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瓦利阿多里德在西班牙哪里

瓦利阿多里德在西班牙哪里

发布时间: 2022-10-06 08:33:53

❶ 新航路开辟

哥伦布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
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
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进行环球航行,但他本人
却没能活着回到西班牙。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
航,向西驶去。率领这支船队的哥伦布站在旗舰“圣玛利亚”号的船头,远眺无边无际的大
海,陷入了沉思。此刻,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充满希望,又感到前途渺茫,还有几分
恐惧。因为在基督教传说中,大海的四周是无底的深渊,当船到达那里时会被四周的魔鬼吞
没。汹涌的大海使人无法捉摸,此行的结局也许是到达遍地黄金的地方,也许是葬身海底。
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人类地理大发现道路上的第一步。
哥伦布(1451—1506年)的出身和出生地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学
者认为他出身于航海事业发达的意大利热那亚城。他在年轻时就多次参加航海活动,通过阅
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和与长期从事远程航行的航海家们的接触,他对富庶的东方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
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当时,欧洲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
刻的变革。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
们对货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奇缺,严重地制约了资本的积累。当
时欧洲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金币,黄金又是重要的装饰品,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它的欲
望是无穷的,而欧洲每年的黄金开采量却非常有限。造成黄金缺乏的原因还在于此前东西方
之间的不平衡贸易。欧洲社会上层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也在
不断增加。东方的香料、丝绸、瓷器和其它产品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却没有可以交换的
产品,只有用黄金和白银来交换,导致了金银的大量外流。这一切导致了人们狂热地寻找黄
金。哥伦布曾经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做到
一切。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这就是当时欧洲人的心理写照。恩格斯也曾指
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
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然而到哪里去找黄金呢?一些人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海外和东方。这并不是没有道理
的,关键是怎样到达那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中把东方描写得
非常富有,说那里黄金遍地,香料盈野。不过,当时到东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遥远
的东方要经过千难万险。11世纪时,欧洲封建主曾经组织过十字军,企图到东方掠夺一
番,结果是伤亡惨重。采取和平的方法也是困难重重,当时通往东方的重要商路有三条:一
条在北部,经小亚细亚、黑海、里海至中亚细亚;一条在中部,从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至
波斯湾,再从海路到东方各地;还有一条在南部,经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红海,再从海路到
东方。北部的一条被对欧洲人仇视的土耳其人占据着,奥斯曼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正处于战
争状态。另外两条被阿拉伯商人控制着,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敌对状态使欧洲人休想经过这
里。东方与西方的一切交往都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手,商品经阿拉伯商人转手后要提高8—
10倍的价钱。长期以来,欧洲的贵族和商人就想绕过中东地区,另寻途径,到达中国和印
度。到了15世纪末期,欧洲人终于具备了实现这一愿望的条件。
15世纪末期,欧洲已经形成比较强大的民族国家,如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
任何事业都可以在国家的赞助下进行。当时的天文地理知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古希腊地理
学家的地圆学说日益流行,在航海方面,欧洲的造船技术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国发明的罗盘
针在欧洲已经得到了应用,在大海中航行可以不迷失方向,这使远程航海成为可能。同时在
欧洲出现了一批敢于冒险的航海家和赞助者。在新航路的发现中,哥伦布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人物。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哥伦布四处寻求资助者,但到处碰壁,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他的说
法,更不愿把钱用在这种冒险上。1486年,哥伦布来到经济基础强大的西班牙王宫,向
西班牙国王陈述了他的主张和设想,并提出了一些条件。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
日和哥伦布签订了“圣大非协定”,决定给予赞助,并事先封他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宗主和
统治者,即在各海洋中由他亲自发现或取得的一切岛屿及大陆的海军上将,新发现土地的世
袭总督,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国
王。
经过一番准备,哥伦布终于在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出发了。他的船队由三艘大
帆船和87名水手组成。哥伦布指挥船队一直向西航行,他对途中见到的每一群海鸟和每一
片水草都进行仔细的观察,不放过一点线索。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经过两个多
月的航行,久盼陆地而不见,船员中怨声四起,几乎要发生叛乱的时候,船头上的一名水手
突然一声惊叫:“啊!陆地!”原来他在月光下隐隐约约地看到前方有一块陆地。天亮时,
他们来到了一个岛屿。哥伦布立即上岸,面对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的土
地,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这个岛屿就是现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华
特林岛。哥伦布以为他已经到了印度,所以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哥伦布没
有向西,而是由此向南继续航行,到达了附近的古巴和海地,发现了那里许许多多的大小岛
屿。但使哥伦布失望的是,这里并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多黄金和香料,只是有许多他们从来
没有见到的动植物和风土人情。尽管如此,土地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哥伦布作为欧洲人中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者,虽然没有得到大量的黄金,但是仍可以通
过其他方式满足自己需求财富的欲望。起初,欧洲殖民者还不是赤裸裸的抢夺,而是进行不
平等的贸易。当时这些岛屿上印第安人的生产方式还是极其原始的,因此,欧洲人带来的所
有制品,甚至废物、玻璃碎片和每张用过的扑克牌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贝。他们用这些东西
大量换取印第安人的贵重物品。印第安人把这些远方来的白人当成神仙派来的贵客,热情的
招待,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对于他们的野心并没有提防。然而正是这些人宣布了他们灾难
的到来。哥伦布到达海地以后,在那里建立据点,把欧洲的先进武器——大炮和火枪带到了
岛上,开始了对当地人民的血腥统治和疯狂掠夺。哥伦布为了炫耀他的成功,带着掠夺来的
财富和10个印地安人返回,于1493年3月15日回到西班牙的巴罗士港,向欧洲人宣
布他已经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这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哥伦布得到了国王的礼遇,成为西
班牙的贵族。
不久,西班牙国王决定再次派哥伦布远航。这次,哥伦布先后到达多米尼加、海地等
地。此后,哥伦布又两次到达美洲。但由于哥伦布所到之处黄金不多等原因,他并未给西班
牙国库带来巨大收入,也未能使自己成为巨富,反而遭到西班牙贵族的忌恨和排挤。150
6年5月20日,他病逝于西班牙的瓦里阿多里德城。
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所到的地方是印度。后来一个叫作亚美利加的意大利冒险家到了美
洲大陆的另一边,看到了太平洋,从而证实了哥伦布发现的并不是印度,而是欧洲人过去不
知道的一个新大陆。后来,人们就把那里称为亚美利加洲,即美洲。
与西班牙派人向西航行的同时,葡萄牙人也在不断地向南寻找通向东方的航路。葡萄牙
人很久以前就在不断地向西航行。早在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就在国王的鼓励下,组
织船只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接着,葡萄牙人达•伽马(14
69—1524年)组织了更大的船队,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先是循着迪
亚士发现的航路,于同一年的11月到达好望角,并从那里折向北航行。1498年3月,
到达了莫桑比克。在一个阿拉伯向导的指引下,达这里建立据点,但遭到当地人的抵制,所
以他在购买了大批的香料、丝绸、宝石和其它东方特产后匆匆返航。他这次所带回货物的纯
利润是全部航行费用的60倍。在以后的航行中,葡萄牙人带来了更多的人马和大炮,打败
印度洋上各地有组织的抵抗,建立了许多商业和军事据点,终于控制了这条通往东方的航路。
真正通过探险证实可以环绕世界航行的是麦哲伦。西班牙人虽然发现了美洲,但当时在
那里所获得的利益却远远不如葡萄牙人在印度所获得的多,所以西班牙决意要继续向西航
行,以求从西面到达印度。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人麦哲伦(1480—1521
年)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五条大帆船和265名水手组成的探险船队出航,
先是沿着已经知道的道路向西航行,然后转向南,沿着美洲大陆摸索着南下。途中曾经因冬
天的寒冷而停留相当长一段时间。此后,在春天到来之际发现了美洲南部的海峡,后来人们
把这里称为麦哲伦海峡。在横渡太平洋时,麦哲伦的船队经历了严重的缺少食物和淡水的困
难,一些丧失希望的人曾经发动反对麦哲伦的叛乱,叛乱的首领被麦哲伦抛在途中的荒岛
上。1521年3月,终于到达了菲律宾群岛。麦哲伦的船队在这里得到了补充。麦哲伦在
干涉岛上内部战争时,被当地的土着人杀死。后来船队沿着已经熟悉的航路进入印度洋,再
沿着葡萄牙人发现的航路返回西班牙。当1522年9月船队返回西班牙时,水手们惊奇地
发现所使用的日历少了一天。通过这次航行,地圆学说得到了确认。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的交往进一步扩大,但在初期,由于东西方在经济发展水平、武
器等方面的差距,欧洲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活动,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占领殖民地,压迫
和剥削当地人民,进行奴隶贸易。

❷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的一生经历了哪些事情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1616年),西班牙伟大的作家、戏剧家、诗人。1547年10月9日生于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一德埃纳雷斯镇。祖父胡安·德·塞万提斯,是个破落的贵族,当过律师。父亲罗德里戈·德·塞万提斯,是个潦倒终生的外科医生,长年在瓦利阿多里德、马德里、塞维利亚等地行医。塞万提斯本人由于家贫,只上过中学,以后跟着父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569年充当胡里奥·阿克夸维瓦红衣主教的侍从,前往意大利,游历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米兰等地,并阅读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1570年从军,1571年10月7日,参加抗击土耳其军队的勒班多海战,英勇冲上敌舰,身负重伤,左手致残。1572年4月伤愈,重返军队,10月又参加纳瓦里诺海战和占领突尼斯的战役。1573年,随军驻防那不勒斯。1575年6月,携带统帅和总督的保荐信同弟弟罗德里戈一道回国。船至马塞海面,遭到土耳其海盗袭击,被虏至阿尔及尔。由于兄弟二人身带重要信件,海盗们便索取高额赎金。但是,塞万提斯家里经济拮据,无力拿出全部赎金,只好先赎出罗德里戈。1580年5月,神甫胡安·希尔和安东尼奥·德·拉·贝里亚前往阿尔及尔营救俘虏,塞万提斯才得以回国。从1582年开始,塞万提斯陆续写了几个剧本。1584年写出悲剧《努曼西亚》和田园牧歌小说《伽拉苔亚》第一卷。1585年6月13日,父亲病故。家境更加贫困,塞万提斯于1587年上书国王请求差务,结果被委派到无敌舰队上担任军需。他在负责采购粮油工作中,受乡绅诬陷,1593年被控非法征收谷物而入狱。获释后,曾上书国王,要求去美洲殖民地服务,未果。直至1603年,始脱离税吏工作。在这十余年间,他往返跋涉于城乡之间,目睹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黑暗,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很大影响。1602年,塞万提斯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堂吉诃德》。1603年,他迁至瓦利阿多里德的下等公寓,那里楼下是酒馆,楼上是妓院。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完成了《堂吉诃德》的上卷。1605年,该书在卡斯蒂利亚出版。一年之内,再版6次。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街谈巷议,到处传诵这本书。然而作者贫穷如故,且屡遭不幸:1605年6月27日,公寓门前有人被刺,塞万提斯涉嫌下狱。1611年8月,他又为女儿陪嫁事被控告,出庭受审。同年,法院又责令他偿还当税吏时所欠公款。不久,妻子去世。塞万提斯仍然顽强地坚持文学创作。1613年,他相继完成长诗《帕尔纳索斯游记》和《训诫小说集》,并继续《堂吉诃德》的下卷写作工作。与此同时,有人化名阿隆隆索·弗尔南德斯·阿维利亚纳达,发表了《堂吉诃德》下卷的伪作。塞万提斯赶忙加快写作速度。1615年,《堂吉诃德》下卷问世。1616年4月19日,他虽然已经卧病在床,还写完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的献词。4月23日,因水肿病在马德里逝世。

❸ 西班牙内战后的西班牙

西班牙内战和佛朗哥时代

战争的失败在西班牙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引起人们的反思。西班牙社会各阶层纷纷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发展经济、强化教育,以重振国家。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西班牙,社会主义党、共产党相继成立,工人运动有了较大发展,人民起义此伏彼起。在1931年4月12日市政选举中,左翼势力获胜;14日在巴塞罗那、圣塞巴斯蒂安等地宣布成立共和国;在马德里,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临时政府;阿方索十三世自愿流亡国外。同年6月28日共和派举行全国大选,宣布宗教自由,12月通过了新的《宪法》,新政府着手进行农业、教育、区域自治等方面的改革和立法;与此同时,一些右翼政党(如长枪党)相继成立。在1933年11月的大选中,右派政党获胜,一些新法律(如农业改革基本法)被废止,1932年政变军人被赦免。中央政府与加泰罗尼亚地区政府发生冲突,1934年月10月爆发革命,被军队残酷镇压。1936年2月由共和左翼、社会党、共和联盟、共产党等组成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阿萨尼亚政府宣布全国大赦,恢复农业改革及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加利西亚等地区的区域自治。1936年5月阿萨尼亚当选共和国总统,卡萨雷斯-吉罗加组阁。然而左右两派冲突不断,反对党领导人卡尔沃-索特罗被暗杀成为内战的导火线。1936年7月17日梅利亚驻军叛乱,18日漫延到全国,佛朗哥取得了驻摩洛哥军队的领导权,西班牙内战爆发。

叛乱军队在塞维利亚、巴利阿里、加那利、摩洛哥、纳瓦拉、潘普洛纳、萨拉戈萨取得胜利。共和国政府进行了多次改组,创立了人民军队并武装民兵。1936年9月右翼势力----国防委员会任命佛朗哥为政府首相和军队元帅。内战双方均得到了国际支持,着名的国际纵队支持共和派,意、德两国支持右派叛乱军队。到1936年底叛乱军队控制了安达卢西亚大部分、厄斯特拉马杜拉、托莱多、阿维拉、塞哥维亚、瓦利阿多里德、布尔戈斯、莱昂、加利西亚、阿斯图里亚斯的一部分、维多利亚、圣塞巴斯蒂安、纳瓦拉、阿拉贡、加那利、巴利阿里。共和派控制着马德里、新卡斯蒂利亚、加泰罗尼亚、瓦伦西亚、穆尔西亚、阿尔梅利亚、希洪、毕尔巴鄂等地。1939年3月28日叛乱军队攻占马德里,4月1日内战宣告结束。

内战结束后,佛哥朗政权残酷镇压左派努力,对外与德意结盟。二战爆发后,西班牙改变了外交政策,保持中立,坚决反对共产主义。由于佛朗哥政权以前与德意等国的关系,二战后西班牙受到空前的孤立,一些国家召开驻西使节,西班牙加入联合国的要求多次被拒绝,法西边界被关闭,西班牙也被排除在欧洲战后重建计划之外。由于西班牙资源(如石油)缺乏,经济闭关自守,因此造成物质匮乏,不得不实行配给制。冷战的开始给佛朗哥政权带来了新生,1950年西班牙与联合国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西班牙与美国签订军事互助条约,西班牙被孤立的情况有所缓和,1955年西班牙加入联合国。1956年摩洛哥从西班牙独立出去。

佛朗哥统治中期,西班牙开始出现社会动荡。1951年巴塞罗那爆发大罢工。1956年又爆发全国性罢工,同时出现了学生运动。内战中倔起的政治人物(如军人、长枪党等)逐渐被技术官僚所代替。60年代初期,反对佛朗哥政权的活动进一步加强。1969年7月22日胡安-卡洛斯被议会指定为国家元首继承人。后来,西班牙共产党提出民族和解和通过和平手段推翻佛朗哥政权的主张,社会党和基督教民主派同样提出恢复民主、融入欧洲的主张。到了70年代初期,教会与佛朗哥政权也逐渐疏远,一些地区的神父包括一些高级神职人员公开批评佛朗哥政权。与此同时,西班牙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埃塔恐怖主义活动(如暗杀、爆炸等)开始出现,1973年埃塔分子暗杀了卡雷洛-布兰克首相。由于佛朗哥病重,1975年10月30日胡安-卡洛斯临时担任国家元首,11月20日佛朗哥病逝,11月22日胡安-卡洛斯登基。

七、西班牙民主过渡

1975年11月22日胡安-卡洛斯登基成为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登基后,西班牙开始进行大规模政治改革,以不流血方式实现了从法西斯独裁向议会君主制的过渡。国王将国家的领导权交给了年轻的改革家苏亚雷斯。1976年7月3日苏亚雷斯就任首相,肩负起从独裁向民主的过渡重任。许多西班牙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开始结束流亡回到西班牙,左派、右派均接受民主游戏规则,西班牙又回到自由、民主的政治气氛中。1977年6月15日西班牙进行了独裁统治结束后的第一次民主选举,由苏亚雷斯领导的民主中央联盟取得了相对多数(165票),由冈萨雷斯领导的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工社党)赢得了118席,成为第二大政党。共产党、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等地区的民族主义政党也在议会中有了自己的代表。新闻界、政治团体、工会组织等在民主过渡进程中均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1977年10月底西班牙各政党签订的《蒙克洛亚协定》确保了民主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苏亚雷斯在民主过渡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执政时期将西班牙转变为一个现代国家:确保广泛的自由,建立了多党议会制,政党和工会的社会角色得以确定,中央向地方大量下放权力,在所有地区建立了自治区。这些变化是在各政党、各阶层通过协商一致取得的,因此是难能可贵的。民主过渡最重要的遗产是1978年12月6日由全民公决(87.87%的支持率)通过的新《宪法》。随着西班牙国内政治环境的稳定,西班牙开始积极融入国际社会,1977年7月28日西班牙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

八、新《宪法》通过之后的西班牙

1979年3月1日,西班牙举行新《宪法》通过后的第一次全国大选,民主中央联盟获得34.3%的选票,工社党为30%,共产党为10.6%,苏亚雷斯再次受命组阁。在1979年4月19日举行的市政选举中,左翼政党在大城市的得票率达77%,表明民主中央联盟力量的削弱。1981年初苏亚雷斯辞去首相职务,2月10日卡尔沃-索特罗受命组阁。

然而,西班牙的民主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极右翼势力不甘心自己的权力被削弱。1981年2月23日一小部分国民警卫队人员闯入议会,发动政变。在国王的干预下,政变最后未获得成功,民主进程的成果得以保存。

1982年10月28日西班牙举行大选,由冈萨雷斯领导的工社党获得绝对多数(202席),人民联盟(现人民党前身)获106席,民主中央联盟只得到7.2%的选票,共产党为3.8%。1982年12月3日冈萨雷斯就任首相。工社党放弃了过去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念,转变为温和的、改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党。在1985年6月、1989年10月的大选中工社党再次以绝对多数和在1993年6月的大选中以相对多数分别获胜,继续执政。由于工社党长时间的执政,一些腐败现象和丑闻削弱了工社党的执政地位。人民党经过几次选举失败,进行了认真反思;在党主席阿斯纳尔的领导下,人民党逐渐转变为改革的中右派政党。在1996年3月的大选中获得相对多数,人民党联合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和加那利的地方民族主义党执政,阿斯纳尔出任首相。人民党在2000年3月的大选中获得绝对多数,独立执政。2004年3月西班牙工社党在大选中获得相对多数,重新执政。

与此同时,西班牙积极融入国际社会。1981年10月西班牙议会同意西班牙加入北约,并于1986年3月通过全民公决的形式加入了北约。1985年6月12日西班牙签订了加入欧共体的条约,并于1986年1月1日正式成为欧共体成员。西班牙在1989年上半年、1995年下半年、2002年上半年成功地担任了欧盟轮值主席,为欧盟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2年西班牙成功举办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塞维利亚世博会,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西班牙。从1991年开始西班牙积极推动举办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推动西班牙、葡萄牙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及欧盟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同时,西班牙积极参与国家维和行动,1991年成功举办了有关中东问题的马德里峰会。

这一时期,西班牙国内政局稳定,为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工社党和人民党政府积极推行教育、卫生、税收等诸多领域的改革,严厉打击恐怖主义,加快工业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军队职业化,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确保社会福利,西班牙经济得到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2002年西班牙成为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

❹ 西班牙高速铁路的概述

1992年4月,西班牙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夕开通了从马德里至塞维利亚的高速铁路,赶上了世界高速运输的发展步伐。西班牙高速列车简称AVE,采用法国技术,最高时速达300公里。AVE还创造了一天客运量达到12338人次的记录。在第一条高速干线运营成功以后,西班牙继续加快高速列车的发展,制定了新的路网规划。正在修建和计划修建的新干线有:马德里—巴塞罗那—法国西南部、萨拉戈萨—毕尔巴鄂、洛格罗尼奥—法国西南部、马德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将要改造的旧线有马德里—巴伦西亚、马德里—莱昂、瓦利阿多里德—洛格罗尼奥、塞维利亚—韦尔发、塞维利亚—加的斯等。经过新建和改建以后,西班牙铁路形成一个现代化的高速路网,跻身于世界铁路的先进行列。
西班牙境内的高速铁路主要有:Alaris、Alvia、Anant和Euromed多条列车线路组成。

❺ 新航路的开辟资料

哥伦布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
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
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进行环球航行,但他本人
却没能活着回到西班牙。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
航,向西驶去。率领这支船队的哥伦布站在旗舰“圣玛利亚”号的船头,远眺无边无际的大
海,陷入了沉思。此刻,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充满希望,又感到前途渺茫,还有几分
恐惧。因为在基督教传说中,大海的四周是无底的深渊,当船到达那里时会被四周的魔鬼吞
没。汹涌的大海使人无法捉摸,此行的结局也许是到达遍地黄金的地方,也许是葬身海底。
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人类地理大发现道路上的第一步。
哥伦布(1451—1506年)的出身和出生地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学
者认为他出身于航海事业发达的意大利热那亚城。他在年轻时就多次参加航海活动,通过阅
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和与长期从事远程航行的航海家们的接触,他对富庶的东方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
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当时,欧洲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
刻的变革。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
们对货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奇缺,严重地制约了资本的积累。当
时欧洲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金币,黄金又是重要的装饰品,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它的欲
望是无穷的,而欧洲每年的黄金开采量却非常有限。造成黄金缺乏的原因还在于此前东西方
之间的不平衡贸易。欧洲社会上层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也在
不断增加。东方的香料、丝绸、瓷器和其它产品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却没有可以交换的
产品,只有用黄金和白银来交换,导致了金银的大量外流。这一切导致了人们狂热地寻找黄
金。哥伦布曾经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做到
一切。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这就是当时欧洲人的心理写照。恩格斯也曾指
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
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然而到哪里去找黄金呢?一些人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海外和东方。这并不是没有道理
的,关键是怎样到达那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中把东方描写得
非常富有,说那里黄金遍地,香料盈野。不过,当时到东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遥远
的东方要经过千难万险。11世纪时,欧洲封建主曾经组织过十字军,企图到东方掠夺一
番,结果是伤亡惨重。采取和平的方法也是困难重重,当时通往东方的重要商路有三条:一
条在北部,经小亚细亚、黑海、里海至中亚细亚;一条在中部,从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至
波斯湾,再从海路到东方各地;还有一条在南部,经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红海,再从海路到
东方。北部的一条被对欧洲人仇视的土耳其人占据着,奥斯曼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正处于战
争状态。另外两条被阿拉伯商人控制着,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敌对状态使欧洲人休想经过这
里。东方与西方的一切交往都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手,商品经阿拉伯商人转手后要提高8—
10倍的价钱。长期以来,欧洲的贵族和商人就想绕过中东地区,另寻途径,到达中国和印
度。到了15世纪末期,欧洲人终于具备了实现这一愿望的条件。
15世纪末期,欧洲已经形成比较强大的民族国家,如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
任何事业都可以在国家的赞助下进行。当时的天文地理知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古希腊地理
学家的地圆学说日益流行,在航海方面,欧洲的造船技术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国发明的罗盘
针在欧洲已经得到了应用,在大海中航行可以不迷失方向,这使远程航海成为可能。同时在
欧洲出现了一批敢于冒险的航海家和赞助者。在新航路的发现中,哥伦布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人物。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哥伦布四处寻求资助者,但到处碰壁,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他的说
法,更不愿把钱用在这种冒险上。1486年,哥伦布来到经济基础强大的西班牙王宫,向
西班牙国王陈述了他的主张和设想,并提出了一些条件。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
日和哥伦布签订了“圣大非协定”,决定给予赞助,并事先封他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宗主和
统治者,即在各海洋中由他亲自发现或取得的一切岛屿及大陆的海军上将,新发现土地的世
袭总督,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国
王。
经过一番准备,哥伦布终于在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出发了。他的船队由三艘大
帆船和87名水手组成。哥伦布指挥船队一直向西航行,他对途中见到的每一群海鸟和每一
片水草都进行仔细的观察,不放过一点线索。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经过两个多
月的航行,久盼陆地而不见,船员中怨声四起,几乎要发生叛乱的时候,船头上的一名水手
突然一声惊叫:“啊!陆地!”原来他在月光下隐隐约约地看到前方有一块陆地。天亮时,
他们来到了一个岛屿。哥伦布立即上岸,面对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的土
地,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这个岛屿就是现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华
特林岛。哥伦布以为他已经到了印度,所以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哥伦布没
有向西,而是由此向南继续航行,到达了附近的古巴和海地,发现了那里许许多多的大小岛
屿。但使哥伦布失望的是,这里并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多黄金和香料,只是有许多他们从来
没有见到的动植物和风土人情。尽管如此,土地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哥伦布作为欧洲人中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者,虽然没有得到大量的黄金,但是仍可以通
过其他方式满足自己需求财富的欲望。起初,欧洲殖民者还不是赤裸裸的抢夺,而是进行不
平等的贸易。当时这些岛屿上印第安人的生产方式还是极其原始的,因此,欧洲人带来的所
有制品,甚至废物、玻璃碎片和每张用过的扑克牌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贝。他们用这些东西
大量换取印第安人的贵重物品。印第安人把这些远方来的白人当成神仙派来的贵客,热情的
招待,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对于他们的野心并没有提防。然而正是这些人宣布了他们灾难
的到来。哥伦布到达海地以后,在那里建立据点,把欧洲的先进武器——大炮和火枪带到了
岛上,开始了对当地人民的血腥统治和疯狂掠夺。哥伦布为了炫耀他的成功,带着掠夺来的
财富和10个印地安人返回,于1493年3月15日回到西班牙的巴罗士港,向欧洲人宣
布他已经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这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哥伦布得到了国王的礼遇,成为西
班牙的贵族。
不久,西班牙国王决定再次派哥伦布远航。这次,哥伦布先后到达多米尼加、海地等
地。此后,哥伦布又两次到达美洲。但由于哥伦布所到之处黄金不多等原因,他并未给西班
牙国库带来巨大收入,也未能使自己成为巨富,反而遭到西班牙贵族的忌恨和排挤。150
6年5月20日,他病逝于西班牙的瓦里阿多里德城。
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所到的地方是印度。后来一个叫作亚美利加的意大利冒险家到了美
洲大陆的另一边,看到了太平洋,从而证实了哥伦布发现的并不是印度,而是欧洲人过去不
知道的一个新大陆。后来,人们就把那里称为亚美利加洲,即美洲。
与西班牙派人向西航行的同时,葡萄牙人也在不断地向南寻找通向东方的航路。葡萄牙
人很久以前就在不断地向西航行。早在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就在国王的鼓励下,组
织船只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接着,葡萄牙人达·伽马(14
69—1524年)组织了更大的船队,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先是循着迪
亚士发现的航路,于同一年的11月到达好望角,并从那里折向北航行。1498年3月,
到达了莫桑比克。在一个阿拉伯向导的指引下,达这里建立据点,但遭到当地人的抵制,所
以他在购买了大批的香料、丝绸、宝石和其它东方特产后匆匆返航。他这次所带回货物的纯
利润是全部航行费用的60倍。在以后的航行中,葡萄牙人带来了更多的人马和大炮,打败
印度洋上各地有组织的抵抗,建立了许多商业和军事据点,终于控制了这条通往东方的航路。
真正通过探险证实可以环绕世界航行的是麦哲伦。西班牙人虽然发现了美洲,但当时在
那里所获得的利益却远远不如葡萄牙人在印度所获得的多,所以西班牙决意要继续向西航
行,以求从西面到达印度。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人麦哲伦(1480—1521
年)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五条大帆船和265名水手组成的探险船队出航,
先是沿着已经知道的道路向西航行,然后转向南,沿着美洲大陆摸索着南下。途中曾经因冬
天的寒冷而停留相当长一段时间。此后,在春天到来之际发现了美洲南部的海峡,后来人们
把这里称为麦哲伦海峡。在横渡太平洋时,麦哲伦的船队经历了严重的缺少食物和淡水的困
难,一些丧失希望的人曾经发动反对麦哲伦的叛乱,叛乱的首领被麦哲伦抛在途中的荒岛
上。1521年3月,终于到达了菲律宾群岛。麦哲伦的船队在这里得到了补充。麦哲伦在
干涉岛上内部战争时,被当地的土着人杀死。后来船队沿着已经熟悉的航路进入印度洋,再
沿着葡萄牙人发现的航路返回西班牙。当1522年9月船队返回西班牙时,水手们惊奇地
发现所使用的日历少了一天。通过这次航行,地圆学说得到了确认。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的交往进一步扩大,但在初期,由于东西方在经济发展水平、武
器等方面的差距,欧洲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活动,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占领殖民地,压迫
和剥削当地人民,进行奴隶贸易。

❻ 西班牙有多少个节日

从整体上来说,壮观快乐和富有民族想象力是西班牙节日的基本特征。每年,节日的精彩场面使公众成为积极参与者和旁观者,而且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双重身份。
节日这种表达西班牙人特有活力的现象几乎不间断地每年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出现。因此,游人总会有机会一睹这奇妙,盛大的场面,而这些则天天都在改变着西班牙社会的日常工作。

狂欢节

在二月,假面具舞会、小丑、gigantes、奇妙人以及魔鬼都成了西班牙每年第一个庆祝活动的中心人物。在Lanz的狂欢节,神话人物讲述的是上千年的传统;在Willanueva de Jara,狂欢节则烧毁Pero-Palo的模拟像。在卡迪斯狂欢节因其
charangas则带有讽刺和滑稽的味道,并在Tenerife和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形成舞蹈和烟火的奇观,相互争奇斗艳。

在三月,火和烟火登上中心舞台。在圣约瑟日前的一周内,Valencia庆祝传统的fallas节,呈现出独创性,喧嚣和热情,这也正是世界着名庆祝活动的内容,其高潮是烧毁ninots制型纸做的模拟像。

宗教节日

复活节前的一周是伟大的宗教节日,其传统是永恒,不可动摇的。在像Sevilla,瓦利阿多里德,Zamora,Murcia和昆卡这些地方,cofradias的复活节旅行,彩车或pasos的壮美有着特殊的意义。

传统宗教节日和朝圣

在像Murcia的宗教节日和传统的安达卢西亚四月商品交易会这些庆祝活动中,春季带来了光明,放射出异彩。这一周洋溢着城市民俗的地方色彩,表现出无尽的欢乐和幸福。在西班牙的Levant地区,同样引人注目且绚丽多彩的是摩尔人和基督教徒宗教世日的庆祝活动,在Alcoy城,这类活动则最为豪华并具有权威性。

朝圣或乡村宗教节日在西班牙方圆之内知名度甚高。其中一些有着悠久的传统,如Atienza的La Caballada和La Groba山区Galicia的A rapa das bestas,而在公众喧嚣热闹场面及壮丽方面无可比拟的Romeria则是Almonte的Rocio,纪念圣母玛利亚。

随后的另一宗教节期则是托莱多的基督圣体节的庆典,古老的乐队为游行神圣而壮观的场面伴奏,令人感动。在Camunas和Berga也举行难忘的基督圣体节庆典活动。

夏季之宗教仪式

六月份的圣约翰日所带来的是典型的夜间庆祝活动,以在San Pedro Manrique的paso de fuego, 以及在Ciudadelad的Menorcan城的着名马术, Caragols的展示而着称。

七月,首先是Pamplona的Sanfermines月。该城着名的奔牛活动和公众参加人数之多已传遍世界各地。商品交易会和朝圣,如Galicia的Ribarteme及resucitados de Santa Marta或Aaturian boda vaqueira,在西班牙强调起源于丰收仪式的
节日的奢华。

Elche位于Alicante省的南部,是西班牙另一着名庆典活动的场所,即Misteri d'Elx,此剧八月上演,再现圣母玛利亚升天。

主要节日和民间传说

西班牙生活的另一典型特征是从八月至十月在La Alberca、Vejer de la Frontera、Toro、 Ondarroa、Logrono、Soria和许多其它城镇和乡村举办的Mayores节。

❼ 求助!西班牙历史(十六、十七世纪)

西欧政治经济的变革浪潮和文艺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也猛烈地冲击着西
班牙王国,到15世纪中叶,西班牙的资本主义也获得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西
班牙历史形成的特殊原因,使得资本主义在西班牙的成长远不如它在英国,
法国,尼德兰和意大利那样顺利,因而资本主义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在西班牙
就表现得更为痛苦与悲哀.
摩尔人的长期占领和西班牙人民收复失地斗争的阶段性,使得西班牙各
地区形成了许多"独立的王国",这些王国都有它们各自特殊的法律和风俗
习惯.马克思在论述西班牙革命时说:"西班牙地方性的生活,各省和城市
公社的独立性,社会的复杂情况,起初是由这个国家的地理特点造成的,而
后来历史的发展则是依各省摆脱摩尔人统治所采用的各自不同的方式."这
一状况对西班牙社会政治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农民和新兴的城市居民为了
保卫他们已有的权利,常常与当时体现国家统一的王权发生冲突,甚至和封
建贵族结成联盟与王权对抗.结果是,王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不得不对
城市和封建贵族两种势力同时进行削弱,从而导致了极端专制的君主统治,
形成了西班牙历史上极为残暴的"黑铁时代".
1469年,阿拉冈王子斐迪南和卡斯提王位继承人伊莎贝耳联姻,此后他
们分别成为该国的国王和女王,于是1479年两国正式合并,西班牙统一王国
至此形成.但是部分大封建诸侯不肯放弃割据势力,反对统一.伊莎贝耳和
斐迪南依靠城市,小贵族和教会的支持,与大封建主进行斗争.城市势力在
斗争中起了首要作用,卡斯提城市于1480年结成同盟,阿拉冈城市于1488
年参加.城市同盟组织民军,帮助国王摧毁大封建主的城堡,没收他们侵吞
的土地,剥夺他们享有的特权等等,使西班牙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一的西
班牙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国王拥有四万人的常备军,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
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后据点格拉纳达城,从此长达七个多世纪的收复失地运
动,以西班牙人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然而王权的建立并没有给城市势力带来多少好处,斐迪南为巩固其统治
开始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城市自治权被削弱,国会越来越少召集会议.国王
以宗教裁判所为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对一切反抗国王和教会的人都加以异
端的罪名.宗教裁判所罗织人罪,籍没财产,滥施酷刑.从1483年起,十五
年内被处火刑的约有九千人,判处其他刑罚的达九万人,充分暴露了专制统
治的野蛮残暴.1516年,斐迪南死后无嗣,外孙查理继承西班牙王位,称查
理一世(1516—1556年).查理从母系方面继承西班牙及其领地那不勒斯王
国,西西里,撒丁尼亚和美洲的殖民地;从父系方面继承奥地利和所谓"勃
日第遗产",包括尼德兰,卢森堡和佛朗士——康泰.1519年,查理当选为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五世.他在意大利战争中打败法国,夺取米兰和
其他地区.在十六世纪的20至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又侵占美洲的墨西哥,
秘鲁,智利,哥伦比亚等地.1535年,北非的突尼斯,欧兰和其他一些地方
也被西班牙占领.这样,西班牙成为一个地跨三洲的殖民大帝国.但国内的
横征暴敛和对外的穷奢赎武,激发了各阶层人民反对专制主义的斗争,1520
年爆发了卡斯提城市起义,然而不久就被国王依靠大贵族的势力而残暴镇压
了.起义失败后,城市的自由被取消,等级议会制日趋衰落,中世纪的封建
残余始终保持了它强大的势力,使得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资本主义因素难
以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正如马克思在《革命的西班牙》一文中分析西班牙
君主专制和其他西欧国家不同之点时所说的:"在西班牙则恰恰相反,贵族
政治虽趋于衰落,却保持了自己的最恶劣的特权,而城市虽已丧失自己的中
世纪的权力,却没有得到现代城市所具有的意义."
查理五世于1556年退位.他的弟弟斐迪南继任神圣罗马皇帝,西班牙王
位由他的儿子腓力普二世(1556—1598年)继承,领土包括西班牙本土,尼
德兰,意大利境内属地和美洲殖民地.这一时期是塞万提斯生活的主要时期,
其社会现实对塞万提斯的人生与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腓力普二世更加狂妄专暴,他利用宗教裁判所压制反对者,大肆没收富
裕商人和工业企业家的财产.从1565年起,又制订了一系列迫害摩里斯哥人
(西班牙统一后被迫改信基督教的摩尔人)的法令.如:摩里斯哥人不准携
带武器和穿着民族服装,也不准说阿拉伯语和做伊斯兰教礼拜,违者处以火
刑.遭受迫害的摩里斯哥人于1568——1570年举行起义.起义被镇压后,整
个安达鲁西亚变成了一片废墟.1585年,阿拉冈也发生了农民起义,起义者
杀死封建领主,拒绝履行封建义务,但不久也被镇压.
好大喜功的腓力普二世对外实行疯狂的扩张政策,不断进行战争. 1571
年,西班牙与威尼斯的联合舰队在勒邦多海战中,击溃土耳其舰队.1580年,
西班牙攻陷里斯本,次年兼并葡萄牙及其全部殖民地.但在对英,法和尼德
兰的战争中,西班牙却连遭失败.1588年,腓力普二世派遣无敌舰队远征英
国,在英吉利海峡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海上霸权落入英国之手.1589年,他
又出兵干涉法国胡格诺战争,于1598年被逐出法国.对尼德兰的战争,自
1567年即已开始,战争绵延几十年,但终不能镇压尼德兰的革命.尼德兰北
部七省的独立,使西班牙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遭到严重打击.无休止的战争
耗尽国力,国家财政陷入紊乱.1573年到1598年间,国债由三千七百万杜
卡特增加到一亿杜卡特.腓力普二世虽然一再增加赋税,但在1575年和1596
年,仍两度无力偿付国债.至此,西班牙不断衰落,经济发展日益落后于西
欧其他国家.国内经济状况的恶化,工商业的凋敝,使人民生活穷困万状,
不少人逃到海外谋生,有的为了逃避赋税而进入修道院.这一时期,西班牙
的人口减少达到惊人的程度,许多大城市的人口减少一半,有的减少四分之
三,有些小镇和村庄甚至消失.到17世纪中,西班牙的修道院竟多至九千所,
神甫,修女,修士达到一百二十万人.贫民和乞丐约占人口的三分之一.1598
年,腓力普三世继位,在政治和经济上毫无革兴之意,并于1609—1610年实
现其父遗志,将数十万摩里斯哥人(大部分是勤劳优秀的手工业者和农民)
驱逐出境,这就使西班牙本来已经衰落的工农业更加一蹶不振.整个国家此
时笼罩在一片绝望的情绪之中.正如塞万提斯借堂吉诃德之口多次谴责的那
样,这是一个"黑铁时代".
------------------
到了两王之孙卡洛斯一世与其子腓力二世时,西班牙进入更辉煌的霸权时代。尤其是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被推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文治武功鼎盛,为西班牙历史的全盛时期。
查理五世统辖近半的欧洲大陆及美洲大陆的大部份,后来还陆续征服墨西哥的马雅帝国以及秘鲁的印加帝国。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进展下,使十五、十六世纪的西班牙,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世纪’。
1588年5月,由里斯本出发的127艘西班牙无敌舰队,不幸于多佛海峡被英国机动性高的80艘舰队所打败,从此以后,西班牙国势一蹶不振,海上霸权也由英国取代。
--------------------
西班牙鼎盛时期

1469年伊莎贝尔嫁给了阿拉贡的王子费尔南多,1474年23岁的伊莎贝尔被立为卡斯蒂利亚女王,她建立起新的法庭和城镇行政制度。1479年费尔南多继位,成为阿拉贡国王,两国正式合并为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夫妇二人被称为“天主教双王”。1492年西班牙人彻底打败了摩尔人。天主教双王共有一子四女,分别与欧洲一些王室联姻,王储胡安娶了德国皇帝马克西米连的女儿玛加丽达,葡萄牙王子先后娶了长女伊萨贝尔和三女儿玛丽亚,二女儿胡安娜嫁给马克西米连的儿子菲利佩,四女儿与英国亨利八世结婚。联姻不但巩固了他们在西班牙的统治地位,也意味着领土的兼并和扩张。天主教双王的统治使西班牙在欧洲率先实现国土统一,使西班牙结束了中世纪并进入文艺复兴时期。1506年胡安娜的长子卡洛斯成为尼德兰君主。1516年费尔南多去世,卡洛斯成为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国王,称为卡洛斯一世(欧洲其他国家称之为查理五世)。1519年马克西米连去世后,卡洛斯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20年正式被加冕为皇帝。卡洛斯一世统治的范围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奥地利、尼德兰、卢森堡、佛朗士—康泰、西班牙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北非的突尼斯和奥兰等地,成为一个横跨四大洲的日不落帝国。至此,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从美洲掠夺来的金银财宝,西班牙在卡洛斯一世时期达到鼎盛时期。

西班牙衰落

西班牙从卡洛斯一世开始起先后有五位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成为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菲利佩二世、菲利佩三世、菲利佩四世、卡洛斯二世。由于卡洛斯一世和菲利佩二世在欧洲连年征战,四处树敌,造成国库空虚,负债累累。为弥补财政赤字,税收负担不断加重,人民群众的不满和离心主义情绪日增。西从拉美运回的黄金白银被海盗掠夺或通过贸易方式流入英、法等国,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西班牙却因工农业竞争力低而日趋衰落。由于经济和宗教冲突,1588年菲利佩二世对英进行讨伐,但西海军装备落后,加上风暴袭击,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从而西班牙丧失了海上强国的地位。1648年,西对法作战失利,在陆地上的军事优势也宣告结束。此后,在王位继承战争中,又向英国割让了直布罗陀并陆续丧失了葡萄牙和在意大利和荷兰的领土,西逐渐走向衰落。
-----------------------

无敌舰队
无敌舰队(古西班牙语:la Felicissima Armada即最幸运的舰队;现代西班牙语:la Armada Invencible即不可击败的舰队)是由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所派出,意图征服英格兰却失败的庞大舰队。无敌舰队之役是英西战争中最大型的战役,也是战争过程之中第一个侵略性攻击意图。这场战争同时也是英国历史中最有名的时期。在格瑞福兰海战(battle of Gravelines)中,西班牙船舰被弗朗西斯?德雷克所领导的英国海军冲散,英军用的秘密武器称为地狱燃烧者,即八艘起火燃烧并且满载火药的商船。

无敌舰队约有150艘以上的大战舰,被英军击败时本想南退,却因刮起强大的南风而不可行,残存的舰队只好随风北上,最后绕过大不列颠岛及爱尔兰岛西岸回国时仅存43艘,由于损失百艘以上的大战舰及超过一万四千名士兵,从此国势鼎盛的西班牙一蹶不振,英格兰则成为海上强权,开启了伊丽莎白一世的盛世。

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
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于1494年6月7日,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的托尔德西里亚斯签订的一份旨在瓜分新世界的协议。协议规定两国将共同垄断欧洲之外的世界,并特别将位于佛得角群岛以西300里格(约合1770公里或1100英里),大约位于西经46°37'的南北经线,为两国的势力分界线:分界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西、葡两国分别于该年的7月2日和9月5日批准了该条约。由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1529年两国又重新签订了萨拉戈萨条约(Treaty of Saragossa)用以明确这一分割在太平洋上的位置。

--------------------------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Wikipedia,自由的网络全书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指1556年至1700年间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和意大利部分公国和1580年至1640年间统治葡萄牙的家族。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同宗,而其母系祖先分别为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二世,他们都是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成员。而在1700年后继承西班牙王位的都是波旁家族的成员。

Template:西班牙历史

目录 [隐藏]
1 起源
2 美洲殖民地
3 短暂吞并葡萄牙
4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5 参看

[编辑]起源
Image:Battle of Pavia.jpg
发生于1525年的巴瓦之战1504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病逝。由于,她与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二世所生的儿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贝拉身故以后,女王储胡安娜(Joanna the Mad)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的儿子菲利浦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分,和岳父费迪南一起监国。

1516年,费迪南病逝后,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儿子,西班牙兼奥地利王子卡尔(西班牙文名:卡洛斯,英译查理)以特拉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上任后赞助了麦哲伦的环球旅行。1519年查理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五世。1535年,查理占领突尼斯等地。西班牙的统治地区包括德意志、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突尼斯和美洲殖民地。16世纪时的西班牙成为了西欧强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和舰队。

其后于1556年查理将西班牙王位让与其子菲利浦二世(Philip II),并废除了菲利浦及其后裔继承奥地利爵位的权利,正式揭开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页。

[编辑]美洲殖民地
1571年10月,西班牙打败奥斯曼土耳其的舰队,取得地中海的军事优势。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包括4个总督区:

西班牙总督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
新格林纳达总督区(包括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厄瓜多爾尔尔尔)
秘鲁总督区(包括秘鲁、智利)
拉普拉塔总督区(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
总督由西班牙国王任命。每年有两支舰队从每周运送各种货物回西班牙,垄断了世界可可豆市场长达1个世纪。16世纪中叶,每年从美洲运回的黄金达5500公斤,白银24.6万公斤,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83%归西班牙所有。

[编辑]短暂吞并葡萄牙
在西班牙统一后,哈布斯堡王室渐渐向葡萄牙渗透。通过互相通婚,使哈布斯堡的血统混入葡萄牙的阿维士王室。

菲利浦二世继西班牙王位后,葡萄牙出现王位继承危机。1578年,菲利浦的表弟,葡萄牙王斯巴斯蒂安(Sebastian)发动对北非穆斯林的圣战,但不幸战败被俘后处决(葡国民的说法是失踪)。已成为红衣主教的王叔亨利企图还俗继承王位,但遭教宗国瑞十三世/格高里十三世拒绝,最后于1580年无嗣而亡,由另一位侄子安东尼奥暂继王位。但安东尼奥的继承并不获教宗承认,教宗反而倾向由亨利的外甥,西班牙王菲利浦承继葡萄牙王位。

同年11月,菲利浦派艾尔巴公爵带领军队开进葡萄牙,很快攻陷里斯本,安东尼奥被迫流亡巴黎和葡萄牙若干个外岛。

葡萄牙疏密院迫于军事和教宗的压力,容许菲利浦有条件地继承葡萄牙王位,成为葡萄牙王菲利浦一世。而条件便是:

葡萄牙维持由一独立政府管治,不受西班牙政府管辖
葡萄牙王国及其海外领地不得被国王擅自收编为西班牙领土或行省
维持葡萄牙语的国语地位
在西班牙吞并葡萄牙的同时继承了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使西班牙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哈布斯堡王朝在葡萄牙的名声一向不好,而且无敌舰队和三十年战争的战败,更令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濒临破产边缘,如菲利浦二世在去世前两年的1596年宣布破产。1609年尼德兰也发生革命从西班牙独立出去。在三十年战争期间欧洲一片反哈布斯堡的浪潮中,葡萄牙终于在1640年发动恢复独立活动。同年12月1日,葡萄牙疏密院立先王曼钮一世的玄孙,布拉干萨公爵约翰为葡萄牙王约翰四世。葡萄牙恢复独立,哈布斯堡王室也结束了对葡萄牙达60年,历3代君主的管治。

[编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主条目: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来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孙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奥地利表亲(可能碍于他曾祖卡洛斯一世的遗诏)。由于与奥地利王室的近亲关系,西班牙的外交政策一般是亲奥地利的,而路易十四决心在西班牙建立一个亲法的政权。他为了他的孙子得以继承西班牙王位,他执意废除与英国,荷兰和奥地利签定的《1700伦敦条约》。神圣罗马皇帝,卡洛斯的表亲利奥波德一世为支持其子卡尔大公竞争西班牙王位,便以路易十四毁约为由,于1702年对法国发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法国的宿敌英国和荷兰,初期曾一度承认菲利普的继位,但菲利普宣布切断西班牙和英荷两国的贸易关系,将两国推向奥地利的一边,再加上路易十四支持废英王查理二世的儿子,信奉天主教的占姆士王子夺回他姐姐玛丽二世的江山,更令她和她的丈夫,荷兰护国公威廉三世的反法立场更为坚定。英国,荷兰联同大部分德意志城邦如汉诺威和普鲁士都站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一边。巴伐利亚和科隆选帝侯以及葡萄牙王国和萨伏依公国就站在法国波旁王室的一边。而西班牙本土,也出现了反波旁的武装,而阿拉贡、华伦西亚和加泰隆尼亚地区更宣布效忠哈布斯堡王朝。

奥地利军元帅,法王路易十四的私生孙带领奥军于1702年进占法国势力范围米兰公国,揭开了战争的序幕。而英军统帅,前首相邱吉尔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亦带领英军,进入西属尼德兰,支援荷兰。而奥地利军队也在阿拉贡、华伦西亚和加泰隆尼亚等西班牙领土站稳了脚跟,英军更乘机占领了直布罗陀。西班牙本土、尼德兰低地和北美洲成为此战的主要战场。这场战争爆发时,英王威廉三世刚驾崩不久,因此战争主要战事都发生在安妮女王在位时,因此在北美又称为安妮女王之役。

1711年,经过多年交战,欧洲各国的紧张关系因为各种因素缓和下来。在英国,亲法的扥利党获得政权,而波旁王朝也愿意为英荷两国商人提供贸易优惠和保障。因此三国于1713年签定乌得勒支和约。而1714年,哈布斯堡王军在西班牙最后一个据点巴塞隆纳的陷落,促成了奥法拉施塔特和约和巴登和约。而奥西之间的领土纷争直至1720年,四国同盟之役后的议和才得以最终解决。

❽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1616年),西班牙伟大的作家、戏剧家、诗人。

1547年10月9日生于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一德埃纳雷斯镇。祖父胡安·德·塞万提斯,是个破落的贵族,当过律师。

父亲罗德里戈·德·塞万提斯,是个潦倒终生的外科医生,长年在瓦利阿多里德、马德里、塞维利亚等地行医。塞万提斯本人由于家贫,只上过中学,以后跟着父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1569年充当胡里奥·阿克夸维瓦红衣主教的侍从,前往意大利,游历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米兰等地,并阅读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1570年从军,1571年10月7日,参加抗击土耳其军队的勒班多海战,英勇冲上敌舰,身负重伤,左手致残。

1572年4月伤愈,重返军队,10月又参加纳瓦里诺海战和占领突尼斯的战役。

1573年,随军驻防那不勒斯。

1575年6月,携带统帅和总督的保荐信同弟弟罗德里戈一道回国。船至马塞海面,遭到土耳其海盗袭击,被虏至阿尔及尔。由于兄弟二人身带重要信件,海盗们便索取高额赎金。但是,塞万提斯家里经济拮据,无力拿出全部赎金,只好先赎出罗德里戈。

1580年5月,神甫胡安·希尔和安东尼奥·德·拉·贝里亚前往阿尔及尔营救俘虏,塞万提斯才得以回国。

从1582年开始,塞万提斯陆续写了几个剧本。

1584年写出悲剧《努曼西亚》和田园牧歌小说《伽拉苔亚》第一卷。

1585年6月13日,父亲病故。家境更加贫困,塞万提斯于1587年上书国王请求差务,结果被委派到无敌舰队上担任军需。他在负责采购粮油工作中,受乡绅诬陷,1593年被控非法征收谷物而入狱。获释后,曾上书国王,要求去美洲殖民地服务,未果。

直至1603年,始脱离税吏工作。在这十余年间,他往返跋涉于城乡之间,目睹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黑暗,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1602年,塞万提斯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堂吉诃德》。

1603年,他迁至瓦利阿多里德的下等公寓,那里楼下是酒馆,楼上是妓院。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完成了《堂吉诃德》的上卷。

1605年,该书在卡斯蒂利亚出版。一年之内,再版6次。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街谈巷议,到处传诵这本书。然而作者贫穷如故,且屡遭不幸:1605年6月27日,公寓门前有人被刺,塞万提斯涉嫌下狱。

1611年8月,他又为女儿陪嫁事被控告,出庭受审。同年,法院又责令他偿还当税吏时所欠公款。不久,妻子去世。塞万提斯仍然顽强地坚持文学创作。

1613年,他相继完成长诗《帕尔纳索斯游记》和《训诫小说集》,并继续《堂吉诃德》的下卷写作工作。与此同时,有人化名阿隆隆索·弗尔南德斯·阿维利亚纳达,发表了《堂吉诃德》下卷的伪作。塞万提斯赶忙加快写作速度。

1615年,《堂吉诃德》下卷问世。

1616年4月19日,他虽然已经卧病在床,还写完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的献词。4月23日,因水肿病在马德里逝世。

《堂吉诃德》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拉·曼却》,上卷叙述拉·曼却地方的穷乡绅吉哈达,因阅读骑士小说入迷,企图仿效古老的游使骑士生活,他拼凑了一副破盔烂甲,改名为堂吉诃德,骑上一匹叫做驽辛难得的瘦马,物色了一个挤奶的姑娘作为意中人,决心终生为她效劳。他第一次单枪匹马外出,受伤而归。第二次找了邻居桑丘·潘沙作为侍从,一同出游。由于他头脑中充满了骑士的奇遇,竟把风车当做巨人,把旅店当做城堡,把羊群当做敌人,把理发师的铜盆当做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做受迫害的骑士,把赶路的贵妇人当做落难的公主,把皮酒袋当做巨人,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干了无数荒唐可笑的蠢事。但他仍然执迷不悟,直至几乎丧命,才被人救护回家。下卷叙述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第三次出游。堂吉诃德的邻居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为了医治堂吉诃德的精神病,故意怂恿他再次外出,然后自己也扮成骑士,准备打败他,迫使他放弃荒唐的念头,回家养病。不料交手后反被堂吉诃德打败。参孙于三个月后重新找到堂吉诃德决斗,终于打败了这位奇情异想的骑士。根据事先商定的条件,堂吉诃德在一年之内不许摸剑,不许外出,只可在家休养。堂吉诃德回到家中便病倒在床,临终时才恍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的毒害,并嘱咐外甥女不得嫁给绮士,否则将得不到遗产。此外,下卷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桑丘设计欺骗主人,说魔术家把美人杜尔西内娅变成了村妇;公爵夫妇如何捉弄堂吉诃德主仆二人;桑丘当了总督,如何治理海岛。堂吉诃德还有些惊险的遭遇,如:看到大板车上“死神召开的会议”;与狮子相逢;蒙古西诺斯地洞的奇遇;干涉驴叫的纠纷;富翁卡玛丘婚礼;“悲戚夫人”的奇祸,等等。下卷与上卷相比,反封建的思想更趋成熟,对人物的刻画更为深刻,对社会弊病的揭露更为彻底。

塞万提斯写作《堂古诃德》的宗旨是“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但是,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而成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状况的真实全面的反映。小说中出现将近700个人物,有贵族、教士、地主、市民、士兵、农夫、囚徒、强盗、妓女等等。描写的生活场面十分广阔,从贵族的城堡到外省的小客店,从农村到城镇,从平原到深山,从大路到森林,展现了一幅完整的社会生活画卷,暴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对人民的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此外,小说还广泛地触及了当时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方面的问题。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着名典型。他的性格是复杂的。他一方面脱离现实,终日耽于幻想,对自己的力量缺乏足够的估计,屡遭失败;另一方面,他的动机纯真善良,立志铲除世间的恶魔,反对压迫,除强扶弱,充满了无私无畏的精神。凡是骑士以外的问题,他的议论清醒而深刻,明确而富有哲理。作者塑造了一个令人可笑、可叹、可悲而又可敬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这一性格上的矛盾,反映出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西班牙现实之间的矛盾。堂吉诃德清廉公正的社会理想,不可能通过复活骑士制度予以实现。马克思曾经说他“误认为游侠生活可以同任何社会经济形式并存,结果遭到了惩罚”。因此,塞万提斯在嘲笑骑士制度的同时,以理想化的骑士精神来反对没落的封建阶级。他揭露了西班牙的丑恶现实,然而他的理想却是回复到古代纯朴的社会中去。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桑丘·潘沙,虽然处于仆人的地位,却与堂吉诃德相辅相成。主人耽于幻想,仆人处处求实;主人急公好义,仆人胆小怕事。在下卷里,桑丘的性格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当总督时,断事公平合理,为官清廉正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的政绩充分说明了他所具有的智慧和才能;作者通过这个人物体现了对民主精神的追求。在创作方法上,塞万提斯关于运用典型化的语言和行动刻画主角的性格,反复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人物的个性,大胆地把一些对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交替使用。既描写平凡的生活琐事,也叙述奇特丰富的想象;既有朴实无华的真实生活,也有滑稽夸张的虚构情节,既有发人深思的悲剧因素,也有引人发笑的喜剧成分。尽管小说结构还不够严谨,有些细节前后矛盾,然而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欧洲在此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的创作跨入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十分欣赏和推崇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马克思认为:“塞万提斯和巴尔扎克高于其他一切小说家”。恩格斯赞扬塞万提斯是一位“具有强烈倾向的诗人”。列宁在他的着作中常常引用塞万提斯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阐明观点,嘲笑和揶揄论战中的对手。欧洲的着名作家也都对塞万提斯给予高度评价。德国大诗人歌德在1795年对席勒说:“我感到塞万提斯的小说真是一个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宝库”。英国作家司各特认为:“《堂吉诃德》的作者所运用的严肃的讽刺手法是一种特殊的天才,很少有人能够企及”。1821年,英国大诗人拜伦写道:“《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服坏人是他的唯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德国大诗人海涅认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法国大作家雨果写道:“塞万提斯的创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谓天衣无缝;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极……”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在欧洲所有一切着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❾ 请写出麦哲伦与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的路线。

哥伦布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马可·波罗东行
兴趣。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进行环球航行。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率领这支船队的哥伦布站在旗舰“圣玛利亚”号的船头,远眺无边无际的大海,陷入了沉思。此刻,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充满希望,又感到前途渺茫,还有几分恐惧。因为在基督教传说中,大海的四周是无底的深渊,当船到达那里时会被四周的魔鬼吞没。汹涌的大海使人无法捉摸,此行的结局也许是到达遍地黄金的地方,也许是葬身海底。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人类地理大发现道路上的第一步。 哥伦布(1451—1506)的出身和出生地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他出身于航海事业发达的意大利热那亚城。他在年轻时就多次参加航海活动,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和与长期从事远程航行的航海家们的接触,他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当时,欧洲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奇缺,严重地制约了资本的积累。当时欧洲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金币,黄金又是重要的装饰品,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它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欧洲每年的黄金开采量却非常有限。造成黄金缺乏的原因还在于此前东西方之间的不平衡贸易。欧洲社会上层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东方的香料、丝绸、瓷器和其它产品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却没有可以交换的产品,只有用黄金和白银来交换,导致了金银的大量外流。这一切导致了人们狂热地寻找黄金。哥伦布曾经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做到一切。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这就是当时欧洲人的心理写照。恩格斯也曾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然而到哪里去找黄金呢?一些人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海外和东方。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关键是怎样到达那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中把东方描写得非常富有,说那里黄金遍地,香料盈野。不过,当时到东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遥远的东方要经过千难万险。11世纪时,欧洲封建主曾经组织过十字军,企图到东方掠夺一番,结果是伤亡惨重。采取和平的方法也是困难重重,当时通往东方的重要商路有三条:一条在北部,经小亚细亚、黑海、里海至中亚细亚;一条在中部,从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至波斯湾,再从海路到东方各地;还有一条在南部,经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红海,再从海路到东方。北部的一条被对欧洲人仇视的土耳其人占据着,奥斯曼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正处于战争状态。另外两条被阿拉伯商人控制着,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敌对状态使欧洲人休想经过这里。东方与西方的一切交往都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手,商品经阿拉伯商人转手后要提高8—10倍的价钱。长期以来,欧洲的贵族和商人就想绕过中东地区,另寻途径,到达中国和印度。到了15世纪末期,欧洲人终于具备了实现这一愿望的条件。 15世纪末期,欧洲已经形成比较强大的民族国家,如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任何事业都可以在国家的赞助下进行。当时的天文地理知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古希腊地理学家的地圆学说日益流行,在航海方面,欧洲的造船技术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国发明的罗盘针在欧洲已经得到了应用,在大海中航行可以不迷失方向,这使远程航海成为可能。同时在欧洲出现了一批敢于冒险的航海家和赞助者。在新航路的发现中,哥伦布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哥伦布四处寻求资助者,但到处碰壁,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他的说法,更不愿把钱用在这种冒险上。1486年,哥伦布来到经济基础强大的西班牙王宫,向西班牙国王陈述了他的主张和设想,并提出了一些条件。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日和哥伦布签订了“圣大非协定”,决定给予赞助,并事先封他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即在各海洋中由他亲自发现或取得的一切岛屿及大陆的海军上将,新发现土地的世袭总督,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国王。 经过一番准备,哥伦布终于在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出发了。他的船队西班牙帆船
由三艘大帆船和87名水手组成。哥伦布指挥船队一直向西航行,他对途中见到的每一群海鸟和每一片水草都进行仔细的观察,不放过一点线索。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久盼陆地而不见,船员中怨声四起,几乎要发生叛乱的时候,船头上的一名水手突然一声惊叫:“啊!陆地!”原来他在月光下隐隐约约地看到前方有一块陆地。天亮时,他们来到了一个岛屿。哥伦布立即上岸,面对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的土地,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这个岛屿就是现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哥伦布以为他已经到了印度,所以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哥伦布没有向西,而是由此向南继续航行,到达了附近的古巴和海地,发现了那里许许多多的大小岛屿。但使哥伦布失望的是,这里并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多黄金和香料,只是有许多他们从来没有见到的动植物和风土人情。尽管如此,土地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哥伦布作为欧洲人中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者,虽然没有得到大量的黄金,但是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自己需求财富的欲望。起初,欧洲殖民者还不是赤裸裸的抢夺,而是进行不平等的贸易。当时这些岛屿上印第安人的生产方式还是极其原始的,因此,欧洲人带来的所有制品,甚至废物、玻璃碎片和每张用过的扑克牌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贝。他们用这些东西大量换取印第安人的贵重物品。印第安人把这些远方来的白人当成神仙派来的贵客,热情的招待,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对于他们的野心并没有提防。然而正是这些人宣布了他们灾难的到来。哥伦布到达海地以后,在那里建立据点,把欧洲的先进武器——大炮和火枪带到了岛上,开始了对当地人民的血腥统治和疯狂掠夺。哥伦布为了炫耀他的成功,带着掠夺来的财富和10个印地安人返回,于1493年3月15日回到西班牙的巴罗士港,向欧洲人宣布他已经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这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哥伦布得到了国王的礼遇,成为西班牙的贵族。 不久,西班牙国王决定再次派哥伦布远航。这次,哥伦布先后到达多米尼加、海地等地。此后,哥伦布又两次到达美洲。但由于哥伦布所到之处黄金不多等原因,他并未给西班牙国库带来巨大收入,也未能使自己成为巨富,反而遭到西班牙贵族的忌恨和排挤。1506年5月20日,他病逝于西班牙的瓦里阿多里德城。 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所到的地方是印度。后来一个叫作亚美利加的意大利冒险家到了美洲大陆的另一边,看到了太平洋,从而证实了哥伦布发现的并不是印度,而是欧洲人过去不知道的一个新大陆。后来,人们就把那里称为亚美利加洲,即美洲。 与西班牙派人向西航行的同时,葡萄牙人也在不断地向南寻找通向东方的航路。葡萄牙人很久以前就在不断地向西航行。早在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就在国王的鼓励下,组织船只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接着,葡萄牙人达·伽马(1469—1524)组织了更大的船队,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先是循着迪亚士发现的航路,于同一年的11月到达好望角,并从那里折向北航行。1498年3月,他们到达了莫桑比克。在一个阿拉伯向导的指引下,达这里建立据点,但遭到当地人的抵制,所以他在购买了大批的香料、丝绸、宝石和其它东方特产后匆匆返航。他这次所带回货物的纯利润是全部航行费用的60倍。在以后的航行中,葡萄牙人带来了更多的人马和大炮,打败印度洋上各地有组织的抵抗,建立了许多商业和军事据点,终于控制了这条通往东方的航路。 真正通过探险证实可以环绕世界航行的是麦哲伦。西班牙人虽然发现了美洲,但当时在那里所获得的利益却远远不如葡萄牙人在印度所获得的多,所以西班牙决意要继续向西航行,以求从西面到达印度。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人麦哲伦(1480—1521)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五条大帆船和265名水手组成的探险船队出航,先是沿着已经知道的道路向西航行,然后转向南,沿着美洲大陆摸索着南下。途中曾经因冬天的寒冷而停留相当长一段时间。此后,在春天到来之际发现了美洲南部的海峡,后来人们把这里称为麦哲伦海峡。在横渡太平洋时,麦哲伦的船队经历了严重的缺少食物和淡水的困难,一些丧失希望的人曾经发动反对麦哲伦的叛乱,叛乱的首领被麦哲伦抛在途中的荒岛上。1521年3月,终于到达了菲律宾群岛。麦哲伦的船队在这里得到了补充。麦哲伦在干涉岛上内部战争时,被当地的土着人杀死。后来船队沿着已经熟悉的航路进入印度洋,再沿着葡萄牙人发现的航路返回西班牙。当1522年9月船队返回西班牙时,水手们惊奇地发现所使用的日历少了一天。通过这次航行,地圆学说得到了确认。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的交往进一步扩大,但在初期,由于东西方在经济发展水平、武器等方面的差距,欧洲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活动,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占领殖民地,压迫剥削当地人民,进行奴隶贸易。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02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4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5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04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6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4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9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6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2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