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文明怎么来的
1. 西班牙的历史沿革
主词条:西班牙历史 主词条:布匿战争
从大约公元前3000年开始,外来民族开始向伊比利亚半岛大规模移民。
公元前1200年,来自中北欧的凯尔特人从北部进入半岛,并且扩展到整个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历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来势力侵入的地区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区。
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在半岛上建立了殖民地,创建了加迪尔(加的斯城)。腓尼基人与西班牙建立了贸易关系。为进一步开发半岛资源,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永久居留地。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
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人趁机占领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们留下的着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纳(“新迦太基”)。罗马人在布匿战争中打败了迦太基人之后,很快占领整个半岛。
公元前6世纪,来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凯尔特人和伊比利亚人相互通婚、融合,产生了后来的塞尔梯贝里亚人。腓尼基人联合卡塔戈人抗击塞尔梯贝里亚人,后来卡塔戈人成为半岛的主人。
公元前218年,罗马人大举入侵西班牙。
公元前206年,罗马人将卡塔戈人逐出伊比利亚半岛。罗马人在征服塞尔梯贝里亚人的过程中遭到英勇抵抗。
公元前19年,罗马人才彻底征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此后,在长达500年的时间里西班牙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开始走向崩溃。公元409年,西哥特人入侵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国,从而开始了长达300年的统治。
公元711年,西哥特人的结束了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 主词条:瓜达莱特战役
公元710年,由于争夺王位,西哥特人的一位王位竞争者寻求阿拉伯人(又称摩尔人)的帮助,从而开始了摩尔人的入侵历史。
公元711年,摩尔人入侵西班牙,赢得了瓜达莱特战役大捷。只用了7年时间就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从而西班牙开始了为期近800年的伊斯兰统治,称做“安达卢斯国”,中国古代称之为“绿衣大食”。初期,西班牙有几个酋长国并存,隶属于大马士革哈里发帝国。
公元722年,在阿斯图里亚斯地区的科瓦东加山打响了光复运动的第一役。在这场战斗中,基督教军队在领袖佩拉约的领导下战胜了阿拉伯军队。欧洲其它国家的基督教徒也纷纷响应教皇的号召,到西班牙参加反阿圣战。在同阿拉伯人征战的同时,基督教形成了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大王国。
公元756年,第一位摩尔国王阿夫德拉曼一世,定都科尔多瓦,同时宣布独立。
公元10世纪,摩尔人统治达到鼎盛时期。后来,科尔多瓦哈里发帝国分裂为若干个王国。面对阿拉伯人对西班牙的侵略和占领,基督教人开始进行反抗。
1085年,基督教军队收复了托莱多,卡斯蒂利亚将该城定为首都。
1212年,在阿方索八世的领导下,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军队在拉斯纳瓦斯德托洛萨取得了战胜摩尔人的决定性胜利;此后,又收复了科尔多瓦、塞维利亚、赫雷斯、加的斯等城市,最后只剩下格拉纳达王国。
1469年,伊莎贝尔嫁给了阿拉贡的王子费尔南多,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个王国联姻,为两个王国的最后统一奠定了基础。
1474年,23岁的伊莎贝尔被立为卡斯蒂利亚女王,她建立起新的法庭和城镇行政制度。
1479年,费尔南多继位,成为阿拉贡国王,两国正式合并为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夫妇二人被称为“天主教双王”。 主词条:西班牙光复运动
1492年1月2日,摩尔人首都格拉纳达陷落,西班牙光复运动宣告完成,西班牙最终实现统一。
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由西班牙加迪斯出发,10月12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并登上巴哈马的圣萨尔瓦多岛,然后带了几个土着人及一些物品返回西班牙。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此后,西班牙殖民者开始了对拉美的征服和占领,将疆土扩展到大西洋的彼岸和菲律宾。
1516年,胡安娜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纳瓦拉等国的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邦联的国家。十六世纪是海上强国,以后渐衰。
1519年,埃尔南·科尔特斯等从古巴抵达墨西哥,征服了阿兹特克部落的首府特诺奇蒂特兰。
1530年,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人从巴拿马出发,几个月后到达印加帝国,征服了印加帝国的首府库斯科。许多部落被消灭、印第安人文明被毁灭。
1588年,腓力二世对英进行讨伐,但西班牙海军装备落后,加上风暴袭击,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出身海盗的德雷克率领的英国海军击溃,从而西班牙丧失了海上强国的地位,开始衰落。
1648年,西班牙对法国作战失利,在陆地上的军事优势也宣告结束。此后,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又向英国割让了直布罗陀并陆续丧失了葡萄牙和在意大利与荷兰的领土,西班牙逐渐走向衰落。
1700年,查理二世去世,其姐玛丽亚·特里萨和法国国王路易十世的孙子费利佩继位(腓力五世),从此西班牙王位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转到法国波旁家族手中。尽管费利佩当上了西班牙国王,但为争夺西班牙王位,法西与奥地利(英、荷支持)开始了一场战争,并于1713年签订了乌德勒支和约,奥地利得到了佛兰德、米兰、撒丁岛和那不勒斯,英国得到直布罗陀等地,荷兰得到佛兰德的许多要塞,西班牙只剩下本土,换取的是各国对腓力五世的承认。
19世纪,拿破仑夺取法国政权后,将扩张的目标对准西班牙。以借路攻打葡萄牙为借口,派军队占领了西班牙并安排自己的兄弟任西班牙国王。西班牙人民奋起抗法。1808年5月2日,独立战争爆发,西班牙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沉重代价,西班牙丧失了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1837年,伊莎贝尔二世在通过君主立宪的法案之后将其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决定用西班牙一词“España”(源于腓尼基语,意为“野兔”)命名,自此结束了历经300多年的共主邦联模式。 主词条:美西战争
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24日王朝复辟。
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以西班牙失败而告终,古巴获得独立,西班牙向美国割让了波多黎各、关岛并廉价出售了菲律宾(2000万美元)。西班牙丧失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国际大国地位不复存在。 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
1931年4月12日,西班牙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市政选举中,左翼势力获胜;14日在巴塞罗那、圣塞瓦斯蒂安等地宣布成立共和国;在马德里,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临时政府;阿方索十三世自愿流亡国外。同年6月28日,共和派举行全国大选,宣布宗教自由。同年12月,西班牙通过了新的《宪法》,新政府着手进行农业、教育、区域自治等方面的改革和立法;与此同时,一些右翼政党相继成立。
1932年,政变军人被赦免,中央政府与加泰罗尼亚地区政府发生冲突。
1933年11月的大选中,右派政党获胜,一些新法律(如农业改革基本法)被废止。
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发动叛乱,引发三年的西班牙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
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1日,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道弗·苏亚雷斯·冈萨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1978年12月新宪法正式出台。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约。1986年,西班牙加入欧共体。
1996年至2004年,人民党连续执政。
2004年至2011年,工社党重新上台执政。
2011年11月,工社党在大选中失利,人民党重掌政权。
2. 西班牙的历史的怎样的顺序如何
简史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1516年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瓦格纳等国的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邦联的国家。 十六世纪是海上强国,以后渐衰。1837年伊莎贝尔二世在通过君主立宪的法案之后将其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决定用西班牙一词“Espa?a”(腓尼基语,意为“野兔”)命名,自此结束了历经300多年的共主邦联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国,1936年成立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于1939年夺取政权,1947年宣布为君主国。 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在欧、美、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开始衰落。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失去在美洲和亚太的最后几块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经三年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1943年2月与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参加侵苏战争。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国王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苏亚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 史前历史 在西班牙发现最早的人类考古学遗迹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万到五万年,穴居人类的史前岩画为我们提供了伊比利亚半岛史前文明的生活场景。在西班牙发现的最重要的遗迹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当然还有着名的阿尔塔米拉岩洞。 凯尔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论研究认为伊比利亚人是从北非来到半岛的,他们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区,在那里伊比利亚人创造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对于考古学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古希腊的历史中对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过记载,希腊人称他们为“图尔多人”。他们是伊比利亚人的一个部落,在瓜达尔基维尔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灿烂的王国。 公元前1200年,来自中北欧的凯尔特人从北部进入半岛。金发凯尔特人和深色皮肤的伊比利亚人通婚,并且扩展到整个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历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来势力侵入的地区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区。历史和社会学家至今没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邻近民族之间找不到亲缘关系,却有人在巴斯克语和日语之间找到了共同点,现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腊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强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岛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加迪尔,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时,希腊人则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人趁机占领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们留下的着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纳,这个词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罗马人和哥特人 罗马人在布匿战争中打败了迦太基人之后,也把殖民地扩展到了西班牙,并且很快占领整个半岛,着名的努曼西亚英雄故事就诞生在伊比利亚人抵抗罗马人入侵的过程中。从此,半岛便作为威震海内的罗马帝国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国内地位十分重要,两位罗马皇帝特拉加诺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学派伟大的哲学家塞内卡都是在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罗马文化,包括希腊拉丁人和犹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习俗,罗马的语言也在半岛上开始使用。梅里达是今天保存古罗马遗迹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维亚,还可以看到古罗马的水渠从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岛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强悍的哥特蛮族侵入日渐衰颓的罗马帝国,并于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定都托莱多。但是哥特人没有对西班牙文明的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复战争 西哥特人的统治持续到了公元711年。当时五万穆斯林战士横跨直布罗陀海峡,用手中的弯刀战胜了曾令罗马人闻风丧胆的哥特武士,赢得了瓜达莱特战役大捷。四年之后,阿拉伯人席卷整个半岛,把她变成了一个埃米尔国,也是庞大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叫做“安达卢斯国”。我国古代称之为“绿衣大食”。尽管半岛北部地区的抵抗运动从未停止过,公元八世纪到十一世纪穆斯林帝国的势力仍旧令人惊叹地不断巩固。西班牙在这个时期吸收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渐脱离了大马士革的中央统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终把西班牙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哈里发王朝。在他的统治下,西班牙迎来了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城市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甚至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发展。阿拉伯人带来了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最先进的知识,并且在西班牙的音乐、美术、文学、建筑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阿尔罕布拉宫便是阿拉伯艺术登峰造极之作。同时,阿拉伯语也在西班牙语里留下了许多词汇。当时最重要的城市有瓦伦西亚、萨拉戈萨、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拥有五十万居民和一座巨型图书馆的科尔多瓦是十世纪西欧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纪,王族间(39个王子)的不断内讧使穆斯林帝国分裂败落,光复运动愈演愈烈。北方的国王们一个接一个地取得胜利。到了十四世纪,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纳达最后一个据点,他们又坚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国王”将她也并入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版图。
3. 西班牙是哪年建国的
西班牙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公元前35,000年前后,西班牙就出现了智人。公元前九世纪左右腓尼基人、古希腊人、迦太基人以及凯尔特人开始进入伊比利亚半岛。随后到了公元前218年,罗马人开始占领伊比利亚半岛。罗马人的入侵对现代西班牙的语言、宗教和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世纪,日耳曼部落入侵。到五世纪,西班牙被西哥特人征服,随后在公元711年,穆斯林的北非人摩尔人入侵西班牙,西班牙人开始了驱逐入侵者的战争(光复运动)。这场战争持续到1492年。在1512年,西班牙完成了统一。意大利的历史,在地中海地区,不论从文化或社会发展角度都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这一地区有着重要的史前时期人类活动的记录。许多地方,如拉丁、托斯卡纳、翁布里亚、巴西利卡塔,都有着重要的考古遗址。大希腊,埃特鲁里亚文明,以及其后的罗马帝国分别统治了这片土地许多个世纪。意大利的发展亦即是罗马帝国的兴衰。中世纪时,由于西罗马帝国灭亡,意大利地区随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变成以城邦发展为主体,教廷在中世纪对意大利以至全欧洲有着长远的影响。15世纪末,发源于意大利中部佛罗伦萨的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运动确定了近现代欧洲思想和艺术的根基。文艺复兴令意大利地区云集着各种有专能的学者,多个城邦的经济蓬勃,每个富甲一方的意大利富商成为当地的大地主。意大利自然被分裂成多个小城邦国。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意大利却姗姗来迟。在法国的拿破仑的军事行动,意大利各个城邦国都被其征服,由拿破仑划成一个意大利王国,这是现代史上意大利的第一次统一。但这个王国维持了不久,当拿破仑在1815年战败投降后,欧洲列强召开维也纳会议,重新划分欧洲,意大利王国被瓦解,回复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多个城邦国。当中中部划分为教皇国,由教廷掌管罗马。奥地利帝国的势力也渗透至威尼斯和意大利东北部。此后40年,意大利地区和整个欧洲大陆都经历多次大规模的民族革命浪潮,欧洲近代民族主义之父纠泽佩·马志尼提出统一意大利的设想。与此同时,萨丁尼亚王国在1850年代迅速崛起,意大利统一运动的策划者加富尔伯爵,就是维托里奥·伊曼纽尔二世在1850年成为萨丁尼亚王国国王时的首相。由革命家纠泽佩·加里波底于1860年开始发动统一运动。1861年3月17日意大利半岛上的各个公国和两西西里王国合并成为意大利王国。除了教皇国因为受法国保护下仍然在中部存在外,意大利半岛已见统一。直到1870年9月20日,罗马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这也标志着意大利统一的完成。教廷被迫在梵蒂冈成为意大利境内的一个独立国家。
4.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来源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历史上长期被异族统治,饱受入侵之苦的两国人民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反抗,在反抗中实现统一,并建立了现代民族国家,这一新国家形式的动员能力远在其他国家之上。
在几乎整个16世纪,两国垄断了欧洲的海外贸易和殖民地。海外贸易的丰厚利润和新大陆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两国,从而使这两个小国率先称霸世界。
记者:文艺复兴对这两国的崛起有没有影响?
屈从文:文艺复兴对两国的崛起产生了直接影响。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使人们从中世纪对上帝的绝对崇拜中解脱出来,确立了人在世界的至高地位,大大提升了人们挑战自然,勇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那时候一些古希腊罗马时代科学成果的发现和科技的新发展,也同样起到了开拓处于蒙昧状态的欧洲人视野的作用。例如,1406年,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的着作《地理学指南》的发现,就对刺激两国航海发现产生了直接作用。
正是文艺复兴的兴起,刺激了葡萄牙、西班牙的统治者,以及欧洲的探险家敢于尝试海外探索,最终推动欧洲摆脱中世纪的蒙昧状态。
记者: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存在扩张过度的问题,他们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补救?
屈从文: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国土狭小,人口不多,但两国都在亚洲、非洲和美洲拥有广袤的殖民地,国力和人口的不足使得他们只能控制一些点,而不能全面对殖民地进行有效统治。而且,葡萄牙和西班牙不能像后来的英国、法国等国一样给殖民地带来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他们只是对殖民地实行掠夺式财富榨取。
当欧洲其他国家结束征战,纷纷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以后,两国的大国地位就不可避免衰落了。在当时的条件下,两国没有、也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拓展阅读 虽然率先成为世界性大国,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国之路却并不平坦。
社会剧变、国运衰微导致葡萄牙一度被西班牙兼并,与新兴国家的不断战争以及僵化的经济也让西班牙日益衰落。
16世纪时,伊比利亚半岛两国在欧洲海外事业中遥遥领先,从东方的香料贸易和美洲的银矿中获得了巨大财富。
但是,到这一世纪末,它们却从各自的领先地位急速倒退。英国、法国和荷兰开始侵犯葡属东方帝国和西属美洲殖民地的权益。
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曾经牢牢控制了东方贸易的殖民大帝国,就这样将海上领导权轻易地让与了荷兰和英国。
葡萄牙的衰落
早在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兼并前就显出端倪,首先是让他们富足起来的香料贸易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葡萄牙自己并不出产用来交易的原料,也不想生产那些工艺品。香料贸易的终点也不在里斯本,而在安特卫普。香料贸易的经营成本也在逐步加大,葡萄牙为了东方的战争需要花钱,为了维持与当地部落的联盟需要花钱,更重要的是,航行到印度仍然充满风险,海上的死亡率极高。
葡萄牙人在东方的扩张可以说有点“过度”,分散到了许多地方。葡萄牙并没有相应的人口来承受如此多的“领地”。英国历史学家查尔斯·博克萨说,葡萄牙人是“肚饱眼饥”,什么都想“吃”,可是又“消化”不了。葡萄牙也曾做过努力,让国家适度从贸易中分离出来,交给一些公司去经营。但是并没有成功。
在葡萄牙的工业生产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葡萄牙的东方贸易却带动了欧洲其他国家如英国、荷兰工业品的生产。一旦他们意识到葡萄牙人只是转手贩卖他们制造的东西,他们就用自己的舰队一步步剥夺了葡萄牙人在远东的据点,自己取而代之。
西班牙的衰落
一方面是由于对手实力的增强而相对处于劣势;另一方面,西班牙僵化的经济从一开始就为这种衰落埋下了隐患。
在强大的王权和狂热的宗教信仰的支撑下,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
这些王朝战争、宗教战争耗费了西班牙人的鲜血和西班牙的财富。西班牙统治者的过分扩张,显然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他们试图不仅在海上,也在陆上扮演主要角色。这与英国后来实行的颇为成功的战略形成鲜明对照。英国的战略是,置身于大陆事务的外围,只有在势力均衡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才进行干涉。这种战略使英国人能全力以赴地保护、发展自己的殖民地。而西班牙则和法国一样,集中注意力于欧洲大陆,并不断地卷入欧洲战争。最终结果是,英国人能建立起一个世界范围的庞大帝国,而西班牙人却先后失去了对自己帝国的经济控制权和政治控制权。
与此同时,在与欧洲新兴国家英国、法国、荷兰的不断战争中,西班牙作为欧洲最强盛的军事大国也在不断衰落。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17世纪上半叶的30年战争进一步拖垮了西班牙。
到1648年各国为结束这场战争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时候,西班牙面对财政的崩溃、国内的叛乱、普遍的贫困无可奈何。紧接着和法国签订的《比利牛斯和约》最终使西班牙在欧洲格局中处于一个相对来说走向衰落的国家的地位。
深层原因
致使伊比利亚半岛衰落的更实质的原因是,经济上一向长期依赖西北欧。它们在开始海外扩张以前是这样,在那以后依然如此。
葡萄牙和西班牙能率先从事海外扩张。但是,这一扩张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动力作后盾,它们缺乏从事贸易所必需的航运业以及能向西属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制成品的工业。诚然,有数十年西班牙的工业由于海外制造品市场的突然发展而受到促进,然而,约1560年前后,工业的发展停止了,随即开始了长期的衰落。一个原因在于大批金银财宝源源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这使西班牙工业处于严重不利地位。
富有讽刺意味的是,西班牙海外事业的最后结果是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而在伊比利亚半岛,它仅仅提供了足够的财富,却并没有实行基本的制度改革。势力强大的王公贵族不愿意看到工商业的发展导致新兴势力的崛起,他们甚至荒唐地把从事工商业的外国人赶走。这就是西班牙繁荣数十年后随即突然地、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
5. 关于古代四大文明
你了一下四大文明古国与玛雅文明的内容:
一 .印度
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璞归真。而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正是“自然”。它歌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都在传统曲调“拉格”中得到体现——传说古人从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和树枝燃烧的声音获得灵感而创造了第一首“拉格”。至于歌曲的内容,则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时至今日,传统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歌者音质纯净,令歌曲保持一种简洁、纯美的圣诗感觉。即使你听不懂歌词,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圣与平和。
二 .古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地跨亚非两大洲,濒临地中海和红海。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沙漠约占95%。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在两岸形成宽约3至16公里的狭长河谷,在首都开罗以北形成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
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是埃及最富庶的地区,盛产棉花、小麦、水稻、花生、甘蔗、椰枣、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长纤维棉花和柑橘驰名世界。埃及现有人口67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河谷和三角洲。伊斯兰教为国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首都开罗是拥有1600多万人口的非洲第一大都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遍布全城的清真寺宣礼塔使开罗享有“千塔之城”的美誉。市内的哈桑清真寺、艾兹哈尔清真寺和萨拉丁城堡等是古代伊斯兰建筑艺术瑰宝。开罗还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所在地。
三 .古巴比伦
穿过炎炎烈日和黄沙漫天的阿拉伯沙漠,我们来到《一千零一夜》的故乡,这个国家南部的苏美尔城库尔腊就是〈圣经〉中伊甸园的诞生地,这里也是若亚放飞和平鸽的地方。在丰沃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灌溉中,孕育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诞生了灿烂的Mesopotamia古人类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绝大部分在伊拉克境内和叙利亚东北部。东起伊朗高原西缘,南抵波斯湾,西达叙利亚沙漠,北至亚美尼亚山区。地势低平,平均海拔200米以下,从北向南倾斜,巴格达以北为上美索不达米亚也叫亚述,地势略高,丘陵起伏。以南称下美索不达米亚也叫巴比伦尼亚,地低多湖沼。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南部汇合成为阿拉伯河,形成三角洲。两河流域的平原从西北伸向东南,形似新月,有“肥沃新月”之称。古时这一地区农业发达,依灌溉之便利,河渠纵横,土地肥沃。区东北部山区属地中海气候,其余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从北部的500毫米,到南部降为不足100毫米。地处地中海与波斯湾之间,又是小亚细亚、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的中心地区,是西亚交通要地和各民族交汇的地区。
四 .中国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背陆面海,海陆兼备。中国幅员辽阔,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多),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附近),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
中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陆地面积的1/4,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地形分布的规律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而东,逐级下降。中国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
中国陆地边界长约2.28万公里,中国陆上疆界长2万多公里,东有朝鲜,东北有俄罗斯,北有蒙古,西北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有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南有缅甸、老挝、越南。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环绕大陆边缘的海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早在170万年至20万年前,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古人类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王朝--夏。在经历了4000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制度。1949年,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玛雅
①古地区名。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居住的地区,范围约为今墨西哥南部塔巴斯科、坎佩切、尤卡坦等州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以及伯利兹外围地区。公元一到五世纪,玛雅人先后在该地区兴建一些城邦。据传全盛时代人口曾达1,400万。当时已有发达的农业,对天文、数学、历法、雕刻技术,也有卓越的创造。史称“玛雅文明”。为美洲文化的源地之一。十二世纪后衰落,十六世纪西班牙入侵时,被摧毁。
②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
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岛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已出现定居的农业生活,玉米和豆类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坛等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后出现国家萌芽,并出现象形文字。
古典期(约公元250~900)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也大体一致。主要遗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热带雨林区,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气象宏伟,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估计居民有4万左右。此时出现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800~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
后古典期(约1000~1520)的文化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尤卡坦,并以奇琴伊察为都城。建筑中出现石廊柱群及以活人为祭品的“圣井”、球场,还有观察天象的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崇拜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此后北部的玛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为后古典期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的陶器和雕刻艺术都较粗糙,世俗文化兴起,并带来好战之风。玛雅潘的统治者与其他城邦结成联盟,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1450年,大概由于内部叛乱,玛雅科潘被焚毁,此后百年中文化趋于衰落。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虚而入,从墨西哥南下,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
玛雅文明基本上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工具、武器全为石制和木制,黄金和铜在古典期之末才开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铁。农业技术简单,耕作粗放,不施肥,亦无家畜,后期有水利灌溉。手工制品有各种陶器、棉纺织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区间有贸易交换关系。玛雅人的建筑工程达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对坚硬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建筑以布局严谨、结构宏伟着称,其金字塔式台庙内以废弃物和土堆成,外铺石板或土坯,设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顶。其雕刻、彩陶、壁画等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着名的博南帕克壁画表现贵族仪仗、战争与凯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画艺术的宝藏之一。
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达到很高成就。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约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制出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前者一年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后者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闰1天。每天都记两历日月名称,每52年重复一周,其精确度超过同代希腊、罗马所用历法。数学方面,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余年,计数使用二十进位制。玛雅文明的另一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的图形组成,一般刻在石建筑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写需经长期训练。现已知字符约800余,但除年代符号及少数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释读成功。当时还用树皮纸和鹿皮写书,内容主要是历史、科学和仪典,至今尚无法释读。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着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二九二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祗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于阳光下 乾,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然而,一九六三年,苏俄语言学者瑞.克洛鲁夫,成功地将碑文分门别类,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从这些不同的类别中,归纳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样用二十六个罗马字组成,而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克洛鲁夫终于成功地看懂了几个文字。按着,苏俄数学研究所的斯尔.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电脑,利用庞大的资料文字(约十万字)成功的解读了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书有月食、星星的运行、结婚等记载;马德里的古文书中有农耕、狩猎和雕刻等记录;巴黎的古文书则记载历史的真相。总之,基本的内容有宗教仪式、气象现象和农作物等。
玛雅文明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这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体失踪。他们异常璀璨的文化也突然中断,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自从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第一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以来,世界各国考古人员在中美的丛林和荒原上共发现了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并发现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8世纪,玛雅人的文明足迹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达安第斯山脉。这个神秘的民族在南美的热带丛林建造了一座座规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雄伟壮观的提卡尔城,其电脑复原图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许多现代城市的设计师也自叹弗如。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殿面长100米,宽80米。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分毫不差。奇琴·伊察的武士庙,屋顶虽已消失,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这是个不平凡的民族。
随着对玛雅文化的进一步考察,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几千年前的玛雅人竟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有着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而且奇琴·伊察、提卡尔、帕伦克等地的巨型建筑也并非出自玛雅人的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严格依照神奇的玛雅历法周期建造的。
玛雅人的历法和天文知识究竟精确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他们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就是说月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人的测算50年内误差仅为7秒。这是个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几千年前的玛雅人怎么能有这么精确的计算他们还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一年分为13个月,每月20天,称为“佐尔金年”。这种历法从何而来,实在令人不解。
因为这种年法不是以地球上所观察到的任何一种天体的运行为依据的。以致有人变为,“佐尔金年”历法是玛雅人的祖先依据另一个至今我们尚不知道的星球制订的。
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掌握了“0”这个数字概念,比中国人和欧洲人都早了800年至1000年。他们还创造了20进位计数法,他们的数字演算可沿用到噶400万年以后。
这样庞大的天文数字,只有在现代星际航行和测算星空距离时才用得上。而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刀耕火种,用树叶遮体,用可可豆作媒介以物换物,这样的数字演算他们用得着吗?
玛雅人的历法可以维持到4亿年以后,他计算的太阳年与金星年的差数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4位数字,他们有自己的文字,那是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3万个。他们有着精美绝伦的雕刻、绘画和青铜艺术。然而在这个登峰造极的高度文明诞生之前,玛雅人巢居树穴以采集为生,这样的原始部落怎么能突然产生这么高度文明?即使到了16世纪,西班牙人在布满古迹遗址的尤卡坦半岛上看到的印第安人,还是以树叶,住泥巴糊的茅屋,以采集狩猎勉强糊口。显然那种精确的天文历法和数学,那种令全世界景仰的文明、艺术,都远远超出了当地印第安土着那几近原始生活的实际需求。
这使任何人都不能不产生深深的:古代玛雅人是怎么得到了那高深的知识?灿烂的玛雅文化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后来又怎样销声匿迹?
1952年6月有5日,人们在墨西哥高原的玛雅古城帕伦克一处神殿的废墟里,发掘出了一块刻有人物和花纹的石板。当时人们仅仅把这当作是玛雅古代神话的雕刻。但到了六十年代,人们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后,那些参与过宇航研究的美国科学家们才恍然大悟:帕伦克那块石板上雕刻的,原来是一幅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行器的图画!虽然经过了图案化的变形,但宇宙飞船的进气口、排气管、操纵杆、脚踏板、方向舵、天线,软管及各种仪表仍清晰可见。这幅图画的照片被送往美国航天中心时,那些宇航专家们无不惊叹,一致变为它就是古代的宇航器。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确凿的事实。
于是,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大胆的看法:他们变为,在遥远的古代,美洲热带丛林中可能来过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能生命,他们走出飞船,教给了尚在原始时代的玛雅人各种先进知识,然后又飘然而去。他们被玛雅人变为是天神。玛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高深知识,就是出于外星人的传授。帕伦克石板上的雕刻,也是玛雅人对外星宇航员的临摹。外星人离去时,曾向玛雅人许诺重返地球,但在玛雅人的追求祭司预言天神返回的日子里,这些外星并未重新返回。于是这导致了玛雅人对其宗教和祭司统治的信心丧失,进而引起了整个民族心理的崩溃,终于使人们一个个离开故乡,各自走散。玛雅文化就这样消失了。
也许人们会指责这种看法带有过多的假说意味。但即使否变了这种说法,也仍然无法圆满地解释玛雅文化那神秘的内涵,那众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以及它突然消失的原因。
玛雅人占领着Yucatan半岛、现代洪都拉斯、及现代危地马拉。其历史大概可追述到公元前二千年,但鼎盛时期是在公元600到900年之间。尽管他们生活在农业发达时期,他们还是创造出许多类似于埃及灿烂古迹的一些纪念碑和仪式中心。这些建筑物的规模之所以令人惊奇,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相当纯朴简单。而其建筑的发展水平尽管不是很高,但与其同时代的其它民族相比,还是领先的。他们发明了一种独特书写语言,到今天必须破译后才能理解。现仅保留有三本玛雅人写的书,其它的都被视其为异端的欧洲人给毁灭殆尽。
玛雅人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非常精通,其理解与预知各星球运动的本领是根据历法计算出来的,常在一些重要的仪式上表现。他们住在一个小村子里,每当有重大事情发生时,就可聚集在其中心地商量讨论,这个小村子现已不再存在。贵族武士和牧师统治着这个社会。
公元十世纪,玛雅民族开始衰落,或许是由于地震,也有可能是火山爆发。许多重要的仪式场所自那以后就被抛弃了。从墨西哥中心来的武士们入侵玛雅城,他们在雨林中分为许多小组进攻。公元17世纪,西班牙人夺取了最后一个玛雅中心,但今天,居住在Yucatan的居民较之以前要少了近两百万人口。
6. 欧洲文明的源头是
一,对比古代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影响范围。
注意:当时亚欧大陆北方几乎是无人区,不存在文明
看地图,中原王朝的影响范围比罗马大了四倍左右,中国人口比罗马也要多四五倍。同时,汉朝已经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中央朝廷直接管到县一级。古代的县人口很少的。汉朝的文明发展程度远远高于罗马。
罗马帝国对地方的管理,类似于中国的土司制度,并非中央集权。
二,对比中国和欧洲的纬度。
请注意以上两幅图中北纬四十度所经过的地区。两幅图绘到一起就是:
北纬40度经过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的北部,与中国的长城基本处在同一条线上。哈尔滨与威尼斯基本处于同一纬度。
北纬50度经过英国南部、德国北部、波兰、白罗斯,与中国东北的漠河在同一条纬线上。
长城是农耕和游牧地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古代长城以北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很少。漠河是中国最北的地区,冬季最寒冷,古代人迹罕至。
欧洲这边由于纬度太高,在古罗马时期,只有地中海沿岸是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但生产的粮食和养活的人口也很少。与同时代的中国根本没法比,至少五倍以上的差距。
地中海沿岸本来面积就小,山多地少,能和华北平原、渭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农业生产吗?
简言之,古代欧洲只有地中海地区是适合人类生存的,能产生高级文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在古代不适合人类生存,因为只能种植牧草,不适合生产粮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东欧内部地区就更不适合人类生存了。
三,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产生年代。
中华文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达到了高度文明时期。在汉朝中华文明基本定型。
政治上是中央集权制加郡县制,经济是小农经济。文化上,文字早已经成熟,文学作品无数。
长平之战的参战人数、后勤人数比拿破仑战争的人数还多。西方在16世纪差不多才达到中国战国末期的发展水平。
西方人喜欢把历史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类似于夏商周的王族把祖先追溯到炎帝黄帝那里,虚幻的成分太多。这是典型的把传说当历史。
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用英文写作的着名作家。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是德国人首次把《圣经》翻译成德语。
欧洲的信史是从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文艺复兴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城邦开始,逐步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欧洲文明(西方文明)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的。
随后经过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开辟殖民地,靠着殖民掠夺积累的财富,欧洲列强完成了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建构,欧洲文明才最终形成。
欧洲是天生的近代文明。靠着吸收其他文明的文化成果,迅速过渡到近代。就和日本学习唐朝,迅速过渡到封建时代是一样的。
15至19世纪是欧洲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欧洲文明最终定型的时期。
四,越早的发明越重要和伟大。
我们要明白一个最简单的基本道理:早期人类发明比近现代人类发明更重要,更伟大。越早的发明难度也更大,也越伟大。
人类起源于200万年前,其中99%的时间属于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当年学会使用石器,使用天然火,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旧石器时代的人发明和改进一件石器,可能需要几万年。但你决不能说原始人改进一件石器的重要性不如苹果手机更新换代。
新石器时代大约有一万多年。人类可以磨制更多石器,发明了钻木取火、陶器制作法,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然后人类进入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中国人的祖先发明了养蚕、制作瓷器、发明文字以及“四大发明”等。
西方人从祖先那里继承的文化技术其实很少,大部分文化是从西亚、北非、东亚学去的。这其中,中国才是整个亚欧大陆的文明制高点。欧洲人所称颂的古希腊只是个幌子而已。
总结:在古代,中华文明疆域和人口数量都远远超过亚欧大陆其他文明,占了亚欧大陆的一半还多。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中国人在古代的发明创造也比其他文明的总和还要多。对人类的贡献不言而喻。而欧洲大部分地区在古代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文明程度很低。比中东地区的文明都差很多,跟中华文明根本没法比。
近代欧洲崛起时是整个亚欧大陆的发展结果,而不是欧洲人独创。人类的发展是一场“接力赛”,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等文明完成了前几棒,欧洲列强只是接棒完成了最后一棒而已。
7. 历史上,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什么不是民族国家
1、光复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
公元8世纪初,从北非过来的阿拉伯人用了大约4年的时间征服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现在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此后的数个世纪里,阿拉伯人以他们特有的智慧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带阿拉伯化的西班牙文明,使西班牙在2个世纪之内都是西欧的文化中心。
阿拉伯人占领西班牙后,不愿接受这些伊斯兰教统治的西班牙人退缩到北部山区,那里出现了一些抵抗中心,由此开始了持续7个多世纪的光复运动,但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11~13世纪。这场斗争,在西班牙人看来,是基督教反击伊斯兰教侵犯的一部分,所以,反抗阿拉伯人同志的武装也被看成是罗马教皇号召组织的十字军的一部分。
10世纪和11世纪时,在伊比利亚西北部出现了雷翁和卡斯提两个抵抗中心。鉴于西班牙人的复国战争如火如荼地展开,约两万北非的柏柏尔人在伊本.优素福率领下于1086年来到西班牙,支援这里的阿拉伯人。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卡斯提国王阿方索六世率领的军队大败,据说他只带了300人死里逃生,而这些柏柏尔人的军队则把4万多个首级作为战利品带回了北非。但卡斯提人没有灰心。1212年,卡斯提国王阿方索八世在各抵抗中心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十字军的支持下,统率联军于柏柏尔人在托罗萨地方进行决战,大获全胜,柏柏尔人被杀至少16万。1230年,卡斯提和雷翁王国合并,统称为卡斯提王国,是反抗阿拉伯人统治的中心,拥有最强大的一支反抗武装。1236年,他们攻克阿拉伯人的首都科尔多瓦,光复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伊比利亚的东北部则形成了反抗阿拉伯人的另一个中心――阿拉贡王国,该王国的正式形成是在1137年,由当地几个抵抗中心合并而成。在半岛的西南部,则形成了葡萄牙王国,它先是依附于卡斯提,1143年后成为独立王国。
在整个光复战争中,西班牙出现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最着名的是民族英雄罗德里戈.迪亚士(约1043~1099),他成为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被称为“熙德”(斗士的首领)。他的主要功劳式1094年攻占巴伦西亚,并坚守住这座城市。后来他的事迹被人编为长诗《熙德之歌》,是中世纪西欧最重要的几部长篇史诗之一。近代以来,这部长诗也成了衍生其他文学作品的素材,如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作家高乃依就创作了悲剧《熙德》,歌颂理智对情欲、义务对感情的胜利。
经过11~13世纪的激战后,西班牙人的胜局已定,但离光复全部领土仍需时日。科尔多瓦失守后,阿拉伯人逃到半岛东南部的格拉那大,又在那里坚守了250多年。他们在这群山环抱、江河贯流、田园如茵的弹丸之地,在这势单力薄的偏安环境中,再次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2、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
胜利在望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还无暇顾及这一类文化的创造,他们在复国的同时处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不经历这个过程,日后他们就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探险和殖民活动,也就不能建立起庞大的帝国,而民族国家的形成,不光是一个驱逐外敌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民族内部冲突、使内部各种政治势力达到相对集中和统一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点,往往要经过激烈的思想冲突和流血斗争。
近代西欧各国民族国家爱国主义形成时期,主要表现为国王和大贵族的冲突。葡萄牙独立后不久,即在13世纪初就发生了内战,主要是国王想加强中央政府权力而引起于大贵族和高级教士的冲突。此后,葡萄牙不仅多次发生与卡斯提的战争和新的内战,还爆发过两次“革命”,即所谓的1245~1247年的革命、1383~1385年的革命。葡萄牙史学家认为,这些革命都带有国王与“人民”(城市市民和农民)合作打击闹分裂的权贵的性质,结果使中下层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活动空间,这对商人特别有利。1383~1385年的革命是与卡斯提的战争一起进行的。在这场战争加革命中,世袭大贵族站在卡斯提一方,市民和一些精通罗马法的知识分子站在政府一边,卡斯提的干涉军失败了。于是,有钱的“资产阶级”(这里所说的“资产阶级”,是习惯上一种比较简单方便的称呼,一般是指当时的大商人。一般说来,这是还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最多也是一些倾向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商人。)和法学家在新建立的王朝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资产阶级”关心和平和扩大贸易,法学家则关心加强国王权威。一个集权的中央政府至此终于建立起来了,没有这样一个政府,没有这些商人和法学家的努力,小小的葡萄牙此后要发展成一个帝国是不可能的。当然,只靠这些商人和法学家也是不行的,未来的扩张和建立帝国,还是要靠那些权利受到一定抑制的贵族的支持和领导。但这里我们必须看到,西欧中世纪后期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别就在于:他们的商人及其相关的知识分子还是取得了可以与传统的统治阶级相抗衡的权利。
光复运动的另两个主要中心阿拉贡王国和卡斯提王国也不平静,它们同样面临加强中央权力的问题,同样面临大贵族闹独立,同时还有农民反抗封建捐税的起义。为了强化中央权力和集中统治,两个王国走上了联合的道路,这是通过联姻来实现的。 1469年阿拉贡的王子斐迪南与卡斯提女继承人伊莎贝拉结婚。10年后,他们先后继承了各自王国的王位,这样1469年两个国家正式合并,实现了西班牙的统一。不久,统一后的西班牙开始向偏安一偶的阿拉伯人发起总攻。1492年1月,格拉那大的摩尔人献出城池投降,光复运动至此结束。
伊莎贝拉是位颇会玩弄权术的女王。据说她金发碧眼,是个典型的美人,但不是那种风情柔和之辈,而是爱好体育、健壮有力之人。理论上她是协助丈夫治理国家,但无比傲慢、固执己见,又善于掩饰,常常装出天真浪漫的样子裁断大小事务。特别是她的宗教狂热,使西班牙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就是她大肆利用宗教裁判所来镇压“异端”,制造了大量冤案。仅1498年前的17年中,被处以火刑的就有8800人,被判有罪的达10万人以上。这里所说的“异端”,指的是那些信仰其他宗教的居民,如犹太教、留在西班牙而被迫改宗天主教的摩尔人(被称为“摩里斯科人”),也就是那些对基督教信仰解释与罗马天主教的官方规定有出入的人。不过后者是少数,当时的异端主要还有那些在宗教实践上与教堂规定的一套不一致的人,大部分是走火入魔的乡村妇女,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异端”是被诬告造成的。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镇压政策虽暂时有助于政权的巩固,但其消极面及其明显。比如,政府命令犹太人在3个月内离开西班牙,许多医生、科学家、哲学家、商人、高级手工艺人在犹太教士的带领下离开了这个国家。这些离开西班牙的犹太人的后裔现在已有200万,分布在全球多个国家。
当然,对这时期西班牙的君主来说,这些消极现象并不像后来看来那么严重。在他们眼里,最有意义的是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这是向外扩张、建立帝国的先决条件。伊比利亚半岛上这两个国家在近代西欧的扩张中走在前面,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反侵略斗争中较早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
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 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乃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与18及19世纪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乃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因此,从一个民族构成政府体制,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府体制构成的国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型式。 民族国家是政府体制的一种形式。而民族则是共同体的认同概念,其来源可以是共享的体制、文化、或族群。民族国家这个概念应此包括以公民国族主义及种族国族主义等不同的思维,主要取决于认同概念的形成要素。所谓的单一民族国家,所有公民共享一价值、历史、文化、或语言,不论是继承前帝国王国的统治范围或者是当代全球化的移民现实来说,少有国家符合此类形。因此,当代民族国家常为多民族国家而多元文化主义常用来形塑及争取对体制的认同。 首先肯定一点:全民重商主义(拜金)和冒险精神引发自主探究世界的浪潮,从而获得广大的殖民地和资源(主要是金银),从而得到足够的金钱以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然后就是强大的海军实力,和宽松的政治环境和金融政策。商人与贵族共治,海军比国力先行。 上面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崛起之路。但可惜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当时太有钱了,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买来,因此自己就不生产了,也就是传说中的(产业空心化),大家全玩资本扩张,结果到最后资本没有扩张,1588年无敌舰队的覆灭导致了西班牙资本外流,结果就是西班牙国力的衰落。因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强大是建立在其美洲殖民地强大的金银资源流入的结果,其舰队技术水平并不怎么样,本国生产能力也不行,当海军舰队覆灭的时候就是国家衰落之时,因为国家再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建立强大的海军了
8. 解读西班牙文化艺术之都,是西方文明集大成者吗
西班牙作为一个四大文明古国与在储存古文明、推动新时代文明层面奉献显着的我国,它“世界自然遗产”新项目总数位居世界各地的前端是顺理成章。据粗略地统计分析,全国各地有经营规模不等的皇宫100好几个,古城堡1400好几个,主教堂1万多个,在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历史价值、价值和文化价值层面难能可贵。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册里的西班牙新项目包含古时候和近现代建筑的、美术绘画、雕塑作品、综合性旅游景点(村庄、城区)等,遍布在全国各地每个区服。
但他却更为虔敬星期的教师是自然自身。他深深沉溺于根据生物学、生物学、地理学和人体解剖学所呈现出来的自然形态和结构,通过几十年的探索研究造就,为他西班牙和全球留有了一大批童话般的工程建筑及其装修、家具等设计。他的作品有17项被西班牙列入国家级别历史文化遗产,4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这4项是:圣家族教堂、圭尔公园、米拉之家圭尔府。
9. 怎样理解西方文明起源于地中海
西方文明起源于地中海地区的古希腊文明。地中海沿岸平原狭小,不利于农业发展。但地中海在古代各国就可以广泛联系,故商业和殖民活动发达,便形成海洋开放型的商业文明。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攻陷希腊后,吸收了古希腊的科学、哲学、民主、建筑、文学以及艺术,并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500年中,尽管罗马帝国拒绝古代雅典很前卫的民主理念,但却将希腊语、拉丁语随着罗马法传遍了欧洲。罗马文化融合了日耳曼、斯拉夫以及塞尔特文化,但随着罗马的衰落,希腊与罗马(Greco-Roman)的许多艺术、文学以及科学都消失或被取代了。
随着罗马基督教地位的提高,圣经成为西方文艺中的核心部分,几乎影响到了西方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艺术、法律、哲学、教育以及政治。罗马基督教成立了许多神学院,现在的许多大学、学院即起源于此,总体而言这些学院促进了早期西方文化的传播。阿拉伯文化保存了一些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知识,随着十字军东征,西班牙、黎凡特的摩尔人所具有的阿拉伯文化,对西欧产生影响,终于在14世纪,希腊的文化遗产重又被西欧发现,于是文艺复兴诞生了。
16世纪之后,文艺复兴的西方文化被探险者、殖民者、商人以及传教士传播到新大陆。随后的启蒙时代,在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时达到顶峰。一些理念,比如民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正以及民主,这些社会构成的理想,第一次被付诸实践。如今这些准则已经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石。
19世纪,美国开始发展自成一体的西方文化,1950年代后,占据了主导地位,连同美国时尚、娱乐、技术以及政治,泛滥于其他西方世界。 我们说的西方文明很大部分是指欧洲文明及后来美国吸和演化的欧洲文明。
地中海沿岸有两个国家对西方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个是希伯来(即现在的以色列)。一个是希腊。
圣经分为<旧约全书>和由《旧约》演化成的《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就是希伯来人编的,此为犹太教。耶稣基督在古希伯来传教,基督教由此扩张到欧洲。这在《新约全书》中都有记载。《圣经》影响过且一直影响着欧洲,而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文化灿烂,产生了哲学巨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这些人对欧洲人影响颇深。以致欧洲的文艺复兴还是打着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帜进行的。还有产生了像荷马史诗及希腊悲剧这样璀璨的文学明珠。欧洲文学来源于古希腊文学。美国文学又由欧洲移民带到美国,再产生了美国文学。
无论是基督教文明,哲学思想,文学传统。西方文明来源与地中海沿岸国家古希伯来和希腊。
所以,西方文明起源于地中海。
10. 西班牙人的祖先和欧洲人是一样的吗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欧洲科学家对中欧人进行的一项基因调查显示,欧洲人主要是从狩猎聚居民族繁衍而来,而此前有观点认为欧洲人是由中东农民迁移过来的。
在中欧的德国、奥地利及匈牙利,科学家选取了来自这几个国家早期农业定居点的24副骨架的DNA进行研究,并与现代欧洲人的骨架进行比较。他们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欧洲人几乎没有遗留多少古代农民的基因。
这项新调查同时发现,4万年前到达欧洲的狩猎聚居民族,后来虽然在狩猎之外,也模仿从事一些农耕活动,但并没有和之后于7500年前从肥沃新月地带迁来欧洲的农耕先民进行广泛通婚。
科学家们先前一直认为目前居住在欧洲的五千万人口的祖先应该是大约十万年前离开非洲的那一万来个人。
但根据最近所做的一项新的基因研究结果发现,欧洲人的祖先其实不到50个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比较了欧洲人的SPN图谱时,从他们的基因中发现了相当多的近亲繁殖的证据,因此他们认为,所有的欧洲人很可能就是由不到50个人繁衍而来的,至今已延续了超过30代。而这50个人大约是在6万年前离开非洲的。
这项发现对医学界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因为欧洲人基因变异程度比预想的要低得多,这样对于找到那些会引起常见疾病的基因以及将这类基因分离就会容易得多。
由于西班牙是欧洲遭受过最多次侵略的国家,在历史上,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凯尔特人、西哥特、波斯人甚至日尔曼人都曾经统治过伊比利亚半岛,因此对于斗牛来自外来民族入侵的说法曾经一度流行,说是由于古罗马人酷爱角斗和血腥的杀戳,因此影响到了被征服的伊比利亚土着居民,即西班牙人的祖先。但是随着西班牙史前文明的壁画的考古发现,现在斗牛起源于西班牙人祖先本土的说法已经得到了史学界的广泛认同。因为在此人类文化遗产上,人们发现了有古代伊比利亚人骑马与牛角斗,及最终刺杀牛的过程的描写,因此相较于古希腊人及罗马人的文明时期要提早许多年。
纪元前,人们已开始用长矛挑逗斗牛取乐。据说,罗马大将凯撒就是在西班牙学会了斗牛,统治西班牙数个世纪的阿拉伯人也爱好这项活动,也同样在西班牙求师学艺。西班牙卡洛斯五世,在巴拉多利德广场骑马斗杀一头公牛以庆祝菲利普二世诞生。十八世纪以前,各地职业斗牛士多半骑马斗牛,并用长矛杀牛,十八世纪以后,安达卢契亚地区的一批斗牛士已抛开骏马,徒手挑逗公牛并用利剑将其刺死。可以想见,其危险性和观赏性,及对斗牛士技术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