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王后什么时候嫁给国王

西班牙王后什么时候嫁给国王

发布时间: 2023-01-14 22:40:45

❶ 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后是谁

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后分别如下:

1、阿拉贡的凯瑟琳

凯瑟琳是卡斯蒂利亚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的女儿。凯瑟琳3岁时曾与英格兰王位继承人、威尔士亲王亚瑟订婚。与亚瑟于1501年结婚,然而5个月后亚瑟就去世了。这样,亨利就成为了王位继承人。

509年4月21日,亨利七世驾崩,王子亨利继位,是为亨利八世。此时,亨利可以自由选择新娘,凯瑟琳美丽大方,背后还有强大的西班牙,亨利自然会选择她。很快,他们结为夫妻,这时,亨利即将满18岁,凯瑟琳23岁。

❷ 西班牙“独眼美人”12岁嫁给36岁王子,为何被国王囚禁14年呢

王子与公主的幸福生活

安娜·德·门多萨出生于16世纪的西班牙门多萨家族,门多萨在西班牙是一个老牌的贵族家族,家世显赫,底蕴深厚。安娜又是家中唯一的女儿,一出生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真正的金枝玉叶!

回宫之后的安娜结识了腓力二世的重臣安东尼奥·佩雷斯。安东尼奥长的年轻帅气,很快俘获了安娜孤寂的心,两人不久秘密的交往起来。虽然两人交往隐秘,但还是被腓力二世有所察觉,因为没有确凿证据,腓力二世便没有多加责难。

后来腓力二世与随行的胡安在马德里被谋杀,死里逃生后的腓力二世十分震怒让胡安彻查此事,而胡安与安东尼奥政见不和便想借此机会除掉安东尼奥,经常在腓力二世面前上眼药,一来二去国王腓力二世也怀疑起了安东尼奥。

时间不长,胡安发现了安娜与安东尼奥的事情。于是胡安便四处散播谣言,搞的满城风雨。腓力二世也听到了这个谣言,本来对于谋杀一事就对安东尼奥有所怀疑,再加上此事更是怒火中烧,嫉妒的愤怒中腓力二世一怒之下将俩人关押了起来。从此安娜失去自由,在帕斯特纳豪宅中度过余生直到去世。

要说国王腓力二世为何会如此恼火呢?原来那个时候腓力二世已经沉迷于第四任王后的柔情蜜意中,对安娜也没有多少情谊了,而腓力二世又是一个是一个好面子的国王,他绝对忍受不了自己的情妇跟别人在一起,这会让他觉得自己被冒犯,这是一场关于男人之间的尊严,为了挽回自己的尊严不让自己被世人耻笑,他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惩罚安娜。

但为何没有处死安娜呢?其一是因为安娜是她的表妹并且当初为了他的王位牺牲了婚姻。其二便是安娜毕竟是自己情人,尚有一丝情谊,不忍做的太绝。可是他却忘了安娜自小喜爱自由追求自由,将她囚禁这无异于断了她的后路,失了求生的路。

豪宅中的囚禁生活令安娜苦不堪言,行动被限制,生活被监视。这让她觉得自己就像那牢笼中的金丝雀,得不到自由。

虽然看着精致实际上却一点都不开心。池鱼羁鸟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方式,她想要的一直是那奔驰在草原的野马,翱翔在蓝天的雄鹰!所得与所想产生分歧,渐渐的吞噬了她向生的意念,渴望自由的心也慢慢的从鲜红变得灰白!终于在被囚禁14年后,于1952年2月去世。

她的出生让16世纪的西班牙抹上了传奇色彩,她的去世也让16世纪的西班牙渐渐失去了色彩!

❸ 西班牙王后接见奥运健儿!穿红裙亮相秀肌肉,温柔又有力量超好看

西班牙王后莱蒂齐亚和费利佩国王在当地时间7月16日接见了即将前往东京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代表。莱后在各种场合的穿衣是非常讲究的,这次专门选择了一身红裙造型,给奥运健儿们加油鼓劲。

西班牙王后偏爱小红裙

接见奥运健儿们,莱后也是到了展现着自己肌肉线条的时候,这身无袖的小红裙,既温柔又有力量感,莱后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多么明显,抢走了专业运动员的风头啦!

莱后的 时尚 元素一:纯色红裙

运动员们都戴上了红色的口罩,莱后的这条红裙和他们身上的红色相呼应。红裙造型搭配红色高跟鞋是最不容易出错的,也是最方便的搭配方式。红色的高跟鞋非常闪耀,配上这样的一身很显身材的红裙,莱后给人很有力量的感觉。

莱后的 时尚 元素二:百褶元素

这条红裙在展现女人味方面也是很有水平,褶皱下摆给人很温柔的感觉,垂坠感非常好的面料,从质感上就让人觉得很有高级感。很多MM不敢去尝试大红裙,觉得容易穿出俗气的感觉来,但是莱后的红裙造型,每次都给人很惊艳的感觉。她的红裙款式其实不复杂,也没有太多的累赘地方,简约大气,才是红裙的精髓。

莱后的 时尚 元素三:肌肉线条

莱后是行走的穿衣教科书,除了保持着很纤细的身材之外,其实她最大的特色还是在于她的肌肉线条。莱后敢于穿这样的无袖裙子,展示着她长久以来的健身效果,肌肉线条超级明显的胳膊,紧致又好看,48岁的莱后身材真是没得挑。

不同风格的红裙展现出不同气质

莱后前段时间亮相,虽然也是红裙造型,但是这条红裙从材质方面就比较轻盈一些,挺括感不如昨天的那条小红裙强。而莱后为了呼应这条红裙的温柔感,特意将头发盘起来,打造出非常温婉的感觉。

这条红裙对于身材有些胖的MM来说,其实是更加友好的。不是太紧身的款式,尤其是袖子的设计,更是可以藏住拜拜肉。小红裙也是可以展现出不同的风格,莱后的这条红裙,就更加休闲一些。

纯色系连衣裙太显高级

莱蒂齐亚王后的裙装造型多得数不清,其实她搭配原则也是很好学。莱后前一天的这条蓝裙,也是凸显了她无比高贵的气质。莱后的纯色系裙子很多,即使有一些小小的点缀,也是像这条蓝裙上的刺绣一样,不会显得太过于繁琐。

这样的蓝色系风格,搭配黑色会更加有端庄感。莱后夏日里的裙子造型中,褶皱或者是百褶元素是很常见的。其实这些褶皱元素不仅是增加了服饰的层次感,对于腰部或者是胳膊有一些赘肉的MM,真是很好的藏肉利器呢!

这个二婚嫁给西班牙王室的莱蒂齐亚,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霸气感和温柔感,这样的双重力量感,让人无比佩服。莱后对于服饰搭配虽然很重视,但是一件衣服重复利用也是她的特点,就是一个超级会过日子的王后。

西班牙王后接见奥运健儿!穿红裙亮相秀肌肉,温柔又有力量超好看

声明: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❹ 维多利亚女王为何会被称为“欧洲的祖母”

在英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维多利亚女王。可以这么说,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非常推崇她,因为她不仅是在位时间最常的英国女王(63年),而且在她的统治时期内,尤其是1851年之后,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段时间,英国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社会体制经历了从资本主义方兴未艾到才、昌盛再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这段时间也是英国经济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

在位后期,转向保守党并同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结为至交,积极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1887年及1897年,英国举行隆重大典,庆祝女王即位50周年和60周年,并借帝国各属地代表聚集伦敦之机,举行帝国殖民地会议,利用女王声誉,巩固大英帝国的统治和内部团结。在维多利亚统治期间,英国从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❺ 哥伦布时期西班牙王后是谁

当时的西班牙是女王,伊莎贝拉一世(Isabel I la Católica,1451年4月22日-1504年11月26日)

她本人是是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女王,1469年她和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二世联姻,两国随后合并,夫妇两人成为新成立的西班牙“共治君主”

1492年1月2日伊莎贝拉和斐迪南的军队攻下了统治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七个世纪的摩尔人的最后一个重镇格拉纳达,完成在伊比利亚半岛基督教势力对伊斯兰势力数个世纪的征战收复失地运动

同年,伊莎贝拉同意资助哥伦布的探险。由于财政吃紧,伊莎贝拉拿出一个自己的装满首饰的首饰盒给哥伦布作为资助,同时答应哥伦布的条件:他和他的后代做为西班牙开拓的殖民地的总督,并获得一成的利润。

❻ 西班牙王储的个人婚姻

西班牙王储情定离异女主播 国内媒体又惊又喜
经过几段风风雨雨的恋情,欧洲身价最高的钻石王老五之一、西班牙王储费利佩·德博尔冯-格雷西亚终于为感情找到归宿。西班牙王室1日发表声明说,费利佩王储已经和离异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莱蒂齐亚·奥尔蒂斯·罗卡索拉诺订婚,两人已于2004年夏天在首都马德里的阿尔穆德纳大教堂举行婚礼。
天主教会不反对婚事
西班牙王室在公告中说,费利佩王储将于6日前往王宫,正式请求胡安·卡洛斯一世国王夫妇批准这一婚事。如果一切顺利,他已于2004年初夏步上红毯,在首都马德里的阿尔穆德纳大教堂迎娶莱蒂齐亚·奥尔蒂斯。
虽然比不上未来夫君的名气,但莱蒂齐亚·奥尔蒂斯在西班牙也算得上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主持人。
生于1974年的莱蒂齐亚·奥尔蒂斯出生在西班牙北部阿斯图里亚斯的一个记者世家。曾在西班牙国家通讯社埃菲社和《阿贝赛报》供职,并曾经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合家欢台任职。
莱蒂齐亚·奥尔蒂斯的事业有声有色,相比而言,她的个人生活就显得十分低调,私生活更是不为外界所知。人们只是通过《阿贝赛报》网站上公布的职员简介中知道她曾经有过一段短暂婚史。1999年,莱蒂齐亚·奥尔蒂斯同早先教过她的一位老师结婚,但这场婚姻仅仅维系了一年,两人就分道扬镳。
对于莱蒂齐亚·奥尔蒂斯和王储缔结姻缘的前前后后,媒体说法不一。最常见的说法是,事业成就姻缘。据说,她是2002年12月在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报道油轮泄漏事件时同费利佩相遇,两人此后开始频繁约会。2003年年9月,费利佩又邀请莱蒂齐亚·奥尔蒂斯同自己的父母见面。同王室对于王储之前几段恋情的缄默态度大相径庭,西班牙王室这次对王储的婚事不仅认可,甚至还通过王室发言人公开对外表达了“满意”的意思。
关于天主教会是否会因为女方有过离异背景而对婚事持反对态度,这一疑虑基本可以打消。西班牙媒体认为,鉴于莱蒂齐亚·奥尔蒂斯当初结婚时并未在教堂举行过婚礼,天主教会因此不会反对她的第二次婚姻。
几段恋情都不被认可
但在西班牙人眼里,费利佩王储还应该抽时间为自己的终身大事上点心。毕竟,历代西班牙国王都是在25岁前就结婚了。
在西班牙人看来,王储一直独身的原因绝不在于缺少机遇。他和马里科伯爵的女儿伊萨贝尔·萨托里乌斯的关系曾维持数年之久。一些热衷于报道社会新闻的小报甚至已经把这位金发披肩的西班牙女郎视作未来的王妃。可惜伊萨贝尔的个性太强,不得索菲娅王后的欢心,最后只能和王储依依分手。
当西班牙王室宣布王储费利佩将于1999年1月前往布鲁塞尔时,人们猜测他此行的目的可能不仅仅是要学习一些关于欧盟的知识。
大家很快发现了另外一个原因。时年31岁的王储面临结婚的压力。他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是和一位25岁的王妃候选人———索菲娅·乌伦斯接触。乌伦斯小姐是瑞典前国王奥斯卡二世的后裔。
尽管乌伦斯可能是一位很有实力的人选,可惜费利佩王储对这位贵族后裔一直产生不了热情。他曾经这样说过:“公主市场非常有限,我并不一定要从这里选择。”
之后,费利佩先后和列支敦士登的塔蒂亚娜、美国人吉吉·霍华德以及意大利人埃斯梅拉达·亚科贝拉·马乔奇有过一段交往。在这几段感情都不了了之后,他和来自挪威的“灰姑娘”埃娃·桑侬展开了一段长达4年的恋情。
爱上内衣模特惹非议
费利佩和埃娃的爱情是从1997年6月在挪威王室继承人哈康王储家里开始的。受女友、也是哈康王储前女友、同样也是模特的凯瑟琳·克努森邀请,埃娃遇上了英俊的费利佩王储,并为他的魅力所倾倒。而这位时年22岁的挪威姑娘完美的身材、大眼睛以及她的腼腆也很快就吸引了费利佩。在他们第一次相遇的三个月后,埃娃通过西班牙一家模特事务所联系,找到了一个在西班牙工作的机会。
同年10月,西班牙人发现了这对情侣。人们很快就看见他们出现在王储的密友阿尔瓦罗·富斯特父母的乡间别墅里。在数月的时间里,这对情侣试图过着幸福而不引人注目的日子。然而,西班牙那些喜欢追踪名人的摄影师让他们无法安静。埃娃对此感到厌倦,于是返回挪威。
1998年夏天,王储邀请埃娃到北部的马略尔卡岛度假。这位年轻的挪威姑娘在海滩上与王储嬉戏时,不小心袒露出胸部,当时在场的摄影师抓拍下这一场面。尽管埃娃放弃T型台来到韦斯特达尔学院读书,但此事产生的不良影响在随后几年里总是伴随着她。
1999年夏天,这对年轻的情侣与包括阿尔瓦罗·富斯特在内的一伙朋友前往印度和尼泊尔度假。一年半以后,一些照片被刊登在媒体上,人们从中可以看到费利佩王储的手臂温柔地搭在埃娃的肩上。数月过后,整个西班牙王国都亲眼目睹了王储和他的平民情侣的私生活。从2000年9月在加的斯,到2001年2月在圣莫里茨,再到马德里,他们纯朴温柔的爱情都以照片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不被接纳恋情画句号
然而在西班牙王室看来,所有这些似乎都是有失分寸的不当举止。“费利佩王储与埃娃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友谊。”很快,从萨苏埃拉宫传来了这样的说法。
在之后三个月的时间里,传闻四起。有半数西班牙人认为,埃娃丝毫不具备将来成为王后所需要的种种优点。比如说,她没有风度,出身于平民家庭,而且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更何况,她还来自一个离婚家庭。埃娃10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之后各自重新组织了家庭。
2001年12月14日,这段始终不能被国人接纳的感情终于以一个无奈的句号做结。
当天,受委派前来记录国王2002年日程安排的各路记者正在同胡安·卡洛斯国王的发言人进行讨论时,费利佩王储走了进来。他说:“我借此机会告诉你们埃娃和我已作出的决定。”在场记者都显得有些紧张。因为他们都知道重要的时刻来到了。难道是宣布结婚?因为这是王储费利佩4年来首次当众提及埃娃的名字,并公开承认他们之间的罗曼史。
王储接着说:“埃娃和我经过协商,决定不对未来作出任何承诺。我们一致决定终止我们的关系。我们将继续走各自的生活道路……”
尽管王储竭力强调:“我始终感到高兴的是,我父母相信我的判断、尊重我的意愿和决定。”然而媒介普遍认为,将这对情侣分开的是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有人甚至认为,正是国王本人准许在杂志上公开刊登他儿子和埃娃在印度的照片,以挑起一场全国性的辩论,并以此向王储表明,他的婚姻牵涉整个国家。
在和埃娃分手后,费利佩王储对有关未来西班牙王后问题的回答一概是:“对不起,我什么都不知道。”惟一的一次破例,是他和埃娃分手两个月后接受埃菲社的那次采访。当时,他称自己将要迎娶的未来王后必须是一位“了解、欣赏并且知道如何在西班牙社会中代表王室形象的女子”。(新华社记者 岳玉苓)

❼ 哥伦布 时期的 西班牙王后 是谁

我觉得,还是应该说,赞助哥伦布第一次航海的是伊莎贝拉女王。

因为:
1、1492年1月,三次召见了哥伦布的是伊莎贝拉女王。
2、1492年4月17日,与哥伦布签订协议的是伊莎贝拉女王。
3、授予哥伦布海军大元帅任命状的是伊莎贝拉女王。
4、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走的三艘帆船是伊莎贝拉女王赞助的。

伊拉贝拉和斐迪南虽然是夫妻,但他们的政治关系不能用中国的王与后的关系来比照。
在1492年,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国家。伊莎贝拉一世是卡斯蒂利亚的国王,费迪南二世是阿拉贡的国王。他们是两个国家的国王之间的联姻。
注:当时西班牙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统一国家,而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是这片土地上两个主要的国家,当时他们刚好打败了一个共同的敌国—格拉纳达。真正完整意义上的西班牙是在1515年纳瓦拉被打败并入西班牙时才形成。

伊莎贝拉之所以称为女王而不是王后,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王后,其地位是因为嫁给国王而取得的,其政治权力来源于与国王的婚姻关系。而伊莎贝拉的王位并不是因为嫁给斐迪南而获得的,是从其哥哥恩里克四世手里继承并经国民拥戴而取得的。
而在1558年卡洛斯一世的统治结束,卡斯蒂利亚并入统一的西班牙。

所以当时的所谓西班牙王后是卡斯蒂利亚国王伊莎贝拉一世 。

西班牙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是在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结婚后,联合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三大强权——莱昂、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才有实力统一西班牙。

可看可不看的历史资料,对上边有疑问的看这段:
在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时代,今日西班牙是当时帝国辖下的一个行省(Hispania),这些土地是在凯撒出征高卢期间并入罗马的同执领域。其后西班牙陷入松散的封建状态,多个王国、公国、领主和军阀共存,直至摩尔人才有能力再次统一。查理曼大帝曾欲兼并西班牙入法兰克帝国但不成功,其侄子罗兰更因再次发动远征而送命。西班牙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是在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结婚后,联合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三大强权——莱昂、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才有实力统一西班牙。

正式而言,西班牙一字“España”,直至1837年,才正式出现在波旁君主的头衔上。当时在位的伊莎贝拉二世,决定用“西班牙”取代她原有的冗长头衔“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等地的女王”。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西班牙”在拉丁文字里是个众数词——“Reina de las Españas”。直到1874年,西班牙才以单数名词出现在西班牙王室的头衔上。但以西班牙“Hispania”作为王国之名的提法,早在16世纪前已经出现。在腓力二世年间所铸造的钱币上便用了拉丁文“rex Hispaniarum(西班牙的国王)”取代正式而冗长的头衔。“西班牙”确切出现的日子固然无法确定,但以下四个时间点可以被视为西班牙统一王国的开始:

1479年,卡斯蒂利亚王夫斐迪南继承其父的阿拉贡王位,自此西班牙归于单一家族的统治
1516年,日后的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继承外公的阿拉贡王位,并在卡斯蒂利亚取得国王称号,与自己母亲共治。据云在墨西哥曾铸造刻有“西班牙及印度国王卡洛斯和胡安娜 (Carolus et Johana, reges Hispaniarum et Indiarum)”的钱币。
1555年,胡安娜女王驾崩,查理五世成为卡斯蒂利亚唯一的国王。此时,西班牙仍未正式统一,葡萄牙为一独立国。
1580年,葡萄牙出现王位继承危机。查理五世之子,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腓力二世获得葡萄牙王冠。此时,有人认为,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等王国是以单一的西班牙王国的身分和葡萄牙王国组成共主邦联。而在其后1640年,葡萄牙脱离该共主邦联,另立布拉干萨家族为王。其他王国便以西班牙的名义,继续归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但西班牙仍未统一,仍是以若干王国的共主邦联形式存在。
由此,西班牙历任君主的签名,都不会用到自己任何头衔,往往只是一句,“我,即国王(Yo El Rey)”或“我,即女王 (Yo La Reina)”而已

卡斯蒂利亚是中世纪西班牙土地上4个主要的基督教国家之一。它是从统一的阿斯图里亚斯—莱昂—纳瓦拉国家分裂出来的。纳瓦拉国王桑乔大帝兼领了半岛上的所有西班牙人国家,但随即又把它分封给诸子,因此卡斯蒂利亚国王们的排序是沿自莱昂国王的排序。卡斯蒂利亚的女继承人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王国的继承者斐迪南二世结婚,两国从此合并。这两个国家形成了今天西班牙的主体。

PS:
通俗点的一个故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着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园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着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从小喜欢学地理,少年时期,偶然读到一本书,上面讲整个地球是圆形的。他就大胆地设想,向西航行也许可以到达东方的国家。

公元1476年,24岁的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建议,向西环行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当时,许多有学问的教授和哲学家,都讥笑这位大胆的年轻人,说他向西方行驶,只能掉进地球边缘的深渊,而企图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简直是傻子说的疯话。

哥伦布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可是,没有当局的支持,自己一无船,二无钱,是没法实现这个计划的。1485年,他移居西班牙,继续宣传西行主张,罗马教皇知道他有这种大志,并且已经等了十几年,就怂恿西班牙的王后,请她帮助哥伦布。教皇送给哥伦布65元钱,作为去见王后的路费。哥伦布用这点钱买了一套衣服、一匹驴,一路上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全靠乞讨过日子。

西班牙王后和统治者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了哥伦布三只船,但没有水手,谁都不愿去冒险。哥伦布没有办法,就跑到海边去拉住几个人,先是哀求,后是说服,要他们答应一起去。他又请王后释放狱中的死囚,答应他们如果航海成功,就给他们自由。

1492年8月3日,42岁的哥伦布终于领着87名水手,分乘三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了。他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经历了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到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之后,哥伦布又率领船队分别于1493年、1498年、1502年三次西航,到了牙买加、波多黎各等岛屿以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等地方。当时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直到他去世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所以,加勒比海一些岛屿至今还被称为西印度群岛。
偌大一个美洲,在当时还不为世人所知。所以,人们称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虽然没有绕地球一周,但他勇于开辟新航路的探险精神,几百年来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这是一份西班牙君主的列表。严格来说,是现代定义下统一的西班牙的君主列表,此前在现今西班牙乃至葡萄牙领土上的君主国统治者,请参看下面的列表:

西哥特君主列表
科尔多瓦统治者列表
格拉纳达统治者列表
阿斯图里亚斯君主列表
莱昂君主列表
卡斯蒂利亚君主列表
阿拉贡君主列表
纳瓦拉君主列表
上述各系王室,最终在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联姻中得以统一。自此,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形式上是两个独立王国,实际上是一个共主邦联,受同一政府所统治。其后斐迪南二世征服纳瓦拉的南半部,并将其并入西班牙。伊莎贝拉一世去世后,她将卡斯蒂利亚交予其女儿胡安娜。但由于胡安娜的精神失常,其父斐迪南二世最初获得摄政权,但其夫美男子腓力在卡斯蒂利亚贵族支持下与斐迪南二世争夺摄政权。但腓力很快病故,斐迪南得以继续摄政至1516年时逝世。其后胡安娜之子,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继承阿拉贡的王位和卡斯蒂利亚的摄政权,得到“卡斯蒂利亚国王”的称号,自此两国王位便以共主邦联的形式契合下来。

卡斯蒂利亚君主列表
费尔南·冈萨雷斯 923年 - 970年
加西亚·费尔南德斯 970年-995年
桑乔·加西亚 995年-1017年
加西亚·桑切斯 1017年-1029年
莫内阿东娜·埃尔比拉 1029年-1032年 她嫁给了纳瓦拉国王桑乔·加尔塞斯,使卡斯蒂利亚伯国被纳瓦拉兼并
卡斯蒂利亚国王(往往兼任莱昂国王)
桑乔·加尔塞斯三世 1000年-1035年
斐迪南一世 1035年-1065年
桑乔二世 1065年-1072年
阿方索六世 1072年-1073年
乌拉卡 1109年-1126年
阿方索七世 1126年-1157年
桑乔三世 1157年-1158年
(高贵的)阿方索八世 1158年-1214年
恩里克一世 1214年-1217年
贝伦加利亚 1217年
斐迪南三世 1217年-1252年
阿方索十世 1252年-1284年
桑乔四世 1284年-1295年
斐迪南四世 1295年-1312年
阿方索十一世 1312年-1350年
佩德罗一世 1350年-1369年
恩里克二世 1369年-1379年
胡安一世 1379年-1390年
恩里克三世 1390年-1406年
胡安二世 1406年-1454年
恩里克四世 1454年-1474年
伊莎贝拉一世 1474年-1504年
斐迪南五世 1474年-1504年
疯女胡安娜 1504年-1506年
腓力一世 1506年
卡洛斯一世 1506年-1558年

卡斯蒂利亚并入统一的西班牙

西班牙君主列表

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也称:“哈普斯堡王朝”(Hapsburg)。欧洲历史上最为显赫,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员曾出任神圣罗马帝国国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奥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奥地利帝国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国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亚国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国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国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1864年—1867年)和今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区若干王国、公国的国王、大公与公爵。

16世纪中叶,哈布斯堡家族分裂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指1556年至1700年间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和意大利部分公国和1580年至1640年间统治葡萄牙的家族。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同宗,而其母系祖先分别为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他们都是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成员。而在1700年后继承西班牙王位的都是波旁家族的成员。)

卡洛斯一世 (1516年-1556年)
腓力二世 (1556年-1598年)
腓力三世 (1598年-1621年)
腓力四世 (1621年-1665年)
卡洛斯二世 (1665年-1700年)
波旁王朝(西班牙波旁王朝(西班牙语: Dinastía Borbón de España)源于法国的波旁王朝,自1700年至今断断续续统治西班牙。其分支亦曾统治过那不勒斯与西西里等位于今日意大利境内的领地。自1964年至今统治卢森堡的波旁-帕尔玛家族也是西班牙波旁王室的分支。)

腓力五世 (1700年-1724年)
路易斯一世 (1724年1月14日-8月31日)
腓力五世 (1724年-1746年),复位
斐迪南六世 (1746年-1759年)
卡洛斯三世 (1759年-1788年)
卡洛斯四世 (1788年-1808年)
斐迪南七世 (1808年3月19日-5月6日)
卡洛斯四世 (1808年5月6日),复位
波拿巴王朝
何塞一世 (1808年-1813年)
波旁王朝
斐迪南七世 (1813年-1833年)
伊莎贝拉二世 (1833年-1868年)
萨伏依王朝
阿玛迪奥一世 (1871年-1873年)
西班牙第一共和国
波旁王朝
阿方索十二世 (1874年-1885年)
阿方索十三世 (1886年-1931年)
西班牙第二共和国
佛朗哥独裁
波旁王朝
胡安三世 (由胡安·卡洛斯一世追封)
胡安·卡洛斯一世 (1975年至今)

莱昂君主列表
莱昂是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上四个主要基督教国家之一。它是从阿斯图里亚斯分离出来的王国,后来又从它分离出卡斯蒂利亚王国。莱昂与卡斯蒂利亚最终合并,成为统一的西班牙的一部分。

加西亚一世 910年-914年
奥多尼奥二世 914年-924年
弗鲁埃拉二世 924年-925年
阿方索四世(修道士) 925年-931年
拉米罗二世 931年-951年
奥多尼奥三世 950年-956年
桑乔一世 956年-958年
奥多尼奥四世 958年-960年
桑乔一世 960年-966年
拉米罗三世 967年-984年
贝尔穆多二世 982年-999年
阿方索五世 999年-1028年
贝尔穆多三世 1028年-1037年
斐迪南一世(大帝) 1037年-1065年
(勇敢的)阿方索六世 1065年-1109年
乌拉尔卡 1109年-1126年
阿方索七世 1126年-1157年
斐迪南二世 1157年-1188年
阿方索九世 1188年-1230年
斐迪南三世 1230年-1252年
(英明的)阿方索十世 1252年-1284年
(勇敢的)桑乔四世 1284年-1295年
斐迪南四世 1295年-1312年
阿方索十一世 1312年-1350年
(残忍的)佩德罗一世 1350年-1369年
恩里克二世 1369年-1379年
胡安一世 1379年-1390年
恩里克三世 1390年-1406年
胡安二世 1406年-1454年
(无能的)恩里克四世 1454年-1474年
伊莎贝拉一世 1474年-1504年
斐迪南五世 1474年-1504年
疯女胡安娜 1504年-1506年
腓力一世 1506年
卡洛斯一世 1506年-1558年

莱昂与卡斯蒂利亚一起并入统一的西班牙

阿斯图里亚斯君主列表

阿斯图里亚斯是西哥特王国灭亡后在西班牙兴起的第一个基督教王国,它的王室是西哥特王国的后裔。阿斯图里亚斯后来分裂成莱昂和卡斯蒂利亚等几个部分。

佩拉约 -- 718年-737年
法维利亚 -- 737年-739年
阿方索一世(天主教徒) -- 739年-757年
弗鲁埃拉一世 -- 757年-768年
Aurelio -- 768年-774年
Silo -- 774年-783年
Mauregato the Usurper -- 783年-788年
贝尔穆多一世 -- 788-791
(纯洁的)阿方索二世 -- 791年-842年
拉米罗一世 -- 842年-850年
奥多尼奥一世 -- 850年-866年
阿方索三世(大帝) -- 866年-910年

西方国家有严格的血统继承法,王室大公之间经常联姻所以血统很杂,很多孩子还从叔叔,伯父,兄弟,母亲继承不同的王位和称号成为国王或并立为国王。有的女孩以婚姻来说是王后但同时以继承来讲是女王或女大公,有自己独立的领导权。

❽ 玛格丽特王后的故事和资料!

你可以看大仲马的小说或者电影《玛尔戈王后》,都非常的精彩。 地位 也有种叫法“玛戈”或者“玛尔戈”,出嫁以前全名是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她的父亲是法国瓦卢瓦王朝的国王亨利二世(1547—— 1559),她的母亲凯萨琳王太后来自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可以说她继承了欧洲声名显赫的两大家族的基因。在她的父王去世之后,她的哥哥们相继登上了法国王位,依次是弗朗西斯二世(1559——1560) 、查理九世(1560——1574)和亨利三世(1574——1589)。 生平 十六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处于“胡格诺战争”时期,天主教徒与新教徒进行着残酷的内战。公元1572年,信仰天主教的王室为结束战争,决定与新教徒的首领纳瓦尔国王亨利联姻,身为国王妹妹的玛格丽特公主,自然成为了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婚礼在巴黎举行,玛格丽特嫁给了纳瓦尔的亨利,就在众人欢庆婚礼之时,巴黎城所有的钟声都敲响了,在凯萨琳王太后的策划下,一场针对新教徒的大屠杀拉开帷幕,整个法国血流成河,这就是西方历史上着名的惨案——“圣巴托罗缪之夜”。 后来又经过数年战乱,玛格丽特的兄长们全都死于非命,而她的丈夫则意外地继承了法国王位,成为了波旁王朝的开国之君——亨利四世,玛格丽特也从法国公主变成了法国王后,史称玛格丽特王后。 她是个历史上倍受争议的人物,她的父亲是法国国王,母后来自大名鼎鼎的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她的三个兄长先后继承了法国王位,但全都是短命鬼,在瓦卢瓦家族所有的男人死光之后,只能由玛格丽特的丈夫——纳瓦尔国王亨利继承了法国王位。亨利也是波旁王朝的开国之君,历史上称他为亨利四世,也是法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君主,他统一了分裂的国家,发布‘南特敕令’,保证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大仲马的《三剑客》吗,里面有位懦弱的国王路易十三,他就是亨利四世的儿子。玛格丽特从来没有真正爱过她的丈夫,事实上她从婚后就一直看不起亨利,两人长期分居,早已形同陌路,更没有生下过儿女。在亨利四世继承法国王位之后,玛格丽特就被她的夫君抛弃了,她失去了法国王后之尊,带着一个黄金圣体匣在圣母院修行,最后病死在了圣母院里。但令人不解的是,亨利四世的第二任妻子,竟是他的仇敌美第奇家族的玛丽·美第奇。玛格丽特身上也有美第奇家族的血统。亨利四世和他的新王后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继承王位的路易十三。不过与他的政治对手一样,亨利四世同样也没有善终,他于1610年被刺身亡,享年57岁。在所有这些人里,最可怜的是玛格丽特的母亲——凯萨琳王太后,虽然她是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一个接一个死去。最有戏剧性的一个例子是:她要用带有毒药的书毒死玛格丽特的丈夫,却不料那本书被国王查理九世看了去,结果女婿没有被毒死,反而毒死了自己的儿子。最后的结局具有莫大的讽刺意义,当凯萨琳王太后的儿子们全部死光,法兰西王位的宝座,只能落到她的仇敌也是她的女婿——玛格丽特的丈夫亨利头上。 瓦卢瓦的玛格丽特 Marguerite de Valois (1553年5月14日 – 1615年5月27日)法国和纳瓦拉的王后,又称玛戈王后(la Reine Margot)。瓦卢瓦的玛格丽特出生在圣-日耳曼-翁-莱伊的皇家城堡里。她的兄弟们称她为玛戈。她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和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儿。她有三个兄弟是法国的国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 她的姐姐,瓦卢瓦的伊丽莎白,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第三个妻子。尽管玛格丽特爱着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但是她那有野心的母亲是绝不会允许吉斯家族有任何机会控制法国。相反她要求玛格丽特嫁给腓力二世的儿子唐·卡洛斯,未果。凯瑟琳·德·梅第奇也考虑过把玛戈嫁给葡萄牙王储唐·塞巴斯蒂安,也没有成功。最终玛格丽特被强迫嫁给了波旁家族的纳瓦拉王储亨利(即后来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亨利是新教胡格诺派的领袖。这个婚姻是计划用家族关系来协调和融合天主教和胡格诺派之间的关系。尽管亨利的母亲纳瓦拉女王让娜·达布雷特反对,很多纳瓦拉贵族还是支持这次婚姻。让娜·达布雷特在婚礼举行前就去世了。 1572年8月18日玛格丽特嫁给了亨利。当时亨利的母亲已经去世,他继承王位成为纳瓦拉国王。据记载整个仪式的过程中,新郎和新娘始终直视着前方,从未看过对方一眼。当红衣主教问玛格丽特是否愿意嫁给亨利时,她没有回答。因此查理九世按住她的头,强迫她点头同意。 这段婚姻才过了六天,在圣巴托洛缪日,凯瑟琳·德·梅第奇带动法国的天主教徒对数以千计的胡格诺派教徒进行了屠杀,史称圣巴托洛缪大屠杀。 在婚典和骚乱后,亨利离开了他的妻子,逃离巴黎,回到纳瓦拉。而玛格丽特则被她的哥哥亨利三世控制,成为了事实上的困在家里的囚犯。最终她还是得到允许投奔到丈夫那里,在以后的三年半,玛格丽特和她的丈夫在波城过着被非议的生活。他们都有公开的情人,并且经常吵架。在1582年的一场病后,玛格丽特返回法国王室。但是亨利三世对她的声誉产生了反感,强迫她离开王室。经过很长的商谈,她被允许返回她丈夫的国家。但是她受到冷淡的接待。为了度过难关,她在她的封地Agen发动了一次政变并夺取了政权。在几个月的防御后,Agen的市民奋起反抗,并把她关押到Carlat城堡。在1586年,她被亨利三世关押在奥弗涅的Usson城堡, 在那里她度过了18年。在1592年,开始了长达7年的关于解除她和亨利婚约的谈判,1599年,谈判以保留她王后的称号结束。而在不久的将来她的前夫会成为法国而最受喜爱的国王之一。 在这些年间,玛格丽特写了她的回忆录。这本回忆录在她去世后的1658年发表。回忆录中以故事的形式记述了她的哥哥们和前夫的生活。 然而后来她的美丽渐渐褪色,她陷入了贫困,债务人上门催讨。无奈中,她变卖了所有的珠宝。她和她的前夫,及他的第二任妻子玛丽·德·美第奇和解,返回到巴黎,成为贫穷的艺术家和赞助人的顾问。她经常帮助宫廷活动计划和养育亨利四世和玛丽的子女。她于 1615年5月27日在巴黎逝世,并埋葬在瓦卢瓦的教堂。数千个热爱她的人哀悼着她的离去,同时也哀悼着瓦卢瓦王朝的消亡。 相关小说或影视作品 由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历史小说玛戈王后(法语名为"La Reine Margot";英语名为"Queen Margot")是一部关于玛格丽特和纳瓦拉的亨利的虚构故事。这部小说在1994年改编成一部法国电影, 玛戈王后 感情及相关事迹 美丽而坚强的玛格丽特有很多情人,其中比较着名的有约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尔,Jacques de Harlay, Seigneur de Chanvallon和比塞·德·安布鲁瓦。当时全法国最英俊的青年博尼法斯·德·拉莫尔,在巴黎格莱沃广场被斩首。博尼法斯·德·拉莫尔,正是玛格丽特王后最心爱的情人。拉莫尔同时还是纳瓦尔国王亨利的密友,当时国王查理九世快要死了,凯萨琳王太后把国王亨利囚禁在宫中,拉莫尔率领两百名骑兵准备救他出去,但被王后太的手下逮捕了。玛格丽特则也被软禁在了巴黎。当拉莫尔再度出现在巴黎时,玛格丽特知道自己已离不开这个男人了,她丝毫不顾及自己的丈夫,而深深地投入到与情人的爱中。残忍的宫廷斗争仍在继续,凯萨琳王太后要毒死玛格丽特的情人,在一本写有拉莫尔名字的书上下了毒药,但这本书却阴差阳错地被她的儿子查理九世国王看了去,查理九世中了慢性毒药,逐渐吐血而死。于是,拉莫尔被当作谋害国王的兇手而被捕,无论玛格丽特如何哀求,终究无法拯救情人的性命,拉莫尔走上了断头台。在拉莫尔被斩首之后,玛格丽特竟向刽子手索要了爱人的头颅。在巴黎阴郁的天空下,玛格丽特一身白衣被鲜血染红,她怀抱着爱人的头颅,坐在马车中漠然离去……第二天午夜,她捧着拉莫尔带血的头颅,坐上一辆马车,亲手将它葬在蒙特马尔山脚下的小教堂里。

❾ 西班牙国王结过几次婚

不管是上任还是现任国王,都只结过一次婚。
2005年5月,36岁的西班牙王储费利佩与31岁的莱蒂齐亚·奥尔蒂斯结婚。奥尔蒂斯是西班牙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西班牙首位平民王储妃。

❿ 玛格丽特皇后的历史

关于玛格丽特皇后
有两本书可以读一读!
写的很详细!
一、一本是大仲马的小说《玛戈王后》后来还拍成电影了!
二、她的自传,估计国内没出版

貌似要叫王后才对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80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9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