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朗哥时期西班牙用什么语言
① 关于西班牙
西班牙比较富裕的地方是:
Madrid(首都), Bacelona(重要名城及海港), Bilbao(矿产资源), Valencia(附近沿海有Costa Blanca"白色海岸",旅游及工业发达地区).
其他地方比较贫穷.
另,西班牙现在受金融风暴影响很大,基础建设处于停顿状态,房产业危机四伏,如Costa Blanca"白色海岸"地区,处正常降价外,现在推出买一送一促销方法,买一套,送一套房.上周在西班牙,走了Madrid,Valencia, Alicante, Benidorm,感触很深.与去年同期相比,萧条很多,商场都在打折,但打折也没人气.失业严重,尤其建筑业相关的失业人群,这些人大部分是南美及北非打工一族,失去工作.以此社会不安定因素越来越多.
② 请问能否详尽地介绍一下西班牙弗朗哥,详尽解释一下弗朗哥主义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西班牙语:Francisco Franco,1892年12月4日-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政治家,军事家,独裁者,西班牙大元帅,西班牙长枪党党魁。Francisco Paulino Hermenegildo Teólo Franco y Bahamonde Salgado Pardo是他的全名
1892年12月4日生于埃尔费罗尔军官家庭,1975年11月20日卒于马德里。1907年入步兵学院学习。1912年赴摩洛哥参加西班牙殖民战争。1915年升为少校。1926年晋升为准将。在J.A.普里莫·德里维拉军事独裁时期,任萨拉戈萨军事学院院长。1931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后,被取消现役军人资格。1933年,保守势力控制共和国,被重用。1934年晋升为少将。1935年任陆军参谋总长。1936年2月西班牙举行大选,人民阵线获得胜利,佛朗哥被调往加那利群岛任军事长官。1936年7月18日驻摩洛哥的圣胡尔霍将军,领导发动了对西班牙共和国的叛乱,史称西班牙内战。后来圣胡尔霍坐飞机在由葡萄牙到西班牙的途中机毁人亡,佛朗哥利用这一意外的机会,登上叛军魁首的宝座。在德国A.希特勒和意大利B.A.A.墨索里尼的支持下,镇压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争。1936年10月1日,任陆、海、空三军大元帅。经过近3年内战,1939年3月21日,佛朗哥军队占领马德里,推翻共和政府,建立独裁统治。佛朗哥自任国家元首,取消其他一切政党,法西斯政党长枪党为唯一合法政党,取消共和时期的代议制度,颁布“关于一切权力归国家元首”的法令,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大权都由自己一人独揽,内阁各部部长,所有军、政要员甚至主教都由他任命,一切法律、法令都由他批准。逮捕、枪杀共产党以及进步人士、大批西班牙人流亡到欧洲及拉美各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佛朗哥面临着是否参战的选择,这也是对他的统治的严峻考验。在整个大战期间,佛朗哥一直周旋于两大集团之间,见风使舵,利用英、美与德、意之间的矛盾,从中捞取好处。英法为了阻止佛朗哥靠近轴心国,不断地在经济上援助西班牙,以拉拢西班牙在大战中保持中立。佛朗哥考虑到西班牙的国力不强,同时也害怕德、意控制自己,在大战初期,有意地疏远轴心国。例如,在一次马德里盛大阅兵典礼上,由于佛朗哥故意把准备要出席的德国元帅戈林的名字排在法国驻西班牙大使贝当的后面,使这位早已将自己的指挥棒、元帅服送到马德里以施威摆阔的戈林受屈受辱,最后,放弃到马德里参加观礼。大战期间,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中立国,游离于交战双方之外,时而靠近德、意,时而为英、法叫好。当德、意力促西班牙加入轴心国参战时,佛朗哥谨慎地予以回绝,他委婉地给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写了一封长信,意思是说如果德国能拿出一个德、意必胜的证据来,西班牙马上加入德、意集团。 然而,到1940年上半年,由于德国横扫西欧,连连获胜,热衷投机的佛朗哥保持中立的立场开始倾斜,他希望趁机收回被英国人控制两个多世纪的直布罗陀。6月,佛朗哥突然出兵占领丹吉尔。当时丹吉尔是由德、意、英、法四国共管的地区。佛朗哥在采取这一军事行动以前,只通知了德、意,而没有通知英、法。随后佛朗哥又提出收回直布罗陀的口号。 1941年6月,希特勒进攻苏联,佛朗哥被希特勒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表示完全支持希特勒的行动,并请求德国允许西班牙长枪党志愿军参加对苏战争,以报答1936~1939年间德国给西班牙兄弟般的援助。此时,佛朗哥仍留有后退的余地。对外,他只是宣布西班牙由中立国转变为非交战国,对德国,他强调“西班牙派志愿军并不等于站在德国一方参战。实际上,佛朗哥组织了一个由长枪党员组成的“蓝色师团”,穿上德国军队的服装,开赴苏联作战。到1943年,佛朗哥眼看轴心国取胜渺茫,马上又调整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宣布西班牙由“非交战国”恢复中立,并下令召回在苏联作战的“蓝色师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佛朗哥在国内仍推行其恐怖统治。对长枪党以外的党派,尤其是共产党、社会党党员,大肆搜捕、关押,甚至处死,而且还使用阉割刑和绞刑(直到1963年才取消)。佛朗哥的这种恐怖暴虐统治,引起世界范围的强烈不满。1946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建议所有联合国成员国从西班牙召回大使,决定只要西班牙保持现行制度,今后就不接纳西班牙为联合国会员国。面对这种国际孤立的局面,佛朗哥宣布实行闭关自守的孤立的经济政策,在国内开展仇视犹太人和一切外国人运动,禁止在公共场合悬挂写有外国字的招牌,鼓励使用本国产品。1947年,佛朗哥又签署《国家元首关于国家元首职位继承法》,宣布西班牙为立宪王国,规定佛朗哥有指定国王继承人,罢免国王继承人的权利。 在对外政策方面,由于美苏开始走向冷战,佛朗哥又开始利用美苏矛盾,实行亲美政策,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1953年,佛朗哥与美国签订了《美西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西班牙向美国提供海、陆、空四个军事基地。从而获得美国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打破联合国对西班牙的制裁。依仗美国的势力和影响,佛朗哥在外交上有了更宽的活动空间。对英、法两国,佛朗哥也一直在寻找改善关系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同美国交往中讨价还价的实力。1963年,美西协定十年有效期已满,按规定重新讨论延期的条款。正值此时,美法关系十分紧张,佛朗哥又利用这一机会,发展与法国的关系,双方外事活动频繁,委员互访,发表联合公报,签订海空军联合演习协议等等。这样做,目的是为美西协定延期谈判作准备。在1963年签署的美西延期协议中几乎反映了西班牙的所有要求,通过这个协定,西班牙共接受40多亿美元的援助。佛朗哥又利用这些美元,购买美国的先进武器,武装西班牙军队。在70年代,西班牙是世界上六个进口武器最多的国家之一。 佛朗哥把世界上最后一个法西斯独裁政权维持近40年,除了实行暴政以外,还采取一些较灵活的安抚措施。他往往在血腥镇压了民众反独裁运动之后,也作一些让步。譬如,禁止解雇固定工人,建立较发达的社会保险制度,禁止把小佃农从土地上赶走,对政治犯减刑或特赦等等。佛朗哥实行的这种软硬兼施的法西斯独裁统治一直持续到1975年,是年11月20日,83岁的佛朗哥因冠心病复发而寿终正寝。佛朗哥在弥留之际是痛苦的,他的私人医生不得不用手指塞进他的喉咙抠出窒息着他的血块,他对医生说:“死也这么费劲”。佛朗哥死后,国内有些人用香槟酒庆祝,大街上空空荡荡,悄然无声,人们长期的积怨倾泻在这种空荡和安谧之中。西班牙当代最着名的诗人之一阿尔维蒂说:“西班牙史上最大的刽子手死了,地狱的烈火烧他,也不足解恨”。然而,当时的美国总统福特为他的死感到悲痛,认为佛朗哥经历了西班牙史上一个有意义的纪元。
主义,,,,,,,,人民必须绝对接受独裁者或独裁统治集团的行政司法管理,独裁者或独裁统治集团同样拥有无可置疑的立法权。人民无权利游行、示威,也无权利公开发表反对独裁者或独裁统治集团的言论,更无权质疑独裁者或独裁统治集团的合法性。独裁者或独裁统治集团可以不受约束地对人民的反抗实行暴力镇压。
③ 西班牙用什么语言
西班牙用官方语言西班牙语,与法国交界的地方讲加泰罗尼亚语或法语,其他的有英语
④ 西班牙语的历史
西班牙语的形成与西班牙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密切相关,其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罗马时期或者史前期
在罗马人入侵之前,半岛居民使用伊比利亚各个部落的土语。当凯尔特人、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希腊人等民族进入半岛时,又引进了各组的语言因。通过某些词汇(特别是一些地名)可以分辨出上述语言的影响,甚至西班牙的国名,据传说就是古代迦太基人赋予的。传说当年半岛上野兔出没,于是迦太基人就称之为Shephan-im(野兔出没之地)。在罗马帝国时期,这个名称的拉丁化形式是Hispania,而后演化为现在的España。
第二阶段:罗马化阶段
公元前218年,罗马大军进入伊比利亚半岛。
罗马人使用的拉丁文分为文言和土语(也称民间拉丁语),前者为上层人士和贺拉斯、西塞罗等大师们使用,复杂而典雅,后者则是普通百姓的语言,虽粗糙却充满活力。入侵的罗马士兵和随之而来的工匠、小商人们就把这种民间拉丁语传播到伊比利亚以及帝国的其他行省,并使之与政治制度、经济方式、文学艺术、习俗信仰等一同留在被征服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西班牙语作为民间拉丁语的派生语言,在语言结构与形态中能找到大量拉丁文的遗传因子。仅从词汇上看,大部分表达日起(月份、星期)、天文、动植物等无穷无尽与人类生存有关的词汇,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拉丁文。例如:草地:prato(拉丁文)-prado(西班牙文);土地:terra(拉丁文)-tierra(西班牙文);太阳:sole(拉丁文)-sol(西班牙文)。
下面将拉丁文的月份名称与西班牙文作一个简单的对照: 月份拉丁文西班牙文1月Ianuariusenero 2月Februariusfebrero3月Martiusmarzo 4月aprilisabril5月Maiusmayo6月Iuniusjunio7月Juliojulio8月Augustoagosto9月septimusseptiembre10月octavusoctubre11月novemnoviembre12月decemdiciembre 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孕育了西班牙语。
第三阶段:日耳曼-罗曼斯语阶段
公元409年,被成为蛮族的日耳曼部落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并建立了西哥特王国。日耳曼民族很快和伊比利亚-罗马人融合在一起,日耳曼语被同化,但是其部分词汇(特别是有关军事方面的词汇)被拉丁语吸收。例如:guerra(战争)、botín(战利品)、tropa(军队)、guardia(卫兵)、tregua(休战)、espuela(马刺)、setribo(马镫)、yelmo(头盔)、feudo(封地)等。西哥特人的一些名字也成为原住民的常用名。例如:Rodrigo(罗德里格)、Fernando(费尔南多)、Alvaro(阿尔瓦罗)等。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的姓氏表明,他的祖先有可能是罗马-西哥特人,因为“卡斯特罗”的西哥特的古日耳曼语中是“设防的村落”的意思。
在这一时期,民间拉丁语逐渐向罗曼斯语(即罗马语族的语言)过渡,卡斯蒂利亚语即从属于后者。后人称这种变化的民间拉丁语为西班牙拉丁语(el latín hispánico)。
第四阶段:阿拉伯语的影响
自公元712年至1492年的近800年时间里,占领者阿拉伯人的文化在西班牙南部和中部地区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科尔多瓦被视为伊斯兰文化中心,半岛上形成了多种文化并存的繁荣和谐的局面。阿拉伯语成为继拉丁语之后对西班牙语词汇产生大量影响的外来语。据不完全统计,阿拉伯语给西班牙与增添了4000多个词汇,分布在农业、建筑、军事、政治、数学、金融、贸易、植物、手工业等领域,至今仍被使用。例如:tambor(鼓),atalaya(了望台),acequia(水渠),noria(水车),zanahoria(胡萝卜),alfalfa(苜蓿),aana(海关),tarifa(价目表),aldea(村庄),zaguán(门庭),azotea(屋顶平台),alcoba(卧室),cifra(数字),álgebra(代数),algoritmo(算法),alcázar(宫殿)等 。西班牙语的形容词前缀-i和前置词hasta也源于阿拉伯语。
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也能看到阿拉伯语的痕迹,特别是在一些日常 用语上。例如:Mi casa es su sasa(我的家就是你的家),就是直接从阿拉伯语的句型移植过来的,表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第五阶段:卡斯蒂利亚-西班牙语的形成
根据大多数权威学者的认定,卡斯蒂利亚-西班牙语的形成时间约在公元10世纪。对此做出最杰出贡献的当属西班牙着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拉蒙·梅嫩德斯·皮达尔(Ramón Menéndez Pidal),他于1915年在拉里奥圣米里安修道院发现了一份拉丁文布道词的文稿,在布道词的旁边,一位不知名的修士写上了一段祷告词,这短短的几句话已具备了基本完整的文法结构,被视为卡斯蒂利亚语起源的标志。而在此之前,即公元5—7世纪,卡斯蒂利亚语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那是一种拼音字母,源自于拉丁字母,而后逐步演变。
卡斯蒂利亚语的发源地在古代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亚山以南一带,那里被称为Castilla(音译为卡斯蒂利亚),意思是“城堡之地”,因为该地的人们尚武,领主们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城堡作为军事要塞,用于自卫,也用于进攻。公元1037年,卡斯蒂利亚独立,成为一个重要的基督教王国。在光复运动中,王国变成了基督徒徒步抵抗摩尔人的一个中心。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势力范围逐步向中部和南部扩展。到了12、13世纪,它在几个基督教王国中已经出于领军地位。其国力日益强盛,影响日益增加,于是卡斯蒂利亚语自然而然地成为其势力范围内的共同语言并且渗透到周边地区。1492年之后,天主教双王统治下的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王国成就了驱逐摩尔人、统一西班牙的大业,卡斯蒂利亚语也被称为西班牙语,为王国的大部分居民接受和使用,同时并存的还有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加泰罗尼亚语(catalán),巴斯克语(euskera)、加利西亚语(gallego)等民族语言,而其他的民族语言和地区方言则逐渐消亡或者缩小使用范围,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
从拉丁语到卡斯蒂利亚语,从方言到国语,从民间土语到具有完整的文法结构、丰富的词汇和深刻的表现力的文学语言,这一过程前后经历了十多个世纪。其文字形成了以29个字母(包括ch和ll)为基干的拼音形式,语音语调脱胎于民间拉丁语并吸收了卡塔布利亚山一带的方言的特点,而剧烈的社会演变激发了词汇形态的变化和数量的激增,为数不少的外来民族词汇(如阿拉伯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和半岛上其他地区的方言词语都源源不断地汇集到西班牙语,统一的语法规则得以确立,最终保障了西班牙语在以后几个世纪中独立发展自己的语言体系,并成为塞万提斯等文学巨匠们构筑伟大作品的工具和近4亿人使用的正式语言。
在西班牙语形成、演变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有两个名字值得后人大书特书,他们是阿方索十世国王(Alfonso X,1221-1284)和安东尼奥·德·内布里哈(1444-1522)。
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在为31年,在历史上他的功业并不是建立在拓土开疆或征战异域上,而是体现在他致力于发展语言、文学、科学、法律和思想方面。他本人就是个学识渊博的人,是一位没有种族和文化偏见的胸襟开阔的君主,他把当时分属为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文人、学者和艺人都接纳到王宫,探讨学术和艺术,组织规模庞大的翻译班子,从事拉丁文、阿拉伯文以及希伯来文的翻译,鼓励写编年史,研究自然科学和法学,鼓励并亲自参与诗歌文学的创作。正是基于这些数量浩繁的写作、翻译和研究工程,西班牙语的规范性被提到日程上。阿方索十世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确立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书写的规则。例如,在科技领域,他根据卡斯蒂利亚语的模式,变革并吸收了数量可观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的语汇,以丰富和填补本土语言。他还制定了卡斯蒂利亚语的书写规则和正字规则,确定了两组特殊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正倒感叹号¡!和正倒问号¿?。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半岛语言的统一和规范,为日后西班牙语的发展和扩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阿方索十世因其对西班牙文化的不朽贡献而被称为“智者阿方索(Alfonso Sabio)”。
安东尼奥·德·内布里哈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着名学者,他撰写的《卡斯蒂利亚语语法》发表于1492年,是该年度的大事件之一。 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而一个民族语言的发展和传统与其国力的强弱有直接关联。
随着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不断壮大和后来的西班牙王国的崛起,西班牙与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境内走向境外,发展成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
在国内,西班牙语广泛接受了其他方言(加泰罗尼亚语、加利西亚语、巴斯克语)和另外一些民族语言(阿拉伯语、希伯来语等)的影响,在语音、语汇、句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此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法国人、意大利人、德国人都因为政治原因与西班牙保持着特殊的关系,往来频繁,因此他们的语言也对西班牙语产生了重大影响。
早在11世纪,来自普罗旺斯和法国其他地方的人的语汇便进入西班牙并且一直延伸到中世纪,例如:homenaje(纪念),fraile(教士),mensaje(信函),mesón(酒馆),vinagre(醋),manjares(美食),ligero(清淡的),hostal(客栈),doncella(少女、侍女),salvaje(野蛮的)等。在卡洛斯二世朝代,这种倾向就更为明显,大量源于法语的词汇逐步进入西班牙语,例如:pantalón(长裤),chaqueta(外衣),hotel(旅馆),chalet(别墅),sofá(沙发)等。此后法语的影响始终不减,如Parlamento(议会),personal(人物),burocracia(官僚),chofer(司机),biutería(假珠宝)等这些词汇被广泛接受并且沿用至今。
而意大利语的影响更多表现在以on月、美术领域,特别是在15-17世纪,很多相关术语和常用语来源于亚平宁半岛。例如:aria(咏叹调),batuta(指挥棒),partitura(乐谱),diseño(设计),modelo(样式),novela(小说),soneto(十四行诗),fachada(门面)等;还有一次额非艺术类词汇,诸如casino(赌场),ferrocarril(铁路),analfabetismo(文盲)等。
自18世纪始,英语势力便崭露头角,而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美国渐渐上升为世界头号强国,经济、金融、科技等类的英文词汇不可避免地渗入了几乎所有的主要语言,成为全球通用词汇。西班牙语当然也吸收了大量的英语词汇,这些词有的被西班牙语化,有的则原封不动地被移植过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西班牙王家语言学院的大字典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社会在发展,语言也与时俱进。今天的西班牙人使用的西班牙语,与内布里哈时代、塞万提斯时代、贡戈拉时代都有了很大的差异,语音稳定,词汇数量激增,其表现力的深度以及语言本身所表现出的包容性确实比过去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伊比利亚半岛以外的地区,西班牙语扩展并进入到以下地区:
①西班牙帝国(主要是卡洛斯五世、费利佩二世等君主的统治期)下辖的欧洲大陆的领地;
②新大陆和所有殖民地;
③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
④在1492年被驱逐的西班牙犹太人生活的区域。
在上述地区中,第二个区域在今天的西班牙语的势力范围中面积最辽阔,人口最多。当年哥伦布和其后继者们的武力征服伴随着文化征服,文化征服的主要内容是强迫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和放弃母语改用西班牙语。目前,从北美的墨西哥到南美的阿根廷,18个国家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不能忽略的是,在美国的西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有将近4000万美国公民和外来移民的母语是西班牙语。而作为美国联邦领地的波多黎各的第一语言也是西班牙语。
第三个地区指亚洲的菲律宾和非洲的赤道几内亚。前者于1565年被西班牙人占领,受殖民统治长达330年。西班牙语随着殖民化进入了这个东南亚国家。如今在菲律宾人的日常用语中能发现许多源于西班牙语但是背英语改造或被他加禄语同化的词汇。更为明显的前宗主国的印记是菲律宾人的姓名仍采用西班牙模式,如曾经执政多年的前总统费尔南多·马科斯(Fernando Marcos)、克拉松·阿基诺(Corazón de Aquino)等。赤道几内亚的国语仍是西班牙语。
第四个地区比较零散,相对集中在亚洲和欧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希腊、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色列、德国、荷兰等),其使用者是被称作赛法迪人的西班牙犹太人后裔。他们的祖先被逐出伊比利亚半岛之后,浪迹于欧亚大陆。他们无论在何处建立自己的家园,都以一种罕见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固守着自己的信仰,固守着他们习用的犹太西班牙语,即古代卡斯蒂利亚语。这是一种不多见的社会现象,特别是看到他们用这种中世纪的古语所保存下来的流行于15世纪前后的谣曲、民间故事、成语等珍贵资料时,更会珍惜语言这根不朽的历史的脉络。
拉丁美洲西班牙语是西班牙语发展和演变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卡斯蒂利亚语与美洲本土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主要反映在词汇、语音、语义等方面。另外,所谓的美洲西班牙语并非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统一概念,因为实际上拉美各国因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差异,其西班牙语也各有特点。不少语言学家称美洲西班牙语为“一个复杂的多种方言的拼镶物”(José Moreno,72:10)。
很早以前,着名学者恩里克斯·乌雷尼亚(Enriquez Ureña)就曾把美洲西班牙语分为5个方言区:
①墨西哥和中美洲(危地马拉、萨维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
②加勒比地区(安地列斯群岛、委内瑞拉的大部分地区和哥伦比亚的大西洋沿岸);
③安第斯地区(委内瑞拉的部分地区、秘鲁、哥伦比亚的大部分地区、玻利维亚和阿根廷西北部);
④智利;
⑤拉普拉塔河地区(阿根廷大部分地区、乌拉圭和巴拉圭)。
这五个方言区的西班牙语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恰恰是这些差异促使西班牙语不断适应各种社会环境、不断满足各种需求而演化,从而不断发展。
今天,当马德里人、巴塞罗那人、加里西亚人都自然并自如地使用那些发源自美洲印第安语的词汇时,他们——即使是最有语言纯正癖的人——也会承认新大陆的原住民们确实为推进西班牙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词汇包括maiz(玉米),batata(红薯),hamaca(吊床),patata(马铃薯),canoa(独木舟),cacao(可可),chocolate(巧克力),tomate(西红柿),nopal(仙人掌),jaguar(美洲豹),cacique(酋长),huracán(飓风),tabaco(烟草),papaya(番木瓜),aguacate(鳄梨),cóndor(秃鹫),loro(鹦鹉),caimán(美洲鳄鱼),coyote(胡狼),等等。
还需要补充一点的是,除了上述语言去,在北非的摩洛哥和原西属撒哈拉也字不同程度上接受了西班牙语的影响。
语言的扩展也是语言变革的一个过程,其结果是促进语言的进步。如今,西班牙语,这个古代卡斯蒂利亚王国坎塔布里亚山麓的牧羊人和骑士们的语言,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语种,而其研习者和作为第二语言的使用者遍布世界各地,而且人数还在不断上升。
⑤ 谁有完整详细的西班牙历史
班牙历史
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五世纪之间,先后遭到伊贝洛族、塔尔提西奥族、腓尼基人、希腊人、凯尔特族的侵入。后来凯尔特族与伊贝洛族混合,成为半岛上独特的凯尔提贝洛族。接着迦太基人、罗马人陆续侵入,西班牙成为罗马帝国西边的势力范围,现在的伊比利半岛各处,还残留着罗马的遗迹。
公元六、七世纪,西哥德族侵入并建立王国,以扎雷多为首都。现在托雷多到处可见西哥德族文化遗迹。
到了八世纪,西班牙受到由北非渡海而来的阿拉伯民族摩尔人统治,自此到十五世纪末,回教文化席卷西班牙。在回教徒统治下,西班牙虽地处欧洲,却不像欧洲国家。
公元十世纪时,回教徒定都哥多华,在此地建立了三佰多个清真寺,当时哥多华拥有二十万的住户,繁荣富庶,据说是世界最大的都市。过了不久,在回教徒统治下的西班牙基督徒,发起收复国土运动,自此到中世纪,西班牙一直受到复国运动的影响。
1479年,阿拉冈国王斐迪南与卡斯提尔的伊莎贝拉女王结婚后,西班牙统一的宿愿终于达成。此时,回教徒由于内部的纷争,以及受到西班牙本土复国运动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最后不得不将根据地迁移到格拉那达,并在临斤山丘上建造了阿尔寒布拉王宫。斐迪南完成国家统一后,再以九万兵力向前推进,终于打败回教徒,而得到最后的胜利。1492年,格拉那达城重归基督徒所有。到了两王之孙卡洛斯一世与其子腓力二世时,西班牙进入更辉煌的霸权时代。尤其是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被推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文治武功鼎盛,为西班牙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查理五世统辖近半的欧洲大陆及美洲大陆的大部份,后来还陆续征服墨西哥的马雅帝国以及秘鲁的印加帝国。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进展下,使十五、十六世纪的西班牙,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世纪’。
1588年5月,由里斯本出发的127艘西班牙无敌舰队,不幸于多佛海峡被英国机动性高的80艘舰队所打败,从此以后,西班牙国势一蹶不振,海上霸权也由英国取代。1700年,西班牙王位无后可继,引起英、法、奥地利之间的王位继承战争。结果,由法国波旁家族继任西班牙王位。如今现任国王Juan.Carlos一世还一直与法国之间,维持着良好的传统友谊。
1808年,拿破仑以欺骗手段取得西班牙后,命令其兄约瑟夫一世为西班牙国王,立刻引起西班牙国民的反抗,纷纷起义,推翻政府。画家哥雅着名的图画“五月二日”、“五月三日”就是描绘当时的革命情形。
另一方面,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殖民地,纷纷仿效美国革命方式而独立。而西班牙国内宫廷政治的腐败,民间经济的萧条等,都使得西班牙国本动摇。
十九世纪后叶,西班牙国内动荡不安,各地反政府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1873年2月至翌年年底,西班牙曾短暂实行共和。然而,动乱仍然持续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抬头,1931年政府不得不宣布共和制度,当时国王 Alfonso 十三世亡命法国。此后,政治情势继续恶化,不满分子的活动更为激烈,1936年到1939年是西班牙内战最激烈时期。内战结束后佛朗哥独裁政权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班牙没有参战。在政治上佛朗哥政权被世界各国孤立,直到1955年加入联合国后,才回到国际舞台。1964年,佛朗哥将军指定Alfonso十三世的孙子Juan.Carlos为继任国王,1975年佛朗哥逝世后,Juan.Carlos一世登上王位,颁布新宪法,西班牙成为一个君王立宪的国家。
⑥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人物生平
1892年12月4日,佛朗哥生于西班牙科伦那省的费罗尔,是军人世家出身。 祖上四代都是海军军官,其母为保守的中上层阶级,其弟莱蒙是西班牙空军中首屈一指的人才。他原来也想去当海军军官的,但美西战争后,西班牙海军大裁减,海军军事学院减少招生人数。
1907年,佛朗哥的父母把14岁的他送入托莱多一所着名的陆军学校读书。1910年毕业后任陆军少尉, 1912年参加在摩洛哥的殖民战争,一直在军队任职,民主政府成立后他曾被撤职,很快又复任军职。
1913年升任当地最精锐的骑兵中尉,年轻的佛朗哥很快展示统帅部队的的才能,赢得了彻底的职业献身精神的美誉,他谨慎而诚实,性格内向,少有知己,从不参加轻浮的娱乐活动。1915年佛朗哥擢升为西班牙陆军最年轻的上尉,翌年因在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穿进他的胃部和肺部而回到西班牙休养。
1920年被相继成为西班牙驻摩洛哥海外军团副总指挥、28岁接管全部指挥权,同年与卡门·波洛结婚,生有一女,在镇压了1924年里夫部族的民族大起义的关键性战役中起决定性作用。 1926年,佛朗哥33岁时晋升准将,成为欧洲最年轻的将军,到法国军事学院学习。1928年任新成立的萨拉戈萨地方陆军学院任院长。1931年君主政体被推翻,新西班牙共和国的领导人采取了坚决的反军国主义政策,军事学院被解散,佛朗哥被列入退役名单。1933年保守势力重掌共和国时将他恢复现役。
1934年佛朗哥升任少将,当年10月阿斯图里亚斯矿工为反对三名右翼分子进入国会而发动起义,佛朗哥受命前往镇压,获得成功。
1935年5月任右翼政府的陆军参谋长。 开始整饬纪律,加强军事制度,无力控制国家的中右政府被解散后,新一轮大选定于1936年2月举行。
这时西班牙分裂为两派,右翼民族主义集团和左翼人民阵线。左翼虽赢得选举,但新政府却无力阻止西班牙的社会和经济加速分崩离析,尽管佛朗哥从未属于任何党派,但他迫于不断加剧的无政府状态,要求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但他的要求被新政府拒绝,并被调离总参谋部,派往偏僻的加那利群岛司令部。
1936年11月,长枪党创始人何塞·安东尼奥·普里莫·德里维拉被执行死刑后,1937年4月,佛朗哥控制了长枪党。此后,一些卡洛斯主义者被整合入长枪党,成为佛朗哥时期的代表政党,其意识形态包括国家工团主义、国家天主教主义、极权主义等被合称为“长枪党主义”(西班牙语:Falangismo),成为佛朗哥时期西班牙的主要意识形态。 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在西班牙本土和西属摩洛哥发动军事政变。政变得到了国内大多数右翼团体的支持,其中包括天主教神职人士、长枪党以及君主主义者。7月18日黎明,加那利群岛广播了佛朗哥发动军事政变的宣言,当天早晨驻摩洛哥的陆军也开始叛乱。第二天早上,佛朗哥飞抵摩洛哥,24小时内牢牢控制了这个保护地和驻防该地的西班牙军队,在西班牙登陆后,佛朗哥和他的军队向马德里推进,政变军队决定推举一位总司令,佛朗哥成为最佳人选,部分原因是他不是西班牙典型的“政治将军”。西班牙随后陷入三年内战,内战一方是苏联和墨西哥支持的第二共和国政府军及共产国际纵队。另一方是佛朗哥将军率领的右翼反共和政府武装,他们得到了得到了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支持,他们协助佛朗哥将非洲外籍军团空运到本土参战。国民军安东尼奥·萨拉查统治下的葡萄牙,将这场内战称为“讨伐”、“失地再收复运动”,也对国民军提供了援助。由于共和政府在其统治期间迫害天主教会,所以一些天主教信徒也为国民军提供了援助,爱尔兰派出了天主教志愿军参战。英、美、法三国则宣布不干涉。苏联和墨西哥则是共和政府的支持者。
1936年10月1日。佛朗哥被管制国民军占领区的“国防委员会”认作形式上的“西班牙国家领袖”。成为新民族主义政权的国家元首。佛朗哥所主持的政府基本上是一个军事独裁政府,但他认识到需要一个正规文职机构,以便赢得更广泛的支持。他发动反共和政府的武装叛乱后得到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支持。 11月,长枪党创始人何塞·安东尼奥·普里莫·德里维拉被佛朗哥执行死刑。
1937年3月的瓜达拉哈拉战役中,国际纵队战胜了为佛朗哥作战的意大利军队。这场战役之后,佛朗哥转向北部。 1937年4月19日,佛朗哥重组西班牙长枪党,他将长枪党扩大成为多元组织的同时指出,是政府利用党,而不是相反,因此他的政府成为一种形成制度的专制系统,在这方面有别于德国和意大利的法西斯党国模式。 通过一种全面、有条理的“消耗战”模式,佛朗哥的部下控制了西班牙许多地区,在这些地区,支持共和政府政策(包括区域自治、自由选举、给予妇女权利等)者大都被囚禁或处决。右派认为这些“敌对分子”构成了“反西班牙”的罪名。
1939年1月26日,佛朗哥占领巴塞罗那,政府逃亡,标志着西班牙独裁统治正式确立。欢呼的人群欢迎佛朗哥的军队胜利进入巴塞罗那。在过去的3天里,皇家军队已经撤离该城,佛朗哥国民军进城时,只遇到零星的抵抗。1月26日早晨,佛朗哥的军队从两侧夹击并占领了这座城市。挥舞着旗帜的佛朗哥国民军从北向南推进时,一下子占领了几个机枪阵地。从西面杀来的摩洛哥军队只打了几枪,就席卷入城。佛朗哥的军队入城时,人们潮水般围拢过去,行佛朗哥式礼。 3月21日,佛朗哥军队占领马德里,推翻共和政府,建立独裁统治。由于其部队军事素质相对较高,以及德国和意大利持续不断的大量援助,他于1939年4月10日赢得全面和绝对的胜利。佛朗哥自任国家元首,取消其他一切政党,法西斯政党长枪党为唯一合法政党。 逮捕、枪杀共产党以及进步人士、大批西班牙人流亡到欧洲其他国家及拉美各国。 尽管佛朗哥谋求内战后重振西班牙,但这场耗尽资源的战争使国家内部继续分裂,资源耗尽。5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政府更加不稳,佛朗哥最初震惊于希特勒无故入侵信奉天主教的波兰,小心翼翼地避免单独卷入战争。这是对他的统治的严峻考验。在整个大战期间,佛朗哥一直周旋于两大集团之间,看风使舵,利用英、美与德、意之间的矛盾,从中捞取好处。英法为了阻止佛朗哥靠近轴心国,不断地在经济上援助西班牙,以拉拢西班牙在大战中保持中立。佛朗哥考虑到西班牙的国力不强,同时也害怕德、意控制自己,在大战初期,有意地疏远轴心国。大战期间,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中立国,游离于交战双方之外,时而靠近德、意,时而为英、法叫好。当德、意力促西班牙加入轴心国参战时,佛朗哥谨慎地予以回绝,他委婉地给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写了一封长信,意思是说如果德国能拿出一个德、意必胜的证据来,西班牙马上加入德、意集团。
然而,到1940年上半年,由于德国横扫西欧,连连获胜,热衷投机的佛朗哥保持中立的立场开始倾斜,他希望趁机收回被英国人控制两个多世纪的直布罗陀。6月,佛朗哥突然出兵占领丹吉尔。当时丹吉尔是由德、意、英、法四国共管的地区。佛朗哥在采取这一军事行动以前,只通知了德、意,而没有通知英、法。随后佛朗哥又提出收回直布罗陀的口号。
1941年6月,阿道夫·希特勒进攻苏联,佛朗哥被希特勒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表示完全支持希特勒的行动,并请求德国允许西班牙长枪党志愿军参加对苏战争,以报答1936年至1939年间德国给西班牙兄弟般的援助。此时,佛朗哥仍留有后退的余地。对外,他只是宣布西班牙由中立国转变为非交战国,对德国,他强调“西班牙派志愿军并不等于站在德国一方参战。实际上,佛朗哥组织了一个由长枪党员组成的“蓝色师团”,穿上德国军队的服装,开赴苏联作战。到1943年,佛朗哥眼看轴心国取胜渺茫,马上又调整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宣布西班牙由“非交战国”恢复中立,并下令召回在苏联作战的“蓝色师团”。 在二战后,西班牙关键的地理位置和佛朗哥强烈的反共政策,使得西班牙逐渐和西方民主国家缓和关系。但因从1939年起佛朗哥一直推行一种自给自足的政策,到1950年代初为止西班牙的人均GDP勉勉强强为西欧国家的40%不到。
从1950年代开始很多技术官僚的想法得到了佛朗哥的批准,且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助,西班牙的经济大大得到了发展,它成了当时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第二快的国家,稍微比日本的低一点。该原因有很多不过主要的原因是旅游业的开放和国家的工业化。
至1974年,西班牙的人均GDP达到了西欧国家的80%。这种水平西班牙只在1990年代时又达到过。汽车业、核电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西班牙国产的SEAT 600,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标志,在当时的工薪阶层中很受欢迎。在1946年西班牙仅有72000辆私家车,至1966年有超过一百万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涨幅可与此相提并论。但佛朗哥直到他死前几个月,依然严格的控制着国家体系,像是移民,当时每年西班牙所开放的外国技术移民名额是少之又少,审查则是十分苛刻。在政治方面,罗马式敬礼在1975年10月1日佛朗哥最后一次对公众讲话时依然在人群中大量出现。带有帝国之鹰的国旗直到1978年民主宪法正式通过才正式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佛朗哥在国内仍推行其恐怖统治。对长枪党以外的党派,尤其是共产党、社会党党员,大肆搜捕、关押,甚至处死,而且还使用阉割刑和绞刑(直到1963年才取消)。佛朗哥的这种恐怖暴虐统治,引起世界范围的强烈不满。
1946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建议所有联合国成员国从西班牙召回大使,决定只要西班牙保持现行制度,今后就不接纳西班牙为联合国会员国。面对这种国际孤立的局面,佛朗哥宣布实行闭关自守的孤立的经济政策,在国内开展仇视犹太人和一切外国人运动,禁止在公共场合悬挂写有外国字的招牌,鼓励使用本国产品。
1967年,西班牙设立总理,他又兼任总理。 1969年,他指定原王室继承人胡安亲王的儿子胡安·卡洛斯一世为他的接班人。1973年,佛朗哥辞去首相职位。但仍是西班牙的国家元首及军队统帅。
1975年11月19日,佛朗哥逝世,胡安·卡洛斯一世登上王位,实行君主立宪制及展开民主改革,长达四十年的独裁统治结束。
⑦ 西班牙有哪几种主要的语言
西班牙有四种主要的语言,除了西班牙语为全国的官方语言外,其余三种为地区级官方语言:
1、西班牙语(又称卡斯蒂里亚语),通行于西班牙全国各地,占74%。
2、加泰罗尼亚语(又称巴伦西亚语),用于加泰罗尼亚,巴伦西亚,和巴利阿里群岛,占17%。
3、巴斯克语,用于巴斯克地区,占2%。
4、加利西亚语,用于加利西亚地区,占7%。
西班牙人在经贸往来时一般使用本国官方语言。从事对外事务的政府官员和商人一般会讲英语或法语。全球有5亿说西班牙语的人口,为世界上使用人数第三多的语言,并且是使用国家第二多的语言。
(7)佛朗哥时期西班牙用什么语言扩展阅读
西班牙全国总面积达50592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9954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240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五位,本土最北端到最南端大约830公里,东西方向最长1000公里。
西班牙地势以高原为主,间以山脉。海拔3718 米的穆拉森山为全国最高点。西班牙的最高点在南部的内华达山,主峰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屋脊。
西班牙中部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属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
⑧ 有谁了解西班牙文化
你这个问题太笼统了。跟你说下西班牙人的生活习惯吧。我感觉西班牙人在欧洲人里是比较懒的,他们的作息时间整个比咱们推后两个小时左右。早上八九点钟吃早饭,十点左右开始上班,下午最早也要两点才能吃午饭,拖一点的可以拖到三点多钟,晚饭是在八九点钟才开始吃,晚的能到十点十一点,然后半夜或者过了半夜才睡觉。如果是年轻人可能还能闹到凌晨三四点钟才睡觉,然后第二天依然如此。所以刚到西班牙的中国人可能会很不适应,到吃饭的时候会非常饿!可他们还没开饭呢!还有啊,我记得西班牙有个“过桥”的习惯,就是比如说,周四是个节日,要休息一天,而周六周日本来就是休息日。那么一般西班牙人周五也就不上班了,习惯,并不是法定说可以不上班的。大家基本上都是这样。不过西班牙人很热情的,典型的南欧罗曼语族人。很喜欢聊天、说话,与德国人、北欧人完全不一样。西班牙各地的风土人情也不一样,有的喜欢闹独立,有的带有阿拉伯风情。你可以看一些西班牙的名着,比如《堂·吉诃德》、《熙德之歌》了解他们的文化、历史。
西班牙语是很好听的语言,目前在国内也是很受欢迎的语言,希望你能学好西语。欢迎你去西班牙语吧看看。
⑨ 西班牙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西班牙有四种主要的语言,除了西班牙语为全国的官方语言外,其余三种为地区级官方语言:
“科卡”表演这种风俗源自西班牙当地中世纪的一个传说,根据西班牙当地传说,中世纪时两个当地的女子就是依靠这种舞姿摆脱了恶龙的纠缠,得以生还,“科卡”便由此而来。
在“科卡”表演上,小姑娘穿上美丽的传统服饰,再让妈妈把她们放在肩膀上,母女共舞。
⑩ 西班牙是一个多山国家,你知道西班牙的哪些冷知识呢
西班牙是一个多山国家,你知道西班牙的哪些冷知识呢?
在“高冷范儿”盛行的欧洲,西班牙是个与众不同的存在,拥有热情如火的民族个性。这儿悠久的历史文化成就了别具风格的人文氛围。下边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关于这个国家的“冷知识”,让大家也了解一下真实的西班牙生活!
冷知识一
不知道你有没有买了西班牙的食用橄榄油?西班牙生产了全球超过一半的食用橄榄油——超出150万吨级,他们基本上统统产于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地域。西班牙的葡萄酒都是明星产品:西班牙是全球第二大的葡萄酒生产的国家,仅次意大利,西班牙在2015年生产了460万公吨的葡萄酒。
冷知识六
悠然自得的西班牙人可谓弄出全世界最大的拖延症,这便是巴塞罗那的地标性旅游景点——神圣家族教堂。神圣家族大教堂,也被称为圣家堂,是加泰罗尼亚区巴塞罗那的一座大中型、未完成的罗马天主主次主教堂。它是由加泰罗尼亚建筑设计师安东尼·高迪设计方案,他执刀的这幢工程建筑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但这个主教堂造了130很多年还没造好,如今一边造一边运营,靠票价收益再次建。
冷知识七
自1761年创作至今,西班牙国际歌一直没有歌词,佛朗哥在掌权时期以前擅作主张载入歌曲歌词,在这位大独裁者走了之后,群众与政府自然将令人讨厌的歌词删掉了。之后西班牙政府部门以前对外开放征选歌曲歌词,一位工人的歌词以前当选,最后被议会否决了。所以即使在国家运动员取得胜利后也没法高奏国歌,只有哼出去。
以上就是关于西班牙的七个“冷知识”。如何,是不是闻所未闻,大开眼界啊?你还知道西班牙的哪些冷知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