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北部有什么资源
❶ 墨西哥湾的地理
墨西哥湾位于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降水量多。8月份气温最高,可达28℃以上;2月气温最低,北部约12℃,南部达22℃。冬季常有偏北大风,夏季常遭台风袭击。降水量多,年平均达1500毫米左右。湾内暖水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成为墨西哥暖流的重要源地。
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环抱海湾湾口,古巴岛伸居湾口中部,把湾口分为佛罗里达海峡和尤卡坦海峡,成为墨西哥湾连接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水道,在航运贸易、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海湾大陆架较宽,除西侧较窄外,一般都在200~280千米。北部和西北部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业已开采。海湾表层水温较高,比同纬度大西洋的水温高2~3℃,海水盐度为36~36.9。加勒比海暖流穿过尤卡坦海峡流入墨西哥湾中形成顺时针洋流,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进入大西洋,成为湾流的起始段。墨西哥湾沿岸有休斯敦、新奥尔良、坦帕、坦皮科、哈瓦那等重要港口。
墨西哥湾地区的气候有热带和亚热带之不同。特别应该一提的是几乎每年都侵袭这一地区且常常是灾难性的飓风(热带气旋)。飓风季从6月1日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30日。在此期间,气象条件和海洋环境都有助于在墨西哥湾的任何地方生成飓风。破坏性特别巨大的飓风有1900年侵袭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Galveston)的飓风和2005年侵袭纽奥良及其附近的飓风。在飓风季的那段时间内,北大西洋生成的飓风也可能穿过墨西哥湾,并且往往在此得到加强。 墨西哥湾的东南部有像河一样的海流流过,是北大西洋湾流的主要来源;也是使海洋的水流经海湾的主要洋流。加勒比海的水经由犹加敦海峡流入墨西哥湾,海峡的海底形成一个在水面下1.6公里(1哩)的海底山脊(两个海盆之间的水下脊),这股水流然后沿顺时针方向经由佛罗里达海峡流出。被称作环流(loop kulrents)的曲流水体从主流中脱离出来,也按顺时针方向流动,流至湾的东北部。这些环流有着季节性变化和年度变化。墨西哥湾西部的海流模式则轮廓不太分明。那里的海流都相对较弱,其强度随季节和地点之不同而变化。湾内大陆棚上和沿海的海水在流向和速度上有着极端的变化,此处海流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度变化不但受制于主要的环流模式,而且受盛行风向变化的影响。,流入墨西哥湾各河流的陆地流域总面积约为海湾面积的两倍。湾内各处海水的盐度差别很大。湾内广阔水域的盐度与北大西洋类似,约为36。不过,沿岸海水的盐度比率,在一年内各个时期变化极大,尤其是在密西西比河口广大的三角洲附近。每当密西西比河的流量最大之时,远至离岸30~50公里(20~30哩)的范围内,其盐度低达14~20。
海湾表层水温较高,夏季最热月为29℃,冬季最冷月为20~24℃,比同纬度大西洋的水温高2~3℃,这是海湾地处热带和副热带、深居内陆以及赤道暖流流入的结果。2月海面温度由北部的18℃(64℉)到犹加敦岸外的24℃(76℉)不等。在夏季,海面温度曾被测到32℃(90℉)左右,但通常有着和2月几乎一样的差异。犹加敦海峡北部附近的水底温度约为6℃(43℉)。等温层(恒温的海水表层)的厚度,随季节和当地环境以及地点之不同,由1~150公尺(3~500呎)不等。潮差很小,在大多数地方小于2呎;一般说来,只产生全日潮──即每个潮汐日(24小时又50分)为一个高潮期和一个低潮期。墨西哥湾的潮汐,是每天一涨一落的全日潮;潮差一般很小,只有在台风季节,潮水受台风的驱赶,引起海水陡升,成为风暴潮,水位有时高达5米,会对沿岸洼地造成威胁,特别是湾北岸的风暴潮较多。
❷ 墨西哥湾的油气状况怎样
墨西哥湾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地区之一,1938年美国在离海岸2.4千米处开凿了第一口油井。1947年11月在离海岸19千米处发现大油田。钻探和开采设备则居世界首位。属美国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路易斯安那州岸外,其次是得克萨斯州岸外,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和1/2以上;属墨西哥的油、气田集中在坎佩切湾,石油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近年钻探活动已向深水区推进,在深海平原盐丘中发现了油、气储藏。
一、得天独厚的油气条件
墨西哥湾盆地是世界第三大含油气盆地,它呈向西北凸出的弧形,盆地包括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东部的陆地,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在早白垩世阿尔比阶—早中新世时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在南大西洋陆坡区,广泛发育深水扇碎屑岩和浊积岩,其中早白垩世阿尔比阶、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的大型浊积砂体,其孔隙度高达20%~30%,渗透率可达1达西,是良好的储层。如坎波斯盆地阿尔巴利拉油田就是一个大的始新世浊积砂体,面积200平方千米,厚150米;马林油田的渐新世、中新世砂体面积500平方千米,厚30~100米。
墨西哥湾最好的源岩与抬升构造阶段有关,由于沉降速率不同,在该阶段发育的独立构造断块具有不同的沉积相岩套,在地堑中沉积了自牛津阶至提通阶时的富有机质缺氧海相碳酸盐。从与之相关原油的分子特征中可以鉴定出其含盐量、氧消耗水平、黏土和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提通阶的原油在整个墨西哥湾海岸盆地(从Tampico-Misantla盆地至Campeche Sound盆地)中分布很广。
海洋碳酸盐台地发育于凹陷阶段,自纽康姆阶至中白垩世。在该阶段Tampico-Misantla、Veracruz、Campeche Sound、Chiapas-Tabasco、Sierra De Chiapas和Yucatan等地区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序列。碳酸盐白垩纪岩石含有富油有机物的细脉,也许是细菌的残余,因此它们可以是油源岩。与这些环境有关的原油出现于Veracruz、Chiapas-Tabaso 和Sierra De Chiapas等地区。
与墨西哥湾的许多地区相似,古近—新近系是三角洲沉积时期。古近—新近系源岩可以产气、凝析油,可能有某些轻油。古近—新近系原油主要产于Burgos和Macuspana盆地,其分子特征表明其源于硅质碎屑贫气沉积环境的再造的陆相高等植物。
墨西哥湾盆地生油亚系统的多样性可以解释墨西哥湾海岸盆地的巨大石油潜力。
墨西哥湾盆地是三叠纪时北美和南美板块分离而形成的被动陆缘盆地,中生代沉积厚度达1000~6000米,新生代沉积厚度为14000~15000米,总厚度达20000米。中侏罗世时墨西哥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海盆,发育了厚度达500~600米的含盐沉积,在路易斯安那沿岸地区,含盐沉积厚度为3000~4000米。盐层经过塑性蠕动,可刺穿不同地层,形成一系列与盐丘有关的圈闭,地质学家在油气勘探时,将中侏罗盐层以上地层称为盐上层,其下部为盐下层。
墨西哥湾盆地从上侏罗统—更新统,海相泥岩普遍发育,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良好的烃源岩。盆地内的白垩系(是主要油气产层)、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上新统和更新统砂岩和碳酸盐岩,其孔渗条件良好,均可作为油气储层。墨西哥湾海底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坎佩切湾和美国得克萨斯州及路易斯安那州沿海。1978年,坎佩切湾石油探明储量50多亿吨,美国所属墨西哥湾大陆架区石油储量为20亿吨,天然气储量3600亿立方米。
根据有关国际协议,墨西哥湾分为三个经济区,分别属于美国、古巴和墨西哥。它们都对墨西哥地区的石油进行了勘探和开采。
至1991年美国部分的墨西哥湾已发现油气田5000多个,其中储量大于5000万吨的大型油田近80个,原始石油可采储量98亿吨,天然气为19.11万亿立方米。当时,墨西哥湾石油产量约1.7亿吨,天然气产量3000亿立方米,分别占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总产量的31%和48%。墨西哥部分的墨西哥湾发现油田47个,探明石油可采储量53亿吨。
濒临墨西哥湾的古巴尽管拥有可观的油气资源,但由于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落后,如今每天生产约7.5万桶原油,只能满足国内将近一半的需求,另一半从委内瑞拉进口。
二、深海油气突出
墨西哥湾石油大部分都在深海水域,20世纪90年代末,水深超过300米的海域为深水区。目前,以大于500米为深水,大于1500米则为超深水。深水区油气资源潜力大,据估计,世界海上44%的油气资源位于300米以下的水域,其中墨西哥湾深水油气资源量高达400亿~500亿桶油当量,约占墨西哥湾大陆架油气资源量的40%以上,水深大于2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在1990年分别占该区总产量的8.7%和3.5%,1997年提高到32.6%和11.9%,2003年64%的石油产量来自深水。所以墨西哥湾深水海域石油开发的潜力相当大。
截至1999年7月,在墨西哥湾已有96个油气发现位于水深超过300米的海域。由于墨西哥湾深水区的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以及深水钻井技术提高,近年来连续取得重大发现。2001年在墨西哥湾深水区获得了17个油气发现,其中较大的发现有两个:Thunder Horse North油田,估计储量为6850万吨;Sub-Salt Princess油气田,估计储量在2740万吨油当量以上。2002年又发现了Great White、Deimos和Tahiti等深水油气田。
近年来,美国在墨西哥湾发现了一批与地层圈闭和深海扇有关的深水油气田(主要为Nakika、Princess、User、Mars、Bratos和Augar等),这些油气田的储层为中新统—上新统砂岩,砂岩孔隙度达23%~30%。
2004年,墨西哥湾深水油田开发水深已达2301米。自1999年11月起,墨西哥湾深水区石油产量已超过浅水区,当时在深水区生产的只有30个油气田,仅占墨西哥湾747个海洋油气田的4%,但提供的石油产量已超过墨西哥湾总产量的一半。到2004年,在墨西哥湾共有207个深水油气发现,正在开采的深水油气田44个,还有16个深水油田正在建设中。
2004年,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储量占整个墨西哥湾油气储量的89%,深水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分别占其总量的60%和23%。
三、飓风的影响
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使得美国在墨西哥湾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据美国矿业管理局统计,在墨西哥湾,70%石油生产线和一半的输气系统受到破坏,依然处于停产状态,目前只有两个因飓风关闭的设施重新运转,将原油输送到墨西哥湾沿岸和中西部的一些炼油厂。
2008年“古斯塔夫”四级飓风使墨西哥湾地区3/4以上的离岸油气平台暂停。
由于美国石油产量的31%、天然气产量的48%来自墨西哥湾地区,这一生产规模的缩减对该国油气市场带来一定影响。
四、安全的影响
墨西哥湾仅石油平台就有7000多个,完全改变了该海域的航海路线和渔业捕捞的自然状况,严重地威胁着安全。
1979年6月在墨西哥湾一平台发生的溢油事故,为石油平台问世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石油平台溢油事故。直到1980年2月该油井所在的海域仍被当局宣布为特别危险区。起初石油与天然气的混合物像喷泉一样,从油井喷向天空,油柱高60米,一瞬间油、气柱变成为庞大的熊熊燃烧的火柱。在其后的数月中每天向海空喷射出约4800吨石油,其中的2200吨被当场燃烧掉,2200吨被蒸发到大气中去,仅有400吨散布在附近海域海面上。并不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大部分散布于海面上,只见海面上的石油薄层随风飘浮,形成1000多千米长的一条石油带,被人们称为“黑流”。
海上石油设施增多,钻井平台、油井等造成的石油泛滥事故与日俱增,平均每年有10万吨以上的石油溢入海洋中,仅墨西哥湾就有50多起油船与钻塔相撞事故。图6-2为某平台与油船相撞图。
图6-2某平台与油船相撞图
❸ 墨西哥湾深水勘探概况是什么
墨西哥湾是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金三角”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墨西哥湾已逐渐成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来源地,随着该地区近岸水域和浅水水域油气产量的下降,石油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开发分布在水深1000ft(305m)或更深水域的油气资源。墨西哥湾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石油工业在深水领域开展油气勘探开发的焦点。
1975年Shell公司在位于密西西比峡谷水深约313m处发现了Cognac油田,揭开了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勘探的序幕。墨西哥湾的Trident油田最大钻井水深现可达到3272m。截至目前,墨西哥湾深水油气总储量约为43.636×108m3。其中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区为29.256×108m3,墨西哥国墨西哥湾深水区为14.38×108t。
美国墨西哥湾:美国将其辖区内的墨西哥湾盆地按深度分为“浅水区”(<305m)和“深水区”(>305m)两部分。美国墨西哥湾的大气田多位于深水区。Thunder Horse油田是1999年发现于墨西哥湾的一个大型深水油田;Tiber油田是位于美国墨西哥湾Keathley峡谷102区块的“巨型”深水油田,由英国石油公司于2009年9月发现。
1995年墨西哥湾石油原始可采储量为16.82×108t,天然气储量为4.06×1012m3,到1996年美国的新增石油储量主要来自墨西哥湾油气区。1999年在墨西哥湾深海区水深1850m处发现了雷马油田探明储量为1.03×108t石油和215×103m3天然气,估计总可采储量超过1.37×108t油当量。
2001年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区的年产油量(271×106bbl)首次超过浅水区(252×106bbl),之后浅水区的产油量逐年递减,而深水区逐年增加。2007年深水区和浅水区的年产油量分别为328×106bbl和140×106bbl,深水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美国墨西哥湾总产量的70%和36%。
美国墨西哥湾99%的探明储量位于中中新世以及更年轻的地层中,油气总量为621×108bbl(98.739×108m3),其中水深大于1000ft(305m)的深水区油气当量为184×108bbl(29.256×108m3)。
自1975年以来,美国在墨西哥湾深水区(>305m)共发现285个油田;1995年墨西哥湾共发现899个油气田;2000—2004年间,墨西哥湾深水区(>305m)共获得50个油气发现,包括28个1000m以上的超深水发现;在2000—2007年间总共发现了6个大型油田。2008年的勘探活动获得了15个新的深水发现,其中有5个新发现位于水深超过1524m(5000ft)的水域。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在墨西哥湾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更加活跃,钻井数量持续增加,2001年已达968口。2008年3月10日,美国墨西哥湾区块的租赁吸引了37亿美元的投标资金,有603个区块获得了投标,其中69%的区块位于深水区。之后,在2008年8月和2009年3月的投标活动中,深水区的区块的比重都超过了70%。
墨西哥国墨西哥湾:相比较美国的墨西哥湾油气勘探开发活动而言,有关墨西哥在墨西哥湾油气勘探和储量的数据较少,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来自墨西哥能源部2007年和2008年的两个报告(SENER,2007,2008)。SENER(2007)的报告中将其墨西哥湾辖区>500m的区域统称为墨西哥湾深水区,而其传统的Burgos、Tampico-Misantla、Veracruz和Southeast盆地分别包括了陆上和陆架浅水区部分。根据这一划分方案,SENER(2007)预测墨西哥湾>500m深水区(面积约57.5×104km2)的石油储量约为300×108bbl,占墨西哥石油总储量的55%。墨西哥国墨西哥湾主要的大型油田有坎塔雷尔油田(Cantarel1)、Ku-Zaap-Maloob(KUZAMA)油田、Sihil油田等,其中坎塔雷尔油田(Cantarel1)是世界级的巨型油气田。
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区油气储量和产量变化图
据墨西哥本国统计,截至2007年底,墨西哥的石油探明储量为14.38亿吨,居世界第16位,天然气的估计探明储量为3679亿立方米,居世界第35位。2008年,墨西哥能源部为了方便对其辖区海域内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的行政管理,将其产油区(包括陆地和海上部分)分别划分为北部区域(包括传统的Sabinas、Burgos和Tampico-Misantla含油气盆地以及部分海上区域)、南部区域(以Veracruz和Southeast盆地为主)、东北海区(以Cantarell产油区为主)和西南海区(除上述区域海上部分的以外区域)。其中,2007年东北和西南两个海区生产的原油总量为1099.8×106bbl,约占墨西哥石油总产量的98%。因此,墨西哥在墨西哥湾油气勘探开发的总趋势也是由传统的陆上油田向墨西哥湾深水区进军。
对墨西哥湾异地盐下深水砂岩储层的勘探是北美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盐下勘探的主要区域为南路易斯安那大陆架,区域上该勘探带位于一系列的陆内盐盆地(东得克萨斯、北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盐盆地)和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斜坡之间。
对盐下区带的钻探活动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第一口盐下发现井由Exxon公司在Mississipi峡谷211-1井钻于1989年底至1990年初,钻穿了3000ft(990m)的盐层。Exxon公司报告中的总储量为1×108bbl甚至更多。该远景区在4400ft(1300m)深的水下,截止1997年已有超过30口井以盐下区带为目标,共有8个发现,其中至少有3个具有商业价值。根据至少25个的重要油田数据信息估计,盐下区带潜在的储量为12×108bbl的油和15×1012ft3的天然气。
近几年勘探界已认识到盐下构造大而简单,与陆棚比较相似,建立了合理的深水地质模型,采用超深钻井技术钻了15口探井,成功率达到33%~50%,于1999年发现了Crazy Horse油田,估计可采储量为10×108bbl,是迄今墨西哥湾深水勘探最重要的发现。之后又有一批大的发现,估计储量达15×108bbl。另外,1991年在墨西哥湾中心Atwater峡谷63区块没有发现中新世香普兰统盐圈闭,1999年在该区块有效应用三维地震数据后,初步界定为盐核背斜圈闭。相似盐核背斜在Green峡谷密西西比扇体褶皱带区已被证实有油气存在。2000年第一季度Texaco和Agip合钻的Champlain井证实,Atwater峡谷63区块中新世中期发育的优质砂岩中有较好的油气存在。
❹ 墨西哥盛产什么
墨西哥盛产:石油、天然气、铀矿、煤矿、银矿,墨西哥自然资源十分丰富,1994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第6位。银矿在世界上久负盛名,产量一直居世界之首。铅、锌、铜、锰、锑、锡等有色属也非常丰富。
非金属矿硫磺、重晶石的藏量占世界第一。铁矿的储量约有6亿吨。海岸线长,渔业发展具有潜力。墨西哥盛产咖啡、烟草、甘蔗、橡胶等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种植有玉米、小麦、棉花、豆类等温带作物。在南部恰帕斯州生产桃花心木、紫檀木等50多种优质木材。
高原地带生长着松柏、冷杉翟浑叶林。北部干旱地区生长着仙人掌,野生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4)墨西哥湾北部有什么资源扩展阅读:
气候特征
墨西哥气候复杂多样,由于多高原和山地,垂直气候特点明显。墨气候复杂多样。高原地区终年温和,平均气温10~26℃;西北内陆为大陆性气候;沿海和东南部平原属热带气候。
大部分地区分旱(10~4月)、雨(5~9月)两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每年最旱月份为2月,降水量仅5毫米,降水最多月份为7月,降水量约170毫米。
❺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2
1.区域地质和地质成矿条件分析
在大地构造上,墨西哥可划分为南科迪勒拉褶皱带和墨西哥湾沿岸地斜(湾岸地斜)两大构造单位。前者构成墨西哥国土的主体,地貌上大多表现为雄伟的山脉与高原;后者自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稳定大陆边缘的构造位置,接受了大量的陆相和海相沉积,在地貌上表现为低平狭长的平原和台地。
(1)南科迪勒拉褶皱带
南科迪勒拉褶皱带占据了墨西哥绝大部分国土,赋存有除石油以外的其它多种矿产。这些矿产的形成大多与中、新生代的岩浆作用有关。
主要由第三系火山岩石组成的西马德雷山脉,以及中央高原均为墨西哥重要的有色金属分布区,产有银、铅-锌、锡、锑、钨、铋、汞等多种矿产,其中有世界闻名的雷亚德安琪尔斯银矿、瓜那华托银矿和拉美最大的维楚科锑汞矿等,西北部的索诺拉地区主要分布有铜、金、钼和石墨,其中拉卡里达德和卡纳内阿两大铜矿位于美国斑岩铜矿带的南延部分,它们的形成与中、新生代火山岩有关。南马德雷山脉及巴尔萨斯河谷地区主要产有铁矿。在下加利福尼亚区。在科阿韦拉、索诺拉等地的一些盆地中,赋存有中生代的煤。特万特佩克地峡是墨西哥硫磺的主要分布区。
(2)湾岸地斜
范围大致包括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及尤卡坦半岛。墨西哥湾沿岸平原为已知的油气集中分布区。从北部的萨比纳斯盆地到南部的坎佩切盆地,绵延1000多公里,分布着大小几十个油田。其地层主要为早白垩阿尔布阶礁灰岩及第三纪碎屑岩。坎佩切湾海上油田,产层主要为白垩系与古新统白云岩化灰岩。
墨西哥湾海岸盆地是中新生代的小洋盆地的周边,基底由古生代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中侏罗统至第三系沉积盖层最厚15000米。这一墨西哥湾小洋盆地在墨西哥的周边分为若干个产油区。
2.主要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墨西哥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铅-锌、锰、汞、铁、铋、金、钼、镉、锑、钨、锶(天青石)、硫、石墨、萤石、重晶石、石膏、砷、磷块岩、硅藻土等。其中,银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石油、铋、镉储量居世界第四位;铅、锌、铜、汞、锑、砷、萤石、锶(天青石)、锰、重晶石等矿种的储量也居世界前列。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墨西哥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矿业生产国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国内资源短缺需要进口的矿产主要是:铝土矿、铬、锡、镍、锂盐等。
表5墨西哥主要矿产的储量及储量基础(截至1999年)
续表
(1)能源矿产
石油和天然气
墨西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坎佩切湾。截至1999年底,全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41亿吨,合284亿桶,占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2.7%,列世界第10位;天然气储量8500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的0.6%,列世界第25位。在500米等深海线以内的大陆棚(总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内,尚有180万平方公里主要为海相沉积层,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查前景。现已探明和在开采的油气田可分为五大油气区,它们是:
东北部气区:范围包括布尔戈斯盆地和萨比纳斯盆地,面积21.1万平方公里,主要为天然气田。布尔戈斯盆地为格兰德河向斜西南翼,北部与美国得克萨斯沿岸区相连。地层向东北倾斜并增厚,发育许多向海湾下降的同生断层及其伴生的短轴背斜,呈东南向。厚度和渗透性变化大,多呈透镜状,如雷诺萨气田。由于砂岩的变化,油气不完全受构造控制,各产层有独立的油水和气水界面。孔隙度为8.4%~27.7%。产层主要为第三系始、渐新统三角洲相砂岩。在萨比纳斯盆地,产层为上株罗统砂岩和下白垩统白云岩。
坦皮科油区:由塔毛利帕斯台地和契孔特佩克山前拗陷组成,面积6.2万平方公里。又可分为三个小区:(Ⅰ)北部埃巴诺-帕努科构造区,又称坦皮科区,产层主要为中、上白垩统灰岩,其次为下白垩砂屑岩和上侏罗鲕状灰岩。(Ⅱ)黄金港区,产层主要为中白垩灰岩,油田呈弧状分布,绵延180公里,近海也发现油气。(Ⅲ)波萨里卡区,产层为中白垩灰岩。
韦腊克鲁斯油气区:是个复向斜盆地,面积3万平方公里,产油层为中、上白垩统灰岩。
雷福尔马油区:泛指墨西哥南部的陆上油气区,面积6万平方公里。沉积岩在盆地中厚8250米,在隆起处厚4000米。西部的伊斯特莫盆地,侏罗系盐岩形成许多盐丘构造,白垩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在贾耳帕隆起,发育的白垩-侏罗系生物灰岩组成雷佛玛油区的高产层。第三系主要为碎屑岩,不整合于白垩系之上,在隆起两侧的盆地区,岩性和岩相有差异。在马库帕纳-坎佩切盆地的东半部,第三系向尤卡坦台地方向渐变为石灰岩为主。伊斯特莫含盐盆地为盐丘构造和盐丘构造形成的油气田,产层主要是下古新统恩坎托组砂岩,有4个砂岩组。产层主要为下古新统砂岩;中部贾耳帕隆起和韦芒吉洛盆地,是该区主要高产油区,产层为侏罗、白垩系泥质灰岩,生物碎屑岩和白云岩;雷佛玛油区包括韦芒吉洛盆地和贾耳帕隆起。贾耳帕隆起为北北西向倾没的复背斜,在此隆起及其西缘已发现70多个中生代构造,产层主要为侏罗-白垩系砾屑灰岩,砂糖状白云岩,裂缝泥质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等,平均厚度100~1200米,储集空间的形成与礁、白云岩化、溶蚀作用和盐丘侵入引起的裂缝等有关,平均孔隙度8.39%~13.28%,渗透率200毫达西以上。生油层为深色泥晶灰岩,上侏罗统生油层有机炭含量0.5%~4%,属I类干酪根,厚500~700米。以上白垩统页岩、泥灰岩和始新统页岩为盖层,厚300~600米。油田主要属短轴背斜圈闭,闭合度大,断裂发育。油层一般埋深4000米以下。马库斯帕纳-坎佩切盆地的储层为第三系砂岩,以背斜油气田为主。在盆地西南边缘,构造呈北西向,中部呈北东向,主要产天然气和凝析油。坎佩切海上油气区是墨西哥1975年开辟的新油气区,裂缝、洞穴和孔隙发育。已发现十多个油田,均属构造圈闭。面积4.8万平方公里,比雷佛玛油区大7倍。人工地震发现200多个背斜构造,钻到的上侏罗统至中新统地层厚3000米以上。上侏罗统主要是泥页岩,夹碳酸盐岩和砂岩,中部间夹石膏厚约600米。白垩系主要是白云岩,裂缝和溶洞发育,厚度400~500米。古新统为白云质角砾岩,厚200~300米。始-渐新统主要为页岩,偶夹石灰岩和白云质角砾岩,厚200~300米。中新统厚600~2600米不等。产层为白垩系和古新统白云岩化砾屑灰岩、白云岩和白云岩。
坎佩切湾海上油气区:面积4.8万平方公里,有60个含油前景良好的构造,产层为白垩系和古新统白云岩化碎屑灰岩。原油探明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一半。
铀
全国已探明铀储量1万吨,推测储量10万吨。其中回收成本80~130美元/kg铀的储量1700吨,≥130美元/kg铀的1700吨。主要分布在奇瓦瓦、杜兰戈、索诺拉、新莱昂和塔毛利帕斯州。
已知的铀矿床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分布在西马德雷山州火成岩和变质岩中的浸染状矿床,包括奇瓦瓦中部的佩尼亚布兰卡(全国最大铀矿)、索诺拉州的洛斯阿莫莱斯及杜兰戈州的拉普雷西萨等矿床,铀赋存在第三纪火山岩与下伏的白垩系灰岩及古生代变质岩的接触带中。第二类是分布在沿岸平原的砂岩型矿床,主要有塔毛利帕斯州的拉科马、布埃纳维斯塔及埃尔恰波特等矿床,它们均产于渐新统砂岩中。
(2)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
银
墨西哥银储量十分丰富。拥有储量基础40000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3.2%,与加拿大并列,为世界第一位。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墨西哥高原中部和西马德雷山脉。
总体来说,西马德雷山脉火山岩区是墨西哥最重要的银成矿区,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第三纪火山岩区之一,面积27.5万km2,其火山岩盖下部火山岩系平均厚度约1km,时代为古新世一早始新世(拉拉米期),由安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硅质火山岩组成,其上不整合覆盖平均厚约1km,时代为渐新世-中新世的块状硅质熔结凝灰岩(上部火山岩系)。该区内的银(-金-铅-锌)矿床主要与下部火山岩系有关。西马德雷山脉火山岩区产有帕拉尔、圣巴巴拉、圣弗朗西斯科德尔奥罗、弗雷斯尼略、瓜那华托等着名银矿床。
银矿床主要成矿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与中-新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银矿床,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第二类为中深热液银-钴-镍矿床,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北部;第三类是交代型铅-锌-银矿床。此外,作为斑岩铜矿副产品回收的银,也是银的重要来源。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组合。
表6墨西哥主要银矿床一览表
续表
续表
萨卡特卡斯(Zacatecas)火山岩型银、铅、锌(铜)矿墨西哥的主要银矿床,位于萨卡特卡斯市郊。银储量23236吨,品位120克/吨。矿体产于破火山口北部边缘同心状和切向分布的断裂、破裂带中。区内有5个脉系:坎特拉、马卡诺奇、韦塔格朗德、塔霍斯德帕努科和普洛莫萨。成矿与第三纪火山喷发活动中晚期的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破火山口构造为流纹岩岩浆活动提供了有利通道。
奈卡(Naica)火山热液型银、铅、锌、铜(金、)矿位于奇瓦瓦州南部。银储量3200吨,品位150~200克/吨;金金属储量中型,品位0.34克/吨。浸染状、块状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体呈馒头状,筒状产出,含矿岩石是灰岩,矿石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组合。矿区有11个管状和50余个柱状矿体群,前者长约50米左右,最长达700米,厚1~10米;柱状体直径3米,最大处80米。地下开采,年产金40公斤,选厂日处理矿石2500吨。
塔约耳提塔(Tayoltita)火山热液型银、铅、铜(金)矿位于杜兰哥州西部。银储量14339吨,品位373克/吨。金属储量1吨,品位0.28克/吨,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脉状矿体充填在第三纪流纹岩、安山岩中,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方铅矿、黄铜矿为主要金属矿物。露天开采,年产金0.5吨,选厂日处理矿石2000吨。
圣欧拉里亚(Santa Eulalia)矽卡岩型银、铅、锌矿位于奇瓦瓦东25公里。银储量在1万吨以上,品位125~350克/吨;铅金属储量11.5万吨,品位2.6%,锌金属储量32.8万吨,品位7.4%。硫化矿。热液交代层状矿床。地下开采。
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热液脉型银、铅、锌、铜(金)矿位于奇瓦瓦南400公里。
圣马莉亚(San Maria)热液脉型锌、铜、铅(银)矿位于萨卡特卡斯州西部。锌金属储量111.3万吨,品位5.3%,铜金属储量26万吨,品位1.24%,铅金属储量11.1万吨,品位0.55%。硫化矿,成矿时代中新世。矿体呈脉状、不规则状,赋存于硅化灰岩和花岗岩接触带中,平行于花岗闪长岩株,矿脉长达数百米,宽几厘米到3米。地下开采,日产矿石2400吨,选厂日处理矿石4400吨。
塔斯科(Taxco)热液脉型银、锌、铅矿位于格雷罗州。银储量2130吨,品位163.87克/吨;锌金属储量33.6万吨,品位4.2%,铅金属储量15万吨,品位1.9%。硫化矿。矿区有两种类型:(1)铅-锌-石英脉型,脉长几百米到1000米,宽1.5~10米,深300米。(2)灰岩中的不规则状交代矿体,矿体宽20米,含铅锌较低。地下落顶充填法开采,矿石产量3000吨/日,选厂处理矿石3300吨/日,金属回收率:银90%,铅92%,锌78%。
雷亚尔德安琪尔斯银矿位于萨卡特卡斯州东南部萨卡特卡斯城东南61km,构造上处于中央梅萨山脉西缘,靠近西马德雷山脉火山岩区东南翼。矿床产在白垩系组成的穹窿(或短轴背斜)的轴部附近,平面上呈400×450m的椭圆形。全部矿化产于晚白垩世碳质砂岩和粉砂岩中,岩性单一的地层矿化很少发育,而互层-交互纹层相(单个纹层厚度小于5mm)为矿化提供了有利位置。在与厚3~9cm的砂岩呈交互纹层的粉砂岩中,矿化细脉最为发育,在砂岩层厚度增大时,银品位大大降低。而在含有交互纹层状粉砂岩并具有滑动或变形层理的砂岩透镜体中,存在高品位网脉型矿化。银以25g/t为边界品位,以70g/t为工业品位(入选品位)圈出矿体。矿石储量1亿吨。入选矿石含铅0.95%,锌1%。该矿拥有银储量6375吨,平均品位65~128克/吨;锌储量54万吨,铅储量58.8万吨。1982年投产,目前日采选矿石1.5万吨,年产银200吨以上(1997年为219吨),成为墨西哥也是世界最大露天银矿山。
金
金资源丰富。储量基础为340吨(12000000盎司)。大部分为中-新生代银金矿,其形成多与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如瓜那华托州的托里斯塞德罗斯矿山,奇瓦瓦州的奥坎波矿山都属此类。此外,还有在卡纳内阿铜矿、奈卡铅锌矿、弗雷斯尼约银-铅-锌矿中的伴生的金。上述矿床除卡纳内阿铜矿外,均为火山热液型矿床。墨西哥的主要金矿床有:
圣弗朗西斯科德尔奥罗(San Francisco del Oro)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位于奇瓦瓦州南部。银储量大型,3200吨,铅、锌金属储量分别为4.89万吨和4万吨。金金属储量中型,品位0.34克/吨。硫化矿,成矿时代晚于白垩纪。矿体为宽0.5~1米的矿脉群,充填在强烈褶皱的钙质白垩纪页岩内,上面覆盖有火山岩,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组合。地下充填法开采,年产金0.4吨,选厂日处理矿石3250吨。
奥坎波(Ocampo)火山热液型金、银矿位于奇瓦瓦州南部。金储量中型,品位7.78克/吨。贫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体为脉状,产于安山岩及流纹岩中,围岩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矿物为紫水晶、方解石、银金矿、辉银矿、辉铜银矿组合。至1982年累计产金5.44吨。
托里斯塞德罗斯(Torres-Cedros)火山热液型金、银矿位于瓜那华托州。金储量大型,品位2.27克/吨。银品位340克/吨。贫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化带长几公里,赋存在流纹岩内,呈网脉状产出,围岩是页岩、片岩。矿物为银金矿、自然金、银的硒化物、硫化物组合。地下开采,年产金0.8吨,累计产金233吨,选厂日处理矿石2000吨。
铜
铜资源丰富。储量为2700万吨,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与美国斑岩铜矿带毗邻的索诺拉州。此外,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米却肯州也有铜矿分布。
按地质-工业类型,铜矿床分为:①斑岩型铜矿床。②沉积型砂页岩铜矿床,如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波莱奥铜矿。③火山岩型黄铁矿矿床。三种类型中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主,它占总储量的97%。墨西哥主要铜矿床有:
卡纳内阿斑岩铜矿位于索诺拉州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斑岩铜矿之一。矿化带长9.6公里,宽4.1公里,共有12个矿体。成矿时代早第三纪。产于花岗斑岩小岩体内,局部也产于外接触带和角砾岩筒中。矿石为细脉-浸染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是黄铜矿、辉铜矿和斑铜矿。在矿体的边缘有闪锌矿和方铜矿。矿床氧化带厚70米,次生富集带不发育。共有铜金属储量1190万吨,铜品位0.7%,钼金属储量9万吨(其中3万吨可回收),钼品位0.001%。伴生有金。围岩蚀变有钾化、绢细化、银化、青盘岩化。露天开采,剥采比为3∶1,日产矿石3万吨。
坎波莫拉多(Campo Morado)火山岩型铜、锌、铅(金、银)矿位于格雷罗州伊瓜拉西南70公里。铜金属储量18万吨,品位0.68%,锌金属储量27万吨,品位3.12%,铅储量5万吨。块状、浸染状硫化矿,成矿时代早白垩世。含矿岩石为长英质火山角砾岩,矿体为透镜状。下盘绿泥石蚀变带具浸染状金属硫化物矿化。含矿岩系的上下盘岩石为凝灰质板岩、硬砂岩、安山岩和流纹质凝灰岩。
埃尔阿尔科(El Arco)斑岩型铜矿位于加利福尼亚半岛。铜金属储量327万吨,品位0.6%,浸染状、网脉状硫化矿,成矿时代白垩纪(107百万年)。矿体呈网脉状赋存于二长岩中。围岩蚀变有钾化、青磐岩化。
拉韦尔代(La Verde)斑岩型铜、钼(金、银)矿位于米却肯州。铜金属储量130万吨,品位0.69%,金品位0.3g/t,银4.7g/t。网脉状硫化矿,成矿时代晚白垩世。矿体属角砾岩筒型,赋存于石英闪长斑岩中。矿区由两个矿段组成。围岩蚀变有钾化、石英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已建矿山,日产矿石1.65万吨。
圣伊西德罗(San Isidro)斑岩型铜(金、银、铅、锌)矿位于米却肯州。铜金属储量15.75万吨,品位0.45%。网脉状硫化矿。矿床产于花岗闪长岩中,由两个矿体组成。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
因瓜兰(Inguaran)斑岩型铜(银、钨)矿位于米却肯州南部。铜金属储量26万吨,品位1.3%~1.5%。硫化矿,成矿时代白垩纪。该矿属角砾岩筒型。矿体赋存于石英二长斑岩、花岗岩中。围岩蚀变有硅化、电气石化、青磐岩化。地下开采,日产矿石2000吨。
铅-锌
墨西哥铅、锌资源丰富。铅储量为100万吨,储量基础为200万吨,锌储量为600万吨,储量基础为800万吨。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奇瓦州、索诺拉州及中部的萨卡特卡斯州。主要矿床类型为脉型和矽卡岩型矿床。墨西哥的主要铅-锌矿床有:
特科洛特(Tecolote)矽卡岩型锌、铜(钨、银)矿位于索诺拉州。银储量超过1万吨,品位125~350克/吨。锌金属储量5.6万吨,铜金属储量1.6万吨,品位1.82%。硫化矿。矿体呈不规则状,产于泥质和钙质建造的接触带中。地下开采,年产矿石15万~30万吨。
帕拉尔(Parral)热液脉型铅、锌、铜(银)矿位于奇瓦瓦南。铅+锌金属储量大型,铅品位5.8%~3.3%,锌品位4%~10%。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脉呈北东走向,倾向南东,赋存在粘土质灰岩、安山岩中。矿体厚达18米。矿石含银250g/t。地下充填法开采,年产矿石30万~50万吨,选厂日处理矿石1000吨。
锑
锑资源较为丰富。储量基础18万吨。主要分布在圣路易斯波托西、索诺拉、伊达尔戈(锡马潘锑矿)、格雷罗和瓦哈卡州(洛斯特茹科兹锑矿)。该国有五个较大的矿床,属汞锑石英脉型及锑铅锌多金属型。按成矿作用及产出特点,有热液层状矿床(如圣路易波托西州的圣-何塞锑矿)及热泉锑汞矿(如维楚科锑汞矿)等类型。
钼
资源较为丰富。储量基础23万吨,主要分布在索诺拉州,大多集中在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以及斑岩矿床中,这些矿床位于亚利桑那斑岩铜矿带的南延部分,与第三纪浅成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其中的拉卡里达斑岩铜矿是世界上大型产钼矿山之一。
(3)黑色金属矿产
铁矿
资源不太丰富,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北部高原一带,主要矿区有:
杜兰戈-萨卡特卡斯铁矿区,其中着名的有杜兰戈州的塞罗·德梅尔卡多铁矿;
高原南部和南马德雷山脉矿区,分布范围较广,其中巴尔萨斯河谷的拉斯特鲁斯铁矿储量1.85亿吨,含铁量高达63%;
北部高原和西北部铁矿区,主要是分布在科阿韦拉和奇瓦瓦州的一些中小型铁矿。
这些矿床大多为接触交代型矿床。赋存在早白垩灰岩与晚白垩世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中。主要矿石矿物有赤铁矿(奇瓦瓦州拉佩拉铁矿)和磁铁矿(拉斯特鲁斯铁矿)等。
锰矿
金属储量基础900万吨,主要分布在伊达尔戈州(莫兰戈锰矿)、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卢西弗锰矿)和哈利斯科州(奥特兰锰矿)。此外,在奇瓦瓦,杜兰戈等州出也见有锰矿。
莫兰戈锰矿为沉积成因,矿体赋存在碳酸盐岩建造中;奥特兰和卢西弗锰矿则与火山作用有关,属火山-沉积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