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墨西哥每年从美国买多少大豆

墨西哥每年从美国买多少大豆

发布时间: 2022-12-14 20:51:04

㈠ 美国大豆 7月价格

原文:SoybeansDailyPrice

539.30

Soybeans,U.S.No.2Yellow,FOBGulfofMexico,U.S.price,US$permetricton

PriceinUS$perbushel:14.6775

Asof:Friday,July15,2011

Source:USDAMarketNews

译:大豆价格行情

539.30

大豆,美国的价格,美黄2号,墨西哥湾离岸价每吨

美元每蒲式耳价格:14.6775

截至,2011年7月15日(星期五)

来源:美国农业部市场新闻

下图是2010年7月-2011年6月的价格统计表

㈡ 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几千万吨大豆,为什么不自己种

大豆作为主要的油料产品,国内对其需求量极多,除去做油所用,养殖业对其豆粕的需求量也很多,国内每年都会从国外进口几千万吨大豆作为消耗,进口而不自己种的原因主要在这几个方面,国内环境满足不了,自己种成本高,种其他作物更合算。

最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更加合算,因为种植大豆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多,所以农民对于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实也可以这样算,拿出足够国内需要的大豆量的土地上种植大豆,这样大豆可以自给自足,但是其他的水果、蔬菜就需要进口了,很显然,如果拿出大量的耕地来种植大豆,很不合算。

其实总体来说,我国进口的粮油总数占总比很少,只是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粮食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但是大豆,棉花这种依赖于进口,主要还是土地资源不足,大量进口这些农作物可能会给国外带去经济,但是实际上对国内的经济利益更大。

㈢ 今年美国大豆价格升幅度

美国农业部本月对美国今年大豆产量预估值的调升幅度令市场意外,显示九月份以来美国大豆产区良好的天气状况确保了今年美国大豆丰收,早熟大豆的高单产也是农业部锐升产量预测的主要依据之一。故USDA将美国大豆平均单产从上个月的每英亩38.5蒲式耳调高到42蒲式耳。还将将04/05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从上个月的1.90亿蒲式耳大幅调高到4.05亿蒲式耳,这是87/88年度以来的最高库存水平。以上这几个主要数据奠定了本月供需报告具有强烈的利空色彩,是期价暴跌的直接动力。其他数据方面,美国农业部将04/0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从上个月的6600万吨下调150万吨至6450万吨,主要因USDA预测大豆价格后市走弱以及种植成本提高将会削弱巴西农民扩种大豆的积极性。至于阿根廷04/05年度的大豆产量仍维持不变。从消费方面看,USDA基于目前南美大豆供应减少以及美国大豆价格具有竞争力而增加美国大豆出口量的预测,从上个月的10亿蒲式耳增加到10.25亿蒲式耳,美国国内的压榨量亦较上个月提升3000万蒲式耳达到16.45亿蒲式耳。从本月该报告的数据调整情况看,供应数量大幅增加,而需求数量则小幅提升,大豆产大于需的格局形成。而中国方面的需求已较去年明显下降,尽管美国农业部仍维持04/05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预估值2250万吨,但基于中国今年大豆产量创历史新高记录以及需求相对下降,中国的大豆进口量最终能否达到USDA的预测令人怀疑。
其他数据方面,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作物生长情况报告显示,截至10月10日美国大豆作物生长状况优良率维持66%的水平,大豆收割率达到58%,比前周大幅提高22个百分点。亦增加市场的利空气氛。每周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至10月7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总量为1807.9万蒲式耳,低于市场的预期。总之,周二USDA公布的报告数据完全利空,推动期价大幅下跌,更坚定了基金做空的决心,基金庞大的净空部位还有进一步扩张的可能。周二期价的暴跌,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低价,再度形成低位向下突破的态势,当月411合约已经考验500美分的整数关位,整体弱势格局形成,下跌主趋势。
而连豆和豆粕期价周二大幅下跌,将周一的涨幅悉数跌尽,尾盘期价虽脱离低点,收复部分跌幅,但各合约全线收阴。由于市场预期人民币升值以及其他商品暴跌的带动,连豆期价周二早盘出现急剧跳水行情,多头恐慌性平仓,推动期价暴跌,大豆0505合约以2717元开盘,期价最低跌至2601,终盘报收2640,较上日重挫62元,成交482692手,持仓大幅下降41328手达到188284手。大豆501合约亦大幅下跌,终盘报收2661,成交417982手。豆粕期价盘中亦受重挫,豆粕501合约最低触及2200元,终盘报收2284,缩减了盘中大部分跌幅,但比上日下跌23元,持仓锐减23364手。从当日走势看,连豆及其制品期价受人民币可能升值的利空影响而重挫,盘中大幅振荡,放量减仓,令昨日多头增仓上推的成果化为乌有,多头人气再度受挫。由于美国农业部周二公布了强烈利空的月度供需报告,预计将对连豆市场形成较大利空冲击,连豆和豆粕期价周三将重挫
回答者:yangmoulx - 魔法学徒 一级 11-25 21:40

中商网讯 一、美国农业部1月11日对美国2001年最终大豆产量的估计给大豆价
格提供了支撑。最终估计2001年美国大豆产量为28.91亿蒲式耳,比11月份估计值
低3200万蒲式耳。预期压榨量和出口量高于12月份估计值并且预期年度期末库存量
低于12月份估计值,同样有利于价格的稳定。阿根廷和巴西南部干旱以及对产量的
担忧同样给大豆价格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撑。整体上供应充足并且预期2002年美国大
豆播种面积依然保持庞大使得大豆价格处于低位。2001/02市场年度到目前为止伊
利诺伊斯州中部大豆现货平均价格变化范围为3.985美元/蒲式耳(10月22日)至4
.715美元/蒲式耳(9月3日)。在2001年收获前价格的高位确实已经消失。收获后
最高价格为4.40美元/蒲式耳(1月16日)。如果不出现极度的气候问题,价格可能
依然保持低于目前CCC贷款率。未来几周价格波动幅度增强,由于南美以及美国气
候对于大豆的供应前景是非常重要的。
二、最高记录供应量和消耗量:1月11日美国农业部估计2001年美国大豆最终
产量为28.91亿蒲式耳,比11月份估计值低3200万蒲式耳,但比2000年产量高1.33
亿蒲式耳。据报道美国大豆平均单产估计值为39.6蒲式耳/英亩,比11月份估计值
高0.2蒲式耳,比2000年平均值高1.5蒲式耳,比1994年最高记录单产低1.8蒲式耳
。估计产量下降主要由于估计2001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估计大豆种植总
面积为7410.5万英亩,比2001年6月份报告值低131.1万英亩,比2001年3月份意向
报告面积低255.2万英亩。种植面积比2000年低16.1万英亩,是自从1990年以来第
五个下降的年份。从11月份至1月份对收获面积估计值下降是分散出现的,但是明
尼苏达州以及南达科他州收获面积估计值增加。跟2000年种植情况相比,2001年美
国中西部大豆种植面积适度增长,南部生产地区大豆种植面积下降。跌幅最大的是
阿肯色州达45万英亩。
同样在2001年1月11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12月1日谷物库存量报告,显示美国大
豆库存量为22.76亿蒲式耳,比去年同期最高记录库存量高约3600万蒲式耳。库存
量的估计意味着本市场年度第一季度美国大豆消耗量约为8.67亿蒲式耳。比去年同
期消耗量增加5500万蒲式耳,比1997/98市场年度最高记录消耗量高约4000万蒲式
耳。基于美国普查局报告数据,市场年度第一季度国内压榨量总计4.277亿蒲式耳
,比去年同期压榨量高680万蒲式耳,比2年前最高记录压榨量高100万蒲式耳以上
。2001年12月份压榨总量近1.53亿蒲式耳,比2000年12月份压榨量高1070万蒲式耳
。压榨持续受豆粕需求的推动,豆油依然保持供过于求。美国国内豆粕消耗正在增
长,反映了牲畜以及家禽数量增长。但是增长率比去年更加缓和,由于猪数量稳定
并且饲养牛数量下降。豆粕消耗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家禽产量增长。预期美国国内豆
粕消耗量仅仅增长2%,相比较去年增幅为4.5%。预期国内豆粕消耗量为3235万吨。
豆粕价格低位以及加拿大油菜籽产量大幅下降推动了美国豆粕的出口。截止到
1月17日市场年度豆粕商业出口量总计234.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截止到1月
17日未船运销售量总计219万吨,比去年同期未交货销售量高25%。印度尼西亚、加
拿大以及墨西哥占美国豆粕出口增长的大部分。美国农业部预期市场年度美国豆粕
出口量为790万吨,比2000/01市场年度船运量高约3.5%。豆粕销售量已经占美国农
业部出口估计值的57%。一旦南美豆粕上市,预期美国豆粕销售将大幅减慢。但是
到目前为止由于需求良好预期减幅不大。预期市场年度美国豆粕出口量为800万吨

基于目前的预测,2001/02市场年度美国豆粕消耗量将达到4035万吨。本市场
年度前4个月豆粕的压榨率为47.55磅,相比较去年第一季度压榨率为47.9磅。去年
平均压榨率为48磅。如果今年的平均压榨率为47.55磅,那么意味着压榨总量将需
要16.92亿蒲式耳,允许适度的进口并且期末库存量有一定的下降。如果豆粕的压
榨率如同年初增幅,压榨量将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预期大豆压榨量为16.85亿
蒲式耳。本市场年度第一季度压榨量占估计总量的25.4%。5年平均值为25.64%。
如果大豆压榨量为16.85亿蒲式耳,豆油产量将为187.71亿磅,假设豆油出油
率为11.14磅/蒲式耳。根据市场年度前4个月平均出油率作出估计,比去年出油率
低0.1磅/蒲式耳。如果美国国内豆油消耗量长期增幅为2%,消耗量预期将达到165
.5亿磅。美国农业部预测豆油消耗量为167亿磅。美国农业部预测豆油出口量为25
亿磅,比去年出口量高78%。截止到1月17日豆油商业销售量比去年同期高约30%。
这表示本市场年度豆油消耗总量将为190.5亿磅,期末库存量将为26.76亿磅。
本市场年度第一季度美国大豆出口量总计3.483亿蒲式耳,比去年同期高3280
万蒲式耳或者10.4%。船运量仅仅比1997年最高记录出口量低1700万蒲式耳。自从
12月1日以来出口保持庞大。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检测报告显示截止到1月17日累计
船运量为5.55亿蒲式耳,比去年同期高15%。截止到1月17日未船运的销售量总计2
.764亿蒲式耳,比去年同期高15%。到目前为止船运量增加主要是欧盟、中国、日
本、墨西哥以及印度尼西亚进口量增长。对欧盟、中国以及墨西哥未交货销售量远
低于去年。预期夏季出口减慢,由于南美大豆上市。大豆生产已经扩大到巴西北部
地区,早期种植的大豆已经开始收获。
南美大豆产量大小将对于决定美国豆粕出口下降的幅度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农
业部现在预计巴西、阿根廷以及巴拉圭大豆联合总产量为27.43亿蒲式耳,比去年
产量高1.93亿蒲式耳。预期这3个国家大豆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8%,高于去年比
例39.8%,5年前仅仅占全球总产量的31.2%。巴西和阿根廷产量增加,由于种植面
积增加以及平均单产提高。预期今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增加较多。
依然预期今年南美大豆产量庞大,巴西南部和阿根廷部分地区干旱影响了部分
的大豆作物。产量可能略低于美国农业部目前估计值。阿根廷货币的贬值同样促进
生产者增加持有新收获的大豆作物时间,但是他们的储存空间有限。货币贬值同样
有利于促进大豆的种植。
美国农业部现在预测2001/02市场年度大豆出口量为10.1亿蒲式耳,比去年高
1200万蒲式耳。为了满足该目标出口量,在本市场年度未来32周周度平均出口量仅
仅需要达到1400万蒲式耳。本市场年度后3个季度出口量将比去年同期低4300万蒲
式耳。尽管出口销售进程将减慢,但是市场年度出口总量可能高于美国农业部估计
值。估计出口量为10.2亿蒲式耳。
美国大豆消耗总量包括饲料、种子以及残余物消耗,预期创最高记录为28.8亿
蒲式耳。该消耗量意味着市场年度期末库存量为2.63亿蒲式耳,仅仅比年初库存量
高1500万蒲式耳。最高记录供应量、最高记录消耗量、价格低位以及适度的库存量
这种情况是连续第四年出现。
三、2002年产量前景:从1991-2000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每年都增加。10年来
种植总面积增加1647万英亩或者28.5%。种植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因素以及政
府的计划。增加的种植面积主要集中于西部生产地区,该地区种植面积增加1395万
英亩或者近60%。东部玉米带大豆种植面积增加33%,而全国其他地区种植面积下降
24%。2001年种植面积增长的情况结束,主要由于南部生产地区种植面积大幅下降
。2001年主要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大幅下降。2001年除干草以外的主要农产品收获面
积下降了700万英亩以上,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小麦和饲料谷物种植面积。
2002年大豆播种面积部分不确定的因素依然令总面积难以判断。2002年播种总
面积将继续下降或者原来已经减少的面积是否恢复生产?关于播种面积不确定的部
分因素主要是农场计划的改变。CCC对大豆的贷款率是否相对饲料谷物和小麦的贷
款率下降呢?预期2002年播种总面积将适度扩大,主要是饲料谷物。现在看来小麦
和大豆的播种面积将稳定。美国农业部将在3月28日公布种植意向报告。种植面积
不变并且平均单产接近于趋势单产为40蒲式耳/英亩,意味着2002年大豆产量为29
.2亿蒲式耳。该产量将允许消耗量增加近7000万蒲式耳,并且期末库存量将依然保
持适宜的水平。
四、价格展望:2001/02市场年度美国大豆和大豆类产品月度平均价格如下:
2001年9月大豆平均价格为4.52美元/蒲式耳;2001年10月大豆平均价格为4.14美元
/蒲式耳、豆粕为165.45美元/吨、豆油为14.38美分/磅;2001年11月大豆平均价格
为4.24美元/蒲式耳、豆粕为166.10美元/吨、豆油为15.23美分/磅;2001年12月大
豆平均价格为4.27美元/蒲式耳、豆粕为154.18美元/吨、豆油为15.10美分/磅;2
002年1月大豆平均价格为4.27美元/蒲式耳、豆粕为157.58美元/吨、豆油为15.08
美分/磅。
跟去年同期比较,豆油价格上扬了1.8美分/磅,豆粕价格下跌了22美元/吨,
大豆价格下跌了38美分/蒲式耳。到目前为止大豆平均价格跟美国农业部预测的年
度平均价格中点基本相同。豆油平均价格接近美国农业部预测价格范围低端,豆粕
价格接近美国农业部预测价格范围高端。目前大豆价格是自从收获季节低位(略低
于4美元/蒲式耳)以来最高。
本市场年度下半年大豆价格走势主要受到南美大豆产量前景和美国大豆播种面
积和单产前景的影响。新农业法案如果改变了2002年大豆贷款率,可能影响美国大
豆种植面积。本市场年度到目前为止伊利诺伊斯州中部大豆现货平均价格变化范围
相对较小,在9月份收获前价格上涨。
过去市场年度中价格波动范围为1.05--1.92美元/蒲式耳。近3年来价格变化范
围为5.20--5.795美元/蒲式耳。最低价格变化范围为3.785--4.295美元/蒲式耳,
最高价格变化范围为5.20--5.795美元/蒲式耳。本市场年度最高价格为4.715美元
/蒲式耳,最高价格为3.985美元/蒲式耳。现在看来市场年度价格低位已经建立。
如果是这种情况,历史数据显示未来6月伊利诺伊斯州中部现货价格将高于5美元/
蒲式耳。显然如果需要达到该价位,则需要出现气候问题。另外一种可能,未来6
月现货市场价格可能创新低。价格创新低最有可能是在7月份或者8月份出现,由于
面临美国大豆产量再创新纪录。
将怎么办呢?对于没有标价的陈大豆,没有受益于贷款,除了储存成本以外,
没有其它风险。价格下跌将抵消贷款补贴额的提高。相类似难以有上升的潜力,由
于价格上扬将被补贴下降所抵消。在这种情况下持有大豆仅仅当价格高于贷款率时
才会受益。未标价的大豆风险更大。市场运抵数量较低意味着这些大豆将被销售,
可能进行看涨的投机,通过签订合约或者购买期货。购买看涨期权将是非常昂贵的
选择。没有获得贷款保护的大豆将会被囤积,未来几周受南美气候的影响价格的上
扬是易于波动。有一定比例的大豆将一直囤积到美国农业部种植报告出台,并且观
察美国季节早期气候情况。

㈣ 海外解读大豆猪肉等农产品为何是特朗普的“七寸”

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在双方初步计划加征关税的领域,美国拟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多是高科技产品,总计约600亿美元;中国拟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多为农产品,总计约30亿美元。这一数值虽小,但可谓出招凶狠,扎扎实实地打在了特朗普的“七寸”上——选票。

2018年11月,美国将进行中期选举,即两次总统选举之间举行的国会选举。中期选举被视为总统执政满意度的风向标。

日前,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海斯多费尔在声明中说,如今美国农业收入与2013年相比已严重下降,正处在艰难复苏时期。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的农场净收入预计连续第四年下滑至620亿美元,远低于2013年创纪录的1240亿美元。

特朗普政府将矛头对准美国大豆业最大贸易伙伴,令人“极度沮丧”。其还表示,在改变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方面,美国农业大有可为,因为预计未来10年中国会大量增加大豆进口。“我们应该探讨如何采取行动扩大对华出口,而不是冒险失去这一重要市场。”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前十大大豆出口州为,伊利诺州、爱荷华州、明尼苏达州、印第安纳州、内布拉斯加州、俄亥俄州、南达科他州、密苏里州、北达科他州和堪萨斯州。和猪肉类似,这前十大大豆出口州中也有8个是支持特朗普的。若中国对自美进口的大豆再加征关税,对特朗普来说将会是致命打击。

不过,媒体分析称,大豆有可能是中国最后才会使出的杀手锏,因为中国制裁美国的前提是保障自身的利益。猪肉等农产品对中国来说,已供过于求,向猪肉加征关税对中国的消费者影响并不大,但大豆还要靠大量进口。

虽然中国可加大对巴西、阿根廷大豆的进口,但阿根廷的旱灾减少了该国大豆的正常供应。若时间点选取不好,大豆将会出现价格上涨,继而影响豆油、豆粕等价格,最终影响到中国消费者。

在贸易战中,农产品是美国的“命门”不只是在中美贸易战中,在和其他国家或经济体的贸易摩擦中,农产品也是美国的“命门”。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17年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了140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贸易顺差为213亿美元。如果其他国家选择贸易手段进行反击的话,美国农业将首当其冲。

3月初,特朗普宣布计划对进口钢、铝分别征收25%、10%的关税。欧盟随即警告,一旦该政策落地,欧盟将采取反制措施,即对美国钢铁产品、农产品等征税。来自美国的花生酱、蔓越莓、橙汁和波本威士忌均在欧盟初步拟定的征税对象清单上。

每次做这种事情(贸易摩擦),都得到一次贸易报复。农业就是排名第一的目标,美国自由贸易农民协会此前发布报告称,如特朗普政府对钢铝产品征税,那么美国农产品肯定会在贸易报复中“躺枪”。“农业通常都会成为最大的目标,即使在与农产品无关的贸易纠纷中也是如此。”美国自由贸易农民协会在报告中总结了一系列美方同贸易伙伴的争端,其中美国农产品普遍“躺枪”。

在1995年-2001年的墨西哥卡车贸易争端中,美方关税制裁导致墨西哥方面对美国的苹果、橙子等数十种农产品征收10%-20%的关税;在2002年-2015年,美国在关于废除“原产国标签法”(COOL)的法案争端中,加拿大和墨西哥对包括葡萄酒和冷冻橙汁在内的美国产品征收关税。

上述报告还称,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和买卖双方的关系是通过多年的艰辛工作和多年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在一个农业收入下降、全球供应增加的时刻,对其至关重要的是不要采取任何会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减少的行动。美国领导人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注意采取更加合适的方式,要衡量提高贸易壁垒对农产品的影响。

美国很多优势产业是别国所必须且缺少替代品的,所以即使贸易战了,别人也还要进口。但农业不同,其具有可替代性,比如南美洲的农产品大国阿根廷和巴西,而且出于农业安全,各国都在鼓励本国农业发展。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看起来是农业大国,但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他们的农业都是有组织性的,相关组织机构是比较完善的。因此,在美国贸易政治中,农业利益集团,以美国农业社联合会、全国农场主联合会、全国农场主组织等为代表,在美国的贸易决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历史也证明,如果白宫处理不好与农业利益集团的关系,轻则影响政策推荐,重则威胁下届总统大选。

㈤ 2000-2010年度 中国、美国、阿根廷、巴西、印度、欧盟、日本、墨西哥的大豆产量、进出口量以及消费情况

巴西货币——雷亚尔
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1994年7月1日废除原货币名称克鲁赛罗雷亚尔(废除时1美元兑2750克鲁赛罗雷亚尔),同时命名新货币名称为雷亚尔(1美元兑1雷亚尔)。2009年4月5日汇率1美元兑2.2095雷亚尔。2009年GDP为15740.39亿美元,2009年的人均GDP达到8220美元。 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砂储量650亿吨,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铀矿、铝矾土、锰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镍矿和黄金矿。煤矿储量230亿吨,但品位低。石油储量约36亿桶,另有相当于15亿桶石油的油页岩,天然气储量133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2.2%。工业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建筑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咖啡、蔗糖、柑橘生产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粮食基本自给,但需进口一小部分小麦。畜牧业发达。 主要旅游点有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萨尔瓦多的教堂和古老建筑、巴西利亚、伊瓜苏瀑布、伊泰普水电站、马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等。 (伊泰普水电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 巴西公路运输占全国运输总量的70%,铁路占17%,水路不足10%。公路总长150万千米,铁路总长3.03万千米。主要港口有维多利亚、桑多斯、里约热内卢等。全国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欧共体、日本、中东及拉美邻国。主要进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学仪器、小麦等。出口钢材、交通运输设备、铁矿砂、纸浆、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巴西以咖啡质优、味浓而驰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727年传入巴西。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咖啡,加之劳动力廉价,咖啡种植业迅速兴起。19世纪,巴西的咖啡种植几乎遍及全国,随后又形成持续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咖啡繁荣期”。咖啡大面积种植,给巴西带来了财富和繁荣。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从而赢得了“咖啡王国”的美称。咖啡是巴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国有大大小小的咖啡种植园50万个,种植面积约220万公顷,从业人口达600多万,年产咖啡200万吨左右,年出口创汇近20亿美元。近年来,由于出口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咖啡市场不景气,巴西咖啡生产和出口量有所下降。巴西人酷爱咖啡。60年代,巴西人均年咖啡消费量达5.8公斤。近二十年来,随着其它饮料的出现,巴西人均咖啡消费量仍超过3公斤。在巴西,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各式各样的咖啡屋随处可见。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喝到浓郁芳香的热咖啡。

㈥ 有人说中国每年从巴西和美国进口很多大豆,为什么国内不大面积种植

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由于中国加入的WTO,我们必须放开大部分的市场,这样国外市场才能也相应的放开。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体系。



6,中国的粮食安全怎么办?中国的粮食安全现在保的是主粮,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不叫粮食。粮食安全的意思是底线,即在配给制度下可以保证最低水平的热量摄入。大豆代表的是油脂和肉类。或许我们国家的人口有现在的一半左右,我们可以实现粮食完全自给自足吧。

㈦ 为什么美国转基因大豆,玉米只用于本土动

这是谣言在胡说,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美国96年开始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同年美同FDA确立了无须标识的原则,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都完全同等对待,根本不作区分。美国农业部和FDA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的转基因和非转大豆玉米的具体去向。
美国转基因大豆约占90%,玉米约占95%,而每年出口的大豆和玉米大约占其产量的2/3,剩下的那1/3都是在国内自己消化掉的(PS:玉米是美国的第二大主粮,更是数十万墨西哥裔美国人的绝对主粮)。
除了直接食用之外,大豆主要用于榨油,榨油后剩下的豆粕做饲料。这就是谣言的由来。
玉米主要用于提取高果糖浆,大部分加工食品中用的甜味剂都是由转基因玉米而来。因此,美国大量知名食品企业都在使用转基因原料,包括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等等。美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全美市场上的加工食品有80%使用了转基因原料。

㈧ 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大豆后,为什么美国大豆的销量反而增加

中国可以说是消费大国。如果能得到中国市场,就等于不担心吃喝。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每年中国进口美国的大豆占美国大豆总销售量的三分之二。从中国退出大豆进口后,其他国家纷纷从美国购买,美国的大豆市场因中国退出而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美国大豆最大的优点是便宜。不仅自己国家的人喜欢吃,很多外国人也喜欢。美国的大豆是转基因大豆,但完全不影响人们对它的爱,我认为转基因大豆的口感会更好。

这么多国家疯狂购买美国大豆,让人不明白吗?用美国大豆接近10年来的最低点。因此,被中国最大买家抛弃后,美国大豆价格暴跌,其他国家无法忍受诱惑。这与超市的“低价打折”掀起购买浪潮的原因相同。巴西宣布购买100万吨美国大豆,高价出售给中国吗?在这些“无节制”的国家里,一个国家很难引起我们的注意。据巴西、巴西食品出口集团透露,巴西最多进口100万吨美国大豆,供应国内加工业,10月采购量将增加。

㈨ 中国每年向美国购买多少转基因大豆

去年进口6380万吨转基因大豆,主要来自于阿根廷巴西、美国,农业部数据!

㈩ 中国每年进口美国多少大豆

时间 大豆进口量:万吨 大豆进口额:千美元
2011 5,264.00 29,834,182.00
2010 5,480.00 25,081,233.00
2009 4,255.00 18,787,280.00
2008 3,744.00 21,812,654.00
2007 3,082.00 11,472,172.00
2006 2,824.00 7,488,868.00
2005 2,659.00 7,778,320.00
2004 2,023.00 6,979,170.00
2003 2,074.00 5,416,860.00
2002 1,131.00 2,482,838.00
2001 1,394.00 2,809,520.00
2000 1,041.60 75,490.00
1999 431.70 75,490.00
1998 319.70 75,490.00
1997 280.10 75,490.00
1996 111.40 75,490.00
1995 29.39 75,490.00
1994 5.16 13,680.00

大豆:进口地:美国:进口数量:累计值 大豆:进口地:美国:进口金额:累计值
吨 万美元
2012-08 15,389,286.20 836,337.20
2012-07 14,994,130.40 811,563.10
2012-06 14,344,589.70 771,854.40
2012-05 13,646,058.50 729,531.60
2012-04 12,323,237.00 652,765.60
2012-03 10,086,861.60 530,466.10
2012-02 6,275,466.30 328,134.60
2012-01 3,095,852.50 163,262.20
2011-12 22,351,047.20 1,265,258.50
2011-11 18,754,016.10 1,072,987.60
2011-10 16,286,655.00 939,341.40
2011-09 15,747,782.00 908,597.60
2011-08 15,463,460.00 892,662.10
2011-07 15,266,899.40 881,535.20
2011-06 15,207,538.50 878,078.00
2011-05 14,876,108.00 859,676.40
2011-04 13,308,856.70 768,641.10
2011-03 10,490,864.30 603,424.40
2011-02 7,050,015.80 399,435.90
2011-01 4,731,048.70 264,071.70
2010-12 23,594,817.70 1,131,583.10
2010-11 18,707,433.60 871,166.20
2010-10 14,923,286.30 677,659.60
2010-09 14,360,837.30 650,567.10
2010-08 14,081,423.50 637,588.20
2010-07 13,845,753.40 627,637.40
2010-06 13,792,949.50 627,037.90
2010-05 13,516,051.80 614,927.10
2010-04 12,809,948.00 583,862.70
2010-03 10,512,129.90 481,998.40
2010-02 6,972,870.80 323,008.70
2010-01 4,024,714.00 187,376.80
2009-12 21,805,014.80 932,986.40
2009-11 17,100,454.10 717,920.40
2009-10 14,386,503.90 594,891.70
2009-09 13,593,773.10 557,393.90
2009-08 13,258,457.90 541,228.70
2009-07 12,544,259.60 505,566.60
2009-06 12,011,019.10 480,645.60
2009-05 11,406,228.90 453,756.50
2009-04 10,380,519.50 411,780.40
2009-03 8,411,662.10 333,612.90
2009-02 5,203,852.40 205,652.70
2009-01 2,455,679.50 96,125.80
2008-12 15,430,057.90 843,636.80
2008-11 12,466,593.80 719,683.10
2008-10 10,608,182.40 625,610.30
2008-09 10,374,763.60 613,644.30
2008-08 10,001,145.00 588,832.20
2008-07 9,524,168.70 556,796.00
2008-06 8,971,035.50 522,124.30
2008-05 8,532,243.20 495,369.40
2008-04 7,393,691.90 425,854.50
2008-03 5,822,621.50 329,307.80
2008-02 3,954,869.40 218,379.30
2008-01 2,326,369.40 126,248.60
2007-12 11,569,541.90 423,141.90
2007-11 10,254,987.50 357,120.00
2007-10 8,988,410.50 300,262.50
2007-09 8,218,474.90 268,327.30
2007-08 7,889,669.10 256,087.10
2007-07 7,839,577.10 254,336.60
2007-06 7,603,521.50 245,987.90
2007-05 7,146,012.10 230,695.40
2007-04 6,510,802.50 209,335.30
2007-03 5,057,781.70 160,589.10
2007-02 2,999,864.00 92,956.20
2007-01 1,941,671.20 59,516.60
2006-12 9,883,753.80 271,855.90
2006-11 8,110,258.00 218,723.90
2006-10 7,111,360.40 190,488.80
2006-09 6,663,206.60 178,650.70
2006-08 6,413,779.40 172,329.80
2006-07 6,283,376.80 168,925.20
2006-06 6,102,773.60 164,124.90
2006-05 5,899,547.20 158,668.20
2006-04 5,300,060.90 143,019.30
2006-03 3,884,167.30 105,457.70
2006-02 1,972,631.10 54,032.60
2006-01 1,245,093.30 34,123.10
2005-12 11,047,846.00 316,021.60
2005-11 9,106,670.10 263,042.30
2005-10 8,292,591.00 240,917.60
2005-09 8,002,662.60 233,093.80
2005-08 7,977,590.50 232,344.50
2005-07 7,977,569.50 232,343.60
2005-06 7,578,508.20 220,359.00
2005-05 7,304,662.30 211,757.00
2005-04 6,332,883.60 181,514.70
2005-03 4,975,299.70 139,344.30
2005-02 3,087,552.90 85,416.10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1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53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81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2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4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9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2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1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