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舞曲是什么
㈠ 舞曲是什么能解释一下吗
舞曲
wuqu
舞曲
dance music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由于时代、
民族特点和功能、用途的不一而有多种类型。一般舞曲
都具有特性鲜明的节奏。不少舞曲(特别是民间舞曲)
还要求由某些特殊的乐器或唱法演奏和演唱。在舞曲里,
某种典型的节奏型贯串始终。这种典型的节奏型,正是
区别各种舞曲的最重要的标志。
在原始社会中,舞蹈与音乐、诗歌是结为一体的,由
于物质生产条件和艺术水平的低下,音乐十分简单(多
为原始的歌唱或打击乐器的敲打)。在西方,舞蹈于古
希腊首先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世纪早期,由于
教会的激烈反对,舞蹈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力。1300年
左右,在音乐理论家若阿内斯·德格罗谢奥所撰写的论
文中,始有关于舞曲斯丹蒂佩斯(一种吟唱诗人所唱的
舞蹈歌曲)和杜克梯亚(一种只奏不唱的舞蹈乐曲)的
记载。在13世纪后期的经文歌中,又有舞曲旋律出现在
男高音声部中的情况。
西方的舞蹈音乐于15世纪进入它的第1个繁荣期,这
是由于当时的欧洲宫廷热衷于此的缘故。到16世纪,在
琉特和键盘合奏音乐中,出现了包括前舞、后舞两首速
度不同的舞曲所组成的成对舞曲(如意大利的帕萨梅佐
-萨尔塔雷洛、英国的帕凡-加亚尔德等)。与此同时,
德国的阿勒芒德、法国的库朗特、西班牙的萨拉班德和
意大利或英国的吉格开始跃升为重要的舞曲体裁,并在
17世纪中叶由前、后舞的对比原则,发展成为由4首舞曲
组合而成的“古典组曲”。这一时期,一批来自法国民
间的舞曲(布雷、帕斯皮耶、里戈东等),在法国宫廷
里得到了艺术加工。其中最重要的为小步舞曲。
18 世纪是小步舞曲流行的时代,也是苏格兰舞曲、
连德勒舞曲等在维也纳得到重要发展的时代。19世纪盛
极一时、雄踞社交舞曲主导地位的圆舞曲,就是从连德
勒舞曲发展演变而来的。19世纪30~50 年代,马祖卡、
波尔卡、加洛普、波洛奈兹等舞曲在欧洲得到广泛流传。
民族乐派兴起后,又有许多民族舞曲体裁被作曲家们所
发掘和重视。其中,西班牙的塞吉迪亚、霍塔、凡丹戈
等为人们所普遍瞩目,并被专业音乐家所运用。进入20
世纪后,拉丁美洲和美国的不少民族舞曲和社交舞曲(探
戈、伦巴、桑巴、康加、狐步舞曲、一步舞曲、查尔斯
顿等),又在世界许多国家风行。
舞曲的种类繁多,有各种分类方法。现按古典舞曲、
民族舞曲和社交舞曲分类,主要体裁有:
古典舞曲 流行于16、17世纪的舞曲,到了17、18
世纪时,因舞蹈不再流行而成为纯器乐曲。最常见的有:
阿勒芒德 意为“日耳曼的”。起源于德国。速度
适中地缓慢。4拍子,常起于第4拍的弱部。旋律流畅而
多装饰,采取平均的节奏,织体倾向于主调化。常用作
古典组曲的第1乐章,近似前奏曲。
库朗特 有法国式和意大利式两种:法国式库朗特
的速度适中地快,3拍子,常从第3拍的弱部开始,含有
一长一短的附点节奏,在每 1段落的结尾中,常把3/2拍
子和6/4拍子结合在一起,有时甚至6/7拍子在全曲中占优
势,织体比较复调化;意大利式库朗特速度较快,3拍子
(3/8或3/4),旋律流动,有如奔跑(“库朗特”有“跑”的
意思)。两种库朗特都常用作古典组曲的第2乐章。
萨拉班德 16世纪初由东方传入西班牙,原是一种
有色情动作的舞蹈。16世纪末传入法国后逐渐变得庄重
缓慢。3拍子,第2拍常为长音符。旋律富于装饰,用主
调织体写成。常用于古典组曲的第 3乐章。17、18世纪
的声乐曲亦常采用萨拉班德的体裁,G.F.亨德尔的歌剧
《里纳尔多》中的《让我痛哭吧》就是着名的曲例。
吉格 起源于意大利,一说起源于英国。速度很快。
3/8、6/8或12/8拍子。富有欢快活跃的情趣。常用模仿复调
的织体,类似赋格。第2段多采取倒影(反行)赋格的写
法。常用于古典组曲的末乐章。
帕凡和加亚尔德 一译孔雀舞和快活舞。两者都起
源于意大利,16世纪流行于英国。帕凡是庄严缓慢的2拍
子舞曲,加亚尔德是活泼快速的 3拍子舞曲。加亚尔德
是继帕凡而起的后舞曲,两者在速度上、节拍上和性格
上形成鲜明的对比。17世纪中叶以后,作为舞蹈音乐渐
不流行,而成为纯器乐曲。
帕萨梅佐和萨尔塔雷洛 一对意大利古老舞曲,帕
萨梅佐是近似帕凡的 2拍子舞曲,较帕凡稍快。萨尔塔
雷洛是帕萨梅佐的后舞,用同一主题而处理成快速的3拍
子。另有一种3/8或6/8拍子的萨尔塔雷洛,是一种活泼的、
有跳跃动作的舞蹈,近似塔兰泰拉。
塔兰泰拉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古老舞曲。意大利的
塔兰托港有一种蜘蛛,名叫塔兰图拉,相传人被这种蜘
蛛咬了要生热病,患者须跳狂热的舞蹈才能痊愈,舞曲
由此得名。塔兰泰拉为3/8或6/8拍子,速度很快,采用连
续不断的平均快速节奏,有如无穷动。
西奇利亚诺 一译西西里舞曲。大约起源于意大利
西西里岛的一种古老舞曲,6/8或12/8拍子,速度徐缓,近似
田园曲。18世纪作曲家常用作组曲和奏鸣曲的慢乐章。
小步舞曲 原为法国民间的 3拍子舞曲,因舞步极
小而得名。17世纪后半叶为路易十四的宫廷作曲家J.-B.
吕利所采用,因而传入宫廷,成为速度从容,风格典雅
的宫廷舞曲。在17、18世纪的组曲中,小步舞、加沃特、
布雷、帕斯皮耶、卢尔等舞曲,是插入萨拉班德和吉格
之间的不固定乐章。这些舞曲的中间部分常由 3件木管
乐器演奏(如J.S.巴赫《第一乐队组曲》中的布雷舞曲),
故称“三声中段”。18世纪后半叶起,小步舞曲被用作
奏鸣曲、室内乐、交响曲等套曲的第 3乐章,速度较前
加快,性格也更为活泼。
加沃特 原为法国民间舞曲,后传入宫廷。中速。
4/4或2/2拍子,常起于后半小节。中间部分是“风袋管舞
曲”,常出现模仿风袋管低音的持续音。
布雷 起源于法国的双拍子舞曲,与加沃特相似,但
从第4个四分音符(不是第2个二分音符)开始。
帕斯皮耶 流行于法国布列塔尼半岛的舞曲,速度
较快,3/8或3/4拍子,起于弱拍。
卢尔 用风袋管伴奏的法国乡村舞曲(卢尔原是17
世纪前一种风袋管的名称)。中速,2/4或6/4拍子,第1拍
加重。
里戈东 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古老舞曲,17世纪传
入宫廷。速度较快,2/4或4/4拍子,起于弱拍。
波洛奈兹 一译波兰舞曲。原为波兰民间的行列舞
曲,16世纪末传入宫廷。相传法国安茹王朝的亨利三世
于1573年即位为波兰王,在庆典行列进行时演奏了波洛
奈兹。17、18世纪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偶用于组曲中。
F.F.肖邦用此体裁作有钢琴曲16首,以寄托其爱国思想。
波洛奈兹的特点为:3/7拍子,起于强拍,乐句常结束于
第3拍,大都庄严徐缓,或用中等速度;但肖邦的波洛奈
兹速度较快,富于热情。
福尔拉纳 情趣欢快的意大利古老舞曲。6/7或6/8拍
子。18世纪偶用于组曲中,近似吉格。
帕萨卡利亚和恰空 起源于西班牙(一说帕萨卡利
亚起源于意大利)的 3拍子慢板舞曲,16、17世纪时传
至欧洲各国,成为一种键盘乐曲。大多用小调写成,以
4~8小节的固定低音为基础,进行连续变奏。两者结构
相似,以至难于区别。
福利亚 起源于葡萄牙的 3拍子舞蹈歌曲。结构近
似恰空和萨拉班德。流传于14世纪。17世纪后半叶在法
国被用于芭蕾场面中。18世纪流传更广,常被写成炫技
性的哈普西科德、吉他或小提琴曲。有一个福里亚曲调,
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曾被许多作曲家用作主题,写成
各种作品(大多为变奏曲)。其中最着名的是A.科雷利
的《第十二小提琴奏鸣曲》和С.В.拉赫玛尼诺夫的《科
雷利主题变奏曲》。F.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也采
用了这个曲调。
民族舞曲 各民族、各地区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
民间舞曲,现在还用作舞蹈音乐,同时也可用作独立器乐
曲。其中有近代舞曲,也有一些是比较古老的舞曲。如:
凡丹戈 流行于西班牙民间的3拍子或6拍子的欢快
舞曲。常常载歌载舞,用吉他和响板伴奏。18世纪末 ,
C.W.格鲁克、W.A.莫扎特等曾将
其用于歌剧和芭蕾作品中。
塞吉迪亚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古老舞曲,至
今还很流行。3拍子,近似博莱罗,但速度更快。常常载
歌载舞,用吉他和响板伴奏,响板打着的节奏。
博莱罗 起源于民间的西班牙 3拍子舞曲。舞者打
着响板,扭动手臂,成对地载歌载舞。响板不断打出
的节奏。M.拉韦尔按此体裁写成的管弦乐曲极为有名。
阿瓦内拉 一译哈巴涅拉。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
并由古巴传入西班牙的 2拍子舞曲。其典型节奏与探戈
相同。
霍塔 西班牙民间舞曲。流传于阿拉贡、加泰罗尼
亚、巴伦西亚等地。快速,□或□拍子,节奏生动,情
绪活跃。多由人声演唱并伴以吉他、曼多林、响板等乐
器。
马拉加尼亚 一译马拉加舞曲。西班牙安达卢西亚
民间双人舞曲。快速,□或□拍子。
桑巴 巴西民间的一种 2拍子舞曲,以富于切分节
奏为其特色。有两种类型:乡村型的桑巴急速强烈,与
巴图克相似;城市型的桑巴,由玛希谢演变而来,速度
中庸而较少强烈的切分音。桑巴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中
最富有特色的音乐舞蹈之一,并作为社交舞蹈而流传全
球。
康加 古巴民间舞曲。起源于非洲。在拉丁美洲许
多国家均流行。的节奏型贯串全曲。
法朗多尔 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民间舞曲。6 拍子,
活泼欢快。舞者列成长队,手挽着手或拉着手帕,鱼贯
而舞。
连德勒 奥地利和德国的民间舞曲,因起源于连德
尔(奥地利埃姆斯河北地区)而得名。3拍子,速度慢于
圆舞曲,为圆舞曲的前身。舞蹈时1步1拍,舞步均匀而
娴静。
波尔卡 19世纪30年代创始于波希米亚(今捷克西
部)的一种圆舞,40年代传遍欧洲各国。2/4拍子,速度
较快,典型的节奏为
富利安特 波希米亚的民间对舞。源出于拉丁文fu
ria(意为狂热)。节奏活跃奔放,常常交替运用 3拍子
和2拍子。
索塞茨卡 波希米亚的民间圆舞。速度较慢,节奏
流畅,近似连德勒。常用于富利安特之后。
恰尔达什 匈牙利民间舞曲。包含慢而忧郁的“拉
舒”和快而热烈的“弗里斯”两部分,前者2/4或8/4拍子,
后者2/4拍子。李斯特是在作品中采用这一体裁的第 1个
匈牙利作曲家。他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就是按照恰
尔达什的格调写成的。
马祖尔 起源于波兰马索维亚地区的民间舞曲。3拍
子,常用的节奏。热情、活泼而有骑士风度。用此体
裁写成的作品称“马祖列克”。肖邦发展了这一体裁,
作有钢琴曲52首,称“马祖卡”。现马祖卡已成为马祖
尔和马祖列克的通称。
库亚维亚克和奥别列克 近似马祖尔的波兰民间舞
曲,两者都比马祖尔轻快活跃。库亚维亚克的旋律比较
流畅。奥别列克每两小节的第3拍有1个重音。肖邦在马
祖卡中,把这两种舞曲和马祖尔融合在一起。
克拉科维亚克 波兰民间舞曲,因起源于克拉科夫
而得名。2拍子。情绪活泼,多切分音,典型的节奏是
科洛 南斯拉夫民间舞曲。其舞蹈为集体的群舞,
与俄罗斯的轮舞相似,在波兰、乌克兰亦很常见。保加
利亚的霍罗、罗马尼亚的霍拉与科罗均相类似。此种舞
曲多由民间乐器演奏,也有不用乐器而由人声演唱者。
科罗有多种类型,其主要区别在于速度的快慢不同。
霍罗 保加利亚民间轮舞。为2/4、5/16、7/16、9/16或11/16
拍子,快速或中等速度,用风袋管等民间乐器演奏。
霍拉 罗马尼亚和苏联摩尔达维亚的一种民间轮舞。
为□或□拍子,通常速度徐缓,格调平稳。常用小提琴、
风袋管、横笛等乐器组成的民间小乐队演奏。
哈灵 挪威民间舞曲。因来源于挪威南部地区哈灵
河谷而得名。此种舞曲亦流传于瑞典。特点为:2/4或6/8
拍子,用挪威民间的一种弓弦乐器演奏。E.格里格在创
作中曾采用过此种体裁。
特列帕克 俄罗斯民间舞曲,2拍子,情绪欢快奔放,
时时发出蹬足声。
戈帕克 乌克兰2拍子民间舞曲。源出乌克兰语rо
пати(跳跃),因舞蹈动作有大步的跳跃。M.П.穆索尔
斯基的歌剧《索罗钦斯克集市》第 3幕中的戈帕克是着
名的曲例。
社交舞曲 社交舞蹈(又称交际舞或交谊舞)的音
乐,由民间舞曲演变而成。用于交谊舞会,也可以写成
独立的器乐曲。社交舞曲因时代而变迁,重要的社交舞
曲有:
对舞曲 因舞者面面相对而得名。起源于英国,流
传于法国和德国。2/4或6/8拍子,情绪欢快活泼,苏格兰舞
曲是对舞曲的一种。从19世纪初开始,逐渐让位于方阵
舞曲和圆舞曲。
方阵舞曲 起源于法国,盛行于拿破仑帝国时期的
交际舞曲。因舞者4人1组,两人相对,构成方阵而得名。
1816年后,先后传入英国和德国。分 5段,交替着6/8和
2/4拍子,分别称为长裤舞、夏舞、母鸡舞、特兰尼斯舞、
牧羊女舞。在流传过程中,加洛普(始于19世纪20年代
的一种有跳跃动作的 2拍子快速圆舞)也被吸收到方阵
舞中来,成为它的一部分。
圆舞曲 一译华尔兹。18世纪末由连德勒演变而成。
19世纪的圆舞发展成两种主要类型:①维也纳圆舞,又
称快圆舞或滑圆舞,舞者按每小节3步或2步的节奏旋转
滑行,并左右转动着头和身体。②法国圆舞,由3/8(或
3/4)拍子的慢圆舞、6/8拍子的跳圆舞和快圆舞组成,速
度依次逐渐加快,后两种圆舞有跳跃的动作。现代舞会
中的圆舞,是一种中等速度的维也纳圆舞。圆舞曲的旋
律平滑流畅,妩媚动人。和声的特点是每小节 1个和弦,
由强拍的低音和其余两拍的“和弦块”交替着。J.施特
劳斯父子和J.兰纳是维也纳圆舞曲最着名的作曲家。他
们所作的圆舞曲多由数首短小圆舞曲连缀构成,形成一
种套曲式的结构,称圆舞曲套曲。肖邦、R.舒曼、J.勃
拉姆斯、李斯特的圆舞曲,是这一体裁的艺术珍品,但
不以伴奏舞蹈为目的。
狐步舞曲 黑人木屐舞曲的一种。1912年始于美国,
不久传遍世界各国,成为最流行的交际舞曲。狐步舞最
初由长舞步和短舞步交替而成,4拍子或2拍子。不久发
展成一种包含错综复杂、变幻不定的舞步的舞蹈,后来
又加进了查尔斯顿的痉挛性动作,并分裂为快狐步和慢
狐步两种。
一步舞曲 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北部的一种社交舞
曲。20年代起流传全欧。快速,2/4拍子。后为速度较慢
的2步舞曲(即慢狐步舞曲)所取代。
查尔斯顿 1920年左右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社交舞曲。
其名称可能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的查尔斯顿城有关。
特点为:4/4节拍(有时为2/2),富于切分节奏。30年代
末流传整个欧美,以后逐渐衰微,其部分因素为快速的
狐步舞曲所吸收。
探戈舞曲 阿根廷舞曲。20世纪初流行于南美,并
传遍世界各国。步行速度,2拍子或4拍子。节奏似阿瓦
内拉而稍快。富于切分音。旋律和伴奏常构成交错节奏。
伦巴舞曲 古巴舞曲。20世纪30年代起流行于美国
和欧洲各国。2拍子,包含复杂的切分音,不断反复着4小
节的节奏型。
㈡ 世界十大圆舞曲是什么
1.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奥地利着名音乐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作品。此曲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2.春之声圆舞曲
奥地利着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作于1883年。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由着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3.溜冰圆舞曲
法国音乐家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杜鹃圆舞曲
挪威约翰·埃曼努埃尔 ·约纳森(1886~1956)作曲。《杜鹃圆舞曲》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5.花之圆舞曲
《花之圆舞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舞剧《胡桃夹子》中的着名圆舞曲,也是《胡桃夹子组曲》八首乐曲中的压卷之作。
6.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罗马尼亚作曲家伊凡诺维奇作曲。40年代后期的着名影片《乔松的故事》以此作为主题,并取名为《结婚纪念日之歌》。
7.南国玫瑰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根据他1880年创作的轻歌剧《女王束带里的手帕》中的音乐编写的,作品题献给意大利国王,其中的“南国”可能是指热情的南欧国家意大利或西班牙,而“南国的玫瑰”也可以译为“热情的南国姑娘”。乐曲以轻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呈现,使它成为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几首最着名的圆舞曲之一。
8.风流的寡妇圆舞曲
弗兰兹·雷哈尔轻歌剧代表作《风流的寡妇》 ,又名《快乐的寡妇》。作曲是一种维也纳轻歌剧的风格。轻歌剧《风流寡妇》作于1905年。《风流寡妇圆舞曲》是轻歌剧《风流寡妇》中的曲目。
9.西班牙圆舞曲
《西班牙圆舞曲》,法国作曲家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的经典作品之一。
10.皇帝圆舞曲
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89年秋,同年10月在柏林王宫庭园舞厅由作者亲自指挥进行首次演出。当时作者担任宫廷舞会乐长,曾创作两首以皇帝为题材的圆舞曲,另一首是为庆贺奥皇即位40周年而作的《皇帝庆典圆舞曲》,写于1888年。而本首《皇帝圆舞曲》以华丽的旋律、典雅的风格胜过前者,且广为流传。
拓展资料:
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㈢ 西班牙的经典歌曲有哪些
《卡门》
《卡农》有弗拉门戈版
还有吉他曲《悲伤的西班牙》
㈣ 西班牙语探戈舞曲《Por una Cabeza》
中文《一步之遥》
Por una cabeza de un noble potrillo
缓慢地拉开我们之间的距离
que justo en la raya afloja al llegar
以一步之差赢得比赛的高贵赛马
Y que al regresar parece decir
在它回过头来时仿佛还听见它对我说:
no olvides hermano vos sabes no hay que jugar
‘兄弟,你别忘了,你知道你不该赌的’
Por una cabeza metejon de un dia
就这么一步之遥
de aquella coqueta y risuena mujer
从那充满情挑、欢愉的女人身上瞬间爆发的爱
que al jurar sonriendo el amor que esta mintiendo
她的身上仿佛除了微笑与爱之外,一丝不挂
quema en una hoguera todo mi querer
让我所有的爱都猛烈地燃烧起来
Por una cabeza
就这么一步之遥
todas las locuras
充满了狂热,她那亲吻的唇
su boca que besa
扫除了所有的悲伤
borra la tristeza calma la amargura
抚慰了所有的痛苦
Por una cabeza
就这么一步之遥
si ella me olvida
假如她忘了我,我不惜死去一千次
que importa perderme
假如她忘了我,我又为什么要活呢
mil veces la vida para que vivir
诡计啊诡计,就这么一步之遥
Cuantos desenganos por una cabeza
我千百次发誓、告诉自己不要再陷下去了
yo jure mil veces no vuelvo a insistir
但是只要她在经过我身边时对我一瞥轻笑
Pero si un mirar me hiere al pasar
就让我好想再亲吻她那如烈火般热情的唇
su boca de fuego otra vez quiero besar
如果爱情就像是一场赛马,那也够了吧
Basta de carreras se acabo la timba
我不要再赌了,不想再等待那祯离别照
un final renido yo no vuelvo a ver
但是如果下次有一匹马儿的获胜就像星期天到来的那般确定
Pero si algun pingo llega a ser fija el domingo
我还能怎么做呢?
yo me juego entero que le voy a hacer
我一定还是会赌上一切的
㈤ 跳西班牙舞的歌
西班牙舞其音乐雄壮、舞态豪放、步伐强悍振奋。男女双方扮演不同的角色,男士象征斗牛士,一名身手矫健的斗牛士,而女士象征斗牛士用以激怒公牛的红色斗篷。男女动作都相当舒展、激烈,和音乐配合非常完美、一致。给人一种不畏艰险,积极向上的感觉。
这个舞蹈的风格主要就在很大气,很豪迈,舞蹈中的动作大致可分为:逗牛,抖篷,刺牛等.它的舞姿充分表达出斗牛者的狂飙!以肢体语言来描述斗牛勇士的无畏!
㈥ 求一首西班牙舞曲,很多电影里采用过,开头男女站着不动,开始跳的时候男女往前走,走进步回头再走。
El Sombrero Blanco-Enrique Rodriguez
这首曲子来源于西班牙的一首着名的民曲,经过改编而成.
回复:[El Sombrero Blanco就是那个着名的民曲,因为是改编,所以名称继续沿用原来的.很遗憾,原声中没有收录这首曲子,所以从官方的网站上找不到.]
以下文字供你参考.
The only reason the music from the dance sequence isn't on this soundtrack is because it wasn't composed by Horner. I believe the dance sequence music is originally based on a famous folk song from the 1800's called "El Sombrero Blanco". (Supposedly, it was also used in 1940's The Mark of Zorro ring a dance sequence.)
I did find a rendition online by Enrique Rodriguez called "El Sombrero" that sounds very similar to what was used in The Mask of Zorro. Keep in mind that the folk song is more upbeat -- in the movie version, they slowed it down, added more strings, and made it more dramatic.
㈦ 柴可夫斯基的西班牙舞曲介绍
《西班牙舞曲》Spanish Dances Op.12 ,由五首乐曲组成,为钢琴四手联弹而作,用西班牙风格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构成,演奏效果卓着,广受世人喜爱。
其中又以第一至第三首最广为流传,经常连在一起演奏。除了四手联弹版本之外,还有钢琴独奏版(于1910年出版),以及改编的管弦乐、室内乐以及其他乐器独奏曲等多种版本。其中五首分别是:C大调、g小调、A大调、降B大调、D大调。
(7)西班牙的舞曲是什么扩展阅读: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广大知识阶层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
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罗科主题变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
㈧ 好听的西班牙风格的舞曲
《匈牙利舞曲》、《卡门》
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
http://vsearch.cctv.com/plgs_play.php?ref=tvprogcctv_20080205_2788020
㈨ 谁知道西班牙的比较经典的古典歌曲有哪些
夏布里埃尔(Emmanuel Chabrier)的《西班牙》(Espana)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colai Rimsky-Korsakov)的《西班牙随想曲》(Capriccio Espagnol)
格拉那多斯(Enrique Granados)的《西班牙舞曲》(Spanish Dance)
莫斯高夫斯基(Moritz Moszkowski)的《西班牙舞曲》(Spanish Dances)
此外还有拉威尔的《帕凡舞曲》、《西班牙狂想曲》等
㈩ 法雅 西班牙舞曲的简介
莫什科夫斯基最着名的作品就是作于1876年的《西班牙舞曲》Spanish Dances Op.12 ,由五首乐曲组成,为钢琴四手联弹而作,用西班牙风格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构成,演奏效果卓着,广受世人喜爱。其中又以第一至第三首最广为流传,经常连在一起演奏。除了四手联弹版本之外,还有钢琴独奏版(于1910年出版),以及改编的管弦乐、室内乐以及其他乐器独奏曲等多种版本。
西班牙作曲家。1876年11月23日生于加第斯。1899年毕业于马德里皇家音乐学院。1907年又入巴黎音乐学院,后定居阿根廷。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