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怎么继承勃艮第
‘壹’ 西班牙是怎么诞生的西班牙的前身是什么国家
你知道西班牙是怎么诞生的吗?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说起西班牙的历史,那我们就不得不说说卡斯蒂利亚王国了,卡斯蒂利亚王国可以说就是西班牙的前身了,由西班牙西北部的老卡斯蒂利亚与中部的新卡斯蒂利亚所组成。这个王国逐渐吞并了周边的一些王国,慢慢的通过联姻的方式与阿拉贡王国合并在了一起,于是西班牙就这么诞生了。
阿方索三世被称为大帝(西班牙语:el Magno),从公元866年开始直到他去世,他是莱昂、加利西亚和阿斯图里亚斯的国王。他在867年击败了巴斯克人的叛乱,于868年和878年征服了波尔图和科英布拉。在大约869年,他通过与潘普洛纳王国联姻的方式建立了联盟。
统治稳定以后,国王下令编制史书,第一次提到了“卡斯蒂利亚”,并提出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国是古老的西哥特王国的合法继承者。他能征善战,在与安达卢斯的 *** 作战中取得了无数胜利。
卡斯蒂利亚在成为王国以前,只是一个县城的名字,它的位置在现代马德里省的北部地区。公元1035年斐迪南一世正式建立卡斯蒂利亚王国,在1037年的内部战斗中,他杀死了自己的妹夫,吞并了莱昂王国。
王国在斐迪南一世死后再一次分裂,5个儿子各继承了一部分。桑乔二世作为长子认为自己是他们父亲所有王国的唯一合法继承人,随后在兄弟之间爆发了7年的王位争夺战。桑乔二世通过征伐重新统一王国,但是他并没有杀害自己的兄弟,阿方索六世被关押在萨哈贡修道院。桑乔二世被暗杀后,其四弟阿方索六世继位。阿方索六世的野心和能力一点不输自己的兄长,他于1085年打败 *** 人,收复了托莱多。
基督徒征服托莱多具有广泛战略意义的价值,伊比利亚半岛的 *** 对未来战局感到不安。塞维利亚,格拉纳达,巴达霍斯和阿尔梅里亚等 *** 地区的统治者开始向阿尔莫拉维德王朝寻求帮助。来自北非的柏柏尔人在瑟加哈斯(Sagrajas )战役中击败了基督徒,后者退回了托莱多城。
阿方索六世呼吁欧洲的基督教王国组织一场反对阿尔莫拉维德(Almoravids)的十字军东征,尽管十字军没有最终实现,但仍有大量外国骑士来到伊比利亚半岛。他们包括雷蒙德和勃艮第的亨利。 *** 这边,反客为主的的阿尔莫拉维德王朝于公元1090年,废除了所有的国王,吞并了整个安达卢斯,西班牙继续处于南北分治的状态。
阿方索老了,但他只有2个女儿没有儿子,这让继承权更加复杂化了。1105年3月,他的女儿乌拉卡剩下了儿子,这个孙子成为了合法的继承人。但是根据欧洲人复杂的继承法,乌拉卡会成为女王,但是她不能再嫁,一旦再嫁,就必须把王位传给儿子【王室继承法太过于复杂,很难把里面的关系理清】。
然而乌拉卡在第二年的秋天和她的对手,阿拉贡国王阿方索一世结婚了。这场婚姻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稳定,而是导致了一场持续了八年的内战。
‘贰’ 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为义大利统一奠定了基础
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Vittorio Amedeo II)(1666年5月14日都灵---1732年10月31日蒙克顿),萨伏依公爵(1675年~1730年)兼西西里国王(1713年~1720年在位)和撒丁王国国王(1720年~1730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大元帅,法兰西王国大元帅,义大利萨伏依王朝史上一个关键的人物,他极其勇敢而聪明,依靠准确的判断和坚韧的毅力,在大同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翻云覆雨,把法国、亚平宁半岛和神圣罗马帝国边境上一个小小的萨伏依公国发展成一个非常大的撒丁王国,为义大利统一奠定了基础。
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于1675年继承他父亲卡洛·埃曼努埃莱二世的萨伏依公爵封号。直到1684年成年前,他的妈妈玛丽·让娜·巴普蒂斯特是萨伏依公国的摄政,这个小公国臣服于路易十四的法国。路易十四为他制定法律,为之提供军队,迫使他迫害逃亡到这里的胡格诺派教徒。胡格诺教徒在英勇的抵抗之后。全部被放逐、驱赶出去;可是在1689年,其中一伙人穿越萨伏依峡谷,完成了"光荣的返回",因为这时候阿梅迪奥二世和法国人打起来了。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卤莽地参加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萨伏依被迫与她强大的邻国法国作战。萨伏依军队节节失利,1706年法军围困了都灵。只是由于堂弟欧根亲王率领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支援,萨伏依才免遭灭顶之灾。
大同盟战争
在大同盟战争爆发后,公爵一开始同法国结盟,以换取米兰的一部分,可是法国国王要求以维鲁亚和都灵的要塞作为保证。于是阿梅迪奥二世转而依靠奥格斯堡同盟各国。这位公爵是个通达明智、手腕灵活,但却更加背运的诸侯。他浑身是胆,亲自指挥,象士兵那样不避艰险。在象他那样的国家里,沟渠纵横、山峦起伏,在这种地形上进行曲折的通道战争,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精通。他极其警惕,办事井井有条,但,不管作为诸侯,还是作为将领,他都犯过错误。他和法国将领尼古拉·卡蒂纳两军对峙时,军队部署失当,因而铸成大错(1690年 8月 18日)。法国将军利用这一错误,在望得见萨卢斯的地方和斯塔法尔德修道院附近大获全胜。这一战役就以斯塔法尔德命名。两军交战,一方死伤惨重,另方几乎毫无伤亡,这就不容置疑地证明:败军处于一种必然要被制服压倒的地形之中。法国军队仅三百人被杀,而萨伏依公爵指挥的盟国军队却阵亡达四千人之多,这位以善战闻名的萨伏伊公爵不得不放弃自个的公国投奔盟友。 卡蒂纳元帅在取得斯塔法尔德战役的胜利和征服萨伏依之后,并不可以保证多菲内免遭同一个萨伏依公爵的入侵,1691年阿梅迪奥二世在奥地利堂弟欧根亲王的支援下卷土重来,在库内奥大获全胜。重占德尔菲纳托,并组织游击战进行全面牵制。纵然1693年困守一地的法军在马尔萨伊得胜,但也不可以拯救卡萨尔这个重镇重现回到萨伏依公爵手里,仗打到1695年是,双方都已精疲力尽。
当萨伏依公爵维托里奥·阿梅迪奥需要为自身利益而解除所承担的义务时,他就先于其他君主作出抉择。要使萨伏依公爵决心接受和平非常简单,法国把他的国土归还他,并给他金钱,还向他建议,让他的女儿和太阳王的孙子、法国王位继承人、年轻的勃艮第公爵结婚。萨伏依公爵答应通过条约为义大利取得这种中立。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最初的答复是加以拒绝,于是,萨伏依公爵把他的军队并入法国军队。不到一个月,这位诸侯便由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大元帅变为路易十四的大元帅。他的女儿当时十一岁,被带往法国(1697年),与十三岁的勃艮第公爵结婚。萨伏依公爵背叛后,正如内伊梅根和约缔结时期一样,每个同盟成员都作出决定,进行谈判。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首先接受义大利中立。这加速了和约的缔结。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参加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萨伏依开始联合法国一起对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作战,但一开始就不顺利,在欧根亲王的打击下,尼古拉·卡蒂纳元帅战败北撤换,继任的维勒鲁瓦公爵名义上是他的助手,可维勒鲁瓦仗着和路易十四的关系,从来不把他放在眼里。结果又被欧根亲王活捉了去。更雪上加霜的是,1702年英国名将约翰·丘吉尔和欧根亲王合作,在布伦海姆之战大破法军,国际形势也因为这场战役发生了根本转变,在这种形势下,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决心改旗易帜,投靠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
萨伏伊公国是法国进入义大利必经之地,因此法国王室格外看重与萨伏伊的关系。路易十四的两个孙子,法国"小太子"勃艮第公爵路易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分别取了萨伏伊公爵的两个女儿,路易十四过去开玩笑的称这位亲家是世间最显赫的岳丈。战争开始后更是给予对方大量金钱补贴,在路易十四看来萨伏伊公爵应当是最靠得住的盟友。但是事实证明婚姻远远不如利益来得可靠,萨伏伊公爵一直图谋扩大领土,他希望得到蒙费拉与曼图亚甚至是米兰,而这些领土却是西班牙的属国与飞地,路易十四当然不大概把孙子的领地交给亲家。
而且在萨伏依公爵看来这个"世间最显赫的岳丈"一点也不是好事,身为西班牙王室女婿的路易十四可以凭借联姻获得整个西班牙,那么未来成为法兰西、西班牙之王的两个女婿想要夺取自个这个岳丈的家业更是轻而易举,因为此时的萨伏依公国已完全处在波旁家族的包围之中。实际上非常早以前萨伏依公爵就已与皇帝勾勾搭搭,只是迫于路易十四的军事压力而不敢变节,眼见现今皇帝占了上风,奉行唯利主义的萨伏伊公爵再也坐不住了,他马上与皇帝取得了联络,利奥波德皇帝许诺将路易十四未能让给他的蒙费拉、曼图亚、米兰西部的部分领地让与萨伏依公爵,(反正不是自个的地)同时给予他两倍于法国的金钱资助。(这笔钱实际上是从英国、荷兰给予的皇帝的补助中划出来的,皇帝自个没掏一分钱)萨伏依的变节使得波旁家族在义大利的形势急转直下,身处米兰的法西联军失去了与本土的直接联络,1706年法军围困了都灵。他率兵1.5万坚守4个月待援,奥地利名将欧根亲王率领的4.2万军队的支援,在都灵战役大破法军。法军马尔森元帅当场战死,8万法军崩溃。法国在北义大利的势力一扫而空。
1713年,作为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回报,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成为西西里国王。但是后来,奥地利、英国、荷兰及法国四国同盟(包括萨伏依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的盟友)强迫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放弃西西里岛。作为交换,他获得了较小的撒丁岛。1720年,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成为撒丁岛-皮埃蒙特王国的第一代国王。撒丁王国日渐强大,为未来的民族国家义大利王国奠定了基础。1730年他退位,将王国留给儿子卡洛·埃曼努埃莱三世,两年后他在都灵去世。
‘叁’ 16世纪西班牙如何兴起
16世纪是西班牙的世纪,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但反观西班牙这一民族国家的兴起,却是昙花一现。15世纪末兴起后活跃了一个世纪,便由日不落帝国走到了日薄西山。
西班牙在15世纪末的崛起,与斐迪南二世有很大关联。斐迪南作为阿拉冈王子,1469年与卡斯提尔王位继承人伊莎贝拉公主结婚,1474年与伊莎贝拉一起登上卡斯提尔王位。1476年,葡萄牙国王阿尔丰沙五世为支持其妻、卡斯提尔公主胡安娜继承王位,率军入侵卡斯提尔。危急时刻,斐迪南率阿拉冈军队赶到,在托罗战役中打败葡萄牙军队,巩固了对卡斯提尔的统治。1479年斐迪南又继位阿拉冈国王,卡斯提尔和阿拉冈合并,基本形成西班牙国家。1492年,就在哥伦布和他的同伴们驾着三艘帆船向着茫茫大海深处航行的那一年,斐迪南和伊莎白拉亲率大军进攻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后据点格兰纳达,经长期围困后,攻陷了这一要塞,至此历时七个多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终告完成。1495年又迫使法军撤出那不勒斯,1504年斐迪南兼任两西西里国王,统治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1512年合并纳瓦尔王国,最后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
斐迪南二世死后无嗣,由其外孙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继承西班牙王位。这位查理就是英国宗教改革时曾提到的那位凯瑟琳王后的侄子,在西班牙他被称为查理一世,但很快地他便继承了另一宗巨大的遗产—神圣罗马帝国,他有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查理五世。哈布斯堡家族诸皇中有一个形象上的共性,那就是下鄂突起,查理五世和他的继承人腓力二世均是如此。这个家族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自从1273年霍亨施陶芬家族绝嗣后,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被选为德意志皇帝——即神圣罗马皇帝,这个贪得无厌的家族便开始了其统治。查理五世或许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后的标志,亦是这个家族中最后一位较为受人关注的皇帝。1500年一位精神不健全的妇人在比利时的根特生下一位能力平庸的孩子,这个出生在尼德兰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了欧洲压力的焦点,因为他不仅是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国家——西班牙的国王,还是新教与天主教斗争主战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种结果完全应归功于其祖父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婚姻权术。马克西米利安是哈布斯堡家族中玩弄政治婚姻最成功的一位,他的本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一点遗产:奥地利、斯提里亚和部分的阿尔萨斯。通过第一次政治婚姻,他获得了尼德兰和勃艮第,在第一位妻子死后,他又通过婚姻得到了米兰公国,最后他还让他的儿子和西班牙的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一个低能的女儿结婚。就这样,当查理的父亲和祖父相继过世后,他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美洲大陆的大部分和西班牙、德意志、奥地利、尼德兰、米兰公国和整个意大利南部。
与同时代的法兰西斯一世或是亨利八世相比,查理五世或许是不幸的,因为英国也好法国也好,终究只是一个国家,而对查理来说,烦恼无处不在。在西面,与法国争夺意大利的斗争从未间断,而法兰西斯一世时期的法国恰恰刚摆脱了教皇和贵族的束缚,正致力于对外扩张;在东面,土耳其人则长驱直入匈牙利并占领了布达佩斯;在西班牙国内,在"收复失地运动"中建立起来的等级议会有着许多特权并威胁着王权的存在;在德意志的情形还更糟些,信奉新教的诸侯们正在不停地叛乱。可怜的查理在1556年退位,将他的领地分为两块,一块是德意志由他弟弟斐迪南继承,而另一块则是西班牙及其领地由其子腓力二世继承。腓力二世又作菲利普二世,其妻为着名的英国女皇血腥玛丽,两口子全是狂热的天主教徒,迫害新教徒的手段与决心竟是惊人的类似。菲利普二世在位时较为突出的成果也许是勒盼多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他与威尼斯和教皇结盟打败了土耳其舰队,阻止了土耳其帝国对西地中海地区的进攻,并以接受纳贡的形式停止了对匈牙利的进攻。1580年西班牙吞并了葡萄牙及其海外殖民地,是这个国家最后的辉煌。仅仅时隔一年后,尼德兰便宣告独立,八年后,无敌舰队败于英人,此后西班牙国力渐衰,退出欧洲强国之列。
‘肆’ 16世纪初荷兰人为什么一开始同意让西班牙人统治自己的国家呢
荷兰是尼德兰七个邦中的一个。因为它势力最大,影响力最广,所以约定俗成的叫荷兰。其实全称应该叫尼德兰王国。(尼德兰即低地的意思。)
就好像英国的全称不是英吉利国,而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五国。
简单地说,尼德兰地区是娶老婆得到的嫁妆,然后又是娶老婆的嫁妆,这样转来转去,转到哈布斯堡家族手里。然后哈布斯堡家的传给自己孙子查理五世。
理五世传给自己儿子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
详细如下:
尼德兰地区最初是强大的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分为许多个公爵、伯爵、男爵们的领地。法兰克王国后来分裂为西法兰克(主体部分即今天的法国)东法兰克(主体部分即今天的德国和奥地利)中法兰克(今天的荷兰、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
中法兰克王国夹在东西两个王国之间,不断被蚕食。
法王约翰二世在1364年封自己的儿子腓力为勃艮第公爵,此为瓦卢瓦-勃艮第支系。腓力娶了佛兰德女继承人玛格丽特。而玛格丽特给他带来了低地地区数个伯爵领地。于是勃艮第公爵又兼领勃艮第伯爵。
尼德兰即为其中的一部分。
公元1477年,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在南锡战死。勃艮第继承人玛丽和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一世联姻,于是勃艮第巨大领地被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法国波旁家族瓜分。原勃艮第公国和阿图瓦伯国归了法国。低地(尼德兰)的勃艮第领地(包括荷兰和比利时)和勃艮第伯国则转入哈布斯堡家族。
(勃艮第伯国在1678年被法国夺回,即今天法国的弗朗什孔泰大区。)
1493年,腓特烈三世去世,马克西米连继位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低地(尼德兰)的勃艮第领地成为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直辖领土。
神圣罗马帝国即德国的第一帝国。普鲁士那个德意志帝国是第二帝国。希特勒自称第三帝国即由此而来。
因为奥地利和西班牙联姻。当查理的祖父、外祖父以及其他亲戚纷纷去世后,1519年,查理登上所有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君主宝座,此时,他是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的卡尔五世、西西里的卡洛一世、那不勒斯的卡洛四世,尼德兰和西属美洲的统治者,以及其他许多小国的君主。
这是欧洲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统称查理五世帝国。
查理五世是个优秀的将军,但却是个狂妄又没有才干的皇帝。不足以运作他祖父和外祖父为他创造的庞大帝国。他想要统一欧洲,同时还要统一全欧洲的教会。
查理五世招来了所有敌人的围攻,法国、英国、匈牙利、土耳其等等。特别是夹在中间的法国,拼尽全力进攻。查理五世屡战屡胜,却就是深陷泥潭。
1550年,他取得了短暂的胜利。
法王法兰西斯一世死了。英王亨利八世也死了。
1550年,查理五世颁布《血腥诏令》,宣布镇压新教,恢复天主教的统治。这条诏令虽然是针对的尼德兰,但是却大大激化了德意志的宗教矛盾。新旧教诸侯与教皇都感到惶恐不安,怕皇权的增长威胁到自身,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查理五世。
于是法国和德国的新教和旧教诸侯们,以及罗马教廷结为同盟,共同攻击皇帝。
查理最终招架不住,精疲力尽之后,决定退位,把国家重新分配。
分成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尼德兰划归他的儿子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也就成为西属尼德兰。这是1556年。
1568年尼德兰的贵族,奥伦治亲王威廉,这个曾经的法国名将,跟法王闹翻了。于是带着一队兵马回尼德兰参加干革命。
1581年联省共和国成立,奥伦治亲王的家族出任共和国执政。
(荷兰执政并不是连续存在的。通常是发生战争或者重大问题的时候,才有各省代表从奥伦治家族中推选一人出任执政。战争打完以后就会解职。直到拿破仑战争之后,1813年各省承认必须有个长期稳定的中央政府,才选举奥伦治家族为尼德兰国王。)
尼德兰北部的联省共和国独立后,尼德兰南部(今比利时)仍然属于西班牙统治。后来转为奥地利领地,为奥属尼德兰。法国大革命后1792年被法国攻占,1815年归荷兰统治。1830年独立为比利时王国。
‘伍’ eu4勃艮第独立过高还能继承吗
能。《欧陆风云》是由ParadoxEntertainment开发的一款历史策略游戏。本作是一个跨越四个世纪的一个游戏,玩家可以自由选择扮演欧洲,美洲,非洲人。欧陆风云4勃艮第独立过高,还能继承。勃艮第的遗产继承顺序如下,法国先来,拿走所有法兰西地区、法兰西文化圈、非神罗的地,接下来继承顺序是,随机联姻接邻神罗诸侯,随机联姻神罗诸侯,联姻的西班牙或卡斯提尔,没有8块地的皇帝,随机君主制邻国英格兰不算,随机邻国。
‘陆’ 奥皇到底怎样才能继承到勃艮第遗产
勃艮第遗产继承顺序
先拿走所兰西区、兰西文化圈、非神罗;
神罗皇帝8块(奥利皇帝要6块)接拿走剩
皇帝没8块或放弃些接继承顺序
随机联姻接邻神罗诸侯
随机联姻神罗诸侯
联姻西班牙(或卡斯提尔)
没8块皇帝
随机君主制邻(英格兰算)
随机邻(英格兰算)
勃想拿勃遗产请遗产发前皇帝拿8省
~满意请采纳~明请追问~雷同请看答间
‘柒’ 谁是谁- 16世纪欧洲王朝的几张八卦关系图
前几天的都铎后宫戏,很多朋友说,因为欧洲人取名字太缺乏创意,那么多个王朝翻来覆去就几个名字在里边转,看到最后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找到三个谱系关系图(按地域和联姻关系远近,分成西班牙和哈布斯堡、法国、英格兰和苏格兰三大块),以后看欧洲16、17世纪历史时也许可以用得上,特分享。
西班牙和哈布斯堡王朝
上图主要人物简介
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 (1451–1504)
自1474年起统治卡斯蒂利亚。她与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的联姻,将西班牙两大王国联合起来,形成了强大的天主教联合统治。
仅育有一子,且短寿。但数个女儿均成为欧洲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其中人称“疯女”的胡安娜继承了卡斯蒂利亚,最年幼的女儿是着名的亨利八世首任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神圣罗马皇帝(1459–1519)
其妻为荷兰的大公夫人,结合他自己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他的政治理想是尽可能地统一欧洲。
其子勃艮第的菲利普(1478–1506)与疯女胡安娜的婚姻,产生了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尔斯五世。
奥地利的玛格丽特(1480–1530)
马克西米利安和勃艮第的玛丽还有一个女儿,玛格丽特。自幼许配给法王查尔斯八世,并在幼儿时就被送去法国抚养长大。这段联盟破裂后,她嫁给了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唯一的儿子、继承人胡安,胡安早夭后,她又嫁给萨伏依大公。萨伏依大公也不幸离世,她于是回到荷兰,代表外甥查尔斯摄政多年。十二岁的安·博林是她的侍应女官之一。
查尔斯五世 (1500–1558)
查尔斯从祖父马克西米利安手里继承了奥地利领土,以及神圣罗马皇帝的头衔。从父亲菲利普手里继承了勃艮第领土,从母亲胡安娜手里继承了卡斯蒂利亚领土,以及外祖父斐迪南手里继承了阿拉贡领土,还不算新征服的土地。
这些继承成为他的个人负担,最终他放弃了奥地利土地和东欧的权力,并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衔传给他弟弟斐迪南 (1503–1564)。
权势和领土如此集中在一个家族手里,确立了十六世纪的哈布斯堡望族的绝对统治地位。
菲利普二世(1527–1598)
西班牙的菲利普,荷兰的继承统治者。早年与玛丽·都铎的联姻使他成为英格兰的君主配偶,后来通过母亲继承了葡萄牙。他在历史上最着名的事迹是于1588年向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派遣无敌舰队。
法国
上图主要人物简介
波热的安(1461–1522)
法王路易十一(1423–1483)的大女儿。一个非常强势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着有贵族妇女行为手册指南,被比作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她协助抚养了奥地利的玛格丽特和萨伏依的露易丝。
布列塔尼的安 (1477–1515)
1488年从父亲手上继承了独立的布列塔尼公国,她希望能在法国的压力面前保持布列塔尼的独立。
经过几个月的武装冲突,1492年她被迫与年轻法国国王查尔斯八世结婚。查尔斯八世在姐姐波热的安的帮助下,使得布列塔尼的安权力尽失。
依照婚约,她在查尔斯死后,又被迫嫁给王位继承人法王路易十二(1462–1515)
萨伏依的露易丝(1476–1531)
原本只是波热的安的一门穷亲戚。随着几任法国国王的相继离世而没有留下子嗣,她与昂古莱姆伯爵的儿子弗朗索瓦成为最近的继承人。
弗朗索瓦一世(1494–1547) 于1515年登基后,露易丝被一致认为在他身后掌控着真正的权力。
纳瓦拉的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德·昂古莱姆, 1492–1549)
除了弗朗索瓦而外,露易丝还有个女儿,玛格丽特。
母子三人关系十分密切,被称作“三位一体”。玛格丽特的两次婚姻都未能丝毫减少她对她哥哥的忠诚。
她是一个作家、知识分子、天主教会改革者,有史家认为她极有可能是年轻的安·博林的榜样。
达尔布雷的胡安娜(1528–1572)
纳瓦拉的玛格丽特的女儿,于1555年继承了她父亲的纳瓦拉的王国。追随她母亲的改革传统,她于1560年公开改宗,成为新教徒,是宗教改革史上的第一位女英雄。
她与波旁的昂托万(1518–1562) 的婚姻产生了一个儿子,纳瓦拉的亨利 (1553–1610),最终成为法王亨利四世。
英格兰和苏格兰
上图主要人物简介(苏格兰)
玛格丽特·都铎 (1489–1541)
亨利八世的姐姐。玛格丽特嫁给了苏格兰王詹姆士四世 (1473–1513), 却见他在弗洛登战役被弟弟的军队杀死,留下她摄政辅佐她还是婴儿的儿子,詹姆士五世(1512–1542)。
玛格丽特决心要掌控权力,但是因为对自己独自操控的能力没有信心,她为自己操持了未来两个十分失败的婚姻。
安格斯 (阿奇博尔德·道格拉斯, 第六世安格斯伯爵,1489?–1557)
玛格丽特·都铎于1514年嫁给第二任丈夫安格斯,为了获得道格拉斯家族的支持。
这场婚姻很快变得十分苦涩,安格斯成为与她争夺年轻国王儿子控制权的主要竞争对手。他们还生了一个女儿,玛格丽特·道格拉斯女爵(1515–1578)。
玛丽·德·吉斯 (1515–1560)
出自强大的法国贵族吉斯家族,1538年玛丽嫁给苏格兰的詹姆士五世,他于1542年他们的女儿玛丽,未来的苏格兰女王,出生几天后死去。自那天起,玛丽·德·吉斯的生活就彻底贡献给为她女儿获取并保持苏格兰王位。
玛丽·斯图亚特 (玛丽, 苏格兰女王1542–1587)
从婴儿期起直到青年,玛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等候嫁给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大儿子,弗朗索瓦。
弗朗索瓦早夭后,玛丽于1561年返回苏格兰,试图统治那个动荡的国家。她最后虽然衰落,并在福瑟临黑被处极刑,但她的血脉使她最终成为伊丽莎白·都铎王位来自天主教的挑战者。
达恩利 (亨利·斯图亚特,达恩利勋爵, 1545–1567)
玛格丽特·道格拉斯女爵(玛格丽特·都铎之女)的儿子,达恩利因此主张过英国王位。这也许是他1565年与苏格兰女王玛丽结婚的背后原因。但这是一场失败的婚姻,他的被暗杀毁坏了玛丽的声誉,间接导致了她的下台。
博思韦尔 (詹姆斯·赫博恩, 第四世博斯韦尔伯爵, 1534?–1578)
导致玛丽下台的直接原因,是她1567年的第三次婚姻,嫁给博斯韦尔伯爵。博思韦尔一直被达恩利的支持者怀疑与谋杀达恩利有关。
玛丽被击败,并被废黜后流亡海外,他则死于丹麦的监禁生活中。
詹姆士六世(1566–1625)
苏格兰玛丽女王与达恩利勋爵的儿子。詹姆士还在襁褓中就接受了王位。
在苏格兰严厉的传统中被抚养成人,在他所受到的教导中,玛丽始终被当成反面榜样:糟糕的管理,妇人之仁。他与伊丽莎白一世融洽相处,在她1603年去世后,他成为英王詹姆士一世。
上图主要人物简介(英格兰)
亨利七世(1457–1509)
首任都铎君主。
他与约克家族女继承人伊丽莎白的婚姻联合了约克家族和兰开夏家族,结束了玫瑰战争。
他的儿子亚瑟王子娶了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女儿凯瑟琳。
阿拉贡的凯瑟琳 (1485–1536)
西班牙斐迪南和伊莎贝拉最小的女儿,最初嫁给亨利七世的大儿子亚瑟。亚瑟早逝后,凯瑟琳嫁给亚瑟的弟弟,亨利八世。
这场基于爱情的婚姻,最终因为凯瑟琳未能给亨利八世生出儿子而失败。
亨利八世(1491–1547)
历史上以六个妻子以及与罗马教廷决裂而闻名。
在当时的欧洲,面临的劲敌有弗朗索瓦一世和查尔斯五世,亨利渴望在更大的欧洲舞台上占领一席之地。
安·博林 (1501?–1536)
安的出生相对卑微。但她在奥地利的玛格丽特监护下长大,后来进入法国宫廷。
尽管她获得了十分被斩首的结局,然而英国新教的兴盛,以及她的女儿伊丽莎白,却成为她留下的永恒遗产。
爱德华六世(1537–1553)
亨利八世的第三任妻子简·西莫为亨利生下的儿子。不幸爱德华在九岁即位后,仅活了六年。
他临死时将王位传给远房表妹简·格雷女爵,亨利八世的妹妹的孙女。
玛丽·都铎 (1516–1558)
阿拉贡的凯瑟琳与亨利八世的女儿。她幼年和少年时期饱受父母婚姻失败所带来的折磨,拒绝接受父亲的信仰。
1553年,弟弟的去世给她带来了登上王位的机会。然而即位后,因为不惜一切代价恢复天主教正统,而对新教徒的迫害,使她死后获得了“血腥玛丽”的称号。
伊丽莎白·都铎 (1533–1603)
安·博林的女儿。她登上英王宝座的路途十分艰辛,但最终被历史以最伟大的君主而记住。
“Game of Queens" by Sarah Gristwood, 2016
‘捌’ 西班牙是怎么成为海上霸主历程
14世纪末改良卡拉维尔式帆船,成为欧洲第一个普及三桅杆帆船的天主教国家
15世纪,先后扩建塞维利亚,马拉加,阿尔梅里亚,巴伦西亚等港口,港口吞吐量逐渐超过地中海昔日霸主马赛和热那亚,仅次于地中海宝盒威尼斯。
15世纪中叶征服摩洛哥,完全控制直布罗陀海峡,成为地中海西侧的海上门户。
16世纪学习土耳其海军的技术,改良了拉丁帆盖伦,增加第三层甲板,大量使用甲板炮,和热那亚人一起打败威尼斯土耳其联合海军。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时期,两次征服突尼斯,遏制北非海盗和伊斯兰教势力。北方控制荷兰等低地国家。北方贸易争夺战中,利用海军海上封锁奥斯陆半年之久,成为第一个使用海上封锁战术的国家。
1580年吞并葡萄牙,重组帝国船只,以阿方索干船坞为生产基地,开建无敌舰队。8年后与英国的海战惨败,海上霸主易主。
1595年加拉加斯港落成成为新大陆第一大港,仅仅8年后被扩建的哈瓦那港代替。
17世纪第一个引入海军护航体系的国家,保护西班牙往返欧洲与新大陆之间的运金船。
1769年圣特里尼达号在哈瓦那下水,是世界上唯一一艘四甲板超级战舰。西班牙决心再次恢复海洋霸主的地位。
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败给纳尔逊,圣特里尼达号被俘虏。之后殖民地丧失,直布罗陀省被英国划走,西班牙彻底失去海洋争霸的能力。
‘玖’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王位争夺战
在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卡斯蒂利亚)作为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双雄,因为联姻等复杂关系,在论资排辈下,双方的王室成员一定程度都有对方国家王位的继承权。这就为一方国家发生王位继承人危机时,另一方总是有觊觎之心。
1383年,葡萄牙王国勃艮第王朝(因建国者阿方索一世的父亲来自勃艮第,故称为勃艮第王朝)的末代国王费尔南多一世去世,没有法定子嗣继位,引发葡萄牙王位继承危机。
1385年,费尔南多一世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父亲的私生子—若昂,经过与费尔南多一世女婿卡斯蒂利亚国王胡安一世长达2年的王位争夺,最终若昂取得胜利。
本来身具上代国王血脉的若昂继位,是葡萄牙贵族们大多支持的选择。但费尔南多一世的王后莱昂诺尔不甘心自己就此成为象征意义的“王嫂”,遂决定让自己已经出嫁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女儿继承王位,因为女儿在卡斯蒂利亚,这样她就可以作为葡萄牙摄政者独揽大权。
显然,这样的决定遭到全体葡萄牙贵族的反对,这等同于把葡萄牙王国送给卡斯蒂利亚王国国王胡安一世。
为避免夜长梦多,得到国内贵族广泛支持的若昂召集手下1000多名骑士团军队,准备武力夺取王位。
另一边,卡斯蒂利亚国王胡安一世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借口保护妻子和丈母娘的合法权益,率领6000名卡斯蒂利亚士兵兵锋直指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很明显,此次里斯本争夺战双方兵力差距悬殊。胡安一世很快率军将里斯本重重包围,并从水上切断了里斯本的海上供给线,打算逼迫若昂物资耗尽而投降。
若昂手下大将佩雷拉使出连锁船阵,把战船集中布置在里斯本外围海上,阻止对方从海上轻易登陆。
葡萄牙人的顽强超出胡安一世的想象,经过长时间的围困,卡斯蒂利亚依旧不能攻破里斯本,而军中又爆发了大规模瘟疫,胡安一世被迫撤退,若昂得以成功登上葡萄牙王位。
没过多久,卡斯蒂利亚王国和法国联军3万多人卷土重来,葡萄牙国王集全国之力召集6000多军人和盟友英格兰援助的数百长弓手共同抗敌,结果葡军以少胜多,大败卡斯蒂利亚,再次赢得葡萄牙的独立,此战史称阿尔茹巴罗塔战役。从此,葡萄牙成为英格兰忠实的盟友。
1474年,卡斯蒂利亚王国恩里克四世去世,同样没有男性继承人。卡国贵族围绕王位继承问题,分为两派。一派支持恩里克四世的女儿胡安娜,另一派支持恩里克四世的妹妹伊莎贝拉。
既然双方都是女性继承人,不可避免地要拉外援,引入外部势力。
伊莎贝拉的背后是她的丈夫,实力强大的阿拉贡王国国王斐迪南二世。
而胡安娜的背后是母亲葡萄牙公主若阿娜和她的舅舅,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对卡斯蒂利亚王位觊觎已久的阿方索五世为使自己竞争王位有理有据,不顾自己和胡安娜的舅甥关系和30岁的年龄差,果然向胡安娜求婚。而半岛北方的法国素来和阿拉贡王国不和,此次危机中站队胡安娜。
时不我待,按耐不住的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决定先开第一枪,自己带领大军攻入卡斯蒂利亚,占领了布尔戈斯要塞。但在此处,他遭遇了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的援军,双方僵持不下。
阿方索五世的儿子若奥迅速在国内召集了后备军,前往支援阿方索五世。得到增援的葡军遂与阿拉贡军队展开激战。
跨国作战的阿方索五世行动瞻前顾后,一方面怕表现得太强势,卡斯蒂利亚贵族倒向阿拉贡,另一方面,又怕在异国损失自己的精锐部队。导致此次遭遇战,双方人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葡军败退。
于是阿方索五世前往法国求援,但法国方面的意图很明显,我只是口头上支持,仗得你们自己打。
陆战进行的同时,海战也同步进行。卡斯蒂利亚舰队纵横大西洋,突袭了葡萄牙殖民地非洲几内亚和加纳利群岛,但随即被反应过来的葡萄牙海军击败。
陆战海战陆陆续续打了5年,双方投入巨大,却都不能取得压倒性胜利,于是双方开始传统模式—和平谈判。经过谈判桌上的讨价还价和外部战场的你来我往,双方最终签订《阿卡科瓦条约》。
战场不利的葡萄牙阿方索五世吞下苦果,被迫放弃对卡斯蒂利亚王国的要求和海外殖民地加纳利群岛的所有权,而教皇也同样反对他迎娶自己的外甥女胡安娜,这一把阿方索五世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对手伊莎贝拉成功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并与丈夫的阿拉贡王国合并,实行双王统治,成为后来西班牙的雏形,合并后的两国也由此成为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
1578年,葡萄牙骑士国王塞巴斯蒂昂南征摩洛哥途中,在马哈赞河之战中,被摩洛哥军队埋伏而全军覆没,国王本人也战死沙场。摩洛哥前太子和摩洛哥老苏丹也同样死于这场战争,史称“一战死三王”。
塞巴斯蒂昂唯一的叔祖父,70岁的红衣主教恩里克还俗继承葡萄牙王位,但很快,这位年迈的国王也驾鹤西去,没有留下子嗣。
这样,葡萄牙王位在血缘上最有资格继承的人是前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外孙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曼努埃尔一世的外孙女布拉干萨公爵卡塔丽娜和若奥三世的兄弟路易斯亲王的私生子安东尼奥。
很显然,这其中,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实力最为强大,受到葡萄牙贵族和僧侣的支持,而安东尼奥则颇受老百姓支持。
腓力二世倚仗武力支持,决定不再墨迹,以武力夺取王位。他派阿尔瓦公爵率1.4万西班牙士兵进入葡萄牙,与安东尼奥率领的8000军队拉开王位继承战的序幕。
实力如此悬殊,西班牙军队很快取得压倒性胜利,4000多葡军被俘,腓力二世趁势占领里斯本。败逃的安东尼奥并没有放弃,他逃亡到英格兰和法国,最后在亚速尔群岛组织了临时政府,继续对抗腓力二世。
在安东尼奥的四处奔走下,英、法、荷和葡萄牙组成联合舰队卷土重来。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决定给予其毁灭性打击。
在圣米格尔岛附近海域,双方舰队爆发大规模海战。西班牙海军依靠船坚炮利,彻底摧毁联合舰队,17岁以上的战俘全被以海盗罪处死。
西班牙军队乘胜占领亚速尔群岛,葡萄牙的临时政府被摧毁,自此,葡萄牙本土及海外势力全部并入西班牙帝国,葡萄牙进入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
直到1640年,葡萄牙贵族趁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叛乱之际,宣布摆脱西班牙统治,拥立若奥四世为国王,结束了西班牙对葡萄牙长达60年的占领。
‘拾’ 西班牙的崛起
两个王国构成: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
卡斯蒂利亚的亚莎贝拉嫁给阿拉贡的斐迪南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天主教君主),西班牙通过联姻和继承扩张领土。1496年王位传到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女儿胡安娜公主嫁给神圣罗马黄帝马克西米利安的儿子、哈布斯堡家族的勃艮第公爵“美男子腓力”。1516年他们的儿子作为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和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继承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和阿拉贡在意大利的领土。1554年查理五世的儿子腓力与英格兰公主玛丽·都铎结婚,1558年他退下王位并将哈布斯堡家族一分为二传给他的儿子腓力和他的弟弟斐迪南,即腓力二世:继承西班牙、尼德兰、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部分意大利领地;斐迪南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继承包括奥地利在内的哈布斯堡家族自古以来的领地。
西班牙在腓力二世时期达到巅峰,他在马德里建造埃斯科里亚尔宫。1559年持续到1577年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对抗,消除了土耳其人的威胁,不过过度扩张已经为西班牙帝国埋下了衰落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