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有哪些着名戏剧
① 西班牙戏剧的战后戏剧
3年的内战,使西班牙的文化活动中断了几乎10年之久。战前已经崭露头角的戏剧家,多数流亡国外,如以幻想抒情剧《搁浅的水中女妖》(1934)着名的A.卡索纳(1900~1965)及受了欧洲先锋派影响的M.奥夫(1903~1972)。他们的最好作品都是后来在国外写成的。留在国内的有:E.J.庞塞拉(1901~1952),他认为戏剧本身就是似是而非,主张用荒诞和幻想替代真实的和日常的事物,使观众陶醉于忘情的大笑之中。
文化活动恢复期间,出现了一种“通俗戏剧”,从40年代流行到60年代。它具有批判社会问题的倾向,然而其风格主要是讽刺、嘲笑、逗趣,题材往往局限于男女爱情、家庭问题、社会弊病,以误会、密谋、骗局、作弄等等造成戏剧高潮。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有:J.M.佩曼(1898~),“通俗戏剧”占了他60余部作品中的一半以上;J.I.L.de特纳(1897~ ),他的两部剧本《没有翅膀的鹰》(1951)、《堂何塞,佩贝和佩比托》(1952)获得了国家戏剧奖;C.de la托雷(1897~ ),运用电影的技巧来使其警探侦破的情节结构更加巧妙;J.卡尔沃-索特洛(1905~),写过50多部剧本;J.P.卢比奥(1903~),剧本大部分以爱情纠纷为题材,往往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喜欢运用戏中戏的技巧;V.R.伊里亚尔特(1912~)以各种混杂的风格写了30多部剧本,在闹剧和喜剧中掺以幻景、魔幻和歌舞,然而其主题却倾向于严肃;M.米乌拉·桑托斯(1905~1977),作品显示出戏剧艺术的逐步提高、主题的逐步深入,开始摆脱“通俗戏剧”造成的迎合观众趣味的倾向,第一部剧本《三顶高统帽》(1952)以悲剧性的幽默、深刻的现实主义以及逗人发笑而深思的情节,超越了“通俗戏剧”,但是他后来的作品却缺乏真正的独创性;A.布埃罗·巴列霍(1916~),第一部剧本《一座楼梯的故事》(1949)的演出,使当代戏剧达到了新的水平,该剧不仅主题切近现实生活,而且风格趋于多样化,富于独创性,既能为各种观众所接受,也为评论家所称道,从1949~1974年,他一共演出了18部剧本,包括现实的和历史的题材;A.萨斯特雷(1926~),更加具有战斗性,锐意对西班牙当代戏剧进行改革,戏剧实践、戏剧评论和理论都强调戏剧的社会功能,主张在戏剧中揭露暴力、压迫和不公正的待遇,经常采用历史和外国的题材进行创作。
1973年以前,尽管存在着严格的审查制度,西班牙的当代戏剧仍在迅速地发展。一个方向是继续“通俗戏剧”的道路,另一个方向是进行独立的实验性的戏剧革新。前者有A.帕索(1926~ )、J.萨洛姆(1928~ )、J.J.A.米连(1936~)等剧作家;后者则由于60年代起有许多经济独立的剧团出现,如巴塞洛那的演员剧团、大学生组成的戈利亚多斯剧团、反对戏剧商业化的人士组成的塔巴诺剧团等,使新一辈的剧作家有了用武之地,实现向多方面风格发展的理想。1973年以后政治形势的变化,使这种可能性具备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活跃于当代西班牙戏剧界的人士,比较突出的有:崇尚现实主义的C.穆尼斯(1927~ )、L.奥尔莫(1923~)、安托尼奥·加拉(1936~ );带有抽象、寓言、讽刺风格的J.鲁伊瓦尔(1925~ )、A.G平塔多(1940~ );写实验性闹剧的L.马蒂利亚(1939~)、L.莫索(1942~);具有强烈社会批判倾向的A.M.巴莱斯特罗斯(1929~);专注于探索新技巧、新方法的M.R.埃斯特奥(1930~)等。
活跃于当代西班牙戏剧界的人士,比较突出的有:
崇尚现实主义的C.穆尼斯(1927~)、L.奥尔莫(1923~)、安托尼奥·加拉(1936~);
带有抽象、寓言、讽刺风格的J.鲁伊瓦尔(1925~)、A.G.平塔多(1940~);
写实验性闹剧的L.马蒂利亚(1939~)、L.莫索(1942~);
具有强烈社会批判倾向的A.M.巴莱斯特罗斯(1929~);
专注于探索新技巧、新方法的M.R.埃斯特奥(1930~)等。
② 西班牙戏剧家鲁达代表作叫什么以及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鲁达最为有名的幕间剧是《橄榄》,他写一对农民夫妻高高兴兴地种下了一棵橄榄树,妻子看着这棵刚刚栽下的树苗,开始了关于果实的美妙幻想。她想将来准会有个好收获,会采下很多的橄榄,把这些橄榄卖掉,就可以种下更多的橄榄树,树多了,橄榄也会长得更多,那就可以卖很多钱了。她于是对女儿说,将来每一篓橄榄可以卖它两毛钱,她丈夫却说,这价钱定得太高了;妻子争辩说不高,丈夫偏偏坚持说太高。后来,他们对着这棵刚刚种下的树苗,开始了有关其果实价格问题的争吵,他们越吵越凶,都想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为了显示自己有理。他俩又拉住女儿,各自要她服从自己的意志,妈妈对她说,如果不站在妈妈一边,妈妈就要揍她;爸爸则说,要是她敢于违抗爸爸,也会同样挨打。女儿不敢表态,这对农民夫妻就开始抽打自己的孩子,打得她放声大哭。邻居赶来劝说,却于事无补,这场激烈的争吵和打闹没法制止,只好让它进行下去。
这个幕间剧情节简单,但却带有浓重的生活气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愿望和性格特征。这种存在于平凡之中的喜剧性冲突,被鲁达挖掘出来,产生出令人捧腹的强烈效果。
③ 西班牙人卡尔德隆的戏剧有何艺术特色
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公元1600—1681),是继维加之后,西班牙最着名的剧作家,也是西班牙戏剧处于黄金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马德里的贵族家庭,曾在马德里耶鲜会学院接受教育,后来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1623年,他创作了第一部戏剧《爱情,荣誉和权力》,从此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1635年,他应邀进宫,负责管理宫廷剧院,其间创作了大量剧本。他曾作为军人参加战斗,退役后继续从事戏剧活动。1651年,他入籍成为教士,历任托莱多和马德里教堂的主持,并写了很多宗教剧,晚年在马德里病逝。他一生写过120部剧作,另有80部宗教剧和20篇幕间剧。
在卡尔德隆的早期创作中,主要是一些以维护荣誉为主题的“袍剑剧”,《精灵夫人》(也译作《隐居夫人》,1629)和《扎拉美亚的长老》(1640—1644)是其中的代表。
《精灵夫人》写年轻的女人安哲娜寡居之后,她的两个兄弟为了维护所谓的荣誉,对她严加管束,将其幽闭在房间里,不见世人。一次,她耐不住寂寞,悄悄溜出家门,去观赏游戏,不料她的一个兄弟因为不明就里,竟然追逐起自己的姐姐来。困境中,她向一个路人求救,此人是个胸襟坦荡,维护正义的人,他与她的兄弟展开决斗,安哲娜趁势逃走。安哲娜的另一个兄弟及时赶来。制止了决斗。原来他与过路人是朋友,为了畅叙友情,他将此人请到家中,安排他住在安哲娜的隔壁,这无意中为这对有缘人情感的递进埋下了伏线。经过一番周折,有情人终成眷属。
剧中的兄弟为了所谓的荣誉,竟然让自己的姐姐像囚徒一样生活;而庭院深深的代价是芳容不识,险些背谬了伦理,真是滑稽可笑,愚蠢可悲。
卡尔德隆的《扎拉美亚的长老》,是一个与维加的《羊泉村》题材类似的剧作。驻扎在扎拉美亚的军官,是个横行霸道的家伙,他强奸了长老的女儿,当长老表示不满时。他就滥施淫威,对其大肆侮辱。长老忍无可忍,就把这个十恶不赦的家伙抓了起来。国王得知消息后,亲自前来交涉,下令放人。长老一气之下,反而把这个军官杀了。国王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没有追究长老的抗君之罪,却赞许他为维护荣誉而采取的勇敢行动,为此,还任命他做了终身长老。
该剧描写了善良对邪恶的斗争,以国王对长老的嘉许,来显示维护正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像维加一样,卡尔德隆将建立一个有秩序、有公理的西班牙社会的愿望,寄托在有作为、开明、贤达的国王身上。
卡尔德隆与宗教似乎有着不解之缘,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他往往会显得与众不同。在进入而立之年之后,他曾经写过一个剧本叫《人生如梦》(1631—1632),这可以看作是他潜藏于心底的宗教情结的无意识的流露。
剧中,波兰国王巴西略曾经得到过一个预言:他的儿子生性不驯,将会成为一个暴君,国王对此深感惶恐。无奈之下,他只得在小王子年幼的时候,把他送到荒郊野外的城堡,将其羁押在那里。在他稍稍年长以后,国王为了检测小王子的性格是否变好,就把他麻醉之后带回宫中,不想,王子醒来后,性情与从前一样,仍然凶暴异常。国王失望了,就再次将他麻醉后送回城堡。
王子醒来,他不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回忆起在宫中的情景,宛如前生的一场幻梦。既然人生是一场梦,又何必在乎它的荣辱得失呢?王子仿佛一下悟透了人生,从此,他淡漠世事,收心敛性。
后来,宫廷之中发生了政变,有人把国王赶下台,把王子从城堡里救出来,让他登上王位。而此时的王子却与从前大不相同,他仿佛已度尽劫波,故心静如水。他无意于国王的权柄,正像无意于荣华富贵一样,最后,他把皇冠交还给父亲,而甘心坦然地走过平凡的人生。
卡尔德隆利用戏剧这个魔杖,将人生巧妙地分成了现实与幻境,或曰今生与来世,尊贵荣耀是现实人心中的法宝,可是它却如梦一样飘忽即逝;平静与安详是来自天堂的福音,而人们却对此漠不关心。剧中,害怕王子残暴的国王,自己却由于实行暴政而被赶下了台,而生性暴躁的王子,却在亲历了尊贵荣耀和平静安详的对比之后,摒弃了俗务,彻悟了人生。
到了晚期,卡尔德隆开始潜心于宗教剧的创作,不过,他所写的宗教剧,与中世纪流行的宗教剧不尽相同,他所感兴趣的不是神的受难或神所创造的奇迹,而是热衷探讨人性与神性的问题。
醉心于宗教问题的卡尔德隆,曾尝试再造此类戏剧的辉煌。他编写过场面十分壮观的宗教剧,并将意大利人发明的多层次透视布景和暗藏式灯光设备,运用于宗教剧的演出。在他晚年,除了宗教剧,他几乎不再写些别的东西了。《世界大舞台》,是卡尔德隆最着名的宗教剧,它所揭示的主题就是: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充其一生,只能扮演上帝最初赋予他(她)的角色。
总的来看,卡尔德隆的戏剧结构完整,情节紧凑,以人的荣誉和命运为主题,具有抒情性和传奇色彩。他的戏剧,对于18世纪的法国戏剧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过影响。
④ 西班牙文学艺术黄金时代的作品有哪些
西班牙文学十六世纪以来,西班牙文学进入繁荣时期,文学史上称为“黄金时代”。洛贝??德??维加是“黄金时代”西班牙民族戏剧的代表。他最优秀的作品是《羊泉村》。西班牙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好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中译本名《小癞子》)。“黄金时代”西班牙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塞万提斯的创作。西班牙文学由于他的成就而登上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高峰。他的不朽名作《堂吉诃德》成为这一时期欧洲文学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硕果之一
⑤ 西班牙人洛卜·德·维加的戏剧有何特色
洛卜·德·维加(公元1562—1635),是西班牙最为着名的诗人和最多产的剧作家,他自称一生写过1500多个剧本,这自然包括短小的“帕索”,仅保留下来的就有500多个。
维加一生的戏剧创作,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包括了各种题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即兴喜剧和田园剧,都曾引发过他的创作兴趣;而西班牙盛行的“袍剑剧”也是他得心应手的创作样式;小喜剧“帕索”在他洋洋大观的戏剧里,占有相当的比例;而取材于古老的历史传说,并从中影射现实问题的历史剧,也是他创作上的拿手好戏。但是,真正为维加创造了不朽声名的,则是他所写的关于农民生活和农民暴动的现实题材的戏剧。
除脍炙人口的《羊泉村》之外,《狗占马槽》、《马德里的矿泉水》也是维加重要的戏剧作品,他还写过戏剧理论文章《今日新的编剧艺术》(1609),主张要打破陈旧的编剧法,反映现实生活,以符合民众的欣赏趣味。
维加所处的时代,是天主教会和封建贵族对民众实行独裁统治的历史时期,尽管文艺复兴的思想意识,已经日渐深入人心,但贵族阶级的暴政还没有从根本上解除,社会上流行的法律制度,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用来压迫广大民众的不满和反抗的。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并且出身贫寒、经历坎坷,狂放不羁的维加,自觉地站在人民利益一边,创作了很多反映现实矛盾和斗争的剧作,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统治阶级对于维加的戏剧心存嫉恨,在他生前,其剧作被列为禁书。
然而,维加以他高超的戏剧才华,为自己赢得了人生尊严和崇高声誉。1635年,当他在马德里去世时,许许多多的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人们哀悼这位才华横溢的剧作家,称他是“天才中的凤凰”,“自然界的巨擘”,“最富有的也是最贫穷的诗人”。
⑥ 西班牙戏剧的近代戏剧
近代西班牙戏剧风格更为多元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融合的题材逐渐丰富起来,同时以民族史诗和历史轶事为题材的诗剧也在创作者们的笔下复苏,表达形式千变万化,柔情与激烈,浪漫与写实并存。
近代西班牙戏剧中最重要的人物是J.贝纳文特(1866~1954)。他以对欧洲当代戏剧的深刻了解、多方面的才华、敏锐的思考和观察,创作了大量各种不同风格的戏剧,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如《利害关系》(1907),既露出辛辣的讽刺,也饱含抚慰的仁慈,其戏剧艺术和舞台技巧均达到无懈可击的地步。他的后继者M.L.里瓦斯(1878~1938)和G.M.西埃拉(1881~1947)在戏剧艺术和题材选择方面均未能有所超越。堪与贝纳文特相比的唯有阿尔瓦雷斯·金特罗兄弟。他们的剧本充满笑料,冷嘲热讽,偏重于风俗的描绘和人情味的气氛。
另外一方面,以民族史诗和历史轶事为题材的诗剧,在E.马尔基纳(1879~1946)的笔下复苏。他在“九八年一代”强调文艺的民族化现代化思潮影响下,以现代主义的诗风,转向本民族的主题,力图发扬西班牙的民族精神。然而这种思潮,在小说家 R.M.del巴列-因克兰(1866~1936)所作的剧本中,却以完全不同的风格体现。他的剧本重于主题的阐释,而不重于戏剧的技巧,运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进行讽刺和嘲笑,从“荒唐”中求得戏剧的效果。
后来的F.G.洛尔卡(1898~1936),带领剧团深入民间,以演出黄金世纪的名剧为其特色。他的剧本倾向于民间题材,富于抒情性,能够在抒情中体现激越的戏剧冲突。另一位诗人R.阿尔韦蒂(1903~)的早期剧作以抒情手法描写民间传说,后来也写了以现实政治为题材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