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的西班牙舰队最强大
㈠ 古时的西班牙舰队真的无敌吗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没始建于1588年5月的西班牙舰队包括127艘兵船、运输船和水手,以及2.3万名步兵。这一庞大舰队于1588年5月28日从里斯本出发,7月,在英吉利海峡遭到英国舰队的迎击而惨败。舰队进入北海,企图环航苏格兰与爱尔兰返回西班牙,结果在途中遇到风暴,半个舰队被大海吞噬,人员损失近万名,西班牙从此丧失海上霸权,英国逐渐取而代之。
16世纪上半叶的西班牙,是当时欧洲的第一强国和最大的殖民帝国。它拥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并借此建立了横跨大西洋、纵越地中海的海上霸权。它的版图除西班牙本土之外,还包括意大利南部、尼德兰、拉丁美洲除巴西以外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非洲的突尼斯和亚洲的菲律宾,一度自诩为“日不没的世界强国”。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于1530被选为“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了头戴多顶王冠,名噪一时的封建帝王。
1556年,查理五世之子腓力继位为西班牙国王,称腓力二世,他作为欧洲第一强国的统治者,自命为执行上帝意志的卫教士,出动海陆军连年征讨攻杀于外,遍竖宗教裁判所火刑柱于内,操纵耶稣会的间谍兇手们作乱于敌后,充当了16世纪下半叶天主教势力向宗教改革运动猖狂反扑的元兇。
腓力二世对英国的日渐崛起感到不安。尤其使他感到难以忍受的是英王伊丽莎白为打击西班牙的西欧霸主地位,竟然纵容和支持英国海盗袭击西班牙的海上商船和海外殖民地。1577年至1580年,英国着名的海洋大盗德雷克在其第一次环球航行中,竟然把西班牙殖民者存放在南美洲沿岸各港口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抢劫一空。西班牙政府闻讯后,强烈要求英国女王对德雷克处以海盗罪。可是,伊丽莎白不但没有照此办理,反而册封德雷克为男爵,伊丽莎白的这一作法大大激怒了腓力二世,从而加深了英西两国之间早已存在的矛盾。
腓力二世决心与伊丽莎白女王决一雌雄。1588年5月底,腓力二世派出一支庞大的舰队从里斯本出海远征英国,这支舰队被命名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它拥有134艘舰只,总吨位57868吨,装有2431门火炮。舰队有船员8766名,摇桨奴隶2088名,还有21855名士兵及300名教士。“无敌舰队”中的巨型战舰如楼宇一样高耸水面,外表巍峨壮观,但实际上体大笨重,航行迟缓,直到7月21日,才驶进英吉利海峡。“无敌舰队”的司令西顿尼亚,本是个陆军将领,不仅没有任何海战的经验,甚至还要晕船,同“无敌舰队”相比,英国舰队的准备略显不足。在把王室、各类船主、商人以及海盗的所有舰船集中起来之后,英国舰队共约有140艘舰船,但在大型战舰的数量和总吨位方面均逊于“无敌舰队”。然而,同西班牙舰队相反,英国舰队的舰只小而狭长,去掉了船楼结构,加强了舰炮火力,具备快速轻便,长于攻击的特点。整个英国舰队共有作战人员9000人,全部都是水兵。更为重要的是英国舰队拥有一位称职的司令——海军上将霍华德,而出身于海盗的着名海军将领霍金斯和德雷克则担任舰队的副司令。
伊丽莎白女王对前线的视察,极大地鼓舞了英军官兵,前线的将士士气大振,决心与“无敌舰队”一决高低。7月22日,两国舰队开始接触,西班牙“无敌舰队”为发挥自己舰载步兵的作用,力图接迎英国舰队,展开短兵相接的搏斗。而英国舰队则发挥自己快速灵活,火力凶猛的特点,避免同西班牙舰队正面交锋,主要是在英吉利海峡的航路上跟踪西班牙舰队,用小规模的舰队发动袭击,双方虽未发生大的战斗,但西班牙的舰队却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经过艰苦的航行和战斗,“无敌舰队”终于闯入加来海峡,准备按原定计划与驻扎在尼德兰南部由帕尔马公爵率领的西班牙军队会师,然后将其运过加来海峡,在英国登陆作战,但由于尼德兰海面已被英国舰队封锁,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7月29日黎明,英国两国舰队在加来和敦刻尔克之间的格雪夫兰斯附近海面展开了激战。英国舰队采取准确的远距离炮战,使射击技术低劣,主要依靠接舷肉搏战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丧失了还手的能力,战至该日下午,西顿尼亚不得不率“无敌舰队”向佛兰德尔沿岸败退。英国舰队则乘胜追击,直到舰上弹药射尽后,方停止追击,调头返航。
在格雪夫兰斯海战中被打得焦头烂额的“无敌舰队”祸不单行,在8月初又遇上了暴风的袭击。不少船只没顶于风流之中,还有一部分船只被风暴刮散,有的甚至漂流到挪威的澳海岸。西顿尼亚因船队损失巨大,又见天气恶劣,不敢再战,于是率领残船败舰驶向北海,绕行苏格兰和爱尔兰折返西班牙。当1588年10月西顿尼亚率残部回到西班牙时,仅余舰船53艘,葬身鱼腹者9000多人,“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英国与西班牙的1588年海战,以及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没,对于英、西两国的历史发展,对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变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对于西班牙来说,“无敌舰队”的覆没不但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倾覆,而且是西班牙殖民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尽管腓力二世把战争的失败归咎于风暴与海涛,并叫嚣将很容易地再建一支舰队。但“无敌舰队”没有能够再生,西班牙也没有能够再掌海上霸权。其欧洲第一强国的地位,也随着“无敌舰队”的覆灭而开始衰落。1589年,腓力二世出兵干涉法国胡格诺战争,后遭失败被逐出法国。而自1567年开始的对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血腥镇压,绵延几十年不得结果,最后终于1609年由腓力二世和尼德兰北部联省共和国(即荷兰共和国)缔结停战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荷兰共和国的独立,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终被推翻。在17世纪上半叶的欧洲30年战争中,西班牙作为德国皇帝的盟国最终战败。从此西班牙便一蹶不振,不得不退出欧洲强国的行列。
无敌舰队的覆没标志着海上强国西班牙的衰落,英国的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开始。但这次海难给我们的感触太多了。假如腓力二世不是那么昏庸,假如不是麦克纳西多尼亚率舰队出征,假如……但历史事实不会重来,后人也难有从中吸取这血泪的教训。想一想,就是皇帝和公爵的昏庸无能,才使那么多英勇的西班牙战士无端地殒命大海;正是公爵的无知,才造成了舰队的军事失败和误入歧途,终为风暴所灭。祸在人而不在天。当时的西班牙人已没有了先辈的开拓精神,因而西班牙的衰落也成为历史之必然。只是这一海战使西班牙元气大伤,再无力与英国抗衡,加速了其衰败的过程,由此可见,人在事中是起如何大的作用啊!
当今时代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无敌舰队与其说毁于天意,不如说是毁于腓力、公爵之类的手中!
㈡ 殖民扩张时期,荷兰和西班牙最巅峰时候的舰队,谁实力更强
殖民扩张时期在15世纪到19世纪这400年之间,早期西班牙帝国十分强大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
如果根据史实来讲在1639年西班牙帝国的舰队在唐斯之战中被尼德兰海军击败。这是有史料记载的西班牙和荷兰的舰队在海上作战的结果。手打不易希望能给答主一些参考。
㈢ 介绍一下历史上的无敌舰队
西班牙的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十六世纪的战船,与以前各世纪不同的一个主要因素,即为重炮;尽管这种杀人的利器,从十四世纪起即已开始装在船上,可是一直到十五世纪,这种火炮的才有足够的威力,能够一炮击毁当时的船只。这种兵器有明显不同的两种形式,一为前膛(Muzzle-Loader),一为后膛(Breech-Loader)。后膛炮的原始形式是一种“组合式”的火炮(Built-up Gun)——即由若干根铁棒所组成,在上卷中已有详述。它的药室与炮管是分开的,在发射之前,用螺旋装上去。
一共有两种主要类型的前膛炮——加农和寇非林(Culverin),都装在炮车上。前者发射一吨重 [ 注:校制者按:原文如此,需核对英文版。 ] 的铁弹,只有中等的射程。后者炮身较长,炮弹较轻,而射程也较远。这两种火炮的性质有如下表:
型式 膛 弹重 口径 最小射程 最大射程
加农 7.25吋 50磅(约) 18 340步 2000步
寇非林 5.25吋 17磅 32 400步 2500步
此外还有半加农(Semi-Cannon),弹重32磅;以及半寇非林,弹重九到十磅。(寇非林亦可称之为长炮)长炮中还有许多较小型的,例如“Saker”,弹重五磅;“Minion”,弹重四磅;还有“Faleon”,弹重两磅半到三磅,不过这些火炮全部只有对人员的杀伤力。另外还有一种叫作“Plrier”的,射程较短,发射的是二十磅的石弹,到这时已经变得落伍了。
在十六世纪开始时,在海上航行共有两种主要形式的船只。一为圆船(Hulk),另一为长船(Galley)。前者用以载运商品,后者则为标准的战船。但是不久,大洋的航行和火炮的进步又开始使船只的构造有了新的改变。在洋面上,风帆要比桨更重要,而用风帆的船只又更适于使用船舷上的火力。
第一个转变期是在十五世纪,此时小型杀人性的海军火炮开始被采用。它们装在两个炮台上面,一在船头,一在船尾——在过去未有火炮时,这种平台上是装置弓弩的——,其目的是为了击毁登船的敌军。亨利七世的大船,“摄政”(Regent)号上即装有这样的火炮二二五门——主要都是旋转式的火炮。
亨利八世带来了第二个转变期。他采用了前膛式的毁船火炮。因为这种兵器太重了,不能放在炮台之内,而且也不宜于对付登船敌人之用。它必须装在上层甲板上,最好是在主甲板上,必须在船只两侧开辟炮孔。第一艘装备重炮的船为“玛丽玫瑰”(Mary Rose)号,建造于1513年。
在最后一个转变期,船上的炮台逐渐变得不再需要了,而舷侧火炮重量的增加,则要求甲板空间的增加。圆船逐渐发展成为正规的军舰,这种船的长度比宽度要大三倍以上,而不像一般的圆船只相当于宽度的两倍。在十六世纪,这一类船只中最着名的,是德雷克的“复仇”(Revenge)号,这是一艘纯粹英国式设计的船只。这种船只是为“竞赛”用的,又可以称为“平甲板”(Flush-decked)式。虽然它的船尾和船头并不与腰部完全看齐,可是比起西班牙的战船,却要低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五。这个事实使多数的英国船只,都显得比西班牙的要小,虽然双方海军中的最大船只,其吨位是大致相等的。所谓的“大帆船”(Galleon),并非西班牙独有,通常为四桅的帆船,具有当时一般船只所有的索具,但是其船壳的构造却比较接近长船,与宽度之比较大,也较为平直,船头低下,与长船相似,而不像圆船的船头拱起。这个时代中的英国战船,大约是两个船员摊一吨,而在西班牙战船上,则是三个多人摊一吨。
火炮对于海军战术的影响,要比对于海军造船术的影响还大。在长船(快船)时代,主要的兵器为船头的撞角(Beak),而主要的战术行动即为硬撞。虽然在接近敌人时,快船是可以采取纵队形式的,可是攻击的队形却成横线,正像陆战一样,战斗就是突袭或冲锋。在装有火炮的战船上,其主要的兵器——重型的毁船加农——不是装在船头上,而是在两舷。当它们接近敌人时,一定要调动位置,使其侧面对着敌船——对于旧时代的快船而言,这是一种自杀的行为。所以在攻击时,其位置是与原有前进路线成直角的,为了使这种调动有秩序,并集中打击力量对付敌人,在接近敌人时应采取纵队的阵形。
这个彻底的改变在当时尚未被人认清,舰队进入战斗时还是蜂拥而上,其主要目的还是攀登敌船。可是在英吉利海峡中,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一经交手,纵队战术即开始成形了,这个理由可以从双方舰队在军备方面的差异上获得解释。根据刘易士教授(Prof. Lewis)的记载,可以表列如次:
舰队 船数 加农 皮里尔 寇非林 总计
英吉利 172 55 43 1874 1972
西班牙 124 163 326 635 1124 [ 注 ]
可见英国人所有的长程火炮,要比西班牙人多了三倍,反之在重炮弹中程火炮方面,则西班牙人也比英国人多了三倍。这种在射程和弹重上的差异,也就可以说明双方在战术思想上的不同。英国人是在长程战斗方面集中全力,而西班牙人则注重中程和短程战斗。西班牙的战术目标是先使敌船丧失战斗能力,然后再攀登它。英国人的目标却是在远距离击沉敌船,或迫使它易帜投降。虽然英国人的火炮具有较大的射程,但是在长射程中,其威力却并不足以发生决定性作用。同样重要的,是这种火力并不准确,在远距离时能击中目标的弹丸并不太多。火力的不准确使海战也和陆战一样,变成了缠斗不休的状态,直到有膛线的枪炮发明之后,这种情形才有所改变。所以在理论上,西班牙人宁愿依赖接近射程的打击力量,这样可以较易命中。
腓力对于英国人将要采用的战术,早已有所认识,所以当梅迪纳公爵出航前,他曾经给予下述的警告:“你应特别注意,敌人的目的是想作远距离的战斗,因为(他们)火炮的射程较大;反之,我们的目的却是要接近敌船,钩住它们并登船进行肉搏战。”可是很明显的,他却并未充分认清英国人的真正优势并不在于较长程的火力上面,而在于他们的海员技术较为优秀,事实上,他们的船只也比西班牙的更为轻便,易于操纵。西班牙人是惯于在良好天气中航行的海员,而英国人却惯于与恶劣天气搏斗。西班牙的船只在外形上与其说像一艘船,还不如说像一座堡垒,上面挤满了陆军的士兵,而真正的海员却感觉不够,其地位也只比划桨的奴隶略胜一筹而已。在英国人的战船上,水手不仅驾船而且也打仗,虽然也是强迫服役的,但每天还有四个便士的酬报。最大的区别,也是(英国)最大的优势,是西班牙人仍继续使用快船时代的旧战船,船只分成集团,以横队迎敌;而德雷克或霍华德(Howard)却推出了一种新战术,大致以纵队的形式接战,这也是海战革命的先声。
对于英国海军将领而言,在西班牙舰队驶出之前的几个月当中,他们所遭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却是伊丽莎白本人。这个女人虽然具有很坚强的性格,可是在英国的历代君主中,她也许要算是最吝啬的一个。况且她也真的害怕西班牙,这并非没有理由,因为西班牙在当时,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国家。她一直都只想和平,可是她却不了解,只要她仍然鼓励私掠的行为,和支援日德兰的叛乱,那么和平就将永无可能性。
到了秋季,一个小型的英国海军支队,在巴尔麦爵士(Sir Henry Palmer)的统率之下,与一个荷兰的支队联合到一起,一共只有九十艘小船(只适于内河与浅海使用),开始封锁佛兰德的港口;但是直到11月27日,英国女王才召集了一个战争会议,讨论下述的问题:可能的登陆地点,陆上兵力的使用,所使用的兵器,和国内的安全。12月21日,她任命霍华德勋爵(Lord Howard of Effingham)为“陆军中将、总司令、海上舰队和陆军的总管”。尽管德雷克在她的海军将领中是能力最强的一个,但她却宁愿选择霍华德,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其舰队的威望,而且也是因为霍华德的地位较高,容易获得部下的服从。德雷克后来被任命为海军中将,在技术方面做霍华德的顾问。关于霍华德,托马斯·富勒(Thomas Fuller)曾这样评价:“诚然,他并非一个内行的海员,但是他却知人善任,而且从善如流。”
自卡地兹和里斯本回来之后,德雷克就一直要求再作他那种冒险的突袭——在出发港口内攻击西班牙舰队。假使当时他真获得了准许,去再作一次这样的攻击,那么西班牙舰队可能将永远都不能出海了。最后,在霍华德已受命为统帅的第三天,他才奉命率领三十艘船只向西班牙海岸进袭。然后接着,女王又害怕触怒西班牙人,收回了这个命令,并将舰队的员额减少了一半。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使得霍金斯在1588年2月15日,曾经上书华尔新汉,表示严重的抗议。
他说:“我们必须有所选择,是接受一个不光荣和不可靠的和平?还是决心一战,以求得一个安静的和平?照我看,最可靠和最有利的途径,就是决心一战,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公意。”
霍金斯的意见,正与德雷克一样,认为攻击即为最可靠的防御。但当他这封信发出后不久,英国女王又获得了克鲁兹侯爵逝世的消息。于是她相信西班牙舰队现在又出发不成了,而且她也认为帕尔马公爵正处在困难之中(注:大约一个月后,帕尔马曾报告腓力说,他的三万人中,只剩下一万七千人的有效兵力了),所以她就陷入了后者所布置的和平陷阱,并派遣和谈代表团前往日德兰。关于这一点,霍华德在3月10日,也向华尔新汉提出警告,说请女王小心,不要陷入敌人的圈套。此时,也不断地有情报传来,说西班牙的舰队马上就要出海了。
假使伊丽莎白在天性上不是那样倾向于外交,则她应该能认清帕尔马的建议其实是一个诡计,战争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因为腓力相信他自己是在替天行道。他认为这是十字军的行动,其目的是要把英格兰再收入天主教的怀抱。每一天,五万个教堂中都在做弥撒,腓力的海军船只,都是以宗教圣哲命名的;他们的乘员禁止发誓、争吵、赌博和与不正当妇女交游。船上都挂着帝国的旗帜,上面绣有基督和圣母的神像。
腓力对梅迪纳下达了下述命令:“当你接到我的命令之后,就应率领全部舰队出海,直向英吉利海峡进发,一直驶到马格特点(Margate)为止。然后再与帕尔马公爵取得联络,并保护他渡海。”他又警告他应该避免与英国舰队接触,并且说假使德雷克在海峡中出现,那么除了后卫行动以外,应该对他不予理会。他也给梅迪纳一个密封命令,那是留交给帕尔马的,告诉他假使这个远征失败了,他应该采取何种行动。
腓力交给梅迪纳指挥的舰队一共有船只130艘:20艘四桅大帆船,44艘武装商船,23艘圆形船,22艘差船,13艘轻快帆船(Pinnaces),4艘中型帆船和4艘长船(注:其中实际可用的战船数字在六七十艘之间)。这些船只的总吨位为57,868吨,火炮总计为2431门,驾驶的海员为8050人,所载陆军为18,973人。加上划船的奴隶和其他人员,共计60,493人。
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头领圣菲利普号圣菲利普号于1690年下水,凭借其强大的战斗力而成为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头领船。她是17世纪西班牙造型华丽的船的代表。
圣菲利普号菲利普号是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头领船。她的排水量达1000吨,装配有96门火炮,可与英法舰队中最强大的船匹敌。在与英法联军的战争中,圣菲利普号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西班牙的居民和港口,并运输珍贵的货物,同时为前线的船只保护绵长而危险的回归西班牙的水道。
㈣ 西班牙“无敌舰队”是怎么回事
英国与西班牙原来一直保持着十分密切友好的关系。可是在16世纪初,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一段婚外恋情却在两国之间埋下了祸根。到新教徒伊丽莎白一世继承了英国王位以后,两国因争夺一个叫尼德兰的地方,使矛盾达到极至。为了各自的既得利益,英、西两国在海上发生了一次次冲突。到1588年,两国之间的海域争夺战开始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亲自组织海上舰队,伊丽莎白也利用一切力量对抗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她组建了一只由海盗组成的舰队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展开海上战争。战争从1588年打到1604年。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逝世后,继位的詹姆士一世同西班牙结盟。战争终于结束了。一个王牌的舰队被一个以海盗为主的杂牌军打败,这种强者败,弱者胜,以少胜多的结局,一直是历史学家和军事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1588年5月的一天,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得意洋洋地站在窗前,远处海面上,强大的“无敌舰队”正要出发。这次远征的目的地是英国,腓力二世命令他的舰队要消灭英国海军,直取伦敦。
当时的西班牙海军,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它由134艘舰船、3000多门大炮、8000多名水手、2万多名士兵组成。而英国海军则是由海盗小船拼凑成的,实力比无敌舰队差远了。因西班牙海军司令命令自己的舰队一字排开,耀武扬威地向英国开去。
英国方面得到消息后,立即做好了战争准备。霍华德勋爵担任海军统帅,他的副手是海盗德雷克和豪金斯。这两人可是身经百战的海盗头子,跟西班牙人多次交手,很了解对方的弱点。
英国的舰船体积比较小,但很灵活,速度也快。火炮的威力虽然没有西班牙的厉害,但射程较远。豪金斯对英国海军战术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纵队占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无敌舰队一出发,就被英国海军盯上了。
德雷克决定给无敌舰队一个“下马威”。当无敌舰队停在加莱港的时候,趁夜黑人静,海面上刮起东风的时机,他点燃了6艘涂满了柏油的旧船。六条火龙冲向了无敌舰队,西班牙人一片混乱,舰队仓皇砍断锚索,四处逃窜。舰船失去锚,只能随风漂流,被英舰又追又打,没有正面交手就死伤惨重。
事情没有就此结束,英国决定彻底打败无敌舰队。两天以后,双方在加莱附近海面上展开了决战。英国海军充分发挥自己灵活迅速的优势,他们先在远处向西班牙海军开火,西班牙的大炮虽然威力强大,但射程很近,打不着英国舰队。这时,高大的舰船成了累赘,躲闪不方便,一字排开的队形更是不利于战斗,舰船之间不能相互接应,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
激烈的海战持续了整整一天,双方弹药都打光了。西班牙舰队被打得七零八落,好不容易有一些舰船逃出英国海军的炮火攻击。但在他们逃跑的途中又遇到了风暴,又经受了一次重大的打击。当腓力二世见到自己的“无敌舰队”时,眼泪都流下来了,“无敌舰队”只剩下了43艘破破烂烂的船。
英国舰队大获全胜,他们没有损失一条船就打败了“无敌舰队”,英国海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海军。
㈤ 曾是传统海军强国的西班牙,它们如今海军实力到底有多强
西班牙海军是西班牙国家武装力量的海上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中世纪晚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现役海军之一,亦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蓝水海军之一。西班牙海军负责过一些重大且具有历史性的航海活动。最着名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几个世纪海军为西班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后勤作用,保护了欧洲、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
㈥ 西班牙在15至16世纪有“海上霸主”之称的原因是什么
15至16世纪,西班牙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在西半球,西班牙更是不可一世。在最强盛的时期,西班牙拥有一支有100多艘战舰,1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因此西班牙在当时有“海上霸主”之称。
西班牙舰队
㈦ 大航海时代称霸大西洋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有多强,掌握了多少财富
早在大航海时代,西班牙称霸的时候,世界上就成的金银都是出自西班牙,因为当时的航海技术,各国都加大了对于船只的研究创造,而西班牙的巨大船队配上强大的火力,更是成就了当时的无敌舰队。
西班牙凭借着数十艘的盖伦船组成庞大的珍宝船队,配着强大的活力,和先进的装备,载着满船的黄金横渡过大西洋,靠着海外对殖民地的掠夺,让西班牙迅速的发展成欧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国。
㈧ 西班牙什么时候最强大
西班牙之所以十分热衷于在中美和南美扩张,主要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黄金和白银。恩格斯曾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踏上一个新发现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疯狂掠夺下,美洲很快成为了西班牙的黄金宝库。据统计,在殖民统治的300年间,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夺了约2500吨黄金和10万吨白银。在16世纪,西班牙垄断了世界金银总量80%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帝国”。
西葡航海运动。黄金白银的大规模流入,使得西班牙成为当时欧洲最富裕的国家。西班牙凭借雄厚的金融实力,打造了“无敌舰队”,联合哈布斯堡王朝一同称霸西欧。1580年,西班牙腓力二世用无力吞并了当时第二号的殖民国家——葡萄牙王国,这一年是西班牙霸业的顶峰。
㈨ 西班牙无敌舰队是什么时候建立和被击败的
据统计,公元1545~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㈩ 西班牙什么时候最强大
西班牙在16世纪的时候是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当时它的海军队伍是全球顶级的,横扫欧洲国家,因此还落了个日不落帝国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