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奔牛节什么时候
A. 西班牙奔牛节是那一天
西班牙奔牛节时间:每年的7月6日开始举行,7月14日结束
简介:
西班牙奔牛节又称为圣费尔明节。
圣费尔明节(西班牙语:San Fermín)是属于西班牙纳瓦拉自治区首府潘普洛纳市的一项传统庆祝活动。该节日因为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着作《太阳照常升起》描写过其中的奔牛活动而闻名于世。
诞生
圣费尔明节最初源于12世纪,该城的市民在10月10日纪念城市创建者和保护者圣费尔明,这时的圣费尔明节只是个纯粹的宗教节日。西班牙奔牛节是西班牙的传统节日,又称“关牛节”(Encierro)始于1591年,每年都吸引数万人参加。据记载,14世纪后商人们在夏天将牛从城外赶至城内举行斗牛活动。市民们决定在天气更好的夏天庆祝圣费尔明节,两项活动逐渐合在了一起。
节日过程
开始
聚集在广场上等待开始的人群每年7月6日中午12点是圣费尔明节的开始。此刻数以千计的游人等待在城市大厅(Ayuntamiento)前的广场上,将手中拿着的鲜红圣费尔明围巾(pa?uelos)举过头顶。根据一项从1941年开始的传统,市长在这一刻从大厅的阳台上点燃一只冲天炮(Chupinazo),宣告圣费尔明节的开始,游人们则迅速将手中的围巾扎在脖子上。此后,广场会升起数个巨大的气球,全城市民与游客都会开启大量的香槟酒并互相喷洒。而在此之前的等待中,广场上的人群就开始互相投掷鸡蛋提前庆祝。
活动
奔牛
从每年的7月6日开始举行,7月14日结束。地点在西班牙东北部潘普洛纳城。在节日的9天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穿上白衣裤,缠上红腰带,表示参加的意愿。将6条经过两年专门驯养的公牛,突然从牛棚放出,跟在一大群小伙子后面,狂奔乱闯,穿城而过,犹如一群长跑健将,直奔斗牛场。这些牛非常凶悍,有的牛角被磨尖,甚至露出神经,一触既痛,有的牛眼睛被抹上辣椒,以激怒它,引发它的野性。沿途观者如潮,欢声震耳欲聋。其中不少勇敢者,尤其是那些好奇的亡命之徒,尽量接近牛,挑逗它,结果有的被刺伤,有的甚至被踩死。
奔牛活动开始于7月7日之后的每天早上8点。人们会穿着白色衣衫,戴着红色圣费尔明围巾和红腰带,手里拿着卷起的报纸以便在牛接近的时候驱赶它们。到8点整时,会有一名老者点燃一支爆竹作为活动的开始。在活动开始前,人们需要向圣费尔明祈祷,祈求其在奔牛中保护自己。接下来,最先放出牛棚的是6只将会出现在下午的斗牛活动中的蛮牛。人和牛将奔跑在820米长的通向斗牛场的青石老街上。这些牛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4公里(每秒6.6米),所以奔跑大约在3到4分钟内就会结束。然后会放出两批不那么强壮的牛,第一批11只,第二批3只则在2分钟后放出。整个路程中街道两旁都有隔板保护,奔牛者也可躲入隔板后寻求保护。当牛到达斗牛场后,就会燃放冲天炮(el cohete)宣告奔牛活动结束。
在节日的几天里,每天都有6头凶悍的公牛追逐着数百名壮汉,沿着“奔牛之路”穿城而过,直奔斗牛场,场面极其惊心动魄。位于潘普洛纳市旧城区的“奔牛之路”其实是一条狭窄的石板街,全长848.6米。奔牛时,上万名奔牛爱好者挤满了街道,重约500公斤的公牛从牛棚冲出后,在4分钟内以24公里的时速在杂乱的人群中狂奔,时常人仰牛翻,险象丛生,最后以公牛被引进斗牛场而大功告成。奔牛节期间,每年都有人受伤,甚至也发生过死亡事件。据统计,从1924年到2002年,共有14人被牛顶死,200多人被牛顶伤。即使如此,来自世界各地的冒险爱好者还是云集潘普洛纳这个小城,在为期9天的人与牛之间的危险游戏中尽情享受欢乐与刺激。节日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大量涌入,潘普洛纳这座小城的人口短期内迅速从25万人增加到150万人。
B. 西班牙奔牛节活动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节庆的第一天,由市政厅广场发射火箭炮揭开序幕。在接下来的连续7天7夜里,各项庆典活动包括音乐、文艺、露天舞会等等,年轻人总是通宵达旦地开心享乐,白天兴趣盎然地参加奔牛节的活动,享受被牛追逐的刺激感受。
结束
圣费尔明节的结束一样不平凡,每年7月14日零时。热闹了204小时的人们再一次聚集在城市大厅前的广场上,在焰火表演的烘托之下,手持蜡烛,取下自己的圣费尔明围巾。同时还要高唱Pobredemí(可怜我吧)"PobredeMí,PobredeMí,quesehanacabadolasfiestas,deSanFermín"(可怜我吧,可怜我吧,圣费尔明节离我而去)。结束活动大约持续半个小时。
C. 西班牙奔牛节是从哪里起源的
根据记载,在公元1591年时即有奔牛节庆存在。这个中世纪即持续举行的传统庆典,在现代还是备受瞩目。除了惊险刺激的活动内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受海明威的名着《太阳照常升起》(FIESTA,1928)所吸引。
圣费尔明节最初源于12世纪,圣费尔明(SanFermín)是西班牙东北部富裕的纳瓦拉省(Navarra)省会潘普洛纳城(Pamplona)的保护神,市民在每年10月10日纪念城市创建者和保护者圣费尔明,这时的圣费尔明节只是个纯粹的宗教节日。
16世纪时,某些旁观者突发奇想,斗胆跑到公牛前,将牛激怒,诱使其冲入斗牛场。后来,这种习俗就演变成了奔牛节。从1951年开始,圣费尔明节仅仅持续两天,活动包括演讲、音乐会、竞赛和斗牛。后来又加入了焰火和舞蹈表演。全世界的游客都被吸引到潘普洛纳参与庆祝。
D. 西班牙奔牛节有什么意义
西班牙奔牛节的意义为:
1、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它代表了西班牙的民族精神。
2、西班牙人认为奔牛节为男人提供了一次展示智慧、胆识、技巧和意志的机会,让男人们有机会证实自己是真正的男子汉。活动越危险才越能展现个人的勇气和能力,因此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激怒公牛,让场面变得惊险而刺激。
3、西班牙文化中这种对荣誉的感悟和认同,使西班牙人在追求生命和荣誉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追求荣誉,这也是奔牛节这样的活动能够在西班牙诞生、发展并延续至今的原因。
(4)西班牙奔牛节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圣费尔明节(西班牙语:San Fermín),又名奔牛节。是属于西班牙纳瓦拉自治区首府潘普洛纳市的一项传统庆祝活动,因为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着作《太阳照常升起》描写过其中的奔牛活动而闻名于世。
圣费尔明节日在每年的7月6日至7月14日期间举行。在节日的几天里,每天都有6头凶悍的公牛追逐着数百名壮汉,沿着“奔牛之路”穿城而过,直奔斗牛场,场面极其惊心动魄。
圣费尔明节最初源于12世纪,圣费尔明是西班牙东北部富裕的纳瓦拉省省会潘普洛纳城的保护神,市民在每年10月10日纪念城市创建者和保护者圣费尔明,这时的圣费尔明节只是个纯粹的宗教节日。
E. 奔牛节是哪个国家的
奔牛节是西班牙传统节日。
奔牛节:正式名称为“圣费尔明节”,始于1591年。从每年的7月6日开始举行,7月14日结束,地点在西班牙东北部潘普洛纳城。奔牛节的主要仪式包括上午的奔牛活动和下午斗牛活动,每年的奔牛节期间都会有许多人受伤甚至有人丧命,因此是勇敢者的游戏,同时也因为血腥受到以动物权利保护主义者为代表的组织反对。
活动的高潮是被称为“恩希罗”的奔牛活动。节日期间,每天清晨施放烟火后,都要把训练好的斗牛从畜栏放到斗牛场。位于潘普洛纳市旧城区的“奔牛之路”是一条狭窄的石板街,全长848.6米。奔牛时,上万名奔牛爱好者挤满了街道,重约500公斤的公牛从牛棚冲出后,在杂乱的人群中狂奔,从畜栏奔向一个斗牛场,下午在那里与斗牛士决一死战。因为男性几乎人人可以参加(除偶然有少数女性混入其中外,女士基本上是不允许参加的),所以绵延一公里长的街道上挤满了数以千计身穿旁普罗纳传统服装,带红巾、红帽的年轻男人。
这些牛非常凶悍,有的牛角被磨尖,甚至露出神经,一触既痛,有的牛眼睛被抹上辣椒,以激怒它,引发它的野性。斗牛因人群围观和喧闹而受惊狂跑。不论是当地人还是观光客,需冒着被牛撞击、踩踏的危险,在牛群前奔跑,一直跑到赛牛场才停止。沿途观者如潮,欢声震耳欲聋。其中不少勇敢者,尤其是那些好奇的亡命之徒,尽量接近牛,挑逗它,结果有的被刺伤,甚至被踩死。最后以公牛被引进斗牛场而大功告成。
F. 西班牙奔牛节的由来
奔牛节的真正起源已经不可考,但据记载,奔牛节在公元1591年时就已经存在,这个活动与西班牙斗牛传统有直接关联。据说当初对潘普洛纳人来说,要将6头高大的公牛从城郊的牛棚赶进城里的斗牛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17世纪时,某些旁观者突发奇想,斗胆跑到公牛前,将牛激怒,诱使其冲入斗牛场。后来,这种习俗就演变成了奔牛节。1923年,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首次来到潘普洛纳观看奔牛并写成了着名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他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奔牛节自由奔放的狂欢场面,使奔牛节因此闻名全世界。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西班牙奔牛节更是名声大噪。当地居民为了感谢海明威为奔牛节做出的贡献,特地在斗牛场的大门口为他竖起了一座雕像。
G. 西班牙斗牛节是几月几号
3月底或者4月初复活节
H. 西班牙斗牛节和西班牙奔牛节一样的吗
说的就是一个,位于西班牙北部城市pamplona。最盛大的活动是这个周末也就是7月9日这个周末,为期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