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对丹麦什么时候开始
A. 西班牙球队介绍
西班牙国家男子足球队是由皇家西班牙足球协会创立。世界豪门强队之一,获得1964年的欧洲国家杯冠军及2008年的欧洲杯冠军。2010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上,西班牙队更是十战十胜,轻松获得决赛权。
中文队名:西班牙国家男子足球队
现任主教练:博斯克
知名人物:布特拉格诺,萨莫拉,劳尔
主要荣誉:1964年:欧洲国家杯冠军2008年:欧洲杯冠军
球队档案
协会:西班牙皇家足球协会(RAFA)
主教练:文森特·博斯克2008年至今
出场纪录:安东尼·苏比萨雷塔(126场)
进球纪录:劳尔·冈萨雷斯(44球)
首场国际比赛:西班牙1-0丹麦(布鲁塞尔)1920年8月28日
最大比分胜利:西班牙13-0保加利亚(马德里)1933年5月21日
最大比分失利:意大利7-1西班牙(阿姆斯特丹)1928年6月4日
英格兰7-1西班牙(伦敦)1931年12月9日
世界杯出席12次:1950年殿军
欧洲杯出席9次:1964年冠军、1984年亚军、2008年冠军
奥运会成绩:1920年银牌、1992年金牌、2000年银牌
国际足联联合会杯:2009年季军
欧足联U21锦标赛:1984年亚军、1986年冠军、1996年亚军、1998年冠军欧足联U19锦标赛:1957年亚军、1964年亚军、1996年亚军、2002年冠军、2004年冠军、2006年冠军、2007年冠军欧足联U17锦标赛:1986,1988,1991,1997,1999,2001,2007,2008冠军,1992,1995,2003,2004,2010亚军国际足联U20世界杯:1999年冠军、1985年亚军、2003年亚军
国际足联U17世界杯:1991年亚军、2003亚军、2007亚军
球队简介
2008年西班牙队令人信服的赢得欧洲杯冠军,本次世界杯预选赛上,西班牙队更是十战十胜,轻松获得决赛权,同时西班牙队也是本届预选赛中唯一一支保持全胜的球队。有着这样完美战机的西班牙人想不成为夺冠热门都难,虽然在2009年联合会杯上输给美国队无缘决赛,但一场意外的失利不会影响西班牙队的士气,在32强夺冠赔率中,他们与巴西队一起并列第一,成为了本届杯赛夺冠的最大热门。现在的西班牙队形成了以门将卡西利亚斯、中场哈维、前锋比利亚为中轴的体系。防线方面西班牙队将基本沿用两年前夺得欧洲冠军时的人员配置,只是巴萨新星皮克迅速崛起,渐渐顶替了主力马切纳。中场巴萨两大球星哈维和伊涅斯塔将继续坐镇,比利亚雷亚尔主力塞纳、皇马后腰阿隆索将占据后腰位置,效力于阿森纳队的核心法布雷加斯恐将继续担任主力替补,人员配置合理,几乎没有任何弱点。锋线主力还将瓦伦西亚射手王比利亚和利物浦前锋托雷斯,预选赛中比利亚出场7次打进7球,射手王本色尽显。而皇马队长劳尔在已经长时间无缘国家队,两年前欧洲杯的成功也证明西班牙队确实已不再需要他了,劳尔将和巴西队的罗纳尔多一样,沦为南非世界杯的看客。
世界杯战史
如今大红大紫的斗牛士们在世界杯历史上的最佳战绩是什么?也许你会觉得难以置信,西班牙队的大赛疲软症在世界杯的赛场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这个舞台上的取得了最好成绩仅是8强。西班牙队四次打进世界杯8强,分别是在1934年、1986年、1994年和2002年。抛开年代久远的首届世界杯不谈,在最近二十几年里,西班牙队给人的印象永远是“预选赛之王”,他们从1962年开始没有缺席一次世界杯,但却从未打进过半决赛。1986年,西班牙队在1/8决赛中5比1横扫小组赛战绩出色的丹麦队,然而在随后的1/4决赛中,他们在点球大战上栽在了当时如日中天的红魔比利时队的脚下;1994年美国世界杯上,西班牙与意大利那场经典大战让人至今记忆犹新,意大利队迪诺·巴乔的进球让蓝衫军取得领先,虽然卡米内罗的进球一度帮斗牛士追平比分,但可惜的是意大利还有罗伯特·巴乔,亚平宁的忧郁王子在比赛最后时刻破门,再次把西班牙人挡在了四强之外;2002年是西班牙队最可惜的一次,他们在1/4决赛中120分钟与东道主韩国队战成0比0平,点球大战中的3比5失利帮助亚洲人创造打进世界杯四强的奇迹。2006年世界杯上,西班牙队在小组赛中顺风顺水全胜出线,但是在1/8决赛中他们碰上了勉强小组出线的法国队,虽然比利亚的点球帮助西班牙队取胜领先,但法国人随后的三粒进球让西班牙队倒在了八强之外。
历史名将
古典时代的核心——路易斯·苏亚雷斯
来自于加利西亚的天才球员,62-64-66三届大赛西班牙进攻核心。无论是在俱乐部还是国家队,苏亚雷斯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和炫目的成绩。在巴萨和国际米兰期间,都是球队的进攻核心人物,帮助巴萨两次获得联赛冠军并进入61年的欧冠决赛,转会国际米兰成为大国际时代的代表人物,三次获得意甲冠军两次获得欧冠冠军。在国家队他帮助西班牙获得了64年欧洲杯的冠军,当时他手臂受伤缠着绷带因此跑动以及平衡受到影响,依然显示出高超的控球技艺和精准的输送功力。球队的攻击体系以他为核心,他的带球和传球牵引着Amancio、Marcelino、Pereda这些攻击手,最终帮助西班牙顺利夺冠。在当时还比较混沌而缺乏组织的足球比赛中,他所表现出的意识和技术,给人一种超越时代的感觉。至今他仍然是唯一一个获得过金球奖的西班牙裔球员。萨莫拉-巴斯克斯-卡米内罗-贝莱隆都是西班牙足球历史上一个时期的关键人物,但是苏亚雷斯作为西班牙唯一一个本土金球奖,影响力是他们难以企及的。
拯救西班牙的“Pirri”——何塞·桑切斯
在66年到78年之间,西班牙连续缺席5次大赛的冰河时代,皮里是球队黯淡之中的一丝微光。效力皇马15年,他不可思议的获得了10次西甲冠军。他是那个时代西班牙仅有的世界顶级球星。这位来自地中海咽喉休达的男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超人意识和领袖气质,65年刚刚出道的他很快就在皇马被委以球队自由人的重任,他很快就表现出其统帅才能,成为球队攻防的枢纽,指引球队进攻的同时,他时不时的插上攻击也频频收获进球,防守上他的拦截同样出色,依靠出色的位置感,他总能预判到危险的存在并及时清除。66年他第一次入选国家队参加世界杯,立刻就成为球队的核心并参加了66年世界杯。随后西班牙一直未能在大赛上出线,作为后卫的他在41场比赛中不可思议的攻入16球,但是处于历史低潮期的西班牙,一次次的冲击都以遗憾告终,最可惜是在76的欧洲杯附加赛,面对西德的传奇自由人贝肯鲍尔,皮里的表现毫不逊色,但西班牙依然被西德淘汰出局,终于,在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皮里带领球队在78世界杯预选赛中客场击败南斯拉夫,时隔12年之后,他再一次带队杀入世界杯,此次世界杯之后他终于无憾地告别了国家队。
五届大赛主力——何塞·卡马乔
75年出道开始,年轻的卡马乔马上占据国家队的左路,在76年对阵西德的欧洲杯附加赛里,年纪轻轻的他毫不畏惧,每每带球一路冲杀到对方腹地,成为球队进攻发起的源泉之一。身体-技术-意识,都无可挑剔,甚至可以成为世界最好的左后卫,但是78年的重伤改变了他的发展轨迹,复出之后他的速度和冲击力再也无法恢复到最好的状态,尽管如此,他依然依靠高超的技术和意识,支撑着球队的左路攻防,成为球队左路的不二人选。同时卡马乔也是一个多面手,82世界杯他一度担任右后卫和后腰,84欧洲杯决赛,他又客串中后卫。卡马乔之于西班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技战术层面,更在于精神层面,每一场比赛每一分钟,他对待比赛的态度都是一丝不苟,沉默寡言的他总是微微皱着眉头,从来不让自己放松和懈怠下来,也从不恶意伤人或者和裁判斤斤计较,他一直都是球队在场上的楷模,从这点上来说,他无愧西班牙历史上的最佳球员之一。
秃鹫——埃米利奥·布特拉格诺
1963年7月22日,布特拉格诺(EmilioButragueno)出生于马德里,在皇马青年队时,他曾被俱乐部告知不适合踢球,并被下放到卡斯蒂利亚队(皇马的关系球队),但在那里,他却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射手。1984年,皇马将布特拉格诺重新召入队中,他在这里一直效力到1995年。布特拉格诺在皇马,布特拉格诺和墨西哥射手乌戈·桑切斯组成了令人畏惧的锋线,从1986年到1990年,他们帮助球队连续5次夺取西甲冠军。布特拉格诺是那种思考型球员,“他怎么总能出现在那里?!”这是人们对布特拉格诺的惊叹。在他的皇马生涯中,共奉献了124个联赛进球。对线路的判断、机敏的抢点,让他成为了最危险的禁区杀手。1984年10月,布特拉格诺在同威尔士的国家队处子秀中破门。1986年世界杯是布特拉格诺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西班牙轻松的从小组中过关,同北爱尔兰的比赛中,布特拉格诺开场仅65秒就攻破了着名门将詹宁斯的大门,这成为了那届世界杯最快的进球,为此布特拉格诺还获得了一块金表作为奖励。
铁血队长——费尔南多·耶罗
从89年就入选国家队,直到02年告别,他一共参加了90-94-96-98-00-02六届大赛,仅次于苏比萨雷塔。除了90年是替补,00年因伤倦勤,02年打主力中后卫之外,在91年开始成为国家队主力后腰直到98年。94-96-98三届大赛,都是他坐镇中场中路,同时耶罗还是球队的定位球手和点球手。劳尔之前的西班牙历史最佳射手。和皮里一样,耶罗是天生的领袖,在球队最困难的时候,他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属于他的最经典的比赛是94世界杯预选赛西班牙主场对丹麦的生死战,在苏比萨雷塔早早被罚下,球队大部分时间以少打多的情况下,耶罗挺身而出,不仅力保球队城门不失还伺机插上攻入救命球,帮助球队顺利晋级。整个90年代,耶罗都是球队的精神领袖,从90-02这十二年,完全可以称为耶罗的时代。
最佳门将——里卡多·萨莫拉
2005年1月,西班牙职业足球联盟评出了西甲历史最佳阵容,萨莫拉作为门将和克鲁伊夫、马拉多纳等人一道入围。萨莫拉出生于1901年1月21日,曾效力西班牙人队,后加盟巴塞罗那,并在1920年和22年帮助球队夺取联赛冠军。在辗转重返西班牙人队后不久,萨莫拉又转会至皇马,在那里他夺取了2次联赛冠军和2次杯赛冠军。萨莫拉在1934年世界杯上,萨莫拉表现出色,奠定了自己在西班牙国家队历史上的地位。之后,萨莫拉还出任过西班牙队的教练,他于1978年9月7日在巴塞罗那去世。为了纪念萨莫拉的传奇功绩,如今在西甲联赛中,每个赛季最佳门将的奖项以他的名字命名(萨莫拉奖)。
世界杯成绩
1930年世界杯没有参与1934年世界杯八强
1938年世界杯放弃(因西班牙内战)1950年世界杯殿军
1954年世界杯外圈赛1958年世界杯外圈赛
1962年世界杯分组赛1966年世界杯分组赛
1970年世界杯外圈赛1974年世界杯外圈赛
1978年世界杯分组赛1982年世界杯次圈
1986年世界杯八强1990年世界杯十六强
1994年世界杯八强1998年世界杯分组赛
2002年世界杯八强2006年世界杯十六强
欧洲杯成绩
1960预选赛遭淘汰1964冠军
1968预选赛遭淘汰1972年预选赛遭淘汰
1976预选赛遭淘汰1980小组赛
1984亚军1988小组赛
1992预选赛遭淘汰19961/4决赛
20001/4决赛2004小组赛
2008冠军
2010年世界杯国家队大名单
位置姓名俱乐部出生年月身高(cm)体重(kg)
门将卡西利亚斯皇家马德里1981-5-2018570
门将巴尔德斯巴塞罗那1982-2-1418378
门将雷纳利物浦1982-8-3119094
后卫劳尔·阿尔比奥尔皇家马德里1985-9-418774
后卫杰拉德·皮克巴塞罗那1987-2-219275
后卫马切纳瓦伦西亚1979-7-3118376
后卫普约尔巴塞罗那1978-4-1317880
后卫卡普德维拉比利亚雷亚尔1978-2-318278
后卫塞尔吉奥·拉莫斯皇家马德里1986-3-3018373
后卫阿贝罗亚皇家马德里1983-1-1717979
中场伊涅斯塔巴塞罗那1984-5-1117065
中场哈维巴塞罗那1980-1-2517068
中场法布雷加斯阿森纳1987-5-418069
中场哈维·阿隆索皇家马德里1981-11-2518375
中场布斯克茨巴塞罗那1988-7-1619181
中场哈维·马丁内斯毕尔巴鄂竞技1988-9-218783
中场大卫·席尔瓦瓦伦西亚1986-1-817267
中场纳瓦斯塞维利亚1985-11-2117060
前锋比利亚巴塞罗那1981-12-317569
前锋托雷斯利物浦1984-3-2018570
前锋胡安·马塔瓦伦西亚1988-4-2817064
前锋佩德罗巴塞罗那1987-7-2817065
前锋洛伦特毕尔巴鄂竞技1985-2-2619588
B. 求2012欧洲杯:西班牙,德国,荷兰比赛时间
第一轮2012-06-10
00:00
B组
荷兰
vs
丹麦
;2012-06-10
02:45
B组
德国
vs
葡萄牙
;2012-06-11
00:00
C组
西班牙
vs
意大利
。
第二轮:2012-06-14
02:45
B组
荷兰
vs
德国
;2012-06-15
02:45
C组
西班牙
vs
爱尔兰
。
第三轮:2012-06-18
02:45
B组
葡萄牙
vs
荷兰
;2012-06-18
02:45
B组
丹麦
vs
德国;2012-06-19
02:45
C组
克罗地亚
vs
西班牙
。
C. 西班牙国家男子足球队的球队历史
1950年世界杯
在1950年6月24日至7月16日期间举行的巴西世界杯上,西班牙被抽签分到第2组作赛,同组的队伍包括英格兰、美国和智利。西班牙队以全胜姿态完成所有小组比赛,因此以第2组榜首出线。
当届的赛制比较特别(此后亦再没有沿用),并不是由单一的淘汰赛分胜负来决定世界杯冠军谁属,而是要4支在首轮分组中获得榜首的球队再以小组形式分别对赛。而4支晋级决赛小组的分别是乌拉圭、巴西、瑞典以及西班牙。西班牙在决赛小组中一场不胜,以1和2负的成绩完成比赛,得到殿军。西班牙队在1950年世界杯的头号得分手,是入了5球的前锋巴索拉。
比拉隆加与1964年欧洲冠军
1962年,传奇教头比拉隆加(José Villalonga)被任命为西班牙队主教练。在比拉隆加麾下,西班牙得以挤身1962年世界杯,但在第一轮小组赛中遭遇巴西、捷克和墨西哥而早早被淘汰出局,而原籍匈牙利的传奇巨星费伦茨·普斯卡什此年加入西班牙籍出战世界杯,但未能有较出色的发挥。
两年后,西班牙主办第2届欧洲足球锦标赛。他们在两回合制淘汰赛之中一路过关斩将,先后击败罗马尼亚(两回合计7-3)、北爱尔兰(两回合计2-1)和爱尔兰(两回合计7-1)而进入半决赛。西班牙队在一场过的半决赛对手是当时的夺标大热匈牙利,经过加时赛后,西班牙才艰难地凭2-1的比分晋级。接着在1964年6月21日于马德里巴拿贝球场上演万众瞩目的决赛,这场东道主西班牙对上届冠军前苏联的戏码总共吸引了79,000名观众入场。开赛第6分钟,西班牙前锋佩雷达接应路易斯·苏亚雷斯传中打门建功,但仅领先了3分钟就被胡塞诺夫为前苏联扳平。第83分钟马些连奴·马丁内斯的头捶破网奠定胜局,为西班牙夺取历史上第一项国际大赛锦标。
作为欧洲冠军,西班牙自动取得66年英格兰世界杯的参赛资格。队中保留了1964年的冠军班底人马,而比拉隆加亦留任执教,可惜西班牙队先后不敌同组劲旅阿根廷和西德,虽然及后击败瑞士但仍然未足以晋级。比拉隆加在当届世界杯出局后离职,西班牙队随之进入一段不短的黑暗时期。
70年代低潮
自1966年世界杯失利和比拉隆加下台,西班牙队在接下来的连续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和2届世界杯都未能挤身到决赛圈阶段。西班牙队国家队低迷的状况到1976年欧洲足球锦标赛预选赛里才稍有起色,他们在预选赛小组中与罗马尼亚、苏格兰和丹麦同组并且连连报捷,不过之后以1-3德国手下,仍然被预选赛拒之门外。
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是西班牙队由1966年起首次重新回归国际足球大舞台,亦是他们在整个70年代唯一参与过的一项大赛。西班牙以小组首名突破预选赛后,在决赛圈首轮被分在第3组,同组的包括老对手巴西和瑞典,另外还有奥地利。然而,西班牙队出师不利,首场亮相就意外地以1-2败于奥地利。他们立即提升状态,在第二仗中0-0迫和巴西;第三仗亦1-0力挫瑞典,可惜仍逃不出首轮出局的命运,可说是为其慢热表现付出了代价。
1982年世界杯
1982年西班牙第一次举办世界杯,亦是首次由16队扩充到24队在决赛圈竞逐,作为主办国,西班牙国内普遍对由辛达马利亚带领的国家队期望甚殷。首轮分组阶段,西班牙被分在E组作赛。揭幕战上却被洪都拉斯以1-1迫和,幸好第二轮比赛里2-1击败南斯拉夫,即使其后1球负于北爱尔兰也无碍出线次轮。
但在第二阶段小组赛第二小组里,西班牙1-2再次不敌西德队,最后一场则闷和英格兰0-0,因而无力扭转局势晋身四强。决赛圈后主教练辛达马利亚便立即被西班牙皇家足球协会解雇了。
1984年欧洲国家杯
失意于1982年世界杯后,新任西班牙主教练米格尔·文奴斯上场。而西班牙在他领军下,在198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及1986年世界杯有不错表现。
西班牙在1984年欧洲国家杯预选赛最后一场比赛大胜马耳他12-1,结果以较多得球反压本来在净胜球差有十一球优势的荷兰,奇迹地取得出线资格。在决赛周首轮小组赛,更爆冷击败大热门西德出线四强,再在半决赛以点球大战击败表现可人的丹麦,自1964年以来首次晋身决赛,最后以0-2不敌东道主法国屈居亚军。
1986年世界杯
1986年世界杯,西班牙打入最后八分之一决赛,在八分之一决赛赛以5-1的大比分,再一次击败丹麦。在两年后的欧洲国家杯中,西班牙再一次打败丹麦,所以在80年代西班牙被称为“丹麦克星”,但在八强赛点球大战不敌比利时出局。
1988-1992年,名宿领导
为了备战意大利世界杯,西班牙足协在1988年邀请曾经总共为巴塞罗那和国际米兰射入过百球、于1964年为西班牙在欧洲足球锦标赛夺标而回的功臣——苏亚雷斯执教球队。西班牙队球员在这位受尽国人尊崇的名宿的指挥底下都不敢松懈,他们轻易通过预选赛之后,在决赛圈分组首仗与乌拉圭互无纪录,接着便连续击败韩国(3-1)和比利时(2-1),以小组首名身份晋级。16强淘汰赛,西班牙前锋沙连拿斯虽然在第83分钟建功追平南斯拉夫队,但加时赛阶段史杜高域再次射穿由苏维萨雷塔把守的大门。
虽然过早地在16强出局令西班牙群众略感失望,但由于球队的演出可圈可点,苏亚雷斯在决赛圈过后仍被留用,直至1991年回到圣西罗球场第二度接掌国际米兰为止,任内总共27次率领西班牙队作赛。
他的继任人米拉则显得来去匆匆,在连基本任务——通过1992年欧锦赛的预选赛也办不到后唯有狼狈地下台。米拉短短7个月的国家队主教练生涯里,他所兼顾的U-23奥运队反而干得不错,于当年夏天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足球项目上摘金而回。
1992-1998年,基文迪时期
基文迪(Javier Clemente)在1992年被选为新的西班牙教练,他在12场世界杯预选赛里领军取得8胜3和1负的佳绩,从而进入1994年美国世界杯的决赛圈。在C组,西班牙先后与韩国队(2-2)以及德国队(1-1)握手言和,因此直到最后一场小组赛3-1击败玻利维亚才告出线。西班牙于首轮淘汰赛轻易过关,在华盛顿净胜实力一般的瑞士3球。不过他们在四分之一决赛里1-2受挫于当届亚军、由状态大勇的巴治奥带领的意大利队,该场赛事竞争激烈,西班牙中场灵魂人物恩里克更被对方后卫泰索迪的手肘打断鼻梁,到了下半场两方踢成1-1,战况开始陷入胶着局面,1993年世界足球先生巴治奥在临完场前5分钟射入制胜球,一脚把西班牙从八强中淘汰掉。
两年后的欧洲足球锦标赛,西班牙与保加利亚、法国和罗马尼亚身处同一组,西班牙在首两场小组赛都和对手1-1言和,借着最后一场把握机会以2-1击破罗马尼亚而以第2名出线。然后在温布莱球场75,440名观众见证的四分之一决赛上,西班牙遭逄主办国英格兰,为了避免先失球落后,双方在场上都踢得小心翼翼,终于经过120分钟无进球的闷局之后,西班牙在互射12码阶段有希亚路射失,最终以12码比分2-4饮恨,在四分之一决赛行人止步。
1998年在法国上演的世界杯是基文迪第二次冲击这项足球界最崇高殊荣,但球队表现却不进反退,令支持者大失所望。虽然在之前的一系列预选赛均保持不败,但来到首次有32队参与的决赛圈,西班牙依旧要为一向的慢热习惯付出沉痛代价。他们首仗对尼日尔爾利亚被2-3击败,然后又久攻不下巴拉圭而0-0言和,即使在分组最后一战6-1大胜保加利亚亦已经为时已晚,由于巴拉圭在另一边箱面对已经笃定出线的尼日尔爾利亚也全取3分,结果西班牙黯然出局。
2000年欧锦赛
西班牙队在法国世界杯后每况愈下,1998年9月在欧锦赛预选赛的序幕战竟然2-3败给塞浦路斯,这场尴尬的失利使国家队无地自容,亦令西班牙足协终于忍无可忍地辞退基文迪。
新官上任的金马槽迅速扭转干坤,接着的每一场预选赛都旗开得胜,昂然迈向千禧年欧洲足球锦标赛(Euro 2000)。在C组首战0-1意外输给挪威令人担心西班牙会固态复萌,但他们悬崖勒马地2-1杀退斯洛文尼亚后;又凭借一场扣人心弦的绝地反击而惊险地出线:该场南斯拉夫一路领先3-2到赛事末段,但中场文迪达在第90分钟冷静地处理12码扳平,到了补时阶段阿方素(Alfonso Pérez)劲射破网,为西班牙4-3反超前对手,并一举拿下小组首名位置。不过在出线之后,即使文迪达再度把握12码机会追平,球队仍然被凭施丹和佐卡夫建功的当届冠军法国队技术性击倒。
2002年世界杯
2002年日、韩世界杯是首个由两国合办和首次在亚洲举行的世界杯,西班牙在这届世界杯里阵容完整且备战充足,发挥出本身应有的实力。他们在小组赛3战皆捷(3-1胜斯洛文尼亚、3-1胜巴拉圭、3-2胜南非),一改过往大赛首仗不胜的恶习之外,亦显示出良好的状态和进球能力。首轮淘汰赛对手是爱尔兰,两军在法定时间凭借各自的射手莫伦特斯与罗比·坚尼破门而打和,经过加时亦再无进球之后,西班牙年轻门将卡西利亚斯便成为了最后阶段的主角,他扑出对方干路尼和基尔宾尼的12码,加上贺兰特的12码中楣弹出,使西班牙淘汰掉顽强的对手。
西班牙在随后那场8强战出局并掀起巨大的争论,原因是对手韩国队明显操纵黑哨。在该场球赛里皮球两次越过韩国队球门,但都被埃及籍裁判甘杜尔(Al-Ghandour)判处进球无效,先是韩国球员在下半场时曾经自摆乌龙;另一次发生在加时赛,当时华金在右边底线传中予莫伦特斯头捶破网,裁判却指皮球出界在先而判韩国队一个球门球,不过现场大屏幕的电视回放清楚地映出祖亚昆在白界线上已将皮球停住。其余的争议还包括莫伦特斯一次打门中柱后的单刀机会被吹罚越位。因此,韩国队在互射12码后如愿以偿进入四强,创造其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世界杯成绩。
然而涉案裁判甘杜尔却麻烦不断,国际间纷纷谴责他指控赛果,并质疑其职业操守。英国广播公司(BBC)则报道甘杜尔收受了国际足联副主席郑梦准(韩国人)一辆汽车为报酬,换取对韩国队的有利执法。面对广泛报道,甘杜尔一度威胁对部分媒体采取法律行动,最终选择在阵阵疑团之中挂哨,结束国际A级裁判生涯。就在一片纷争之中,西班牙队主教练卡马乔亦宣布辞职,其职位交由沙斯取代。
意外的转折点
2004年邻国葡萄牙主办的欧洲足球锦标赛上,西班牙与两支最后参演决赛的队伍葡萄牙和希腊,以及俄罗斯被一起编在A组。西班牙在首仗凭贝莱隆建功而1球小胜俄罗斯,然而接着的那场赛事在莫伦特斯先开纪录的情况下却被希腊队迫和。在关键的第三仗,西班牙只需与对手葡萄牙打和便足够出线,可惜全场唯一进球乃来自对方前锋纽奴·戈美斯。于是西班牙与希腊在小组中同积4分,对赛往绩平手,净胜球差亦相同,结果西班牙仅因为进球数比希腊少而提早出局。
虽然这样的结果令不少人跌眼镜,然而大赛后来的进展证明西班牙出局只不过是一切惊讶的小小序幕,因为第一次参与大赛决赛圈的希腊最后竟然炮制出夺冠神话。而西班牙队则在这届大赛数周后开除沙斯,同时迎来一位能与传奇主教练比利亚隆加媲美、振兴西班牙足球的大人物——阿拉贡内斯。
黄金时代的肇始
德国世界杯是阿拉贡内斯接手球队后的首项大赛,他一改西班牙一直沿用的4-4-2双边锋阵式,转用4-3-3三前锋阵式,前线上的组合分别是劳尔、大卫·比利亚和费南尔南多·托雷斯三名射手。而西班牙在小组赛里也表现得毫不手软,连续击败乌克兰(4-0)、突尼斯(3-1)后,在最后一场轮换了11名后备球员上场亦1球小胜沙特阿拉伯,以3战全胜入8球失1球的成绩高居H组之首。然而他们进入淘汰赛便惨遭滑铁卢,面对在G组屈居于瑞士之后仅以次名出线的法国队,近况大勇的西班牙在赛前被一致看好。开赛后第13分钟,大卫·比利亚为西班牙先开纪录,然而大赛经验稍逊对手的西班牙未能维持领先优势,对方的里贝里在完半场前扳平,到下半场韦拉与齐达内分别在第83和90分钟进球助法国完成后来居上。西班牙队在这次大赛唯一的可喜之处是大卫·比利亚和费尔南多托雷斯各自射入3球,顺利完成前锋位置上的世代交替,间接令劳尔、路易斯加西亚等人在这次大赛后开始逐渐淡出国家队。
2008年欧洲杯,由于主教练阿拉贡内斯对国内媒体的大肆呼吁充耳不闻,坚拒让劳尔重返国家队,反而召入大卫·席尔瓦、古伊萨及圣迪亚戈·卡索拉等资历较浅的球员,加上球队历来多次“雷声大雨点小”,使西班牙于这次大赛前夕并没有一如以往地被寄予厚望。
然而,西班牙在分组首仗就带来惊喜,大卫·比利亚演出帽子戏法协助球队大胜俄罗斯4-1,接下来又凭他在补时阶段的进球2-1力克瑞典队。最后一场面对希腊虽然先落后但迪拉列特和古尔沙及时建功,使西班牙成功复仇,倒过来把希腊淘汰出局。3战过后西班牙积9分居首,与6分取得次名的俄罗斯携手出线。
出线后他们遭逢2006年世界杯冠军意大利,在得悉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亲临观赛下,西班牙将士格外用命,大卫·席尔瓦的左路突破和起脚多次造成威胁,但都被意大利钢门布冯一一化解,双方在120分钟内都未分高下,需要互射12码分胜负。结果再一次造就卡西利亚斯成为英雄,他救出了对方迪罗斯以及迪拿达利的施射;而其他西班牙球员也一扫国家队过去3度在四分之一决赛12码出局的颓风,当第5轮侩子手法布雷加斯镇定地操刀射入后,西班牙终于一破宿命进入四强阶段。
在半决赛西班牙重遇俄罗斯,与之前在分组交手时不同的是俄罗斯的皇牌球员阿尔沙文已经完成小组赛头两轮的停赛,更在瑞典和荷兰身上各入一球来宣布自己的复出。不过即使有他在阵,面对西班牙稳健的控球和快速的攻势,俄罗斯只好屯重兵在自己的半场进行防守,使“沙皇”在前线上变得孤立无援,并未构成任何致命威胁。结果西班牙由中场大脑哈维、前锋古伊萨和左翼大卫·席尔瓦在下半场连续破网,再次轻松地3球击溃俄罗斯。
决赛在2008年6月29日于维也纳的安斯夏普球场上演,西班牙的对手是决赛常客,由波历克带领的德国队。因为大卫·比利亚在四分之一决赛受伤仍未康复,阿拉贡内斯不得不改用4-5-1阵式,由费尔南多·托雷斯在锋线独力挂帅,而他身后则有5人组成的中场线支援。这次的变阵效果理想,5人中场紧紧控制住场上的节奏,令西班牙在开赛后不久便取得压倒性的优势。第33分钟,哈维一次转身后妙传在对方禁区顶的费尔南多托雷斯,托雷斯接球之后压过仅余的后卫拉姆闯入禁区右侧施射,皮球越过出迎的守门员莱曼头顶在远处入网。下半场西班牙的攻势持续,全场13次打门当中7次中龙门,当中有7次打门在最后20分钟产生,不过德国队后防没有再松懈,使西班牙未能增添纪录。反观德国队虽然先后换入古兰尔及马里奥·戈麦斯两名前锋,但今场在进攻方面发挥一般,全场4次打门只有1次中目标。最终西班牙一球小胜德国,事隔44年后再次高举欧洲足球锦标赛锦标。
赛后,欧洲足联技术小组评选这次大赛23人最佳阵容,西班牙队一共有9人入选(卡西利亚斯、马切纳、普约尔、塞纳、哈维、伊涅斯塔、法布雷加斯、比利亚、托雷斯)。另外,哈维获颁最佳球员奖;而金靴奖也由大卫·比利亚夺得。而主教练阿拉贡内斯亦于赛后离任,由前皇家马德里主教练博斯克接掌帅印。
2010年首夺世界杯
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西班牙持续夺得2008年欧洲国家杯的气势,预选赛十仗全胜晋身决赛周。在首轮小组赛,西班牙却出师不利,首场小组赛以0-1败给瑞士。西班牙出线顿时亮起红灯。第二场小组赛西班牙虽以2-0击败同组实力最弱的洪都拉斯,但要出线最后一场小组赛对智利仍非胜不可。结果西班牙在上半场已经攻入两球,最后以2-1取胜,另一边厢瑞士却被洪都拉斯迫和,结果西班牙与智利双双晋级,西班牙更以较佳净胜球差以首名出线八分之一决赛。
晋级八分之一决赛后,西班牙以较稳健保守的战术应战,先以1-0小胜邻国葡萄牙晋级八强。八强面对世界杯老对手巴拉圭,在双方各射失一记点球任意球后,西班牙在比赛后段攻入决定胜负一球,晋级四强。四强对手为两年前欧洲国家杯的决赛对手德国。德国虽然在之前大胜英格兰及阿根廷,两场比赛更攻入八球之多,攻力锐利,但对西班牙时德国采用较防守性的战术,令西班牙前锋处于困境,但西班牙最后凭后卫普约尔头球攻入决定性一球,连续三场赛事以1-0淘汰对手,首次晋身世界杯决赛。
2010年7月11日,西班牙在南非世界杯决赛对阵荷兰,由于荷兰以粗野的拦截应付技术较胜的西班牙,第28分钟,主裁判出示了第5张黄牌!荷兰队8号德容在中场拼抢时抬脚直接踹在了西班牙队14号阿隆索的胸部,这个动作十分危险,被出示了黄牌。所以西班牙空有控球,但始终未开打开纪录,结果90分钟时间双方打成0-0平手,须加时决定胜负。终于由伊涅斯塔在加时116分钟为西班牙射入奠定性的一球,为西班牙历史上首夺大力神杯。而由于在场上双方的动作过大,所以荷兰被国际足联罚款9000英镑;而西班牙被罚6000英镑。
2012年卫冕欧锦赛
西班牙延续夺得世界杯的气势,在预选赛全胜晋级决赛周。自小组赛开始,西班牙多场比赛刻意排出没有前锋的“无锋阵”,被指踢法消极沉闷而广受非议,但西班牙却成功以小组首名出线八强赛,先战平意大利1-1,后大胜爱尔兰4-0和险胜克罗地亚1-0,之后更以2-0击败法国及互射点球淘汰葡萄牙晋级决赛。
西班牙决赛对手是意大利,小组赛两队首次碰头打成平手,但西班牙队将“无锋阵”发挥成“全队皆锋”,攻力大增,再加上意大利队后防先后受伤,以至西班牙屡次撕破意大利防线,最终凭大卫·席尔瓦、约尔迪·阿尔巴、费尔南多·托雷斯和胡安·马塔四位球员各入一球下,以4-0击败意大利,这个比分也是历来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最悬殊的比分,而西班牙成为首支成功卫冕欧锦赛的球队﹔个人奖项方面,伊涅斯塔夺得大会最佳球员奖,最佳射手就由托雷斯以较少上场时间攻入三球夺得。
2014年世界杯
北京时间2014年6月19日凌晨3点,2014年世界杯B组在马拉卡纳球场展开争夺,西班牙对阵智利,最终西班牙0-2不敌智利,上半场比赛,凭借巴尔加斯和阿兰吉斯的进球,智利队取得2球领先;最终2-0的比分保持到了全场比赛结束,卫冕冠军西班牙提前出局,智利则提前出线。
第19分钟,智利队打破了场上僵局,桑切斯斜塞禁区,阿兰吉斯禁区中路横传,巴尔加斯闪过卡西利亚斯右脚推射破门,1-0,这是巴尔加斯在本届世界杯上打进的首粒进球。
第43分钟,智利队扩大领先优势,桑切斯任意球直接射门被卡西利亚斯扑出,阿兰吉斯补射破网,2-0。
上半场比赛结束,凭借巴尔加斯和阿兰吉斯的进球,智利队2-0暂时领先。易边再战,西班牙率先做出人员调整,科克换下阿隆索;第49分钟,迭戈-科斯塔接伊涅斯塔传球射门打偏;第53分钟,西班牙错失进球良机,迭戈-科斯塔倒钩传球至后点,布斯克茨面对空门打偏。
第83分钟,西班牙本有机会打进1球,伊涅斯塔禁区外的射门被智利门将布拉沃鱼跃扑出;最终,西班牙0-2不敌智利,提前出局。
截止2015年,西班牙官方国家队取得了 652场 379胜 148平 125负 总积分1285 总比分1274-599 总净胜675 的成绩。在欧洲范围内处于前列。
D. 法国、英国、美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日本分别在什么时候,对什么地方发起侵略战争
侵略就是把侵略地作为自己的殖民地
早期的殖民地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海外行省和殖民地被东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西哥特王国等国家瓜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局限,同时由于西罗马灭亡之后出现的人口稀少,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力量去征服海外殖民地。
十字军东征标志着欧洲对自身之外的地区产生兴趣的开始。在地中海东岸建立起来的十字军国家并非殖民地,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占领拜占庭帝国后,威尼斯和热那亚占领了原属拜占庭的许多领土,在东地中海建立了自己的商业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后来大多被奥斯曼帝国夺取。
15世纪至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帝国
一般认为,近代西方国家最早占领的殖民地是葡萄牙于1415年占领的休达。该港原属摩洛哥,为扑灭当地海盗、并控制经休达中转的西非黄金及象牙的进口,葡萄牙经过周密部署占领了休达港,随后为直接与出产黄金的西非黑人帝国建立联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占领了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等群岛。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发展,欧洲出现了对商业资本和财富的渴望。当时欧洲的主要贸易对象是东方,尤其来自是中国、印度和南洋各群岛的丝绸、宝石、香料等奢侈品。由于当时与东方的贸易被威尼斯、热那亚垄断,西欧国家决定自己探索通往东方的航路。首先对东方航线展开探索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498年达·伽马经过好望角抵达印度。为了确保与印度的贸易不受莫卧儿帝国、阿曼以及印度洋沿岸各土邦国的干扰,葡萄牙于1510年在果阿建立了第一处殖民地,修筑要塞,配备军队,保护葡萄牙商人的安全,同时在非洲沿海占据了一些岛屿和滨海据点,作为前往印度的中途补给站。
由于经好望角前往东方的航路被葡萄牙垄断,西班牙不得不向西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西班牙展开了对美洲的征服和殖民运动,在极短的时间内消灭了印第安人所建立的各个帝国,建立起极其广大的殖民地。1494年经教皇仲裁,葡萄牙在西经50°以东的美洲大陆也获得了面积极为庞大的殖民地。
由于西班牙征服地区盛产金银,大量贵金属经西班牙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其他地区的物价变革和工商业发展。同时,由于咖啡、可可、茶叶、烟草、蔗糖、马铃薯等新消费品引入欧洲,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也大幅度改变,导致对这些消费品需求的增长,这就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新征服的美洲广大地区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和法国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了加勒比海诸岛,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巴西东北沿海的纳塔尔地区。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首创的黑奴种植园制度传入英、法、荷控制的这些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猛增。而由于殖民者(尤其是西班牙人)对印第安土着的残酷屠杀,印第安人的数量由15世纪末的5000万锐减至17世纪的400万,因此欧洲殖民者不得不从非洲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
从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把柏柏尔人用作奴隶(在葡萄牙本土),西班牙人从1502年起开始把非洲黑人运入美洲。对奴隶贸易的需求促使两国以及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西非洲沿海建设了许多商站,贩卖奴隶、象牙、黄金和辣椒(当时被称为“天堂的种子”,科特迪瓦(今名科特迪瓦)的另一个名称是种子海岸)。但是由于西非的海岸难以接近,再加上当地的地貌和气候不适合欧洲人居住,因此在此后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只限于少数滨海据点。从欧洲国家对这些殖民地的命名——黄金海岸、科特迪瓦、奴隶海岸——上可以看出,在西非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属于资源掠夺型殖民地。
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英国、法国和荷兰
18世纪欧洲与非洲和美洲殖民地之间“大三角贸易”的航线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为商业交通的必经之路,导致意大利地区和德意志北部汉萨同盟各传统商业城市的衰落,以及英国、法国、荷兰这几个面向大西洋的国家的经济兴起。英国最初试图经过俄罗斯打通东方贸易路线,为此于1533年成立了莫斯科公司,不久之后发现俄国与东方没有直接商业往来,于是转而寻找西北航线,试图经北美洲北部前往东方。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开始了对北美洲的殖民,建立了哈得孙湾公司和新英格兰殖民地。1600年英国商人建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随后开始了在印度的扩张。荷兰在16世纪末独立后,迅速发展为世界最大的航海和商业国家,于1602年设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逐渐垄断了与中国、印度、日本、锡兰和香料群岛的贸易。法国则在北美洲建立了新法兰西殖民地,并在加勒比海占据了数个具有战略意义并盛产蔗糖的岛屿。
由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进行烟草和棉花的商业种植,法国需要向加勒比海岛屿的甘蔗种植园输送人力,因此两国对奴隶的需要也日益扩大。1526年,英国开始奴隶贸易。不久之后,荷兰和丹麦作为活跃的贸易中转国也加入奴隶贸易活动中来,试图从中分得利益。瑞典、勃兰登堡、汉堡、库尔兰等国家也在这一时期从事奴隶贸易,为此在非洲海岸占领了一些据点。由于西非地区的本土经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食物产量有限,为了供养奴隶在长途贩途中的伙食,在这些据点周围开辟了农业地区,从欧洲和美洲引进甘薯、薯蓣等粮食作物。
罗伯特·克莱武,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奠基人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英国和法国由于在欧洲大陆的利益争夺而进行了四次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海外夺取了法国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领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国,并且在同荷兰的数次战争取代了荷兰,成为主要的船运国,建立起庞大的商船队和海军。以1763年英国与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巴黎条约》为标志,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强国。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管理方式基本相同,即将其与本土区别对待,向殖民地派出代表国王的总督或副王,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受到遏制和监管,被迫种植宗主国需要的单一经济作物,矿业高度发达,其他工业发展停滞,甚至连农具和衣物等基本消费品也无法生产。宗主国从殖民地无偿或低价输出产品,甚至因此产生了殖民地通货紧缩、不得不借用别国货币(例如在英属殖民地中通用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娅银币和西班牙八字银元)的现象。殖民地之间的联系也被阻止,在北美十三州中,从某一殖民地寄往另一殖民地的邮件要先寄回伦敦。
工业革命时代:殖民地的萎缩
工业革命时代到来后,传统的以蔗糖、烟草和奴隶为主的殖民贸易已经不再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国家对棉花、羊毛、燃料、铁、铜、锡、煤炭等工业原料的需求取代了对消费品的需求,同时这些国家迫切需要在本国之外开辟市场,以消化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由于欧洲地区的市场已经饱和,因此只能向美洲和亚洲(当时尚未开始对非洲的殖民)寻求发展空间。
1776年北美十三州独立后,英国的殖民事业受到很大打击,遂将殖民经略重点由北美洲转至资源更为丰富、市场更为庞大的印度。此外,英国还占领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缅甸、开普殖民地、香港等地。
由于法国大革命宣扬的天赋人权观念影响,加上宗教、人道和经济方面的原因,英国于1807年宣布奴隶贸易为非法,此后荷兰、法国、瑞典、丹麦等国也宣布禁止奴隶贸易。这一措施使得各国在非洲沿海的据点迅速萎缩,丹麦、荷兰均于19世纪中叶卖掉了在西非沿海的商站。同时由于拿破仑战争的冲击,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对奴隶的需求锐减,这两国在非洲的殖民力量也迅速衰弱。
在北非,法国利用土耳其的衰败,借助消灭北非海盗的机会向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土耳其附属国渗透,海盗最活跃的阿尔及利亚受到最沉重的打击,1815年美国海军打败了阿尔及利亚海军,1819年英荷联合舰队炮轰了阿尔及尔,法国也与阿尔及利亚发生多次冲突,于1830年占领了阿尔及利亚。
从1825年到1875年这段时间,除英国和法国外,欧洲国家征服新殖民地的活动已基本停止,代之以向海外殖民地移民的运动。而就英国的情况来说,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1852年的一句话可以说是这一时期英国对殖民地态度的最好总结:“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以英国在冈比亚和黄金海岸的两小块殖民地为例,其商业税收远远赶不上行政开销,英国议会几次建议缩小殖民地规模或将其完全抛弃,只是由于英国皇家海军西非分舰队需要在几内亚湾建立海军据点禁止奴隶贸易,英国才最终保留这两处地区。
但是,为了安置加勒比海诸岛被解放的黑人奴隶,英国在殖民地萎缩时期通过建立授权公司的形式,又开辟了塞拉利昂殖民地,美国殖民协会在同一时期开辟了利比里亚殖民地,法国则开辟了利伯维尔(今加蓬)殖民地,这些殖民地都被用来安置被释奴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占领殖民地的高潮
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统一之后,德国地理学家腓特烈·拉策尔开始研究当时正在扩展中的德国工业产品的市场问题,并开始应用地理学为俾斯麦的帝国主义政策作辩护。他认为,由于世界在向前发展,空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越来越重要,大国将逐渐拓展,小国变得无足轻重。世界历史对空间之要求越来越大,这个事实可以从各重要商业国家的演变明白看出:威尼斯是一个城市;荷兰是一个三角洲国家;英国是一个岛;美国是一个大陆。各强国必须遵从这个绝对的、必然的趋向,努力用殖民、合并及征服的手段来拓展他们的空间。英国帝国主义理论家哈尔夫·马金德爵士也提出了类似的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如果要生存,必须实现自给自足。控制原料产地并将其变为产品输出市场成为攸关国家利益的战略需求。在19世纪的头75年里,西方国家平均每年占领21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在后25年里,平均每年占领62万平方公里殖民地。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在被称为“最后的大陆”的非洲占领的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公里,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对于非洲的兴趣又浓厚起来,在非洲占领了2569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于欧洲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增加,对植物油、植物纤维、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了,而这些产品可以用廉价的工业品在非洲换得,对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对非洲原料产地的激烈争夺。
殖民主义国家对非洲内地的殖民始于19世纪晚期法国在塞内加尔开创的逐步推进方式,即以种植花生或油棕榈的农场为前进基地,利用药物治疗热带疾病,利用当地土着组成雇佣军队,沿主要河流向腹地推进,这种方式远比英国的沿海渗透方式有效,因此为其他殖民国家所效仿。1870年代,南非发现巨大的金刚石、黄金等矿产又刺激其他殖民国家国家在非洲其他地区探寻同类矿藏,争夺的土地不再限于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区,荒地、沼泽、沙漠和无人区都成为争夺的对象。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确定了“只有实际占领才能证明对一个殖民地的统治权”的原则,已占据非洲沿海地区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和葡萄牙,迅速与当地酋长签订协议和条约,把自己的势力扩大到内陆。新兴的工业强国——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也加入到对非洲的争夺中来。
从1885至1900年,欧洲国家完成了对非洲的瓜分。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政治上独立的国家外,传统的非洲王国如阿散蒂、达荷美、索科托、布干达,以及欧洲裔非洲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等国家均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埃及名义上为独立国家,但完全受英国的控制。
在亚洲,俄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加速了对外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及远东的殖民和征服,先后占领了大茹兹、中茹兹、小茹兹、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并向中国的新疆、外蒙古和满洲地区渗透。到1876年,俄国已经占领了1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国征服了安南、老挝、柬埔寨,英国占领了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控制了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南部。在大洋洲,新兴的德国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殖民地。除了直接征服殖民地外,殖民国家还将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如中国、朝鲜、暹罗、波斯、阿富汗、奥斯曼帝国等,在这些国家攫取了海关、交通、通商、筑路、开矿、建厂、开办银行、训练军队等权益。
重新瓜分殖民地与两次世界大战
1914年的世界殖民地至20世纪初,殖民国家及殖民地已占全世界85%的陆地面积。各国的殖民地分布是不均衡的。除了实力仍然强大的英国和法国外,早已衰落的西班牙、葡萄牙仍然掌握着大片的殖民地,而新兴的美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些国家只占有一些面积不大、资源贫乏的“剩余地区”。随着争夺殖民地的手段趋于激烈化,各主要殖民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相继卷入一系列外交和军事冲突,如英、法、德之间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英法之间的法绍达危机,两次布尔战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意土战争等一系列冲突。
从1900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殖民国家为了争夺新殖民地或保护既有殖民地而纵横捭阖,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利害冲突关系:德国对英国的世界霸权提出挑战;日本对俄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俄国对英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英国利用法国牵制德国;英国利用日本牵制俄国;法国利用俄国牵制德国;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包围俄国……为了巩固既有的殖民地,相继组成了英法俄协约国和德奥意同盟国两大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意大利倒戈)战败的结果告终。作为惩罚,德国被剥夺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奥匈帝国瓦解,领土被邻国瓜分或组成新的国家,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全部阿拉伯领土。
随着经济的现代化、市场的调整、城市化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民族解放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高涨,到1920年代时老式的殖民主义体系已经大为削弱,殖民国家已经认识到不能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获得新的殖民地。战败国被剥夺的殖民地成为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区交给战胜国管理,虽然实质上仍是殖民地,但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条款已经规定受托国必须促进委任统治地居民的福利,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独立的国家。
到1930年代,出现了新的殖民主义思潮——源于地缘政治理论的法西斯主义殖民观及“生存空间”的概念。日本也在日俄战争之后开始提出亚洲国家在日本“领导”下抵御白人世界侵略的口号,并在1930年代将其演变为“大东亚共荣圈”理论。其他法西斯国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也陆续提出了“法西斯帝国主义”和“大西班牙主义”的口号。希特勒曾在其着作《我的奋斗》中不主张德国从事海外扩张,认为在海外扩张不如在欧洲扩张对德国有利,但他后来却核准纳粹党“25点纲领”中的殖民地要求,并在1933年后鼓励德国殖民地运动派的活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宣告对世界的重新分割已经再度开始,继之是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传统形式殖民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殖民主义的变种——“生存空间”理论,以及对“生存空间”的争夺,显然是其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1939年的世界殖民地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后残存的各主要殖民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在战争中都被削弱。在战争期间,未被占领的盟国殖民地,如印度、东非、尼日尔爾利亚、比属刚果等地的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殖民帝国内部的分工体系被打破。同时,由于日本和德国借助扶植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方法来削弱盟国的力量,盟国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战争中也在轴心国的卵翼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解放运动首先在曾被日本占领的荷属东印度、英属缅甸、法属印度支那等地爆发。这些地区的民族主义者曾经在战争中与日本占领军合作,建立名义上“独立”的傀儡国家。日本在投降前夕将权力及武器移交给当地的民族主义分子,令其为盟国制造混乱。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首先宣布独立,越南于9月2日宣布独立。殖民地独立运动的浪潮随即蔓延到缅甸、印度、马来亚、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至1953年柬埔寨独立之后,法国、荷兰和美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已经全部成为独立国家。
举例说,英国曾是一殖民帝国,二战后,则通过“威斯敏斯特法”,给予自治领独立的权利,一些国家如加拿大等便宣布独立,但此些国家仍属于英联邦。如澳大利亚的宪法中便着明英王为国家元首。
进入1950年代后,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在已独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鼓舞之下,这一运动又发展到非洲。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国宣布了“从苏伊士以东撤退”的政策,英国在1957年至1963年间先后撤出锡兰(今斯里兰卡)、马来亚、北婆罗洲、海峡殖民地(新加坡、马六甲和槟榔屿)、南也门、巴林、科威特、卡塔尔、特鲁西尔阿曼(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桑给巴尔、肯尼亚和乌干达。
战后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始于1956年英埃苏丹和1957年加纳的独立。从1960年起,非洲殖民地独立运动达到高潮,1960年一年内,非洲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其中13个国家为原法属殖民地,3个国家为原英属殖民地(包括意属索马里),1个为原比属殖民地。至1960年代末,英国和法国所属的殖民地已经大多宣布独立,只有葡萄牙仍然在非洲保留有大片殖民地,经过多年的战争,这些殖民地也在1970年代中后期独立。
E. 世界杯历史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国际足联世界杯 (官方名称:FIFA World Cup),常称为世界杯足球赛,或仅称世界杯,也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是一项国家级男子足球队之间的国际比赛,由世界足坛最高管理机构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每四年举办一次,与奥运会交替进行。世界杯是世界足坛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赛事。1930年为世界杯的首届比赛,冠军是乌拉圭队;1942年和1946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停办。
世界杯分成外围赛和决赛圈两个部份。外围赛部分会在决赛圈展开的前三年举行,以决定哪些球队能进入决赛圈。目前有32支球队能打入决赛圈,球队会在主办国境内进行一个月比赛以争夺冠军宝座。世界杯决赛圈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赛事,2006年世界杯决赛共有约7.15亿人次收看。
现今已举办的十八届赛事中,共有七个国家或地方曾赢得冠军。巴西队是唯一打进全部18届决赛圈之球队,共赢得五次冠军。目前的世界冠军意大利队获得四次冠军,仅次于巴西。接着是三次夺冠的德国队(包括西德时期)。而乌拉圭队和阿根廷队分别两次夺冠。英格兰队和法国队则在自己主办的赛事各得一次冠军。
最近一届世界杯赛事于2006年6月9日至7月9日在德国举行,意大利队在决赛中击败法国队,第四次夺得冠军。下届世界杯赛事将会于南非举行,2010年6月11日揭幕,7月11日闭幕,2014年将会由五届冠军得主巴西举办。
历史
早期国际赛
业余的联合王国国家足球队出战1908年奥运会夺得冠军的阵容。
世界上第一场国际性足球赛是1872年在苏格兰格拉斯哥进行的对抗赛,由苏格兰代表队对英格兰代表队,而首次国际性比赛为1884年开始举办的英国本土四角锦标赛(British Home Championship)。在这时期,英国之外的地方几乎没有这项体育运动。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间,足球在全世界渐渐普及化,奥运会亦引入足球比赛,在1900年、1904年和届间运动会列进表演项目(取得冠军没有奖牌);1908年,足球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在英格兰足球总会(FA)的计划下,这赛事只限业余球员参赛,球赛着重表演多于竞争。代表英国出赛的英格兰业余足球代表队蝉联了1908年和1912年两届奥运会的冠军。
国际足联(FIFA)于1904年成立之后,曾经尝试在1906年脱离奥林匹克框架、在瑞士举办一次国家间的国际足球比赛。这是国际足球的最初尝试,而据国际足联官方历史形容,这项比赛是失败之作。
在奥运比赛继续只限业余球队和球员出赛之下,托马兹·纳顿爵士(Sir Thomas Lipton)在1909年于都灵举行托马兹·纳顿爵士杯(Sir Thomas Lipton Trophy)。该锦标赛是由不同国家的俱乐部竞逐,每支俱乐部为自己所属的国家之代表。这项比赛有时会被认为是第一届世界杯(The First World Cup),意大利、德国和瑞士都派出本土最顶级的俱乐部出战,但英格兰足球总会不欲参加赛事并拒绝派出职业俱乐部参赛。纳顿邀请达勒姆郡的业余球队西奥克兰镇足球俱乐部(West Auckland Town F.C.)参赛,以代表英格兰。结果西奥克兰顺利在赛事取胜,并于1911年成功卫冕冠军,赢得可永久保存的冠军奖杯,亦对首开保存奖杯制的先例。
1914年,国际足联决定将奥运足球比赛定为世界业余足球锦标赛(world football championship for amateurs),并负责管理赛事。这为世界上首次洲际足球比赛(1920年夏季奥运会足球比赛)的举办铺平了道路。13支欧洲国家队以及埃及队参加了这届充满争议的比赛,最终主办国贝利时在决赛不战而胜赢得冠军。随后的1924年和1928年奥运会冠军由乌拉圭赢得。1928年,国际足联决定在奥运的架构之外创办他们自己的国际赛事。由于当时乌拉圭连续赢得两届官方足球锦标赛的桂冠(国际足联的职业时期始于1924年),并且将于1930年迎接独立一百周年,国际足联决定将主办权授予乌拉圭。
首届世界杯
世纪球场(Estadio Centenario),1930年首届世界杯决赛之举行地点为乌拉圭的蒙特维多
在洛杉矶举行的1932年夏季奥运会并未将足球列入正式项目,原因是足球美国的普及性非常低,同时美式足球正不断发展。国际足联和国际奥委会(IOC)亦不认同其业余性质,所以这届奥运会取消了足球项目。 国际足联主席祖里斯·雷米特(Jules Rimet)打算将首届世界杯赛事定于乌拉圭举行。但对于处在大西洋的欧洲国家来说,远赴位于南美洲的比赛场地乌拉圭作赛,是一个漫长及昂贵的行程。所以在赛事展开的两个月前,并没有任何欧洲国家保证派出代表队征战。雷米特说服了贝利时、法国、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参赛。赛事合共有13支队伍参与,包括7支南美洲球队、四支欧洲球队和两支北美洲球队。
7月13日,首届世界杯足球赛正式展开,首两场赛事同时进行,法国队和美国队旗开得胜,他们分别以4:1击败墨西哥队和3:0击败贝利时队。世界杯史上的首个入球是法国队的卢逊·罗伦特(Lucien Laurent)取得。决赛于蒙特维多球场举行,有93,000名球迷入场观看赛事,结果乌拉圭队以4:2击败阿根廷队夺得冠军,成为首个赢得世界杯的国家。
意大利国家足球队赢得1934年世界杯足球赛的阵容。
发展
早期的世界杯足球赛受到交通不便和战争等问题的阻碍,仅有少数南美洲国家愿意在1934年和1938年特意远赴欧洲参加世界杯,其中巴西是唯一参与这两届赛事的南美洲国家代表队。1942年和1946年世界杯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被迫取消。
1950年世界杯,联合王国首次派出代表参赛。英国球队在1920年退出了国际足联,一方面是出于不愿同本国的战争敌手比赛的意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认为足球只是英国人自己的运动,但1946年应国际足联力邀,他们再次加入。这届赛事是乌拉圭队继1930年世界杯之后再次夺冠。乌拉圭队杯葛了之前的两届世界杯。在本届世界杯的决赛上,他们以2:1逆转击败巴西,再次捧走冠军奖杯。乌拉圭与巴西之间这场经典的决赛被后人称为“马拉简拿之战”(Maracanazo)。
各国在世界杯的最佳成绩。
从1934年至1978年世界杯,各有16支球队会晋身决赛圈;除了1938年的奥地利,球队在晋身决赛圈后被纳粹德国吞并,使该届只有十五队参加决赛圈;以及1950年的印度、苏格兰和土耳其先后退出,只剩下十三支球队参赛。大部份参赛的国家队都来自欧洲和南美洲,少数来自北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直到1982年,只有以下数支非欧洲南美球队突破第一轮:美国队在1930年进入半决赛;古巴队在1938年进入1/4决赛;1966年的朝鲜队爆冷门地进入1/4决赛;墨西哥队在1970年同样进入1/4决赛赛。
从1982年世界杯起,决赛圈参加队伍增至二十四队,1998年世界杯起扩增至三十二队,并增加了非洲、亚洲和北美洲的球队竞逐决赛圈的机会。唯一例外的是大洋洲,该洲从未有球队取得一张完整的决赛圈入场券。近年来,这些洲的球队表现比过往更为理想,有多支球队曾进入1/4决赛,包括1986年的墨西哥队、1990年的喀麦隆队以及2002年的塞内加尔队和美国队,韩国队更获得第四名。然而欧洲和南美洲的球队始终技高一筹,以2006年世界杯为例,进入1/4决赛的队伍全部来自这两洲。
此外,共有198支国家与地区代表队参与2006年世界杯决赛圈席位的争夺战,2010年世界杯更打破历年纪录——有204支代表队参加外围赛。
各国出席世界杯的次数。
其他国际足联赛事
与男子世界杯足球赛相对应,国际足联亦设立了女子世界杯足球赛。女子世界杯的规模比男子小,但正不断发展;2007年女子世界杯外围赛参赛球队有120支,是1991年的两倍多。
足球亦是奥运项目之一,只有1896年和1932年两届除外。和其他体育项目不同,奥运会男子足球比赛并非顶级赛事,从1992年起,每队只准派3名超龄球员(大于23岁)出战。奥运女子足球亦从1996年开始举办,参赛球员不受年龄限制。
洲际国家杯在世界杯决赛圈展开前一年举行,由世界杯主办国所举办,可说是给主办国的一次采排机会。这项比赛由六大洲的冠军队伍出战,再加上主办国,合共7支球队参加。
国际足联亦举办一些青少年足球国际赛事,包括世青杯、世少杯;俱乐部方面,有世冠杯,还有五人足球(包括世界室内五人足球锦标赛)和沙滩足球(包括国际足联沙滩足球世界杯)。
世界杯足球外围赛
自1934年起,世界杯设立外围赛。 所有参赛队伍分别在六个大洲足球联合会(非洲足联、亚洲足联、欧洲足联、中北美及加勒比足联、南美足联和大洋洲足联)的监管下,按大洲各自组织世界杯外围赛,以争夺世界杯决赛圈参赛资格。每届赛事正式展开前,国际足联都会决定各大洲足球联合会的决赛圈名额和外围赛比赛方式,其依据主要是该洲球队的实力,但也受各洲游说的影响。足球运动较发达的区域如欧洲和南美洲的入围比例会较亚洲或大洋洲多出几倍。
外围赛在决赛圈举行前三年开始,过程逾两年。外围赛在各个洲份的形式都有所不同。少数球队需进行跨洲附加赛以争夺席位。例如,大洋洲区冠军需和亚洲区第五名争夺2010年世界杯决赛圈的一个席位。自1938年起,世界杯决赛圈的主办国和上届冠军球队,均不需参与外围赛便可自动获得决赛圈参赛名额。但自2002年世界杯之后,国际足联更改这项政策,规定卫冕冠军也必须通过外围赛来获取决赛周的参赛资格。因此,2002年世界杯冠军队巴西成为首支需要参加外围赛的卫冕冠军球队。
历届世界杯主办国和球队最佳成绩。
决赛圈
参见: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圈参赛球队
现时决赛圈会有32支代表队在主办国先后进行小组赛和淘汰赛,全程大约持续一个月。
进入决赛阶段的球队首先以小组形式进行分组赛。分组赛以抽签形式分成八组。国际足联先将各参赛队伍分成四个级别,第一级别为种子队,包括主办国及七队(日韩世界杯为六队)最高评分的代表队,评分依据国际足协世界排名与近年世界杯成绩各占一定比重的一个方程来计算。八支种子队分到八个小组中。其他队伍会分入第二至第四级别,多以球队所属的洲份来划分。每个小组均拥有第一至第四级别的国家队。自1998年世界杯起,规定同组内不能有多于两队欧洲球队或多于一队其余五大洲份的同洲球队。
分组赛采用循环制,以保证每队最少参与三场比赛。每组的最后一轮分组赛,四队之间的两场比赛会同时开赛,以确保公平。小组赛的首两名(1986年至1994年包括成绩最好的四支小组第三名队伍)能进入次圈。自1994年起,分数制度采用胜3分、和1分、负0分的制度(以往赢一场比赛只得2分)。如有两队或以上球队最终同分,则先计算得失球差,再计算入球总数,最后计算两队对赛,若仍未能分胜负,便会以抽签形式决定排名。
淘汰赛阶段采用单场淘汰制(single-elimination tournament),90分钟赛和则加时,再和便需互射12码分胜负。淘汰赛从16强赛(或称“第二轮”)展开,由小组首名对战另一小组次名。之后的1/4决赛、半决赛、季军战(半决赛落败方对战)至冠军战(决赛)会依次进行。
世界杯主办国
早期的世界杯由国际足联开会选出主办国,但所选地点常引起争议,因为南美洲和欧洲这两大势力的来往需乘三星期船。例如于乌拉圭举行的首届世界杯足球赛只有四支欧洲球队出席,之后两届都在欧洲举行。第二届在欧洲举行的世界杯议决在法国举行,引来极大争议,因为美洲国家认为世界杯应由两洲轮流举办,。两支南美劲旅阿根廷队和乌拉圭队为此双双杯葛这届赛事。
为杜绝将来再发生争议和杯葛事件,从1958年世界杯起国际足联决定由美洲和欧洲国家轮流举办一次,直到1998年世界杯。2002年世界杯由韩国和日本联合主办,是首次在亚洲举办,亦是唯一由双主办国共同举办的赛事。2010年,南非成为第一个主办世界杯的非洲国家。2014年世界杯将由巴西主办,为继1978年世界杯起首次由南美洲国家举办的赛事。这是破天荒连续两次由非欧洲国家举办世界杯赛事。
目前的主办国自国际足联执行委员会(FIFA's Executive Committee)的投票中选出,投票方式使用单记可让渡投票(single transferable vote)系统。对申办世界杯有兴趣的国家之足球协会收到国际足联的“主办协议书”(Hosting Agreement),该协议书会解释申办活动的步骤与需要条件。角逐申办资格的足球协会也会收到一份表格,缴交该表格代表足联官方对角逐资格的确认。之后,国际足联会派出一些专家到该国视察,以判定该国有没有足够的资源举办这赛事,并就该国的情况撰写一份报告。结果会在该届赛事举行之前六至七年公布,以便主办国有足够时间筹备,然而偶尔也有不同届的主办国同时公布的情况,如2018年暨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申办过程〈2018 and 2022 FIFA World Cup bids〉
2010和2014年的世界杯决赛圈,采用洲际轮办制度(continental rotation policy,2010年定为非洲、2014年定为南美洲),如该洲只得一个申办国,此国便会自动当选。此轮办制度在2006年世界杯申办风波后引入,当时德国在投票中击败南美洲国家而获得主办权。可是,这制度会在2014年之后废除,由2018年世界杯起,任何国家都能申办,但同洲国家不能连续主办超过两届世界杯。在2014年世界杯申办期间,巴西是唯一官方认可之申办国。在某程度上,此举是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国际足球联合会(The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 FIFA)于1904年5月21日在法国巴黎的法国体育运动联合会(Union Française de Sports Athlétiques)总部正式成立,参加大会的共有来自八个不同国家的组织,他们分别是:
·法国 - 法国体育运动联合会(Union des Sociétés Françaises de Sports Athlétiques USFSA )
·比利时 - 比利时体育运动联合会(Union Belge des Sociétés de Sports UBSSA )
·丹麦 - 丹麦足球协会(Dansk Boldspil Union DBU )
·荷兰 - 荷兰足球协会(Nederlandsche Voetbal Bond NVB )
·西班牙 - 马德里足球俱乐部(Madrid Football Club)
·瑞典 - 瑞典足球协会(Svenska Bollspells Förbundet SBF)
·瑞士 - 瑞士足球协会(Association Suisse de Football ASF )
FIFA 初具规模
在成立大会召开的两天后,即1904年5月23日,国际足联举行了第一次选举,法国人罗伯特·盖因(Robert Guérin FRA)当选第一任主席,瑞士人施耐德(Victor E.Schneider SUI)和荷兰人希尔施曼(Carl Anton Wilhelm Hirschmann NED)当选副主席。比利时人穆林高斯(Louis Muhlinghaus BEL)担任秘书长并兼财务主管,丹麦人西劳(Ludvig Sylow DEN)为副秘书长。国际足联成立之初时一无所有,还只是一纸协议。要想真正建立起一个代表各国足协的世界性组织,这个团队还有很多任务要做。首要的就是说服英国这个现代足球起源国家加入到这个大家庭来。
直到1909年以前,国际足联的成员还仅限于欧洲国家的足协。这以后,国际足联开始吸纳其他洲的足协组织,南非1910年成为第一个非欧洲成员组织,随后阿根廷和智利在1912年也加入国际足联,1913年又增添了美国。自此,国际足联逐渐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交流,这也为后来发展壮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员不断加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的爆发导致国际足联的活动陷入了停滞状态。然而,各成员组织并没有完全中断联系,国际足联的组织结构在小范围内保留了下来。直到雷米特(Jules Rimet)于1921年3月1日当选第三任主席,国际足联才得以继续发展。这位当时已经48岁的法国人把壮大国际足联当作了自己终生的事业。那个时期的国际足联非常困难,只剩下了20个成员协会,英伦三岛、巴西和乌拉圭等足协组织也已经退出。但是雷米特先生凭借坚韧的意志克服了这些困难,并且创立了世界杯这一伟大的赛事。在他在任的33年里,国际足联得到了长足发展,这期间虽然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但依然无法阻止国际足联迈向成功的步伐,到1954年瑞士世界杯雷米特卸任时,国际足联已经拥有了85个会员组织。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雷米特时代”。
FIFA 世界杯的诞生
20世纪初奥运会的逐渐成功深深的打动了雷米特的心,他意识到,国际足联有必要设立一项世界性体育比赛,用以扩大国际足联的影响力。在1928年5月国际足联举行的大会上,创办世界杯的提案获得了通过。匈牙利、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和乌拉圭等国足协随即便提交了主办的申请。由于乌拉圭是1924年和1928年两届奥运会足球冠军,加上他们正在为两年后召开的独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做准备,因此主办首届世界杯的重任就落在了乌拉圭足协肩上。
1930年7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第一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乌拉圭首都蒙德维的亚(Montevideo)的世纪体育场开幕,由此揭开了世界足球新的篇章。
1934年第二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这一年也确定了第三届世界杯的主办地法国,国际足联主席、“世界杯之父”雷米特先生的愿望得到了实现,他的家乡法国有幸当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出现又一次使国际足联的活动和世界杯陷入了停滞,此后一直到战争结束的1946年7月,国际足联才得以在大会上确定1950年继续举办第四届世界杯,而提交主办申请的只有巴西足协,自然全票通过。
英伦足协回归
作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国际足联缺少英伦三岛一直是雷米特先生的遗憾。他再次展现了自己卓越的外交才能,通过积极运作,同时也得到了英国方面德鲁里(Arthur Drewry)和劳斯(Sir Stanley Rous)两位先生的大力协助,终于在1946年成功争取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足协组织加入。而一直到现在,这四个英国的足协组织仍然享有独立参加世界杯的资格。
四年后在瑞士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杯期间,年逾80的雷米特主席光荣引退,1954年6月21日,他被国际足联授予首个荣誉主席职位。在决赛的颁奖典礼上,这位“世界杯之父”最后一次将“雷米特杯”颁发给冠军德国队队长。雷米特先生为国际足联所作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50周年庆典
曾经协助雷米特25年之久的比利时人希尔德雷亚斯(Rodolphe William Seeldrayers)成为国际足联第4任主席,他在上任之时便成功组织了国际足联成立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不幸的是,希尔德雷亚斯于1956年10月过世。第二年6月9日,已经代理主席职务半年之久的德鲁里(Arthur Drewry)正式当选为国际足联主席。德鲁里先生在成功举办了195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第6届世界杯之后,于1961年去世,享年70岁。
随后一直到1961年9月28日国际足联特别大会之前,国际足联的运作都由瑞士人托门(Ernst B.Thommen)领导。托门曾是1954年、1958年和1962年三届世界杯组委会主席,他为国际足联做出了大量出色的工作。在那届大会上,鲁斯爵士(Sir Stanley Rous)当选为国际足联第6任主席。
这时的国际足联已经成为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中立组织,许多刚刚独立的国家首先进行的国际活动就是加入国际足联这个大家庭,因此国际足联的会员数目不断增加。电视转播从60年代开始介入FIFA世界杯比赛,为世界杯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比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鲁斯爵士的带领下,国际足联经过长时间的努力,逐步巩固了自己的事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体育组织之一,尤其在经营上,更是为人所称道。作为非政府组织,国际足联既没有政府补贴,也没有其它渠道的财政来源,所有的资金都来自举办世界杯比赛所得的利润,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一切。为了感谢鲁斯爵士所作的贡献,国际足联于1974年6月1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Frankfurt)召开的第39届大会上选举他为名誉主席。也就在这一天,巴西人阿维兰热(Dr. João Havelange) 接手了国际足联主席一职,开始了阿维兰热时代。
一个新时期
阿维兰热在1974年第39次大会上当选为国际足联主席。他认为足球不仅仅是为了竞技,并努力试图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足球的发展水平,促进新时代的到来。
阿维兰热的上任标志着FIFA新时代的到来。国际足联以往一直依靠四年一届世界杯的收入维持自身经营,但难免有时显得捉襟见肘,这也使得国际足联在某些方面趋于保守。阿维兰热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将国际足联管理中心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机构。1974年,阿维兰热在国际足联位于苏黎世总部附近的一间别墅成立了12人工作小组,全权负责国际足联的改革事务。现在,这里已经拥有了5座现代化办公楼,超过120名国际足联雇员正在为不断增加的任务量而工作。
全球化的发展
在过去的25年中,足球不但逐步确立第一大体育运动的地位,而且也伴随着世界的飞速发展,在商业、社会和政治等其它方面繁荣起来。事实证明,足球运动的魔力可以影响到所有的国家、民族和地区。现在世界上大约有2亿人把足球作为自己的主要运动。足球也已经成为娱乐产业中很大的组成部分,并且不断开阔自身和其他产业的国际市场。
204个会员协会
1998年6月8日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足联第51次大会上,瑞士人布拉特(Blatter SUI)接替阿维兰热,成为国际足联第8任主席。布拉特此前已经在国际足联的不同岗位上工作了23年,在布拉特掌舵的这几年中,国际足联的会员组织总数已经增加到了204个
足球无疑是当今世界杯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作为"和平时期的战争",它早已经远远超越了足球运动本身的涵义演变为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而世界杯则正是这种文化的一个世界性的盛会。来自世界每个角落的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球员们在世界杯的赛场上享受着现实世界中难以找寻到的公平,团结,友爱……世界杯,是所有足球运动员梦想的最高殿堂。
最早的具有世界杯性质的比赛出现在1920年比利时奥运会上,来自南美,亚洲和非洲的22支球队参加了足球比赛。1929年,在国际足联的全体代表大会上,主席雷米特正式宣布了世界杯(World Cup)的诞生,"我们将举办'世界杯'比赛,所有成员国的队伍将一起分享这一赛事。"从这以后,除了二战时期因战争而停办外,全世界国际足联成员国都可以每四年就享受一次世界杯的盛典。
世界杯比赛资料 届次 年份 举办国 参赛队数 冠军 亚军 季军 第四名
1 1930 乌拉圭 13 乌拉圭 阿根廷 - -
2 1934 意大利 16 意大利 捷克 德国 奥地利
3 1938 法国 15 意大利 匈牙利 巴西 瑞典
4 1950 巴西 13 乌拉圭 巴西 瑞典 西班牙
5 1954 瑞士 16 西德 匈牙利 奥地利 乌拉圭
6 1958 瑞典 16 巴西 瑞典 法国 西德
7 1962 智利 16 巴西 捷克 智利 南斯拉夫
8 1966 英国 16 英格兰 西德 葡萄牙 苏联
9 1970 墨西哥 16 巴西 意大利 西德 乌拉圭
10 1974 西德 16 西德 荷兰 波兰 巴西
11 1978 阿根廷 16 阿根廷 荷兰 巴西 意大利
12 1982 西班牙 24 意大利 西德 波兰 法国
13 1986 墨西哥 24 阿根廷 西德 法国 比利时
14 1990 意大利 24 西德 阿根廷 意大利 英格兰
15 1994 美国 24 巴西 意大利 瑞典 保加利亚
16 1998 法国 32 法国 巴西 克罗地亚 荷兰
17 2002 韩国-日本 32 巴西 德国 土耳其 韩国
18 2006 德国 32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葡萄牙
F. 84年欧洲杯半决赛第二场 丹麦和西班牙 双方在点球大战中,丹麦队最后一个点球是谁罚失的
1984年欧洲杯 继在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杀入半决赛后,西班牙再一次挺进1984年的欧洲杯决赛阶段,这届仍采取上届的制度,只不过稍微有点变化,小组每组头两名出 线,产生4强。西班牙前两轮令人失望地1-1分别战平罗马尼亚以及葡萄牙。2轮过后,4支队伍都仍有出现希望。最后一轮对阵德国的比赛中,西班牙凭借最后 时刻的进球,以小组头名的成绩挺进半决赛。 他的对手,是年轻的丹麦队,另一组第二名。勒尔比(Soren Lerby)为丹麦先开记录,但弗朗西斯(Maceda Frances)的进球又将两队重新放在了起跑线上。(对德国的进球就是由Macede打进的)。法定时间双方战平,比赛进入点球决胜的阶段。西班牙头5 个点球全部罚进。丹麦队最后一个点球是由埃卡基(Preben Elkjaer)来主罚,但过于紧张的他将皮球打偏的同时也将西班牙队送进决赛。
G. 西班牙足球大赛历史
西班牙国家队的历史,是一部痛苦远多过欢乐的痛史,是一部充满不幸与屈辱的悲剧。长久以来,西班牙国家队留给世界球迷的印象十分一致:星光灿烂却华而不实,球技一流却命运多舛,深得人心却名不副实。世界杯上,西班牙队的最佳成绩是1950年的第四名,欧锦赛上,西班牙队的唯一辉煌,还要追溯到44年前,当时在一代名将苏亚雷斯率领下,“斗牛士军团”力克前苏联队夺得了欧锦赛冠军。从那以后,西班牙队每届大赛都会被列为热门,但也总会以令人无法置信的方式输掉比赛,1984年虽然闯入欧锦赛决赛,最后却输给了法国。不幸像幽灵一样纠缠者西班牙队,“斗牛士军团”一直都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现在,他们24年之后终于又一次进入了大赛的决赛,历史能改变吗?
奥运会银牌
和许多国家一样,西班牙的足球运动也是英国人引进的。1872年前后,居住在安达卢西亚维尔瓦的英国人开始从事这项运动,并很快在西班牙居民中引起了兴趣。1889年12月23日,由麦卡伊医生和一群来自英国的工人发起,在维尔瓦市成立了最初的足球俱乐部,并起了个英式的名字“Huelva Recreation Club”(维尔瓦娱乐俱乐部)。维尔瓦俱乐部至今仍然存在,她也成为了西班牙最古老的俱乐部。据记载,维尔瓦参加的首场比赛是和由一些来自塞维利亚的矿工组建的球队进行的友谊赛。这场比赛也是西班牙足协承认的在西班牙大陆上最早的正式足球赛事。
后来,英国人又将足球引进西班牙其他地区。于是,在西班牙各地陆续的成立了多家俱乐部,这其中就有着名的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和巴塞罗那俱乐部。1893年西班牙举行了首次正式的足球比赛。1900年前后,大部分的足球俱乐部成立自己的小协会,即现今西班牙足协的各地区协会。1909年10月4日,在皇马的倡议下,多家俱乐部的代表在西班牙首都成立了西班牙皇家足球协会,并于1913年加入国际足联。
西班牙国家队在1920年奥运会足球比赛中力夺银牌,这大大地推动了西班牙足球运动的普及,各地足球俱乐部希望能创办一种新的比赛,以便有更多的比赛机会,在增加财政收入还能应对日益发展的足球局面。经多方面的反复磋商,1928年,西班牙的联赛终于诞生了。
世界杯老四
1930年,乌拉圭举办了首届世界杯,但是这个南美国家对于欧洲各国来说显得实在有些遥远,所以西班牙队最终放弃了参赛的机会。4年之后,西班牙终于弥补了缺席世界杯的遗憾。1934年的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西班牙第一循环3比1击败当时的小字辈巴西,但进入第二轮1比1与意大利握手言和,重赛西班牙0比1输给东道主,后者后来夺冠。
1950年巴西世界杯,西班牙被分在第二小组,小组赛3比1胜美国,2比0胜智利,1比0胜英格兰,全胜出线的他们虽然在第二轮2比2战平乌拉圭,却接下来却被志在问鼎的东道主以6比1羞辱,三四名决赛又1比3负于瑞典,尽管如此,第四名已是西班牙队在世界杯上获得的最佳战绩,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这一成绩一直都未被超越。
世界杯老四
1960年,第一届欧锦赛决赛阶段的比赛在法国进行,西班牙虽然在1/8决赛中两回合7比2战胜波兰,但1/4决赛,西班牙队的对手是前苏联,由于弗朗哥拒绝让前苏联队入境,结果是西班牙出局,前苏联队自动晋级半决赛。西班牙人第一次参加欧锦赛就草草收场。
1964年,比利亚隆加终于在家门口捧起了1964年欧锦赛的冠军奖杯,这也是迄今为止西班牙队获得的唯一奖杯。1/8决赛,西班牙队主场被北爱尔兰1比1逼平,足协被迫召集最好的球员前往客场,在贝尔法斯特他们1比0小胜对手,从而进入八强。
在1/4决赛中,西班牙两回合总比分7比1轻松击败爱尔兰晋级。在半决赛中,西班牙又以2比1击败了实力不俗的匈牙利队。在最后的决赛中,西班牙队2比1惊险地战胜了前苏联队,成为欧锦赛历史上首支夺取冠军的东道主球队。在79115名观众面前,马赛里诺在终场前6分钟的进球让他成为了西班牙的民族英雄。直到20年后,西班牙才再度进入欧锦赛的决赛。
最黑暗七年
1968年到1975年,是西班牙足球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曾给球队带来辉煌的比利亚隆加离任,球队失去灵魂,在这一阶段,西班牙队缺席了所有大赛的决赛圈比赛。1968年欧锦赛,西班牙因为主客场都输给英格兰,而未能获得前往意大利参加决赛圈比赛的资格。1970年世界杯,西班牙缺席。1972年欧锦赛,无缘前往决赛圈。1974年世界杯,西班牙依然被挡在世界杯决赛圈之外。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西班牙足球逐渐开始好转。1976年欧锦赛,西班牙尽管在预选赛的两回合比赛中被联邦德国淘汰,但在这之前,西班牙已战胜过罗马尼亚、丹麦和苏格兰。1978年,在缺席了两届世界杯后,西班牙终于重返这一盛会。不过,西班牙队的元气还是未能恢复,他们再次遭遇小组赛无法出线怪圈。
疯狂24年前
1980年欧锦赛,西班牙进入了决赛圈,他们与比利时、意大利、英格兰分在一组,结果小组赛1平2负,排名垫底,未能出线。2年之后,西班牙在家门口举办了世界杯,球迷对圣塔马里亚带领的国家队寄予厚望,但作为东道主的他们,却依然还是扶不起的阿斗,小组垫底未能进入淘汰赛。西班牙队的表现让球迷非常失望,主教练圣塔马里亚也很快被解职。
1984年法国欧锦赛,西班牙人迎来一个小高潮。小组赛,西班牙与葡萄牙、联邦德国和罗马尼亚分在一组。尽管前两轮被葡萄牙和罗马尼亚逼平,但第三轮对阵强大的联邦德国,西班牙却凭借马塞达在第90分钟的进球1比0战胜对手,最后西班牙以小组第一出线。半决赛,西班牙点球5比4击败丹麦,决赛中,法国和西班牙这两支欧洲劲旅才第一次在大赛上相遇,当时如日中天的普拉蒂尼任意球首开纪录,在比赛的最后一分钟,贝洛内锦上添花,帮助法国队第一次捧得了德劳内杯,而欧锦赛亚军也是西班牙在大赛上的第二好成绩。
1986年世界杯1/8决赛,西班牙对阵在小组赛中表现疯狂的丹麦队,“秃鹫”布特拉格诺连进四球,西班牙也以5比1狂胜对手。1/4决赛对阵比利时,西班牙被对手拖入点球大战,最后4比5失利,提前回家。
1990年世界杯意大利世界杯上,西班牙小组赛顺利突围,但淘汰赛首轮西班牙就败给了以红星队名将领衔的南斯拉夫,对方中场核心斯托伊科维奇梅开二度,西班牙遭遇正值巅峰的火枪手,实在是命运不济。
失望在1992年欧锦赛上的预选赛中延续。梅拉带领的西班牙队未能获得前往瑞典的资格,不过,也正是这个梅拉,在1992年奥运会上,带领西班牙奥运队获得足球金牌。
克莱门特时代
克莱门特时代随后开始了,西班牙足协任命这位巴斯克人出任国家队主教练,是希望他能带领国家队实现突破。1994年世界杯对西班牙来说是个好舞台,西班牙在预选赛中打得顺风顺水,“预选赛之王”的形象也从此开始树立。
预选赛对西班牙来说已经不是问题。1996年欧锦赛,西班牙与法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分在一组,与法国和保加利亚都是战成1比1平,最后一战2比1胜罗马尼亚出线。1/4决赛,西班牙与英格兰点球大战,耶罗和纳达尔罚丢点球,西班牙倒在了1/4魔咒下。
1998年,克莱门特第二次带队参加世界杯,队内也来了劳尔、莫伦特斯这样的新星,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西班牙人在本届杯赛上又上演了悲剧性的结果。首战尼日尔爾利亚,尽管耶罗和劳尔两度令西班牙领先,但苏比萨雷塔却将拉瓦尔的传中挡进自家大门,随后奥利塞赫用远射逆转西班牙。次战对阵巴拉圭,西班牙无法敲开对方的铁桶阵,最后一轮命运已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果然,尼日尔爾利亚输给了巴拉圭,而尽管西班牙6比1狂胜保加利亚,但被淘汰的结局已难挽回。
1/4决赛魔咒
克莱门特下课,卡马乔接手。劳尔、莫伦特斯、贝莱隆开始成熟,西班牙在2000年欧锦赛预选赛中曾9比0狂胜奥地利。决赛圈,虽然首场因门将莫利纳的失误输给挪威,但接下来西班牙2比1战胜斯洛文尼亚,最后一战对阵南斯拉夫,更是上演惊魂一幕:第90分钟,双方还是战成3比3平,但这个比分会让西班牙被淘汰,补时第4分钟时,阿方索的进球终于让西班牙4比3获胜晋级。但该死的1/4决赛再次害死了西班牙,对阵法国,劳尔终场前罚丢点球,错失扳平比分的机会,西班牙1比2被对手淘汰。
2002年世界杯,西班牙人再次向命运发起挑战,小组赛连胜斯洛文尼亚、巴拉圭和南非,但头号球星劳尔的受伤却打乱了西班牙人的部署。1/8决赛对阵爱尔兰,西班牙被对手拖入点球大战,幸运的是卡西利亚斯帮助球队晋级。但西班牙队在1/4决赛中遭遇了裁判的捉弄,两个明显的进球被取消,最后西班牙又与韩国进行点球大战,结果华金罚丢点球,西班牙也在愤怒与疲惫中再次倒在了1/4决赛的魔咒上面。
老帅这四年
2004年欧锦赛后,塞斯下课,阿拉贡内斯上任。2006年世界杯预选赛,西班牙又是通过附加赛才得以进入。这是阿拉贡内斯第一次带队参加大赛,西班牙队也显现了经验不足的一面。小组赛西班牙踢得风生水起,首战便4比0大胜乌克兰,次战又3比1胜突尼斯,提前出线。最后一战,西班牙替补阵容出战,仍1比0胜沙特。1/8决赛,西班牙对阵法国,小组赛中,法国队的出线过程相当困难,西班牙人也喊出要让齐达内退役的口号,但遗憾的是,提前回家的却是西班牙自己。西班牙无法攻破法国的顽强防守,1比3,西班牙再次失意。
2008年欧锦赛预选赛,西班牙队的开局并不顺利,在客场输给北爱尔兰后,老帅将国宝级的前锋劳尔排除在大名单外,皇马队长从此再未进入国家队。结果,从2006年11月至今,西班牙队再未失利。并最终捧起了2008年欧锦赛的冠军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