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维瓦尔如何

西班牙维瓦尔如何

发布时间: 2022-12-16 04:31:56

① 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其实也不是那么严格,就是你要突显出你所要表达的主题,在学校你就要表现出青春,活力,进取等精神。
下面给你介绍几个曲目你参考一下:
《四季》—《春》第三乐章……维瓦尔弟曲

维瓦尔弟的《四季》是经常演出的曲目,其影响力不可忽视。《四季》的每一首协奏曲前都加了一首十四行的诗,用以详尽地描述音乐所要刻画的每一个细节。第一首协奏曲《春》的第三乐章诗句是这样描述的:随着乡村牧笛的愉快曲调,仙女和牧羊人在他们所喜爱的盛景中共舞,以欢度灿烂的春光。

《e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科马珞夫斯基曲

这是一首e小调的协奏曲、乐曲中既有忧郁和悲伤的情感,又有对祖国赞美和热爱的歌唱性体现。

《送春肥》……赵薇曲

《送春肥》(又名《春耕乐》、《送肥忙》)——中央音乐学院赵薇教授作于1965年,她当年抱着建设中国民族小提琴教育事业的理想,向民族音乐学习,结合下乡生活感受而作的。

乐曲在演奏手法上大量借鉴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在音乐风格受河南梆子影响较大,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音乐特色。乐曲音乐形象鲜明、活泼生动,高亢爽朗,热情奔放,展现了一幅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热闹欢畅的劳动场景。

《丰收渔歌》……李自立曲

星海音乐学院李自立教授作于1972年4月。乐曲吸收汕尾渔歌因素,以南海波涛为背景,描写了渔民们出海捕鱼,丰收归来的喜悦情景。全曲共分四段。第一段,钢琴引子在低音区作海浪般的滚奏,引出小提琴E弦上八度大跳的南海渔歌主题,并借用古筝琶音的演奏法,由慢到快,将乐曲一直推向高音区,仿佛眼前呈现了气势磅礴的南海波涛。第二段,如歌的行板,由引子的主题发展而成,表现渔民们唱着渔歌胜利返航。E弦上宽广舒展的旋律,转到G弦上则稍快些,形成不同色彩、速度的变换,恰似南海的波涛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第三段,小快板,是第二段旋律的变奏。表现渔民们愉快劳动、载歌载舞的场面。2/4、3/4拍子的混合使用,重音在不同位置上交替出现,使乐曲的演奏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第四段,广板,将第二段旋律转调再现,突出“纵情歌唱”。乐曲最后结束于五声音阶琶音及颤音,安静的乐曲把人们带到富有诗意的海湾夜景之中。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原曲 韩铁华编曲

这是一首改编得比较成功的小提琴独奏曲。乐曲的主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改编者韩铁华在编写曲子的过程中,牢牢抓住民歌的基本主题,在充分发挥歌曲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节奏、速度、调性等因素的种种变化以及变奏、展开等手法,大大丰富和深化了民歌的本主题和音乐形象,构成一首既统一又有变化,既富于深刻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小提琴演奏技巧的乐曲。这首乐曲由四个部分构成,即引子如歌的慢板,舞曲风格的快板和群舞场面的结尾。乐曲开始在G弦上奏出的引子,情绪深沉而激动…,是一首为大家所熟悉的小提琴独奏小品,因其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为广大小提琴爱好者和听众所喜爱的曲目之一。

《愉快的小牧民》……李自立曲

李自立教授作于1973年。此曲以蒙古族音调为素材,大量模仿蒙古族乐器马头琴的演奏法——抹音,描绘了牧区儿童歌唱幸福生活的情景。乐曲优美动听的旋律仿佛把人们带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那里有蓝天、白云、羊群,还有一群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载歌载舞的孩子们。

《花儿与少年》(四季调)

这是根据青海民歌小调的音乐素材改编的曲子,传承了中国民歌中的艺术精华。乐曲节奏很规整匀称,连歌带舞的欢快情绪,表现出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劳动生活的情趣,音乐风格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

乐曲开始是一个引子,节奏自由,好象在唱山歌,召呼着姑娘和小伙子们,旋律风趣幽默,有很多滑音,演奏好这些滑音,是掌握这首乐曲风格的关键。乐曲的中段转为三拍子的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对比明显,旋律线条较长,但不失舞蹈的韵律感。乐曲最后又回到二拍子节奏,同开始一样风趣活波、亲切幽默,情绪更加热烈。欢快的节奏持续到最后以右手的拨奏和弦结束。

《山区公路通车了》……陈燮阳 王希立曲

这是一首很有音乐形象的小提琴齐奏曲,乐曲向人们描绘了一幅青年男女坐着欢快的汽车在新建成的山区公路上穿山越岭、一路欢歌笑语的热烈欢快的场面。乐曲中有模仿车轮滚滚声、喇叭声,飘忽在晴空的愉快歌声随着白云渐逝,飞奔的汽车正驰向山谷的大道,渐渐消失在幽静的山谷道路上。

《忆延安》……李自立曲

作于1973年。这是李自立教授又一首有一定叙事性质的音乐作品,以回忆当年红军艰苦的岁月,表现了穷人们在红军领导下闹翻身的喜悦以及对旧社会的回忆和控诉。全曲透着一段追忆、一股韧劲、一种坚强。乐曲配以生动、丰富的小提琴音乐语言,歌唱人民领袖,表达了红军到达陕北根据地后,解放区欣欣向荣的景象以及军民无比喜悦的心情。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钢曲

这是陈钢根据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以及新疆塔吉克斯坦族的音乐素材而创作的小提琴曲。它吸收和借鉴了中国民间器乐曲一些特殊演奏手法和外国的现代作曲技巧,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音响色彩,描绘了塔吉克斯坦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乐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纵情高歌],先由钢琴奏出自由、甜美、清新的引子,仿佛把人们举到了辽阔的塔什库尔干草原,然后小提琴在E弦上拉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主题,甜美的旋律犹如塔吉克斯坦牧民嘹亮深情的歌声。主题二次呈示后,乐曲更为起伏激动,然后模仿新疆“冬不拉”拨奏,由响到轻,渐趋平稳,恰似牧民手拨琴弦、跨马高歌,向远处驰去。乐曲中部插入了发挥小提琴技巧的华彩乐板。第二部分[热烈欢舞],时而用响亮厚实的顿弓,快速敏捷的跳弓,时而的铿锵有力的切分双音,并变化节奏、节拍,表现塔吉克斯坦人民的欢腾的舞蹈场面。最后小提琴飞速演奏十六分音符的主题。将音乐推向高潮。

《木屐舞》……萨拉萨蒂曲

《木屐舞》是萨拉萨蒂作曲的西班牙舞曲音乐中很有特点的一首舞曲。它节奏上进行得快、又有很多切分音,因此听起来很有力,音乐是伴随着踢踏舞的脚步,变幻突然又灵活生动。请大家留意,乐曲一段音列在高音出现以后,小提琴象吹口哨一样活泼放纵地唱了起来,这是小提琴演奏的泛音,它令音乐变得奇异多姿。整首乐曲令人感觉是:一旦音乐开始就再也不能停顿地轻快地舞蹈下去……。

《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曲

这首乐曲有着强烈的吉普赛音乐风格和匠心独具新颖独特的技巧,一直受到世人的喜爱。全曲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引子在G弦上奏出C小调带有一种悲伤的情感。紧接着的一段是华彩乐段,反映这首乐曲鲜明的民族特点。第二部分把吉普赛人忧郁的性格进一步深化,旋律徐缓。第三部分小提琴加上弱音器演奏,曲调流露出吉普赛人四处流浪、卖艺的贫苦生活。旋律优美委婉动人,也让人们感受到它所包含的辛酸和痛苦。最后部分是快板,此刻没有了前面那种哀怒的情绪,而是爆发了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展示了吉普赛人豪放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这种典型匈牙利民间音乐是一种兴奋激动、欣喜若狂的舞蹈。速度很快、演奏者的左右手拨弦,人工泛音、双音、跳号等演奏技巧,把情绪逐渐推向高潮,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辛德勒名单》……约翰·威廉姆斯曲

这是音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为影片《辛德勒名单》所创作的配乐,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的情绪力量,这部电影配乐作品无疑已经成为世界电影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这部配乐是一次经典且突破性的转型,约翰·威廉姆斯没有使用他个人擅长的大型交响乐,反而以小提琴独奏作为整个音乐的基调,使影片的配乐呈现一种感伤的怀旧色彩,也贴切地呼应了影片中带有纪录片气质的黑白摄影风格。

约翰·威廉姆斯在为这部影片配乐时,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选择了简练柔和的旋律。在短短的忧伤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如泣如诉地奏出了主题乐段,这贯穿在全片中的哀婉动人的旋律,完全游离于画面之外,从宏观的角度刻划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理历程。小提琴忧郁低婉的音调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让我们愈发感到今日的阳光是多么的可贵。

《玛拉圭尼亚》……萨拉萨蒂曲

这是萨拉萨蒂又以西班牙音乐特点为素材写的一首世界着名的小提琴乐曲。一开始小提琴在G弦上演奏了一段声音幽静、嫩弱但不哀伤,充实而迷人的旋律,随着钢琴渐强的舞蹈旋律,小提琴把炽热的感情突然一下子倾泄了出来,左右手连续拨弦炫技的一段音乐,把热情奔腾的西班牙人舞蹈表现得淋漓尽致。激烈舞蹈后,小提琴用连弓演奏的一段32分音符急速而华丽、流畅而飘逸的旋律,仿佛让人们看到轻盈修长的舞蹈者又不停地轻快旋转着舞蹈下去。

《斑鸠琴与小提琴》……威廉·克罗尔曲

这是美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威廉·克罗尔(William Kroll)于1945年创作的一首由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是一首有着传统美国民间小提琴演奏风格、散发着浓郁美国乡村音乐气息的优秀作品。乐曲情绪热烈奔放,节奏生动活泼,旋律抒情流畅,感情质朴单纯。对于听惯了欧洲古典风格小提琴作品的听众来说,克罗尔的《斑鸠琴和小提琴》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她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华丽的演奏技巧在赢得了人们喜爱的同时,也成为了一首音乐会久演不衰的保留曲目,为世界小提琴音乐宝库平添了一首精品。

从音乐学的角度来看,这首无论在艺术性还是在技巧性上都毫不逊色于欧洲传统小提琴曲、而在音乐风格上又别具一格的美国小提琴曲就更显弥足珍贵。在世界小提琴音乐宝库中,美国音乐风格的小提琴曲实在太少了,所以这首作品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乐曲的第一段是一个活泼的快板,速度很快,每分钟达168拍,节奏生动,情绪欢快热烈,仿佛美国西部牛仔骑马奔驰在辽阔的牧场上的情景。第二段是一个速度略慢、节奏舒缓的抒情段,旋律甜美典雅,极富浪漫色彩,仿佛是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把人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音乐的情绪更加高亢激越,扣人心弦,全曲在极活泼、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叙事曲》……波隆贝斯库曲

这是波隆贝斯库着名的小提琴独奏曲,具有强烈的罗马尼亚民间音乐特征。在罗马尼亚传记影片《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中,主人公于新年之夜在牢房铁窗内演奏这首深情而委婉的乐曲,窗外大雪纷飞,乐声哀怨缠绵、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是小提琴音乐中不多见的感人作品,本曲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伟大出自平凡,越是民族的音乐,就越没有国界,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的《叙事曲》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肤色,没有偏见,没有歧视。那优美而感伤的旋律向人们诉说着对祖国、对家园、 对心上人、对生命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深深眷恋,被誉为“外国的《梁祝》”。

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主题在小提琴低音弦上呈示出来,悠长伤感的旋律充满了愁绪。接着,经过快速华彩性走句的过渡,乐曲进入中间部,奏出了用五声性音调写成的主题旋律,纯朴明朗,那串串波音和流动的三连音,犹如憧憬和遐想之中连绵不断的思绪。这一婉转如歌的旋律在高音区的快速走句后又重复了一遍。随后,乐曲再现柔婉而伤感的第一部分。最后在低音区绵绵的忧思中终曲。

《美丽的罗斯玛琳》……克莱斯勒曲

克莱斯勒创作的三首维也纳风格小品中,属于“极品”的一首。罗斯玛琳是少女的名字与文学作品的人物没有什么联系。乐曲的主旋律是罗斯玛琳的形象音乐,一开始就出现,小提琴用轻快的连断弓奏出,表现出少女的轻盈、婀娜多姿般的可爱。乐曲中部加入爽朗的副旋律,全曲是三段体的圆舞曲,使人们仿佛看到一位拖着舞裙翩翩起舞的美丽少女的形象。

《安达露西亚浪漫曲》(作品22之1) ……萨拉萨蒂曲

× ×××× ××|× ×××× ××|这个节奏无疑可以把人们带入一个潇洒泼辣,无拘无束的音乐境界里去。这是一个舞蹈的节奏,但它同时伴随着的是热情奔腾的歌唱旋律。“安达西亚”的浪漫曲就是具有这种节奏特点的代表性的西班牙音乐。这首乐曲的旋律一开始就在小提琴G弦上奏出浓郁的声音充实而迷人;突然,旋律又象一跃而起,把那哀伤的情感如从心底爆裂出来一样,在E弦的高把位强烈地唱了出来,停在长音D上面。这时小提琴用有力的双音及和弦升入高音区,急切地以半音下滑,一下变成激昂的热情,象把所有炽热的感情一下子倾泻了出来,音乐进入全曲的高潮,舞曲的节奏越变越强烈,这时,如果您能和伴奏的吉他的舞蹈音型节奏糅合起来鉴赏,那么,这音乐的动力和潇洒就变得格外有感染力了。

《渔舟唱晚》……古曲 黎国荃改编

乐曲一开始就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中段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而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这是一首富有诗意画意的乐曲,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绝美画面。

精灵之舞 巴吉尼

一群活泼动人的小妖精,他们神出鬼没,古怪离奇,言行诙谐,引人发笑,有时还会作弄人。但是他们生性善良、乐观、又有生趣。这首《精灵之舞 》就是表现类似形象的一个小提琴音乐作品。作者巴吉尼是意大利提琴和作曲家。

首先音乐快速地开始,急速的节奏,好象一群小灵精突然间在舞台中央一拥而上。鲜明的节奏带出来的是十分活泼的音调,对于小提琴来说,时常引起我们自豪的是,它不仅能表现各种情绪,也同样可以模仿各种乐器不同性质的音响。这个活泼跳跃的单调,是用一种特殊的跳弓——小鼓捶弓法(弓在弦上象用鼓捶打小鼓一样自然弹跳)清脆地奏出的。乐曲有着回旋曲的结构,各个调性间转来换去,音调的谐谑性,简直就象在故意作怪、作鬼脸、逗人发笑。音调通俗易懂,一听就能记住,给人直观的印象是跳来蹦去没有片刻稳定和安宁——小妖精的活泼姿态,给人快乐和生动的感受,并不因为写的是“灵精”,鬼魂就一定让人感到阴森恐怖,而是高兴活泼的情绪。

希望你会喜欢

② 维瓦尔是哪个国家的

西班牙有一个踢足球的叫维瓦尔

③ 西班牙历史上有没有煕德这个人真的有这个人吗

我在西班牙读高中,你说的是Cid么,西班牙有个英雄史诗叫cantar de mio cid,熙德之歌,这是很古老的东西了,事情应该是真的,不过不全是像史诗里说的那样。
下面是我从网上找来的:
西班牙人的民族英雄-席德(El Cid)

时而攻击回教徒

时而反对基督徒的投机军事领袖─席德

变身为抗拒回教的西班牙“民族英雄”

标准的骑士道和十字军。

罗德里戈·迪亚斯·德·维瓦尔(Rodrigo Díaz de Vivar),人称席德(El Cid)(1040年—1099年7月10日),卡斯蒂利亚贵族,瓦伦西亚的征服者和城主,具有西哥德人的血统。

活跃于11世纪,在历史上他反复无常,比较像一个佣兵队队长,反复周旋于天主教与伊斯兰教诸王公之间。

十一世纪末起,欧洲人为收回被回教徒占领的圣地耶路撒冷,在教宗的号召下组织军队,发动了将近两百年的“十字军”运动,在此期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骑士传奇故事,如《劫后英雄传》中所述。

但西方人以武力对付回教徒并非始自1095年,事实上,从八世纪初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摩尔回教军队踏上西班牙,基督徒和回教徒之间一直就有军事冲突。

查理曼的祖父铁锤查理击败回军于普瓦捷,以及查理曼远征西班牙无功而还(由此而有史诗《罗兰之歌》的产生),是这些军事行动中较着名的例子。

西班牙从八世纪(公元711年)被回教徒占领后,西班牙人即进行“收复失地”(Reconquista)运动,直至15纪末(1492年)方才"光复"国土。

西班牙人的收复失地运动,就是最早的“十字军史”,由于它的规模比十一世纪末展开的“十字军”运动为小,而且未受广大欧洲人民的注意,因此历史学家将它视为“地方性”的十字军。并组成最古老的军事宗教骑士团卡拉特拉瓦骑士团(Calatrava Order)发展出欧洲骑士道。

在西班牙人光复失地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动人的骑士传奇故事,西班牙史诗《席德之歌》就是绝佳的例子。

十一世纪后半叶,西班牙卡斯蒂利亚(Castile)王国在国王桑乔二世(Sancho II)和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兄弟二人统治时,是“收复失地”最成功的时期,而这也是英雄席德的时代。

席德(El Cid)是信奉回教的摩尔人,对西班牙民族英雄德·维瓦尔(Rodrigo Diaz de Vivar)的称呼,意即“主人”或“大人”“首领”,最后大家称他为“席德”而不名。

1043年席德于西班牙北部的布尔果斯城附近的比瓦尔(Vivar)出生,因勇敢善战,二十二岁时即担任桑乔二世的“掌旗官”,也就是今天一般所谓的皇家军队指挥官。

1067年卡斯蒂利亚国爆发内战,国王之一的桑乔二世想并吞里昂,命令席德率兵攻打阿方索六世,据说席德并不赞成这场侵略战,但主君的意愿席德只得接受,因为服从是中古欧洲骑士的美德之一。

1072年桑乔二世在扎摩拉一役被杀,无子嗣继承王位,乃由其弟阿方索六世接掌卡斯蒂利亚政权,在此状况下,席德处境颇为尴尬,加以他直言无隐的个性,得罪了阿方索六世身边大臣如加尔西亚伯爵,结果遭敌人诬陷,而被国王阿方索六世放逐。

放逐期间,席德投靠萨拉戈萨的穆斯林王朝服务了近十年。

公元1086年北非穆拉比特王朝(Almoravids)灭后倭马亚王朝侵略西班牙,阿方索六世在撒格拉哈战败,不得已放下身段,取消对席德的放逐令,召请他回国御敌。

不久他又回到萨拉戈萨,并致力于征服瓦伦西亚摩尔王国的工作,在此席德不但表现了骑士的英勇美德,也显现出非凡的政治智能,因为他运用谋略攻取瓦伦西亚。

1094年席德名义上,奉阿方索六世命令统治瓦伦西亚,事实上他是独立的封君,完全控制瓦伦西亚,所以有人认为这里是基督教的殖民地。

1099年席德逝世,享年五十六。他死后穆拉比特王朝柏柏人武僧再度人侵瓦伦西亚,阿方索六世以该城易攻难守,纵火焚之,并将席德遗体运回卡斯蒂利亚,而以其故乡布尔果斯建陵墓供人瞻仰,所以这里成为西班牙人重要的朝圣地之一。

综观席德的一生,虽然以追求个人的名利为主,而且也不以宗教信仰为意,但他不失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同时也是手腕灵活的政治人物,只是史诗《席德之歌》将其事迹混杂了不少的传说故事,因此许多事变得真假难分。

西班牙地处欧洲边陲,公元711年遭摩尔人入侵后,忙于重整天主教势力,力图对抗摩尔人,因此无暇加入往耶路撒冷的十字军东征;虽然如此,西班牙骑士展演中世纪的西班牙历史,写下隽永的《席德之歌》,以史诗歌咏民族英雄驱逐异教徒的伟大事迹,纪录了骑士精神,发扬于十字军东征。

当时伊比利半岛分为回教徒占领区及天主教徒占领区,各占领区各有无数的小王国,情况类似日本战国时期。有时彼此联盟攻打“异教徒”,有时又彼此争斗。所以当时骑士这个行业相当盛行。骑士道源于天主教文化对抗蛮族异教的历史因缘,席德天生勇武,处在这种环境下,自是各路人马争取的要角。只要谁出价高,或谁赋予他抢夺、任意搜括战利品的权利,他跟他的手下就帮谁。

这一点跟其实《席德之歌》里拥有高亮情操的主角个性有所出入。

《席德之歌》虽然掺杂了不少的传奇,以致有真假难分的情形,给予历史学家相当的困扰。

但基本上,《席德之歌》是以现实主义的情调,描写十一世纪西班牙人抗拒回教徒,收复失土的历史情形,也以丰富想象的诗歌艺术,启发中古欧洲人民无穷的想象力。

所以才能使这位时而攻击回教徒,时而反对基督徒的投机军事领袖──席德,化身成了抗拒回教的“民族英雄”、标准的骑士道和十字军。

④ 外国古典音乐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巴洛克”(Baroque)这个名词的概念。

一、“巴洛克”的概念

“巴洛克”是一个时期的简称,这个时期通常是指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这150年的范围。这个时期内产生的音乐作品,习惯上便称之为“巴洛克音乐”。当然时间的概念是刻板的,艺术形态则是相对灵活的。

或许有人要问,“巴洛克”为何意?其实它本与音乐无关,“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意思是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而且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来才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

二、巴洛克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通常来说,巴洛克音乐有如下一些特色——它的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在当时相当被看重;曲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而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同时西洋管弦乐器也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不过诸如管风琴、羽管健琴、维奥尔琴这类颇具历史的古乐器依然被广泛使用。

在音乐表现形式方面,巴洛克时期要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体裁丰富的多。皇室以及贵族对音乐的需求,促使许多巴洛克音乐家开拓出很多新的音乐表现形式,歌剧的兴起(并不是起源,歌剧的起源要追述到更久之前)便是最为突出的一点。虽然巴洛克时期的歌剧曾被一些专家批评为“矫揉造作”,但却是此后歌剧发展的一个基础。声乐领域的其他表现形式还有神剧、经文歌、清唱剧、受难曲和弥撒曲等,这些都是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由此可见在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在西洋音乐中依然占有很大的分量。巴洛克时期的器乐曲发展很迅速,出现了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各种舞曲、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赋格和奏鸣曲等诸多表现形式。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发展、演变,从而成为了后来更为成熟的形式。

三、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

音乐在巴洛克时期的大发展也得益于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巴洛克时期最早的着名作曲家应该是意大利人蒙特威尔蒂,他出生于1567年,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向巴洛克时期过渡中显赫的人物”、“歌剧改革之父”以及“十七世纪最出色的作曲家”,但现如今他似乎被我们所忽视,起码在国内普通音乐爱好者当中,熟悉蒙特威尔蒂以及他作品的人不会很多。维瓦尔蒂是大家很熟悉的作曲家,其实他和蒙特威尔蒂一样,也是意大利人,但是他却比蒙特威尔蒂晚出世一百多年!所以蒙特威尔蒂堪称巴洛克音乐的祖师爷。另外,巴洛克时期的法国音乐不可小视,库普兰是其中的代表者,同样出生于法国的拉摩也是同期着名的音乐家,他曾被誉为“十八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作曲家”。拉摩与库普兰一同构建了法国巴洛克音乐的辉煌,两者都是拨弦古钢琴领域出色的作曲家。巴洛克时期德国音乐家的代表是泰勒曼和J.S.巴赫,其实亨德尔也是德国人,但他的创作大多在英国完成,而且还入了英国国籍,所以通常被视为英国作曲家。泰勒曼这个名字或许显得比较陌生,但在十八世纪他在世的时候,声誉甚至超过巴赫,但作品流传却不是很广泛。

通常我们大家更为较为熟悉的巴洛克音乐作曲家是现面三人——维瓦尔蒂、J.S.巴赫以及亨德尔。他们属于同一时期的伟大音乐家,维瓦尔蒂最年长,出生于1678年;而巴赫与亨德尔都出生在1685年。维瓦尔蒂的名字与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部作品应该是最通俗的巴洛克音乐,甚至堪称流传最广泛的古典曲目。虽然其贡献远不如后面二人来的大,但知名度却非常之高,他所作的协奏曲也具有一定的品质。巴赫被誉为“音乐之父”,他的功绩自然非同一般,作品之多、水平之高也是亘古罕见的。亨德尔则具有天才的旋律大师,从他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愉悦、优雅,他的协奏曲作品、歌剧、神剧都是巴洛克时期最为宝贵的音乐财富。

四、巴洛克音乐的演奏

最后简要谈谈巴洛克音乐的演奏。对当今的指挥与乐团而言,演绎巴洛克音乐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其一是采用现代乐器演奏,但是缩小乐团规模,以符合巴洛克作品的特定需要。其二则是采用古乐器或者仿古乐器演奏,甚至成立专门的小编制巴洛克乐团或者古乐团。两种方法相比,显然后一种演绎更能贴近巴洛克音乐的本质。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曾经有专业乐评人说过——乐手手中的乐器是次要的,关键是他们对音乐的领悟与表现力,现代乐器同样能够体现出古乐的精妙、感人之处。当今巴洛克音乐演奏方面的好手包括:加迪纳与他的英国巴洛克独奏家乐团、哈农库特与他的维也纳爱乐协会古乐团以及马里纳与他的圣马丁室内乐团,他们都是当代乐坛巴洛克音乐最为权威的诠释者。所以购买由这三位名家指挥的巴洛克作品录音是相当安全的。

---------------------------------

至于西班牙风格的古典音乐有很多了,比如:

夏布里埃尔(Emmanuel Chabrier)的《西班牙》(Espana)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colai Rimsky-Korsakov)的《西班牙随想曲》(Capriccio Espagnol)

格拉那多斯(Enrique Granados)的《西班牙舞曲》(Spanish Dance)

莫斯高夫斯基(Moritz Moszkowski)的《西班牙舞曲》(Spanish Dances)

此外还有拉威尔的《帕凡舞曲》、《西班牙狂想曲》等,其它着名的西班牙作曲家还有图里纳、罗德里格、古里迪、乌塞迪扎加、法雅等。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8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53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81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2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4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9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2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1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