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西班牙在菲律宾驻军多少
⑴ 1807年西班牙在东西两半球的殖民地有多大面积,包括哪些地区
凭借着开辟新航路、掌握地理大发现的先机,西班牙人在全世界迅速抢占很多殖民地,并于1494年与葡萄牙签署了《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条约规定在西经41度到45度之间划一条分界线,将世界一分为二,规定这条线以西新发现的土地属于西班牙势力范围、以东属葡萄牙势力范围。由于这一条约得到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保,所以这条线也被称为“教皇子午线”。
而在亚洲、非洲,西班牙主要是抢占一些贸易据点和建立商站,这些贸易据点和商站面积较小,其中较大的加那利群岛面积也仅0.75万平方公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中菲律宾(1565年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属于西班牙在亚洲面积较大的殖民地,其面积为29.97万平方公里。所以总得来讲,到了1807年,西班牙在全世界的殖民地总面积为1301.96+0.75+29.97=1332.68万平方公里左右。
⑵ 美西战争的过程
1898年美国为了夺取西班牙的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战争。
19世纪末,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钳制着大量西班牙军队。西班牙军对古巴起义者的残酷镇压激怒了美国政府,并危及美国资本家在该地的经济利益。
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要求惩罚西班牙,4月24日西班牙首先对美国宣战,次日4月25日美国对西班牙宣战。
对西班牙宣战后,早有准备的美国立即派北大西洋舰队封锁了古巴北海岸。1898年7月底,当W•麦里特率领美远征军第八军1.5万人从美国赶来后,杜威又开始发动新的攻击。菲律宾起义军首领也被其蒙蔽,答应与美军共同作战,以换取战后的“独立”。
1898年8月13日,美军向马尼拉发起了装模作样的“总攻”,西军略做抵抗,便缴械投降了。至此,历时3个多月的美西战争以美国实现其扩张计划而告终。
(2)19世纪西班牙在菲律宾驻军多少扩展阅读
美西战争的结果:
1898年10月1日,美国以胜利者的姿态和西班牙政府进行谈判。12月10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在古巴人民和菲律宾人民完全被蒙蔽的情况下,美国同西班牙签订了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巴黎和约》。
合约第一条是西班牙放弃对古巴主权的一切要求和权利。第二条是西班牙将其管辖的波多黎各岛、西印度群岛中的其它岛屿以及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让给美国。第三条是西班牙把菲律宾群岛让给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二千万美元。
就这样,帝国主义阵营的“后起之秀”美国硬是从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口中抠出了如此众多的肥肉。但是,这场战争作为帝国主义战争的一篇,作为殖民者践踏弱小国家利益的范例而遭到百般非议。就连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也愤慨地说:美国国旗上的“白条应当涂成黑色,旗上的星条应当改为骷髅头和交叉骨”。
⑶ 西班牙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集中在哪里
西班牙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集中在菲律宾。1564年西班牙的一位探险家黎牙实比受西班牙总督路易斯·德贝拉斯科的指派前往菲律宾拓展殖民地。率领5艘船从墨西哥海岸出发,横渡太平洋,于1565年4月到达菲律宾群岛南部的宿务岛,在如今的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市建立了第一个西班牙居民点。随后接连发动进攻,并最终占领了菲律宾。西班牙在菲律宾殖民统治了300多年,为菲律宾人带去了天主教。直至今日菲律宾仍然留存着大量西班牙时期的遗迹。
⑷ 菲律宾的军力
军力
1901年建立保安队。1936年以保安队为基础建立国际陆军。1946年以陆军为基础建立国防军队,分海、陆、空和保安军四个军种。1950年4月19日正式改称菲律宾武装部队,并将3月22日(1897年菲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成立革命政府的日期)定为建军节。菲律宾武装部队由海、陆、空三军组成。实行志愿兵役制,其中现役军人12万,预备役军人13万。重点加强首都及西部南沙的防卫有半数以上的舰艇和陆战队部署在西部海区,全国海空军基地主要有5处,其中空军基地3处(克拉克、库比岬、马尼拉)、海军3处(三格莱/卡维持、三宝颜、宿雾)。
军队
菲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预备役和准军事部队组成,其中正规军总兵力10.9万人。现役陆军6.6万人,编成8个步兵师、23个步兵旅、8个炮兵营、1个装甲旅、5个特种作战旅、1个总统卫队。海军2.6万人,编成1个作战舰队司令部、6个海区司令部和4个海军陆战旅。空军1.7万人,编成3个空军师、9个飞行联队、7个勤务保障联队。
总统是最高统帅。武装部队司令部为三军最高指挥机构,总参谋长是最高军事指挥官。国防部是三军行政管理机构。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三年以上。
国家警察部队于1991年1月正式组建,隶属于内务与地方政府部。总兵力9.55万人,是仅次于菲武装部队的准军事力量,在各地区、省、县、市、镇均设有国警指挥部和警察局。
军费
2004年军费预算425亿比索。1995年2月16日,参议院通过一项推动武装部队现代化的法案。该法案决定在今后10年里增拨500亿比索,用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2009年国防预算700亿比索。2007年1月,阿罗约总统批准军方100亿比索采购计划,用于支持菲军队现代化。
2010年军费开支16.3亿美元
⑸ 1700-1868年西班牙详细历史,越详细越好,可加分!
开明专制:波旁王朝统治下的西班牙(18世纪)
来自法国王室的腓力五世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他在1715年签署了Decreto de Nueva Planta法案,终结了原来组成西班牙帝国的各王国的历史权力和特权,将其统一在卡斯蒂利亚的法令之下——后者的西班牙总议会(Cortes Generales)更乐意于接受国王的旨意。西班牙不仅在文化上,而且在政治上成为了专制主义的法国的追随者。其后,波旁王朝的斐迪南五世和查理三世继续统治着西班牙。 在查理三世及其大臣伊斯奎拉克侯爵莱奥波尔多·德·格雷戈里奥等人的统治下,西班牙开始实行开明专制,这在18世纪中期为西班牙带来了新的繁荣。尽管与法国一同输了对抗英国的七年战争,但是在其后的美国独立战争中西班牙却夺回了之前失去的大部分领土,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改善。然而,查理三世的改革精神在其子查理四世的统治时期荡然无存,后者被认为存在智力障碍。在他的妻子的情人曼努埃尔·德·戈多伊(Manuel de Godoy)的操纵下,查理四世废除了查理三世时期诸多的改革政策。在法国大革命战争其间短暂的反对法国大革命之后,西班牙被哄骗加入了与这个邻国的不稳固的联盟,从而遭致了英国的封锁。查理四世优柔寡断,后来又拒绝加入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大陆封锁体系,导致法军于1808年入侵西班牙,这又最终触发了西班牙独立战争。 在由于哈布斯堡王室腐朽的统治所导致的西班牙17世纪后半叶的衰弱之后,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班牙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无法挽回西班牙相较于欧洲其他发生巨大变革地区,如英国、法国和低地国家,在政治和商业发展上的落伍。因拿破仑的入侵而爆发的混乱又进一步扩大了这条鸿沟。
西班牙独立战争(1808-1814)
西班牙在拿破仑战争初期站在法国的对立面,但是西班牙军队的战败促使查理五世与革命中的法国结盟。之后,在1805年的决定性的特拉法加海战之中,法西联合舰队的主力被消灭殆尽,这又促使西班牙国王重新考虑与法国的结盟。西班牙退出了大陆封锁体系,而拿破仑和西班牙国王又进一步交恶,最终导致法国入侵西班牙并废黜了查理四世。西班牙民众有力的抵抗了法军的入侵,全国各地的议会均声明支持查理四世的儿子斐迪南七世。 西班牙遭受到了英国的封锁,而它的殖民地——它们第一次与母国统治者断绝音讯——开始与英国独立进行贸易。其后它们在南美洲击退了英国的入侵,这进一步鼓励了殖民地的独立倾向。最初,殖民地议会宣布支持斐迪南,希望在议会已经起草的自由派宪法的框架下从马德里获得更大的自治权。这时的西班牙议会流亡至了加的斯。1812年,加的斯议会创立了第一部现代西班牙宪法——1812年西班牙宪法。 威灵顿公爵指挥下的英国军队和拿破仑的军队在半岛战争中展开战斗,此时约瑟夫·波拿巴被拿破仑在马德里扶立为西班牙国王。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出现了西方现代史上的首次游击战:法国在西班牙境内的补给线受到了西班牙游击队的多次攻击。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争局势不断反复,威灵顿花了数年时间坚守位于葡萄牙的堡垒,并在西班牙境内发动了数次战役。1813年,在决定性的维多利亚战役中,法军被击败。第二年,斐迪南被重新册立为西班牙国王。
19世纪的西班牙(1814-1873年)
虽然将法国军队赶出西班牙之后,西班牙议会已经宣誓恪守1812年宪法,但是斐迪南七世公开宣称这个国家太自由了。他回到西班牙后,拒绝了向宪法宣誓,并继续以其祖先的那种权力专制主义的方式进行统治。 虽然西班牙本土接受了费迪南的这种态度,但是西班牙帝国的新世界部分对此表示了反对。革命爆发了。西班牙由于之前与法国的作战和国家重建而濒于破产,甚至无法为士兵发饷,最终被迫于1819年将佛罗里达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1820年,一支被派往殖民地(此时的殖民地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受到了来自反叛分子和门罗主义的双重威胁)的远征军在拉斐尔·德尔列戈领导下于加的斯发动起义。全西班牙的军队都声明对这些起义者表示同情。斐迪南被迫接受了自由派的1812年宪法。在自由派得势期间,斐迪南处于事实上的被软禁状态。 自由派统治了三年时间,其后发生了西班牙内战,这场战争为之后一个世纪的西班牙政治定下了一个基调。自由派的政府被当时的欧洲各国看成是大革命时期法国政府的翻版,引起了1822年凡罗拿会议的敌视,法国被授权介入这场战争。法国使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西班牙远征军摧垮了自由派政府,斐迪南重掌权力。此时,美洲殖民地已经完全沦陷;1824年,美洲大陆的最后一支西班牙军队在南秘鲁地区的阿亚库乔战役中被击败。 接下来的十年内,西班牙局势动荡不安。由于斐迪南只诞有一名女性继承人,西班牙王位很有可能由其兄弟卡洛斯王子继承。此时的斐迪南由于惧怕外国干涉,已经和保守派结盟,他没有把卡洛斯王子的不同政策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来考虑。斐迪南随后颁布了1830年国事诏书,使其女儿伊莎贝拉能够继承王位,从而破灭了卡洛斯王子的希望。卡洛斯王子逃往葡萄牙,对抗这份诏书。 斐迪南死于1833年,随后年仅三岁的伊莎贝拉登基为西班牙女王,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卡洛斯战争。卡洛斯率军侵入西班牙,并获得了西班牙保守派的支持;伊莎贝拉的母亲——两西西里的玛利亚·克里斯蒂娜则被推举为摄政,直至其女儿成年。 年末,叛军看起来已经接近毁灭边缘了;玛利亚·克里斯蒂娜被称为“克里斯蒂诺军”("Cristino" forces)的军队,已经将叛军赶出了巴斯克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其后卡洛斯任命了巴斯克总督托马斯·德·祖玛拉卡里格为他的总司令。祖玛拉卡里格使叛军恢复了战斗力,至1835年他已经将克里斯蒂诺军赶至了埃布罗河边,并将原本士气低落的叛军改造成了一支拥有3000多素质较之政府军更为优秀的士兵的军队。 1835年,祖玛拉卡里格的死改变了卡洛斯派的命运。克里斯蒂诺军在范盖拉亲王巴尔多梅罗·埃斯帕特罗的有力指挥下,在1836年的勒查纳战役(Battle of Luchana)中获得胜利,扭转了战争局势。1939年,一纸《范盖拉协议》结束了第一次卡洛斯战争。 埃斯帕特罗由于战争中的表现成为了战争英雄,广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的保护者”(Pacifier of Spain)。他要求玛利亚·克里斯蒂娜进行自由主义改革。但是反对这项主张的玛利亚·克里斯蒂娜辞去了摄政职位,并让埃斯帕特罗代替她成为了摄政。但是随后埃斯帕特罗推行的自由主义改革遭到了温和派的反对,这位前指挥官的雷霆手段在全国各地引起了零星的暴动,这些暴动最终都被血腥的镇压了。埃斯帕特罗在1843年被温和派的拉蒙·马里亚·纳维茨·坎波斯推翻,后者后来却被仍认为太过于倾向保守派。这时卡洛斯派又蠢蠢欲动,第二次卡洛斯战争随即于1846年在加泰罗尼亚爆发,但是由于缺乏组织,至1849年卡洛斯派被镇压。 成年后,西班牙的伊莎贝拉二世积极参与政府运作,但是在其统治期间却异常不受欢迎。人们认为她只亲近周围的人,而毫不关心西班牙的普通民众。1856年,她试图建立一个置于莱昂帕多·奥唐奈尔领导之下的跨国联盟——伊比利亚联盟,此时后者已经进军至马德里并解散了由埃斯帕特罗组织的一届政府。但是伊莎贝拉的计划最终宣告失败,她的政治威信以及在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都大受打击。 1860年,伊莎贝拉发动了一场由奥唐奈尔和胡安·普里姆指挥的、针对摩洛哥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这场战争提升了伊莎贝拉在国内的威望。但是,钦查群岛战争期间的一场企图重新夺回秘鲁和智利的战役中,西班牙被南美国家所击败,遭遇到了灾难性的失败。 1866年,胡安·普里姆领导的一次叛乱被镇压。但是很清楚,西班牙人民对伊莎贝拉的统治日渐不满。1868年,爆发了光荣革命,进步人士弗朗西斯科·塞拉诺和胡安·普里姆联手发动叛乱,并在阿尔科莱阿战役中击败了伊莎贝拉的军队。伊莎贝拉被放逐至巴黎。 之后两年西班牙又爆发了革命,陷入了无政府状态。1870年,西班牙议会宣布西班牙将会拥有一位新的国王。事后证明,这个决定在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法国反对德意志霍亨索伦王室的利奥波德亲王为王位候选人而发动了普法战争。最后,议会选举意大利萨伏依王朝王子阿马德奥亲王为西班牙国王,并于第二年加冕。 阿马德奥作为自由党人,已经向自由主义宪法宣誓。但是他立即就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整合四分五裂的西班牙政治形态。他为西班牙人之间以及西班牙各政党之间的相互斗争所折磨。
西班牙第一共和国时期(1873-1874年)
在希达果事件(Hidalgo affair)之后,阿马德奥公开宣称西班牙人民是不可治理的,并逊位离开了这个国家。王位虚悬时期,由激进派和共和党人组成的政府宣布了成立西班牙共和国。 共和国马上就面临着危机四伏的局面——卡洛斯派是其中最直接的威胁,他们在1872年选举中的惨淡表现之后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而第一国际亦号召发动社会主义革命;起义和动荡局面席卷纳瓦拉和加泰罗尼亚地区;此外共和国亦为罗马天主教会所反对。
复辟时期的西班牙(1874-1931年)
虽然前女王伊莎贝拉二世仍然在世,但是她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可能会再次引起国内的分裂,于是在1870年她放弃了王位转而支持她的儿子阿方索,后者正式加冕为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二世。在西班牙第一共和国的骚乱局面之后,西班牙人更乐于接受波旁王朝统治下的秩序的回归。当时正在国内抵抗卡洛斯派暴动的共和军在马丁内兹·坎波斯准将的带领下于1874-1875年冬季向阿方索效忠。共和派政府被解散,随后在1874年新年前夕,阿方索任命他所信任的顾问安东尼奥·卡诺瓦斯·德尔·卡斯蒂洛为首相。阿方索主动出击,有力的镇压了卡洛斯派,并很快的赢得了大部分西班牙国民的支持。 西班牙很快就恢复了秩序,帕拉希德斯·门托·萨迦斯塔所领导的自由派和安东尼奥·卡诺瓦斯·德尔·卡斯蒂洛所领导的保守派轮流执掌政权。在阿方索十二世统治期间,西班牙的政局得到了改善,经济也获得了部分的恢复。1885年,阿方索去世;之后卡诺瓦斯·德尔·卡斯蒂洛又于1897年被刺杀,政局再次动荡不安。 1868年开始的十年战争中古巴开始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这导致了西班牙的新世界殖民地上废奴主义盛行。美国对该岛和岛上的人民很感兴趣,遂使得局势愈加恶化。美国缅因号战舰的爆炸引发了1898年的美西战争,西班牙遭遇到了灾难性的失败。最终古巴获得了独立,而西班牙则失去了它在新世界的最后一块殖民地——它将波多黎各连同太平洋上的关岛和菲律宾以20万美元割让给了美国。1899年,西班牙将其在太平洋上仅剩的几个岛屿——北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和帕劳卖给了德国,至此,西班牙的殖民地只剩下了非洲的西属摩洛哥、西属撒哈拉和西属几内亚。 灾难性的1898年催生了98一代,这批人由要求新政府变革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组成。无政府主义运动和法西斯主义运动在二十世纪初的西班牙盛行。1909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场叛乱被残酷镇压。 西班牙在一战中的中立地位使其可以向战争双方提供其所需的物资,造就了西班牙这个时期经济的繁荣。但是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的爆发和战后经济的减速给西班牙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这个国家负债累累。1919年,一次大规模的工人罢工活动被镇压。 对西属摩洛哥摩尔人的虐待最终导致了1921年爆发的起义,其后西班牙失去了其在北非的殖民地,只剩下休达和梅利利亚两块飞地。为了逃避责任,阿方索十三世决定支持米格尔·普里莫·德·里韦拉将军的独裁,这标志着西班牙君主立宪时期的结束。 1925-1927年间,在法国的协助下,西班牙收复了摩洛哥。但是1930年的政府破产和沸腾的民怨使得国王只能迫使普里莫·德·里韦拉辞职。出于对国王支持独裁活动的反感,在1931年4月的市政选举中,城市居民投票给了共和派政党。国王在未逊位的情况下逃离西班牙,共和国随之建立。
⑹ 西班牙殖民菲律宾人口后期
菲律宾是东南亚的一个群岛国家,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还算是不小的。不过由于是群岛组成的国家,版图过于破碎,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直到1594年西班牙人控制该地,菲律宾作为一个国家整体才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做个对比,1960年菲律宾统计人口为2700万,和当时的泰国人口一样多。
然而经过60年的发展,如今菲律宾人口已经超过1.1亿,狂飙了8400万。反观泰国,2021年的官方人口数据只有6995万,约等于7000万,比菲律宾愣是少了4000万人!
毫不夸张地讲,菲律宾应该是二战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没有之一,就连埃及这样的生育大户也得甘拜下风,望尘莫及。
⑺ 谁知道西班牙在菲力普二世(1527-1598)统治下的疆域变化情况
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新格林纳达总督区(包括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厄瓜多爾尔尔)、秘鲁总督区(包括秘鲁、智利)、拉普拉塔总督区(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
1580年,西班牙兼并了葡萄牙,葡萄牙的东方帝国、非洲殖民地和巴西也同属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加上西班牙原本在欧洲的领地,在亚洲、美洲的殖民地,由此西班牙的领土包括了从亚洲的香料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到非洲的海岸和许多腹地,还有整个美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势力达到顶峰。 1581年4月在托马尔召开的议会上,他被拥立为葡萄牙国王。
1588年8月,无敌舰队行进到加来和敦刻尔克法国海岸附近时遭遇英军袭击。残余船只遭遇汉奸暴风雨,无敌舰队毁灭,西班牙开始衰落。
1598年,菲利普二世去世,西班牙黄金时代终结。
⑻ 西班牙19世纪的历史简介
属于近现代史。
1808到1813年独立战争
1814到1833年fernando 七世执政。
1833年fernando病逝,他的年仅三岁的女儿isabel二世当女王,但是isabel太小,就有其母maria cristina摄政直到1840年。
在1840年到1843年maria cristina觉得自己无力管理国家,把摄政权让给了出色的将军和国家英雄espartero.
1843到1868年,isabel 二世执政。
后来1868年有西班牙革命, 革命后选出一个君主立宪的国王,定为了意大利人amadeo.后来amadeo觉得西班牙人太难管理,就自己退位,西班牙成立了第一共和国,短短11个月里,换了4位总统,所以很不稳固,导致了波旁王朝的复辟,isabel二世的儿子alfonso任国王。
⑼ 菲律宾被西班牙殖民400多年,为何西班牙语没能成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
菲律宾是一个长期被列强殖民统治的国家,但是很神奇的是,它在被西班牙统治的400多年时间里,西班牙语都没能成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不过细究起来,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菲律宾这个国家本身的语言系统就很混乱。在被西班牙殖民统治之前,菲律宾就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官方语言。这种语言系统的混乱使得在菲律宾国内,大家都是各说各的,地区与地区之间没有什么交集。
所以,菲律宾人的语言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变成了英文语种。而英文也成了菲律宾人除自己的母语之外的主要语种,相比之下,西班牙语虽然在菲律宾的时间更久,但是因为它的小众面,反而没有成为菲律宾人的主要语种。
⑽ 美西战争的菲律宾
在太平洋沿岸却没有任何要求保卫海防和分兵把守的呼声。实际上,很多美国人根本不知道西班牙人在太平洋还拥有实力。但是,在华盛顿却有一个人十分清楚西班牙人在太平洋拥有菲律宾,并且还有一支由各种舰只组成的舰队,此人就是海军部长助理西奥多·罗斯福。当西美冲突刚一爆发时,罗斯福就决定美国不仅要在大西洋,而且要在太平洋准备一场大战。他要寻找一个能给驻菲律宾的西班牙海军力量以迅猛打击的人。最后,他选定了乔治·杜威准将,任命他为美国亚洲分舰队的总司令。
杜威接受此项命令时是监测委员会常务主席,但他在国内战争期间身经百战,威名远扬。杜威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象他的老上司戴维·格拉斯哥·法拉格特一样,他对战局有独到战术慧眼和洞察秋毫的分析能力,在离开华盛顿之前,他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菲律宾的材料,研究了所有能得到的菲律宾水域的海图。1897年12月初,他动身去日本,并迫切要求海军部尽早给他送去弹药。一个月后,他在长崎登上了旗舰“奥林匹亚”号,正式任指挥。 不久,杜威指挥南下,驶往香港,逼近马尼拉。在香港,他收到了代理海军部长罗斯福的电报:“保持充足的燃煤。一旦……发生战争,你的任务是不准西班牙分舰队离开亚洲海岸,然后对菲律宾群岛发起进攻。”杜威根本不需要这种敦促,因为此时他已经在加紧备战了。他为舰队购买了一艘运煤船和一艘补给船。他命令战舰入坞,对机械部分进行大修,把船体水下部分清除干净,并将白色的船舷漆成灰色。杜威准将亲自检查一切细节,要求舰艇人员每天操练,舰上所有的机器都作好战斗准备,一接到命令就能够连续运转。为了搞清西班牙舰队和菲律宾岛上的设防情况,他派了一个密探去马尼拉,还让自己的副官化装成旅游者,从到达香港的游客那儿刺探情报。为了防止英国人在战争爆发后采取中立的立场,他又在中国海域的大鹏湾附近设立了一个临时锚地。
1897年4月25日,海军部长发来一封电报:“美西已经开战,速往菲律宾,开始行动,尽力俘获或摧毁西舰队。”杜威又等待了36小时,直到美国领事从马尼拉带着西班牙人备战的情况赶来。1897年4月27日,杜威挥戈南下,去征服菲律宾。
美国分舰队包括4艘巡洋舰:旗舰奥林匹亚号(5870吨)、巴尔的摩号、罗利号、波士顿号;两艘炮艇:“海燕”号和“康科德”号;以及缉私船“麦卡洛克”号。这些舰只的总吨位有2万吨,载有大约100门舰炮,其中只有半数的口径大于4英寸。此时,在远离美国舰队600海里以外的菲律宾,西班牙舰队的唐·帕特里西奥·蒙托霍少将正等待着战斗。蒙托霍唯一能起点作用的现代舰只是“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它的排水量约3500吨,载有6.2英寸口径的舰炮。另一艘巡洋舰“卡斯蒂利亚”号是一艘老式木船,靠其本身的动力还开动不了。此外是5艘500至1100吨的军舰。蒙托霍估计自己在机动作战中没有可能打败美国分舰队,于是,他打算在锚地抗击,把自己的军舰当成要塞舰队支援海岸炮兵轰击美舰。
美国舰队在去菲律宾的渡航中做了最后的作战准备,包括昼夜战斗演习,练演舰艇灭火和损管,并拆除了所有木制部件以防止火情加剧。1897年4月30日下午,他们搜索了苏比克湾,未能发现西班牙舰队。杜威断言:“现在我们知道他们的位置了。”他指挥舰队一直驶向科雷希尔岛以南的航道,亲自领头进入三面为陆地怀抱的马尼拉湾。
杜威准将表面很自信,但内心却焦虑不安。整个远东都认为马尼拉湾是坚不可摧的。港湾的航道上已经布设了水雷。30年前,他的老上司戴维·格拉斯哥·法拉格特曾经闯过雷区,驶入莫比尔湾。尽管自那以后水雷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杜威估计马尼拉不会有能在远离科雷希尔岛的深水航道上准确布雷的工兵。于是,他决定利用夜幕的掩护将自己的舰队驶入港湾。后来,他写道:“每当我处于困难的境地,或被具体问题搞得茫然不知所措时,我就问自己:‘法拉格特会怎么办呢?’我们为进入马尼拉湾在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时,我不断地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我承认,那天晚上,我们进入马尼拉湾时我正在想着他,确信自己所做的正是他会做的。”
1898年5月1日午夜刚过,当美国分舰队没有触及任何水雷,几乎要全部顺利地驶入马尼拉湾时,几门岸炮开火了,但美国军舰的炮火很快就对它们进行了压制。排成“一”字队形的舰队无一损伤地进入了海湾。黎明时,杜威的分舰队已经逼近马尼拉,开始搜寻西班牙舰队。城里的炮兵开了火,可惜全都打偏了。蒙托霍为了使马尼拉城免受美舰的炮击,就把他的舰队部署在甲米地。杜威在这儿找到了它们。因为没有弹药补给地,美舰为了节省弹药一直逼近到离西班牙舰队只有5000码的距离。上午5时40分,杜威对“奥林匹亚”号舰长下令:“准备完毕,即可开火,格里德利。”美国军舰在西班牙军舰前往复航行,不断地进行射击,这使人联想起杜邦在罗亚尔湾的战斗。好几艘西班牙军舰,包括“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几次企图冲击美舰均遭重创,不是被击沉就是被击退了。7时35分,杜威因接到弹药短缺的误报决定暂时撤离。11时,杜威重新参战,一个小时的炮击使西班牙舰队全军覆灭。杜威下令停火时,蒙托霍所有的舰只不是冒起浓烟,就是葬身海底,或是被弃了。
西班牙人在这场战斗中共伤亡381人,而杜威的舰队只有7人受了伤。受过正规射击训练的美舰至少命中了170发,而缺乏射击实践的西班牙水兵仅仅命中了15发。美国人的胜利不仅靠实力上占优势,而且也是他们准备充分的结果。杜威说:“马尼拉战役是在香港码头打赢的。”他还应该加上一句,那就是,这是个审势度时的胜利。如果他没有及时发现和打败蒙托霍的舰队,那么,他的供给就难以为继了。
由于西班牙海军的实力在这一地区已经丧失殆尽,于是,杜威就在马尼拉附近海面抛锚,使菲律宾防止外来的干扰。5艘德国军舰的到达使问题复杂化了。德国人一直在寻找机会,一旦美国人对菲律宾不感兴趣,他们就准备马上把它掠为自己的殖民地。遗憾的是,美国人对菲律宾很感兴趣。1万1千名士兵迅速从旧金山出发,前往围攻马尼拉城,并占领了这个群岛。巡洋舰“查尔斯顿”号在护送军队去菲律宾的路上,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西班牙所属的关岛,岛上的总督竟然不知道已经爆发了战争。不到一个月,梦想成为日益强大帝国的美国又吞并了独立的夏威夷。
1898年8月13日,在美国陆、海军的联合攻击下,马尼拉城里的西班牙军队象征性的抵抗一下之后就宣布停火了。后来,美国军队花了3年的时间镇压菲律宾人的反抗。菲律宾人所希望的是独立,而不是换一个帝国主义主子。大约又过了50年,美国人才承认菲律宾人是能够自治的。然而,根据《和平条约》有关菲律宾的条款,美国却要长期插手远东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