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人为什么喜欢喝茶
① 茶艺师解析国外的饮茶风俗
茶艺师解析国外的饮茶风俗
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
1、埃及人的饮茶习俗
埃及是重要的茶叶进出口国,埃及人喜欢喝浓厚醇冽不加牛奶的茶,但喜欢加蔗糖。埃及糖茶的制作比较简单,将茶叶放人茶杯用沸水冲沏后,杯子里再加上许多白糖,其比例是一杯茶要加三分之二容积的白糖,让它充分溶化后,便可喝了。茶水入嘴后,有勃钻糊糊的感觉,可知糖的浓度有多高了,一般人喝上二三杯后,甜腻得连饭也不想吃了。
埃及人泡茶的器具也很讲究,一般不用陶瓷器,而用玻璃器皿,红浓的茶水盛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像玛瑙样,非常好看。埃及人从早到晚都喝茶,无论朋友谈心,还是社交集会,都要沏茶,糖茶是埃及人招待客人的最佳饮料。
2、肯尼亚饮茶习俗
肯尼亚位于非洲高原的东北部,是一个横跨赤道的国家,濒临印度洋,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平均海拔将近2000米,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壤呈红色,属酸性土壤,很适合茶叶生长。
肯尼亚人民喝茶深受英国统治时期的影响,主要饮红碎茶,也有喝下午茶的,冲泡红茶加糖的习惯很普遍,过去只有上层社会才饮茶,目前一般平民也喝茶,在大饭店和市面上也可看到提供饮茶的场所。绿茶在肯尼亚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
3.摩洛哥人喝茶的习俗
茶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穿越阿拉伯世界,来到了北非的摩洛哥,摩洛哥人均信仰回教,不喝酒,其他饮料也很少,于是这里饮茶之风很甚。摩洛哥人上至国王,下至市井百姓,每个人都喜欢喝茶,可以说茶已成为摩洛哥人文化的一部分。
逢年过节,摩洛哥政府必以甜茶招待外国宾客。在日常的社交酒会上,必须在饭后饮三道茶。所谓的三道茶,是敬三杯甜茶,用茶叶加白糖熬煮的甜茶,一般比例是1千克茶叶加10千克白糖和清水一起熬煮。主人敬完这三道茶才算礼数周备。在酒宴后饮三道茶,口感甘醇,提神解酒,十分舒服,而喝茶用的茶具,更是珍贵的艺术品,摩洛哥国王和政府往往以此作为礼品馈赠来访的贵宾。摩洛哥家庭也有客来敬茶的礼俗。
4、澳大利亚的饮茶习俗
澳大利亚的牧民居住在高寒的山区,以放牧为生,由于气候寒冷,蔬菜极少,使他们成为嗜好饮茶的民族。澳大利亚人喜欢饮红茶,而且必须在煮好的茶汤内加入甜酒、柠檬和牛乳,这种有各种味道的茶汤营养丰富,能增加人体的热量。澳大利亚的多味茶在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的下层人民中也很流行。
5、阿根廷人饮马蒂茶
阿根廷人喜欢饮马蒂茶,其饮茶方式也别具一格。他们把马蒂茶叶放入一个非常精致的、上面刻有民族图案的葫芦形瓢中,然后冲入开水,‘片刻以后便开始饮用,他们的饮法也很独特,既不用嘴直接去喝,也不用舌头去舔,而是用一根银制的吸管插入葫芦瓢内,像中国的儿童吸饮料一样,慢慢地吸饮。
6、印度人的饮茶习俗
印度人喜欢饮用马萨拉茶。其制作方法是在红茶中加入姜和小豆蔻。虽然马萨拉茶的制作非常简单,但是喝茶的方式却颇为奇特,茶汤调制好后,不是斟入茶碗或茶杯里,而是斟入盘子里,不是用嘴去喝,也不是用吸管吸饮,而是伸出长长的舌头去舔饮,故当地人称为“舔茶。
7、普兰人的合碗茶
普兰人居住在欧洲北部,他们也是喜欢饮茶的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饮茶方式。普兰人一家人在一起时,喜欢饮茶聊天。茶水熬好后,不是每人一杯,也不是每人一碗,不论家里有多少人,只斟满一大碗,全家人围坐在一张桌子边,由老及小,依次捧碗喝上一口,像接力赛一样,以此辗转传饮,一碗喝完了,再斟满,直到大家喝够为止。
8、马来西亚的拉茶
拉茶是马来西亚传自印度的饮品,用料与奶茶差不多。调制拉茶的师傅在配制好料后,即用两个杯子像玩魔术一般,将奶茶倒过来,倒过去,由于两个杯子的距离较远,看上去好像白色的奶茶被拉长了似的,成了一条白色的粗线,十分有趣,因此被称为“拉茶”。
拉好的奶茶像啤酒一样充满了泡沫,喝下去十分舒服。拉茶据说有消滞之功能,所以马来西亚人在闲暇时都喜欢喝上一杯。
9、新加坡的肉骨头茶
肉骨头茶实际上是边吃猪排边饮茶。肉骨头是选用上等的包着厚厚瘦肉的新鲜排骨,然后加入各种佐料,炖得烂烂的,有的还加进各种滋补身体的名贵药材。当你落座不久,店主就会端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鲜汤,里边有四五块排骨和猪蹄,外加香喷喷的一碗白米饭,和一盘切成一寸长的油条,顾客可根据不同的口味加入胡椒粉、酱油、盐、醋等,在吃肉骨头的同时,必须饮茶,显得别具风味。茶必须是福建特产的铁观音、水仙等乌龙茶,茶具须是一套精巧的陶瓷茶壶和小盅。
吃肉骨头茶的习俗,原来是从我国福建南部和广东潮汕地区传入的,肉骨头茶现在是新加坡人传统的饮料,不仅香味可口,别具风味,而且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给风光绚丽、婀娜多姿的岛国,增添了许多异彩。
10、土耳其人的饮茶习俗
土耳其人喜欢饮薄荷茶。在炎热的夏季里,土耳其人喜欢在每半杯绿茶汤里加入二三片新鲜薄荷叶,再加上冰糖。茶汤黄绿,汤面上飘浮着几片薄荷叶。薄荷是清凉剂,具有驱风、发汗、利尿等功效。绿茶与冰糖也都有清凉的作用。茶、冰糖和薄荷三者交融,薄荷茶是土耳其人最喜欢的一种饮料,由于薄荷与冰糖气味浓,因此对茶的要求很高,否则会喧宾夺主,失去茶味。土耳其人特别喜欢中国出产的珠茶和眉茶,这两种茶具有外形紧秀,色泽浓得起霜,叶底嫩绿泛黄等特点。加糖以后,茶味不减,汤色不退,加薄荷叶后,香味不散。
11、阿拉伯的嚼茶
阿拉伯嚼茶是也门人民喜欢的一种茶。这种茶不是用茶叶做原料,而是用当地的一种“卡特树”叶子制成,是非茶之茶,卡特树形如冬青,为多年生常绿树,开白色小花,但不结果。阿拉伯人嚼茶的饮法十分独特,不是用水熬制,也不用茶杯饮用,而是把这种树叶放人嘴里细嚼,吸其汁水,故称为“嚼茶”。阿拉伯嚼茶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但不能久服,久服会中毒。
12、泰国的腌茶
泰国北部山区的人民有食腌茶的习俗。这一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野生茶树多。由于交通不便,制茶技术落后,只能自制自销腌茶。腌茶是一种菜肴嚼食,其制作方法与我国云南的腌茶一模一样,是从我国云南南部传过去的,一般在雨季腌制。腌茶的吃法奇特,将香料与腌茶充分拌和以后,放进嘴里细嚼,又香又清凉。每年,这一带要制这种腌茶4000吨,供本地人民食用。
13、新西兰的茶俗
新西兰人普遍喜欢喝茶,每年每人平均茶叶消费量居世界第三位。在新西兰人的心目中,晚餐比早餐和午餐更为重要。而他们则称晚餐为“茶”,有代表性的晚餐是一道肉食荤菜,一道蔬菜,一道甜食。
新西兰人就餐一般在茶室里举行,这里的茶室星罗棋布。在茶室里,每顿都供应茶水。茶水的品种有奶茶、糖茶等。但就餐之前一般不给茶水喝,只有等用餐完毕后,才有供应。
新西兰人因为喜欢喝茶,上午和下午都安排有喝茶休息的时间。宾主双方进行交谈或供求双方进行谈判时,一般都先敬上一杯茶,表示客气。
14、英国下午茶的由来
19世纪初期,茶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饮用,特别是在晚餐后饮用以帮助消化。那时还没有像今天我们所知的“下午茶”概念,“下午茶”这一真正英国习俗是由安娜发明的,安娜是贝德福特公爵的第七位夫人。由于午餐和晚餐之间相隔时间很长,在这段时间里她感觉到疲惫虚弱,为了消除由于饥饿引起的强烈不适,她让仆人拿一壶茶和一些小点心到她房间里,绍果她发现这种下午茶安排非常惬意,很快她开始邀请她的朋友和她一起喝下午茶,不久,仑教上流社会的人士都沉迷于这种活动:聚在一起喝茶,吃着美味的三明治和饼干,天南地北,高谈阔论。这就是英国下午茶的由来。
15、韩国茶礼
公元6世纪下半叶我国古代茶文化随佛教传人入朝鲜和日本。在古朝鲜,茶被用于祭天,是神圣的象征。受我国茶文化的影响,韩国茶人也崇尚茶礼、茶道。在韩国茶文化上,草衣禅师的`地位有如我国的陆羽。他建筑的“一枝庵”现已成为韩国茶文化的圣地。他着有《东茶颂》及抄录张源《茶录》的《茶神传》,被称为韩国茶学的两大经典之作。《东茶颂》是以我国《陆羽茶经》为蓝本,再进一步引申及阐扬“茶”益处的佳作。草衣禅师对韩国茶业的复兴和茶文化的发扬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韩国茶礼:又称茶仪、茶道。源于我国的古代饮茶习俗,并集禅宗文化、儒家与道教伦理以及韩国传统礼节于一体,是世界茶苑中的一簇典雅的花朵。它以“和”、“静”为基本精神。其含义泛指“和、敬、俭、真”。“和”是要求人们心地善良,和平相处;“敬”是尊重别人,以礼待人;“俭”是俭朴廉正;“真”是以诚相待,为人正派。茶礼的过程,从迎客、环境、茶室陈设、书画、茶具造型与排列,到投茶、注茶、茶点、吃茶等,均有严格的规范与程序,力求给人以清静、悠闲、高雅、文明之感。
伴随着韩国的民乐,首先,主人端坐于铺有垫单的屋正面,摆好表演所需要的茶具(狗足样的客人茶桌子,主人茶桌子,茶壶,茶杯,茶杯垫,退水器,茶筒,茶巾,莲花样的茶钥匙)以及辅助用具(辅助茶盘,桌上盖布,茶食,筷子)。桌上盖布特别讲究,上面是红色的代表男性,下面是兰色的代表女性,这里有对男性尊敬的意思。也就是说天是男,地是女。其次,把水烧开待用,准备工作即告完成。
行茶顺序:
(1)茶罐及茶杯预热
①把茶罐盖取下放在茶罐右边;
②左手把茶盅握起来后,把茶壶的盖子按着,右手提着茶壶倒水入茶罐内后放回原位;
③右手把茶罐盖子盖上;
④左手按着茶罐的盖子,右手提着茶罐倒水入茶杯里。(客人就坐的顺序与主人相对自右向左排列为:客人1、客人2、客人3...... ),倒水顺序与客人相对应,因为这包含着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之意。客人之间按职位高低来坐,职位高的,受人尊敬的,让他坐客人1的位置。如果客人之间不认识的话,由主人安排就坐。
(2)煎茶法
①右手把茶罐盖子取下放在茶罐右边;
②左手把茶筒捏着,右手把茶筒盖子脱下放在茶筒的左边;
③右手用茶匙取茶叶放人茶罐里,茶匙放回原处;同时盖好茶筒盖子,放回原处;
④左手拿着茶巾按着水罐,右手提着开水壶,把水倒入茶罐内,后放回原处;
⑤右手把茶罐盖子盖起来后,左手的茶巾放回原处;
⑥过3-5分钟后,左手拿茶巾按住茶罐的盖子,右手提着茶罐按顺序把茶水倒入茶杯1茶杯2和茶杯3中,分三次倒完,茶杯水量七成满为宜,把茶罐放回原处;
⑦把茶杯置于茶杯垫上,双手给客人奉茶,自己的茶杯放在茶罐的左边;
⑧对客人打招呼“请喝茶”后,客人、主人一起喝茶。
第一道茶主要是欣赏茶的煎茶法。
(3)第二道茶二
①把第一道品饮时茶杯放回原处;
②主人给客人分送茶点;
③煎茶法与前面一致。
(4)整理
①右手把桌子盖布拿起来,放在左大腿上或是右大腿上整理后盖在主人桌子上和辅助桌子上;
②站起来送客人;
③洗杯子在送走客人之后进行,因为客人还在的时候洗杯子表示没有礼貌。
以上有关茶的冲泡成为韩国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份。
;② 世界各国茶文化异彩纷呈 看看外国人都是怎么喝茶的
认识一下世界各国茶文化。
日本:日本人有自己的“茶道”,有一些人家在家里专门设了茶室。客人过来要迎客入茶室时,要跪坐在茶室门口,先让客人一个个的进去。而客人在经过门口的时候,要在门口旁洗手,再脱鞋入茶室,主人等客人全部进去后才进入茶室,和客人鞠躬行礼。当主人开始要煮茶时,客人要退出茶室,到花园走走,让主人自由、放松地准备茶具、煮茶、泡茶。主人泡好茶后,再让客人回茶室,一起品茗。在饮茶结束后,主人还要跪坐在门外,跟客人祝福道别。所以,要体会日本的茶道先练练看自己能跪多久。
俄罗斯:俄罗斯人常喝红茶,他们习惯先在茶壶里泡上浓浓的一大壶,要喝时,倒出少许在茶杯里,冲上开水,根据个人习惯,灵活地调浓或淡。当有客人来时,把茶壶里的浓茶一倒,冲上开水,在往里面加入蜂蜜或果酱,就变成了可口的茶饮料。小编觉得俄罗斯饮茶方式看起来挺方便的。
内蒙古:蒙古人的饮食习惯以是肉食为主,但只吃肉食容易太过油腻,所以蒙古人几乎每顿都喝茶。蒙古人喝的是砖茶,和我们平时饮用的茶是不一样的,砖茶顾名思义就是像砖一样的块状茶,要饮用时,切一小块放入锅内加水煮开,里面还会加入盐巴、牛奶、羊奶、奶油就成了奶茶,这种茶不能用简单的沸水冲泡。
印度:印度有一种叫“萨马拉茶”,就是在茶里面加入姜和小豆蔻。印度人的传统饮茶方式也很特别,他们会先把茶倒在盘子里,然后用舌头去舔饮。忌讳用左手去递送茶具,左手在印度是用来洗澡和上厕所的。
泰国:泰国的气温比较高,所以泰国人更喜欢喝冰茶,喜欢在热茶中放入一些冰块,饮用起来让人感觉凉快舒服。
英国:英国是一个绅士的国度,英国人对于喝茶也是很有讲究的。按正规的话,最起码一天要喝4顿茶,包括早晨醒来空腹喝的“床茶”;上午11点喝一次“晨茶”;午饭后喝一次“午茶”;晚饭后再喝一次“晚茶”。英国人的泡法也跟我们中国不一样,他们是把茶叶末连袋浸泡在热水里,一小袋只泡一遍。家庭饮用时,还会在泡茶的茶壶装一个过滤杯,用来过滤碎碎的茶末,并在茶汤里加入糖、柠檬或新鲜的牛奶,喝法和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美国:美国人喝茶就跟喝速溶咖啡是一样的,讲求方便、迅速,不喜欢泡茶复杂的工艺也不喜欢在茶杯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在美国,一般喝茶都是欧洲风味的,不是中国式的。在美国,大多数人更喜欢喝冰茶,畅销到美国的也是罐装的冷饮茶,美国人在喝茶时,会先在冷饮茶中放入冰块或者直接把茶放入冰箱冰好,要喝时可以闻到沁人心碑的香味,入口冰凉爽快,胸中顿时清凉,如沐春风。美国人的这种喝法缺点就是没办法体会到喝茶的意境、情调。
德国:德国人也常喝茶,尤其是花茶,但他们所谓的花茶是“有花无茶”,用各种花瓣加上水果果干制成的。与我国的用茉莉花,玉兰花或米兰花等窨制过的花茶完全不同。我们中国更注重的是花味之香远,而德国追的是花瓣之真实。德国人也喝我们中国的茶叶,但泡法也是很神奇,与其说泡茶不如说是“冲茶”来得更贴切。他们会用沸水不断的冲金属筛子上的茶叶,冲下的茶水再通过安装于筛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壶里,这种方法泡出来的茶叶特点就是味道比较淡,颜色也相对比较浅。
土耳其:土耳其人热情好客,来客人了都会请客人喝茶。茶里面最出名的是苹果茶,热情的主人会为客人准备一杯土耳其茶、土耳其咖啡或苹果茶。很多初次到土耳其的客人会觉得土耳其茶喝起来较苦,土耳其咖啡浓得化不开,都不是那么讨喜。而土耳其苹果茶却很容易让喝过它的人就爱上它,浓浓的苹果香和茶香相融,让人喝起来身心舒爽。
③ 西方人也有喝茶的习俗,他们喝茶的方式和我们有何不同
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着。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
纵观中西方饮茶历史的演变,虽相隔千年,但两者都是先认识到茶的药用价值,开始饮用,继而发展成为一种普通的饮品;茶同样都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但二者品茶方式、饮茶礼仪、茶道精神等各有不同。
参考文献:
1.朱自振:《茶史初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2.黄时鉴:《关于茶在北亚与西域的早期传播》,《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
3.博克舍编,何高济译:《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8页。
④ 各国饮食习惯差异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国,大多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饮食习惯以西餐为主。通常早餐是面包、牛油、牛奶、麦片、鸡蛋之类,午餐多吃三明治、牛奶、咖啡和罐头食品,晚餐最常吃的是牛排和猪排、新鲜蔬菜类。
他们一般讲究食品的营养卫生,讲究食品的质量。普遍习惯于吃猪、牛、羊肉和鸡、鸡蛋、蔬菜、水果,喜欢清淡,爱好烤、煎、炸、鲜脆食品,不喜欢蒜味、辣味、酸味食品和调味品,也并不特别喜欢鱼类及山珍海味类。
各国间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美国人不爱吃肥肉、红烧和蒸的食物,不喜欢粘骨菜、鸡鸭皮、胶糊状菜,头尾全角菜或奇形怪状的东西,如鸡爪、猪蹄、海参等,不爱吃动物内脏。吃鱼和家禽时,去头、尾、剔骨刺,虾要剥壳,蟹要拆肉。在素菜方面,喜欢吃菜心、豆苗、刀豆和蘑菇之类,比较喜欢中国的广式菜。加拿大人爱吃沙丁鱼和野味,委内瑞拉人喜欢吃鱼、羊、火腿、香蕉、核桃等,古巴、阿根廷人对饮食要求则随便些。
英国
英国菜世界驰名,其特点是清淡少油,量少而精,讲究花样。英国人喜欢喝茶,早起后先喝一杯浓红茶,倒茶前,先往杯中倒入冷牛奶,而且还有喝午茶的习惯,下午4时半的午后茶尤为重要。早餐吃各种麦片、三明治、奶油点心、水波蛋、煮蛋和果汁,妇女爱吃可可。午餐、晚餐习惯吃煮鸡、煮鱼、煮牛肉等,肉类以牛肉、羊肉、鸡鸭为主,猪肉、鱼虾、蛋、野味均可。每餐都要吃水果。口味清淡,不爱辣味食品,爱喝汤。进餐时先喝酒,一般以苏打水加威士忌和红白葡萄酒为主,香槟酒、啤酒也喝。晚餐常喝咖啡,吃烤面包,冬天时爱吃瘦肉,喝浓汤,还爱吃水蒸布丁和奶油蛋糕。
法国
法国的烹调技术和菜肴居欧洲之首,以西餐为主,法国菜是西式菜中最考究的,以美味可口,品种繁多着称。法国菜选料广泛,用料新鲜,烹调讲究,口味喜欢肥嫩、鲜美、浓郁,喜食猪肉、牛肉、羊肉、家禽、香肠、蛋类、鱼虾、蜗牛、牡蛎和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法国的干鲜奶酪是世界闻名的,它们是法国人午餐和晚餐常吃的食品。爱喝葡萄酒、啤酒、苹果酒、咖啡、牛奶、红茶和清汤。爱吃酥面点心、蒸点心和布丁,比较重视晚餐。
德国
德国人是一个以肉食为主的民族,午餐以炖、煮肉为主,爱吃猪肉、牛肉、鸡、鸭、野味。除北部沿海地区外,一般不爱吃鱼虾、海味。口味偏酸甜、清淡,不爱吃油腻、过辣的菜肴,喜欢吃蛋糕、甜点心和水果。德国西部以午餐为主餐,早餐一般比较简单,只吃面包、喝咖啡,晚餐习惯吃冷餐。德国东部对早餐较为重视,早餐也吃菜,吃蛋糕和巧克力点心,喝咖啡。德国人还有一个着名特点,爱喝啤酒,德国人喝啤酒世界闻名。
意大利
意大利人喜欢吃面食和米饭,面食既可以当主食,又可以作菜肴。该国菜肴具有味浓、原汁原味的特点。烹调技艺上以炒、煎、炸、红烩、红焖等方法着名。他们喜欢吃海鲜,对我国的粤菜、川菜比较喜欢,但川菜要无辣或微辣。餐后喜欢吃水果或喝酸牛奶。酒是意大利人离不开的饮料,几乎每餐都喝。俄罗斯
俄罗斯人日常以面包为主食,鱼、肉、禽、蛋和蔬菜为副食。他们喜食牛肉、羊肉,但不太爱吃猪肉。偏爱酸、甜、咸和微辣口味的食品。早餐较简单,吃上几片面包,一杯酸牛奶就可以了。但午餐和晚餐很讲究,他们要吃肉饼、牛排、红烧牛肉、烤羊肉串、烤山鸡、鱼肉丸子、炸马铃薯,红烩的鸡、鱼等。俄罗斯人爱吃中国许多肉类菜肴,对北京的烤鸭很欣赏,但不吃木耳、海蜇、海参之类的食品。俄罗斯人在午餐和晚餐时一定要喝汤,而且要求汤汁浓,如鱼片汤、肉丸汤、鸡汁汤等。凉菜小吃中,俄罗斯人喜欢吃生西红柿、生洋葱、酸黄瓜、酸白菜、酸奶渣以及酸奶油拌沙拉等。他们进餐时吃冷菜时间较长,故招待时不要急于撤盘。
俄罗斯人喝啤酒佐餐,酒量也很大。他们最喜欢喝高度烈性的“伏特加”,对我国产的“二锅头”等白酒也是爱不释手。俄罗斯人在喝红茶时有加糖和柠檬的习惯,通常他们不喝绿茶。酸牛奶、果子汁则是妇女和儿童们喜爱的饮料
⑤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喝茶、喝咖啡的
“吃饭的时候人们喝啤酒和白酒,饭后喝蜂蜜水。”一位17世纪到过莫斯科的旅行家肯普夫这么写道。
那时候我们这儿的人可没有听说过咖啡。那时既没有茶壶、茶炊,也没有咖啡壶。
1610年,茶叶第一次被带到欧洲,是一些荷兰商人从遥远的爪哇岛带去的。商人习惯于夸耀自己的货物。他们把茶叶叫作圣草,并建议大家一天喝四五十杯,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喝。有一位荷兰医生,不论病人得的是什么病,开的药都是茶叶……但事实上茶叶完全不是草,它是茶树的叶子做成的。茶叶自然也完全不是药,浓茶甚至有害健康。
在欧洲,起初只有有钱人才喝茶,因为那时候那儿的茶叶可贵了。
茶叶之后紧接着出现了咖啡。很久以前,欧洲的商人在去过土耳其和埃及之后,就常常讲起当地一种神奇的树。土耳其人用这种树的种子做成了饮料,叫作什么“咔哇”或者“咖发”,小酒馆里人们不喝酒就喝这种饮料。这种饮料可以驱散烦恼、强健胃,并让人变得强壮健康。
不久之后,咖啡就出现在了法国宫廷宴会上。随后公爵追随国王,伯爵子爵追随公爵,未封爵的贵族、商人、医生、律师追随封爵的贵族,他们都开始饮用咖啡。街上一下子开起了很多咖啡馆,人们在里面一坐就是一天。看来被宫廷接受的东西很快便会风靡。
然而,咖啡也有过敌人。有些人认为,天主教徒不能喝土耳其咖啡。另一些人相信,柯尔柏大臣因为喝咖啡而把胃烧坏了。咖啡会缩短寿命,会导致绞痛,会使心情忧郁,导致胃溃疡。
更有一位公主直接宣布,她再也不喝“加水的烟黑了”——这是她对咖啡的称呼。跟这些舶来饮品相比,她更喜欢健康古老的啤酒。
咖啡和茶出现在我们这里的时间我们可以准确讲出。1665年萨穆尔·柯林斯大夫给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开了一张药方,药方中这么写道:咖啡是土耳其人和波斯人的饭后饮品,而煮茶叶则被相当广泛地用于治疗伤风以及头疼。
巧克力受到了比咖啡更大的置疑。大家都说,巧克力应该喂猪,因为它会点燃血液,会杀死人。
巧克力由着名的旅行家荷南·科尔蒂斯从墨西哥带回,那时它确实不像我们今天吃的巧克力。墨西哥人用可可、谷物、胡椒的混合物做成巧克力并且不加糖。后来才开始做我们今天吃的巧克力。人们把可可豆磨碎,掺入糖、香子兰以及别的香味添加剂,之后压制而成。
那么在这些对茶、咖啡以及巧克力的争辩中,谁是对的呢?
茶和咖啡没什么营养,除此之外,它们还含有对心脏以及神经有害的物质。剩下的巧克力及可可(尤其是巧克力)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及丰富的蛋白质。难怪去北极旅行的人要带上很多巧克力。
可可的营养不及巧克力。它是这样制作的:把可可豆磨碎,炒一炒,然后榨出脂肪。
所以可可中脂肪的含量要比巧克力中的少。
⑥ 那些老外,为什么爱喝红茶不爱喝绿茶
这其中的原因不过是有两个。其一,从口感上来说,他们认为红茶比绿茶更好。其二,从口味上来说,红茶属于温和系列,然后有一种甘甜的味道,而绿茶比较偏寒凉系列,味道偏苦涩。
02:,从口味上来说,红茶属于温和系列,然后有一种甘甜的味道,而绿茶属于偏寒凉系列,味道偏苦涩。
众所周知,西方的维度属于比较高的,而且他们的很多地方根据地理尝试来说,是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他们的普遍温度又是属于偏低的,然而那些偏向北方的地方气温就更不用说了。对于常年生活在这样的地方的人,所以对于红茶温和的系列更加倾心,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需求感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所以绿茶又是偏寒凉系列的,他们就不太喜欢。
但是,不管怎么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口味。红茶和绿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全是个人需求不同而已。
⑦ 那些老外,为何爱喝红茶,不爱喝绿茶
那些老外,爱喝红茶不爱喝绿茶其实要从历史背景开始说起。国外的茶叶最开始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以前其实外国人还是喝绿茶为主,但是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葡萄牙带回去了一批红茶,由于当时人们还是多喝绿茶,对于比较少见的红茶非常的感兴趣,因此红茶的地位慢慢的就得到了提升。
另外一般女生才会更加喜欢喝下午茶,而红茶因为经过了发酵,所以说红茶会更加温和,对女生来讲是更加健康的一种饮品,而且不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再加上外国人喜欢在红茶中加入糖或者奶制品,搭配起来才是更加好的选择,绿茶就慢慢的不被外国人喜欢。绿茶由于比较寒凉,容易对肠胃产生刺激感,因此女生也不太爱喝绿茶。再加上当时红茶比较稀少,因此外国贵族自然就更加追捧红茶,慢慢的外国人就形成了一种喝红茶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