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怎么堵住的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怎么堵住的

发布时间: 2022-02-05 08:59:26

⑴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德专家分析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原因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石油地质学家威廉·多米尼加国日前指出,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工期是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深海开采开放过早

多米尼加国说,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固然有包括英国石油公司在内的具体操作失误,但首先美国石油开采政策就有问题。虽然钻探和开采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相应的防漏等灾难应对技术、尤其是应对深海作业事故的技术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不应该过早开放深海开采。

虽然,数十年来钻探和开采技术不断完善,安全性已经超过90%,但每个钻井都有着不同特征,储油层深度越大,地层压力也越大,危险性也越高。英国石油公司“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的开采深度在海平面以下1500米到5500米,对开采者来说,他们从开始就知道这一开采的危险性。

至今的各种防漏和灾难应对技术多数是在陆上和浅水地区开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伊拉克战争后应对油井燃烧的方法等,但这些技术并没有很好地转化到深海开采中。因此,英国石油公司此次的应对方法捉襟见肘,而且给予他们“补课”的时间很短。

忙赶工期酿成大祸

多米尼加国说,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钻探工作于2009年10月正式开始。在钻到4000米深度时,深海中预料之外的强大压力导致大量的钻井液流失,导致成本迅速增加。钻井液是一种水和黏土颗粒的混合物,能在钻井内形成向下的压力,防止储油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倒涌向输油管。

由于墨西哥湾上的飓风影响,钻探工作一度中断,到2010年1月才重启。2月份,钻井再遇4000米问题区域,令钻探进度一再推迟,直到4月中旬才达到目标深度。在油气钻探和开采领域时间就是金钱,每天的钻井运作成本逾百万美元。英国石油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拼命赶工,为事故埋下祸根。

在4月16日停止钻井后的4天,施工方对钻探仪器进行了各种安全测试,并发现了漏油的迹象,但这一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关注。到20日,钻孔内持续增加的压力已经令施工方疲于应付,而本来配套的“自动防喷器”也失灵,最终酿成大祸。

几项建议有助封堵

多米尼加国说,可以应用一种德国制造的多相流泵降低封堵油井的难度。一是在海底漏油点上方放置拱形漏油罩,并以多相流泵将漏出的石油与天然气一起排走;二是为正在钻探的减压井也配备多相流泵。这些措施能实现引流区压力的快速下降,降低封堵油井的难度。

此外,不同于目前使用的单独封堵油井的方法,多米尼加国建议扩大封堵漏油点周围的面积,这样能更好地防止旁漏。

⑵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反应什么问题

随着人们对资源的不断开采,出现了种种对环境的破坏,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地球的环境日益严重,资源也越来越少,对于日后的子孙后代,将是严峻的考验,依靠什么生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

⑶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解决方案:

油井有压力,一定得疏导,不可乱堵做气球,漏油管是铁的吧,搞个磁铁套子接上导油管如何

⑷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始末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原因查明、
5月8日,大量泄漏原油漂浮在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的海面上。墨西哥湾上月下旬发生的漏油事故导致该地区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目前美国海岸警卫队、政府机构、当地居民及英国石油公司等各方力量正在想方设法防止形势进一步恶化。新华社/路透

5月8日,多艘船只在美国墨西哥湾一钻井平台附近执行任务。新华社/路透

5月8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一家酒店里,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塞进长筒丝袜里的头发。为减少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路易斯安那州目前已经在该州境内设置了9处地点来接受社会捐赠的头发及皮毛制品等可以扔进海里吸收泄漏原油的物品。新华社/法新

英国石油公司内部调查显示,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由一个甲烷气泡引发。

另外,漏油最后一道防线“防喷阀”先前发生过失效的状况。

祸起气泡

作为“深水地平线”租用方,英国石油公司加紧调查“深水地平线”爆炸原因。

美联社8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学教授罗伯特·贝亚的数名企业界朋友向他征询意见时,交给他英国石油公司部分调查记录。

这些记录包括两篇文档和一段录音,以数名钻井平台工人为询问对象。贝亚向美联社记者详细描述了记录内容。

贝亚是美国国家工程院负责石油管道安全的小组成员,20世纪90年代担任英国石油公司风险评估顾问。

根据这些记录,贝亚还原了爆炸前后过程。

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试图再设一处水泥封口。这时,设置封口时引起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成一个甲烷气泡生成,导致这处封口遭破坏。

甲烷在海底通常处于晶体状态。深海钻井平台作业时经常碰到甲烷晶体。

这个甲烷气泡从钻杆底部高压处上升到低压处,突破数处安全屏障。

“一个小气泡变成一个相当大的气泡,”贝亚说,“逐渐扩大的气泡就像一门大炮,向你脸上喷气。”

[1]

“气云”罩顶

贝亚说,4月20日事发时,钻井平台上的工人观察到钻杆突然喷气,随后气体和原油冒上来。

气体涌向一处有易燃物的房间,在那里发生第一起爆炸。“随后发生一系列爆炸,点燃冒上来的原油,”他说。

一段询问记录显示,当时升起一片“气云”,罩住“深水地平线”。钻台大型引擎随即爆炸。询问对象说,引擎爆炸点燃钻台,“到处都是火”。

爆炸起火大约36小时后,“深水地平线”沉入墨西哥湾。一些英国石油公司管理人员受伤,9名钻台员工和两名工程师死亡。

“当时惨状肯定如同置身地狱,”贝亚说。这名现年73岁的石油业“老兵”说到这里流泪。他说,这是“失望和愤怒的泪水”。

英国石油公司发言人约翰·柯里7日晚不愿谈论事故起因。“我们等待全面调查,查出全部事实。”

前一页 [2]

阀门失效

“深水地平线”沉没后大量漏油,威胁周边生态环境。这座钻井平台配备的“防喷阀”也成为调查重点。

一个“防喷阀”大如一辆双层公交车,重290吨。作为防止漏油的最后一道屏障,“防喷阀”安装在井口处,在发生漏油后关闭油管。但“深水地平线”的“防喷阀”并未正常启动。

“深水地平线”装备一套自动备用系统。这套系统应在工人未能启动“防喷阀”时激活它,但当时也没有发挥作用。

事发后,英国石油公司企图借助水下机器人启动“防喷阀”,未能奏效。

美联社报道,自从联邦政府监管人员放松设备检测后,数年间数座钻井平台的“防喷阀”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内政部矿产资源管理局接到的事故报告显示,至少14起事故原因与“防喷阀”有关。这些事故多数发生于2004年以后。

联邦政府监管人员说,他们会检查数座钻井平台的“防喷阀”是否可靠。国会则打算就“防喷阀”可靠性举行听证会。

“这种安全阀并非那么安全,”联邦参议员玛丽亚·坎特韦尔说,业界明知“防喷阀”有时失效,使用时却心存侥幸。

⑸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的原因是水合物堵塞管道,致使油管道爆管。
解决的办法除了在海面上石油除油剂和机械除油及其他的一些物理的除油办法之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
至于泄漏的油井只能够堵漏。

⑹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现在怎样了海洋油污怎样清理

泄漏控制住了,但是环境污染影响深远。清理海洋油污主要是两种方法:投放消油剂(只能将大块油污分散为小油滴,然后等待自然降解);用吸油毡之类的东西吸附油污,然后收集处理,这样比较彻底。

⑺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的原因是水合物堵塞管道,致使油管道爆管。 目前的解决办法除了在海面上石油除油剂和机械除油及其他的一些物理的除油办法之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 至于泄漏的油井只能够堵漏。 http://www.schneider-electric.cn/sites/china/cn/company/energy-challenge/word-from-the-experts.page

⑻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度过危机处理的办法

根据奥巴马的要求,至少1亿美元将提供给海岸警卫队。另外,奥巴马还呼吁增加2900万美元给内务部,用于“责任方或原油泄漏责任信托基金可赔偿之外的附加检查、执行、研究等其他活动”。

另一方面,英国媒体消息称,美国白宫提出议案,计划增加对墨西哥湾采油公司的税收,从而弥补清理墨西哥湾油污付出的重大支出。
有两万人被动员起来去保护海岸和野生动植物;设置了超过138万英尺的拦油栅来遏制油污;将655,000加仑用于分散油污的化学制品注入了墨西哥湾。
另外美国政府命令英国石油公司出钱修筑那全部40英里沙堤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15分报道,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处理再遇挫折,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原本以为可以利用一个钢筋水泥罩罩住墨西哥湾海底油井从而解决漏油问题的英国石油公司,现在遇到了新的麻烦。因为发现在钢筋水泥罩内有类似冰晶体的凝结物,他们现在必须把这个重达98吨的罩子从井口移开。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或加速美能源结构性调整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12时08分报道,此时此刻,墨西哥湾海底的爆裂油管仍然在张着黑色的大口嘲笑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最新的补救努力又宣告失败了!从20多天前钻井平台爆炸沉入海底的那一刻开始,坏消息便随同原油一起持续喷涌,肆无忌惮地流传:11人丧生,海鸟浑身油污,海龟奄奄一息,脆弱的湿地及海滩狼藉一片。不仅如此,每天数万桶石油的损失也刺激着市场和人们脆弱的神经,而在救援上,紧急关闭采油阀门的努力失败,通过钢筋水泥罩控制漏油的大胆尝试也以造成新的污染而告终……

⑼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事故调查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内部调查报告,在历时4个多月之后,终于出炉。英国石油公司将大部分责任,推给了油井的所有者、瑞士越洋钻探公司,以及负责油井加固的美国哈利伯顿公司。而对自己的责任,报告的总结只有简单一句:没有正确解读油井的安全测试结果,没能“防患于未然”。
被泼了脏水的越洋钻探公司随即发表声明,指责英石油在油井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作出一系列节省成本的决定,增大事故风险。
此外,事件中最重要的证物——失效的防喷阀,在2010年4月4号出水后,至今没有接受检测分析。
另据报道,美国海洋能源公司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钻井平台昨天发生火灾,这是一周内,这家公司第二座在墨西哥湾的钻井平台发生火灾。火已被扑灭。 新华网14日消息,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石油地质学家威廉·多米尼加国日前指出,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工期是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甲烷在海底通常处于晶体状态。深海钻井平台作业时经常碰到甲烷晶体。这个甲烷气泡从钻杆底部高压处上升到低压处,突破数处安全屏障。
2010年4月20日事发时,钻井平台上的工人观察到钻杆突然喷气,随后气体和原油冒上来。气体涌向一处有易燃物的房间,在那里发生第一起爆炸。随后发生一系列爆炸,点燃冒上来的原油。当时升起一片“气云”,罩住“深水地平线”。钻台大型引擎随即爆炸,到处都是火。“深水地平线”沉没后大量漏油,威胁周边生态环境。这座钻井平台配备的“防喷阀”也成为调查重点。一个“防喷阀”大如一辆双层公交车,重290吨。作为防止漏油的最后一道屏障,“防喷阀”安装在井口处,在发生漏油后关闭油管。但“深水地平线”的“防喷阀”并未正常启动。
“深水地平线”装备一套自动备用系统。这套系统应在工人未能启动“防喷阀”时激活它,但当时也没有发挥作用。事发后,英国石油公司企图借助水下机器人启动“防喷阀”,未能奏效。美联社报道,自从联邦政府监管人员放松设备检测后,数年间数座钻井平台的“防喷阀”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奥巴马政府在漏油事故中确有应对不当之处。首先政府在危机应对上相对迟缓,各界压力逐渐聚焦到政府身上。事故发生之初,政府没有认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对英国石油公司大加批评并称应由其担负全部责任。
其次,从初步的调查结果来看,政府缺乏监管也是一大原因。一份2008年的报告显示,负责出租钻井平台的矿产管理局的监管人员玩忽职守,对有关安全警告置若罔闻,收受被监管公司的礼物,甚至与石油公司员工发生性关系。更早的活动报告显示,管理局曾允许被监管的石油公司用铅笔自行填写检查报告。在矿产资源管理局局长伯恩鲍姆辞职之前,该局负责近海油气开采的项目副主任厄于内斯已被解职。
专家指出,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对美国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在推进能源战略方面将暂时受阻。此前不久,奥巴马刚宣布解除近海石油钻探禁令,同时还鼓励海底钻探和核能开发,但漏油事故表明这些计划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一些项目将不得不被搁置。另一方面,漏油事故不仅危及到沿岸各州环境,也给几个州的经济造成重创。奥巴马个人的支持率将因此受到影响,如果事故的影响不能很快消除,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难免因此“丢城失地”。 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起火引起原油泄漏一月有余,英国石油公司终于以“截管盖帽法”控制了绝大部分的漏油,但是否能像盖瓶塞样滴油不漏,值得观察。
美国政府与英国石油公司先后试过火攻法、化学分解、围栏沙坝、人工岛、引流法、人发干草吸附法、虹吸法、灭顶法、“小金钟罩”等等各种方法,均收效甚微或无果而终。有关方面在网上征求了近7800条来自全世界网民的建议,最奇特的方法还有“核爆法”和制作长宽两英里的蜂窝水泥大盘法等。在最后成功之前,人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等待着试验结果,墨西哥湾已在“咳嗽”的海豚只好游走他乡,其他各种海洋动物和鸟类也只能听天由命。
“深水地平线”事故造成1500米深海的原油泄漏,是历史上首次发生在超过500米以上深海的原油泄漏。与海面航行的大油轮漏油相比,其危害更大、更隐蔽。
首先,由于海面与深海底的压力、温度有很大不同,大量原油喷涌并向上漂浮过程中,呈现一种“羽毛”状逐步分散的形态:即在海底都是从一个漏油口喷出(像羽毛的根),在上升过程中就会变成羽毛状,直到海面时,就像一个伞面盖在海面上,并且会以油团或油、水、气的混合物在海底、海水中和海面上流动、凝固或分散漂浮。而遇到洋流时,这些油水混合物可能随着深层洋流漂动,不仅可能漂出墨西哥湾,还可能漂向世界其它大洋,而在海面上却什么也看不见。
其次,由于生活在海水不同层面的海洋生物各自的生存环境不同,彼此既独立又相互为食物链,某一层的海洋生物死亡,将会造成食物链上层的许多生物难以生存。此次深海漏油可能直接破坏墨西哥湾海水不同层次的生物和鱼类,无数海洋生物将因此遭到扼杀。
除此之外,许多我们还无法检测的破坏、影响可能会在若干年以后才冒出来,这就像人类对温室气体的理解过程一样。1989年阿拉斯加发生的油轮泄漏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破坏至今没有完全恢复,就是一个例证。
美国拥有雄厚科技和经济实力,但面对海上原油泄漏这样危及全人类海洋安全的巨大全球公共问题时,显得如此无力、无助和无奈。
这次事故无疑向人们发出了警示,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一、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原油泄漏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是国家级的重大事件,但最终结果也只能是谁惹事谁管事,事件的专业性让他人甚至是当事国政府也无能为力。二、石油公司将油井从陆地钻到海洋,并向深海延伸的进程昭示了石油资源的紧缺和开采的复杂性。原油泄漏事故不断增加且后果日益严重,这彰显了“石油最后的疯狂”,还是表明未来的海上采油越来越像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游戏呢?三、本次事故客观上为新旧能源辩论大战提供了一个喘息机会,给美国国内关于新能源和近海采油争论的双方打上一针清醒剂。因此,它也可能成为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战略的一个转机。四、时至今日仍未找到有效解决办法,这是否表明世界上还缺少一个有力、有效防范和制止此类灾难的专业性应急组织与应急机制呢?
墨西哥湾泄漏的岂止是原油
将持续刷新的“美国之最”
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经营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4月20日发生爆炸时,没人能够预测灾难的规模。上周,美国政府估计,原油泄漏量为每天50万加仑到近80万加仑之间,的泄漏总量在1970万加仑到4300万加仑之间,已成为美国历史之最。
堵漏措施的失败,使原油泄漏将至少持续到8月。白宫能源顾问布劳纳表示,“我们对最坏情况有思想准备”。
1979年,墨西哥发生了世界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原油泄漏事件,该国代号为LXTOC1的油井共向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泄漏了1.4亿加仑的原油。有关方面花了10个月时间,打好两个减压井,才最终阻止这场灾难。
此次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何时停止,是否有可能成为世界之最,还不得而知。英国石油公司的发言人日前表示,该公司也不知道整个油田储存了多少原油。
1、失望的技术手段
英国石油公司已准备好实施下一套堵漏方案,计划使用机器人潜水艇从漏油点切断受损输油管道,然后在管道上方安装一个堵漏阀门。这套方案最早可能在本周三实施。但一些专家提醒,如果切断了管道却装不好堵漏阀门,日漏油量反而可能增加20%。
从根本上阻止原油泄漏的方法仍是针对同一个储油构造打两口减压井。打第一口减压井的工作在2010年5月2日就已开始,但这一措施要等到8月才能初步见效。有关专家称,打减压井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如果三四次就能成功,已经算是幸运。减压井的成功,要求新的钻孔必须准确地横穿漏油油井。如果不成功,只能堵住新孔,重新再试。随着钻井工作深入海床,工程进度也将日益放慢,因为压力不断增加,井管放置到位所需的距离越来越长。如果减压井也失败,原油泄漏时间就很难预估了。最终只能等到油井口坍塌或整个储油构造的压力自然降低到不再喷油的程度。
由于油井处于飓风路线上,如果飓风来袭,减压井工程肯定要中断。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三场飓风,1965年的“贝斯蒂”、1969年的“卡米尔”、2005年的“卡特里娜”,全都吹过了此次漏油事故地点。
2、生态忧虑
随着原油污染的持续恶化,已有更多出海清理石油的工作人员和沿岸居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一些专家认为,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此次漏油事故的发生地点无法更坏。向南,是濒危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和抹香鲸产卵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向东、向西,是美国弗罗里达、亚拉巴马、密西西比和得克萨斯州的珊瑚礁和渔场,向北,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海岸沼泽地。
在受害最严重的路易斯安那州,超过125英里的海岸线被浮油侵袭,污染正一点一点毁灭沿岸生态。飓风季的来临将使原油污染进一步恶化。2010年的飓风季将是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以来最为活跃的一季。美国“飓风季”自6月1日开始,至11月结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报,2010年将生成14场至23场热带风暴,其中7场可能升级为强烈飓风。一些专家担心,热带气旋经过墨西哥湾时可能将泄漏原油裹挟其中,成为“黑色风暴”,在登陆后可能将原油洒向更广阔的范围。
墨西哥湾沿岸的沼泽通常对飓风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轻内陆地区所受冲击。“黑色风暴”的最糟糕影响在于长期破坏沿岸沼泽,那将令包括新奥尔良在内的许多地区失去“屏障”,遭风暴袭击时更加脆弱。路易斯安那州近几十年来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原油侵袭的进一步加剧,将使湿地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
3、政治飓风
空前的环境污染及接踵而来的旅游业、渔业危机,令美国国会议员和沿岸居民对英国石油公司和奥巴马政府的不满加剧。奥巴马曾经批评此次原油泄漏是一场“人为灾难”,试图反击针对政府反应速度和力度的批评。但令他两难的是,尽管他宣称美国政府在主管善后事务,但似乎只有英国石油公司能阻止原油泄漏。
奥巴马第二次视察原油泄漏灾情后,美国政府已经宣布,将增加投入两倍的资源用于治污工作。但随着原油污染的加剧,英国石油公司的事故责任正日益凸显;而有关奥巴马政府的“领导责任”问题的争论,也使人们隐约嗅到一场政治“飓风”的味道。

⑽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各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美国联邦政府:有两万人被动员起来去保护海岸和野生动植物;设置了超过138万英尺的拦油栅来遏制油污;将655000加仑用于分散油污的化学制品注入了墨西哥湾。
(但这些措施都因为应对并实施缓慢而备受指责)

英国石油公司(BP):

4月20日,其旗下名为“深水地平线”的钻井平台发生爆炸,随后,英国石油公司所采取的各种堵油方案均宣告失败。英国石油公司从5月26日开始启用最新的“灭顶法”封堵漏油,原本预计“灭顶法”有60%-70%的成功几率,但“灭顶法”仍以失败告终。6月4日英国石油公司成功用一个漏斗状装置“盖住”墨西哥湾海底的漏油油井,并开始将部分泄漏的原油和天然气输送到海面上,这是该公司在处置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上采取的最新举措。7月15日成功堵住漏油油井。

8月9日,BP称漏油事件处置成本已达61亿美元。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94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3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3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9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5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3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8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4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1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