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波兰为什么不学习西班牙
① 西班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立场是怎么样的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突然袭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如果当时拥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西班牙如果参加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封锁直布罗陀海峡,那么必将对盟军在北非和地中海地区的作战造成极大的困难。可是,在战争一开始,西班牙就宣布“中立”。当时西班牙已是佛朗哥统治下的法西斯独裁国家,为什么却没有参加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呢?这的确是一个饶有趣味而又令人费解的问题。
有人认为,佛朗哥不参战是因为国内的经济、政治危机。当时,西班牙内战刚刚结束,由于必要的进口工业原材料和设备供给不足,黄金、外汇储备也十分短缺,加上灾荒频繁,导致食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濒于停滞,人心浮动。政治方面,共和派、君主派右翼集团和共产主义者左翼集团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和影响。法西斯组织长枪党内部酝酿着的种种不和、猜忌、争斗又削弱了党的独裁统治能力。故而佛朗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国民经济,稳定政局,确保独裁统治。显然,这种看法的问题在于:国内危机并非不参战的可靠理由,对于法西斯国家来说,解决上述危机的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可能正是对外战争。
另一种说法是,佛朗哥不参战是因为同盟国的利诱、拉拢。西班牙和直布罗陀、丹吉尔特殊地理位置使盟国担心,一旦西班牙加入轴心国作战,直布罗陀海峡必为其控制,大西洋与地中海航路中断,后果不堪设想。为此,1940年3月,英国同意向西班牙提供200万英镑的贷款,并允许它从盟国进口某些禁运的工业原材料,英国还从阿根廷快速运送一批食品到西班牙以解决其燃眉之急。1941年初,美国以红十字会的名义援助西班牙价值150万美元的食品和药物。随后,罗斯福又设法让国会同意放松美国商人向西班牙输出石油的控制。然而,事实上德、意向西班牙所提供的好处是远远超过盟国的,除西班牙内战期间进行的援助外,德国还一直向西班牙提供军火、机械、精密仪器,并曾同意向西班牙提供部分石油、小麦、棉花、橡胶和肥料等物资。可见这种看法也不能令人完全满意。
第三种说法是:佛朗哥反对的,只是苏联,而不愿向西方国家开战。因为苏联是支持西班牙国内左翼力量的后台。佛朗哥曾经说过:西班牙和西方世界的真正敌人是苏联,西方国家之间的任何战争都不过是为俄国人火中取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佛朗哥立即表示支持德国的军事行动,并很快组织了1.7万人的长枪党志愿军,称为“蓝色师团”,参加对苏作战。佛朗哥强调,“蓝色师团”只表明西班牙抵制苏俄的一贯立场,这并不等于参加轴心国一方作战。这种说法也有可疑之处:西班牙人民阵线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后,国内的左翼力量已经不能再对佛朗哥政权产生致命威胁。如果说佛朗哥是“意识形态至上者”,那么为什么1943年德军失去对苏优势后,他又要落井下石,撤回“蓝色师团”呢?
笔者认为,西班牙在“二战”中始终保持中立而不参战,是由包括上述几种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决定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应当说是战争形势变化使然和西班牙自身利益所需。
首先,西班牙地处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要冲,尤其直布罗陀海峡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西班牙若参加轴心国一方作战,必然成为美英盟国首先进攻的对象。此时西班牙是否能够招架得住美英的猛烈打击,便事关西班牙整个国家的存亡问题,没有获胜的绝对把握,佛朗哥敢去冒这个险吗?而当时德国希特勒的主要目标是消灭苏联,不太重视地中海和北非一带地区;意大利虽然对地中海和北非地区很感兴趣,但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却极为低下,根本不是美英军队的对手。这样,精明的佛朗哥在得不到德军强大兵力保护的情况下,是不会轻易贸然参战的。
其次,如果说战争初期西班牙不参战主要是因为国内困境的话,那么后来西班牙仍保持中立则主要是形势不利使然。1940年6月14日,西班牙出兵占领了国际共管的丹吉尔,随即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参加轴心国的条件,其中包括对直布罗陀、法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省的领土要求。在部分要求得到承认后,德、西双方议定共同对直布罗陀采取军事行动。可是,当德军做好一切准备,而且供给了西班牙作战所需的重武器并通知其明年1月开始行动的时候,佛朗哥却明确表示西班牙目前还不能参战,德国只好取消了这一战略行动。佛朗哥这时之所以出尔反尔,显然是认为参战时机尚不成熟,因为当时不列颠之战正在激烈进行,胜负未分,而意大利却已在地中海和北非战场被打得焦头烂额。1940年11月11日,从英国“光辉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轰炸机对意大利海军基地塔兰托港进行轰炸,给以致命的打击,使意大利残存的海军不敢再同英国海军较量。接着在北非与英军较量的意大利陆军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迫使意大利不得不向德军求救。而后来德军亲自出马对地中海战略要地马耳他岛的进攻也以失败而告终,英军牢牢控制着地中海的制海权。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如果盲目参战,必然会面临失败的巨大风险。
至于后来轴心国集团在战争中每况愈下,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打得落花流水,西班牙就更不敢冒险参战了。
② 为什么二战时德军不集中力量打垮英军,控制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让英军孤悬海外啦能给我全面分析一下吗
我认为是一个综合原因,首先,从当时德国元首希特勒个人来看,这个人种族歧视倾向严重,他最仇恨的人除了犹太人之外,就属斯拉夫人种了,因此,相对于同日而曼民族起源更近的凯尔特民族,希特勒本人更恨苏联。这一点从德国二战时对英、苏战俘的态度就能看出来。所以希特勒本人更倾向于攻打苏联。其次,英德之间有英吉利海峡相隔,该海峡被称为“女王陛下的引水渠”由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英国皇家海、空军守护,之前的不列颠空战中,希特勒试探了英国的抵抗意志和空军实力,发现英国抵抗意志坚决,空军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战斗力极强,并不亚于德国空军,海军就更不必说,虽然德国曾经计划过对英国登陆的“海狮”计划,但毫无疑问,在英国海空军面前,登陆并不一定成功,搞不好会想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因此,对英国本土的攻击不可取。至于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国家虽然貌似中立,但明显倾向于轴心国,且两国本身的战略地位都不很重要,资源也不丰富,没有占领的必要。至于直布罗陀哪一点英国领土,我认为希特勒本人当时可能认为地中海有战力不错的意大利海军辐射,又有德国空军支援,应该可以控制地中海的大部分航线,因此没有攻打直布罗陀的必要。并且,直布罗陀已经要塞化, 攻打必然要浪费不少兵力,不值得。 至于摩洛哥,二战时是由法国和西班牙分别控制的,还有德国驻军,可以说是德国的势力范围
③ 在二战时,波兰为什么会遭受德国、苏联两个对立国的入侵
首先,由于其地理位置,波兰实际上是一个军事战略家必须竞争的地方,尤其是在波兰北部。如果德国想要获得与东普鲁士的领土走廊,特别是对德国欧洲战略计划至关重要的但泽港,苏联想要消除西部彼得堡周边地区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拿下波兰。
第三,外交失误,蠢上加蠢,波兰犯了所有它应该也不应该犯的外交错误。例如:欺凌弱小者造就懦夫,欺凌弱小者造就欺凌弱小者;令人困惑的军国主义和脑残的极端民族主义;再加上相当科幻的外交政策,翻脸比翻书更快,网上说得好:“然而,埃塞俄比亚的国力有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的野心,保留了骑兵团的落后水平,却悄悄制定了一个伟大的“闪电战柏林”战略。所以最终被德国和毛子狂虐,死上千万条无辜人民。
④ 关于二战时期的西班牙
``````````楼上有毛病,墨索里尼是意大利的。
当时西班牙是民族主义者、独裁者佛朗哥的法西斯政党长枪党统治的!
一直到1975年佛朗哥去世为止。
西班牙在二战中给德国提供军需物资,并且为德国组建出征苏联的志愿军,还作为德国获取英美的情报基地。
西班牙与日本除却《马德里备忘》还有在经贸方面有一定联系,但是规模不大,毕竟两国遥远且商路不畅。倒是在意识形态上有些认同。
⑤ 波兰在二战时为什么会被四大强国抛弃
一、波兰的趁火打劫,破坏了法国的三角联盟
1918年11月,德国首都柏林发生了起义事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逃往了荷兰。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之后的凡尔赛会议中,德国遭到了一系列的制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土大量的丧失,为了使刚刚独立的波兰拥有海岸线,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旦泽地区被划给了波兰,而波兰在这段时间里确实紧紧抱着英法两国的大腿。1923年,法国联合波兰和捷克组成了三国联盟,这个联盟的目的是为了遏制德国东山再起。一旦德国出现什么分吹草动,三国将联合夹击德国。但这个局面紧紧维持了10年的时间,1933年,纳粹党党首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希特勒上台之后,波兰方面开始担心德国会清算自己。在这一年的年底,波兰就宣布退出了三国联盟。
波兰干的烂事远不止这些,波兰是退出了,可是法国还有捷克这个盟友。希特勒不是傻子,他决定打掉法国的这个左膀右臂。1938年年初,德国向捷克提出了领土要求,要求捷克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起初捷克政府不答应,而且还进行了扩军备战。但法国和英国惧怕战争,最后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正式把苏台德地区划给了德国。作为条件,希特勒必须保证不再侵占欧洲的任何土地。但是仅仅5个月之后,希特勒就全面入侵了捷克。波兰为了立投名状,更是出动了20多万军队夹击捷克。捷克领导人那套唇亡齿寒的逻辑,波兰根本就听不进去。最终,德军进入了布拉格,而波兰也获得了捷克东部的部分领土。
二、波兰的任性搞乱了三国夹击德国的计划
波兰配合德国的行动等于是把法国得罪透了,不过它还有英国这个盟友。面对希特勒在欧洲的一战扩张,英法两国也感觉战争的临近。为了使自己处于更好的位置,英法两国开始与苏联进行会谈,三国计划共同对付德国。当时苏联的谈判代表是伏罗希洛夫元帅,苏联方面的意思是“德国进攻英法时,苏联可以出动300万军队从东部进攻德国。”但是一个问题出现了,当时德国和苏联并不接壤,两国之间还夹着波兰这个二货。苏联军队想进攻德国就必须同波兰境内经过,苏联请英国出面借路。波兰和苏联是有世仇的,在19世纪,波兰被沙俄吞并。直到20世纪初期,才在英法的扶植下复国。在干预苏俄革命期间,波兰曾经把4万多苏俄红军活活饿死,这注定了波兰和苏联的关系。
现在苏联要借路,谁知道苏联是不是想搞假途灭虢。波兰方面的回答是:“亲近纳粹,我们将丧失自由;亲近苏联,我们会丧失灵魂。”波兰坚决反对苏联军队经过自己的国土,这是英法与苏联谈判破裂重要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那就是兵力问题。苏联报出的价码是300万,但英法两国却有点应付的味道。法国表示如果德国进攻苏联,法国将出动20万部队进攻德国,英国表示自己自己可以出动6万军队配合法军。苏联出动300万,而英法联合才出动26万,这明显不对等。在这多方面的因素作用下,英法与苏联的谈判无果而终。
三、波兰这个墙头草,又想第三次反水
其实在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之后,希特勒已经把波兰当成了自己的半个盟友。不过旦泽问题一直是希特勒的一块心病,希特勒的条件是只要波兰把旦泽地区还给德国,那大家还是兄弟,德国还可以援助波兰武器。但波兰太认死理了,它拒绝把旦泽港还给德国。不但如此,波兰还计划重新回到英法两国的怀抱。英法两国虽然恶心波兰,但是能在德国的背后安插一个钉子总没有坏处。英法两国再次接受了波兰,但双方的关系明显不如以前。希特勒通过自己的情报系统得知了波兰反水的情况,他勃然大怒,希特勒认为三国很有可能夹击自己,因此德国必须先发制人。在与苏联的谈判结束之后,希特勒开始集结部队进攻波兰。1939年9月1日凌晨,战争突如其来的爆发了。
⑥ 为何作为欧洲老牌海外殖民帝国伊比利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没有卷入两次世界大战
1、西班牙当时是弗朗哥的法西斯政府,被德意视为潜在盟友,自然不会动他。
但是弗朗哥又贼机智,在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来回摇摆就是不彻底投靠其中任意一方。
希特勒多次催促弗朗哥加入轴心国,然而弗朗哥一直在等着不列颠空战打出个结果再决定自己的立场。而德国当时在英吉利海峡焦头烂额,实在没心情去对西班牙做什么。
2、而葡萄牙的立场也很暧昧。从历史上说,英国和葡萄牙是多年盟友;从现实来说,德国和葡萄牙之间利益冲突更少(葡萄牙更依赖海外殖民地而不是欧陆霸权)。所以双方都希望葡萄牙能加入自己,最起码保持中立。
萨拉查对内推行法西斯专政,对外于1936年追随德、意法西斯,帮助佛朗哥叛军进攻西班牙共和国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名义上保持中立,实际上亲近轴心国集团。
3、希特勒和苏联早先签盟约只是政治需求,其实希特勒更讨厌共产主义,早在西班牙内战中,由于西班牙共产党的夺权,佛朗哥求助纳粹德国派兵援助。
希特勒正好缺个练兵场,遂派德军进驻西班牙抵抗西班牙共产党。后来当希特勒占据整个欧洲大陆时,面对身后的红色猛兽自然就不会放过。
而且苏联境内还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可以制成战争的需求。德国更像把苏联变成像法国维希政府那样的傀儡,占据苏联主要的工业基地,然后偏远地区让苏联自治,但最终兵败莫斯科城下,吹响了法西斯的哀歌。
(6)二战时波兰为什么不学习西班牙扩展阅读:
在二战前期随着德国的崛起,德国领导人希特勒开始诉诸德国的需求并推翻一战的不平等条约。
首先就是要进军非军事区莱茵地区,然后又要捷克交出苏台德地区,并最终和奥地利合并成德意志帝国,当时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非常严重,欧洲对于德国的崛起都陷入的恐慌之中。
其次在东边,苏联自从十月革命建立共产主义的国家制度时,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苏联就被西方认为是红色猛兽。
欧洲各国都谨慎对待这个东方的红色帝国。德国虽然作为欧洲国家,但是希特勒推行独裁统治,与欧洲的民主国度又格格不入,所以两大帝国虽然强大但都略显孤独。
希特勒一直鼓吹种族主义,认为雅利安人才是最高贵的种族,对于其他国家都是冷眼相待。
由于政治的需求,苏联是一个永远都喂不饱的领土爱好者,德国在开战前特地和苏联签订盟约来防止苏联的背后袭击,因此才和苏联一起瓜分波兰,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⑦ 二战中欧洲因战火一片焦土,为什么西班牙能中立、置身事外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由帝国主义反动势力所策划的、旨在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全世界共有61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德国军队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同年的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这样全面爆发了。
二战是在40个国家的领土和海战区及大洋战区进行的,欧洲是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在空前严酷惨烈的战斗中,欧洲大地受尽了战火的蹂躏变成了一片焦土,可就在这片焦土中,就有这样的一块"快乐的绿洲",在整个战争期间独处于战争之外,享受着安定、富足的和平生活,这块"绿洲"就是西班牙。
当时的西班牙统治者是弗兰西斯.佛朗哥,他曾经是西班牙长枪党首领,靠着武装叛乱夺取政权而上位的独裁统治者,怎么能够在战火席卷整个欧洲的局势下,任它狂风暴雨我自岿然不动呢?战后的许多学者,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的西班牙之所以不参战,是因为当时西班牙国内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允许所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西班牙内战刚刚结束。经济上,生产、生活资料极端匮乏,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百废待兴;政治上,国内的共和派、君主派和其他左翼集,都还保存着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随时有可能推翻佛朗哥的独裁统治。因此想要站稳自己的脚跟,佛朗哥就不敢再穷兵黩武了,而是要想办法稳定局势,在政治上坚决地排除异己,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点观点,认为是西班牙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其带来的政治优势所决定的。西班牙国家的版图,地扼直布罗陀海峡,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二战开始后,无论是盟国还是德意两国,都积极地拉拢西班牙,争取西班牙加入自己的阵营。1930年3月英国为解西班牙的燃眉之急,特地从阿根廷运送了一批食品赈济他们,并同意向西班牙提供200万英镑的贷款,允许它从盟国进某些禁运的工业原料。1941年年初,美国也以红十字会的名义给予西班牙价值150万美元的食品和药物援助。随后,美国国会还在罗斯福总统的授意下通过法案,同意放松美国商人对西班牙进行石油输出的控制。而德、意两国则早在佛朗哥刚开始建立政权的时候就曾给予过大力支持。1940年5月,意大利宣布将西班牙所欠的债务从70万里拉减免到50万里拉。德国则源源不断地将军火机械和精密武器输送给西班牙。希特勒甚至还答应佛朗哥,战后把他渴望已久的直布罗陀海峡割让给他。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西班牙语:Francisco Franco;1892年12月4日—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内战期间推翻民主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军队领袖,西班牙国家元首,大元帅,西班牙首相,西班牙长枪党党魁。1936年发动西班牙内战,自1939年开始到1975年独裁统治西班牙长达30多年。
正是交战双方的种种利益引诱,使得佛朗哥无法决定倒向哪一方。而交战双方也不能以武力相逼,以免事与愿违把佛朗哥推向对方。佛朗哥自己也在与交战双方的周旋中,意识到如果西班牙倒向其中任何一方、加入战斗的后果都将不堪设想:那将会使西班牙直接沦为战争的前沿地带,遭受战火的无情摧残。对于西班牙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谁都不加入、谁都不得罪,保持中立的立场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佛朗哥个人的政治主张所致,他只主张反对苏联,并无意与任何西方国家为敌,正是这种思想,促使他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立场。西班牙内战时,苏联曾给予佛朗哥的反对派以大力的支持。佛朗哥上台后,苏联仍然与它所支持的这些党派保持联系。因此佛朗哥认为如果西方国家相互敌对,只能是两败俱伤,反而使苏联坐收渔利。西方国家的敌人应该是苏联,而不是其他的国家,所以佛朗哥只把苏联当做自己的敌人。1941年6月德国大举入侵苏联时,佛朗哥甚至还专门组织了一支约2万人的"蓝色军团"跟随希特勒作战。对西班牙的这一举动,佛朗哥特别强调"蓝色军团"只表明西班牙抵制苏联的一贯立场,并不表示西班牙是参加轴心国作战。
从以上的观点,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到西班牙保持中立的依据所在,但细细琢磨会发现有一个问题很难解释,那就是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居然能够容忍佛朗哥在他的鼻子底下扮演变色龙的角色。西班牙国力不强,德军完全可以一举攻占而多得一个战略要地。希特勒没有这么干,这可与他的性格不符,这又是为什么呢?
⑧ 在二战中,为何波兰成为了第一个倒下的国家
波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印证了那句话,不作不死。波兰作为一个中等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灭亡了,跟波兰采取了错误的战略战术有关。而这些战略战术的来源,则是波兰的错误政治、军事方针。
在德军和苏军的夹击下,在德军闪电战术的攻击下,波兰的军队很快被德军分割包围,各个被歼。波兰成为了德军检验新战术的试验场,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被德国消灭的国家。这都是由于波兰采取的错误的政治、军事方针,错误的战略、战术造成的必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