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地铁黄线什么建造的
❶ 新加坡地铁环线的介绍
新加坡地铁环线(Circle Line,缩写CCL),是第四条新加坡地铁路线,连接新加坡市中心的多美歌地铁站(Dhoby Ghout)至南部的东北线终点站港湾站(HarbourFront),沿途经过新加坡中部一些交通非常繁忙的地区和行车走廊。
❷ 新加坡地铁的建筑风格
早期的地铁车站建筑强调实用而非美观。 这点可以从最早开始建造和营运的车站上看出来。从1987年到1988年南北线和东西线上的杨厝港站到金文泰站都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是乌节路站,地铁系统的设计者有意将其建成一个地铁车站的“样板”而建造了半球形的屋顶。地铁车站的建筑风格在后续的阶段里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圆筒状的车站(从加冷到巴西立的绝大多数车站),和有屋檐的车站(从裕廊东站往西的所有车站)。
在主要的地铁车站里,可以看到一些艺术作品,主要是表现新加坡近代历史的绘画和雕塑。兀兰站和宝门廊站投入使用时,展示了一件4000公斤重的雕塑。东北线启用时,陆交局主持了一个称为“ART IN TRANSIT”的项目,19位本地艺术家创作了一批艺术作品,并与车站的内部建筑装潢相结合,目的是为乘客在搭乘地铁时可以有鉴赏公共艺术的机会。每个车站的艺术作品都与车站的特点相配合。不过只有东北线的车站在这个项目下受惠。当局也举行了一项艺术作品比赛,为正在建造中地铁环线的车站设计做准备。 东西线樟宜机场支线上的博览车站与拥有10万平方米的新加坡博览中心相邻。博览车站由FOSTER AND PARTNERS 设计,于2001 年建成。车站的特点是整个站台都为一个巨大的椭圆型无柱钛合金屋顶所覆盖,而一个直径40米的不锈钢圆碟高悬于车站入口处与其相映成辉。整个设计极具未来派艺术特色。
❸ 新加坡地铁环线的简介
新加坡地铁环线(Circle Line,缩写CCL),是第四条新加坡地铁路线,连接新加坡市中心的多美歌地铁站(Dhoby Ghout)至南部的东北线终点站港湾站(HarbourFront),沿途经过新加坡中部一些交通非常繁忙的地区和行车走廊。由于路线跟东北线并在一起就像一个环型的线路,故被命名为“环线”。环线全长33.3公里,共有29个车站及一个车厂(金泉车厂(Kim Chuan Depot, KCD),位于大成站附近),当中有6个为转车站,分别接驳新加坡地铁东西线(East-West Line)、新加坡地铁南北线(North-South Line)及新加坡地铁东北线(North-East Line)。环线在路线图中以橘黄色代表。环线主线共分五期兴建,估计做价为67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335亿元),于2009年5月28日开始局部通车,其主线已于2011年10月8日、支线已于2012年1月14日通车。本线由新加坡地铁有限公司(SMRT Trains) —— SMRT企业(SMRT Corporation)附属机构营运。
❹ 新加坡地铁环线的历史
从1980年之后,当局就开始探讨地铁环线的计划。当时的交通部长(Yeo Ning Hong)指出,当新加坡人口达到400万时,方可建设地铁环线。1990年代时地铁环线被称为滨海线(Marina Line)。滨海线开始计划为一条拥有12个车站的地铁线。从牛车水起,经多美歌,终于国家体育场。随后的修改将牛车水一段去掉,仅剩6个车站到体育场。而另一方面,又将地铁线向巴耶利峇路上段延长。滨海线原定于2006年完工。
地铁环线的车站包括了原滨海线的多美歌,百胜,滨海中心,宝龙坊,尼诰大道,和体育场。而原来滨海线上从牛车水到宝门廊的段落现在成为新加坡地铁滨海市区线的一部分。
许多人希望地铁环线的“第六期”工程能将目前的港湾站与宝龙坊连接起来,使地铁环线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环线”。2007年4月27日,陆交局宣布将兴建从宝门廊(Promenade)到的海湾舫(Bayfront)的一条支线。也许这是环线“第六期”的第一段。2008年1月25日,交通部长林双吉宣布将把支线从海湾舫(Bayfront)再延长到滨海湾站。工程已于2012年完工。
❺ 新加坡地铁的地铁路线
南北线((红线 NORTH-SOUTH LINE)是由SMRT地铁有限公司(SMRT TRAINS LTD)营运的路线,共26个车站,全长约45.3公里,由裕廊东(JURONG EAST) 至 滨海南码头(MARINA SOUTH PIER) 经兀兰(WOODLANDS)、宏茂桥 (ANG MO KIO) 及乌节 (ORCHARD)。南北线于政府大厦 (CITY HALL)、莱佛士坊 (RAFFLES PLACE) 及裕廊东 (JURONG EAST) 接驳东西线,于多美歌(DHOBY GHAUT) 接驳东北线,于碧山(BISHAN)换乘环线。另在蔡厝港站 (CHOA CHU KANG) 接驳武吉班让 (BUKIT PANJANG) 轻轨系统。南北线列车需由驾驶员操作。
2014年11月23日,南北地铁线往南新增的滨海南码头站启用,方便公众和外国游客搭地铁往来滨海湾游轮中心,乘搭渡轮前往龟屿岛进香的公众也能使用这个新地铁站直达滨海南码头。该站距离滨海湾游轮中心约600公尺,可方便公众搭地铁往来游轮中心。这个地段日后也将发展为滨海湾新市区。 滨海市区线 (DOWNTOWN LINE) 是新加坡的第5条地铁路线,将由新捷运 (SBS TRANSIT) 营运,共34个车站,其中11个换乘站,全长约40公里。工程将会分三个阶段兴建,预计分别在2013年、2015年及2017年落成通车。与东北线和环线一样,市区线亦是全线无人驾驶的地铁路线,同时也是一条全线均建于地底的地铁路线。市区线将为武吉知马地区和东部地区的乘客服务,使乘客可以迅速前往新市区。在地铁路线图上以蓝色标示。
2007年4月27日陆交局宣布了本线转换站的列表,其中包括武吉班让,植物园,纽顿,小印度,武吉士,麦波申,淡滨尼和博览。市区线将采用3节车厢的无人驾驶列车,每天乘客人数估计约50万人次。
需要指出的是,市区线第一阶段过去曾一度被称为地铁环线的“市区延长线”。 市区线的建造计划重组了原定的几条通往滨海湾的地铁路线,同时为目 前与东西线相平行而又无法使用东西线的走廊地区提供地铁服务。2005年7月14日,当局宣布了环线的“市区延长线”计划,市区延长线长3.4公里,5个车站。并计划2007年开始修建。在随后的报道和“新加坡蓝图2001”中,当局暗示会修建沿武吉知马走廊直到武吉班让的地铁线,以及修建在一条东海岸地区的环线。陆交局之后将这两条地铁线称为武吉知马线和东区线。并计划定于在10到15年内完工。
2007年2月15日财政部第二部长尚达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宣布当地铁环线在2010年建成后,就将立刻开始修建120亿元通往武吉班让的市区线部分。2007年4月27日,市区延长线,武吉知马线和东区线的北半部被结合在一起成为一条40公里长的单一地铁线,即滨海市区线。市区延长线,武吉知马线和原东区线北半部被改称为市区线的第1,2,和3阶段。第一阶段的工程也包括修建从宝龙坊(PROMENADE)到武吉士的新段落。并在武吉士站与第2阶段的地铁相连接。而第3阶段的线路将以博览站为终端。有关原东区线的南半部,详见东区线。 武吉班让 | 凯秀 | 山景 | 美世界 | 阿尔伯王园 | 第六道 | 陈嘉庚 | 植物园 | 史蒂芬 | 纽顿 | 小印度(LITTLE INDIA) | 梧槽 | 武吉士 | 宝门廊 | 海湾舫 | 市中心 | 直落亚逸 | 牛车水(CHINATOWN) | 福康宁 | 明古连 | 惹兰勿刹 | 明地迷亚 | 芽笼峇鲁 | 玛达 | 麦波申 | 乌美 | 加基武吉 | 勿洛北 | 淡滨尼西 | 淡滨尼 | 淡滨尼东 | 樟宜上段 | 博览(EXPO)
❻ 新加坡地铁有限公司的介绍
新加坡地铁有限公司是新加坡的一家铁道运营公司,是SMRT集团的一家下属分公司。新加坡地铁有限公司(SMRT Trains Ltd Pte)1987年11月7日,SMRT开始运营的新加坡第一段地铁,既杨厝港地铁站到大巴窑地铁站之间的五站。现在运营着除东北线以外的其他地铁线路。新加坡地铁(英语:Mass Rapid Transit,简称MRT),又名大众快速交通,是新加坡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span]新加坡地下铁路公司及新捷运营运。新加坡地铁是继马尼拉的轻轨铁路运输系统之后,东南亚地区第二个兴建的地铁系统。自1987年开通以来,新加坡地铁已经发展成有5条路线(包括机场地铁支线和环线第3 阶段)的地铁系统。 地铁最早的线路于1987年通车,位于杨厝港和大巴窑之间。新加坡地铁系统穿行整个新加坡,为全国接近一半的人口(即差不多200万人)服务。每天平均搭乘人数为158万。 新加坡地铁目前有69个车站已通车,其中8个为地铁转换站,3个为轻轨转换站,并有118.9公里的标准轨距线路。地铁由陆交局负责建造,并为盈利公司SMRT 和SBS Transit (新捷运) 提供特许经营权。这两家公司同时也经营巴士和德士业务,以保证各种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结合。新加坡地铁也与政府组屋区里的轻轨系统相连接。新加坡地铁的服务从早上5点30起到凌晨1点结束。地铁服务班次约5分钟一次。节假日服务时间通常会延长。
❼ 新加坡地铁的历史介绍
1967年,城市规划人员预计在1992年新加坡就必须建立地铁系统以满足公共交通的需求。新加坡国会在辩论发展单一的公共巴士系统是否更加节省资金成本后,意识到只有巴士系统是无法满足公共交通需求的。因为在土地有限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建立和扩充巴士系统必定会与其他方面争夺土地资源。1983年10月22日,初始投资为50亿元的新加坡地铁在SHAN ROAD正式开始施工,这是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公共工程项目。
新加坡地铁网络分阶段修建。最早修建的是南北线,因为南北线穿越的中部地区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极大。1983年10月14日新加坡地铁公司(MRTC)成立,后更名为(SMRT)。新加坡地铁公司也接管了原新加坡地铁管理局的职责。1987年11月7日,南北线的第一段开始营业,共有5个车站和6公里线路。15个车站之后也加入营运。1988年3月12日在当时的总理李光耀主持下,新加坡地铁正式投入运行。另外21个车站相继投入营运。1990年7月6日东西线的文礼地铁站投入营业,标志着地铁系统提前2年建成。
新加坡地铁随后不断扩建。其中包括耗资12亿新元的南北线兀兰延线扩建工程,使南北线和东西线形成环状。
利用轨道路线将人们直接送到家门的想法是引进与地铁相连的轻轨路线(LRT)的原因。1999年11月6日,武吉班让轻轨正式运行。为了促进旅游业,樟宜机场站和博览站也加入地铁网络。2003年6月20日,由SBS TRANSIT经营的 东北地铁线(NEL)开始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的重型地铁线路。2006年1月15日,在公众的强烈要求下,东北地铁线的万国站也正式投入使用。全长3.81公里的文礼延长线已于2009年2月28日正式启用。
❽ 新加坡地铁有限公司的历史
编辑本段
1967年,城市规划人员预计在1992年新加坡就必须建立地铁系统以满足公共交通的需求。新加坡国会在辩论[span]发展单一的公共巴士系统是否更加节省资金成本后,意识到只有 巴士系统是无法满足公共交通需求的。因为在土地有限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建立和扩充巴士系统必定会与其他方面争夺土地资源。1983年10月22日,初始投资为50亿元的新加坡地铁在SHAN ROAD正式开始施工,这是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公共工程项目。新加坡地铁网络分阶段修建。最早修建的是南北线,因为南北线穿越的中部地区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极大。1983年10月14日新加坡地铁公司(MRTC)成立,后更名为SMRT。新加坡地铁公司也接管了原新加坡地铁管理局的职责。1987年11月7日,南北线的第一段开始营业,共有5个车站和6公里线路。15个车站之后也加入营运。1988年3月12日在当时的总理李光耀主持 下,新加坡地铁正式投入运行。另外21个车站相继投入营运。1990年7月6日东西线的文礼地铁站投入营业。标志着地铁系统提前2年建成。 新加坡地铁随后不断扩建。其中包括耗资12亿新元的南北线兀兰延线扩建工程,使南北线成为环线。 利用轨道路线将人们直接送到家门的想法是引进与地铁相连的轻轨路线(LRT)的原因。1999年11月6日,武吉班让轻轨正式运行。为了促进旅游业,樟宜机场站和博览站也加入地铁网络。2003年6月20日,由新捷运(SBS Transit)经营的 东北地铁线(NEL)开始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的重型地铁线路。2006年1月15日,在公众的强烈要求下,东北地铁线的万国站正式投入使用;2011年6月20日,兀里站投入使用。自此,东北线已全线贯通。
❾ 新加坡大众轨道交通的历史
1967年,城市规划人员预计在1992年新加坡就必须建立地铁系统以满足公共交通的需求。新加坡国会在辩论发展单一的公共巴士系统是否更加节省资金成本后,意识到只有巴士系统是无法满足公共交通需求的。因为在土地有限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建立和扩充巴士系统必定会与其他方面争夺土地资源。1983年10月22日,初始投资为50亿元的新加坡地铁在SHAN ROAD正式开始施工,这是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公共工程项目。新加坡地铁网络分阶段修建。最早修建的是南北线,因为南北线穿越的中部地区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极大。1983年10月14日新加坡地铁公司(MRTC)成立,后更名为(SMRT)。新加坡地铁公司也接管了原新加坡地铁管理局的职责。1987年11月7日,南北线的第一段开始营业,共有5个车站和6公里线路。15个车站之后也加入营运。1988年3月12日在当时的总理李光耀主持下,新加坡地铁正式投入运行。另外21个车站相继投入营运。1990年7月6日东西线的文礼地铁站投入营业。标志着地铁系统提前2年建成。
新加坡地铁随后不断扩建。其中包括耗资12亿新元的南北线兀兰延线扩建工程,使南北线成为环线。
利用轨道路线将人们直接送到家门的想法是引进与地铁相连的轻轨路线(LRT)的原因。1999年11月6日,武吉班让轻轨正式运行。为了促进旅游业,樟宜机场站和博览站也加入地铁网络。2003年6月20日,由SBS Transit经营的 东北地铁线(NEL)开始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的重型地铁线路。2006年1月15日,在公众的强烈要求下,东北地铁线的万国站也正式投入使用。全长3.81公里的文礼延长线已于2009年2月28日正式启用。
❿ 新加坡地铁的名称简介
新加坡地铁是继马尼拉轻轨运输系统之后,东南亚地区第二个兴建的地铁系统。自1987年开通以来,新加坡地铁已经发展成有5条路线(包括机场地铁支线)的地铁系统。地铁最早的线路于1987年通车,位于杨厝港和大巴窑之间。为全国接近一半的人口(即差不多222.4万人)服务。
新加坡地铁目前有113个车站,8个转车站,152.9公里的标准轨距线路。地铁由陆路交通管理局负责建造,并为盈利公SMRTCORPORATION LTD( 新加坡地下铁公司)和SBS TRANSIT(新捷运)提供特许经营权。这两家公司同时也经营巴士和德士业务,以保证各种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结合。新加坡地铁也与政府组屋区里的轻轨系统相连接。服务从早上5点30起到凌晨1点结束,班次约3-8分钟一次,节假日服务时间通常会延长。
5条地铁路线包括:南北线(红线)从滨海南码头通往裕廊东,东西线(绿线)从巴西立前往西部的裕群,而支线:丹拿美拉经过博览站与樟宜机场之间。东北线(紫线)连接港湾至东北部的榜鹅,环线(橘黄线)从港湾通往多美歌和滨海湾,滨海市区线(蓝线)。在每个地铁车站里都有标示明显的线路图和使用说明,还有功能强大的自动售票机,公众只有要查看站名记住其颜色及号码即可使用。
新加坡地铁是轨道运输标竿联盟(NOVA)的成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