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瑞银有多少人口

西班牙瑞银有多少人口

发布时间: 2023-02-18 06:33:52

Ⅰ 我想了解瑞士银行的一些情况,谁能告诉我

瑞士银行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跨越式发展

曾经有一个小幽默,讲的是有一位富人提着大把美钞走进瑞士一家银行,要求开立一个存款账户,银行柜台人员问他:“先生,您要存多少钱”?那位先生环顾四周,神秘兮兮、小声地告诉柜台:“500万美元”。银行柜台人员大声地对先生说:“先生不要不好意思,尽管瑞士很富裕,但贫穷不是您的过错”。虽然只是一个小幽默,多少有些夸张成分,但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它反映出瑞士这个国家多么富庶和瑞士的银行多么“牛气”。瑞士乃至全世界如果真有这么一家牛气的银行,这家银行非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莫属,它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地位

瑞士是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在瑞士有两大东西其它国家难以匹敌,一是钟表,二是银行。2004年年底,瑞士人均金融资产超过165000欧元,在岸(onshore)金融资产总计超过1万亿欧元。瑞士也是全球最大的离岸(offshore)金融中心,持有全球30%的离岸货币,总额接近2万亿欧元。瑞士还是全球名副其实的银行王国,银行产业是瑞士第一大支柱产业。2004年,瑞士金融产业创造了瑞士GDP的14%,银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同样属于金融强国的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两倍。瑞士的银行管理着全球1/4到1/3的国际投资私人财富,所以在私人银行服务和财富管理两大金融领域,瑞士银行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银行产业还是瑞士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产业,人均产出超过35万欧元,比瑞士国内平均劳动生产率高出3倍以上②。

瑞士的银行体系由州立银行(Cantonal banks)、大银行(Big banks)、地方和储蓄银行(Regional banks & savings banks)、信用合作银行(Raiffeisen banks)和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其它银行(Other banks)组成。2003年,瑞士全国银行总数达378家。

支撑瑞士银行产业的是它的“大银行”。经过1993年和1997年两次重量级的“大象联姻”,1993年瑞士信贷银行与民族银行合并、1997年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合并,如今的瑞士“大银行”仅存两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以及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现今瑞士最大的银行,也是全球屈指可数的金融机构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瑞士庞大的银行产业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实际上主要是靠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来支撑的。在瑞士国内,瑞士联合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均接近瑞士整个银行业资产和负债的40%,雇员数占银行雇员总数的30%以上。在国际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商,在全球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领域的地位如日中天。很多时候,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就是瑞士银行产业的象征和代名词。

自从1997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立以来,资本和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业绩持续增长,全球影响力大大增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由一家仅仅在欧元区内有一定影响的银行发展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有力竞争者。2005年一跃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排名第一的全球金融业龙头老大。

联合银行集团成功经验已引起分析家们极大地关注,其优秀的管理技术和企业文化得到人们的一致赞赏,以致国外有分析家认为:“如果说今天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有什么弱点,那就是它成功太多和太久”。

为什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2005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提出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很好的注脚,即:“同一个信念,同一个团队,同一个目标,同一个UBS(One belief, One team, One focus, now, One UBS)”。

从表面看,这只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一个形象广告或品牌战略,它决定放弃过去花重金获得的华宝和普惠等品牌,而使用统一的UBS品牌。但是,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四个一工程”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成功之道。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发展

1997年的瑞士联合银行(UBS)与同样历史悠久也同样属于当时瑞士“大银行”的瑞士银行公司(SBC)进行了瑞士银行史上最大的合并。这是一桩引起当时全球银行业轰动的合并案例,合并的直接结果是产生了一家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有崭新的品牌形象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当时,新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总资产达到10160亿瑞士法郎,员工总数27611人,有分行357家,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合并使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银行和全球第4大银行,管理的客户资产达到13200亿瑞士法郎,奠定了其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和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地位。

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为什么要合并?在瑞士国内,瑞士联合银行历史上的百年老对手瑞士信贷集团与民族银行进行了合并,瑞士联合银行失去了瑞士银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瑞士银行公司失去的市场份额更大,只有两家银行主动联合,才能夺回失去的霸主地位;在国际方面,英国汇丰银行对米特兰银行的收购已经完成并组建了汇丰控股,日本的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的合并也早已结束,组建了新的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德意志银行对美国信孚银行的收购接近尾声,美国的花旗银行、摩根银行和美洲银行都在紧锣密鼓商谈对其他美国银行的收购事宜,新一轮全球银行业购并高潮即将到来。面对内外竞争压力,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选择适当的购并成为必然。

1998年,两大银行合并完成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董事会首先完成了对业务部门的改组,将银行的业务部门划分成私人和公司客户管理(UBS Private and Corporate Clients)、资产管理(UBS Asset Management)、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ing)和私人产权(UBS Private Equity)等5大部门,放弃了SBC品牌而统一使用UBS品牌,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度过了磨合期。

但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生不逢时,正遇上美国高新技术泡沫破裂,原瑞士银行公司在美国市场对冲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特别是持有大量头寸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产,造成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不过,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一家善于吸取教训的银行,这一次的失败带来了它在投资决策上的重大改变和此后的巨大成功。

1999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继续对原有业务进行整顿,在金融市场上有进有退。鉴于保险业利润微薄和前景不明,它首先中止了与瑞士再保险长达10年的合作协议,出售了持有的瑞士再保险股份及与瑞士再保险的合资的企业,从此主动退出保险业的历程。为了避免由于业务重叠产生内部冲突和效率损失,它又将原UBS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出售给标准渣打银行,并出售已经持有的Argor Heraeus SA 的75%的股份。为了发挥比较优势,它加大了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投入,收购了美洲银行的欧洲和亚洲私人银行业务,并扩充了旗下华宝公司(UBS Warburg Dillon Read)的交易大楼,使它成为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还收购了百慕大有名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Global Asset Management),并将其并入它的私人银行。为了在美国金融市场站稳脚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原有UBS和SBC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发行的股票进行了置换,重新以美国存托债券(ADR)方式发行UBS AG的股票,并且大获成功,此举使UBS AG成为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非美国金融集团。

2000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两方面继续进行业务调整:一是收缩瑞士本土的业务,扩充美国市场的业务,出售几家业务重心在瑞士的机构,收购几家美国公司,完善集团在美国的业务布局;二是继续收缩保险业务,再一次出售原来持有的几家保险公司股份,同时加大在电子网络及相关业务的投入,成为第一家能够提供全面的网上银行业务的瑞士银行。

2001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最大动作是以12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着名的投资银行普惠公司(PaineWebber)的收购,并将其改组为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普惠是一家老牌的投资银行,在美国紧跟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是美国证券市场公认的一级交易商,在资产管理和证券经纪等方面犹有盛名。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此举无疑进一步扩展和巩固了它在利润丰厚的美国投资银行领域的地位。由于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前景看好,收购消息宣布的当天,普惠的股票就上涨了40%。当然,此次购并也给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管理层带来一个重大的难题,就是怎样有效地整合旗下的瑞银华宝和瑞银普惠两大投资银行,从而减少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摩擦形成的内耗。

2003年和2004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没有进行大的收购行动,它的主要工作是加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等业务的投入,同时扩大代理外汇交易和债券交易的市场份额。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围绕其产品和服务的第三方分销基础设施(Bank for Banks)的建立也是这两年管理层关注的重点。事实证明,这两年的调整卓有成效。

2005年6月,瑞银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了所有业务采用统一品牌的策略,其中包括瑞银普惠和瑞银华宝,都将划归单一的UBS品牌名下。原有的四大业务品牌:瑞银华宝(UBS Warburg)(投资银行业务)、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投资银行业务)、瑞士银行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国际业务)将重组为以瑞银(UBS)命名的三大业务:瑞银财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及瑞银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全球发起了题为“四个同一”的公司形象广告。正式宣布放弃华宝和普惠两大品牌。这一决定反映出该公司已决意打造能匹敌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汇丰控股(HSBC)的全球金融服务品牌。

资料表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2001-2005年度按照资产规模排名一直稳居全球前10强,四年中它的位次不断前移,终于在2005年度坐上全球银行头把交椅。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其它银行的扩张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其它银行的扩张基本上都依赖于银行购并,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虽然也有购并行动,但与其它银行相比,它的扩张主要依赖的是业务的增长。因此,它的核心一级资本增长较慢,而资产排名上升较快。使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名闻天下它的,是它的高而稳定的利润回报,与花旗集团等美国银行相比,每年6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20%的资本利润率和不到1%的资产回报率也许有些低,但它是一家欧洲银行,在欧洲各大银行中,它的利润和回报首屈一指,只有汇丰控股与它基本在同一个档次。由于受到合并前一些不良资产的影响,初期的不良贷款率确实有些高,经过初期的整顿和处置,它的不良贷款率,已经只剩下不到3%的水平,反映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较高的不良贷款消化和管理能力。

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仅有的另外一家“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的业务收入进行动态比较。1998年,当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组建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信贷集团基本处于同一档次,业务收入都在220亿瑞士法郎左右,到2000年,两大银行开始拉开距离,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营业收入超过37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却只有330亿,已经相差40亿瑞士法郎。特别是2001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大规模投资于美国对冲基金的瑞士信贷集团遭受了巨大损失,业务规模严重萎缩,业务收入下降到只剩下25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由于从1998年对冲基金投资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及时从对冲基金撤离,后来又严格限制对对冲基金和泡沫过多的电子、通讯、网络(TMT)等产业的投资,基本躲过了美国股票市场的危机,业务收入接近330亿瑞士法郎,足足超过瑞士信贷集团100多亿元。虽然2002年和2003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业务也有些滑坡,那主要是这两年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不景气、投资银行业务规模急速下降所致,到2005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计算,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收入达到38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只有不到330亿瑞士法郎。

成功的经验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无疑是全球最成功的银行之一,足可以与当今全球最强大的花旗集团及汇丰控股媲美,这与它的市场选择、业务取舍、团队精神、风险控制等因素密不可分。

市场选择

1998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立伊始,不过是一家在瑞士有绝对市场份额、在欧洲有一定影响的金融机构,虽然客户遍及全球,但业务范围主要局限在瑞士国内,在国际金融市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和发言权。而瑞士国内市场相对狭小、饱和度高,要谋求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未来的发展,向外扩张成为必然。欧洲本土虽然轻车熟路,也有相当的业务基础,但经济不甚景气,各国银行业的集中度相当高,进入前景不太明朗,瑞士联合银行采用了“守”的战略,只谋求巩固欧洲这一片基本阵地。亚洲当时正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市场相对有限且进入难度较大,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将其摆在次要位置。美国金融市场庞大,进入壁垒少而自由度高,所以,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高层毫不犹豫选择了美国市场。近几年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区位发展战略的正确性,经过几年拓展,美国成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利润的重要来源地,美国市场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利润贡献率都远远超过1/3。2004年来自美洲(95%以上的业务在美国)市场的利润首次超过来自瑞士本土的利润,达到38.91%,按照目前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美国市场的进展,2005年这一比例肯定超过40%。有理由相信,美国市场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利润贡献率还会越来越大。

业务取舍

仅仅进入美国市场并不能保证一家银行能够像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一样成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功的另一砝码是在业务领域有进有退,张驰有道。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行业取舍的基本原则是:进入自身有比较优势的业务领域,放弃自身有比较劣势的业务;进入前景明朗的业务,放弃前景不明的业务;进入业务互补的业务,放弃业务重叠的业务;进入利润不高但收益稳定的业务,放弃可能高收益但肯定高风险的业务;扩大代理业务,减少自营业务;在公司业务和私人业务的选择中,重点发展私人业务。

对于任何银行的管理高层,要进入某些业务或实施某些收购比较容易,而要主动放弃某些初期拥有的业务却非常困难,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管理高层在业务取舍方面显示了非常的魄力。

首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全球第一家原来曾经拥有大量保险业务有主动退出的大银行,在其它许多银行还在热衷于对保险业的进入而实施全能化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选择了主动退出。

第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主动放弃了高收益证券和对冲基金投资,几乎完全撤出这两大投资银行趋之若骛的领域,也大量减持了泡沫过多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股份,基本躲过了美国股灾。

第三,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购并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在选择合适的购并对象实施购并时将其整合进自身业务,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收购普惠公司(Paine Webber),看重的是它的美国着名零售经纪商(Retail Brokerage)的特殊地位。普惠主要以市政债券承销(Municipal Bond Underwriting)而闻名,是行业的领头羊,但是,尽管这一业务有相当的市场规模,由于利润偏低,普惠公司对于其它银行没有多少吸引力,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这一收购初期也不被大多数分析家看好,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认定了普惠,因为普惠的业务与华宝的业务几乎没有重叠,是一笔互补性很强的交易,收购使它能够在美国市场获得新的盈利空间。现在分析家们认为:“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这笔交易未来有很好的前景,它不仅仅只是填补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资产聚集的缺口,而且可以通过普惠帮助银行整体成长。有助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建立公认度和吸引出色的专业人才”。

由于自营业务存在巨大风险,但代理业务几乎没有风险,所以,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近几年便主攻代理业务。在代理外汇交易领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商,处理全球交易量的大约12%,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也是美国最大的股票交易商,根据汤姆森金融(Thomson Financial)提供的数据,占全球交易量的九分之一。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会由于内耗降低效率和丧失竞争力,瑞士联合银行成功的关键,是由于它打造了一个单一的企业文化,它吸收的大量的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企业的人才,唱的都是UBS的同一曲谱。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深知,谁经营品牌,谁累积财富。所以,它从一开始就注重单一品牌的打造,1998年它就放弃人家视为“金字招聘”的SBC品牌,而全力树立UBS品牌,2005年,它又将放弃华宝和普惠两大品牌,这无疑有助于整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这部庞大的金融机器。

实行单一品牌有利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会像瑞士信贷集团一样在集团内出现独立王国,也不会出现专业人才各伺其主而产生内耗。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员工心中只有公司利益,员工们相互协作,业务协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集团的整体壮大。

当然,只是实施单一品牌战略并不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团队精神培养的全部。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忠实人才的合力配置,做到人尽其材,在适当的位置上发挥才能。

风险管理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近几年的成功,与它对风险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密不可分,有分析家形容现在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待风险“就像白发老太太一样谨慎小心”。

在业务取舍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宁愿选择利润率偏低但收益稳定的业务,在客户取舍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重点拓展高净值(HNW)客户,即不止是关注客户的交易规模,也同样关注它们为公司带来的利润,所以它重点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以较少的资本滚动了庞大的资产,而且保持了较高的回报率。有资料反映,近几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低风险的私人银行业务利润已经与投资银行业务并驾齐驱,占到公司总利润的40%。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风险管理成功的一大诀窍是套期保值产品的开发和运用。它聘任了大批套期保值业务专家,开发了一批有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衍生产品,广泛运用于各种具有风险的业务之中。

在金融分析家的印象中,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风险管理高度集中,而且极其保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不助长任何对风险的偏好。很多分析家还认为:“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风险的局外人”。什么地方有风吹草动,它就不会卷入、或将其头寸套期保值甚至不建立任何业务关系。

正是由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风险的谨慎态度,保证了它在全球经济并不甚景气、欧洲银行效益普遍不佳的大环境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Ⅱ 为什么电影里黑钱一定要存进瑞士银行其他外国银行不行

在瑞士银行放一笔钱,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任何人会知道, 连瑞士银行本身都不知道这笔钱属于谁 ,这才是真正的保密,这才是真正的安全!

选择银行

一般人存钱 ,无非就是几万几十万,对银行没有太多要求,即便是利率高一点一年也只能多拿200块钱而已,这时候人们更看重活动, 比如存钱送大米,送一桶油之类的 ,老年人非常喜欢这种银行!

理财人士存钱 ,就会对各个银行的利率进行一番比较, 选择一个最能赚钱的银行!

不难看出, 以上两种人对银行的保密服务都没有任何要求 ,而普通银行也确实没有保密服务,银行必然知道储户的个人信息,而且会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出去,但普通人不在乎,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但坏人就不会如此了,他们最注重隐私保护!

在各大电影当中,一些公司老总“ 黑手 ”起家,在中年或者晚年的时候一定会给自己留下一大笔钱,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把这笔钱放进国内的银行当中,几乎都会选择外国银行,尤其是 瑞士银行 !瑞士银行是一个总称, 意思是指瑞士境内全部的338家银行 ,不得不说,这也太少了一点吧? 我国大大小小的银行加起来根本就数不清,而人家只有338家,确实很少!

瑞士银行不仅没有利息,反而还有高额的服务费 这意味着你在银行存钱不仅不能赚钱,反而还会越来越少 ,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大批人趋之若鹜,这是因为瑞士银行有2大优点,远远甩开了其他银行!

优点一:保密性强

1934年,瑞士制定了第一部银行保密法,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储户的个人隐私, 银行不使用实名制,存钱之后没有任何个人信息,只有一个代码,自然查无可查 ,这不正是坏人最喜欢的存钱方式吗?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保密法并不算十分完善,有一位盖世太保装作普通人进入瑞士银行,拿出一笔钱要存入XXX的账户当中, 如果银行能够办理业务,就证明XXX确实使用了瑞典银行 ,而且拥有账户,这本身就是一个漏洞,但随着保密法的升级,这种漏洞也被一一填补,变成了如今的铁桶一块】

正式 保密法 的出现,让瑞士银行一跃成为了全世界最知名的银行之一,它吸引了全世界有钱人的目光,根据统计发现, 全世界25%的个人财富都放在瑞士银行当中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 瑞士只是一个面积4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跟 江西省赣州市 的面积差不多 ,这么小一个地方,却能掌握着全世界25%的个人财富,这无疑是一个奇迹,仅是每年收取的高额服务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也是瑞士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在瑞士银行当中,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也很强,并且具有超高的保密能力, 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之后,都不能对外泄露任何客户信息,一个编码也不行,否则就会接受法律的制裁,且后果十分严重 ,这也进一步提升了银行的保密性,真正达到了储户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秘密,没有其他人知道,连银行都不知道!

【在普通银行当中,若是存钱的数目巨大,就必然会受到工作人员跟银行的关注,会受到很多礼品,会得到高规格的待遇,走到哪都是焦点,这显然不是坏人想要得到的结果,但是在瑞士银行,这种情况就完全不存在了,因为里面全都是有钱人,存钱的金额都很大, 不会受到一点关注跟优待,真正融入了人群, 消失于无形

优点二:安全性高

1, 瑞士是一个 中立国 ,刚好在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4个国家的中间 ,就如同一个十字路口,千百年前,用“ 四面埋伏 ”来形容更加合适一点,因为4个人都想要得到这样一块宝地,同时又不想让别人得到,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僵持,瑞士一看,自己反正没有跟4个大佬抗衡的能力,不如变成一个中立的状态,于是就出现了如今的局面,始终保持中立!

中立之后, 瑞典不会受到任何军事威胁,不会面临任何战争,同时也不会受到政治的影响 ,这就保证银行能够一直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不会危害到储户的利益!

2, 曾经的军事基地,如今成为了银行的小金库 ,安全程度极高,而且位置隐蔽, 有人说在海底,有人说在阿尔卑斯山底,总之,没有人知道金库究竟在什么地方!

即便是发现了金库的位置,但想要进入也根本是不可能的,需要经过 密码,转轮锁,多人瞳孔扫描,多人指纹扫描,多人人脸识别 等一系列步骤才能进入,否则就只能使用非常规手段,也就是暴力手段,但这种手段在瑞士银行面前根本没用,要知道,这里原本就是军事基地, 就算是核弹都没用 ,更别说是寻常的暴力手段了!

被围攻

正是这2个优点的存在,让瑞士银行成为了全世界最瞩目的银行,也吸引了太多太多坏人的目光,他们都愿意把自己的 不法财产 放入瑞士银行,然后就能够高枕无忧了,但是 给坏人提供保护伞,这显然是不行的 ,于是,瑞士银行就曾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抵制!

多年来,大家都觉得瑞士银行这种做法不太好,于是就做出了一系列的抵制,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之下,瑞士也没有任何办法,最终还是签署了 《全球自动信息交换标准》 ,这份协议签订之后, 瑞士银行当中2.2万亿美元的账户就会被曝光出来 ,不少人也到了心慌慌的时候,手中的钱失去了隐蔽性,反而变成了一块烫手山芋,这可如何是好呢?

写在最后

个人觉得,这种结局其实是很好的,避免了其他人的损失,也撤掉了对坏人的保护, 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这不是很好吗?

银行应该是放心储存的地方,而不是放心藏匿的地方,大家觉得呢?

瑞士的银行由于其严格的保密制度,受到全世界富豪的追捧,和瑞士的银行业不相伯仲的,还有2个国家: 卢森堡和列支敦士登!

这2个国家也许有些人不熟悉,因为实在是太小了,不过却非常富有。下面是2020年的世界人均GDP排行,排名第一的就是卢森堡,第二是瑞士,列支敦士登这个国家比较奇怪,甚至都不在这个表格上,但是熟知它的人知道它的人均GDP是绝对不低于瑞士的。



列支敦士登: 国土总面积差不多是160平方公里,总人口差不多38万人,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小国,夹在瑞士与奥地利两国间。这个君主立宪制的山区小国,虽然土地狭小兼人口稀少,国民收入水准却极高,以阿尔卑斯山美丽风光、避税天堂与高生活水准而着称。





卢森堡: 国土总面积差不多是2,586平方公里,总人口差不多63万人,却有大大小小的银行130多家,吸收的存款达3000-4000亿美金,几乎每一个卢森堡家庭,就有一个人在银行工作。

卢森堡拥有全球最高的人均GDP。自1999年以来,卢森堡一直是欧元区的一部分。卢森堡的经济过去以工业为主,现在卢森堡则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是欧元区内最重要的私人银行中心及全球第二大的投资信托中心,中国的几个大型的银行总部都设在卢森堡。





因为瑞士银行不记名,所以电影里很多来路不正的钱会存进瑞士银行。

我们这里存钱进银行,银行要给钱给储户,瑞士你存完钱,每年还要给银行保管费。

应该是叫瑞士的银行,ubs和cs分别叫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都不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提供的私人银行服务肯定都是记名的,而且被监管的很严格,开户门槛不比citi、GS的私行高。

应为有提成

相当于一个很讲信用的人,只要你出钱让他替你保管财富,他就替你保管财富,其他一律不管也不问。

瑞士银行的客户资料是相当保密的几乎没人可以知道,因为保密也相当安全很多有钱人或者洗黑钱等违法所得就会选择存进去,而且瑞士银行也不是随便能开户的有严格要求的

瑞士是欧洲的中立国,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将战火烧到瑞士本土,瑞士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特别是金融行业,十分发达。瑞士从1713年开始就制定了《银行法》,要求瑞士的各家银行不得泄露客户的隐私。瑞士感觉一部法律的拘束可能不太够,于是不久之后,又出台了一部《联邦银行法》,法律规定银行职员如果泄露客户信息不仅要缴纳大量罚款还得蹲监狱,即使是辞职人员也要终身坚守此规定。

瑞士凭借这两部法律拒绝了所有想来查账的各国政府人员,包括自己国家的政府人员,所以各国不法分子都喜欢把黑钱存到瑞士银行,因为绝对安全,谁也查不到。高风险的情况下也有高回报,瑞士银行顶着各国政府的压力接受来自全球各地的黑钱,瑞士银行不但不给利息还会收取高额的管理费。

瑞士银行本票就是一种信用凭证而已,凭借这个可以在瑞士银行无条件取现,其实跟现金没什么区别。既然是银行本票,那么所有银行都应该有,为什么瑞士银行这么受欢迎?其实准确的来说,瑞士银行是受不法分子、贪官污吏、黑帮大佬的欢迎。这些人总有一些来历不明的钱,而且金额庞大,别的银行不敢收,即便收了也会被官方查出来,但是瑞士银行敢,而且还查不出来。所以很多黑钱都被存进了瑞士银行,赌片里的赌博基本上也都不合法,所以瑞士银行本票的出现也就合情合理了。

黑钱来路不正,黑道见过太多人心险恶、不讲信义。

越是缺少信义和正义,越是稀罕。瑞士国家作为 历史 悠久的中立国。金融发达、战争远离。声名远播、重契约精神、独立精神。

久而久之大家都公认瑞士银行,不会受到外力干涉、司法干预、政治破坏。只保护储户利益,哪怕这个储户金钱来路不正。保密性、安全性、不受干扰、只尊重储户利益,做到极致。

Ⅲ 瑞士那么小为什么能保持中立,连美国都不敢轻易招惹呢

美国不敢动瑞士? 美国一施压,瑞士银行界传承几百年的“客户保密”传统就逐渐瓦解了。 我们知道,瑞士银行业是全球知名的,因为其出名的“绝对为客户保守秘密”,所以深受各国的有钱人追捧,据了解,存放在瑞士银行的外国存款超过2万亿美元。为了打击美国富人的逃税偷税行为,美国司法部门强烈要求瑞银提供涉嫌逃税的4450个美国公民在瑞银的账户信息,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如果加上瑞士整个银行业,涉及的美国公民多达数万人。 最后,瑞银在纠结了很久很久之后,为了不失去在美国的银行执照,不得不向美国政府提交了几千个美国公民的账户信息,并交纳了7.8亿美元的罚款。而美国类似的打击行为依然在继续,一家又一家的瑞士银行将不断中招,毕竟这事情,基本上一抓一个准。 而瑞士银行业虽然也试图不交出美国公民的账户信息,那美国将按照之前的做法,直接起诉这些银行。 如果按照瑞银的操作,瑞士银行业将遭受26亿美元的罚款,并且不得不交出所有美国公民的账户信息。而近年来,随着美俄在政治、军事上的对抗加剧,美国利用其经济、金融优势,不断对俄罗斯升级、加大制裁力量,而俄罗斯在瑞士存有大量的现金财物,迫于美国压力,瑞士也不得不一次次配合美国的要求,冻结俄罗斯客户的账户资金。 瑞士,抛去体量不谈,是一个很强的小国,它也就4万平方公里土地,800万人口,却拥有许多世界级的大企业,军事工业也相当发达。瑞士,还是借助了地理位置,在恰当的时机,成了欧洲各大国之间的一个小中立国。 有了这个中立国,欧洲那些大国们就方便搞一些幕后交易,毕竟有个场合可以吵吵架也不错。 瑞士的中立虽然本身有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相对强悍的实力作为保障,但各大国的配合默契也是很重要的基础,瑞士的存在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 不然,真的要打起来,比如相关“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瑞士”之类的问题,瑞士即使全民皆兵,顽强抵抗,最终还是失败的命运毕竟体量摆在那边,纳粹德国动辄几百万军队,比瑞士的人口都多,无论体量还是质量都碾压瑞士,所谓德国要付出百万人的伤亡那也是有点玄乎了,体量上严重不对等。 至于美国和瑞士,毕竟瑞士在国际上是一个很低调的国家,国际事务上既不瞎掺和,也没什么特别大的影响力,美国人没必要对瑞士搞什么,真要搞,也是经济上的。 当然了,面对美国的压力,瑞士也只能照办,毕竟只是个小国而已。

Ⅳ 世界银行有哪几家

2008年世界银行排名:
1 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Corp 美国(USA) 91,065

2 花旗集团 Citigroup 美国(USA) 90,899

3 汇丰集团 HSBC Holdings 英国(UK) 87,8472

4 法国农业信贷集团 Crédit Agricole Group 法国(France) 84,937

5 摩根大通公司 JP Morgan Chase Et CO 美国(USA) 81,055

6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日本(Japan) 68,464

7 中国工商银行 ICBC 中国(China) 59,166

8 苏格兰皇家银行 Royal Bank of Scotland 英国(UK) 58,973

9 中国银行 Bank of China 中国(China) 52,518

10 西班牙国际银行 Santander Central Hispano 西班牙(Spain) 46,805

11 法国巴黎银行 BNP Paribas 法国(France) 45,305

12 英国巴克莱银行 Barclays Bank 英国(UK) 45,161

13 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 HBOS 英国(UK) 44,030

14 中国建设银行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oration 中国(China) 42,286

15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 Mizuho Financial Group 日本(Japan) 41,934

16 美国瓦乔维亚银行 Wachovia Corporation 美国(USA) 39,428

17 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 UniCredit 意大利(Italy) 38,700

18 美国富国银行 Wells Fargo & Co 美国(USA) 36,808

19 荷兰合作银行 Rabobank Group 荷兰(Netherlands) 34,757

20 荷兰商业银行 ING Bank 荷兰(Netherlands) 33,958

21 瑞银集团 UBS 瑞士(Switzerland) 33,212

22 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日本(Japan) 33,177

23 德意志银行 Deutsche Bank 德国(Germarry) 32,264

24 荷兰银行 ABN AMRO Bank 荷兰(Netherlands) 31,239

25 法国国民互助信贷银行 Credit Mutuel 法国(France) 29,792

Ⅳ 谁能告诉我一下瑞士银行的规模

金融业发达,全国共有银行342家,2004年总营业额22370亿瑞郎,纯利润128.78亿瑞郎。外国银行在瑞分支机构26家。2004年瑞士银行管理的有价证券总金额达34590亿瑞郎,其中国外储户存放在瑞士银行的有价证券金额19670亿瑞郎。银行职员10.7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3.2%。最大城市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是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交易市场。

有193家保险企业,职工8.5万人。2004年瑞士保费收入1253.27亿瑞郎。

2004年外汇储备847.54亿瑞郎。瑞士国库目前拥有黄金2590吨,按人均计算,瑞士是全球人均拥有黄金量最多的国家。

瑞士两大银行:(1)瑞士联合银行(UBS),由原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于1997年12月合并,管理资产总计22800亿瑞郎,是世界第一大资产管理者。2004年营业额374.02亿瑞郎,同比增长11%;纯利润80.44亿瑞郎,同比上升29%。(2)瑞士信贷银行(CSG),成立于1856年。自有资本347亿瑞郎。2004年营业额540.14亿瑞郎,同比增长5%;纯利润56.28亿瑞郎。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
银行客户享有经济活动隐私的合法保护。银行保密制度旨在防止银行擅自透露其客户的信息(《联邦银行和储蓄银行法》第47条)。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银行-客户保密机制的问题。银行保密制度为国内和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广泛的保护。

政界以及商界继续支持银行-客户保密制度,尽管这种制度也遭到了瑞士国内和国外的个别批评,瑞士联邦宪法和公民表决权确保了该制度的继续存在。遵守银行-客户保密制度和法律界定的例外披露义务同等重要。如果存入瑞士银行的款项被怀疑与依据瑞士法律应予惩处的犯罪行为有关,这种情况不受银行保密制度的保护。在税务欺诈的案件中,法庭可以破除银行保密制度,并且能配合外国政府的请求提供司法协助。但如果只是简单的逃税行为,则不提供司法协助,因为瑞士的税收体系基于自行申报的原则。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6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9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