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舞曲的人物形象是什么
1. 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简介
《西班牙狂想曲》是匈牙利着名作曲家、钢琴大师李斯特于1867年创作的钢琴曲,附标题是“为了西班牙福利亚舞曲与亚拉冈的霍塔舞曲”。下面就跟随我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的相关知识吧!
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的作者介绍
这是一首试图表达西班牙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曲,福利亚舞曲和霍塔舞曲均是最具西班牙风情的题材之一,是李斯特钢琴音乐的代表作品。说是他的代表作品,主要是因为这首作品纷繁的技巧和色彩的缤纷。
全曲在短暂的一分钟左右前奏后,即进入福利亚主题和它的五个变奏。1:24开始,沉闷的低音小声开始;2:06时第一次变奏,和声开始出现,低音与上声部同时进行。到了第二变奏,多了几份典型的浪漫时期音乐的特征。变奏三进一步将低音庄严化,变奏四的顽固低音短暂的收敛起来,为变奏带来了片刻舒缓和宁静。到了变奏五,气氛再次庄严果断起来,波兰舞曲作为间奏,将乐句带到轻快活泼的霍塔舞曲。
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的经典录音
着名指挥家阿根塔录制的西班牙狂想曲集是TAS、企鹅、CD圣经、留声机杂志等榜上的发烧名盘。
Decca版的《西班牙狂想曲集》是模拟录音时代的典范,但实际上到了数码录音时代,已有不少同曲目的新录音无论演奏还是录音效果足以与之相提并论,但Decca版的《西班牙狂想曲集》在人们心目中还是占据着显赫位置。
这张专辑西班牙籍指挥阿根塔逝世前一年于伦敦京士威厅及日内瓦维多利亚厅录制的传奇录音。
此录音的LP版长久以来高挂TAS金榜,数年前DECCA成功将其转制成CD,灿烂华丽的管弦乐、分明的层次与惊人的动态曾令乐迷大为惊艳,阿根塔熟力四射的手法亦令人赞叹。如今DECCA再度将原始母带以24bit, 96K取样重制,音色、细节及爆棚的程度远超乎想象,其效果较前一CD版自是更上层楼。另值得一提的是两录音厅声学条件的差异亦然清楚无隐,考究两者间的差异是音响迷赏乐之外的另一重乐趣。 )
留声机杂志评鉴:DECCA LP名盘……夏布里埃的《西班牙》轻快宜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西班牙狂想曲》演奏出色,且不失敏锐、色彩与活力。DECCA录音师完美捕捉惊人的打击乐,即使至今其效果仍令人赞叹……集中莫舒柯夫斯基的《西班牙舞曲集》,具有令人怀念的老录音质感,而其充满活生感且色彩瑰丽的演奏于今仍给人无比欢愉的感受。
企鹅唱片评鉴:1957年在京士威音乐厅的录音充满打击乐器令人目眩的灿烂音效……DECCA的录音小组应该为这个早期立体声录音感到骄傲……CD收藏家最迷人的选择。
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的油画作品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于1907年用油画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部杰作《西班牙狂想曲》;于1908年3月15号在巴黎首演。
许多听众认为这部作品是无与伦比的,它以如画般的手法描绘出浓郁的西班牙气氛和西班牙的精神。西班牙作曲大师法雅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最为中肯:“这首狂想曲让人吃惊的是通过运用我们西班牙‘流行’音乐的调式和装饰音型,它所表现出来的纯粹的西班牙特性丝毫没有被作曲家的自身风格所改变。”
在作曲家精心创作出的奇妙的管弦乐作品之前,拉威尔习惯性为他所钟爱的钢琴创作每一签约作品。而这部管弦乐作品却是个例外,其中的哈巴涅拉源自于他1895年创作的一首钢琴作品。
“夜的前奏曲”以朦胧的雾霭和若隐若现的弦乐下行音型的吟咏开场,最后在渐弱的温柔的单簧管独奏中结束。突然整个管弦乐队强力的爆发冲破了云雾。最为与众不同的是管弦乐队先与单簧管、后与大管风趣的二重奏。
马拉加舞曲以弦乐低沉的拨奏和木管乐器低声的席卷而过的音型开场,预示了不祥的征兆。嘹亮的小号像一个斗牛士一样伴着强烈的节奏紧张地闯入,而后又回到了由英国管的独自吹出的引起回忆的曲调。
第三乐章开场,高音域的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唱出了经典的哈巴涅拉风格。这个乐章的调式使整个的气氛宁静而舒缓。让人感受到在地中海阳光下缓慢而踏实的感觉。
2. 《西班牙斗牛舞曲》简介
《西班牙斗牛士舞曲》这部作品由西班牙作曲家玛奎纳创作,用小号来演奏的一首独奏曲。在这首乐曲中,小号用其高亢、嘹亮的音色表现出了斗牛士英勇、威武的英雄形象。
欣赏小号独奏《西班牙斗牛士舞曲》,体验乐曲的体裁风格,感受斗牛场惊险、刺激、激烈、喧闹的场面,以及斗牛士勇敢、威武的气势。
下载地址:http://vod2.tyrtvu.e.cn/music/shijiemingqu/xiyadouniushi.mp3
3. 西班牙舞曲的风格和特点是什么
开朗、热情、节奏明快,
4. 急求西班牙斗牛士舞曲介绍,包括作者,生平,舞曲的表现力。
由西班牙作曲家玛奎纳创作,用小号来演奏的一首独奏曲。在这首乐曲中,小号用其高亢、嘹亮的音色表现出了斗牛士英勇、威武的英雄形象。
玛奎纳(Pascual
Marquina
Narro),一位多产的西班牙管弦乐和歌剧作曲家。1873年5月16日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萨拉戈萨省(Zaragoza)的小镇卡拉塔尤德(Calatayud)。1948年6月13日逝世于,享年75岁。玛奎纳的父亲是当地民间乐队的指挥。玛奎纳从小便从父亲那里得到了音乐训练,7岁时参加了一个童声合唱团,9岁时在父亲指挥的一个乐队中充当短笛手,17岁时已经成为卡拉塔尤德东南另一个小镇达罗卡(Daroca)的一个乐队的指挥了。之后,玛奎纳到巴塞罗那的卢查那(Luchana)团乐队服兵役,并在这里学习了和声和作曲。1901年,28岁的玛奎纳被调到马德里担任军乐队指挥,并一直住在马德里直至去世。1914年,担任萨苏埃拉剧院(Teatrode
la
Zarzuela)指挥。
5. 西班牙狂想曲的夏布里埃
夏布里埃最着名的管弦乐《西班牙交响狂想曲》是他到西班牙旅行采风后的产物。后来被人改成管弦乐的《快乐进行曲》,和声新颖独特,配器手法别出心裁而色彩鲜明,音乐富于幽黩感而健美。他被认为是德彪西、拉威尔、普朗克等法国近代音乐的先行者。
夏布里埃(Emmanuel·Chabrier,1841-1894),法国作曲家,生在昂贝尔,自幼显示音乐才能,但从父命学法律当公务员,同时自学音乐。1877年他的轻歌剧《星》在巴黎喜歌剧院上演后,被承认为专业作曲家,但仍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直到1880年在慕尼黑听了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深受影响后,才决意退职专门从事作曲。
他最着名的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是他到西班牙旅行采风后的产物。他被认为是德彪西、拉威尔、普朗克等法国近代音乐的先行者。
夏布里埃和当时的许多法国人一样,都醉心于西班牙。他访问西班牙时,曾悉心研究过那里的音乐、舞蹈和舞蹈家,而且详细地做了笔记,并经常在给友人的信中生动地谈论起这些问题。
1882年11月,他从格拉纳达写信给友人。信中提到:“每天晚上,我们到咖啡馆听音乐,那里演唱马拉圭那、索立达、萨帕台阿多和佩台涅拉,还有那里的舞蹈,说实话,那是纯而又纯的阿拉伯舞蹈。你若是能看到她们的臀部像脱了臼似地扭来扭去,我敢说你再也不想离开。在马拉加,那舞蹈越跳越狂热,我不得不带了我的妻子离场;不用说,你也知道我记录了有关这些音乐的不少东西…”这就是我们在夏布里埃的《西班牙狂想曲》中听到的那种色彩与激情。
这部作品是为钢琴而谱写的,后由作者配器。整个乐曲主要包括两种西班牙舞曲:马拉圭那(一种狂热而放荡的舞蹈)和霍塔(一种火热、冲动的快速圆舞曲,边唱边跳)。
乐曲的第一主题为霍塔主题,由大管和小号奏出,其间有三角铁进行点缀。这一具有跳跃性的主题,带有狂放的西班牙民间风格;经过整个乐队对第一主题的反复,乐曲进入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为圆舞曲式,依然奔放的性格中不乏抒情色彩,其后又产生各种多姿多彩的派生主题,生动地描绘出节日般的欢庆气氛。
6. 【DAY 12】赏析 《波莱罗舞曲》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Ravel,1875-1937),着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
拉威尔像
代表之一。七岁开始学
钢琴
,十四岁入巴黎音乐院。早期印象派音乐热衷于明暗对比、光明与阴影中神秘的游戏,而自我陶醉在冗长的印象中;而拉威尔作为印象派音乐家则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他喜爱喷射出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人造烟火,喜爱富于诗意的洪亮的声响。他既是
乐曲
形式的大师,又赋予音乐丰富的色彩,另外他严守维也纳古典乐派的
戒律
,而以独创的手法运用这些传统戒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和作品形式。对于音乐的描述性,他主张不注重事物的外部,而是关注事物的本质和浓郁的色彩,并认为真正的诗不能是
长篇大论
,而是在于真正的感情。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剧《达芙妮与克罗埃》,
芭蕾舞剧
《鹅妈妈》,小提琴曲《
茨冈
》和管弦乐曲《波莱罗舞曲》。另外,他将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独奏曲《图画展览会》改编为同名管弦乐组曲,使得此曲广为流传。
《波莱罗舞曲》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928年,作者把它题献给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夫人。
1、节奏自始至终完全相同,节拍速度不变;
2、主题及答句同样地反复九次,既不展开也不 变奏;
3、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两小节才 转调;
4、舞曲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 ,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
5、舞曲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
"波莱罗"是一种三拍子的西班牙舞曲,速度中庸,这种舞蹈常是气氛热烈、节奏鲜明。拉威尔的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以下的舞蹈场景:在一家西班牙的小酒店里,人们三三两两在喝酒聊天。这时一位妖艳的女郎开始跳起了轻盈的舞蹈。渐渐的,她越跳越有激情,并吸引了不少客人,他们也逐渐加入了她的舞蹈。音乐越来越热烈,接近疯狂,而舞蹈的人们也进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他们狂舞到最后,开始了疯狂的杀戮,直到大部分人都已经死去,舞蹈才停止了下来。
舞曲开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拨弦来表现"波莱罗"的节奏(铃鼓自始至终打着相同的节奏)。这种节奏持续四小节之后,从第五小节开始出现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依次在长笛、单簧管等乐器上展开,音乐富有生气,给人以明朗、安静的感觉。乐曲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在第一主题重复两次之后进入,这一部分也是由两段组成,中间还使用了几个变化音。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穿插重复进行,没有展开和变奏,只是不断地更换乐器,音乐的力度也逐渐加强。全曲中,这种反复共进行了九次。音乐的结尾以转调和乐的全奏达到高潮。
令惊奇不已的是,尽管这部作品主题单一,节奏统一,全无戏剧冲突和强烈对比,但却从乐队奏出第一个音符开始,就牢牢地把听众所吸引。音乐似乎有一股魔力,一股难以抗拒的魅力,使人们聚在它的周围,和它一起呼吸、舞动,一起由简至繁地滋生、发展。作品在开始时先由小鼓击出主导性的节奏音型,然后声部逐渐加浓加厚:先是长笛与单簧管为一组;大管与小单簧管为一组;双簧管与小号长笛为一组;中音与高音萨春斯管一组依次奏出。接着,法国号、钢片琴、短笛、长笛和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为为一组;长号和短笛、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萨克斯管为一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小号、法国号和小提琴、单簧管、小号、萨克斯管、中提琴、大提琴为一组依次奏出;最后,以短笛、长笛、4支小号、萨克斯管、小提琴、长号等为一组,让主题在这些乐器配置中弹跳游走。而每个呈示和变化反复的篇幅也渐次扩展延伸,因此全曲就是一个大写的<(渐强)。这首乐曲近似分节歌的结构,两个主题旋律均各按原样反复5次,只是在最后一次才有所变化,最后以6小节的尾声结束全曲。
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360网络,雪枫音乐会,优酷,网易云音乐。
木心将在这三个月里为您提供50首比较好的古典音乐,敬请期待。
7. 格拉纳多斯一生都奉献给了钢琴艺术吗
人们对格拉纳多斯评价很高,不止因为他是西班牙着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更因为他是一位成功的音乐教育家,他培养出很多知名的音乐家。
格拉纳多斯评价中指出,作为一名作曲家,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钢琴艺术。格拉纳多斯被称为西班牙的肖邦。格拉纳多斯的音乐热情而温柔,并且他赐予了钢琴音乐新的生命。格拉纳多斯的音乐忧郁中带着一种喜悦,这种音乐中的喜悦并没有用原始的西班牙音乐的直率表现出来,而是将这种喜悦重新升华提炼,转为更深层次的情感。格拉纳多斯的很多作品都是受西班牙这种喧闹生活的启发,把生活写进了音乐中。格拉纳多斯的音乐是独特的,受西班牙民间音乐的影响,他的音乐带有浓重的民族浪漫主义色彩。西班牙舞蹈是格拉纳多斯音乐的生命。
格拉纳多斯评价中还强调了作为一个钢琴家出身的作曲家,他主要的创作领域还是在钢琴上,他创作的音乐在世界钢琴音乐中占有席位。他钢琴作品中的《戈雅之画》等作品是马德里的缩影,广场上热闹的人群、华丽的服饰、街头音乐以及斗牛表演,都写进他的音乐当中。在人们赋予他的众多称呼中,没有一种可以准确描述格拉纳多斯的音乐特点。他的钢琴音乐推进了西班牙民族乐派的崛起,为西班牙乐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也成为西班牙乐派的中坚力量。
8. 求肖斯塔科维奇《西班牙舞曲》的曲目介绍
、《西班牙舞曲》是《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音乐。在王后为王子安排的挑选新娘的舞会上,妖魔及其女儿和随从闯了进来,他们扮作外国客人,在妖魔斗篷的挥舞下,表演了各种民族风格的舞蹈,包括匈牙利、西班牙、那不勒斯和波兰的舞蹈,每一段舞蹈的音乐各有其民族特点。
《西班牙舞曲》是上述舞蹈中的一段,它运用了典型的西班牙舞曲的节奏,节拍为三拍子,节奏强烈,气氛热烈,常用与男女对舞和独舞,还采用西班牙舞曲中常见的响板,具有鲜明的西班牙民族音乐特点。该舞曲具有典型的波莱罗舞曲的特征。
2、《西班牙舞曲》共分为五段。
3、具体欣赏:
第一段:轻快活泼、节奏鲜明的西班牙风格的舞曲。
第二段:节奏比第一段更加强烈,情绪更加炽热。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
第四段:转调,旋律富于歌唱性,与前后形成对比。
第五段:情绪更加活泼,其热烈气氛达到全曲的高潮。(这好象是柴可夫斯基的)
9. 肖斯塔科维奇的《西班牙舞曲》作品简介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年),生于圣彼得堡,原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着名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达到了在特殊历史时期艺术创作的极致,被誉为“20世纪的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特别是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他在通俗音乐领域同样是一位能手,他的歌曲《相逢之歌》(1932)成为30年代苏联群众歌曲大繁荣的先声。肖斯塔科维奇1955年作在莫斯科为电影《牛虻》 所作的配乐:6首小品Op.97a,包括:1.方阵舞曲、2.西班牙舞曲、3.夜曲、4.手摇风琴、5.前奏曲、6.浪漫曲。这六首小曲,非常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质。其中第二首西班牙舞曲因流动悦耳的旋律、生动活泼的节奏被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