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有什么历史人物

新加坡有什么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 2022-05-26 11:12:57

Ⅰ 新加坡历届总理分别是谁

1、李光耀(Lee Kuan Yew):新加坡首任总理,被尊称为“新加坡国父”。1923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2、吴作栋(GohChokTong),生于1941年5月20日。早年就读于新加坡历史悠久的莱佛士学院,后在新加坡大学学习,获一等经济荣誉学位。是继李光耀之后的新加坡第二任总理,1990年起接任李光耀任总理、1992年起担任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秘书长至2004年8月为止。

3、李显龙(LeeHsienLoong,1952年2月10日—),现任新加坡总理(第3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祖籍广东大埔县,李显龙是新加坡“国父”前任总理已故内阁资政李光耀的长子。

(1)新加坡有什么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新加坡总理是新加坡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首长(从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独立以后)。

新加坡总理在此之前新加坡的最高行政首长是新加坡州首席部长(从1963年9月16日-1965年8月9日)。

Ⅱ 轰动世界新加坡历史两大巨头人物是谁

在新加坡历史记载人物,闻名于世,有开端口功臣莱佛士,开国总理李光耀。

Ⅲ 新加坡历史上两位伟大人物是

李光耀了

Ⅳ 新加坡的历史简介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着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着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

“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新加坡古称淡马锡。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纪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

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开始在新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端口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

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1959年,新加坡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

1963年9月16日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4)新加坡有什么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新加坡在建国后寻求国际承认,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新加坡也协立东盟。

作为一个蕞尔小国,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除了主权纠纷,其他重要的问题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失业率当时高达12%。

新加坡为了求存求活,开始一连串的措施来发展工业及经济。于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实行国家经济发展方针,重视制造业,裕廊工业区正式成立。

并在加冷、大巴窑等地建立轻工业基地。为了吸引外资,政府决定给予外国企业优惠。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镇管理局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也在该年成立。

工业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虽然新加坡的国内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

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解决。

吴作栋在1990年11月接替从1959年开始执政的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位总理。新加坡在1993年举行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选总统。

纳丹于1999年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选总统。2011年8月总统选举成绩揭晓,陈庆炎仅以0.34%(7269票)微差的优势领先陈清木和另外两位候选人,当选为第三任新加坡民选总统。

Ⅳ 新加坡历史

历史编辑
早期文明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着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着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比淡马锡(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早一千多年。新加坡岛开始受到重视是14世纪,室利佛逝王子拜里米苏拉在该区域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比较可惜的是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毁了河口的据点。此后两个世纪内没有关于新加坡的史料。英属时期1819-1942
以前新加坡刚开端口,新加坡河就是繁荣的起点
新加坡现代历史要追溯至19世纪初期,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船只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1818年底,总督莱佛士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建立一个新的贸易港。莱佛士于1819年1月29日在新加坡河口登陆之后,发觉新加坡具备发展为港口的优越条件,该水域宽敞很少风暴影响,邻近的溪涧也有可靠和充裕的水源。最初是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到了1820年,新加坡开始为大英帝国产生利润。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2个新的条约正式签署,并于1826年成为海峡殖民地。1832年,新加坡成为海峡殖民地政府的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正式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由位于伦敦的殖民地办公室直接管辖。到了20世纪初,新加坡从沼泽遍布的荒地,跃升成为全世界第7大港口。日据时期1942-19451941年底,英国完全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直到日本出其不意地攻击新加坡,她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一枚小宝石。新加坡扼守着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南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英国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中心,日本必须拿下新加坡才能彻底把英国人赶走。新加坡华侨人口密集,这里是南洋华侨抗日运动中心。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便发动东南亚八百万华侨,为中国筹集了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巨额外汇。此时落入虎口的新加坡华裔由于先前曾大力援助中国抗日,又组织义勇军进行过英勇的抵抗,因而遭到日本的忌恨和疯狂报复。珍珠港事件隔天,日军在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峇鲁登陆,战争开始仅55天,日军就占领了整个马来半岛与星洲。1942年2月15日,英军总司令白思华宣布无条件投降,逾13万名英国、澳洲、印度等守军沦为阶下囚 ,这是英国军史最大浩劫(新加坡之战)。日本在接管新加坡后将她改名为昭南岛。同年2月18日至25日,为报复星华义勇军和先前支持中国抗日的华人,日军开展了以“大检证”为名的肃清行动。日军当局在多个地方设立“检证中心”,他们的计划是甄别所有介于18至50岁的华裔男性,将所有的“反日分子”铲除,最后日军抓走约二万多人,当中绝大多数被带到郊区或偏远的樟宜、榜鹅海边予以集体枪杀,剩下则被送到泰国做苦工。日军还勒索南洋华侨,要华侨交出五千万元俸纳金。山下奉文当时给的理由是:“华侨支持重庆政府抗日,这笔俸纳金,是你们向日军赎罪的买命钱。”

新加坡人民来到纪念碑前悼念死难的平民(8张)经历了3年多的苦难,随着日本的投降,新加坡华人无不高兴。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占领超过3年的期间约有2万至5万名华人惨遭杀害(新加坡大屠杀)。战后,多个地方相继发现被屠杀者的遗骸。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不忍让这些骸骨散弃在荒郊野岭,同年成立了善后委员会,负责探查、发掘和安葬等工作。新加坡和平纪念碑于1967年2月15日落成揭幕,每年2月15日(沦陷日),这里都会举行悼念死难的平民。新加坡抗日片《和平的代价》描述日军占领新加坡的艰苦日子,同时也叙述星华义勇军的抗战经历,看了这部电视剧才对历史人物比如陈嘉庚和林谋盛等人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了解到南洋华人对抗日所做出的贡献。迈向自治与合并1945-19631945年9月,英军回到新加坡。军管在隔年结束,海峡殖民地也正式解散,新加坡成为直辖殖民地。人民在战后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发言权。总督的权力被分散,一个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组成的顾问组成立,但非官方人士需获任命。该体系于1947年7月变为两个分开的行政及立法会议。1955年的选举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而且华人选民的数量首次大幅度增加。1959年,新加坡进一步取得自治地位。1961年5月27日,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沙捞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联邦。对此,约有7成的人投赞成票。于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脱离了英国的统治正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新马合并1963-1965合并后,新加坡开始和中央政府发生矛盾,对治国方针也有不同的看法。两地政府第一次发生公开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评马来西亚的年度预算案没有给予提升社会状况足够的预算。新加坡的商人也开始投诉中央政府歧视他们,没有给他们和其他州属一样的利益,反而对他们实行固打制。双边经济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成增加到6成后升温。当时马来西亚财政部长说这是因为印尼的对抗活动而导致军备预算案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将关闭新加坡的中国银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国银行在资助马来亚共产党的武装活动。两地在政治上也有冲突,1963年,由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加坡州选举。然而,联盟党不仅未添一席,原有的三个选区也被人民行动党夺取。1964年9月,由于印尼特务的挑拨离间,新加坡又发生了严重的种族暴乱伤亡惨重。“马来人至上”的观念也逐渐走向了舞台的中心。非马来人的政党都公开表示反对“种族主义” 的信条。当时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担心华人会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他认为,解决两个族群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独立出去,以保证马来族的统治。于是,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新加坡被迫独立以后,岛内的华人集体危机感成经济奇迹原动力,人民开始靠着勤奋的打拼学会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共和国1965至今
新加坡举行庆典活动,纪念独立48周年新加坡在建国后寻求国际承认,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也协立东盟。作为一个蕞尔小国,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除了主权纠纷,其它重要的问题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失业率当时高达12%。新加坡为了求存求活,开始一连串的措施来发展工业及经济。于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实行国家经济发展方针,重视制造业,裕廊工业区正式成立,并在加冷、大巴窑等地建立轻工业基地。为了吸引外资,政府决定给予外国企业优惠。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镇管理局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也在该年成立。工业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虽然新加坡的国内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同时,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解决。

Ⅵ 李光耀对新加坡的贡献是什么

李光耀为新加坡的国家独立、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如下:

1.争取新加坡的国家独立。

1954年10月,李光耀成立人民行动党,次年李光耀当选立法议院议员,开始与新加坡的共产党合作争取独立。1961年李光耀为首的反共份子与党内的亲共份子决裂。1963年7月,李光耀在伦敦与马来亚政府达成协议,双方正式合并。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独立。

2.推动新加坡经济发展。

独立后李光耀积极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内政,成功使新加坡在三十年内发展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40年之内经济平均增长了7%。在其任内,李光耀推动了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进行教育改革等多项政策,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3.拥护人才强国。

李光耀主张高薪养廉,以此来吸引社会人才并预防腐败。在新加坡,如其它犯罪一样,腐败一方面由严厉的惩罚来预防,从鞭刑到死刑。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在新加坡你甚至都看不到警察,这意味着极大的成功。

4.推动新加坡与中国建交。

李光耀在70年代末开始与中国大陆交往,双方都放弃了60年代时敌对的政策,1990年10月新加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推动中新关系友好发展。

5.推动新加坡社会文明建设。

李光耀发起反对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的运动,还禁止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以及罚款标准。

(6)新加坡有什么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李光耀的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李光耀为新加坡的独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贡献,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不仅是新加坡的开国元老之一,也是现今新加坡政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担任新加坡总理的数十年间,他排挤政敌,对西方的批评置之不理,牢牢掌握政权,领导新加坡实现了政治独立和经济繁荣,把一个缺乏生机的城市国家变成了一个全球贸易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已经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富国。

2000年12月7日,香港中文大学为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颁发了荣誉博士学位,称其是近百年内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并形容他“以廉反贪”、“以法去乱”、“注重和平而避免冲突”、“协调种族而拘除仇视”、“带领新加坡走向富强之路”等。

2005年5月17日,复旦大学授予82岁的李光耀名誉博士的学位,感谢他他对促进中新两国关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由于李光耀祖辈均为客家人,故其本人亦被视作为客家族裔的杰出代表之一,被特别聘请为新加坡最大的客属团体(组织)——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的永远荣誉主席一职。

负面评价

李光耀在执政初期推行双语教学,着重于死记硬背,是错误的方法,导致几代人对华文失去兴趣,断送了华文教育在新加坡的发展。1980年,基于“英语至上”和“政治利益”,李光耀政府将大中华地区以外唯一的中文大学南洋大学关闭,华文教育的生存从此断送。

Ⅶ 新加坡历史沿革大概是怎么样的

早期历史
公元3世纪,马来人将新加坡的主岛命名为蒲罗中,取意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后来,新加坡又被赋予海峡之邦的别誉,因而先有早期的华人移民以Selat (海峡)为本源,呼其作石叻。1330年,中国元代航海家汪大渊首次来到新加坡,并在所着《岛夷志略》一书中将之称为单马锡,并留下了“近年速古台王朝曾派七十多艘兵船攻打单马锡,一月不下”的记录。1365年的《爪哇史颂》把新加坡叫做Tamusik,而绘制于1430年(明代宣德五年)的《郑和航海图》则称新加坡为淡马锡(海城)。一直到14世纪末,梵文名字Singapura(狮城)才首次出现。

英属时期
1819-1942
18世纪中叶,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船只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1818年末,总督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建立一个新的贸易港。1819年1月29日,莱佛士登陆新加坡本岛,发觉此地拥有发展成为港口的优越条件,新加坡南部的水域宽敞很少风暴影响,附近的溪间也有充裕的水源提供饮用水。
最初新加坡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到了1820年,新加坡开始为大英帝国产生利润。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2个新的条约正式签署,并于1826年成为海峡殖民地。1832年,新加坡成为海峡殖民地政府的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正式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由位于伦敦的殖民地办公室直接管辖。20世纪初的新加坡从沼泽遍布的荒地,跃升成为第7大港口,她也成为英帝国极为重要的据点之一。

日据时期
1942-1945
日本空军突然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打响。日本的目标是要通过攻占东南亚来取得当地的天然资源,另外作为英国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中心,日本势必拿下新加坡才能彻底把英国人赶出东南亚。
新加坡华侨人口密集,这里是南洋华侨抗日运动中心,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仅抗日义捐一项,便发动东南亚八百万华侨,为中国筹集了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巨额外汇。此时落入虎口的新加坡华侨由于先前曾大力援助中国抗日,又组织义勇军进行过英勇的抵抗,因而遭到日本的忌恨和疯狂报复,星洲沦陷以后,日军对新加坡华裔展开大规模的屠杀行动(新加坡大屠杀)以泄心头之恨。
珍珠港事件隔天,日军在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峇鲁登陆,战争开始仅55天,日军就占领了整个马来亚。1942年2月15日(春节),白思华中将向日本陆军的山下奉文将军投降后,日本将新加坡改名为“昭南岛”,行政上称作“昭南特别市”。同年2月18日至25日,为报复星华义勇军和先前支持中国抗日的新加坡华人,日军开展了以“大检证”为名的肃清行动。日军当局在多个地方设立“甄别中心”,他们的计划是甄别所有介于18至50岁的华裔男性,将所有的“反日分子”铲除,最后日军抓走约二万多人,当中绝大多数被带到郊区或偏远的海边予以集体枪杀,剩下则被送到泰国做苦工。日军还勒索南洋华侨,要华侨交出五千万元俸纳金,山下奉文当时给的理由是:“华侨支持重庆政府抗日,这笔俸纳金,是你们向日军赎罪的买命钱。”
由于资源严重缺乏,致使许多民众不得不在自家花园里种植各种农作物来果腹。经历了3年半的苦难,随着日本的投降,新加坡人民无不高兴,最终1945年9月12日,在政府大厦举行了受降仪式。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占领3年半的期间,至少有5到10万名新加坡华人惨遭杀害。为了安抚冤死的亡灵,新加坡和平纪念碑于1967年2月15日落成矗立在美芝路,纪念碑四面都有不同文字的铭文,中文部分这样写道:“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日军占领新嘉坡,我平民无辜被杀者,其数不可胜计。越二十余年始得收敛遗骨,重葬于此,并树丰碑永志悲痛。”
此后,新加坡每年都要在纪念碑旁举行悼念和祭祀活动,以缅怀在二战惨遭杀害的平民百姓。 对新加坡日治时期的历史有兴趣的话,请搜索新加坡电视剧《和平的代价》视频。这部连续剧真实的反映出当年的境况,岁月无声,人间有情,历史决不容忘怀 ,陈嘉庚和林谋盛烈士等历史人物和新加坡先辈的抗战经历和苦难使新加坡后人深为感动。

迈向自治与合并
1945-1963
1945年9月,英军回到新加坡,1946年3月,军管结束,海峡殖民地也正式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为直辖殖民地。战后的新加坡已经与战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发言权。总督的权力被分散,一个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组成的顾问组成立。该体系于1947年7月变为两个分开的行政及立法会议。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1961年5月27日,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沙捞越和北婆罗洲(沙巴)联合起来组成联邦。对此,李光耀决定举行全民投票,最后71%的人投赞成票。在1963年,新加坡连同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砂拉越以及沙巴共组成立马来西亚联邦脱离英国的统治。

新马合并
1963-1965
合并后,新加坡开始和中央政府发生矛盾,对治国方针也有不同的看法。新马政府第一次发生公开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21日。总理李光耀批评马来西亚的年度预算案没有给予提升社会状况足够的预算。新加坡的商人也开始投诉中央政府歧视他们,没有给他们和其他州属一样的利益,反而对他们实行固打制。双边经济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0%增加到60%后升温。当时马来西亚财政部长陈修信说这是因为印尼的对抗活动而导致军备预算案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将关闭新加坡的中国银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国银行在资助马来亚共产党的武装活动。
两地在政治上也有冲突,1963年,由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加坡州选举。然而,联盟党不仅未添一席,原有的三个选区也被人民行动党夺取。1964年9月,由于印尼特务的挑拨离间,新加坡又发生了种族暴乱。印尼特务将一名马来族三轮车夫谋害后逃走,马来人认为是华人干的,所以展开报复行动,结果双方死伤惨重。 “马来人至上”的观念逐渐走向了舞台的中心。非马来人的政党都公开表示反对“种族主义” 的信条。1965年5月,新加坡行动党和其他主要的反对党主张以“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民族平等方式来取代“土着优先”的保护土着政策。行动党与巫统的政治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两次引发新加坡种族骚乱。最后,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势恶化为由,在1965年8月7日要求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于是,8月9日,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宪,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小岛无奈被迫独立。

新加坡共和国
1965至今
在独立建国后,新加坡寻求国际承认,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也协立亚细安(东盟)。作为一个蕞尔小国,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除了主权纠纷,其它重要的问题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失业率当时高达12%。
为了求存求活,新加坡开始一连串的措施,发展工业及经济。于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实行国家经济发展方针,重视制造业,裕廊工业区正式成立,并在加冷、大巴窑等地建立轻工业基地。为了吸引外资,政府决定给予外国企业优惠。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镇管理局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也在该年成立。
工业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虽然新加坡的国内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同时,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解决。

Ⅷ 谁知道方壮璧、李光耀与新加坡的近代史之间的关系

方壮璧是马来西亚共产党在新加坡的代理人,而李光耀在新加坡独立后全面打击左派共产党,详细看下文:
一九四八年英国人血腥镇压马共时需要大量兵员,因此到处抓壮丁当兵,许多华人家庭为了避免孩子当兵,纷纷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此外,许多被英国人怀疑是马共支持者的华人也被扣留并遣送到中国,这种情况直到五十年代中国拒绝接受被遣返的马国人才停止,无论是逃避兵役或被遣送到中国者,他们都在新中国成立后无法再返回马国,远离家人,两地相思。
在马来亚出生的陈文祥在五十年代因父母担心他被英国拉去当兵,被偷偷的送到中国留学,结果当马国独立后全面切断人民访问中国时,陈文祥变成有家归不得的“亚细亚孤儿”,家人无法前往中国探访他,他也无法与家人团聚。七十年代马中建交后,马国有限度的允许人民访华,他的哥哥随着旅游团回乡探亲,两兄弟才有机会见面。可是,他还是不能回返马国,直到九十年代马中关系正常化,他才能重新踏上他的出生地,不过这个时候已经相隔将近半个世纪。
现年七十一岁的李其木(方山)是新加坡人,他与许多第一及第二代新加坡人一样出生在中国。年幼时因家庭贫困,父亲被迫离乡背井,到南洋谋生。一九四七年中国国共战争激烈,年仅九岁的他跟随母亲逃难到新加坡,随后就在新加坡落地生根,故乡变成很遥远的地方。
上世纪六十年代,他进入东南亚唯一的中文大学南洋大学,与许多同学一样深受左翼思想的影响,并因此投入革命运动。在李光耀政府对左派及马共展开全面的镇压行动中,他与地下组织同志逃离新加坡,最后逃抵马泰边境的森林,成为游击队员,从此与家人失去联系。一九八九年马共与马泰政府签署和平协定后,他与新加坡籍的游击队员虽然想要回返新加坡与家人团聚,可是因新加坡政府提出的“苛刻”条件,他决定不回返新加坡,而是追随马来西亚籍的太太定居在马国。马国让他以旅游签证在马国定居,新加坡却要他答应条件才能回返,李其木对此非常不是滋味。目前仍有逾三十名新加坡籍马共游击队员滞留在马泰边境,包括曾任新加坡议员的黄信芳。
虽然新加坡目前与中国关系密切,可是这些受到新中国成立影响而拥抱左翼思想的新加坡人,他们还是有家归不得,也没有得到中国的协助,成为“亚细亚孤儿”。一些新加坡游击队员带着遗憾离开人间,这包括被李光耀形容为马共在新加坡的“全权代表”方壮璧,至于仍活着的人,他们快速衰退的躯体则在与时间竞赛,等待奇迹的出现。
一九四九年中共击败国民党成立新中国,对马来半岛产生极大冲击,也加剧当地的亲共左翼及亲英国人的右翼的博弈。由于对赤化的忧虑,英国人在马来半岛对左翼加强镇压,同时也对半岛人民与红色中国的交往给予阻碍,而怀有浓厚中华情意结的左翼却展开反击行动,南洋大学就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诞生。
在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后为了争取海外华侨的支持,在美国的资助下,提供金钱援助鼓励海外华人到台湾留学。由于政府的禁止,长期以来到中国大陆留学的半岛华人在失去留学的基地后,被迫转到台湾留学,而南洋大学则是取代中国让左翼南洋华人留学的学府。
一九五三年,新加坡着名侨领陈六使号召半岛华人社会设立一所华文大学,个人也捐出五百万新元,他的行动即刻获得华人社会的热烈回应,小贩、小商、三轮车夫、司机及劳动阶级以各种形式支持,南洋大学很快就在一九五五年成立。南大不仅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中文大学,也成为左翼力量的重镇,因此成为英国人及亲英国的马新政府的眼中钉。半岛左右翼的博弈使南大成为双方必争的据点,华文教育也被新加坡政府视为是左翼的温床,因此面对被铲除的命运。南大成立后与政府的斗争从不间断,最终也导致陈六使被新加坡政府吊销南大理事会主席及公民权。一九八零年新加坡政府把南大与新加坡大学合并,南大因而成为历史。由于重英轻华及强烈的反共立场,被当局与共产主义划上等号的华文也成为被打压、被边缘化的语文,英文成为新加坡的主导语文,受华文教育者被排除在主流外。
一九四九新中国的成立也使马来半岛失去了重要的华文教育资源。半岛的华校师资、课本在此前皆来自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师资几乎中断,课本也被本土化,半岛的华文教育的中国影子逐渐淡化

Ⅸ 新加坡莱福士介绍

对新加坡人来说,汤姆-史丹福-莱佛士爵士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他对新加坡的开辟、建设和长远规划等做了相当多的努力并立下不朽的功绩,让新加坡从一个落后的渔村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港。直到今天,他的名字,他的形象都还深深地刻划在许多新加坡人的脑海里,新加坡许多建筑物、机构以他的名字命名,如莱佛士书院、莱佛士医院、莱佛士酒店、莱佛士坊和实丹福路等。当然,在英国人眼中,他却是大英帝国殖民主义的拥护者与伟人。

现在,就让我们对这位新加坡近代伟大的人物做个介绍:

1781年7月6日,莱佛士诞生于西印度的一个船上,他的父亲是个船长,家境并不富欲,因此,他没有受到完整、系统的教育。14岁时,他担任东印度公司的书记。莱佛士对工作认真,通过自修苦读,他也掌握了广博的知识。

1805年,莱佛士24岁,升任槟城助理秘书。同年,和一位大他十岁的寡妇结婚,他这种举动,引起许多英国人的猜疑。原因是他的太太不是真正的英国人,年纪又大,和莱佛士不相配,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夫妇的感情,反而促使他们发奋图强,努力做个上流社会的人物。

当时的英国正积极扩张在东南亚的殖民帝国主义,而马六甲也由荷兰转为英人管辖,莱佛士对殖民帝国抱有野心,为了熟悉个殖民地的内情,他努力学习马来语,他的马来文老师就是文西阿都拉的父亲。莱佛士勤于和马来人接触,探知马来人的社会内情,渐渐成为一个马六甲海峡通,并深得当地的马来人尊敬。后来他建议把马六甲做为英国的军事基地,他本身也因常年奔波努力,健康出现问题,都在马六甲养病。

除了本身好学之外,他也拥有相当的洞察力和远见,以及与各阶层沟通的手腕,加上他对人的尊重,笑容且谈吐温文尔雅有礼,喜欢帮助别人,同情穷苦,深得人心,值得一提的是他却最怕榴莲味道。他对殖民地各族人们的思想个性都能掌握了解。如观察了解到马来人的庸散习俗,华人、印度人的勤劳本性以及思想个性,还有阿拉伯人的富有和善于经营等。因此,在策划发展新加坡时采取了许多相适应的措施。

莱佛士也勤于调查旧事,尤其以地方的历史渊源和古代习俗为对象。他喜欢研究政治、历史,法律,名人逸事。阿都拉常看到他沉思于幽静的地方,一旦处理事情时,非常投入,不发一言,追根究底。

他的一些重要事迹如下:

1807年,到马六甲养病,期间努力学习马来文,了解马来人民社会内情,这时期成为他人生的转捩点,他开始展现经营东南亚的才华。

1810年,莱佛士奉召去加尔各达,受委为印度大总督驻东方特派员。同年10月奉命统筹英军远征爪哇的先导工作。

1811年,指挥英军攻取爪哇成功,被保举为爪哇总督。任职期间有许多建树,如废除奴隶,土地国有,招揽学术专门人才。

1814年,夫人病逝。

1816年,返英,被任命为明古连总督。

1817年,再娶妻。并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819年,为寻找新的根据地,于1月28日,乘巡洋舰抵达棋樟山,29日登陆新加坡,与天猛公另立东姑朗为柔佛苏丹,并与之订下友好同盟条约,计划开扩新加坡,宣布为自由港。他在新加坡作了一些整顿,以新加坡河为经济命脉,宣布新加坡为自由港,使之恢复成为一个繁荣的港口。并对市区建设规划了蓝图,划分华人区(大坡),马来人区(小坡)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区(美芝路),使各族和睦相处。此外,他也协助制定新加坡法律,控制烟,猪肉,严禁赌博等。

1823,卸下明古连总督。

1824年,乘“荣誉号”回英,不幸途中遇火,许多家产、收藏付之一炬。

1826年,45岁的莱佛士病逝。

Ⅹ 新加坡历届总理

新加坡自1959年至2020年8月,前后历三届总理,分别为李光耀(在任总理1959年6月3日-1990年11月28日,其中1959年6月3日-1965年8月为新加坡自治邦总理);吴作栋(在任总理1990年11月-2004年8月);李显龙(在任总理2004年8月)。

新加坡总理是新加坡共和国的政府首脑,同时也是新加坡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首长。从1963年9月16日-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的最高行政首长是新加坡州首席部长。

(10)新加坡有什么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新加坡历任总统:

1、尤索夫·宾·伊萨克1965年8月9日-1970年11月23日;代总统杨锦成1970年11月23日—1971年1月2日。

2、本杰明·亨利·薛尔思1971年1月2日-1981年5月12日;代总统 杨锦成1981年5月12日—1981年10月23日。

3、琴加拉·维蒂尔·德万·奈尔1981年10月23日—1985年3月28日;代总统黄宗仁1985年3月28日—1985年3月29日;代总统杨锦成1985年3月29日—1985年9月2日。

4、黄金辉1985年9月2日—1993年9月1日。

5、王鼎昌1993年9月1日—1999年8月31日。

6、塞拉潘·纳丹1999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

7、陈庆炎2011年9月1日—2017年8月31日;代总统约瑟夫·比莱(2017年9月1日—2017年9月14日。

8、哈莉玛·雅各布2017年9月14日至今。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9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36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3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9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5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33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8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4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1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