、和你一起上课的同学,来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拿我上学期的一个project group举例吧,一起做一个project的四个人的group,我一个PRC,一个新加坡人,一个越南人,一个英国人,岂不是很好玩!上学期还和马来人,缅甸的土豪,印尼人,美帝的肌肉男,挪威的小哥,台湾的萌妹子一起合作过project,等等。
E、SM2奖学金生大学入学将会直接住进大学的hall里。hall是一种宿舍,但它不仅仅是宿舍。举个例子,国大有六个hall,每个hall大概在500~700人左右,但是每个hall至少有十几只不同球类的球队,以及超过二十种不同的社团。Hall是一个极其团结的小社区,在整个校园里,或许最重要的identity就是这个。每一个hall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和特征,比如一提到Temasek Hall,大家第一印象一定是体育很牛逼,但是提到以drama、music之类的文化活动着称的King Edward VII Hall,大家会惊叹:原来你来自那个塞满了文艺青年的hall!如果第二年你还想留在hall里住,就必须参加这些社团/球队去攒hall points。一般参加三到四个才会攒够留hall的分。顺便,宿舍只有双人间和单人间。
F、你会学会谦虚。你永远不会完全了解在和你说话的人的过去。吃饭的时候,坐在对面的可能是新加坡国家篮球队的主力;和队友一起做project,殊不知队友曾经拿过国际环境项目的最高奖项;lecture上和邻座聊天,哪里能想到他居然是世界数学奥赛金牌第一名得主,等等。
G、假期:新加坡政府公立大学与理工学院都是分成两个学期。
第一学期:第一阶段7月9日(星期三) -8月31日(星期五) ,第二阶段9月10日(星期三)-11月16日(星期日)。第二学期:第三阶段1月2日(星期四)- 2月22日(星期六),第四阶段3月4日(星期二)- 4月26日(星期六) 。
学校假期:第一阶段后9月1日(星期一)- 9月9日(星期二),第二阶段后11月17日(星期一)-12月31日(星期三),第三阶段后2月23日(星期日)- 3月3日(星期一),第四阶段后4月27日(星期日)- 7月7日(星期一) 。部分私人学校、商业学校则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来决定开课日期及假期的期限。
学校特有节日:青年节7月9日(星期天)*(见注1);国庆节第二天8月10日(星期四);教师节9月1日(星期五);儿童节(小学及全龄学校的小学部)10月1日(星期天)*(见注1)。公共假期:元旦1月1日(星期六);开斋节1月8日(星期六);农历新年2月5日(星期六)和2月6日(星期六)*(见注1);哈芝节3月16日(星期四);耶酥受难节4月21日(星期五);劳动节5月1日(星期一);卫塞节5月18日(星期四);国庆节8月9日(星期三);屠妖节10月26日(星期四);圣诞节12月25日(星期一);开斋节12月27日(星期三)。 *注1:如节假日逢星期天,紧接着的星期一则为补假日。

❻ 新加坡的名人

李光耀、李显龙、曾秋坤、韩劳达、水铭漳、曾渊沧、邱德拔、李光前、李成伟、黄祖耀、黄志祥、林文庆、陈六使、蔡健雅、孙燕姿、许美静、陈洁仪、林俊杰、阿杜、Olivia Ong、蔡淳佳、泳儿、By2、林湘萍、范文芳、立威廉、吴岱融、蔡澜、蔡和平等。近年李连杰和巩俐等国际红星也加入新加坡籍。

❼ 新加坡南洋大学

新加坡南洋大学是历史上第一所海外华人大学。陈嘉庚先生回到中国大陆后,他在南洋华侨组织如福建会馆中的一些职位由陈六使继任。继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后,陈六使在新加坡倡议办南洋大学。在英国殖民者的打压下,南洋大学甚至不能以学校的名义注册,最后注册了“南洋大学有限公司”。
学校文化
校徽
“南洋大学的校徽是一座星和黄、蓝、红三道光圈所组成的图案”。校徽原创者潘受曾经记述:“黄星象征南大,黄蓝红三光环依次象征华巫印三大民族。图案之形态,则兼寓多元民族和谐相处,及多元文化融洽交流之意”。虽然《校徽释义》没有说明清楚,三道光圈在图案上都有固定的位置:黄圈在上,蓝圈在右,红圈在左。
学校校训
“自强不息,力求上进”。

❽ 新加坡人怎样看待陈嘉庚和陈六使

早期新加坡的富人,热心公益,慷慨解囊,尤其是对百年树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不懈。

❾ 谁知道方壮璧、李光耀与新加坡的近代史之间的关系

方壮璧是马来西亚共产党在新加坡的代理人,而李光耀在新加坡独立后全面打击左派共产党,详细看下文:
一九四八年英国人血腥镇压马共时需要大量兵员,因此到处抓壮丁当兵,许多华人家庭为了避免孩子当兵,纷纷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此外,许多被英国人怀疑是马共支持者的华人也被扣留并遣送到中国,这种情况直到五十年代中国拒绝接受被遣返的马国人才停止,无论是逃避兵役或被遣送到中国者,他们都在新中国成立后无法再返回马国,远离家人,两地相思。
在马来亚出生的陈文祥在五十年代因父母担心他被英国拉去当兵,被偷偷的送到中国留学,结果当马国独立后全面切断人民访问中国时,陈文祥变成有家归不得的“亚细亚孤儿”,家人无法前往中国探访他,他也无法与家人团聚。七十年代马中建交后,马国有限度的允许人民访华,他的哥哥随着旅游团回乡探亲,两兄弟才有机会见面。可是,他还是不能回返马国,直到九十年代马中关系正常化,他才能重新踏上他的出生地,不过这个时候已经相隔将近半个世纪。
现年七十一岁的李其木(方山)是新加坡人,他与许多第一及第二代新加坡人一样出生在中国。年幼时因家庭贫困,父亲被迫离乡背井,到南洋谋生。一九四七年中国国共战争激烈,年仅九岁的他跟随母亲逃难到新加坡,随后就在新加坡落地生根,故乡变成很遥远的地方。
上世纪六十年代,他进入东南亚唯一的中文大学南洋大学,与许多同学一样深受左翼思想的影响,并因此投入革命运动。在李光耀政府对左派及马共展开全面的镇压行动中,他与地下组织同志逃离新加坡,最后逃抵马泰边境的森林,成为游击队员,从此与家人失去联系。一九八九年马共与马泰政府签署和平协定后,他与新加坡籍的游击队员虽然想要回返新加坡与家人团聚,可是因新加坡政府提出的“苛刻”条件,他决定不回返新加坡,而是追随马来西亚籍的太太定居在马国。马国让他以旅游签证在马国定居,新加坡却要他答应条件才能回返,李其木对此非常不是滋味。目前仍有逾三十名新加坡籍马共游击队员滞留在马泰边境,包括曾任新加坡议员的黄信芳。
虽然新加坡目前与中国关系密切,可是这些受到新中国成立影响而拥抱左翼思想的新加坡人,他们还是有家归不得,也没有得到中国的协助,成为“亚细亚孤儿”。一些新加坡游击队员带着遗憾离开人间,这包括被李光耀形容为马共在新加坡的“全权代表”方壮璧,至于仍活着的人,他们快速衰退的躯体则在与时间竞赛,等待奇迹的出现。
一九四九年中共击败国民党成立新中国,对马来半岛产生极大冲击,也加剧当地的亲共左翼及亲英国人的右翼的博弈。由于对赤化的忧虑,英国人在马来半岛对左翼加强镇压,同时也对半岛人民与红色中国的交往给予阻碍,而怀有浓厚中华情意结的左翼却展开反击行动,南洋大学就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诞生。
在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后为了争取海外华侨的支持,在美国的资助下,提供金钱援助鼓励海外华人到台湾留学。由于政府的禁止,长期以来到中国大陆留学的半岛华人在失去留学的基地后,被迫转到台湾留学,而南洋大学则是取代中国让左翼南洋华人留学的学府。
一九五三年,新加坡着名侨领陈六使号召半岛华人社会设立一所华文大学,个人也捐出五百万新元,他的行动即刻获得华人社会的热烈回应,小贩、小商、三轮车夫、司机及劳动阶级以各种形式支持,南洋大学很快就在一九五五年成立。南大不仅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中文大学,也成为左翼力量的重镇,因此成为英国人及亲英国的马新政府的眼中钉。半岛左右翼的博弈使南大成为双方必争的据点,华文教育也被新加坡政府视为是左翼的温床,因此面对被铲除的命运。南大成立后与政府的斗争从不间断,最终也导致陈六使被新加坡政府吊销南大理事会主席及公民权。一九八零年新加坡政府把南大与新加坡大学合并,南大因而成为历史。由于重英轻华及强烈的反共立场,被当局与共产主义划上等号的华文也成为被打压、被边缘化的语文,英文成为新加坡的主导语文,受华文教育者被排除在主流外。
一九四九新中国的成立也使马来半岛失去了重要的华文教育资源。半岛的华校师资、课本在此前皆来自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师资几乎中断,课本也被本土化,半岛的华文教育的中国影子逐渐淡化

❿ 请问陈文确是谁

陈文确先生传略
陈文确先生1886年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区集美镇),兄弟七人中排行第三,念点私塾,1902年间父母双亡,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兄弟们商量决定由他先出洋谋生。
1904年,先生南渡新加坡,几经辗转应征进入宗兄陈嘉庚初创的菠萝罐头厂,从做粗工、当财务、升为工厂总管。1918年被派往柔佛管理数千亩树胶园。并先后将四位胞弟由故乡接到南洋,都在宗兄《陈嘉庚公司》里服务。后来独自经营。
1925年,先生与六弟陈六使投资益和树胶公司,至1938年改组为益和树胶私人有限公司,陈家占股权82.5%,先生与六使、永和是陈家三董事,业务蓬勃发展,分厂遍设各地,尤其是敢于突破洋行的控制,直销欧美,并在纽约和伦敦设有代理机构,处理出口欧美贸易。同时,拥有大量树胶园。还继续筹资,向金融、保险业迈进。1940年注册资本增至200万叻币。陈六使任总经理,全权负责处理树胶贸易,先生分工负责树胶园、树胶厂和金融、保险业。
战后,益和公司复业,先生与六使和新一代人共同努力,至1947年英政府取消统制后,才出现转机。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树胶价格猛涨,益和公司发售期货近万吨胶片。7月27日,益和树胶厂在工潮中被人纵火焚毁,除保险赔偿外,实损300余万元,但期货无法应付,陈六使又不愿宣布停业。由于先生善于运筹帷幄,终于度过难关,仅数个月就还清全部所欠期货。
先生与六使又把握机遇,大规模增产,扩大营业范围,获得巨利。成为新马最大树胶贸易公司兼树胶厂之一,与李光前的南益树胶公司并驾齐驱。先生事业有成后,饮水思源,遗爱人间。
先生在南洋发展实业期间,热心公益事业,服务侨界和桑梓。从1931年5月,新加坡同安会馆成立后,就心系同侨情谊。自第一届至1940年第四届,历任同安会馆职员、常委等职。从抗战胜利后第七届至1964年第十四届,历任同安会馆主席之职达19年之久,复兴会务,团结会员,联络海外侨胞和国内乡亲,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5月兼任新加坡同安会馆的“筹建家乡医院委员会”主席,集中侨邑力量,于1947年8月1日在同安城东创办同安同民医院,寓为同安民众健康服务之意。8月,兼任新加坡同安会馆“同美汽车路董事会”董事长,向政府收回路权,增资修理路面、桥梁,加强领导和管理,自营通车,盈利提成为集美学校经费。是冬,还主持购寄大批奎宁丸、阿的平和金鸡纳霜药片交集美学校陈村牧转同安县有关部门分发至保甲,民众手中。先生家族长期从经济上支持“同民”,而先生投资同美车路的股本和公债在1955年“同美”并归国营后,也悉数捐给同民医院为费用。
先生关心海内外教育事业。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起,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在各个阶段的经济困难、扩展规模时期和在新加坡创办水产航海、南侨师范等学校时,先生与六使均以不同的方式方法,竭诚资助,支持维持、发展,为国育才,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1941年重组集美学校校董会时,陈文确被聘为校董。在新加坡,先生被选任1951年创办的中正中学董事长;1953年至1964年,全力支持胞弟陈六使首创海外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1956年被聘为中华女子中学董事长等。
先生在海外发迹后,不忘故土亲情,扶贫济危,有口皆碑。1938年5月,日军占领厦门后,家乡村民四处逃难,生产、生活困难重重,儿童辍学。先生为了救济难民、难童,长期不断汇回款项,置地安排部分村民生产自救,解决生活、治病医药和难童就学费用等。日本投降后,先生又汇回巨款,供村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的生产、生活之急需。新中国成立初时,国民党飞机滥炸集美学村,村民罹难、村宅被毁损失严重,先生除在新加坡同安会馆召集紧急大会,通电蒋介石制止暴行,向南洋各端口邑侨通函外,并设法扶项救济,派亲人返里赈灾等等。深受海内外乡亲颂扬。
1966年1月,先生寿终正寝,享寿80岁,生育子、女各六,均皆事业有成。(陈少斌)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75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20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985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7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37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1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6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798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9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