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历史上有哪些战役

西班牙历史上有哪些战役

发布时间: 2022-10-29 22:14:49

⑴ 西班牙有多少年的历史,历史上都有什么大事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1516年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菲利普一世的儿子查理(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瓦格纳等国的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联邦的国家。 十六世纪是海上强国,以后渐衰。1837年伊莎贝拉二世在通过君主立宪的法案之后将其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决定用西班牙一词“España”(腓尼基语,意为“野兔”)命名,自此结束了历经300多年的共主联邦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国,1936年成立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发动内战,于1939年夺取政权,1947年宣布为君主国。

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在欧、美、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开始衰落。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失去在美洲和亚太的最后几块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经三年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1943年2月与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参加侵苏战争。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国王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苏亚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

史前历史

在西班牙发现最早的人类考古学遗迹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万到五万年,穴居人类的史前岩画为我们提供了伊比利亚半岛史前文明的生活场景。在西班牙发现的最重要的遗迹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当然还有着名的阿尔塔米拉岩洞。

凯尔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论研究认为伊比利亚人是从北非来到半岛的,他们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区,在那里伊比利亚人创造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对于考古学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古希腊的历史中对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过记载,希腊人称他们为“图尔多人”。他们是伊比利亚人的一个部落,在瓜达尔基维尔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灿烂的王国。

公元前1200年,来自中北欧的凯尔特人从北部进入半岛。金发凯尔特人和深色皮肤的伊比利亚人通婚,并且扩展到整个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历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来势力侵入的地区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区。历史和社会学家至今没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邻近民族之间找不到亲缘关系,却有人在巴斯克语和日语之间找到了共同点,现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腊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强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岛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加迪尔,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时,希腊人则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人趁机占领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们留下的着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纳,这个词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罗马人和哥特人

罗马人在布匿战争中打败了迦太基人之后,也把殖民地扩展到了西班牙,并且很快占领整个半岛,着名的努曼西亚英雄故事就诞生在伊比利亚人抵抗罗马人入侵的过程中。从此,半岛便作为威震海内的罗马帝国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国内地位十分重要,两位罗马皇帝特拉加诺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学派伟大的哲学家塞内卡都是在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罗马文化,包括希腊拉丁人和犹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习俗,罗马的语言也在半岛上开始使用。梅里达是今天保存古罗马遗迹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维亚,还可以看到古罗马的水渠从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岛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强悍的哥特蛮族侵入日渐衰颓的罗马帝国,并于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定都托莱多。但是哥特人没有对西班牙文明的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复战争

西哥特人的统治持续到了公元711年。当时五万穆斯林战士横跨直布罗陀海峡,用手中的弯刀战胜了曾令罗马人闻风丧胆的哥特武士,赢得了瓜达莱特战役大捷。四年之后,阿拉伯人席卷整个半岛,把她变成了一个埃米尔国,也是庞大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叫做“安达卢斯国”。我国古代称之为“绿衣大食”。尽管半岛北部地区的抵抗运动从未停止过,公元八世纪到十一世纪穆斯林帝国的势力仍旧令人惊叹地不断巩固。西班牙在这个时期吸收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渐脱离了大马士革的中央统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终把西班牙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哈里发王朝。在他的统治下,西班牙迎来了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城市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甚至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发展。阿拉伯人带来了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最先进的知识,并且在西班牙的音乐、美术、文学、建筑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阿尔罕布拉宫便是阿拉伯艺术登峰造极之作。同时,阿拉伯语也在西班牙语里留下了许多词汇。当时最重要的城市有瓦伦西亚、萨拉戈萨、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拥有五十万居民和一座巨型图书馆的科尔多瓦是十世纪西欧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纪,王族间(39个王子)的不断内讧使穆斯林帝国分裂败落,光复运动愈演愈烈。北方的国王们一个接一个地取得胜利。到了十四世纪,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纳达最后一个据点,他们又坚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国王”将她也并入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版图。

⑵ 西班牙历史大事年表

1931年4月12日,西班牙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市政选举中,左翼势力获胜;14日在巴塞罗那、圣塞瓦斯蒂安等地宣布成立共和国。

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发动叛乱,引发三年的西班牙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

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约。1986年,西班牙加入欧共体。



(2)西班牙历史上有哪些战役扩展阅读

西班牙主要城市:

1、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Barcelona)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濒临地中海,巴塞罗那1137年成为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王国的首府,并于15世纪初期巴塞罗那及其所辖地区并入西班牙国。

2、瓦伦西亚

瓦伦西亚位于西班牙东南部,东濒大海,背靠广阔的平原,四季常青,气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

⑶ 求1859年西班牙与摩洛哥战争的资料

西班牙-摩洛哥战争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侵略北摩洛哥的数次殖民战争。

15世纪后,西班牙强占摩洛哥北部海港城市梅利利亚和休达,并以此为基地向内地扩张。1859年10月,西军出动5万人进攻得土安。1860年2月,得土安陷落。4月,双方签订《得土安条约》,西扩展休达领地,占据伊夫尼地区。

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西不断蚕食摩北部领土,并在里奥-德奥罗港建立行政中心。1912年11月,西、法在摩洛哥划分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班牙开始对北摩洛哥发动大规模进攻,采取先西后东战略,首先镇压西部杰巴拉人部落起义,尔后集中兵力于1920年开始进攻东部里夫地区。1921年7月,西军1.4万人(由F.西尔韦斯特雷将军统率)在里夫地区的安瓦勒被阿卜杜·克里姆指挥的起义军歼灭。8月,退守阿鲁伊山的3000余西军投降。9月,里夫各部落通过《民族誓约》,并于翌年2月成立以克里姆为埃米尔的里夫共和国。里夫军队约有6.5万人,其中正规军仅六七千人,但机动性强,运用迂回、包围、奇袭等战术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取得重大战果。1924年8月,里夫军民粉碎10万西军进犯,至年底共歼敌2.7万余人,将西军逐出国土。1925年7月,西、法殖民者签订关于封锁摩海岸和对摩联合作战协定;9月,西班牙独裁者M.普里莫·德里维拉和法军元帅H.P.贝当率西法联军40万人南北夹击里夫共和国。联军实行残酷的"焦土政策",到处烧杀抢掠、狂轰滥炸,于1926年5月以绝对优势兵力合围里夫军主力,并向其总部所在地塔尔吉斯特突击。里夫军队战败投降,但里夫军民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山地沙漠地区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胡述宝《中国军事网络全书·军事历史卷》)

⑷ 俄国和西班牙历史近代大事年表

俄国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 1856年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木战争。 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为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 1864 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出现了布尔什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5年1月9日“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日俄战争 1914年俄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 1917年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 1917年列宁四月提纲 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随后的几年里,通过残酷的内战击败了白军和协约国的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9 年3月,共产国际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 1921年3月,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且首先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联。 1924年1月21日,苏联的缔造者列宁逝世。约瑟夫? 斯大林获得政权。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1927 12月,联共(布)“十五大\”召开,确立了农业集体化方针,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1928年,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十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5 年,苏联开始肃反运动。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季米特洛夫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 1936年,召开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9年,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结成貌合神离的同盟,同时秘密划分了双方在波兰、波罗的海国家、芬兰和罗马尼亚的势力范围。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3年,2月,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 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春,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占柏林。5月,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夏,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由艾德礼取代)在德国波茨坦会晤,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中美英三国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苏联对日宣战。10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1946年苏联开始四五计划,建成了原子能反应堆。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中苏建交 5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美苏开始争霸。 1955年,2月,苏联召开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改革,开展批判斯大林的活动。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闯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镌刻着“苏联\”的字样。 6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 1962年初 “古巴导弹危机\”。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获得政权。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9年,与中国就珍宝岛问题发生武装冲突。 70年代中期之后改革停滞,经济发展逐步减缓,苏联在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矛盾逐步积累,为日后苏联的剧变和解体埋下了隐患。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处于停滞的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是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社会经济陷入全面的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其后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方面,由于政治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地位,削弱党的领导,任由西方自由化思潮泛滥,否定苏共历史强调“民主化\”“公开性\”,造成了人民思想混乱、国家权力的软弱分散。 80年代末苏联改革全面失败。 1991年,8月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苏联出现“八一九\”事件,戈尔巴乔夫辞职。12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签署明斯克协定,苏联在哈萨克首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西班牙1848年,革命自由思想传入欧洲。 1873年2月11日,西班牙成立第一共和国。 1874年,共和国被推翻,波旁王朝复辟,Alfanso(1874—1885)十二世在位。 1902年,Alfanso十三世继位。(1886—1931)由女王Cristina摄政。 1957年,摩洛哥宣布独立。 1923—1930年,普里莫军事独裁统治。 1931年,Alfanso十三流亡海外。 1931—1936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国。 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 1939—1975年,佛朗哥独裁统治西班牙。 1960—1973年,西班牙经济大飞跃。 1969年,佛朗哥指定Juan Carlos 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西班牙为君主立宪国。 1975年,佛朗哥去世。同年Carlos 继位。

⑸ 历史上的特拉西梅诺湖战役,过程是怎样的

特拉西梅诺湖战役(Trasimeno,Battle of Lake);公元前217年4月,在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军队与罗马军队在特拉西梅诺湖畔进行的一场交战,以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几乎全歼罗马军告终。特拉西梅诺湖畔交战是利用有利地形和有利进攻时机解决战斗的战例,汉尼拔抓住了弗拉米尼没有侦察和警戒这一失误,利用突然性的因素,乘罗马人变换战斗队形之际一举将其歼灭,执政官弗拉米尼阵亡

⑹ 试举一个对西班牙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在欧、美、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开始衰落。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失去在美洲和亚太的最后几块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经三年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1943年2月与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参加侵苏战争。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国王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苏亚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

⑺ 求西班牙的历史

西班牙历史开始于伊比利亚史前期,其间经历了第二个全球性帝国——西班牙帝国的崛起和衰落,及至现今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及欧盟成员国的现状。
现代人类在大约3万5000年前即已经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在其后的数千年里又有数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纷至沓来,公元711年,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的军队入侵并征服了几乎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接下来的750年里,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相继建立。
1492年,在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联合的基础上成立了西班牙王国。同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扬帆出海寻找新大陆,揭开了西班牙帝国兴盛的序幕。
18世纪,西班牙又开始了一个新的王朝——波旁王朝,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全欧洲引起了混乱,法国最终占据了欧洲大陆包括西班牙的大部分区域。这又引发了一场成功的、但又是毁灭性的独立战争,这场战争最终拖垮了这个国家,造成的政权的空缺又引起了西班牙美洲大陆殖民地的相继独立。
20世纪初,西班牙的政局越来越动荡,最后在1936年,爆发了血腥的内战。内战最后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领导的民族主义独裁登台而告终结,他一直控制着西班牙政府直到1975年。在60年代和70年代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西班牙显示了在受欢迎的胡安·卡洛斯国王领导下、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健康、现代、民主的发展趋向,是欧洲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区之一。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并举办了1992年夏季奥运会及1982年世界杯。
请参考http://ke..com/link?url=jhmY9eSmtLcaIhSa

⑻ 1709-1714年西班牙有和别的国家发生过战争吗

1701年路易十四宣布腓力为西班牙国王,称腓力五世(1700~1746在位),同时侵犯西属尼德兰和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共和国)。英国不能容忍法国独霸欧洲,因而与荷兰结成反法联盟支持奥地利的查理大公继承西班牙王位。先后加盟的还有普鲁士王国和大部分邦国,还有葡萄牙和意大利地区的萨伏依等。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科隆等邦国等则与法国结盟。同年 3月战争爆发,主要战场在意大利地区、尼德兰、德意志地区和西班牙。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3年反法同盟在奥克斯塔特打败了法、西军队。在1706年的都灵战役和拉米伊战役及1708年的奥德纳尔德战役中,法西联军大败,法军被迫退出战场。

英国于1704年从西班牙占领了直布罗陀。

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也爆发了拥护奥地利查理大公的起义,奥地利的力量伸延到西班牙的巴伦西亚、阿拉贡地区,高尔韦伯爵·马絮也从葡萄牙进入萨拉曼卡,迫使腓力五世撤出马德里,查理大公于1706年7月2日进驻马德里。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
1705年,利奥波德一世亡故,其长子约瑟夫一世继位。

法军于1707年4月25日在西班牙的阿尔曼萨打败高尔韦的部队,占领了巴伦西亚、穆尔西亚、阿拉贡地区,腓力五世实际上统治了西班牙的广大地区。

1710年查理大公再次进入马德里,法国将军旺多姆公爵和腓力五世的联军在比利亚维西奥萨挫败查理大公的部队。

1711年战局又转为有利于法国。同年奥地利的查理大公因其兄约瑟夫一世亡故而继承奥地利、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王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称查理六世(1711~1740在位)。这使英国和荷兰改变了态度,怕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势力过大对己不利,不再支持他获取西班牙王位的要求,遂于1713
直布罗陀
年 4月在荷兰的乌得勒支与法国、西班牙签订乌得勒支条约,次年又签订《拉施塔特和约》。

腓力五世被承认为西班牙国王,继承西班牙本土和海外殖民地。但原属西班牙的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和意大利南部受奥地利管辖。从此,西班牙在欧洲的领土损失大半,失去传统的欧洲大国地位。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英国加强了在海上和殖民地的势力。次年,法王路易十四病死,法国不再称霸欧洲,财政濒临绝境,开始衰落。

⑼ 西班牙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卡拉沃沃战役

南美洲南部 拉普拉塔地区(包括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和玻利维亚等地 ) 是独立战争在南美南部的中心区域。1806~1807年,英国海军两次登陆并占领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班牙总督逃走。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居民自动组织民兵队伍,两次打败英国军队(见拉普拉塔人民抗英斗争)。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群众示威,推翻西班牙任命的总督,成立由土生白人独立派组成的临时政府,开始了着名的阿根廷五月革命。附近各省随即响应,巴拉圭、乌拉圭相继起义,从而使拉普拉塔各省的政权先后从西班牙人手中转到土生白人富商、大牧场主、大地主阶级手中。布宜诺斯艾利斯为消除西班牙殖民者的军事威胁,统一原来的总督辖区,多次派遣远征军帮助各省的争取独立的斗争 。1813年2月,圣马丁击败进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保王派军队。1816年7月,各省代表宣布成立拉普拉塔联合省,脱离西班牙独立。

⑽ 西班牙内战的战争过程

1936年8月,叛军在德、意干涉军支援下从葡萄牙边境向马德里方向发动进攻,先后攻占巴达霍斯、卡塞雷斯、塔拉韦拉、托莱多等城镇,将南、北两块控制区联成一片。9月,叛军和干涉军在北部攻占伊伦和圣塞瓦斯蒂安,切断共和国北部与法国的联系。
1936年9月28日,叛军占领马德里西南托莱多地区,随后成四路从西面、西南面和南面进逼马德里。1936年11月6日,叛军进抵马德里城郊,共和国政府迁往巴伦西亚,并组建兵力达30万人的正规军。西班牙人民在国际纵队配合下,展开马德里保卫战。共和军和民兵在马德里以西构筑三道防线英勇抗击敌军。新组建的共和军和共产国际组织的国际纵队两个旅则赶赴前线,在J.米亚哈将军指挥下加强防御。同日,叛军2万人在德、意干涉军的坦克和飞机支援下,从西南方向发起猛攻,其左翼经“田园之家”公园实施主要突击,强渡曼萨纳雷斯河,一周内占领大学城3/4的地区。共和军兵力增加到7个旅(含1个坦克群),给敌以迎头痛击。25日,叛军停止进攻。为缩小包围圈,叛军于1936年12月13日出动1.7万人在马德里西北接近地实施突击,经1个月激战切断马德里通往埃尔埃斯科里亚尔的公路。西班牙共产党站在保卫共和国的最前列,马德里90%的共产党员走上前线,许多国际纵队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献身。
1937年2月6日,叛军在意大利干涉军支援下,在马德里东南的哈拉马河谷发起进攻,企图切断马德里至巴伦西亚公路,完成对马德里的合围。18~27日,共和军实施反击,粉碎叛军从东南方向合围首都的企图。3月8日,意大利干涉军从东北方向对瓜达拉哈拉实施突击,企图配合叛军夺取马德里。共和军调整部署,投入3个师的兵力顽强防御,至22日终于粉碎意大利干涉军的进攻。
其间,叛军于2月6~27日在马德里东南远接近地发动哈拉马河战役,企图切断马德里通往东南地区的交通线;共和军英勇反击,粉碎叛军的企图。为牵制共和军的兵力,叛军在南部科尔多瓦、格拉纳达、直布罗陀一线实施进攻,占领蒙托罗、马拉加后转入防御。 1937年12月5日,共和军为粉碎叛军再次进攻马德里的企图,在东部战线对叛军主要根据地特鲁埃尔发起进攻,一度解放该城,但共和军未能按计划发展进攻,在孤立无援情况下苦战两个月,终因寡不敌众而遭受惨重损失,于1938年2月15日放弃特鲁埃尔。特鲁埃尔战役使共和军伤亡2.5万人,损失飞机超过100架。叛军和干涉军乘机将作战重点转向东部战线。3月,佛朗哥在埃布罗河河谷投入5个军的兵力以及几乎全部飞机、坦克,在德、意干涉军配合下向阿拉贡发起进攻,而共和军在东部战线仅有11个师。9日,法西斯军队突破共和军防线,至4月15日先后占领莱里达、特仑普和比纳罗斯等地,将共和军控制区分割成两部分,切断加泰罗尼亚与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的联系。接着,叛军和干涉军分兵出击,南攻巴伦西亚,北进巴塞罗那。为扭转战局,减轻巴伦西亚受到的压力,共和军于7~11月在埃布罗河地区投入7个师10多万兵力发动内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即埃布罗河战役。经3个多月鏖战歼敌8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00余架,但由于人力物力得不到及时补充而被迫转入防御,未达预期战役目的。这次战役具有决定性的性质,共和军损失6万有生力量,致使战局空前恶化。在此期间的9月21日,共和国应国联要求,解散国际纵队,试图换取英法对德意的压力,使其撤回干涉军,未果。少数国际纵队成员留下继续作战,政府后来使其成为公民。
12月23日,叛军和干涉军出动20多个师共40万人的兵力发动彻底决定战争胜负的加泰罗尼亚战役。由于加泰罗尼亚无政府主义者的纪律松懈和领导无方,形势明显有利于叛军和干涉军。无政府主义者没有遵守军事上起码的规矩,纯粹按无政府主义方式行事,结果打不好仗。因此,共和军在战役后期只得边打边撤。1939年1月26日,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失陷。2月8日,共和军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菲格拉斯失陷,25万共和军越过法国边境后被解除武装。次日,叛军和干涉军进抵法西边境,切断西班牙第二共和国与其他国家的陆上联系。2月11日,加泰罗尼亚全境被占领。 纳粹德国
早在内战爆发前,德国高层和国民军领袖已有多次接触;内战爆发后,佛朗哥派出特使赴德请求军援1936年7月25日与德国航空部长戈林会晤、7月26日见到希特勒,希特勒当天才刚观赏完《女武神》歌剧,了解国民军的来意后当晚便做出介入内战的决定。下达三个军事行动的命令,进行魔火作战(Operation Feuerzauber),将11架德国Ju-52运输机和6架He-51战斗机、85名德军武装党卫军士兵搭上乌萨拉莫(Usaramo)号客轮,运往德军于西班牙驻扎的摩洛哥,这批航空兵力在转运摩洛哥的西班牙外籍兵团返回本土参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月下旬,希特勒再次发布奥托行动(Operation Otto),动员更多士兵和战争物资援助佛朗哥。希特勒给佛朗哥的有24辆一号坦克、少量高射炮和一些无线电设备,德军指挥官亚历山大·冯·什勒(Alexander von Scheele)也将JU-52改装成轰炸机。1936年10月时,西班牙约有600到800名德军士兵。除了空军外,德国海军也派出战舰德意志号、舍尔上将号、科隆号和U-33、U-34潜艇进入战区。
希特勒最大和最后一次的国民军支援行动是派出兀鹰军团,自1936年11月开始,他派出了额外的500人部队,并提供西班牙国民军92架新型飞机,其中包括在整场内战中性能最佳的Bf 109战斗机。希特勒使兀鹰军团参战直到1939年4月战争结束。在高峰时期,德国部队约有12,000人,多达19,000名德国人参与了西班牙内战。
意大利王国
1936年7月22日内战爆发后,国民军领袖前往罗马对意大利外交部长加莱阿佐·齐亚诺(Galeazzo Ciano)传达佛朗哥的军援请求,至24日墨索里尼正式决定介入,派出12架SM81轰炸机协助佛朗哥运输非洲军团至本土。之后在希特勒的鼓励下,墨索里尼派出部份正规军参与西班牙内战,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不想在国际影响力上低于希特勒。尽管墨索里尼派出比希特勒多的地面部队,但所提供的战略资源较其来的少。在战争开始的1936年9月,墨索里尼只有提供国民军68架飞机和几百支小型武器,而意大利皇家海军(Regia Marina Italiana)在地中海发挥了重大作用,封锁了共和国的海军。意大利之后向国民军提供重机枪、火炮、飞机、轻型战车和空军军团(Aviazione Legionaria)与志愿军团(Corpo Truppe Volontarie,CTV)两支作战部队。在西班牙的意大利军约5万人,并透过轮换与整补,西班牙内战有超过75,000名意大利士兵为国民军战斗。
其他
葡萄牙在内战爆发时虽没有正式宣战,但约有8000名的志愿军进入西班牙与国民军一同作战、提供少量军需物资、更重要的是提供德意两国转入西班牙本土的港口,另外也有将逃往葡萄牙的共和派人士押到国民军军部处理。爱尔兰约有700名志愿军;罗马尼亚王国也有以伊万·莫塔为首的志愿军加入该阵营,而莫塔本人也在1937年1月13日阵亡。 苏联
在国联对其他各国实施武器禁运的同时,苏联是共和政府主要的援助者,秘密提供共和军约806架飞机、362辆坦克和1555门大炮。虽然当时斯大林签署过西班牙内战的不干涉协议,但在1936年10月宣布“若德意两国不停止军援国民军派,苏联将不受不干涉协议的约束”,之后秘密介入其中。由于斯大林不希望任何人能从武器形式追踪到苏联的介入,他们对共和军所提供的武器多是从博物馆、世界其他国家生产或是被苏军缴获的武器,不过苏联仍提供了如T-26轻型坦克、BT-5快速坦克、I-15、I-16战斗机等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装备给西班牙。苏联也派出少数军事顾问到西班牙,以及组织国际纵队参战。内战期间,苏联军队总额不超过 700人,但苏联的志愿军也经常开着的苏制坦克和飞机与共和党并肩作战。对于苏联的军备,共和政府则以西班牙银行的国家黄金来支付,总价值超过5亿美金,占了共和国全国黄金量的三分之二(见莫斯科黄金条目)。1938年,苏联自西班牙撤回军事顾问与志愿军。
墨西哥
不同于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公开表示支持共和政府,拒绝遵从法国和英国的不干涉的提议,但相较于国民军自德意两国的援助,墨西哥提供共和政府的军备数量甚少。墨西哥提供2,000,000美元的援助和一些战争物质,包括20000支步枪,28万颗子弹,8门大炮和少数美国制造的飞机,如贝兰卡CH-300和一些曾在墨西哥空军服役的军机。然而,墨西哥最重要的帮助,是在外交部庇护许多来自西班牙的政治难民,其中有许多共和派知识分子和孤儿家庭。
国际纵队
在内战爆发后,苏联共产国际组织全球50多个国家的志愿者,编为国际纵队(亦称“国际旅”),前往西班牙与共和军共同对抗国民军。成员组成为来自各地(主要是来自英法美,也有来自德意等极权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反法西斯份子,其中有不少如阿尔贝·加缪、聂鲁达、海明威、乔治·奥威尔、毕加索等知名人物,还有当时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时前往西班牙的中国人。在受过基本的军事训练后便送往前线作战,西班牙内战期间总计约有32,000人参与国际纵队。在战争期间,国际纵队成员因其高昂斗志成为共和军倚重的主力之一。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98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43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4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9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57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39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93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5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18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