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舞曲节拍是多少
1. 请问 乐谱种的ALLegretto是多少速度
不是所有的节拍器都采用统一的速度,拍数的定法也不尽相同的。比如1815年梅智尔发表的速度拍数与用语对照表就没有Allegretto这个小快板,可以大概给个参考数据你,谬天瑞先生所编的《基本乐理》书中小快板Allegretto的速度是每分钟108-126拍。
资料拓展:
1.音乐的快板、慢板、行板、柔板等表示乐曲根据不同表现需要而行进的速度。
2.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它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慢、快和适中。
3.速度术语一般记在乐谱开头,它大多是意大利语(也有时采用本国语)。
4.常用的速度标记如下:
意大利文 释义 每分钟拍数
largo 广板 46
lento 慢板 52
adagio 柔板 56
andante 行板 66
andantino 小行板 69
moderato 中板 88
allegretto 小快板 108
allegro 快板 132
presto 急板 184
2. 我很早之前听过一首古典乐曲,节奏比较快,同样的音符不同调,听着感觉比较振奋,请教曲名和作者
http://mp3..com/m?tn=mp3&ct=134217728&lm=-1&word=%B2%A8%C0%B3%C2%DE&t=2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该作品创作于1928年。《波莱罗舞曲》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本曲是拉威尔受着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但拉威尔所作的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
这部舞曲非常特殊,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节奏自始至终完全相同,节拍速度不变;
2、主题及答句同样地反复九次,既不展开也不 变奏;
3、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两小节才 转调;
4、舞曲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 ,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
5、舞曲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
舞曲开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拨弦来表现"波莱罗"的节奏(铃鼓自始至终打着相同的节奏)。这种节奏持续四小节之后,从第五小节开始出现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依次在长笛、单簧管等乐器上展开,音乐富有生气,给人以明朗、安静的感觉。乐曲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在第一主题重复两次之后进入,这一部分也是由两段组成,中间还使用了几个变化音。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穿插重复进行,没有展开和变奏,只是不断地更换乐器,音乐的力度也逐渐加强。全曲中,这种反复共进行了九次。
3. 求肖斯塔科维奇《西班牙舞曲》的曲目介绍
、《西班牙舞曲》是《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音乐。在王后为王子安排的挑选新娘的舞会上,妖魔及其女儿和随从闯了进来,他们扮作外国客人,在妖魔斗篷的挥舞下,表演了各种民族风格的舞蹈,包括匈牙利、西班牙、那不勒斯和波兰的舞蹈,每一段舞蹈的音乐各有其民族特点。
《西班牙舞曲》是上述舞蹈中的一段,它运用了典型的西班牙舞曲的节奏,节拍为三拍子,节奏强烈,气氛热烈,常用与男女对舞和独舞,还采用西班牙舞曲中常见的响板,具有鲜明的西班牙民族音乐特点。该舞曲具有典型的波莱罗舞曲的特征。
2、《西班牙舞曲》共分为五段。
3、具体欣赏:
第一段:轻快活泼、节奏鲜明的西班牙风格的舞曲。
第二段:节奏比第一段更加强烈,情绪更加炽热。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
第四段:转调,旋律富于歌唱性,与前后形成对比。
第五段:情绪更加活泼,其热烈气氛达到全曲的高潮。(这好象是柴可夫斯基的)
4. 节拍器各种节拍的频率都是多少
节拍的频率是两拍间的时间间隔是0.5秒,25拍则是12秒;而单摆是10个来回,则单摆的周期应为1.2秒。
节拍器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节拍声来计时的仪器,节拍器内部为时钟结构,有齿轮及发条,带动一摆杆,摆杆每次摆动结束时发出尖锐的“滴哒”声,根据这些滴哒声的速度,可根据刻在摆杆上的游尺刻度上下移动摆锤,进行调整,其速度每分钟40~210拍。
节拍器相关介绍:
节拍器的标度尺,它标出摆振动时每分钟发出的节拍声次数(n)中有一摆杆,摆杆上有一可上下移动的摆锤。摆锤位置所对标尺数,就表示该摆每分钟振动的节拍数(一次全振动有两次节拍数),改变摆锤的位置就可以改变它的振动周期。
为了便于报时,在节拍器木盒的下部装有振铃和调节拉杆,可使振铃每经过几个节拍响一次。R为振铃响一次的节拍数,调节拉杆的位置,就可以改变振铃发一次声的节拍数。如果不需要振铃声,只须将拉杆完全推进就行了。
5. 节拍器上的vivace一般多少拍
◆约在每分钟 132到184 拍之间,属于
Allegro( 稍快 快板 )与Presto (急速 急板) 之间的拍速:
【Vivace 很快 快速有生气 】
6. 交谊舞中各种舞种的标准节拍速度是多少
一、慢三
三步,顾名思义,就是每一小节有三拍,它的重音在第一拍,后两拍是弱音,节奏是" 强,弱,弱"。
二、快三
快三属于三步,自然是三拍一个小节,重音在第一拍。
三、慢四
慢四的节奏是四拍一个小节,它的重音是一、三拍,或者就是第一拍。与慢三不一样的是,慢三的重音在第一拍,由于它是奇数拍,所以重音在左右脚轮换,而慢四不一样,由于是偶数拍,重音始终在左。
四、伦巴
巴的音乐节拍是4/4拍,重音在第一和第三拍。伦巴的基本舞步是合着音乐节拍,由快、快、慢的动作所合成的。两个快步是横步,跟着是一个慢步,就完成一个步法。
(6)西班牙舞曲节拍是多少扩展阅读:
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到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晋(公元265年——公元420年)期间,为了活跃气氛、联络感情和增进友谊,中国官宦和贵族宴会盛行一种交谊性的邀请舞,名叫“以舞相属”。
在宴会上,一般是主人在宴会进行中先行起舞,舞跳完以后,邀请另外一个人继续跳下去。第二个人跳完以后,再邀请另外一个人接着跳,如此循环相接。
被邀请人必须起舞回报,如果被邀请人拒绝起舞,则被认为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被认为是对邀请人的不恭敬。唐代(公元618——公元907)还流行一种名叫“打令”的交谊舞,是在贵族宴会中行酒令时跳的习俗舞蹈。
7. 肖斯塔科维奇的《西班牙舞曲》作品简介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年),生于圣彼得堡,原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着名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达到了在特殊历史时期艺术创作的极致,被誉为“20世纪的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特别是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他在通俗音乐领域同样是一位能手,他的歌曲《相逢之歌》(1932)成为30年代苏联群众歌曲大繁荣的先声。肖斯塔科维奇1955年作在莫斯科为电影《牛虻》 所作的配乐:6首小品Op.97a,包括:1.方阵舞曲、2.西班牙舞曲、3.夜曲、4.手摇风琴、5.前奏曲、6.浪漫曲。这六首小曲,非常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质。其中第二首西班牙舞曲因流动悦耳的旋律、生动活泼的节奏被广泛流传。
8. 交谊舞中各种舞种的标准节拍速度是多少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人们进行舞蹈欣赏这种舞蹈的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和顺利的进行。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辩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所以,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及其产生的过程等,就非常必要了。在前面我们曾谈过,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功能,用途,可分“实用舞蹈”(自娱)与“表演舞蹈”(娱人)两大类;每大类下,再根据“时间”分为传统与流行,再分两类即计四类;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
然后可再往下细分但无论那一个分类方法,其界线均已模糊,分类表示如下。
1、“实用型”(自娱)
以健身、怡情、益智、表现为目的,往往参与者即舞者兼观众,可不必观众。
9. 救命!萨拉班德舞曲以及吉格舞曲的特点!高分!!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是一种三拍子慢速的西班牙舞曲,意为“神圣的”。最早的舞蹈与葬礼仪式有关,后演变成音调庄重严肃、速度缓慢平稳的3/4拍子舞曲,常强调第二拍而形成切分节奏,高声部旋律有较多的装饰音。有时在它后面还附一个变体(如第四《法国组曲》)。“萨拉班德”处于组曲的中心位置——第三首。
吉格舞曲 (gigue),是一种极快速的,古老的英国舞曲,从爱尔兰的Jig演变而来。拍子有3/8、6/8、12/16等,曲调也从弱拍开始,速度很快,要演奏得十分活跃。“吉格”也分法国式的和意大利式的两种,前者为赋格作法,后者以和声衬托为主。它是组曲中的最后一首舞曲。巴赫常用赋格手法加强舞曲的热烈气氛,造成全曲的高潮直至结束。
Sarabande第一次提到是在中美洲,在1539年,巴拿马一个叫费尔南多的人一首诗中提到这个被称为萨拉万达的舞蹈。后来这个舞蹈成了热门,在西班牙殖民地,然后又横渡大西洋到西班牙。在西班牙1583因为淫秽等原因被取缔,但经常在那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被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