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语汤头是什么意思
❶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是清代汪昂撰古代医方着作。共一卷。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着作。
歌诀: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夏名亦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词解:四君子:古代称有地位,并具冲和之德的人为君子。本方参、术、苓、草四味药皆为补气常用之品,不燥不峻,其性平和,故名为四君子。
(1)西班牙语汤头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岁老中医,整合古方编着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本书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
“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在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一副汤剂往往要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繁琐,药材名称抽象枯燥,不便记忆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尝试着将一些传统的灵验药方,改成诗歌,使其具有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此举方便了人们的识记,受到广大学医者的欢迎。
❷ 汤头歌谣的“汤头”是什么意思
汤头揭秘
汤头,在中医学上也称为方剂,是多种中药的有机组合,它的最终目的就是纠正人体内在的平衡失调。
我们知道,每一种疾病对人体造成的平衡破坏都是多方面、多环节的,比如说风寒邪气侵袭人体,既能造成人体汗孔开合障碍,又会导致血脉收缩、鼻窍闭塞、肺气不宣等病理变化,我们在对药物进行配伍组成汤头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这些病理变化的主次轻重,并在汤头中加以体现,这样才能在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在《内经》中就已经提到了汤头的组成原则,其中说“主病之药为君,佐君之药为臣,应臣之药为使”,这个原则在后世医家的补充和完善下,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君、臣、佐、使在汤头中到底是什么含义。
君药。在一个方子中,君药往往体现在剂量最大上,李东垣就说:“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药剂量最大,其意义在于能使君药的药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至于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和牵制,就这就好比做菜,主料和副料之间的分量关系一定不能颠倒,这样才能保证主料的色、香、味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臣药。臣是君的辅佐,所以臣药也就是对君药能起到辅助作用的药物。在这里“助”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辅助和加强君药对疾病的主要环节起到治疗作用,二是对疾病的次要环节或兼证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佐药有三个含义。一是佐助,就是配合君药和臣药,加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二是佐制,就是消除君药、臣药的毒性,或者是制约君药、臣药的峻烈之性。三是反佐。我们在临床上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是寒证,但是当我们使用热药进行治疗时,病人却会对药物产生格拒反应。这是因为病邪深重,它盘踞在人体脏腑之中,当它发现进入体内的药物是针对它而来,就会产生一种抵抗,以抵制对证的药物顺利进入体内。对这样的病症,我们就需要对药物的性能进行一些伪装,使它表面上具有一种和疾病性质相类似的特性,从而迷惑病邪,使药物能顺利进入到体内,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这种方法,在中医上就称为“反佐”。比如说,疾病的性质是寒证,本来应该用热药进行治疗,但如果寒邪较重,它就会对热药产生格拒,使热药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反佐”的方法(如在大量热药中加入少量的寒凉药)来进行治疗。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主之。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少阴病的下利(大便泻泄)主要是寒邪损伤肾中所藏的元阳而造成的一种疾病,所以张仲景用白通汤来治疗,其中干姜、附子可以温补元阳,葱白可以驱除寒邪,是治疗少阴病下利的对证方剂。但有些人服用白通汤后反而会出现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躁等症状,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寒邪较重或人体元阳损伤严重而出现了“格拒”现象,对待这类病人,张仲景提出了用“白通加猪胆汁汤”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白通加猪胆汁汤”就是在白通汤温阳散寒的基础上,加入了猪胆汁一味寒凉药物,加入猪胆汁后,整个方子就具有了一种寒凉的假象,而盘踞在体内的寒邪受到这个寒凉假象的迷惑,就不会对进入体内的热药产生排斥和抵制,这就能有效消除病邪对药物的格拒现象,使白通汤的温阳散寒功效得以顺利实现,这就是反佐方法的具体运用。
使药。使药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引经,二是调和。中药具有归经的特性,也就是不同的药物可以对不同的经络或脏腑产生特殊的治疗作用,我们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根据中药归经的特性,选择某些归经作用比较突出的药物来引导其他药物更好地作用于病变经络和脏腑,这在中医上就称为“引经”。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头痛,太阳穴头痛属少阳经,我们就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对少阳经有突出作用的柴胡作引经药;巅顶头痛属厥阴经,我们就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对厥阴经有突出作用的吴茱萸作引经药;后脑勺疼痛,牵连颈项部的属于太阳经,我们就可以在药方加入对太阳经有突出作用的羌活作引经药;前额头痛属阳明经,我们就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对阳明经有突出作用的白芷作引经药;头痛牵连齿颊部的,属少阴经,我们就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对少阴经有突出作用的细辛作引经药;头痛而伴有腹泻的,属太阴经,我们就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对太阴经有突出作用的苍术作引经药;等等。通过这些引经药的引导作用,往往能增强药物对病变经络和脏腑的作用效果,而这些引经药物,在整个方剂中就是使药。
使药的另一个含义是调和诸药,“调和”也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调和药性,二是调和药味。调和药性的作用在于使各种药物的不同特性能够得到协调和统一,使各种药物能够综合为一个整体,这样才能在治疗中发挥每一味药物的最大功效。调和作用在“汤头”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我们可以把疾病看作是侵入人体的敌人,而“汤头”就是我们派去消灭敌人的军队,组成“汤头”的各种药物就是士兵,我们想要军队有很好的战斗力,首先就要保证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合作,所以调和药性对一个药方来说,是保证整个药方能发挥最大疗效的基础。调和药味又是什么意思呢?凡是喝过中药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那就是中药很苦、很难喝,所以有句话叫“良药苦口”,但苦味也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病人不愿意喝、引起胃的恶心呕吐反应等。这时我们就需要对药方进行矫味,利用一些有甜味的药物来降低中药的苦味,从而减少苦味对治疗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中药中,有一味药物既可调和药性又有调和药味的作用,那就是甘草。甘草有个别名叫“国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甘草“能调和诸药之性,故称国老”,因为味甜,所以称“甘草”。甘草的这个特性,往往被用作为一个方剂的使药。我们可以看看历代的方剂,甘草的使用频率无疑是最高的。
❸ 汤头是什么意思
就是“汤头歌”吧!是记忆方剂时使用的方法。(以诗歌的形式来表现,诗中包括方名和药物组成,有的还包涵功用或主治或本方的特性)
❹ 《中华小当家》中的“汤头”是什么
开始的时候,日本的拉面都是用猪肉和鸡架熬汤,后来,厨师们根据当地人的口味和喜好,尝试着在汤中加入日本人喜欢的鱼肉和海菜,不断改革拉 面的汤料,变化拉面的口味,制作出各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拉面。到“二战”开始的时候,日本拉面已形成了东京的酱油风味、北海道的大酱风味和九州的猪骨风味这 “三大汤系”。
酱油风味拉面的汤汁是以鸡骨为主料,配上鲣鱼、酱油一起熬制,并以紫菜吸收汤汁表面的油脂,整体口味比较清淡。北海道的大酱风味拉面,其汤 汁的特色是甘醇香浓,汤中集合了猪骨、鸡骨和新鲜蔬果的精华,而且油脂比较丰富。这是因为北海道的天气非常寒冷,油脂多点可以让汤的温度保持到拉面吃完, 而碗中的残汤却仍然热气腾腾。九州的猪骨风味拉面大约诞生于1937年前后,其最特别的环节在汤里。这种拉面的汤要用猪的不同部位的肉骨,用文火长时间熬 煮成乳白色的浓汤,出汤的时候,还要加入一种用8种不同配料制成的独特调料,味道鲜美无比。
❺ 汤头的介绍
汤头,为马鞍山方言,意思:这两字在博望话里应该用的比较多,来形容某人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或能力。
❻ 高汤汤头啥意思
用骨头,或鸡汤熬制的汤叫高汤
❼ 四川话说汤头什么意思
四川话说汕头的意思就是贪吃的意思。
❽ 汤头是什么
汤头 [tāng tóu]
[释义] 因中药以汤剂居多,因此中药的配方被称作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