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古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① 谁有完整详细的西班牙历史
班牙历史
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五世纪之间,先后遭到伊贝洛族、塔尔提西奥族、腓尼基人、希腊人、凯尔特族的侵入。后来凯尔特族与伊贝洛族混合,成为半岛上独特的凯尔提贝洛族。接着迦太基人、罗马人陆续侵入,西班牙成为罗马帝国西边的势力范围,现在的伊比利半岛各处,还残留着罗马的遗迹。
公元六、七世纪,西哥德族侵入并建立王国,以扎雷多为首都。现在托雷多到处可见西哥德族文化遗迹。
到了八世纪,西班牙受到由北非渡海而来的阿拉伯民族摩尔人统治,自此到十五世纪末,回教文化席卷西班牙。在回教徒统治下,西班牙虽地处欧洲,却不像欧洲国家。
公元十世纪时,回教徒定都哥多华,在此地建立了三佰多个清真寺,当时哥多华拥有二十万的住户,繁荣富庶,据说是世界最大的都市。过了不久,在回教徒统治下的西班牙基督徒,发起收复国土运动,自此到中世纪,西班牙一直受到复国运动的影响。
1479年,阿拉冈国王斐迪南与卡斯提尔的伊莎贝拉女王结婚后,西班牙统一的宿愿终于达成。此时,回教徒由于内部的纷争,以及受到西班牙本土复国运动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最后不得不将根据地迁移到格拉那达,并在临斤山丘上建造了阿尔寒布拉王宫。斐迪南完成国家统一后,再以九万兵力向前推进,终于打败回教徒,而得到最后的胜利。1492年,格拉那达城重归基督徒所有。到了两王之孙卡洛斯一世与其子腓力二世时,西班牙进入更辉煌的霸权时代。尤其是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被推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文治武功鼎盛,为西班牙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查理五世统辖近半的欧洲大陆及美洲大陆的大部份,后来还陆续征服墨西哥的马雅帝国以及秘鲁的印加帝国。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进展下,使十五、十六世纪的西班牙,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世纪’。
1588年5月,由里斯本出发的127艘西班牙无敌舰队,不幸于多佛海峡被英国机动性高的80艘舰队所打败,从此以后,西班牙国势一蹶不振,海上霸权也由英国取代。1700年,西班牙王位无后可继,引起英、法、奥地利之间的王位继承战争。结果,由法国波旁家族继任西班牙王位。如今现任国王Juan.Carlos一世还一直与法国之间,维持着良好的传统友谊。
1808年,拿破仑以欺骗手段取得西班牙后,命令其兄约瑟夫一世为西班牙国王,立刻引起西班牙国民的反抗,纷纷起义,推翻政府。画家哥雅着名的图画“五月二日”、“五月三日”就是描绘当时的革命情形。
另一方面,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殖民地,纷纷仿效美国革命方式而独立。而西班牙国内宫廷政治的腐败,民间经济的萧条等,都使得西班牙国本动摇。
十九世纪后叶,西班牙国内动荡不安,各地反政府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1873年2月至翌年年底,西班牙曾短暂实行共和。然而,动乱仍然持续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抬头,1931年政府不得不宣布共和制度,当时国王 Alfonso 十三世亡命法国。此后,政治情势继续恶化,不满分子的活动更为激烈,1936年到1939年是西班牙内战最激烈时期。内战结束后佛朗哥独裁政权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班牙没有参战。在政治上佛朗哥政权被世界各国孤立,直到1955年加入联合国后,才回到国际舞台。1964年,佛朗哥将军指定Alfonso十三世的孙子Juan.Carlos为继任国王,1975年佛朗哥逝世后,Juan.Carlos一世登上王位,颁布新宪法,西班牙成为一个君王立宪的国家。
② 欧洲从古至今的朝代与对应时间
欧洲分为无数邦国,除了罗马帝国的大部统一、查理帝国的局部统一之外,其它时候都处在大分裂状态,和中国的大一统有很大差别。无法列出朝代列表
• 世界古代史:自远古有人类以来至公元 1500年
此期人类各地基本处在相互隔绝和孤立分散状态,但也通过战争、贸易等途径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为人类打破隔离状态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1) 上古史自有人类以来至公元5、6世纪左右的民族大迁徙及其所引起的政治格局的巨变。早期人类发明了现代三大基本技术(制作技术、能源转化技术、信息技术)的雏形:石器制作技术、人工取火技术、有声语言,建立了社会组织。4000-2000年形成了五大文明中心。这些文明中心通过战争、贸易等形式不断将自己的文明成果向周边地区辐射、扩散。
2) 中古史 公元5、6世纪至公元1500年。人类通过民族迁徙和大范围的战争,世界逐渐向连成一体前进。
3)世界近代史1500年的地理大发现至1900年帝国主义的形成 西方通过殖民征服,逐步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到19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各地均被纳入该体系之中。
4) 世界现代史 1900年至20世纪末 这一时期在时间上涵盖了20世纪。该世纪既是千年之交的世纪,也是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世纪。在上半叶,人类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两次惨遭世界范围战祸的浩劫。其造成的灾难和后果在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下半叶,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和一体化的时期,叶是世界全局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这是人类联系空前加强的50年,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对话体系得以建立完善,世界一体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地球村。
这一分期方法代表着我国史学界对世界历史分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教材即基本采用这一分期方法
③ 西班牙历史的帝国时代
西班牙帝国是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帝国。它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国之一。在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进行环球探险、殖民扩张和开拓跨洋商路的急先锋。当时西班牙和美洲大陆之间的跨大西洋商路和途径菲律宾的东亚与墨西哥之间的跨太平洋商路十分繁荣。西班牙征服者摧毁了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和玛雅文明,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广阔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西班牙帝国依靠其经验丰富的海军纵横大洋;依靠其着名的、可怕而训练有素的步兵——西班牙方阵(tercios)在欧洲战场上占尽了优势。正如着名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维拉(Pierre Vilar)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正在上演的最特别的一幕史诗。”在16和17世纪,西班牙文化也正处于其黄金时代。
但是最初的美洲殖民地是令人沮丧的,尽管殖民对于贸易有刺激作用,当时的贸易规模仍然很小。随着殖民者来到新大陆的天花和麻疹等疾病使土着人口急剧减少,特别是在阿兹特克、玛雅和印加等文明的人口聚居区;而这又进一步削弱了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在16世纪20年代,墨西哥的瓜纳华托发现了银矿,开始大量产出白银,其后又在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Zacatecas)和秘鲁的波托西发现了银矿,美洲的白银输出急剧增加。运载白银的船队往返于大西洋两岸,重新带动了西班牙的经济,使其得以进口奢侈品和谷物。白银输出同时也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维持其用于进行在欧洲和北非的一系列战争的军事力量的重要财政来源,虽然除了17世纪的少数年份,西班牙本土(特别是卡斯蒂利亚地区)的税收仍然是帝国最重要的岁入来源。尽管从17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便经历着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的衰退,但是自1580年西班牙帝国和葡萄牙帝国合并(1640年重新分离)开始到19世纪其失去美洲殖民地,期间它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面对新的挑战以及帝国建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灾难,西班牙的思想家们在自然法、国家主权、国家法、战争和经济等方面阐述了最初的现代思想。在萨拉曼卡学派等的影响下,他们甚至对帝国主义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 西班牙帝国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时期达到了顶峰,随后又陷入衰退。身兼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治下的西班牙帝国在欧洲的领土达到了极限。
查理五世在1516年继承西班牙王位,从此西班牙便越来越深的卷入了欧洲的王朝斗争之中。查理五世并不经常呆在西班牙,而在其弥留之际,他将哈布斯堡的庞大遗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西班牙及其在地中海和海外的财产,另一部分是神圣罗马帝国。此外,哈布斯堡在尼德兰的财产仍然归属于西班牙国王。
这次财产划分被证明是对于其继承者西班牙的腓力二世的巨大挑战,他在查理五世于1556年退位之后成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躲过了肆虐于欧洲其他地区的宗教冲突,仍保有罗马天主教的信仰。腓力二世把他自己当成了对抗奥斯曼土耳其和异教徒的天主教斗士。在16世纪60年代,他试图加强对尼德兰的控制,但却导致了该地区的动荡不安,并逐渐使加尔文教派掌握了主导权,发动了反叛运动和八年战争。这使得西班牙的财政消耗殆尽。其后西班牙又试图征服英格兰——后者是荷兰谨慎的支持者——这导致无敌舰队在英西战争(1585-1604)和对法战争(1590-1598)中的覆灭。
尽管存在着这些问题,但是自16世纪中期开始不断从美洲流入的白银、西班牙步兵的声名和很快地从无敌舰队的覆灭灾难中恢复过来的海军都使得西班牙仍旧保持在欧洲的主导地位。158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合并组成了伊比利亚联盟,这不仅使半岛得以统一,也将两个大帝国的全球资源都整合到了西班牙国王王冠之下。但是,卡斯蒂利亚的经济和行政问题以及本土经济的衰弱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变得日渐明显:高涨的通货膨胀、将犹太人和摩尔人驱逐出西班牙的不良后果以及西班牙对黄金、白银日益增长的依赖性,导致了政府的几次破产和由此而起的数次经济危机,这种情况在不堪重负的卡斯蒂利亚地区尤为严重。
西班牙沿海的村庄和巴利阿里群岛时常遭受来自北非的巴巴利海盗的攻击。福门特拉岛上的居民甚至短暂的撤离该岛。后来海盗的侵袭蔓延至了西班牙其他沿海地区和意大利沿海地区,海盗从他们的北非巢穴出发只要横渡一片平静的海域很快就能到达这些地区。其中最着名的海盗是土耳其的巴巴罗萨(“红胡子”)。据罗伯特·戴维斯统计,16世纪至19世纪,约有100万到125万欧洲人被北非海盗捕获,并作为奴隶卖至北非和奥斯曼帝国等地。这种情况在西班牙和其他基督教势力开始抑制穆斯林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并取得1571年勒潘多海战的胜利之后才有所缓解,但是海盗问题仍然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困扰着西班牙。
1596-1602年的塞尔维亚大瘟疫导致了约60万-70万人的死亡,约占当时西班牙国内人口的10%。而17世纪的另一场大瘟疫更是导致了约125万人死亡。
腓力二世于1598年去世,其子西班牙的腓力三世继承王位。在其统治其间,他与荷兰签订了十年停战协定,但是随后又卷入了欧洲范围的三十年战争之中。这时的政府政策为个人喜好所左右。不过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了如格雷考和塞万提斯这样的天才人物。
西班牙的腓力四世于1621年继承王位。当时西班牙政府的政策大部分由大臣加斯帕尔·德·古兹曼·皮尔蒙特(Gaspar de Guzmán y Pimentel)所主导。1640年,正当中欧的战事连绵不绝,除了法国其他国家都未占到丝毫便宜的时候,葡萄牙和加泰罗尼亚地区发生了叛乱。为了国内的稳定,西班牙放弃了葡萄牙,但是在意大利和加泰罗尼亚大部分区域,法国势力都被驱逐出去,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运动也被镇压下来。在腓力的智障儿子卡洛斯二世统治期间,西班牙最终失去了其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沦为了二流国家。
卡洛斯二世死后,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绝嗣,随之而来的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各国都想染指西班牙王位。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波旁王朝最终获得了西班牙的控制权,但是作为妥协条件,法国与西班牙及其欧洲领土不可合并。 西班牙的黄金时代是指西班牙帝国(包括现今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国家)艺术和文学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正好是哈布斯堡王室统治的衰弱期(腓力三世、腓力四世和查理二世)。这个时期的最后一位伟大作家胡安娜(Juana Inés de la Cruz)于1695年死于新西班牙。
西班牙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均是其国内主要的艺术赞助人。腓力二世所修建的恢弘的皇家修道院——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当时吸引了众多的欧洲伟大建筑师和画家。委拉斯开兹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画家,在当时也极受推崇,他和腓力四世及其首席大臣奥利瓦雷斯公爵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其存世的几幅画像展示了其独特的风格与高超的技术。格雷考是这个时期定居于西班牙的广受推崇的希腊艺术家,他为西班牙艺术注入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并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西班牙绘画风格。许多西班牙最伟大的音乐也被认为出自该时期。汤玛斯·路易斯·德·维多利亚(Tomás Luis de Victoria)、路易斯·米兰(Luis de Milán)和阿隆索·洛博(Alonso Lobo)等作曲家的作品是文艺复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创造了轮唱(Antiphon)和对位法等音乐技巧,其影响甚至远及巴洛克时期。
西班牙文学在这个时期也十分繁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的作品。西班牙最为多产的剧作家是洛佩·德·维加(Lopéz de Vegas),他一生中可能完成了多达1000部的剧作,其中约有400多部留存至今。 来自法国王室的腓力五世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他在1715年签署了Decreto de Nueva Planta法案,终结了原来组成西班牙帝国的各王国的历史权力和特权,将其统一在卡斯蒂利亚的法令之下——后者的西班牙总议会(Cortes Generales)更乐意于接受国王的旨意。西班牙不仅在文化上,而且在政治上成为了专制主义的法国的追随者。其后,波旁王朝的斐迪南五世和卡洛斯三世继续统治着西班牙。
在卡洛斯三世及其大臣伊斯奎拉克侯爵莱奥波尔多·德·格雷戈里奥等人的统治下,西班牙开始实行开明专制,这在18世纪中期为西班牙带来了新的繁荣。尽管与法国一同输了对抗英国的七年战争,但是在其后的美国独立战争中西班牙却夺回了之前失去的大部分领土,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改善。然而,卡洛斯三世的改革精神在其子卡洛斯四世的统治时期荡然无存,后者被认为存在智力障碍。在他的妻子的情人曼努埃尔·德·戈多伊(Manuel de Godoy)的操纵下,卡洛斯四世废除了卡洛斯三世时期诸多的改革政策。在法国大革命战争其间短暂的反对法国大革命之后,西班牙被哄骗加入了与这个邻国的不稳固的联盟,从而遭致了英国的封锁。卡洛斯四世优柔寡断,后来又拒绝加入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大陆封锁体系,导致法军于1808年入侵西班牙,这又最终触发了西班牙独立战争。
在由于哈布斯堡王室腐朽的统治所导致的西班牙17世纪后半叶的衰弱之后,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班牙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无法挽回西班牙相较于欧洲其他发生巨大变革地区,如英国、法国和低地国家,在政治和商业发展上的落伍。因拿破仑的入侵而爆发的混乱又进一步扩大了这条鸿沟。 西班牙在拿破仑战争初期站在法国的对立面,但是西班牙军队的战败促使卡洛斯四世与革命中的法国结盟。之后,在1805年的决定性的特拉法加海战之中,法西联合舰队的主力被消灭殆尽,这又促使西班牙国王重新考虑与法国的结盟。西班牙退出了大陆封锁体系,而拿破仑和西班牙国王又进一步交恶,最终导致法国入侵西班牙并废黜了卡洛斯四世。西班牙民众有力的抵抗了法军的入侵,全国各地的议会均声明支持查理四世的儿子斐迪南七世。
西班牙遭受到了英国的封锁,而它的殖民地——它们第一次与母国统治者断绝音讯——开始与英国独立进行贸易。其后它们在南美洲击退了英国的入侵,这进一步鼓励了殖民地的独立倾向。最初,殖民地议会宣布支持斐迪南,希望在议会已经起草的自由派宪法的框架下从马德里获得更大的自治权。这时的西班牙议会流亡至了加的斯。1812年,加的斯议会创立了第一部现代西班牙宪法——1812年西班牙宪法。
威灵顿公爵指挥下的英国军队和拿破仑的军队在半岛战争中展开战斗,此时约瑟夫·波拿巴被拿破仑在马德里扶立为西班牙国王。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出现了西方现代史上的首次游击战:法国在西班牙境内的补给线受到了西班牙游击队的多次攻击。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争局势不断反复,威灵顿花了数年时间坚守位于葡萄牙的堡垒,并在西班牙境内发动了数次战役。1813年,在决定性的维多利亚战役中,法军被击败。第二年,斐迪南被重新册立为西班牙国王。 虽然将法国军队赶出西班牙之后,西班牙议会已经宣誓恪守1812年宪法,但是费尔南德七世公开宣称这个国家太自由了。他回到西班牙后,拒绝了向宪法宣誓,并继续以其祖先的那种权力专制主义的方式进行统治。
虽然西班牙本土接受了费迪南的这种态度,但是西班牙帝国的新世界部分对此表示了反对。革命爆发了。西班牙由于之前与法国的作战和国家重建而濒于破产,甚至无法为士兵发饷,最终被迫于1819年将佛罗里达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1820年,一支被派往殖民地(此时的殖民地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受到了来自反叛分子和门罗主义的双重威胁)的远征军在拉斐尔·德尔列戈领导下于加的斯发动起义。全西班牙的军队都声明对这些起义者表示同情。斐迪南被迫接受了自由派的1812年宪法。在自由派得势期间,斐迪南处于事实上的被软禁状态。
自由派统治了三年时间,其后发生了内战,这场战争为之后一个世纪的西班牙政治定下了一个基调。自由派的政府被当时的欧洲各国看成是大革命时期法国政府的翻版,引起了1822年凡罗拿会议的敌视,法国被授权介入这场战争。法国使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西班牙远征军摧垮了自由派政府,费尔南德重掌权力。此时,美洲殖民地已经完全沦陷;1824年,美洲大陆的最后一支西班牙军队在南秘鲁地区的阿亚库乔战役中被击败。
接下来的十年内,西班牙局势动荡不安。由于费尔南德只诞有一名女性继承人,西班牙王位很有可能由其兄弟卡洛斯王子继承。此时的斐迪南由于惧怕外国干涉,已经和保守派结盟,他没有把卡洛斯王子的不同政策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来考虑。斐迪南随后颁布了1830年国事诏书,使其女儿伊莎贝拉能够继承王位,从而破灭了卡洛斯王子的希望。卡洛斯王子逃往葡萄牙,对抗这份诏书。
斐迪南死于1833年,随后年仅三岁的伊莎贝拉登基为西班牙女王,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卡洛斯战争。卡洛斯率军侵入西班牙,并获得了西班牙保守派的支持;伊莎贝拉的母亲——两西西里的玛利亚·克里斯蒂娜(María Cristina de Habsburgo) 则被推举为摄政,直至其女儿成年。
年末,叛军看起来已经接近毁灭边缘了;玛利亚·克里斯蒂娜被称为“克里斯蒂诺军”(Cristino forces)的军队,已经将叛军赶出了巴斯克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其后卡洛斯任命了巴斯克总督托马斯·德·祖玛拉卡里格为他的总司令。祖玛拉卡里格使叛军恢复了战斗力,至1835年他已经将克里斯蒂诺军赶至了埃布罗河边,并将原本士气低落的叛军改造成了一支拥有3000多素质较之政府军更为优秀的士兵的军队。
1835年,祖玛拉卡里格的死改变了卡洛斯派的命运。克里斯蒂诺军在范盖拉亲王巴尔多梅罗·埃斯帕特罗的有力指挥下,在1836年的勒查纳战役(Battle of Luchana)中获得胜利,扭转了战争局势。1839年,一纸《范盖拉协议》结束了第一次卡洛斯战争。
埃斯帕特罗由于战争中的表现成为了战争英雄,广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的保护者”(Pacifier of Spain)。他要求玛利亚·克里斯蒂娜进行自由主义改革。但是反对这项主张的玛利亚·克里斯蒂娜辞去了摄政职位,并让埃斯帕特罗代替她成为了摄政。但是随后埃斯帕特罗推行的自由主义改革遭到了温和派的反对,这位前指挥官的雷霆手段在全国各地引起了零星的暴动,这些暴动最终都被血腥的镇压了。埃斯帕特罗在1843年被温和派的拉蒙·马里亚·纳维茨·坎波斯推翻,后者后来却被仍认为太过于倾向保守派。这时卡洛斯派又蠢蠢欲动,第二次卡洛斯战争随即于1846年在加泰罗尼亚爆发,但是由于缺乏组织,至1849年卡洛斯派被镇压。
成年后,西班牙的伊莎贝拉二世积极参与政府运作,但是在其统治期间却异常不受欢迎。人们认为她只亲近周围的人,而毫不关心西班牙的普通民众。1856年,她试图建立一个置于莱昂帕多·奥唐奈尔领导之下的跨国联盟——伊比利亚联盟,此时后者已经进军至马德里并解散了由埃斯帕特罗组织的一届政府。但是伊莎贝拉的计划最终宣告失败,她的政治威信以及在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都大受打击。
1860年,伊莎贝拉发动了一场由奥唐奈尔和胡安·普里姆指挥的、针对摩洛哥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这场战争提升了伊莎贝拉在国内的威望。但是,钦查群岛战争期间的一场企图重新夺回秘鲁和智利的战役中,西班牙被南美国家所击败,遭遇到了灾难性的失败。
1866年,胡安·普里姆领导的一次叛乱被镇压。但是很清楚,西班牙人民对伊莎贝拉的统治日渐不满。1868年,爆发了光荣革命,进步人士弗朗西斯科·塞拉诺和胡安·普里姆联手发动叛乱,并在阿尔科莱阿战役中击败了伊莎贝拉的军队。伊莎贝拉被放逐至巴黎。
之后两年西班牙又爆发了革命,陷入了无政府状态。1870年,西班牙议会宣布西班牙将会拥有一位新的国王。事后证明,这个决定在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法国反对德意志霍亨索伦王室的利奥波德亲王为王位候选人而发动了普法战争。最后,议会选举意大利萨伏依王朝王子阿马德奥亲王(Amadeo de Saboya) 为西班牙国王,并于第二年加冕。
阿马德奥作为自由党人,已经向自由主义宪法宣誓。但是他立即就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整合四分五裂的西班牙政治形态。他为西班牙人之间以及西班牙各政党之间的相互斗争所折磨。
④ 西班牙什么时候被阿拉伯人统治的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又称摩尔人)入侵西班牙。阿拉伯人只用了7年时间就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从而西班牙开始了为期近800年的伊斯兰统治。
在阿拉伯人统治时期,西班牙政治、经济、文化等再度辉煌。许多经济作物(如茄子、西瓜、柑桔等)通过阿拉伯人引入西班牙和欧洲,阿拉伯数字的使用促进了科学发展,天文、医药、数学、建筑等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等人的着作及圣经、古兰经通过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翻译传到了欧洲各地。西班牙语中关于行政、建筑、数学、医药等领域的词汇很多来自阿拉伯文。阿拉伯统治对西班牙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西班牙古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扩展阅读:
收复失地运动(西班牙语:Reconquista),又称再征服运动、列康吉斯达运动,是公元718至1492年间,西班牙人反对阿拉伯人占领,收复失地的运动。
从 718年的科法敦加战役开始,到1492年格拉纳达战役结束,共经历了8个世纪。 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中,“Reconquista”一词有“重新征服”的意思。
711年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亚半岛,原住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人逃到半岛的北部。以后在北部地区建立了阿斯图里亚斯、纳瓦尔、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等王国,这些王国时有分合,并从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夫里亚山区及比利牛斯山区向南推进,开展驱逐阿拉伯人、收复失地的运动。
718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国王佩拉约在科法敦加与入侵的阿拉伯人发生战斗。在伊比利亚半岛东部的纳瓦尔、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王国也进行了收复失地的斗争。
1479年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合并,共同开展了驱逐阿拉伯人占领的斗争。西班牙人先后收复了托莱多(1085)、拉斯纳瓦斯·德托洛萨(1212)、塞维利亚(1248)、萨拉戈萨(1118)、马约尔(1229)、巴伦西亚(1238)、萨拉多(1340)和阿尔赫西拉斯(1344)。
1492年1月2日,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最后一个王国格拉纳达王国被打败,国王穆罕默德十二世(即西班牙称博阿布迪尔)投降,西班牙统一,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
资料来源:网络—收复失地运动
⑤ 西班牙什么时候建国
西班牙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公元前35,000年前后,西班牙就出现了智人。公元前九世纪左右腓尼基人、古希腊人、迦太基人以及凯尔特人开始进入伊比利亚半岛。随后到了公元前218年,罗马人开始占领伊比利亚半岛。罗马人的入侵对现代西班牙的语言、宗教和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世纪,日耳曼部落入侵。到五世纪,西班牙被西哥特人征服,随后在公元711年,穆斯林的北非人摩尔人入侵西班牙,西班牙人开始了驱逐入侵者的战争(光复运动)。这场战争持续到1492年。在1512年,西班牙完成了统一。意大利的历史,在地中海地区,不论从文化或社会发展角度都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这一地区有着重要的史前时期人类活动的记录。许多地方,如拉丁、托斯卡纳、翁布里亚、巴西利卡塔,都有着重要的考古遗址。大希腊,埃特鲁里亚文明,以及其后的罗马帝国分别统治了这片土地许多个世纪。意大利的发展亦即是罗马帝国的兴衰。中世纪时,由于西罗马帝国灭亡,意大利地区随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变成以城邦发展为主体,教廷在中世纪对意大利以至全欧洲有着长远的影响。15世纪末,发源于意大利中部佛罗伦萨的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运动确定了近现代欧洲思想和艺术的根基。文艺复兴令意大利地区云集着各种有专能的学者,多个城邦的经济蓬勃,每个富甲一方的意大利富商成为当地的大地主。意大利自然被分裂成多个小城邦国。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意大利却姗姗来迟。在法国的拿破仑的军事行动,意大利各个城邦国都被其征服,由拿破仑划成一个意大利王国,这是现代史上意大利的第一次统一。但这个王国维持了不久,当拿破仑在1815年战败投降后,欧洲列强召开维也纳会议,重新划分欧洲,意大利王国被瓦解,回复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多个城邦国。当中中部划分为教皇国,由教廷掌管罗马。奥地利帝国的势力也渗透至威尼斯和意大利东北部。此后40年,意大利地区和整个欧洲大陆都经历多次大规模的民族革命浪潮,欧洲近代民族主义之父纠泽佩·马志尼提出统一意大利的设想。与此同时,萨丁尼亚王国在1850年代迅速崛起,意大利统一运动的策划者加富尔伯爵,就是维托里奥·伊曼纽尔二世在1850年成为萨丁尼亚王国国王时的首相。由革命家纠泽佩·加里波底于1860年开始发动统一运动。1861年3月17日意大利半岛上的各个公国和两西西里王国合并成为意大利王国。除了教皇国因为受法国保护下仍然在中部存在外,意大利半岛已见统一。直到1870年9月20日,罗马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这也标志着意大利统一的完成。教廷被迫在梵蒂冈成为意大利境内的一个独立国家。
⑥ 西班牙的历史概况
西班牙历史开始于伊比利亚史前期,其间经历了第一个全球性帝国——西班牙帝国的崛起和衰落,及至现今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及欧盟成员国的现状。
现代人类在大约3万5000年前即已经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这时期被称为原始时期。在其后的数千年里又有数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纷至沓来,公元711年,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的军队入侵并征服了几乎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接下来的750年里,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相继建立。
1492年,在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联合的基础上成立了西班牙王国。同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扬帆出海寻找新大陆,揭开了西班牙帝国兴盛的序幕。
18世纪,西班牙又开始了一个新的王朝—波旁王朝,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全欧洲引起了混乱,法国最终占据了欧洲大陆包括西班牙的大部分区域。这又引发了一场成功的、但又是毁灭性的独立战争,这场战争最终拖垮了这个国家,造成的政权的空缺又引起了西班牙美洲大陆殖民地的相继独立。
20世纪初,西班牙的政局越来越动荡,最后在1936年,爆发了血腥的内战。内战最后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领导的民族主义独裁登台而告终结,他一直控制着西班牙政府直到1975年。在60年代和70年代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现代西班牙显示了在受欢迎的胡安·卡洛斯国王领导下、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健康、现代、民主的发展趋向,是欧洲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区之一。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并举办了1992年夏季奥运会及1982年世界杯。
总的来说,可分为:原始时期、罗马时代、西哥特统治、穆斯林占领期、帝国时代、共和时代、民主过渡期、近现历史八个历史阶段。
(6)西班牙古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扩展阅读:
2005年7月3日,西班牙成为继荷兰和比利时后,第三个举国实行合法同性婚姻的国家,比加拿大早了17天。这表明了西班牙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风俗日渐走向自由化。
现今的西班牙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由17个行政区组成,包括:安达卢西亚、阿拉贡、阿斯图里亚斯、巴利阿里群岛、加那利群岛、卡斯蒂利亚-莱昂、坎塔布里亚、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加泰罗尼亚、埃斯特雷马杜拉、加利西亚、拉里奥哈、马德里自治区、穆尔西亚自治区、巴斯克自治区、巴伦西亚自治区和纳瓦拉,以及两个自治城市休达和梅利利亚。
⑦ 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历史
与法国争霸
1494年开始的意大利战争本来是米兰国内部斗争引发的,当时一方借助于那不勒斯王国,另一方借助于法国。但意大利北部历来是法国、奥地利和西班牙的必争之地,所以法国一介入,奥地利和西班牙也随即介入。他们联合了一些小国家先后组织了两次反法神圣同盟把法国赶出了意大利。
查理五世后,其帝国庞大的身躯,其统一欧洲的计划让英国、法国、丹麦等新兴国家甚至整个欧洲感到了威胁,其中尤以法国最为敏感,因为法国的东、北、南三面都被它包围。因此,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反对查理五世,他从外交上积极打击哈布斯堡王朝势力,这也是法国此后二百年间的对外政策基轴。16世纪的意大利战争就这样逐渐演变成欧洲的第一次争霸战,战争的主角就是法国和查理五世领导的哈布斯堡王朝。1515年,法国派兵攻占了米兰,但在第二年就被打退。1523年,佛朗西斯又派兵进入意大利,结果仍是败退。1524年10月,佛朗西斯在打败趁势进入法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后,攻入意大利,直取米兰,但在1525年的巴威亚战役中兵败被俘。作为俘虏,佛朗西斯被迫签订了《马德里条约》,交出勃艮第公国,放弃对意大利那不勒斯和米兰的要求。在他回国后,马上推翻了条约,准备再战。
查理五世取得的巨大成功使教皇也感到害怕了,两次反法同盟的盟友教皇克力门七世也起来反对他了。教皇组织了科涅克同盟,在法国领导下反对查理五世。查理派遣了一支军队在波旁公爵的率领下进攻罗马。波旁公爵在罗马城下战死,于是他率领的约两万德意志和西班牙雇佣军便失去了控制。1527年5月,他们冲进罗马城烧杀抢掠,把圣体盒拿去当夜壶,把十字架当靶子,把修道院改成妓院,教皇也被捉了。此事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终结的标志。两年后,查理在博罗尼亚会见了教皇,这是天主教皇帝与教皇的第一次会面,他双膝跪下,为罗马事件表示歉意,教皇原谅了他。三个月后,查理接受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金皇冠后,坚持为教皇执镫,表示他精神上服从教皇。
此时的法国选择了和土耳其联合。在海上, 法国、土耳其和热那亚的舰队于1528 年对西班牙舰队及那不勒斯和西西里采取了联合行动, 迫使查理五世不得不全力关注地中海。 1536年,法土条约签订后,法国和土耳其海军常常一起行动,法国的马赛港就停泊着土耳其军舰。1538 年法土舰队进攻威尼斯,同年的普雷维沙海战后, 奥斯曼帝国开始享有地中海的海上优势, 查理五世受到遏制。1542 年, 法土两国又一次采取海上联合行动, 进攻那不勒斯、西西里和尼斯。在行动过程中, 土耳其舰队停靠土伦港, 并设立了海军前线指挥所, 以至当时该港被称为“君士坦丁堡第二”。亨利二世继承王位后, 继续执行其父佛朗西斯一世的政策, 仍保持与土耳其的同盟关系, 同时在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打击哈布斯堡王朝。因此, 法土同盟的重要意义在于: 法国把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引入到欧洲国际关系, 将整个欧洲大陆的敌人引入欧洲大陆的权力政治之中, 迫使哈布斯堡王朝陷于两线作战的窘境,从而最终在欧洲恢复并维持了一种均势,维护了法国和其他正在兴起的、反抗查理五世霸权企图的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1544年,查理五世攻入法国,法国求和。3年后,佛朗西斯死后,他的儿子亨利二世又恢复了战争。查理五世在1556年退位后,战争在亨利二世和菲利浦二世之间进行,1557年和1558年法军连遭失败后,两国于1559年签订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约》,实现了和平,法国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卡托-康布雷西和约》也标志着查理五世欧洲霸权图谋的失败和以均势为基础的欧洲体系的初步形成。
反对宗教改革
除意大利战争外,查理五世还有一件烦心事,那就是在德意志发生的宗教改革。查理计划的首要目标是统一德意志,以壮大帝国的力量。因此,自诩为天主教正统的查理不会容忍反对罗马天主教廷的宗教改革。然而不可遏止的洪流还是把他的计划冲得七零八落。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这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政府作为自己发展经济的后盾,但德意志境内分布的大大小小各行其是的独立力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当时的教会也日益腐化,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中央集权政府抵制腐化的教会时,教会仍利用德意志的分裂进行掠夺。据统计,在16世纪初,每年从德意志流入教会的财富为30万金币,而当时的德意志税收只有1?4万金币,德意志成了“教皇的奶牛”,这招致了广泛的反对。当时全德意志约有1/3的土地属于教会财产,这是各路诸侯不能容忍的。
1517年,教会大力推行赎罪券,宣称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入钱箱时叮当一响,其已死亲属的灵魂马上就从炼狱飞升天堂。这种说法与维腾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从《圣经》中所得出的理论完全相反。1517年11月1日晨,马丁?路德将着名的《九十五条论纲》贴在了维腾堡教堂的大门上。由于印刷术的帮助,《九十五条论纲》迅速传播,被译成多种文字,一个月之中就传遍了整个欧洲。形势的发展使原本对《九十五条论纲》不屑一顾的教皇利奥十世不得不重视起来。1519年3月,经过谈判,马丁?路德写信向教皇请罪,并呼吁德意志各阶层忠于罗马教会。尽管路德作了让步,但教会中的强硬派不肯罢休,他们派出了着名神学家约翰?艾克与路德辩论,结果路德输了。1520年,教皇驻德使节宣布将路德开除教籍,当众焚毁其着作。教皇于6月15日勒令马丁? 路德放弃自己的观点,于是路德被迫与教会决裂。
面对宗教改革,此时的德意志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三派势力:一是反对宗教改革的保守派;一是主张建立摆脱罗马教会控制的国家教会的温和改革派;一是主张变革整个社会制度的激进改革派。查理五世出于正统的天主教观念,支持保守派。但由于意大利战争的拖累以及不愿意得罪温和派势力,所以他采取了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对待马丁?路德。1521年4月18日,在沃尔姆斯帝国会议上威吓马丁?路德失败后的第二天,虽然查理五世发表声明说“朕决心用朕之王国和领土, 朕之朋友, 朕之身躯,朕之鲜血, 朕之生命及朕之心灵来捍卫它(天主教信仰)” ,表明了自己坚定的保守派思想。但他其实是在马丁?路德离开沃尔姆斯后才下逮捕令的,后来马丁?路德被支持宗教改革的选侯菲特烈派人以绑架的形式保护下来。5月6日,帝国会议发布了《沃尔姆斯敕令》,宣布马丁?路德为异端,并在帝国境内逮捕马丁?路德及其支持者。这只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
1531年,新教徒们组织了一个斯玛卡德同盟,来反对查理五世和天主教诸侯,天主教诸侯则针锋相对地组织了一个纽伦堡同盟。1535年,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力量不足的旧教徒旧教徒指支持罗马教会的诸侯,后文中的新教徒指支持路德派的诸侯。不得不寻求新教徒的帮助,新教徒趁机扩大势力。1536年,纽伦堡联盟瓦解,一些旧教诸侯也倒向新教徒。与此同时,英国和北欧诸国纷纷建立国家教会,脱离罗马教廷。原本信奉旧教的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为了对抗查理五世也转而支持新教徒。1540年,为了扭转局势,查理五世提出新旧教诸侯进行谈判,探讨建立德国教会的可能性。在谈判破裂后,1546年,查理五世决定动用武力来打败新教徒。在作战中,不顾自己痛风的毛病,他骑在一匹大黑马上达21个小时,而且始终冲在前面。1550年,他颁布《血腥诏令》,宣布镇压新教,恢复旧教的统治。这个明显抬高世俗皇权的诏令引起了教皇和所有诸侯的不安,他们结成同盟共同反对查理五世。1552年查理五世被打败。1555年,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路德派的合法地位,并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承认各诸侯拥有决定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权利。德国的宗教改革在其他国家引起了连锁反应,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运动,派生出许多脱离罗马教廷的新教派,如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等。宗教改革取得了成功,这其实是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查理梦寐以求的帝国境内的宗教统一变成了泡影,德意志不仅没有统一反而更分裂了。1556 年查理五世退位, 皇位传给他的弟弟斐迪南,统治着德意志帝国, 包括奥地利及其领地捷克和部分匈牙利;他的儿子菲利浦则统治西班牙、尼德兰和海外领地。查理帝国分解, 形成哈布斯堡王室的两个统治支系。
打击穆斯林
当查理在为帝国奔忙的时候,基督教的“老朋友”伊斯兰教又在欧洲东部方向威胁着欧洲诸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基督教反对伊斯兰教的天然保护人,查理的先辈伊莎贝拉女王光复整个西班牙的辉煌也促使他具有这种使命感。然而这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在其历史上最伟大的苏丹苏莱曼的统治下国力强盛,横跨亚、非、欧,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他们的行政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行政管理之一,他们还拥有让欧洲许多国家羡慕的财政平衡。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这样的一个强国,欧洲各大国都在避其锋芒。只有查理五世怀有击败异端的宗教热情,想要打败苏莱曼。轻率的企图产生了荒谬的行动。1526年,土耳其军队在莫哈奇大败查理五世的军队。1529年,维也纳受到围攻。
查理五世也不是没有胜利过。1534年,突尼斯哈夫斯王朝发生内乱,苏丹穆莱?哈桑被着名的“红胡子”巴巴洛萨就是红胡子的意思,赫尔丁是当时地中海上富有传奇色彩的海盗。他投靠土耳其政府后,经常骚扰西班牙海岸,是查理五世的心腹之患。海盗巴巴洛萨?赫尔丁废黜。哈桑向查理五世表示要做永久的附庸。查理五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打击土耳其的势力。1535年,他在巴塞罗那集结了300艘战船,亲自登上一艘有80面金色船帆的大船,御驾亲征。3万人在迦太基废墟附近登陆,攻下了古莱特要塞,恢复了哈桑在突尼斯的统治。红胡子海盗逃往阿尔及尔。哈桑向查理称臣纳贡,并释放了2万名基督徒奴隶。查理凯旋而回,在意大利南部城市巴勒莫、墨西拿和那不勒斯停留时,居民热烈欢迎这位“在非洲和亚洲的欧洲捍卫者”,入城时在一些旗上写着“从旭日东升直到夕阳西下”,这应该就是指他的国土广袤,可能也是后世日不落帝国说法的起源。查理这次胜利的一个后果就是法国与土耳其结盟,他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1541年,受这次胜利的影响,为了赢得地中海的优势,查理率260艘船讨伐阿尔及尔。无奈天公不作美,有100艘船在路上因为暴风雨而损失,还有14艘船触礁。在好不容易登陆后,倾盆大雨又让他们陷入泥泞,面对蜂拥而来的阿拉伯人,只好撤退。查理五世垂头丧气,他打击伊斯兰教的战斗以失败告终。
但战斗并没有停止,双方仍在不断地发生冲突。1569 年 9 月,全欧最大的威尼斯火药厂突然大爆炸,烧毁了火药厂,也使停泊在威尼斯港的舰队损失了 4 艘舰船。苏莱曼误以为威尼斯舰队已在爆炸中化为灰烬,于是决定进攻威尼斯的塞浦路斯岛。1570 年 7 月,土耳其舰队开始进攻塞浦路斯。面对威胁,威尼斯向所有基督教国家求援,但应者寥寥。唯一的支持者是罗马教皇,他清醒地认识到基督教世界所面临的危险,认为夺得并保持地中海的制海权就可以扼制土耳其向西的扩张。在他的倡导下,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形成了一个反穆斯林同盟,并组建了一支基督教联合舰队。 联合舰队总算拼凑了230 余艘军舰,总司令由唐?约翰(唐?胡安)担任,他是查理五世的私生子。此时的约翰年仅 26 岁,年轻气盛,是一位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 1571年10月7日,联合舰队将土耳其舰队堵在了位于希腊勒班陀的佩雷特湾。清晨,土耳其舰队突围,联合舰队只有190艘船赶了上来。双方展开激战。由于联合舰队的火力猛,装甲厚,士兵普遍装备了火绳枪,强于土耳其士兵装备的弓箭,再加上唐?胡安的正确指挥,最终土耳其舰队大败。此战,联合舰队共击沉土军战舰 113 艘,俘获117 艘,缴获火炮 274门,击毙土军 3 万余人,俘虏 8000 余人,土军主帅战死。联合舰队只损失了 12 艘战舰,被俘 1 艘,死伤 15000 余人。根据胡安战前的宣言,联合舰队 15000 名奴隶划桨手全部获得自由。 此战,一个小兵在战斗中胸部和左臂受伤,他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塞万提斯。
1588年无敌舰队的覆灭,标志着西班牙的衰落,1598年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去世,说明西班牙黄金时代的终结。无敌舰队的失败是军事上的失败,但黄金时代的终结却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金银
有了金银就意味着富强,西班牙之所以能成为强国,与之不无关系。但金银的大量输入引发了许多意料不到的问题。首要的就是通货膨胀。大量的金银使得金银的价格下降,物价上涨,首先是农产品,既而是工业品。到了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谷价上涨了5倍。法、英、德等地区的平均物价上涨了2倍半以上。价格的上涨使西班牙制成品价格昂贵,因而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而在国内由于物价上涨速度超过了普通人的收入增长速度,造成群众购买力下降,国内市场日益狭小。其次,就是对国内工商业的打击。由于本国产品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不占优势,为了挣钱,国内外纷纷把其他国家的产品走私到西班牙来,从而进一步打击了西班牙本已弱小的工商业。由于菲利浦二世利用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打击异端,迫使1568年~1570年摩里斯哥指留在西班牙的皈依了基督教的摩尔人。人被迫举行大规模起义。1609年在大主教瓦伦西指使下,西班牙颁布驱逐从事工商业的摩里斯哥人敕令。1609年~1610年,大约50万有熟练技艺的从事工商业的摩里斯哥人被逐出西班牙,这严重阻碍了西班牙经济的发展。第三,是引发国内奢侈和好逸恶劳之风。在拥有大量金银后,国内的贵族和富人把它用在了奢侈品消费上。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政府鼓励外国商品大量输入,一方面为别国输送了资金,对他们的工商业起了促进作用,也使自己高度依赖于外国,主要是尼德兰、英国、法国、德意志;另一方面阻碍了本国工业的进步。一些人则离家到美洲去追求金银。人口的减少影响了国内市场、农业生产和工业进步。由于西班牙国内的经济危机,使它不能吸纳殖民地生产出来的物品,而国内不能以优惠的价格提供足够数量的产品又加剧了殖民地经济的困难。从西班牙涌入美洲的大量人口需要美洲增加食物供应,而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这种增加远远赶不上需要。同时,西班牙王室由于财政困难(战争消耗、税收减少和海盗)又迫使它不断地攫取更多的金银,进而加剧了危机。国内和殖民地的人口变动和经济危机正好是同时发生的,它们相互作用增加了损失,激化了矛盾。
军费开支耗空了财富
在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一直打仗,意大利战争、与德意志新教徒的战争、镇压尼德兰革命、与土耳其人的战争、与英国人的战争,还有席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等等。一个不稳固的大国,怀着过时的梦想,拥有如此多的对手,卷入如此多的战争,结果是很难想象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支撑的问题。在多场战争的背后,就是天文数字般的军费开支。在15世纪,欧洲开始了一场军事革命,战争规模扩大、新兵器崭露头角,攻打坚固的城防设施需要大量的人员,这一切都使得军费开支直线上升。1552年,查理五世在意大利、德意志、尼德兰、西班牙、大西洋和地中海各条战线上同时受到攻击,于是他在德意志和尼德兰出动了109000人,在伦巴第出动了24000人,在西西里、那不勒斯和西班牙出动了更多的人。海军的花费更加惊人。由于广泛的敌人的存在,西班牙的船越造越大、数量越来越多、装备越来越先进。在1574年,菲利浦二世拥有146艘大帆船,几乎是十几年前的3倍。1580年吞并葡萄牙后,敌人的增多,迫使菲利浦扩大舰队规模。
支出的增长远远大于收入的增长。1552年,查理五世在梅斯一战中就花费了约征自美洲的正常收入10倍的金钱。在不断的战争中,帝国来不及喘息。查理五世发现他的各种收入根本不能支付开销,连税收也早已抵押。查理不断向银行家借债以支持战争,但借款条件越来越苛刻,王室的信用在下降,利息越来越高,正常收入的大部分只能用来偿还以往债务的利息。金钱大量流入银行家手中。1557年,王室再也支撑不住,使得他的大债主德意志的银行家富格尔也破产了。但是战争仍在继续,支出也就避免不了。菲利浦二世在他统治期间将税收增加了2倍仍不能满足需要。这时,美洲金银产量的增加以及破产后不再给付利息,缓解了王室的困难,但随后的战争支出给王室带来了灾难。镇压尼德兰革命的军队每年的花费是政府总收入的1/4。1588年花费1000万金币的无敌舰队覆灭。1596年,在以空前的数额借债之后,西班牙政府又一次宣布破产。1598年,菲利浦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政府的高额支出使它的收入来源地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美洲的金银是王室重要的经济来源,但它屡遭私掠船的袭击,损失惨重。1628年一次就被荷兰人劫走价值1000万金币的白银。王室更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卡斯提的税收。沉重的税负,是经济日益萎靡的普通卡斯提人所无法承受的。他们只有两条路:破产或逃亡。尼德兰也是一个重要税源地,但尼德兰革命的爆发,使西班牙不仅收不上税,反而要为镇压革命额外增加开支。经济的窘迫影响了西班牙的军事能力,军事能力的削弱也影响了财富的获得。
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竞争
西班牙趁欧洲其他国家忙于自身事务时,占得先机,取得了成功。17世纪,西欧各国力量不断增强,他们不满足教皇对西班牙霸权的承认,趁其沉陷于欧洲不能自拔的机会,开始了挑战西班牙帝国的过程。竞争主要在三个地区展开:一个是欧洲本土和地中海,一个是美洲和大西洋地区,一个是东亚和东南亚。在欧洲本土和地中海,西班牙在一场接一场的车轮战中消耗着自己的力量;在美洲和大西洋,西班牙建立的贸易垄断制度面临着其他国家走私和海盗行为或偷偷摸摸或明目张胆的破坏。与腐败的官员勾结的走私分子吞蚀着西班牙的市场,在菲利浦二世统治时期,美洲殖民地进口商品中的90%来自于其他国家。到18世纪,这个数字变成了19/20。大西洋上的海盗给西班牙的船只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西班牙往欧洲运送白银的船只是他们掠夺的目标。他们有时还攻入防护薄弱的城市,烧杀抢掠。在美洲大陆上,也出现了其他欧洲国家的身影,他们在美洲试图建立永久居住地,从西班牙口中抢食吃,这也是对美洲争夺进入新阶段的标志。1587年荷兰商人在巴西出现,1621年,他们建立西印度公司,以后又相继占领巴西繁华的圣萨尔瓦多、伯南布哥等城市。1623年,法国人和英国人分割了圣基茨岛,英国的议会决定设立西印度公司。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不仅在南美洲进行殖民活动,他们还到西班牙尚未正式占领的北美洲拓殖,并以此为跳板不断地向西属美洲渗透。
在亚洲的竞争更加激烈。西班牙在亚洲采取的是守势。1600年,英国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602年,荷兰人也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他们打破葡萄牙人的垄断,来到东方贸易。1595年,葡萄牙人保持了近一个世纪的印度洋航线的秘密被荷兰人公布出来。1606年,葡萄牙和荷兰的舰队在马六甲进行了一场海战,战败的葡萄牙失去了东方海上霸主的地位。荷兰取代了它的位置,1641年,马六甲被荷兰人占领,葡萄牙的东方贸易航线被截断。荷兰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强大的殖民地,西班牙在菲律宾从此处于守势。
西班牙在17世纪迅速衰落,1700年国王查理二世的死亡引发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战争后,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以外的领土丧失殆尽,直布罗陀成为英国殖民地直到今天。受法国大革命的鼓舞,西属美洲开始了独立战争,到1826年,除古巴外,各殖民地先后独立,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终结。西班牙再也没有恢复它的荣耀。
⑧ 西班牙有多少年的历史,历史上都有什么大事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1516年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菲利普一世的儿子查理(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瓦格纳等国的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联邦的国家。 十六世纪是海上强国,以后渐衰。1837年伊莎贝拉二世在通过君主立宪的法案之后将其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决定用西班牙一词“España”(腓尼基语,意为“野兔”)命名,自此结束了历经300多年的共主联邦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国,1936年成立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发动内战,于1939年夺取政权,1947年宣布为君主国。
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在欧、美、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开始衰落。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失去在美洲和亚太的最后几块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经三年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1943年2月与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参加侵苏战争。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国王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苏亚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
史前历史
在西班牙发现最早的人类考古学遗迹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万到五万年,穴居人类的史前岩画为我们提供了伊比利亚半岛史前文明的生活场景。在西班牙发现的最重要的遗迹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当然还有着名的阿尔塔米拉岩洞。
凯尔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论研究认为伊比利亚人是从北非来到半岛的,他们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区,在那里伊比利亚人创造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对于考古学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古希腊的历史中对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过记载,希腊人称他们为“图尔多人”。他们是伊比利亚人的一个部落,在瓜达尔基维尔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灿烂的王国。
公元前1200年,来自中北欧的凯尔特人从北部进入半岛。金发凯尔特人和深色皮肤的伊比利亚人通婚,并且扩展到整个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历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来势力侵入的地区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区。历史和社会学家至今没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邻近民族之间找不到亲缘关系,却有人在巴斯克语和日语之间找到了共同点,现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腊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强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岛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加迪尔,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时,希腊人则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人趁机占领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们留下的着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纳,这个词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罗马人和哥特人
罗马人在布匿战争中打败了迦太基人之后,也把殖民地扩展到了西班牙,并且很快占领整个半岛,着名的努曼西亚英雄故事就诞生在伊比利亚人抵抗罗马人入侵的过程中。从此,半岛便作为威震海内的罗马帝国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国内地位十分重要,两位罗马皇帝特拉加诺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学派伟大的哲学家塞内卡都是在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罗马文化,包括希腊拉丁人和犹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习俗,罗马的语言也在半岛上开始使用。梅里达是今天保存古罗马遗迹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维亚,还可以看到古罗马的水渠从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岛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强悍的哥特蛮族侵入日渐衰颓的罗马帝国,并于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定都托莱多。但是哥特人没有对西班牙文明的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复战争
西哥特人的统治持续到了公元711年。当时五万穆斯林战士横跨直布罗陀海峡,用手中的弯刀战胜了曾令罗马人闻风丧胆的哥特武士,赢得了瓜达莱特战役大捷。四年之后,阿拉伯人席卷整个半岛,把她变成了一个埃米尔国,也是庞大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叫做“安达卢斯国”。我国古代称之为“绿衣大食”。尽管半岛北部地区的抵抗运动从未停止过,公元八世纪到十一世纪穆斯林帝国的势力仍旧令人惊叹地不断巩固。西班牙在这个时期吸收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渐脱离了大马士革的中央统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终把西班牙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哈里发王朝。在他的统治下,西班牙迎来了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城市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甚至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发展。阿拉伯人带来了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最先进的知识,并且在西班牙的音乐、美术、文学、建筑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阿尔罕布拉宫便是阿拉伯艺术登峰造极之作。同时,阿拉伯语也在西班牙语里留下了许多词汇。当时最重要的城市有瓦伦西亚、萨拉戈萨、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拥有五十万居民和一座巨型图书馆的科尔多瓦是十世纪西欧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纪,王族间(39个王子)的不断内讧使穆斯林帝国分裂败落,光复运动愈演愈烈。北方的国王们一个接一个地取得胜利。到了十四世纪,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纳达最后一个据点,他们又坚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国王”将她也并入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版图。
⑨ 15-17世纪西班牙是哪个王朝
15-17世纪西班牙是哪个王朝
======================================
分别是:
特拉斯塔马拉王朝(1369年-1516年)
哈布斯堡王朝(1556年-1700年)
==============================
莱昂是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上四个主要基督教国家之一。它是从阿斯图里亚斯分离出来的王国,后来又从它分离出卡斯蒂利亚王国。莱昂与卡斯蒂利亚最终合并,成为统一的西班牙的一部分。
在阿斯图里亚斯的奥多尼奥一世统治期间(850年–866年),王国逐渐转变为后来的莱昂。
佩雷斯王朝(850年–1037年)
希梅尼斯王朝(1037年–1126年)
勃艮第王朝(1126年–1369年)
特拉斯塔马拉王朝(1369年–1516年)
======================================
1492年取得“收复失地运动”的胜利,1516年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娜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儿子查理五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一世)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纳瓦拉等国的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
从1516年起,联合的西班牙众王国开始被普遍的称为西班牙,而卡洛斯一世是第一位西班牙国王。
============================
1556年起,查理五世将德意志交给弟弟斐迪南一世,将西班牙和尼德兰交给儿子腓力二世。
开启了西班牙历史上的哈布斯堡王朝,在1556年至1700年间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和意大利部分公国和1580年至1640年间统治葡萄牙。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同宗,而其母系祖先分别为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他们都是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成员。而在1700年后继承西班牙王位的都是波旁家族的成员。
============================
卡斯蒂利亚,是西班牙历史上的一个王国,由西班牙西北部的老卡斯蒂利亚和中部的新卡斯蒂利亚组成。它逐渐和周边王国融合,形成了西班牙王国。现在西班牙的君主就是从卡斯蒂利亚王国一脉相传。
卡斯蒂利亚在很早的时候只是莱昂王国东部的一个郡,到了11世纪才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地区。当时卡斯蒂利亚把首都定在布尔戈斯(Burgos),后来又迁至巴利亚多利德。在之后的四百年中,卡斯蒂利亚带领北部的其它基督教国家从自8世纪起就开始控制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的手中重新夺回了西班牙的中部和南部。
在1085年,卡斯蒂利亚攻下托莱多后把它改名为新卡斯蒂利亚。1212年的纳瓦斯德托洛萨战役(Las Navas de Tolosa)宣告了摩尔人失去了在南部大部分地区的统治。1230 年,卡斯蒂利亚统一了莱昂。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卡斯蒂利亚又相继攻下科尔多瓦(1236年)、穆尔西亚(1243年)和塞维利亚(1248年)。在同葡萄牙签订Alcaçovas条约之后,从1460年3月6日开始,加那利群岛也归卡斯蒂利亚所有。
1469年,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的婚礼使这两个王国合并到了一起。它们的合并使西班牙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实体。1516年,斐迪南与伊莎贝拉的孙子查理五世成为了这两个王国的君主。
⑩ 求西班牙的历史
西班牙历史开始于伊比利亚史前期,其间经历了第二个全球性帝国——西班牙帝国的崛起和衰落,及至现今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及欧盟成员国的现状。
现代人类在大约3万5000年前即已经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在其后的数千年里又有数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纷至沓来,公元711年,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的军队入侵并征服了几乎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接下来的750年里,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相继建立。
1492年,在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联合的基础上成立了西班牙王国。同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扬帆出海寻找新大陆,揭开了西班牙帝国兴盛的序幕。
18世纪,西班牙又开始了一个新的王朝——波旁王朝,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全欧洲引起了混乱,法国最终占据了欧洲大陆包括西班牙的大部分区域。这又引发了一场成功的、但又是毁灭性的独立战争,这场战争最终拖垮了这个国家,造成的政权的空缺又引起了西班牙美洲大陆殖民地的相继独立。
20世纪初,西班牙的政局越来越动荡,最后在1936年,爆发了血腥的内战。内战最后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领导的民族主义独裁登台而告终结,他一直控制着西班牙政府直到1975年。在60年代和70年代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西班牙显示了在受欢迎的胡安·卡洛斯国王领导下、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健康、现代、民主的发展趋向,是欧洲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区之一。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并举办了1992年夏季奥运会及1982年世界杯。
请参考http://ke..com/link?url=jhmY9eSmtLcaIh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