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经为什么不联合西班牙
㈠ 郑氏集团曾想驱走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
是的。
郑成功父子的确是前后三次欲对菲律宾出兵,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成行。至于原因,主要是为了讨伐西班牙殖民者。
明朝晚期,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菲律宾。起初,他们对当地的华人采取拉拢政策,因为当地的经贸发展要仰赖华人的努力和贸易。但随着华人影响的提升,西班牙殖民者与华人的矛盾开始凸显,并最终导致1603年的大涂刹!
当时明朝正府获悉此事大为震惊,但它一贯把移民国外的华侨视为贱民,因此仅写了一份《谕吕宋檄》,于1605年5月底、6月初,由中国贸易船队中一名船主带到马尼拉,分交菲律宾总督、马尼拉最高法院和马尼拉大主教。檄文未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涂刹行为进一步严加追究,只要西班牙殖民当焗保证华侨今后生命财产的安全,并宣布对殖民者“不忍加诛”,“其海外戕刹姑不穷治”,要求西班牙方面“当思皇帝浩荡之恩,中国仁义之大”。
明朝未出兵讨伐还有当时现实条件的限制。在西班牙殖民者涂刹华人大致同一时期,明王朝进行了3场大规模战争,虽然3场大战明朝都获胜,但国家军事和财政损耗极大。
明朝的纵容使得西班牙殖民者对菲律宾华侨的欺压更加有恃无恐,绝境中的华侨不堪其苦。得知菲律宾华侨的悲惨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致函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名华侨,要求他停止与西菲当焗进行贸易。他还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示惩罚。
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派人向菲律宾总督下书,谴责其刹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
面对郑成功的威胁,西班牙人反而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集体涂刹。郑成功闻讯,一面抚恤逃到台湾的华侨,一面组织筹备军队,于是菲律宾岛上再度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但郑成功尚未出兵就出现内乱,不久郑成功病逝。他的儿子郑经接着治理台湾,并派人同西班牙殖民当焗交涉。据说郑经在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征讨马尼拉,但因各种因素而未能出兵。
㈡ 郑经究竟有多强,为什么“历史”会刻意掩埋掉他的强大
自清朝伊始,人们对于郑经的评价始终停留在众说纷纭的地步。一部分人认为他功高盖世,在统治期间,为促进当时台湾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做出过不可小觑的贡献;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其“不务宏远,偏隘器小且好博弈渔色”。具体史料记载如下:
深耕种,通鱼盐,安抚土番,贸易外国,向之惮行者,今喜为乐土焉。——阮旻锡:《海上见闻录》
为人不务宏远,偏隘器小,不能和辑诸将,好博弈渔色,下多叛者。——郑达:《野史无文》
那么历史上的郑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该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对他作出一个什么样的评价?以及如上所述的“不务宏远,偏隘器小且好博弈渔色”等负面评价强加在其头上是否有失公允?有鉴于此,在本篇文章当中笔者就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充分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来对郑经本人做一个全面的、客观的研究。
从以上三方面所述,可大致的推出这么一个结论:将“不务宏远,偏隘器小且好博弈渔色”等这类负面评价强加于郑经头上确实是否有失公允的,历史上的郑经也绝不会是电视剧上所演绎的那般平庸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