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甜椒出口到哪里

西班牙甜椒出口到哪里

发布时间: 2022-11-22 00:47:48

A. 辣椒的传播与分布是怎样的

据历史记载,1492年,为寻求胡椒而航海西渡的哥伦布,在北美新大陆发现优于胡椒的上等辛香料辣椒,哥伦布于1493年将其带回西班牙,传播到南欧,受到人们的欢迎。1548年辣椒的栽培由地中海地区传播到英国,1558年已传入中欧,16世纪中期才在欧洲各地传播开来。1542年由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将辣椒传到印度。1583—1598年传入日本,17世纪许多辣椒品种传入东南亚各国(《中国辣椒》,2002)。

中国约在1640年(明朝末年)引进,相传中国的辣椒一是经丝绸之路传入,在甘肃、陕西等地均有栽培,故有“秦椒”之称;二是经由东南亚海道进入,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广泛栽培,现云南省西双版纳仍有半野生型的“小米辣”。中国最早记载有关辣椒的书见于1591年高濂撰写的《遵生八盏》:“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辣椒一名最早见于清代《汉中俯志》(1813),其中有牛角椒、朝天椒的记述(《中国作物遗传资源》,1994)。

甜椒由中南美热带原产的辣椒,在北美洲经长期人工栽培和自然、人工选择而逐渐进化,其果肉逐渐变厚、辣味慢慢消失、心室数增多、果形变大,从而形成不同于辣椒的甜椒类型。甜椒传入欧洲的时间比辣椒晚,后传入俄国,近代传入中国。

目前,辣椒生产遍及世界各地,辣椒栽培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尼日尔爾利亚、土耳其、韩国等。一般的处冷凉地区的国家以生产甜椒为主,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国家则以种植辣椒为主。中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全国各地几乎均可种植,主要栽培地区分布在湖南、四川、河南、贵州、江西、陕西、山东、安徽、湖北、江苏、河北等地,近年来反季节栽培发展迅速,尤其是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省份已成为秋冬季南菜北运辣椒的重要产区。

B. 什么是甜椒

甜椒属茄科番椒属,不具辛辣味。甜椒本身在品种上又可分成两大群,一称之为pimentor,其果型似番茄扁圆而小(chess type)肉厚,成熟果供做制罐用。另一为一般常见供做蔬菜栽培用之品种,果圆锥型 (bell type)果中空而果皮肥大供食用者,即俗称之甜椒。

番椒其原产地为中美洲、南美洲热带地区,哥伦布 于1493年首先带回西班牙,于十五世纪中流传于欧洲大 陆,十六世纪时已传到日本,而于十七世纪始传到中 国。

早期所栽培之番椒几乎都是辣椒,而甜椒则是由辣 椒中演化而来,其主要之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辛辣味,辛 辣味主要是来自于果实胎座中辣椒素 capsaicin 成份之影 响,其在遗传上是由显性因子所控制,因此如以具辛辣 味者为母本,其后代将出现具辛辣味者。甜椒是于长久 的栽培过程中,选育出不具辛辣味者,其代表性品种 Bell是于1774年及California wonder 于1828年在美国育成 之后开始流传至今。而辛味种则在印度、墨西哥、匈牙 利流传。

而消费及栽培习惯之差异,于食用上又分两大类, 一为食用嫩果青果期者,如东方之我国、日本、韩国, 即采收时期为幼果期,果实尚未成熟果均呈绿色;一为 于成熟期时采收,此时果实因成熟之关系,都已由绿色 转成其他红、黄…等颜色,味较甜而适于生食。

C. 你知道青椒是原产于哪里的

你好,青椒原产于热带地区。

青椒为植物界,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茄科。和红色辣椒统称为辣椒。果实为浆果。别名很多,大椒、灯笼椒、柿子椒都是它的名字,因能结甜味浆果,又叫甜椒、菜椒。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特点是果实较大,辣味较淡甚至根本不辣,作蔬菜食用而不作为调味料。由于它翠绿鲜艳,新培育出来的品种还有红、黄、紫等多种颜色,因此不但能自成一菜,还被广泛用于配菜。青椒由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的辣椒在北美演化而来,经长期栽培驯化和人工选择,使果实发生体积增大,果肉变厚,辣味消失和心皮及子房腔数增多等性状变化。以有100多年历史,现全各地普遍栽培,青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尤其青少年喜欢吃

D. 辣椒的相关历史

美索亚美利加:考古学家估计,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亚美利加人(玛雅人)就开始吃辣椒了,而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就在此生长了,所以辣椒可以说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最初发现于美索亚美利加的一年生辣椒,包括了番椒、甜椒和墨西哥胡椒。南美洲:在哥伦布去美洲途中发现辣椒的味道之前很久,辣椒就一直在美洲了。实际上,由于哥伦布把辣椒与印度发现的胡椒混淆了起来,后来哥伦布把辣椒带回了西班牙,说它是一种香料,虽然它是茄属类植物,但哥伦布的错误并没有妨碍辣椒几乎立刻就传遍了全世界。而很有名的风铃椒最早就是发现于南美洲的。非洲:非洲人对有姜味和辣味的“天堂谷物”很喜爱,这使他们非常容易把开胃的辣椒吸纳到自己的食谱中。仅仅几年的功夫,借由葡萄牙人的引荐,辣椒便一直传播到了非洲大陆东边的莫桑比克。当时,葡萄牙人撒下了购买非洲奴隶的大网,而他们在哪里买奴隶,他们就把辣椒带到哪里,这样辣椒也就迅速在非洲大陆传播开来。欧洲:最初欧洲人不大接受辣椒。辣椒从西班牙进入安特卫普,然后在1526年来到意大利,1548年又来到英国。许多理论都认为,是穆斯林商人把辣椒从印度经由波斯湾带到阿勒颇(叙利亚西北部)或亚历山大城(埃及),然后再往北进入东欧的。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土耳其人把辣椒从亚洲带入东欧的:经由波斯湾和小亚细亚和黑海进入土耳其在1526年所征服的匈牙利。接着,辣椒从匈牙利又进入德国。第三种可能性是葡萄牙人从它的殖民地之一霍尔木兹把辣椒出口到东欧,与来自印度的黑胡椒竞争。
北美洲:虽然在墨西哥种植辣椒已有数个世纪,但是直到奴隶贸易全面盛行后辣椒才在北美出现。辣椒在非洲人食品中的盛行促成了它向新大陆的传播。非洲人非常喜欢吃辣椒,以至于奴隶贩子在跨越大西洋的航行中不得不携带大量辣椒。而且,为了让非洲奴隶在北美生活时保持他们的饮食习惯,种植园主也不得不种植辣椒。结果,17世纪以后,辣椒在北美安顿了下来。亚洲:明代时期辣椒传入中国。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干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后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国境内最晚传入却用量最大且最广泛的香辛料。明《草花谱》记载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下江人尝试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从江浙、两广传进来,但是没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却在长江上游、西南地区泛滥起来。到了清代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已经“种以为蔬”、“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说明川人吃辣椒的历史也就约四百多年。
辣椒原来生长在中南美洲热带地区。
欧洲殖民主义到达美洲以后,辣椒1493年率先传入欧洲,大约1583年-1598年传入日本。传入我国的年代未见具体的记载,但是比较公认的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曰:“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据此记载,通常认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
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名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几乎是没有辣椒的空白地带了。
至干隆年间,贵州地区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在干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湾府志》中,有了台湾岛食用辣椒的记载。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已开始“种(辣椒)以为蔬”了。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已 “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时(1862年-1874年)贵州人则“四时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贵州地区盛行的苞谷饭,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蘸水,有点像今天四川富顺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区在嘉庆年间食辣还不多,但道光以后,食用辣椒便较普遍了。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说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经成性,连汤里都要放辣椒了。
相较之下,四川地区食用辣椒的记载稍晚。雍正《四川通志》、嘉庆《四川通志》都没有种植和食用辣椒的记载。目前见于记载的最早可能是在嘉庆末期,当时种植和食用辣椒的主要区域是成都平原、川南、川西南,以及川、鄂、陕交界的大巴山区。同治以后,四川食用辣椒才普遍起来,以至“山野遍种之”。据清代末年傅崇矩的《成都通览》,光绪以后成都各色菜肴达1328种之多,而辣椒已经成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食辣已经成为四川人饮食的重要特色。与傅崇矩同一时代的徐心余在《蜀游闻见录》中也有类似记载:“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云南在什么时候开始食辣?其邻近贵州的镇雄在干隆时起食辣,但直至光绪时期的着述《云南通志》中仍无辣椒的踪影,其时辣椒已经涌入了云南——徐心余在《蜀游闻见录》中写到,他的父亲在雅安发现每年经四川雅安运入云南的辣椒“价值数十万,似滇人食椒之量,不弱于川人也”。

E. 辣椒原产地在哪里

辣椒原产墨西哥,明朝末年传入中国。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明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到现在几乎是没有辣椒的空白地带了。学名:Capsicum
annuum
L.,茄科、辣椒属。为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呈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绿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

F. 辣椒的产地是哪些地方

辣椒的原产国是墨西哥。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云南、陕西、河南(淅川县)、河北省鸡泽县和内蒙古托克托县。辣椒原来的分布区在墨西哥到哥伦比亚,现在世界各国普遍栽培。

考古学家估计,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亚美利加人(玛雅人)就开始吃辣椒了,而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就在此生长了,所以辣椒可以说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最初发现于美索亚美利加的一年生辣椒,包括了番椒、甜椒和墨西哥胡椒。


(6)西班牙甜椒出口到哪里扩展阅读:

辣椒的生长习性

辣椒生育初为发芽期,催芽播种后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现第一片真叶,到花蕾显露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门椒坐主为开花期。坐果后到拔秧为结果期。辣椒适宜的温度在15-34度之间。种子发芽适宜温度25-30度,发芽需要5-7天,低于15度或高于35度时种子不发芽。

苗期要求温度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温,要注意防寒。辣椒如果在35度时会造成落花落果。

辣椒对条件水分要求严格,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喜欢比较干爽的空气条件。

G. 大红椒是不是甜椒

大红椒是甜椒。

大红椒中文别名甜椒。属于茄科,原产于中南美洲。16世纪由墨西哥传入欧洲后,广布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匈牙利。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主要成分

果皮部分含有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C、蛋白质、食用纤维等,种子则含有辣椒碱。

烹调用途:鲜用可作蔬食,如用作拌制色拉。红椒粉为烹制匈牙利牛肉的必备香辛料。或用作食品的点缀品,如焖炖马铃薯等。

其他作用:可作蔬菜食用。备注:本品因栽培改良,渐失其辛辣味道。现有品种只有种子和维管束具有辛辣成分,果皮部分只具甜味。



H. 中国哪里的人最喜欢吃甜椒

甜椒
我国甜椒品种资源丰富,据《中国蔬菜优良品种》介绍共有65种,每年都有大量出口。近年来,随着塑料拱棚提早栽培的发展,甜椒在我国各地有了大面积的发展。据1989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生产年鉴》报道,我国甜椒的生产面积为16.8万h m2,约占世界甜椒生产面积的15.89%,总产量为202.2万t,约占世界甜椒总产量的20.07%。目前我国各地种植甜椒的主要地区是东北、华北,华东以及东南沿海各省,另外西北和蒙新地区也有部分种植,当前甜椒分布区逐渐由北向南扩大。生长期10-12个月

主要产地及品种:

1.东北地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本地区栽培主要品种有:辽椒3号、吉椒2号、吉农方椒、九椒1号、红旗方椒、通椒3号、通椒4号、龙椒1号、龙椒2号、鹤椒1号、沈椒1号等

2.华北地区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省(市)以及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地区)

本地区主要栽培品称农大40、农发,甜杂3号、中椒4号、津椒一号、海花3号、牟农一号、同丰37号、甜杂6号、 9387甜椒等

3.华中、华东地区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以及安徽、江苏南部、福建省北部等地区)

本区主要栽培品种:前门甜椒、早丰1号、湘椒7号、湘椒8号等

4.华南地区 (包括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等省(区)以及福建、云南的南部地区,为甜椒栽培重点区)
本区主要栽培品种:中椒5号、海花3号,农大8号、冀椒1号、同丰37号等

5.西北地区 (包括陕西省、宁夏自治区和甘肃省中南部等地)

主要甜椒栽培品种有:二猪嘴、同丰37号、早熟3号、海丰8号、农乐甜椒等

6.蒙、新地区 (包括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

主要甜椒栽培品种有:前门甜椒、农大40、海花3号、巴彦等。

I. 以色列柑橘低毒无残留的原因

以色列西部是地中海,东面有死海和约旦河,南部是沙漠,北部是高山。气候、土质、地形十分复杂,亚热带气候和沙漠气候并存,沙丘戈壁与冲积土壤相连,地势从海拔-400米一直升高到1200多米,为世界所罕见。但以色列农业在全世界却大放异彩。 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以色列农业的多样化,为此科学家们必须为每一寸土地设计最佳的用途。严酷的自然条件逼迫以色列人依靠科技发展农业。他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产出了世界闻名的优质柑橘、西红柿、葡萄等水果蔬菜,培植出了姹紫嫣红的鲜花。 以色列农业用地为41.1万公顷,从事农业人口为7.2万(其中70%为雇工),占劳动力的2.8%。人均耕地比我国还少,仅0.058公顷,而且严重干旱,地下水含盐量高。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差,举世少见。 不利的自然条件 以色列又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中南部地区的沙漠旱地占国土面积的60%,年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许多地区从不下雨。雨水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年平均也只有500毫米,而且基本集中在11~4月间。加利利湖(Galilee,又称“太巴列湖”)是全国的命根子。1999年,以色列能够使用的水为20.76亿立方米,人均300多立方米;其中的约60%用于农业。

然而,以色列农业又是效率极高的生产部门。以1999年为例,占全国劳动力总量3%左右的农业生产者,实现农业产值32.8亿美元,人均约4万美元。当年,以色列农业出口总额达到12.28亿美元,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出口约1.5万美元。 以色列使沙漠变成了绿洲,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干旱缺水是以色列农业生产的大敌,因此“节约每一滴水”、“给植物灌水,而不是给土壤灌水”成为他们的准则。他们必须根据作物生长需求,最大限度地实行节水(包括微咸水)灌溉,采用滴灌、喷灌技术和循环利用。滴灌使水的利用率达到95%,城市废水回收再利用率达30%以上。农业需水量约占总水量的60%,其中63%由淡水满足,27%由微咸水满足,其余10%由处理后的污水满足。昔日的死亡之海内格夫(Negev)沙漠已经点缀着块块绿洲,棉花单产居世界前列。 沙漠里的农业奇迹 以色列首任总理本�6�1古里安曾预言,以色列的未来在南方沙漠。水是改造沙漠的命脉,以色列从1952年起耗资1.5亿美元,用11年时间建成了145公里长的“北水南调”输水主管道,然后再以中小口径的管道输送至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须用水泵泵到山上的居民点。 1962年,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水在同一点上渗入土壤是减少蒸发、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农药最有效的办法。这一发现立即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闻名世界的耐特菲姆(Netafim,它是一个基布兹办的)滴灌公司于1964年应运而生。 发明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增长了许多倍。滴灌原理很简单,然而,让水均衡地滴渗到每颗植株却非常复杂。他们研制的防堵塑料管、接头、过滤器、控制器等都是高科技的结晶。如今,世界80多个国家使用以色列的滴灌技术,耐特菲姆公司年收入2.3亿美元,其中80%来自出口。 滴灌根本改变了传统耕作方式,以色列大地遍布管道,公路旁蓝白色输水干管连接着无数滴灌系统。大田地头是直径1米多的黑塑料储水罐,电脑自动把掺入肥料、农药的水渗入植株根部。滴灌使每寸土地都融入了高科技,使沙漠城市也照样绿荫浓浓。电脑控制的水、肥、农药滴灌、喷灌系统是以色列现代农业的基础。它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证明,以滴灌为代表的科学灌溉将能够大大缓解全球水资源危机。 年降雨量仅有25~50毫米的阿拉瓦(Arava)谷地位于以色列内盖夫沙漠,其北端与海拔为-400米的世界最低点——死海接壤,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干燥的荒漠高度盐碱。内盖夫沙漠地区有丰富的地下微咸水层。过去一直认为,盐水、即使是微咸水也不能用于灌溉。但以色列科学家开始利用微咸水进行农业灌溉的应用研究。以色列西、北部那些得天独厚的谷地(大田)用去了大部分的农业淡水,沙漠治理真正可依靠的水源正是微咸水。 沙漠微咸水的科学开发和应用,也是以色列科学家对荒漠种植业发展的另一大杰出贡献。研究发现,棉花、西红柿和甜瓜可轻易接受最高浓度达0.41%~0.47%的微咸水浇灌。虽然作物产量会有所下降,但产品质量却得到提高。如微咸水灌溉的甜瓜甜度增加,瓜型更有利于出口;而西红柿的可溶性总物质含量会提高,甜度增加。内盖夫西红柿等优质微咸水灌溉蔬菜、水果已在欧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经多年努力,以色列培育出了适宜内盖夫沙漠地区微咸水生长的棉花、甜瓜、甜椒、西红柿、橄榄、狗牙草、虎尾草等。采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较一般低矮得多的杂交品种椰枣树、香蕉树、向日葵等,创造了低耗水、高产出的沙漠奇迹。此外,为抵御干旱气候易引发的病虫害,以科学家还培育出了多种抗灾病新品种。

现在,这经历了千年荒漠的内盖夫沙漠,万余公顷的沙漠绿洲点缀其间,每公顷温室一季已可收获300万支玫瑰,1公顷温室番茄产量最高达500吨。农民收入也从年170美元提高到了10000美元以上。这片仅占以色列国土总面积6%的荒漠上生活着近500户人家,但其新鲜水果、蔬菜的出口竟占了以色列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花卉出口也占到了12%。目前,以色列农业产品已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 水果和育种 水果生产在以色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以色列水果的面积达到3.6万公顷(1.7万公顷种植甜橙类产品不计在内),其产值达到5.13亿美元。出口的水果达到7.4万吨,它占以色列全部农业生产的15%。出口水果中,鳄梨占4.9万吨,鲜食葡萄4000吨。 2002年,以色列生产的柑橘类水果达53万吨,其果园面积为1.7万公顷;其中年出口约5.5万吨,占全部新鲜农产品出口的12.5%。这里说的柑橘类水果,包括葡萄柚、柠檬及其他小品种柑橙类水果。 以色列还有5万多公顷的其他果园,这些果园年产水果50万吨,价值4.5亿美元。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以色列在水果旺季刚开始和结束时都可以采摘到水果,甚至过了旺季,也能采摘。这样,在市面上就能长期有水果可卖。 蔬菜生产在以色列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产值约6.72亿美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大约有4.5万公顷是露地生产,而产量更高的是在“温室”,面积已达到4000公顷,主要是番茄、甜椒、叶类蔬菜、西瓜、甜瓜等。 最使人惊讶的是一些私人公司对农业科研的重视程度。在Ben Dor's公司,主人从祖父一辈开始搞水果育种,坚持了几十年,育成的李子42个品种,桃13个品种,采摘期都可以从5月份均匀地延长到11月上旬。另外,还有杏15个品种(采摘期3个月)、油桃15个品种(采摘期5个月)。这些水果的果肉、果皮的颜色各不相同,但是其品质都非常优良。例如,385克一盒装的李子(6个)在英国可以卖到3.5~4英镑(相当于55元左右1公斤)! 目前,以色列农业产品已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以色列政府将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先进科学技术在沙漠农业开发中获得的巨大成功。 科技与人力资源 以色列农业发达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十分重视科研、开发和推广工作,不仅投资大、人力多,而且组织严谨,措施得力。2000年,以色列全国民用研发 (R&D) 费用约合47.86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16%;占GDP比重达4.2%。同期企业R&D费用约占全国民用R&D总费用的65%。尽管以色列农业科研经费来自多种渠道,但仍然以政府资助为主。据希伯莱大学估计,1996年农业研究资金为 11亿美元,其中政府投入约占 90%。政府投入部分中,以农业部投入为主,占总投入的 63%,其余 27.5%来自科技部和教育部。除政府投入外,私营企业和民间基金也资助部分农业研究,接近10%。 1996年,农业部用于资助农业科研的经费占农业 GDP的 2.6%,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居第4位,其中约一半经费(4000万美元)主要用于其农业研究组织(ARO)人员的工资和实验室的基本运行。 如果没有极度干旱,以色列就不会有现在这套几乎将每滴水的效用发挥到最大程度的节水系统,就不会煞费苦心地去研究滴灌技术和土壤保湿技术;如果不是土地奇缺,就不会有以色列的高效农业,也不会千辛万苦地在沙漠和戈壁中开垦农田。今天,以色列的节水滴灌技术、沙漠治理技术、基因育种技术、高效种植养殖技术、水果保鲜技术、化肥农药和设备等的出口额,已经远远超出了农业的总产值,农业项目在以色列所有国际合作项目中占了一半以上。 为更好地利用沙漠资源,以色列特别重视引进国外的各种耐旱植物,特别是沙漠植物。全国有好几个研究沙漠植物的研究中心和试验场。除了那引人注目、形形色色的仙人掌科植物外,还有一些奇异的耐旱树木。据说,这些植物大都有很广的用途,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经过多年研究,以色列的科学家们能够如数家珍地讲出各种植物的特点和经济价值。原来,沙漠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土地。 在以色列,一个农作物新品种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是3~4年。根据沙漠气候的特点,以色列开发出了高架、装有屋顶通风设施的沙漠温室。温室的骨架材料一般采用铝合金镀锌,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覆盖温室的细孔尼龙网可以有效地防止害虫飞入,从而免除农药喷洒,其使用寿命一般是6年。目前,以色列的沙漠温室面积已超过3000公顷,沙漠温室的普及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以色列农业的发展。 高素质的农民是现代农业和现代社会的基本保证。以色列历来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投资是最根本的经济投资。各农业推广中心经常举办培训班,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达到大专水准,能较快掌握农业新技术。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92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3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32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8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50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31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8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4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12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