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西班牙发生什么了
① 二战中西班牙不是中立国吗,为什么1937年会遭到德国空军轰炸
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西班牙以弗朗哥为首的右翼武装和以左翼组成的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发生了战争。之后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就对这场内战进行了武装干涉,派部队帮助弗朗哥叛军对共和国军进攻。这其中就包括了着名的德国空军“秃鹰军团”,轰炸格尔尼卡就是他们干的,因为这个城市处在共和国军的重要运输线,
另外苏联为首的国际左翼力量也派出了志愿军参战帮助共和国政府。即着名的“国际纵队”。但最后共和国军还是战败了。弗朗哥统治了西班牙,并在二战开始后宣布中立。
② 西班牙历史大事年表
1931年4月12日,西班牙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市政选举中,左翼势力获胜;14日在巴塞罗那、圣塞瓦斯蒂安等地宣布成立共和国。
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发动叛乱,引发三年的西班牙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
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约。1986年,西班牙加入欧共体。
(2)1963年西班牙发生什么了扩展阅读
西班牙主要城市:
1、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Barcelona)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濒临地中海,巴塞罗那1137年成为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王国的首府,并于15世纪初期巴塞罗那及其所辖地区并入西班牙国。
2、瓦伦西亚
瓦伦西亚位于西班牙东南部,东濒大海,背靠广阔的平原,四季常青,气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
③ 雅克·梅林的早期事件
梅林生于巴黎郊区克利希,曾在当地有名望的天主学校朱利学院学习。但因其有攻击行为而被开除。他在1955-1956年曾有一次短暂的婚姻,之后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于法军服兵役。并在1959年回到了法国。
梅林第一次被逮捕是在1962年,因为其与另外三名同伙企图抢劫银行。在此之前,他就已是一名有多年经验的职业罪犯了。他被判18个月监禁后于1963年被释放。之后他得到一份在架构设计公司的工作,可由于公司1964年裁员而被解雇。之后就又回到犯罪生涯中。
1965年12月,梅林在马略卡岛的帕尔马(位于西班牙)的一座别墅中被逮捕。他被判刑监禁6个月。之后声称西班牙政府承认他曾服务法国情报局。
1966年,梅林在加纳利群岛(位于非洲西北海岸外的七大火山岛屿组成的群岛)开了家餐馆,之后却在1967年11月抢劫了霞慕尼一家酒店。1968年2月,他和他情妇飞至加拿大短暂地当了一名私人司机。在一次诱拐企图失败之后,他飞至美国,却在阿肯色州被逮捕,并被引渡回加拿大。
梅林因诱骗行为被判十年监禁,但于1972年,他与另外五名囚犯成功越狱。之后他开始在蒙特利尔(加拿大)抢劫银行,以他固有的风格,同一天就劫了两家-他当时有个同犯叫让-保罗·马斯尔。同年9月3日,两人计划协助曾在同一监狱监禁的另外三名囚犯越狱失败。一周之后,两人谋杀了两位营林员。年底,两人带着两个情妇搬至委内瑞拉。马斯尔之后回到了加拿大。
④ 西班牙遇历史性干旱,5千年前“巨石阵”重见天日!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西班牙遇历史性干旱,5千年前“巨石阵”重见天日!它的历史背景如下。
一、西班牙遇历史性干旱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由于水库水位的降低,欧洲正在遭遇50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很多湖泊、水库、河流的水位都在不断的降低,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开始干涸,而这些巨石阵的形成,也和干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只是西班牙,欧洲很多江河和湖泊的水位都在不断下降,有些甚至已经枯竭。莱茵河作为西欧最大的河流,也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断流现象。
⑤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为政举措
尽管在内战中得到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支持,但佛朗哥因考虑到饱受折磨的西班牙无法承受另一场战争,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西班牙名义上保持中立,但帮助希特勒侵略苏联。 然而此前的1939年3月,西班牙已经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并与纳粹德国签署了秘密友好条约。 随着二战初期轴心国的顺利推进,佛朗哥逐渐向轴心国靠拢。他们在苏德战争中派出了蓝色师团协同德军作战。但是在盟军逐渐取得主动权后,佛朗哥再次变得中立,西班牙在1943年底召回了蓝色师团,1944年5月又和同盟国达成协议,关闭德国在丹吉尔的使馆并驱逐德国使节,以换取盟军的经济援助。1944年底盟军飞机获准进入西班牙境内,盟军情报人员也可以在西活动。
战后西班牙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排斥:西班牙在联合国的资格被剥夺,在1946年12月的联合国大会上,西班牙的法西斯政策被强烈谴责。根据会议上的决议,只要佛朗哥继续掌权,西班牙将不会被允许参加联合国等各类国际机构。在此期间,阿根廷的胡安·庇隆军政府给予西班牙许多经济支持。由于西班牙的反共意识形态和美国的利益相吻合,美国在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试图与将其与西班牙的关系正常化。1950年9月美国通过了给予西班牙6,000多万美元的援助。 美国在1951年与西班牙的外交关系全面恢复。1953年佛朗哥政权又得到了罗马教廷的承认。1955年西班牙重新加入联合国。1959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了西班牙,受到了热烈欢迎。但是,直至佛朗哥去世,西班牙和北非国家以及欧洲国家的关系仍未缓解。 佛朗哥在二战后,开始了文化大统一的政策。具体表现在对西班牙东北部方言加泰隆尼亚语的限制和推行标准的西班牙语政策。由于西班牙东北的加泰隆尼亚地区的最大城市巴塞罗那是最后一个进入佛朗哥政权统治的城市,因此,佛朗哥的法西斯主义政府对加泰隆尼亚的报复亦十分残酷,除了取消其1933年才成立的自治政府,更禁止加泰隆尼亚人使用自身的语言。因用加泰隆尼亚语或支持共和政府,因而被佛朗哥杀害或迫害的加泰隆尼亚人,更不计其数。
如此对待加泰隆尼亚地区的原因主要有4点。首先是加泰隆尼亚是最后被佛朗哥政权所统治。其次是加泰隆尼亚地区最大城市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的一个港口城市,经济发达,国际交流比较频繁,一些不利于佛朗哥统治的思潮往往从这里产生。第三,通过对当地经济、文化的打压,挑起国内地域矛盾,有利于转移民众的注意力。第四,加泰隆尼亚地区的语言风俗和其他西班牙地区差别比较大,因此有利于国家文化统一,促进民族融合。
对待加泰隆尼亚语的主要措施是三个方面:首先,在媒体中丑化巴塞罗那人的形象。往往在一些媒体中,巴塞罗那人是小丑角色。这样巴塞罗那人曾经在西班牙民众的心目中,往往地位最低,其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往往不被人认可。其次,制造巴塞罗那人与其他西班牙人的冲突。采用的手段是制造巴塞罗那人对其他地区人不友好的形象,并且倡导西班牙其他地区的民众到巴塞罗那地区就业定居。第三,打压加泰隆尼亚语和一些和巴塞罗那地区的相关的文化习俗,在西班牙教科书中删减关于加泰隆尼亚地区的历史文化的介绍。并且对巴塞罗那文化进行大量的曲解、丑化。并且把巴塞罗那渲染成一个没有文化只有工业的城市。
佛朗哥的这些措施一方面导致了加泰隆尼亚人对其他西班牙人的矛盾冲突升级。不过,佛朗哥的文化大统一政策也促进了西班牙语言文化统一。有了佛朗哥的文化大统一政策,西班牙国内的地区交流慢慢增多。 由于美苏开始走向冷战,对他的排斥结束,他成了对抗共产主义的老资格政治家。佛朗哥利用美苏矛盾,实行亲美政策,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1953年,佛朗哥与美国签订了《美西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西班牙向美国提供海、陆、空四个军事基地。从而获得美国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打破联合国对西班牙的制裁。依仗美国的势力和影响,佛朗哥在外交上有了更宽的活动空间。对英、法两国,佛朗哥也一直在寻找改善关系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同美国交往中讨价还价的实力。
1963年,美西协定十年有效期已满,按规定重新讨论延期的条款。正值此时,美法关系十分紧张,佛朗哥又利用这一机会,发展与法国的关系,双方外事活动频繁,委员互访,发表联合公报,签订海空军联合演习协议等等。这样做,目的是为美西协定延期谈判作准备。在1963年签署的美西延期协议中几乎反映了西班牙的所有要求,通过这个协定,西班牙共接受40多亿美元的援助。佛朗哥又利用这些美元,购买美国的先进武器,武装西班牙军队。在70年代,西班牙是世界上六个进口武器最多的国家之一。佛朗哥的国内政策在50-60年代多少变得有些开明,其政权的延续性和创造性演进的能力,使得其得到批评界某些人士一定程度的尊重,他精心保持各派的平衡,将大部分执行政策交给他所任命的人为做,使得自己自己作为仲裁者高居于日常政治斗争的风暴之上,不成功或不受欢迎的政策招来的责骂大部分落到了他其他官员头上。长枪党于20世纪40年代初即走下坡路,后来只成为“运动”,失去其准法西斯性质。 从大航海时代起,西班牙便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但随后的几百年里,就经历着一段漫长的衰落。
1956年时西班牙仅控制着在非洲大西洋沿岸的几个小殖民地。右图中的粉色区域加上中非沿海的赤道几内亚,就是当时西班牙的全部殖民地。佛朗哥将这五个海外省份视为西班牙过去繁荣的遗产直到1976年11月马德里协定的签署,西班牙人放弃最后的殖民地西撒哈拉,有人在当时说道这或许也是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理想结局。 佛朗哥把欧洲最后一个法西斯独裁政权维持近40年,除了实行暴政以外,还采取一些较灵活的安抚措施。1947年,佛朗哥又签署《国家元首关于国家元首职位继承法》,宣布西班牙为立宪王国,规定佛朗哥为终身摄政者,有权指定国王继承人,罢免国王继承人的权利。他于1967年举行小部分议员直接选举,1969年制定西班牙名义上的王位继承人之长子,32岁的胡安·卡洛斯为他的继承人,他往往在血腥镇压了民众反独裁运动之后,也作一些让步。
譬如,禁止解雇固定工人,建立较发达的社会保险制度,禁止把小佃农从土地上赶走,对政治犯减刑或特赦等等。1947年以后他的统治就没遭到直接的或有组织的反对,随着政府日益开明,警察某些权利的放松和60年代全国经济显着发展,佛朗哥的形象由原来严酷的总司令变成了较为宽厚的老年政治家。
⑥ 关于西班牙法西斯独裁者佛朗哥的问题
1、佛朗哥知道自己的地位不牢固,西班牙国力不强,不适合与德国、意大利、日本一起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
2、主要是他没有对外侵略,而且他极其反共,乐于接受马歇尔计划,被英美引为对抗苏联的盟友;
3、在整个大战期间,佛朗哥一直周旋于两大集团之间,见风使舵,利用英、美与德、意之间的矛盾,从中捞取好处。英法为了阻止佛朗哥靠近轴心国,不断地在经济上援助西班牙,以拉拢西班牙在大战中保持中立。佛朗哥考虑到西班牙的国力不强,同时也害怕德、意控制自己,在大战初期,有意地疏远轴心国。大战期间,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中立国,游离于交战双方之外,时而靠近德、意,时而为英、法叫好。
4、佛朗哥除了实行暴政以外,还采取一些较灵活的安抚措施。他往往在血腥镇压了民众反独裁运动之后,也作一些让步。佛朗哥实行的这种软硬兼施的法西斯独裁统治一直持续到1975年。同时,也应看到佛朗哥晚年制定了现在的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为继承人,从而恢复了波旁王朝的世系,一定程度上笼络了人心。在当时,民主化运动尚未展开,独裁领导人还很多安居其位,比如台湾的蒋经国、韩国的朴正熙、菲律宾的马科斯、缅甸的奈温、印尼的苏哈托。
⑦ 什么是西班牙内战
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1936~1939年发生的西班牙内战,是西班牙人民为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捍卫革命成果、捍卫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民族革命战争。在国际反动势力的干涉下,内战以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而告终,这是三十年代国际反法西斯侵略势力的一个重大事件。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落后的西班牙,引起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陷于紊乱,人民群众非常不满,国内各种矛盾迅速激化。1931年4月,西班牙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可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未真正解决西班牙社会的根本问题,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异常尖锐,共和国的社会基础很薄弱。1935年欧洲政局风云变幻,战争的威胁逐渐逼近。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西班牙共产党经过努力使西班牙各左派政党联合组成了人民阵线,并在1935年2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胜,组成了新的共和政府。新政府在人民的支持下实施了一系列进步的社会改革,引起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极端仇视,迅速激化了原有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几乎所有反共和右翼党派和反动军官都在积极寻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帮助和支持,阴谋策划叛乱,以颠覆共和政府。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驻西属摩洛哥梅利里亚的军队首先发动叛乱。次日,驻摩洛哥殖民军司令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飞往摩洛哥的德土安指挥叛军;另一反动将领莫拉则在西班牙北方发动反叛。叛乱在西班牙各大城市蔓延,这时共和国军队的80%官兵被叛乱者所控制。叛乱因为早有预谋,而且是在国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进行的,所以一开始进展颇为顺利。佛朗哥统率的摩洛哥军团由南向北,莫拉率领的正统派和保皇党军队由北向南,企图南北夹击首都马德里,迅速夺取政权。然而,广大人民群众痛恨君主制度和法西斯主义,珍惜革命的初步成果,积极响应人民阵线的号召,纷纷自动起来保卫共和国,民警部队和忠于共和国的军队同叛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爱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使得马德里、巴塞罗那、巴伦西亚等中心城市的叛乱先后被迅速平定,叛军的速胜计划破产。
正当叛乱几乎失败之时,德、意法西斯眼看西班牙反动派的叛乱难以获胜,便不惜撕下伪装,于1936年8月公然支持叛乱,并武装干涉西班牙。德、意法西斯公开的武装干涉开始时,首先用飞机、船只把佛朗哥的叛军主力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西班牙本土。与此同时,大批坦克、飞机、大炮等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给叛军,并出动轰炸机闯进西班牙的领空,对和平城市和居民实施狂轰滥炸。接着法西斯正规军也踏上了西班牙国土,与叛军一起进攻西班牙政府。由此西班牙民主主义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内战争就演变为一场具有国际性的反法西斯战争了。
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干涉,是世界法西斯势力对民主势力的又一次猖狂进攻。这场战争对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可是,它们却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表面上禁止各国向西班牙输送武器和军用物资,实际上是封锁西班牙共和国,听任德、意援助叛军,伙同德、意共同扼杀民主的西班牙共和国。因此,德、意法西斯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大武装干涉的规模,在整个战争期间共有5万德军、15万意军在西班牙直接参战。叛军在得到德、意公开支持,取得了大量军事装备和人力补充后,于8月13日攻占了西南重镇巴达霍斯,南北两支叛军会合,然后挥兵直指马德里。共和国处境逐渐恶化,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联合势力的战争,赢得了全世界进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援。来自54个国家的4.2万名志愿者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9月,马德里开始遭到轰炸。11月初叛军进至马德里城郊,马德里保卫战进入紧张阶段。7日,叛军开始全线展开进攻。共和军顽强抵抗,狠狠打击叛军,使叛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叛军进入马德里市区的企图未能得逞。1937年2月和3月,叛军和德、意侵略军又先后发动了两次强大的攻势,都遭到失败。经过几番较量后,法西斯侵略军和叛军被迫暂时放弃占领了马德里的企图,将其主要攻势转向北方。
1937年夏,叛军和侵略军在集聚兵力后转入进攻。参加这次进攻的兵力有15万人,佛朗哥叛军主力集中在毕尔巴鄂方向作战。共和军仅能集结6万军队分散抗击敌人。6月20日,巴斯克地区的首府毕尔巴鄂失守。10月22日,共和军在重工业区阿斯图里亚斯的最后一个据点希洪城陷落。随后,法西斯指挥部把作战重点转向了东线。1938年3月,叛军转入进攻,突破共和军防御,推进到地中海沿岸,切断了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中部以及南部地区的联系。接着叛军分兵出击,南攻巴伦西亚,北进巴塞罗那,共和国处于多方受敌的危急局面。这时英、法政府却封锁法西边界,扣留共和国从国外购买的大批军火。12月法西斯联军集中30万重兵进攻加泰罗尼亚。1939年1月26日,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失陷。2月11日,法西斯联军在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后占领加泰罗尼亚全境。
英、法帝国主义者在美国的公开支持下,胁迫共和国政府投降来迅速结束西班牙战争。2月27日,英、法两国政府相继宣布承认佛朗哥政权并断绝同共和国政府的外交关系。此时共和国政府处境非常困难,尽管决心作战到底,但共和国内部的反革命武装叛乱打断了政府继续抗战的意图。3月5日在英、法指使下,共和国内部的卡萨多上校和右翼社会党首领贝斯太罗与叛军相勾结,在马德里发动反革命政变,夺取了共和国政权,实行白色恐怖,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员和爱国者。为了配合这一叛乱,佛朗哥的军队全线出击,牵制在前线的共产党作战部队不能回师援救马德里。28日,经历了两年八个月战斗洗礼的英雄城市马德里终于在内外敌人的夹攻下陷落。4月初叛军控制西班牙全境,共和国被扼杀,法西斯独裁政权开始了在西班牙的统治。
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是一系列不利的内外因素所造成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德、意的武装干涉以及英、法的所谓“不干涉”政策。内部诸因素中,西班牙共产党始终没有掌握人民阵线的领导权问题则是最主要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这场战争牵制了德、意法西斯对其他国家的侵略行动,为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它的意义远远超出西班牙本身,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民主力量反对法西斯侵略势力的一个重大事件,是30年代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⑧ 赤道几内亚的首都,为什么定在远离非洲本土的小岛上
▲虽然人均GDP高,但赤道几内亚的贫富差距十分大
较高的人均GDP,让赤道几内亚海岛和大陆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赤道几内亚人口80%集中在大陆,海岛仅占15%。
首都建在远离大陆的比奥科岛上,无法带动大陆地区经济发展,反而使得海岛与大陆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赤道几内亚有了迁都的打算。
新首都的选址中集中在大陆地区的两个城市,一个是原西属时期的副总督和滨海行政部门所在地-巴塔(该国的最大城市),另一个是位于大陆内部的欧亚拉。相比于经济更加发达的巴塔,赤道几内亚认为地处大陆地区中心地带的欧亚拉更具备成为新首都的条件。
因为欧亚拉可以利用首都的地位带动赤道几内亚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然而,迁都成本过高导致反对派的抗议声此起彼伏。
加上在比奥科岛附近发现的石油资源,容易引起喀麦隆、尼日尔爾利亚的觊觎,而首都马拉博离喀麦隆和尼日尔爾利亚过于接近,威胁赤道几内亚的安全,因此这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赤道几内亚迁都的进程。
首都继续留在比奥科岛上,颇有“天子守国门”的意味,而迁都势必又要平衡国际和国内的各方势力,对赤道几内亚来说,迁都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⑨ 西班牙在佛朗哥统治时简史
西班牙国家元首(1939~1975),长枪党首领,法西斯军人独裁者。
1892年12月4日生于埃尔费罗尔军官家庭,1975年11月20日卒于马德里。1907年入步兵学院学习。1912年赴摩洛哥参加西班牙殖民战争。1915年升为少校。1926年晋升为准将。在J.A.普里莫·德里维拉军事独裁时期,任萨拉戈萨军事学院院长。1931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后,被取消现役军人资格。1933年,保守势力控制共和国,被重用。1934年晋升为少将。1935年任陆军参谋总长。1936年2月西班牙举行大选,人民阵线获得胜利,佛朗哥被调往加那利群岛任军事长官。1936年7月18日驻摩洛哥的圣胡尔霍将军,领导发动了对西班牙共和国的叛乱。后来圣胡尔霍坐飞机在由葡萄牙到西班牙的途中机毁人亡,佛朗哥利用这一意外的机会,登上叛军魁首的宝座。在德国A.希特勒和意大利B.A.A.墨索里尼的支持下,镇压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争。1936年10月1日,任陆、海、空三军大元帅。经过近3年内战,1939年3月21日,佛朗哥军队占领马德里,推翻共和政府,建立独裁统治。佛朗哥自任国家元首,取消其他一切政党,法西斯政党长枪党为唯一合法政党,取消共和时期的代议制度,颁布“关于一切权力归国家元首”的法令,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大权都由自己一人独揽,内阁各部部长,所有军、政要员甚至主教都由他任命,一切法律、法令都由他批准。逮捕、枪杀共产党以及进步人士、大批西班牙人流亡到欧洲及拉美各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佛朗哥面临着是否参战的选择,这也是对他的统治的严峻考验。在整个大战期间,佛朗哥一直周旋于两大集团之间,看风使舵,利用英、美与德、意之间的矛盾,从中捞取好处。英法为了阻止佛朗哥靠近轴心国,不断地在经济上援助西班牙,以拉拢西班牙在大战中保持中立。佛朗哥考虑到西班牙的国力不强,同时也害怕德、意控制自己,在大战初期,有意地疏远轴心国。例如,在一次马德里盛大阅兵典礼上,由于佛朗哥故意把准备要出席的德国元帅戈林的名字排在法国驻西班牙大使贝当的后面,使这位早已将自己的指挥棒、元帅服送到马德里以施威摆阔的戈林受屈受辱,最后,放弃到马德里参加观礼。大战期间,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中立国,游离于交战双方之外,时而靠近德、意,时而为英、法叫好。当德、意力促西班牙加入轴心国参战时,佛朗哥谨慎地予以回绝,他委婉地给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写了一封长信,意思是说如果德国能拿出一个德、意必胜的证据来,西班牙马上加入德、意集团。
然而,到1940年上半年,由于德国横扫西欧,连连获胜,热衷投机的佛朗哥保持中立的立场开始倾斜,他希望趁机收回被英国人控制两个多世纪的直布罗陀。6月,佛朗哥突然出兵占领丹吉尔。当时丹吉尔是由德、意、英、法四国共管的地区。佛朗哥在采取这一军事行动以前,只通知了德、意,而没有通知英、法。随后佛朗哥又提出收回直布罗陀的口号。
1941年6月,希特勒进攻苏联,佛朗哥被希特勒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表示完全支持希特勒的行动,并请求德国允许西班牙长枪党志愿军参加对苏战争,以报答1936~1939年间德国给西班牙兄弟般的援助。此时,佛朗哥仍留有后退的余地。对外,他只是宣布西班牙由中立国转变为非交战国,对德国,他强调“西班牙派志愿军并不等于站在德国一方参战。实际上,佛朗哥组织了一个由长枪党员组成的“蓝色师团”,穿上德国军队的服装,开赴苏联作战。到1943年,佛朗哥眼看轴心国取胜渺茫,马上又调整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宣布西班牙由“非交战国”恢复中立,并下令召回在苏联作战的“蓝色师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佛朗哥在国内仍推行其恐怖统治。对长枪党以外的党派,尤其是共产党、社会党党员,大肆搜捕、关押,甚至处死,而且还使用阉割刑和绞刑(直到1963年才取消)。佛朗哥的这种恐怖暴虐统治,引起世界范围的强烈不满。1946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建议所有联合国成员国从西班牙召回大使,决定只要西班牙保持现行制度,今后就不接纳西班牙为联合国会员国。面对这种国际孤立的局面,佛朗哥宣布实行闭关自守的孤立的经济政策,在国内开展仇视犹太人和一切外国人运动,禁止在公共场合悬挂写有外国字的招牌,鼓励使用本国产品。1947年,佛朗哥又签署《国家元首关于国家元首职位继承法》,宣布西班牙为立宪王国,规定佛朗哥有指定国王继承人,罢免国王继承人的权利。
在对外政策方面,由于美苏开始走向冷战,佛朗哥又开始利用美苏矛盾,实行亲美政策,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1953年,佛朗哥与美国签订了《美西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西班牙向美国提供海、陆、空四个军事基地。从而获得美国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打破联合国对西班牙的制裁。依仗美国的势力和影响,佛朗哥在外交上有了更宽的活动空间。对英、法两国,佛朗哥也一直在寻找改善关系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同美国交往中讨价还价的实力。1963年,美西协定十年有效期已满,按规定重新讨论延期的条款。正值此时,美法关系十分紧张,佛朗哥又利用这一机会,发展与法国的关系,双方外事活动频繁,委员互访,发表联合公报,签订海空军联合演习协议等等。这样做,目的是为美西协定延期谈判作准备。在1963年签署的美西延期协议中几乎反映了西班牙的所有要求,通过这个协定,西班牙共接受40多亿美元的援助。佛朗哥又利用这些美元,购买美国的先进武器,武装西班牙军队。在70年代,西班牙是世界上六个进口武器最多的国家之一。
佛朗哥把世界上最后一个法西斯独裁政权维持近40年,除了实行暴政以外,还采取一些较灵活的安抚措施。他往往在血腥镇压了民众反独裁运动之后,也作一些让步。譬如,禁止解雇固定工人,建立较发达的社会保险制度,禁止把小佃农从土地上赶走,对政治犯减刑或特赦等等。佛朗哥实行的这种软硬兼施的法西斯独裁统治一直持续到1975年,是年11月20日,83岁的佛朗哥因冠心病复发而寿终正寝。佛朗哥在弥留之际是痛苦的,他的私人医生不得不用手指塞进他的喉咙抠出窒息着他的血块,他对医生说:“死也这么费劲”。佛朗哥死后,国内有些人用香槟酒庆祝,大街上空空荡荡,悄然无声,人们长期的积怨倾泻在这种空荡和安谧之中。西班牙当代最着名的诗人之一阿尔维蒂说:“西班牙史上最大的刽子手死了,地狱的烈火烧他,也不足解恨”。然而,当时的美国总统福特为他的死感到悲痛,认为佛朗哥经历了西班牙史上一个有意义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