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开铜矿怎么样
A.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2
1.区域地质和地质成矿条件分析
在大地构造上,墨西哥可划分为南科迪勒拉褶皱带和墨西哥湾沿岸地斜(湾岸地斜)两大构造单位。前者构成墨西哥国土的主体,地貌上大多表现为雄伟的山脉与高原;后者自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稳定大陆边缘的构造位置,接受了大量的陆相和海相沉积,在地貌上表现为低平狭长的平原和台地。
(1)南科迪勒拉褶皱带
南科迪勒拉褶皱带占据了墨西哥绝大部分国土,赋存有除石油以外的其它多种矿产。这些矿产的形成大多与中、新生代的岩浆作用有关。
主要由第三系火山岩石组成的西马德雷山脉,以及中央高原均为墨西哥重要的有色金属分布区,产有银、铅-锌、锡、锑、钨、铋、汞等多种矿产,其中有世界闻名的雷亚德安琪尔斯银矿、瓜那华托银矿和拉美最大的维楚科锑汞矿等,西北部的索诺拉地区主要分布有铜、金、钼和石墨,其中拉卡里达德和卡纳内阿两大铜矿位于美国斑岩铜矿带的南延部分,它们的形成与中、新生代火山岩有关。南马德雷山脉及巴尔萨斯河谷地区主要产有铁矿。在下加利福尼亚区。在科阿韦拉、索诺拉等地的一些盆地中,赋存有中生代的煤。特万特佩克地峡是墨西哥硫磺的主要分布区。
(2)湾岸地斜
范围大致包括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及尤卡坦半岛。墨西哥湾沿岸平原为已知的油气集中分布区。从北部的萨比纳斯盆地到南部的坎佩切盆地,绵延1000多公里,分布着大小几十个油田。其地层主要为早白垩阿尔布阶礁灰岩及第三纪碎屑岩。坎佩切湾海上油田,产层主要为白垩系与古新统白云岩化灰岩。
墨西哥湾海岸盆地是中新生代的小洋盆地的周边,基底由古生代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中侏罗统至第三系沉积盖层最厚15000米。这一墨西哥湾小洋盆地在墨西哥的周边分为若干个产油区。
2.主要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墨西哥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铅-锌、锰、汞、铁、铋、金、钼、镉、锑、钨、锶(天青石)、硫、石墨、萤石、重晶石、石膏、砷、磷块岩、硅藻土等。其中,银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石油、铋、镉储量居世界第四位;铅、锌、铜、汞、锑、砷、萤石、锶(天青石)、锰、重晶石等矿种的储量也居世界前列。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墨西哥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矿业生产国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国内资源短缺需要进口的矿产主要是:铝土矿、铬、锡、镍、锂盐等。
表5墨西哥主要矿产的储量及储量基础(截至1999年)
续表
(1)能源矿产
石油和天然气
墨西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坎佩切湾。截至1999年底,全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41亿吨,合284亿桶,占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2.7%,列世界第10位;天然气储量8500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的0.6%,列世界第25位。在500米等深海线以内的大陆棚(总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内,尚有180万平方公里主要为海相沉积层,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查前景。现已探明和在开采的油气田可分为五大油气区,它们是:
东北部气区:范围包括布尔戈斯盆地和萨比纳斯盆地,面积21.1万平方公里,主要为天然气田。布尔戈斯盆地为格兰德河向斜西南翼,北部与美国得克萨斯沿岸区相连。地层向东北倾斜并增厚,发育许多向海湾下降的同生断层及其伴生的短轴背斜,呈东南向。厚度和渗透性变化大,多呈透镜状,如雷诺萨气田。由于砂岩的变化,油气不完全受构造控制,各产层有独立的油水和气水界面。孔隙度为8.4%~27.7%。产层主要为第三系始、渐新统三角洲相砂岩。在萨比纳斯盆地,产层为上株罗统砂岩和下白垩统白云岩。
坦皮科油区:由塔毛利帕斯台地和契孔特佩克山前拗陷组成,面积6.2万平方公里。又可分为三个小区:(Ⅰ)北部埃巴诺-帕努科构造区,又称坦皮科区,产层主要为中、上白垩统灰岩,其次为下白垩砂屑岩和上侏罗鲕状灰岩。(Ⅱ)黄金港区,产层主要为中白垩灰岩,油田呈弧状分布,绵延180公里,近海也发现油气。(Ⅲ)波萨里卡区,产层为中白垩灰岩。
韦腊克鲁斯油气区:是个复向斜盆地,面积3万平方公里,产油层为中、上白垩统灰岩。
雷福尔马油区:泛指墨西哥南部的陆上油气区,面积6万平方公里。沉积岩在盆地中厚8250米,在隆起处厚4000米。西部的伊斯特莫盆地,侏罗系盐岩形成许多盐丘构造,白垩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在贾耳帕隆起,发育的白垩-侏罗系生物灰岩组成雷佛玛油区的高产层。第三系主要为碎屑岩,不整合于白垩系之上,在隆起两侧的盆地区,岩性和岩相有差异。在马库帕纳-坎佩切盆地的东半部,第三系向尤卡坦台地方向渐变为石灰岩为主。伊斯特莫含盐盆地为盐丘构造和盐丘构造形成的油气田,产层主要是下古新统恩坎托组砂岩,有4个砂岩组。产层主要为下古新统砂岩;中部贾耳帕隆起和韦芒吉洛盆地,是该区主要高产油区,产层为侏罗、白垩系泥质灰岩,生物碎屑岩和白云岩;雷佛玛油区包括韦芒吉洛盆地和贾耳帕隆起。贾耳帕隆起为北北西向倾没的复背斜,在此隆起及其西缘已发现70多个中生代构造,产层主要为侏罗-白垩系砾屑灰岩,砂糖状白云岩,裂缝泥质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等,平均厚度100~1200米,储集空间的形成与礁、白云岩化、溶蚀作用和盐丘侵入引起的裂缝等有关,平均孔隙度8.39%~13.28%,渗透率200毫达西以上。生油层为深色泥晶灰岩,上侏罗统生油层有机炭含量0.5%~4%,属I类干酪根,厚500~700米。以上白垩统页岩、泥灰岩和始新统页岩为盖层,厚300~600米。油田主要属短轴背斜圈闭,闭合度大,断裂发育。油层一般埋深4000米以下。马库斯帕纳-坎佩切盆地的储层为第三系砂岩,以背斜油气田为主。在盆地西南边缘,构造呈北西向,中部呈北东向,主要产天然气和凝析油。坎佩切海上油气区是墨西哥1975年开辟的新油气区,裂缝、洞穴和孔隙发育。已发现十多个油田,均属构造圈闭。面积4.8万平方公里,比雷佛玛油区大7倍。人工地震发现200多个背斜构造,钻到的上侏罗统至中新统地层厚3000米以上。上侏罗统主要是泥页岩,夹碳酸盐岩和砂岩,中部间夹石膏厚约600米。白垩系主要是白云岩,裂缝和溶洞发育,厚度400~500米。古新统为白云质角砾岩,厚200~300米。始-渐新统主要为页岩,偶夹石灰岩和白云质角砾岩,厚200~300米。中新统厚600~2600米不等。产层为白垩系和古新统白云岩化砾屑灰岩、白云岩和白云岩。
坎佩切湾海上油气区:面积4.8万平方公里,有60个含油前景良好的构造,产层为白垩系和古新统白云岩化碎屑灰岩。原油探明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一半。
铀
全国已探明铀储量1万吨,推测储量10万吨。其中回收成本80~130美元/kg铀的储量1700吨,≥130美元/kg铀的1700吨。主要分布在奇瓦瓦、杜兰戈、索诺拉、新莱昂和塔毛利帕斯州。
已知的铀矿床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分布在西马德雷山州火成岩和变质岩中的浸染状矿床,包括奇瓦瓦中部的佩尼亚布兰卡(全国最大铀矿)、索诺拉州的洛斯阿莫莱斯及杜兰戈州的拉普雷西萨等矿床,铀赋存在第三纪火山岩与下伏的白垩系灰岩及古生代变质岩的接触带中。第二类是分布在沿岸平原的砂岩型矿床,主要有塔毛利帕斯州的拉科马、布埃纳维斯塔及埃尔恰波特等矿床,它们均产于渐新统砂岩中。
(2)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
银
墨西哥银储量十分丰富。拥有储量基础40000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3.2%,与加拿大并列,为世界第一位。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墨西哥高原中部和西马德雷山脉。
总体来说,西马德雷山脉火山岩区是墨西哥最重要的银成矿区,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第三纪火山岩区之一,面积27.5万km2,其火山岩盖下部火山岩系平均厚度约1km,时代为古新世一早始新世(拉拉米期),由安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硅质火山岩组成,其上不整合覆盖平均厚约1km,时代为渐新世-中新世的块状硅质熔结凝灰岩(上部火山岩系)。该区内的银(-金-铅-锌)矿床主要与下部火山岩系有关。西马德雷山脉火山岩区产有帕拉尔、圣巴巴拉、圣弗朗西斯科德尔奥罗、弗雷斯尼略、瓜那华托等着名银矿床。
银矿床主要成矿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与中-新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银矿床,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第二类为中深热液银-钴-镍矿床,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北部;第三类是交代型铅-锌-银矿床。此外,作为斑岩铜矿副产品回收的银,也是银的重要来源。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组合。
表6墨西哥主要银矿床一览表
续表
续表
萨卡特卡斯(Zacatecas)火山岩型银、铅、锌(铜)矿墨西哥的主要银矿床,位于萨卡特卡斯市郊。银储量23236吨,品位120克/吨。矿体产于破火山口北部边缘同心状和切向分布的断裂、破裂带中。区内有5个脉系:坎特拉、马卡诺奇、韦塔格朗德、塔霍斯德帕努科和普洛莫萨。成矿与第三纪火山喷发活动中晚期的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破火山口构造为流纹岩岩浆活动提供了有利通道。
奈卡(Naica)火山热液型银、铅、锌、铜(金、)矿位于奇瓦瓦州南部。银储量3200吨,品位150~200克/吨;金金属储量中型,品位0.34克/吨。浸染状、块状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体呈馒头状,筒状产出,含矿岩石是灰岩,矿石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组合。矿区有11个管状和50余个柱状矿体群,前者长约50米左右,最长达700米,厚1~10米;柱状体直径3米,最大处80米。地下开采,年产金40公斤,选厂日处理矿石2500吨。
塔约耳提塔(Tayoltita)火山热液型银、铅、铜(金)矿位于杜兰哥州西部。银储量14339吨,品位373克/吨。金属储量1吨,品位0.28克/吨,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脉状矿体充填在第三纪流纹岩、安山岩中,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方铅矿、黄铜矿为主要金属矿物。露天开采,年产金0.5吨,选厂日处理矿石2000吨。
圣欧拉里亚(Santa Eulalia)矽卡岩型银、铅、锌矿位于奇瓦瓦东25公里。银储量在1万吨以上,品位125~350克/吨;铅金属储量11.5万吨,品位2.6%,锌金属储量32.8万吨,品位7.4%。硫化矿。热液交代层状矿床。地下开采。
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热液脉型银、铅、锌、铜(金)矿位于奇瓦瓦南400公里。
圣马莉亚(San Maria)热液脉型锌、铜、铅(银)矿位于萨卡特卡斯州西部。锌金属储量111.3万吨,品位5.3%,铜金属储量26万吨,品位1.24%,铅金属储量11.1万吨,品位0.55%。硫化矿,成矿时代中新世。矿体呈脉状、不规则状,赋存于硅化灰岩和花岗岩接触带中,平行于花岗闪长岩株,矿脉长达数百米,宽几厘米到3米。地下开采,日产矿石2400吨,选厂日处理矿石4400吨。
塔斯科(Taxco)热液脉型银、锌、铅矿位于格雷罗州。银储量2130吨,品位163.87克/吨;锌金属储量33.6万吨,品位4.2%,铅金属储量15万吨,品位1.9%。硫化矿。矿区有两种类型:(1)铅-锌-石英脉型,脉长几百米到1000米,宽1.5~10米,深300米。(2)灰岩中的不规则状交代矿体,矿体宽20米,含铅锌较低。地下落顶充填法开采,矿石产量3000吨/日,选厂处理矿石3300吨/日,金属回收率:银90%,铅92%,锌78%。
雷亚尔德安琪尔斯银矿位于萨卡特卡斯州东南部萨卡特卡斯城东南61km,构造上处于中央梅萨山脉西缘,靠近西马德雷山脉火山岩区东南翼。矿床产在白垩系组成的穹窿(或短轴背斜)的轴部附近,平面上呈400×450m的椭圆形。全部矿化产于晚白垩世碳质砂岩和粉砂岩中,岩性单一的地层矿化很少发育,而互层-交互纹层相(单个纹层厚度小于5mm)为矿化提供了有利位置。在与厚3~9cm的砂岩呈交互纹层的粉砂岩中,矿化细脉最为发育,在砂岩层厚度增大时,银品位大大降低。而在含有交互纹层状粉砂岩并具有滑动或变形层理的砂岩透镜体中,存在高品位网脉型矿化。银以25g/t为边界品位,以70g/t为工业品位(入选品位)圈出矿体。矿石储量1亿吨。入选矿石含铅0.95%,锌1%。该矿拥有银储量6375吨,平均品位65~128克/吨;锌储量54万吨,铅储量58.8万吨。1982年投产,目前日采选矿石1.5万吨,年产银200吨以上(1997年为219吨),成为墨西哥也是世界最大露天银矿山。
金
金资源丰富。储量基础为340吨(12000000盎司)。大部分为中-新生代银金矿,其形成多与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如瓜那华托州的托里斯塞德罗斯矿山,奇瓦瓦州的奥坎波矿山都属此类。此外,还有在卡纳内阿铜矿、奈卡铅锌矿、弗雷斯尼约银-铅-锌矿中的伴生的金。上述矿床除卡纳内阿铜矿外,均为火山热液型矿床。墨西哥的主要金矿床有:
圣弗朗西斯科德尔奥罗(San Francisco del Oro)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位于奇瓦瓦州南部。银储量大型,3200吨,铅、锌金属储量分别为4.89万吨和4万吨。金金属储量中型,品位0.34克/吨。硫化矿,成矿时代晚于白垩纪。矿体为宽0.5~1米的矿脉群,充填在强烈褶皱的钙质白垩纪页岩内,上面覆盖有火山岩,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组合。地下充填法开采,年产金0.4吨,选厂日处理矿石3250吨。
奥坎波(Ocampo)火山热液型金、银矿位于奇瓦瓦州南部。金储量中型,品位7.78克/吨。贫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体为脉状,产于安山岩及流纹岩中,围岩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矿物为紫水晶、方解石、银金矿、辉银矿、辉铜银矿组合。至1982年累计产金5.44吨。
托里斯塞德罗斯(Torres-Cedros)火山热液型金、银矿位于瓜那华托州。金储量大型,品位2.27克/吨。银品位340克/吨。贫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化带长几公里,赋存在流纹岩内,呈网脉状产出,围岩是页岩、片岩。矿物为银金矿、自然金、银的硒化物、硫化物组合。地下开采,年产金0.8吨,累计产金233吨,选厂日处理矿石2000吨。
铜
铜资源丰富。储量为2700万吨,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与美国斑岩铜矿带毗邻的索诺拉州。此外,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米却肯州也有铜矿分布。
按地质-工业类型,铜矿床分为:①斑岩型铜矿床。②沉积型砂页岩铜矿床,如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波莱奥铜矿。③火山岩型黄铁矿矿床。三种类型中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主,它占总储量的97%。墨西哥主要铜矿床有:
卡纳内阿斑岩铜矿位于索诺拉州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斑岩铜矿之一。矿化带长9.6公里,宽4.1公里,共有12个矿体。成矿时代早第三纪。产于花岗斑岩小岩体内,局部也产于外接触带和角砾岩筒中。矿石为细脉-浸染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是黄铜矿、辉铜矿和斑铜矿。在矿体的边缘有闪锌矿和方铜矿。矿床氧化带厚70米,次生富集带不发育。共有铜金属储量1190万吨,铜品位0.7%,钼金属储量9万吨(其中3万吨可回收),钼品位0.001%。伴生有金。围岩蚀变有钾化、绢细化、银化、青盘岩化。露天开采,剥采比为3∶1,日产矿石3万吨。
坎波莫拉多(Campo Morado)火山岩型铜、锌、铅(金、银)矿位于格雷罗州伊瓜拉西南70公里。铜金属储量18万吨,品位0.68%,锌金属储量27万吨,品位3.12%,铅储量5万吨。块状、浸染状硫化矿,成矿时代早白垩世。含矿岩石为长英质火山角砾岩,矿体为透镜状。下盘绿泥石蚀变带具浸染状金属硫化物矿化。含矿岩系的上下盘岩石为凝灰质板岩、硬砂岩、安山岩和流纹质凝灰岩。
埃尔阿尔科(El Arco)斑岩型铜矿位于加利福尼亚半岛。铜金属储量327万吨,品位0.6%,浸染状、网脉状硫化矿,成矿时代白垩纪(107百万年)。矿体呈网脉状赋存于二长岩中。围岩蚀变有钾化、青磐岩化。
拉韦尔代(La Verde)斑岩型铜、钼(金、银)矿位于米却肯州。铜金属储量130万吨,品位0.69%,金品位0.3g/t,银4.7g/t。网脉状硫化矿,成矿时代晚白垩世。矿体属角砾岩筒型,赋存于石英闪长斑岩中。矿区由两个矿段组成。围岩蚀变有钾化、石英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已建矿山,日产矿石1.65万吨。
圣伊西德罗(San Isidro)斑岩型铜(金、银、铅、锌)矿位于米却肯州。铜金属储量15.75万吨,品位0.45%。网脉状硫化矿。矿床产于花岗闪长岩中,由两个矿体组成。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
因瓜兰(Inguaran)斑岩型铜(银、钨)矿位于米却肯州南部。铜金属储量26万吨,品位1.3%~1.5%。硫化矿,成矿时代白垩纪。该矿属角砾岩筒型。矿体赋存于石英二长斑岩、花岗岩中。围岩蚀变有硅化、电气石化、青磐岩化。地下开采,日产矿石2000吨。
铅-锌
墨西哥铅、锌资源丰富。铅储量为100万吨,储量基础为200万吨,锌储量为600万吨,储量基础为800万吨。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奇瓦州、索诺拉州及中部的萨卡特卡斯州。主要矿床类型为脉型和矽卡岩型矿床。墨西哥的主要铅-锌矿床有:
特科洛特(Tecolote)矽卡岩型锌、铜(钨、银)矿位于索诺拉州。银储量超过1万吨,品位125~350克/吨。锌金属储量5.6万吨,铜金属储量1.6万吨,品位1.82%。硫化矿。矿体呈不规则状,产于泥质和钙质建造的接触带中。地下开采,年产矿石15万~30万吨。
帕拉尔(Parral)热液脉型铅、锌、铜(银)矿位于奇瓦瓦南。铅+锌金属储量大型,铅品位5.8%~3.3%,锌品位4%~10%。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脉呈北东走向,倾向南东,赋存在粘土质灰岩、安山岩中。矿体厚达18米。矿石含银250g/t。地下充填法开采,年产矿石30万~50万吨,选厂日处理矿石1000吨。
锑
锑资源较为丰富。储量基础18万吨。主要分布在圣路易斯波托西、索诺拉、伊达尔戈(锡马潘锑矿)、格雷罗和瓦哈卡州(洛斯特茹科兹锑矿)。该国有五个较大的矿床,属汞锑石英脉型及锑铅锌多金属型。按成矿作用及产出特点,有热液层状矿床(如圣路易波托西州的圣-何塞锑矿)及热泉锑汞矿(如维楚科锑汞矿)等类型。
钼
资源较为丰富。储量基础23万吨,主要分布在索诺拉州,大多集中在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以及斑岩矿床中,这些矿床位于亚利桑那斑岩铜矿带的南延部分,与第三纪浅成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其中的拉卡里达斑岩铜矿是世界上大型产钼矿山之一。
(3)黑色金属矿产
铁矿
资源不太丰富,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北部高原一带,主要矿区有:
杜兰戈-萨卡特卡斯铁矿区,其中着名的有杜兰戈州的塞罗·德梅尔卡多铁矿;
高原南部和南马德雷山脉矿区,分布范围较广,其中巴尔萨斯河谷的拉斯特鲁斯铁矿储量1.85亿吨,含铁量高达63%;
北部高原和西北部铁矿区,主要是分布在科阿韦拉和奇瓦瓦州的一些中小型铁矿。
这些矿床大多为接触交代型矿床。赋存在早白垩灰岩与晚白垩世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中。主要矿石矿物有赤铁矿(奇瓦瓦州拉佩拉铁矿)和磁铁矿(拉斯特鲁斯铁矿)等。
锰矿
金属储量基础900万吨,主要分布在伊达尔戈州(莫兰戈锰矿)、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卢西弗锰矿)和哈利斯科州(奥特兰锰矿)。此外,在奇瓦瓦,杜兰戈等州出也见有锰矿。
莫兰戈锰矿为沉积成因,矿体赋存在碳酸盐岩建造中;奥特兰和卢西弗锰矿则与火山作用有关,属火山-沉积矿床。
B. 墨西哥集团旗下的两大铜矿区La Caridad和Cananea的工人开始罢工是怎么一回事谢谢。
墨西哥集团旗下两大矿区La Caridad和Cananea的工会称,认为工作条件不安全的工人于周二开始罢工,稍早其它矿区亦发生了罢工。
墨西哥集团总计有5,500名工人卷入罢工,数天前该公司一煤矿因地下矿井发生爆炸,令65名工人丧生。工会在声明中称,Cananea和La Caridad两大矿区的工人因缺乏设备和足够的检修就无限期停工达成一致。
墨西哥集团锌冶炼厂和一银锌矿于周二中午开始了罢工。除Cananea和La Caridad矿的罢工外,Agua Prieta工厂在周二稍后开始罢工。工会称,并没有就工人复工展开谈判。Cananea是全球储量最大的铜矿之一,去年起产量占墨西哥集团67.9万吨总产量的大部分,墨西哥集团为全球第三大铜生产商。La Caridad年产铜精矿约14万吨,其冶炼和精炼厂生产精铜约24万吨。
7月29日消息,全球第三大铜生产商--墨西哥集团(Grupo Mexico)周四表示, La Caridad铜矿工会的工人在得到劳工合同后,同意结束为期17天的罢工活动。
该公司同时表示合同可能有助于转移Cananea铜矿可能的罢工。
己于人
公司国际关系部副主席Juan Rebolledo称,“La Caridad铜矿的罢工已于7月30日结束,工人们将在明天正常开工。”
C. 毗邻发达的美国,墨西哥经济为何仍难有起色呢
墨西哥合众国,通称墨西哥,是一个地处在北美州的联邦制。墨西哥和美国一样,有被殖民者的历史,从而具备和美国一样崛起的机遇。例如气侯优美的环境,肥沃的土地,高质量的出海口等。
墨西哥在拉美洲其实不算太穷,都是拉美洲一个比较大的经济大国,墨西哥的贫富分化十分极大,物质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上,2018年墨西哥也有41.9%的人口处在贫困标准下列。导致这样的状况原因很多,还要逐渐处理。在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做隔壁邻居进行对比,就呈现得有点穷了。
那么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发表你的看法和想法!
D. 关于墨西哥经济情况的大致情况
墨西哥是拉美经济大国,国内生产总值居拉美第一位。全国约墨西哥城19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六分之五是高原和山地。矿业资源丰富,地下天然气、金、银、铜、铅、锌等15种矿产品的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金、银、铜、铅、砷、铋、汞、镉、锑、磷灰石、天青石、石墨、硫磺、萤石、重晶石、氟石等。其中白银的产量多年来居世界之首,素有“白银王国”之称。铋、镉、汞产量占世界第二位,重晶石、锑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碘、水银居第四位。己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05亿桶位。天然气储量为700亿立方米,是拉美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居世界第13位,在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E. 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矿)
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矿)及相关的矽卡岩型铜矿(铜金矿)仍然是工作最多、新矿床发现和资源扩大最多的主要类型铜矿床。美国地质调查局D.A.Singer等人根据与铜伴生的金和钼的相对含量,将斑岩型铜矿划分为3个亚型:斑岩铜-金矿亚型(Au克/吨∶Mo%≥30),斑岩铜-钼矿亚型(Au克/吨∶Mo%≤3),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斑岩铜-金-钼矿亚型。此三亚型矿床的一些有关统计数值特征见表2-1(矿床数为实际数字,侵位深度为估计数字,其他各项为统计中值)。
表2-1 斑岩型铜矿3个亚型矿床统计
在环太平洋带,智利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发现了一些重要矿床,如托基(Toki)矿床组,于1996~2002年发现。先是在1996年于该地发现Opache氧化矿矿床,1999年又发现Genovera氧化矿矿床。主要斑岩型矿床(托基)是1999~2000年下半年发现的。2002年又发现了Quetana矿床。这些加起来,托基矿床组共有矿石20亿吨,铜平均品位为0.5%,即含铜1000万吨,其中托基斑岩铜矿床有8亿吨,含铜0.45%。1996年发现的有智利北部的斯潘斯矿床(4亿吨,铜1%)和南加比矿床(9.06亿吨,铜0.48%)。智利北中部埃尔莫罗(E1Morro)-LaFortuna铜金矿床组(有3个矿床,其中La Fortuna有推测资源6.45亿吨,铜0.53%,金0.46克/吨)是1993、1997年发现的。还有1998年(一说1995年)发现的Vizcachitas铜矿床(11.41亿吨,铜0.42%),1998年发现的埃斯佩兰萨Esperanza铜金矿床(现有7.86亿吨,铜0.53%,金0.2%克/吨,钼0.0123%)。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特大型特尼恩特铜钼矿床,过去解释为斑岩型。新的地质填图和区域岩石学研究结果认为是角砾岩或巨角砾岩型。在形成含铜矿化的多期角砾岩后,较晚期的斑岩侵位,带来很少量铜矿化,但使角砾岩带来的铜矿化重新活动。这种新认识导致重新研究类似矿床的主要勘查目标地。
在秘鲁南部库斯科区安达韦拉斯-尧里带(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直到20世纪80年代都认为主要是含铜磁铁矿矽卡岩矿区,有廷塔亚、阿塔拉亚、拉斯巴姆巴斯、卡坦加等矽卡岩矿床。80年代后期完成区域工作,并详细研究了廷塔亚和卡坦加矿床。1995年马格马铜公司在该区进行了草根勘查,证明存在斑岩型蚀变与矿化。后该公司为BHP公司兼并,经钻探等工作导致在1998~1999年发现并圈定了安塔帕凯斑岩铜金矿床(3.83亿吨,铜0.89%,金0.16克/吨)、LosChencas(2亿吨,铜1%,金0.12%克/吨,钼0.08%)等斑岩铜矿床。此外也圈定了科罗科瓦依科矿床,以矽卡岩型为主,储量1.57亿吨,含铜1.58%,金0.149克/吨,银6.3克/吨。
秘鲁北部1994年发现的Rio Blanco斑岩铜钼矿床,原有铜资源346.3万吨。经最近几年工作,现有确定资源1.46亿吨,含铜0.73%,钼0.024%;推定资源6.7亿吨,铜0.56%,钼0.023%;推测资源4.41亿吨,铜0.52%,钼0.021%。合计有铜资源710万吨,钼28万吨。秘鲁还在1995年发现了Tantahuatay斑岩铜金矿床(3.75亿吨,铜0.79%,金0.33%克/吨),1998年发现Galeno斑岩铜矿(现有推定资源5.04亿吨,铜0.54%,金0.12克/吨,钼0.015%;推测资源5.54亿吨,铜0.39%,金0.09克/吨,钼0.010%;合计有铜488万吨,金110吨,钼13万吨),1999年在Ancagh地区发现了Magestral斑岩-矽卡岩铜矿(2.70亿吨,铜0.51%,银4.11克/吨,还有钼)。利马东南约600公里最近新发现的Constancia斑岩铜金钼矿床,有相关的矽卡岩矿化。秘鲁北部Carariaco铜金矿床是1970年英国地质调查局和秘鲁地质调查局分散流取样发现的,曾估计资源为3亿~4亿吨,铜0.5%,现在勘查,将继续钻探。
利马东100公里,奥罗拉西32公里的莫罗科查的托罗莫查(Toromocho)斑岩铜钼(银)矿床,早在1974年发现。1980年曾完成可行性研究,打过143个金刚石钻孔(4.2万米)和4个坑道,地表显示1×1.5公里,可露采堆浸部分有6.1亿吨,上部有4.1亿吨,可浸出铜品位0.67%。据2005年5月报道,经最近几年钻探,该矿有确定加推定资源8.18亿吨,总平均品位相当铜0.9%(实际为铜0.64%,Mo0.022%,还有银,以0.6%铜当量为边界品位),另有0.26%~0.59%铜当量的确定加推定资源7.63亿吨,铜0.33%,钼0.008%。另有推测资源2.57亿吨(以0.26%铜当量为边界品位),铜0.45%,钼0.009%。此外各级资源还有银6.3~7.4克/吨。以上合计含铜超过860万吨、钼22.7万吨,还有银。剥采比约0.35∶1,基础设施亦可以,是一世界级矿床,亦是世界最佳未开发铜矿项目之一。现正由秘鲁铜公司(主席是美国着名斑岩铜矿专家J.D.洛厄尔)进行勘查,已打5万多米钻,当时预计2005年要再打5万米,期望2005年再开始可行性研究。据2005年10月报道,资源又比2005年4月增加16%,经11.6万米钻探,确定加推定资源已超过18亿吨,铜0.46%,钼0.016%,银6.8克/吨(合计相当于铜0.68%),即确定加推定资源就有铜850万吨,钼28.8万吨,银12240吨。
1992(有说1993)年发现的阿根廷阿瓜里卡(Agua Rica)斑岩铜矿床最新资源计算结果(可行性研究的一部分)为:确定加推定资源6.71亿吨,铜0.62%,钼0.035%,金0.26%克/吨;推测资源3.31亿吨,铜0.50%,钼0.052%,金0.16克/吨,矿床还含银(约3克/吨)。合计含铜约580万吨,钼约40万吨,金约220吨,银约3000吨。现考虑年产15万吨铜、1080万磅钼,估计项目资本需9.96亿美元。
厄瓜多爾尔尔1997年发现的米拉多尔(Mirador)斑岩铜矿,项目可行性已得出肯定结论。有推定资源3.10亿吨,铜0.65%,金0.2克/吨;推测资源3.15亿吨,铜0.56%,金0.17克/吨,还有银,部分可露采。距米拉多尔矿床3公里处,最近发现了米拉多尔北铜金矿床,已钻探圈出近地表高品位次生富集带。此外还有San Carlos和Panatze矿床。
多米尼加最近发现了E1 Brujo斑岩铜金矿床。
墨西哥的卡纳内阿Cananea大斑岩铜矿床开采多年后仍有巨大铜资源,2001年有储量16亿吨,铜0.61%,另有15.5亿吨铜品位0.26%可堆浸矿石,合计有铜约1380万吨。近年发现索诺拉州San Enrique斑岩铜-钼-(银)矿床和锡纳洛阿州的E1 Pulpo斑岩型铜-金-(银)矿床等斑岩型矿床,现在勘查中。
美国西部盛产斑岩铜矿,有许多大型矿床。犹他州的宾厄姆峡谷矿床大规模现代化露采已有百年历史,目前采坑已扩至4公里宽,1200米深,已挖掘出约54亿吨矿石和废石,累计生产出了1500多万吨铜(包括相关的矽卡岩矿)。2004年矿山采出4570万吨矿石,铜平均0.63%,钼0.033%,金0.29克/吨,银3.04克/吨,产铜26.37万吨(精矿含铜量)、9.6吨金、6800吨钼、111.5吨银。据1997年资料,该矿床当时总的累计产量加储量(包括斑岩型、邻接的矽卡岩型、贱金属交代矿及砂金矿)为铜2740万吨,硫化钼130万吨,金1570吨,还有大量银。现采坑尚有证实加概略储量6.59亿吨,铜平均0.57%,钼0.04%,金0.33克/吨,银3.0克/吨。未来尚有可开采资源9.1亿吨,铜0.70%,钼0.05%,金0.3克/吨,银3.0克/吨。该矿床不仅规模巨大,且硫化物矿化也较均匀。最近宣布采坑还要扩大,其寿命将延至2017年,届时将决定是改行井采,还是继续露采。美国西部不少矿床近年查明了一些低品位可堆浸矿石,如亚利桑那州萨福德铜(金、银)矿床有5亿吨可堆浸矿石和3亿吨硫化矿石。矿物公园铜钼矿床有氧化矿证实加概略储量8460万吨,铜0.24%,该矿床尚有确定资源3.456亿吨,铜0.41%,钼0.037%;推定资源1.012亿吨,铜0.39%,钼0.038%;推测资源6200万吨,铜0.38%,钼0.038%(以0.3%铜当量为边界品位)。
美国亚利桑那州东中部菲尼克斯东90英里,靠近苏必利尔镇的Resolution深部隐伏斑岩铜钼矿,是1992~1997年钻探工作中发现的,其上有600~1200m厚的第三纪盖层,主要是深生矿化,铜平均品位1.0%~2.0%,钼0.02%~0.03%,银为2克/吨。矿化含在厚的白垩纪(?)火山碎屑岩与硅质碎屑沉积岩中,有NEE向石英斑岩岩墙群侵入,成矿后构造扰动不大,剥蚀不深。估计资源超过10亿吨,铜平均品位为1.5%,预期尚可扩大。这是美国近年最大的铜矿发现,矿床在地表无显示,也缺少物化探异常,是覆盖区地质勘查的成功。该区是一勘查程度高的成矿区,此前最后的大铜矿发现是20多年前的圣克鲁斯矿床。该地区在19世纪后期开采地表银矿(银王、银后矿山,主要为脉型)。20世纪初由于表生银矿枯竭,往深处表生辉铜矿增加,而转入铜矿生产,并在表生富集带下发现有一富的深生辉铜矿-斑铜矿矿体,矿山也改称马格马(铜)矿山。经数十年开采,发现矿体不断向深处及沿走向延伸,向东延至年轻不含矿火山岩盖层下,并发现交代矿体。20世纪60年代转入开采交代矿体,1996年储量枯竭。马格马脉和平伏交代矿体支持该矿山开采了85年,产2450万吨矿石,铜平均品位近5%。1991年马格马铜公司认识到储量即将枯竭,开始了矿区规模的勘查计划,找更多的块状硫化物交代矿体,选定了重点工作区。1994年10月,在马格马矿山坑道中往南打一水平钻孔,1995年2月完成,打到一群石英斑岩岩墙、一些致密硫化物矿脉、石英硫化物细脉和网脉,以及普遍的绢云母化,认为是隐伏斑岩矿化中心的浅部。后在其下打一孔,于1996年1月打到强烈黑云母化,并证实有经济远景,称此发现为马格马斑岩中心,后改称Resolution矿床。后里奥廷托公司取得此项目,到2003年末,进行了20个月的勘查,打了17个钻孔。了解到矿体呈穹窿状,其顶部距地表1400米,已知长1800米,宽1500米,厚200~450米。2004年在继续进行预可行性研究。预计在下一10年中期前不会生产,地下2000米左右深处的岩石温度和地压也是开采中要考虑的问题。
美国阿拉斯加州的Pebble斑岩铜金钼矿床在20世纪90年代前已发现(前译“卵石滩”矿床),品位不高,规模巨大。最近两年在进行钻探和重新评价。2005年3月报道的资源新计算结果(据70719米钻探)为,以0.3%铜当量为边界品位:确定资源7.11亿吨,铜0.33%,金0.36克/吨,钼0.016%;推定资源23.20亿吨,铜0.27%,金0.31克/吨,钼0.014%;推测资源11.30亿吨,铜0.24%,金0.30克/吨,钼0.014%。即合计有铜约1110万吨,金1310吨,钼近60万吨。如以0.7%铜当量为边界品位,则有确定资源2.14亿吨,铜0.47%,金0.47克/吨,钼0.02%;推定资源3.56亿吨,铜0.46%,金0.51克/吨,钼0.021%;推测资源1.43亿吨,铜0.40%,金0.56克/吨,钼0.02%。即合计有铜321万吨,金362吨,钼14.6吨。矿化分布面积超过1.7×1.7平方公里,据称仅占美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地查明的面积达89平方公里的广泛硫化物矿化系统的5%。2005年又发现了Pebble东斑岩铜金钼矿床。
加拿大的斑岩铜矿床,主要分布在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近几年在勘查的主要有该省西北部的Galore Creek斑岩铜金银矿床。据1992年资料,该矿床已有确定加推定资源2.432亿吨,铜0.75%,金0.45克/吨,银6.0克/吨。过去注意铜矿化,后主要注意金。矿床产在火山岩和侵入斑岩中,含浸染型和交代型硫化物。富铜矿化与钾长石、石榴子石和黑云母蚀变有关,主要为黄铜矿与斑铜矿,金与黄铜矿和黑云母-磁铁矿有关。现包括Copper Canyon等4个独立矿体。据2005年4月报道,这两年钻探发现了新矿体,合计资源增加,目前有确定加推定资源3.533亿吨,铜0.72%,金0.45克/吨,银5.29克/吨;推测资源3.485亿吨,铜0.5%,金0.54克/吨,银5.41克/吨(以0.5%铜当量为边界品位)。合计有铜428.6万吨,金347吨,银3755吨。如以0.35%铜当量为边界品位,则有确定加推定资源5.167亿吨,铜0.59%吨,金0.36克/吨,银4.54克/吨;推测资源5.783亿吨,铜0.41%,金0.42克/吨,银4.35克/吨。合计有铜542万吨、金429吨、银4860吨,可平均年产13.4万吨铜、5.85吨金、62.8吨银。
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中部的Mt.Polley矿山项目,系由几个不大的碱性斑岩铜金矿床组成,各矿床矿化、蚀变和角砾岩的特征有不同。矿山在1997~2001年曾开采(主要在贝尔采坑)。2003年夏在贝尔采坑东北约1.5公里处新发现了北东带高品位铜金银矿化。这是一项“登山鞋加锤子”的发现,是在原来勘查少的部分修筑伐木路时揭露出矿化显示后发现的,是一意外的幸运事。经槽探、钻探证实了此发现。与本区其他的矿体不同,北东带矿体铜品位高,银含量和斑铜矿含量高,磁铁矿少,故无磁性响应(本区其他的矿床均有磁性响应)。此带的发现扩大了该区找矿前景。Mt.Polley证实加概略储量有4400万吨,铜0.45%,金0.30克/吨,此外有确定加推定资源6850万吨,铜0.37%,金0.26克/吨;推测资源2800万吨,铜0.3%,金0.27克/吨。
同样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中部坎卢普斯附近的阿夫顿Afton铜金矿山项目,也是老矿山,最近几年又有新发现,在以前的矿山原址上正在开发一新的铜金矿山。该矿山原有2个采坑,1977~1988年已产金45万盎司(14吨)、铜约25万吨。该矿床最初是20世纪70年代初根据地表自然铜矿化发现的。原采坑底下尚留约1050万吨高品位铜金矿石(铜1.52%,金1.1克/吨)。1999年计划打5000米钻以扩大资源量。最初几孔打到自然铜及铜的硫化物,说明表生富集延深比想象的深得多。第1孔打到含铜大于8%的矿石,第2孔打到235米含铜2.37%、金1克/吨,还有些钯和银,说明了深部矿化远景,且其深部矿化与大部分斑岩铜矿不同。大部分斑岩铜矿在表生富集带下,硫化物带品位多随深度的加大而下降。此矿床却随深度加大而明显增高。后钻探扩展至钻井西南方向的深部矿化带,发现钯和金品位增高,认为钻探圈出的可能是一宽广的矿液补给带(在原采坑西南部),此矿化带陡倾,长至少365米,宽平均76米,在采坑底下延深至少300米。也有的人认为矿化往深部变富可与岩浆铜镍矿床相比拟。在头一年钻探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后,接着进行了2年加密和拓展钻探。2003年初开始预可行性研究,2004年初圈出确定加推定资源6870万吨,铜1.08%,金0.85克/吨,银2.62克/吨,钯0.12克/吨。另有推测资源745万吨,铜0.92%,金0.78克/吨(以0.7%铜当量为边界品位)。后又在进行地下勘探(打2000米斜井),矿山寿命约为18年。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还有一些斑岩型铜金矿床在勘查,如2004年Red Chris矿床的可行性研究结果,矿山寿命可有25年,前17年可采储量1.854亿吨,含铜0.414%、金0.325克/吨,后8年处理前期开采堆存低品位矿石9060万吨,含铜0.216%、金0.145克/吨。该省南中部直布罗陀斑岩铜矿在停采一段时间后,最近也开始再开采,现尚有7.45亿吨矿石,含铜200多万吨。
在太平洋西侧,1996~2002年发现的蒙古南戈壁绿松石山(Oyu Tolgoi奥尤陶勒盖)特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组,这几年一直在继续勘查,规模不断扩大,北部发现了大富矿。目前已追索出该矿化系统的一连串矿床,沿走向总长逾6.5公里,有确定加推定资源11.5亿吨,含铜1.3%、金0.47克/吨(即含铜1495万吨,金540吨),推测资源11.6亿吨,含铜1.02%、金0.23克/吨(即含铜1183万吨,金267吨),均以0.6%铜当量为边界品位;总计含铜2678万吨,金807吨。往北且已延入“铜场”Copper Flat区。矿床发现及勘查概况见下一章实例介绍。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查盖地区1997年发现的Reko Diq斑岩铜金矿区,位于赛音达克斑岩铜矿东。澳大利亚的特提斯铜公司在继续勘查,不断发现一些斑岩杂岩体和相关的铜金矿床,且已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该区是特提斯岩浆弧的一部分,该地侵入杂岩在一约10×15平方公里区域内含19个已知斑岩铜金矿床。该区由一时代较老的中部斑岩与周围较年轻的斑岩组成。表生铜矿化发育在中部斑岩上,在年轻斑岩中有大量未风化深生矿化。主要的有西部含矿斑岩群(已知有4个矿床)、南部含矿斑岩群和Tanjeal斑岩铜金矿床(即中部斑岩的H4矿床)。2005年7月报道的资源有:Tanjeal矿床(即H4矿床,以铜0.3%为边界品位)推定资源1.53亿吨,含铜0.7%;推测资源1500万吨,含铜0.5%;深生矿推测资源4700万吨,含铜0.4%,还含金。西部斑岩矿床推测资源为7.29亿吨,含铜0.64%、金0.4克/吨(以铜0.5%为边界品位)。H8矿床位于Tanjeal矿床与西部斑岩矿床间,推测资源为2.7亿吨,含铜0.4%、金0.2克/吨(以铜0.3%为边界品位)。以上合计含铜708万吨、金345吨。Tanjeal矿床主要为表生矿,可堆浸(包括生物堆浸)或用溶剂萃取电积(SX-EW)法生产电解铜。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多的在勘查矿床尚未计资源量。据2006年初报道,Reko Diq总的已有推定资源为12.7亿吨,含铜0.54%、金0.24克/吨;推测资源为11.4亿吨,含铜0.48%、金0.31克/吨。合计含铜1233万吨,金658吨。
老挝万象东北约100公里的Phu Kham(意为“金山”)铜金矿床是1994~1997年在该区发现的2个斑岩铜金系统之一(另一为万象北约120公里的Phu Bia金矿床),容矿岩石主要为石炭二叠纪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和矽卡岩,是以土壤采样和岩石拣块样检查区域分散流金异常时发现的,现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新的资源计算结果为中部推定资源为2700万吨,含铜0.8%、金0.3克/吨;推测资源3700万吨,含铜0.8%、金0.4克/吨(以铜0.5%为边界品位,算至250~300米深);南部及北部有推测资源4400万吨,含铜0.8%、金0.3克/吨,即含铜86.4万吨、金32.4吨。另有资料报道该矿床铜资源有155万吨的。此区与泰国北部廊开府、黎府的矽卡岩-斑岩铜金矿床似产在同一带内。老挝东南部沙湾拿吉省的Sepon-Khanong铜金矿区,是里奥廷托公司在对一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进行检查时于1992年发现的,亦为与斑岩体有关的以矽卡岩为主的矿床。后经勘查,Sepon金矿山已于2002年12月投产(储量1420万吨,金3.43克/吨),Khanong铜矿床2005年将产3万吨电解铜。经最近两年勘查,Khanong矿床资源增加,现有确定资源2040万吨,含铜3.3%;推定资源900万吨,含铜3.3%;推测资源1260万吨,含铜2.3%;合计资源4200万吨,含铜125万吨,除铜外还含银约560吨。同时,还进行了区域勘查。经钻探在距Khanong矿床7.8公里处发现的Thengkham南探区有推测资源为2500万吨,含铜1.3%,另有金和银。其北侧的Thengkham北探区有推测资源2940万吨,含铜1.5%、金0.3克/吨、银7克/吨。整个Sepen-Khanong矿区铜资源合计已有9640万吨,平均品位为铜2.1%,含铜约201万吨,这3地资源均有扩大远景。
印尼的滕巴加普拉(埃尔兹贝格-格拉斯贝格)矿区斑岩-矽卡岩铜金矿床组每年生产大量铜和金(2003年产铜71.8万吨、金99.68吨;2004年因多种因素减产,产铜52万吨、金48.56吨),但每年勘查不仅补上了当年开采掉的储量,而且使保有储量有所增加。2000年底保有总的证实和概略储量为25.1亿吨,含铜1.10%、金1.04克/吨、银3.40克/吨(即含铜2761万吨、金2610吨,银8500吨),此外有资源中可回收铜690万吨、金700吨。2003年中保有的证实和概略储量为25.8亿吨,含铜1.12%、金1.02克/吨、银3.73克/吨(含铜2890万吨、金2632吨、银9623吨)。2003年中尚有资源10.6亿吨,含铜0.7%、金0.7克/吨、银3.7克/吨(即含铜约740万吨、金740吨、银3900吨)。2004年的保有证实和概略储量增至28亿吨,含铜1.09%、金0.98克/吨、银3.87克/吨,即含铜3052万吨、金2744吨、银10836吨。此外近年在印尼加里曼丹中部的巴罗依铜金项目,矿化与英安斑岩侵入体有关,据称亦可能属斑岩型。
菲律宾棉兰老岛1992年发现的坦珀坎(Tampakan)以斑岩型为主的铜金矿床,这两年也在勘查,已有确定资源4.56亿吨,含铜0.74%、金0.31克/吨、钼86×10-6;推定资源为4.26亿吨,含铜0.68%、金0.27克/吨、钼73×10-6;推测资源为4.58亿吨,含铜0.56%、金0.22克/吨、钼65×10-6。合计有铜890万吨、金360吨,还有钼。最近报道,该矿床有资源19.7亿吨,含铜0.59%、金0.23克/吨,即有铜1162万吨,金453吨。棉兰老岛东北端2000年发现的Boyongan斑岩铜金矿床现有资源为3亿吨,含铜0.6%、金1克/吨,即含铜180万吨、金300吨。内格罗岛的Hinoba-an斑岩铜矿床,有确定和推定资源2.406亿吨,含铜0.37%。
巴布亚新几内亚Golpu铜金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有资源1.1425亿吨,含铜1.43%、金0.72克/吨。
此外在伊朗、俄罗斯南乌拉尔地区(邻近哈萨克斯坦)以及土耳其等地区也有此类矿床的勘查工作。
F. 墨西哥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锌铅银矿床
1.地质背景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Francisco IMadero)锌铅银(铜)矿床位于墨西哥萨卡特卡斯州,地处萨卡特卡斯城西北20km,像圣尼古拉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一样,也在墨西哥中央高原构造地貌区。该矿床取的是当地自治区的名字,它由1910年革命后第一任墨西哥总统命名。
矿体产在早白垩世泥岩-碳酸盐岩系,后者被认为是坎帕和科内(1983)所说的起源于大洋的格雷罗地体的孤立内围层。含矿的块状硫化物之下是至少为400m的非钙质细条纹状炭质泥岩,之上则是可达400m的重结晶细层状泥质石灰岩。块状硫化物层的中心部分厚120m,向外渐变减薄到不足1m,由纤细条带状似气成岩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及少量粘土、绿泥石和绿帘石加痕量磁铁矿组成。目前,估计有5亿t左右的块状到半块状硫化物。块状硫化物向上变为石灰岩,其标志是一条不规则的蚀变矿物带,厚可达70m,主要由条带状绿泥石、绿帘石、透闪石、阳起石、石英和黄铁矿组成。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主要有两种矿石类型。主要矿石类型呈交错穿插的锌铅平卧层控矿体产出,既产在块状硫化物矿体中,也产在上覆的克列普蚀变岩中。平卧层控矿体的面积为3km2×2.5km2(图12-21),厚6~65m(平均30m),沿南北方向最为发育。平卧层控矿体由闪锌矿和少量与石英互层的方铅锌矿组成,含某些粘土和黄铁矿(如果产在块状硫化物中)或含绿泥石和绿帘石(如果产在克列普蚀变岩中)。产在克列普蚀变岩石中的矿石品位高一些,明显是交代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体下部的小而不规则的银铜矿体由次要矿石类型组成。这种矿体由条纹状含银黄铜矿、黄铁矿、方黄铜矿(古巴矿)和硫砷铜矿组成。块状硫化物被一些南北向狭窄的早第三纪长英质岩墙切割(图12-21)。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的成因尚在讨论中。但是,目前佩诺莱斯银矿公司认为许多块状硫化物矿体都可以采用沉积-喷气(SEDEX)模型,原因是它具层控性,在结构上明显有别于在墨西哥中北部其他地区常见的,与侵入岩有关的硫酸盐岩交代成因的筒状锌铅银矿床。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的探明和推定储量共计4000万t,平均品位Zn 5.2%,Pb 0.8 %,Ag 40×10-6,外加300万t品位为Cu 1.1%和Ag 80×10-6的矿石储量。
2.勘查与发现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从未大量开采过,虽然早在西班牙殖民时代和20世纪头几十年曾有过手工开采。据报道,埃尔博泰矿业公司曾在1945年勘查过埃尔博泰锡托的老窿,并从中采集了样品,20世纪60年代曾有非正规采矿者回到该区。1975年,矿产资源局(联邦矿产资源机构)对萨卡特卡斯区的老窿进行了取样化验,将其作为对该区进行系统评价的一部分。由于取得的金属品位很高,将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区的矿产储量定为国家矿产储量。1976~1983年,矿产资源局在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执行了一项很大的勘查计划,包括进行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重力和激发极化测量,刻槽取样;打了159个钻孔,主要是倾斜金刚石钻孔(总进尺31578m);挖掘了937m地下巷道,包括120m竖井(图12-21)。
勘查模型以狭窄的北西向高角度矿脉(如在埃尔博泰锡托老窿中揭露的矿脉)为基础(图12-21)。但是,1981年塞代梅克斯公司开始对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探区感兴趣,并根据对地质特征的重新解释,除矿脉外还识别出2个平卧层控矿体。确实,此后富磁黄铁矿的下部平卧层控矿体的细条纹状结构使矿产资源局的某些地质学家力主它是同生的。但是,官方的观点仍按矿脉来解释。
根据地质重新解释、冶金研究和经济分析结果,塞代梅克斯公司于1982年认定,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无经济价值。1985年,矿产资源局在附近地区勘查新矿体未获成功,于是在当年晚期停止了在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的全部工作。矿产资源局1991年报告说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一带共有5个主要构造,宽5.5~7.6m,氧化矿储量52万t,平均品位是:Ag 105×10-6,Pb 1.3%,Zn 5.5%,Cu 0.2%,此外还有586万t硫化矿,平均品位是:Ag 65×10-6,Pb 0.9%,Zn 5.5%,Cu 0.2%,但未确认其米拉清这些矿化构造到底是矿脉还是平卧层控矿体。
图12-21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区图,表示了2001号“盲矿”、C-45号和C-49号锌铅银矿体的地面投影及其与埃尔博泰锡托矿山、老窿和矿产资源局的探槽与竖井的关系,也表示了矿产资源局用钻探检验过的地带的大致界线
(引自R.H.Sillitoe,2000)
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最大的银锌生产厂家佩诺莱斯银矿工业公司开始对其弗雷斯尼尔银矿山以南的矿产地和远景区进行详细的重新检查,拉开了寻找新的高品位银矿和金矿的序幕。从1991年起,佩诺莱斯银矿工业公司的地质人员曾数次检查了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老的采矿巷道、探槽,并从当时难以进入的地下坑道中取出崩落的矿块。1992年,他们检查了矿产资源局采取的岩心,1993年,在矿产资源局准备将其矿地公开招标前的正式技术评估期间对部分钻孔进行了测井。这些详细的工作使佩诺莱斯银矿工业公司(擅长锌矿的公司)相信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基本上是层控的,可能是同生的,而不仅仅是一系列矿脉,它拥有比上面说的资源更大的潜力。1994年,佩诺莱斯银矿工业公司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一举中标。许多公司,包括锌矿生产公司,评估了招标文件所附的资料并到现场进行了考察,但当时它们大多注重勘查金矿,因而对这块矿地并未认真对待。
1994年晚期,佩诺莱斯银矿工业公司通过重新编录现有钻探岩心,重新编制地下地质图(图12-21)和以层控为前提重新模拟矿化作用,开始勘查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区。得出的结论是: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隐伏矿体存在。进行了地面磁法测量,但对地质解释帮助不大。对远景区进行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沿间距为100m的2~3km长的测线每50m采一个样品。主要隐伏矿体所在位置上方显示出良好的异常,Zn含量>1000×10-6,但被描述为薄的层控“铁帽”(可能是矿体沿倾斜向上的表现)和小的出露矿脉。
1995年早期开始的钻探打的是直孔而不是斜孔,到1996年底确定了2001号主矿体及其C-45号和C-49号卫星矿体时总进尺已达119000m。第一个钻孔打到含Zn 5%的60m矿段。钻探的布置是逐渐加密钻孔间距,先是200m,然后70m,最后35m。按计划早期打了11个岩心钻孔,同时进行反循环钻探。结果表明反循环法一般夸大矿石厚度,而且往往造成局部假富集。因此,后来只将反循环法用于开钻前准备阶段和方圆500m的周围地区普查钻探。正是这种扩边钻探导致C-45号和C-49号矿体的发现。钻探工作的进展清楚地证明,矿产资源局打的几个斜孔虽然碰到了2001号矿体,但未打穿其整个厚度。
在确证了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体之后,又对50~200m厚的不含矿石灰岩之下的2001号矿体进行了地面电磁测量,以查明其电磁响应。在2001号矿体上得到了不明显的电导率高,但对其他类似的电导体进行的钻探表明,它们是由黄铁矿质和炭质沉积岩而不是由矿石造成的。有意思的是,2001号矿体的存在,在矿产资源局进行的重力和激发极化测量结果上也有反映,只是这些数据被忽视了,因为它们实在不符合所采纳的“矿脉模型”。
1997~1998年钻探工作告一段落,当时已完成了从多家土地所有者手中收买土地采矿权的复杂任务。在这期间,进行了冶金试验和矿山设计工作。1999年上半年,由于土地采矿权已经买妥,又打了总进尺为19000m的钻孔,目的是为了加密2001号矿体的勘探网和更好地确定一个卫星矿体。决定1999年投产,并立即着手矿山建设,包括开凿2个斜井。定于2001年兴建8000t/d的选矿厂。新矿山要求扩大佩诺莱斯公司在托雷翁城的锌冶炼厂,目前正在进行中。
3.小结
隐伏的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锌铅银矿床是在自西班牙殖民时期以来以各种贵金属和贱金属闻名的勘查程度很高的地区发现的。该矿床的发现建立在对地质信息,特别是对以前保存的钻孔岩心的重新解释的基础上。化探和物探在发现过程中没起多大作用,虽然早期的重力和激发极化测量结果对预测2001号主要块状硫化物矿体的存在是有帮助的。
另外两个偶然因素对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发现很重要。第一,对墨西哥锌铅银矿有丰富经验的一批地质学家参与了地质资料重新解释。第二,这批地质学家对有望找到矿的地点和现有数据进行了认真详细评价,而不是像一般常做的那样只去找矿租地考察一两天。这归因于——至少是部分归因于——有望找到矿的地点位于佩诺莱斯公司圈出的远景看好的勘查区内。最后,过度刻板地信奉某种特定成矿模式是危险的,好在在勘查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区的早期就再一次强调了这一点。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地区历经20年勘查才发现了矿体。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的初始投产,从打到2001号矿体的第一个钻孔算起,不超过7年。
G. 墨西哥圣尼古拉斯铜锌银金矿床
1.地质背景
圣尼古拉斯(San Nicolas)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构造地貌区,在萨卡特卡斯州的萨卡特卡斯城南东东60km处。
圣尼古拉斯及其附近的伊尔萨尔瓦多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矿床产在双峰式镁铁质到长英质火山岩夹少量沉积岩的岩系内,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海底成因,证据是有大量玻屑角砾岩产出且附近有枕状熔岩存在。据称,容矿岩石是坎帕和科尼(1983)所说的盖雷罗(Guerrero)增生地体的一部分。块状硫化物的堆积似乎受同沉积的断层和流纹岩穹丘杂岩的陡翼控制。
圣尼古拉斯矿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上部的狭长透镜体,由细粒块状黄铁矿组成,长>900m,宽200~400m,厚可达280m(图11-26),为厚达35m的高品位、富闪锌矿的多金属矿体所覆盖;另一部分是下部矿带,由富铜的块状到半块状硫化物及与其有关的黄铁矿和黄铜矿细脉组成,这两个矿带局部相连,但也可被厚达200m的贫矿岩石在垂向上隔开。细脉带及与其有关的绿泥石蚀变带被认为是“主要硫化物矿带”的补给通道,但在“下部硫化物矿带”的早期形成的块状硫化物上留下了印痕。
图11-26 墨西哥圣尼古拉斯硫化物矿床极化率异常与主要硫化物“盲”矿带对应的平面图
(引自B.Johnson等,1999)
图中还示出垂直岩心钻孔,包括发现钻孔(SAL 25)的位置
“主要硫化物矿带”的潜在可采矿石储量为7500万t,平均品位是:Cu 1.40%;Zn 2.11%;Au 0.53×10-6;Ag 30×10-6,7500万t 矿石含Cu 105万t、Zn 158.25万t、Au 39.75t、Ag 2250t。此外,在“下部硫化物矿带”中还有矿石资源量2180万t,铜的平均品位为1.29%。“主要硫化物矿带”之上为厚160~240m的覆盖层,分别为中生代成矿后镁铁质火山岩和沉积岩及第三纪火山碎屑角砾岩。
2.勘查与发现
在圣尼古拉斯区自20世纪初就有人开采过少量的铜、锰、磷块岩和高岭土,但没有详细的产量记录。圣尼古拉斯矿床以东2km处的伊尔萨尔瓦多矿床在20世纪30年代曾生产过少量氧化铜。从1982年起有3个公司在全区勘查贵金属,均未成功。1982年,墨西哥工业矿物公司对圣尼古拉斯矿床以北的银矿点进行过物探并打了很多浅钻。1993年,路易斯矿业公司(Luismin)进行了物探、化探,并打了少量金刚石钻孔,1995年墨西哥桑塔(Santa)铁矿公司进行了更多的物探和化探工作,同时还进行了金刚石钻探和反循环钻探工作。
1994年,D.A.A.矿业公司开发了地下老窿周围的矿权地,用推土机挖掘了一个新的氧化铜矿带,总共挖出了140 t品位为Cu 14%的富矿,运到圣路易斯波多西冶炼厂。还有一些贫矿,就地在浸析槽中处理,提取胶结物铜。
后来又进行了详细地质填图、化探和气动钻进,对伊尔萨尔瓦多矿床及其附近的拉比尔亨(La Virgen)氧化铜矿点进行了评价。1996年后期,在伊尔萨尔瓦多开始打金刚石钻孔(试钻),其中SAL-5号钻孔打到了2.1m厚的块状硫化物层,平均品位为:Zn 16.57%,Cu 2.07%,Pb 1.56%,Au 3.68×10-6,Ag 213×10-6。这层矿被认定是VMS型。在1996年底到1997年初,继续进行钻探,圈出了一个块状硫化物层及横向上与其相当的燧石沉积岩层。共打了26个钻孔,求出100万t资源量,其中最佳矿段的金属品位是Zn 5.99%,Cu 1.04%,Pb 1.06%,Au 1.98×10-6,Ag 196×10-6。在SAL-12号钻孔中的见矿厚度为13.3m。
1996年后期和1997年前期,泰克(Teck)矿业公司在项目区进行了普查找矿和1:20000地质填图,同时进行了岩屑地球化学取样。1997年前期,完成了项目区的航空磁法、电磁、电阻率和放射性测量。根据地质填图和航空物探结果,优先考虑了几个地区,其中包括圣尼古拉斯矿床附近的埃尔苏阿贝西托(El Suavecito)铜矿点,因为在这个地区确定了几个铜地球化学异常。但是,航空电磁测量和后来又进行的两次测量并未测出圣尼古拉斯矿床,因为第三纪火山碎屑角砾岩层具有电阻性。从埃尔苏阿费西托老窿中采取的样品,经化验得出Cu 1.11%,而从附近转石中采取的另一个样品经化验得出Pb 1.24%,Zn 0.86%。特别重要的是,埃尔苏阿费西托铜矿点和附近火山岩之间的地质关系与伊尔萨尔瓦多的情况相似。
与此同时,对伊尔萨尔瓦多VMS产地进行了各种地面物探,其中以时域梯度排列激发极化法效果最好,成本较低。1997年中期进行了约22km的梯度排列激发极化测量,在伊尔萨尔瓦多区测出一个很大的(500×500m2)极化率高(>7.5mV/V),并与低电阻率重合(图11-26)。
1997年后期,开始打金刚石钻孔检验冲积物覆盖区的极化率异常,其中包括第一个垂直钻孔,即SAL-25号钻孔(图11-26),它在垂直深度205.8m深处打到了“主要硫化物矿带”,其中含块状硫化物的见矿孔段175.4m,品位为Cu 0.53%,Zn 1.50%,Au 0.61×10-6,Ag 19.4×10-6。构造上和地层上更深的“下部硫化物矿带”首次见于SAL-24号钻孔,深度为403.7m,见矿孔段54.8 m,品位为Cu 1.66%,Zn 0.36%,Au 0.09×10-6,Ag 9.1×10-6。到1998年中期,打了58个垂直钻孔,采取岩心25627m(图11-26),钻孔间距100m,确定了圣尼古拉斯矿床,并从中采取了冶金样品。到2000年底,在圣尼古拉斯矿床及其周围共打了125个岩心钻孔,总进尺50000m,钻孔间距为75m。在总共125个岩心钻孔中包括10个地质工艺钻孔。
1999年矿床发现后,重力测量在块状硫化物矿床上发现了一个重力高,但在项目区检验其他重力高的钻探时,揭露的只是辉长岩。对矿体还进行过活动金属离子法测量,但并未显示出任何有矿体存在的迹象。
目前正在进行建设15000t/d的露采/浮选厂的可行性研究,不久将会投产。路易斯明工业公司打算将其参与的矿山建设权卖给泰克矿产公司。
3.小结
圣尼古拉斯VMS矿床是在远景看好的地区进行系统勘查的成果。地质填图、航空物探和区域性地球化学取样都对将圣尼古拉斯区列为优先勘查对象做出了贡献,但激发极化物探对确定钻探目标立了头功。经验丰富的泰克矿产公司地质队早期就识别出伊尔萨尔瓦多矿产地属VMS型(当时在墨西哥中央高原区还不知道有这种类型的矿床),而且意识到附近还应当有另外的块状硫化物矿体,这也是重要的因素。
在块状硫化物矿体发现前,先后有4家公司对圣尼古拉斯区进行了勘查,前后历时16年,但发现者,即泰克矿产公司-西方铜矿公司用了不到2年。如果2003~2004年可能投产的话,则意味着从发现到投产的时间为6~7年。
H. 委内瑞拉,智利,墨西哥,古巴分别主要物产
委内瑞拉:铁、铝、镍、金、金刚石、煤等矿产资源
智利:主要是铜
墨西哥:石油、非金属矿业等
古巴:铁、镍等
1.委内瑞拉是南美洲最重要的产油国家,境内主要的石油蕴藏区是国境西北角的南美洲第一大湖--马拉开波湖。
2.智利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资源丰富,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矿藏、森林和水产资源丰富,以盛产铜闻名于世,素称“铜矿之国”。已探明的铜蕴藏量达2亿吨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储藏量的1/3。铜的产量和出口量也均为世界第一。铁蕴藏量约12亿吨,煤约50亿吨。此外,还有硝石、钼、金、银、铝、锌、碘、石油、天然气等。盛产温带林木,木质优良,是拉美第一大林产品出口国。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第五大渔业国。工矿业是智国民经济的命脉。
3.墨西哥是拉美经济大国,国内生产总值居拉美第二位,仅次于巴西。全国约19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六分之五是高原和山地。矿业资源丰富,地下天然气、金、银、铜、铅、锌等15种矿产品的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金、银、铜、铅、锌、砷、铋、汞、镉、锑、磷灰石、天青石、石墨、硫磺、萤石、重晶石、氟石等。其中白银的产量多年来居世界之首,素有“白银王国”之称。铋、镉、汞产量占世界第二位,重晶石、锑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碘、水银居第四位。己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05亿桶位(据2004年3月7日新华社信息)。天然气储量为700亿立方米,是拉美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居世界第13位,在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4.古巴物产丰富,是蔗糖大国。古巴的朗姆酒、雪茄闻名世界。矿业资源以镍、钴、铬为主,此外还有锰、铜等。钴矿藏量80万吨,镍蕴藏量1460万吨,铬200万吨。古巴1938年发现沸石(专家哈瓦那海滨摩尔城堡和拉美最早的灯塔们称为“世纪矿物”),但到1986年才开始大力开发。其蕴藏量估计达30亿吨,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
I. 全球铜矿露天开釆占开釆量的占比
智利、秘鲁和澳大利亚的铜矿储量占全球储量的53%。根据查询全球铜矿储量显示:智利、秘鲁和澳大利亚的铜矿储量占全球储量的53%,其他的47%被其他国家平分。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J. 墨西哥8%铜矿的价格多少钱
8%的铜矿折价系数约60%,铜价50000,矿石价格约50000*8%*60%=2400元/吨;可考虑运回国内加工或销售,可Q-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