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拉皮曲线是什么意思

西班牙拉皮曲线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8-21 06:18:09

㈠ 西班牙与葡萄牙历史的和现在的关系高分

榄油。
自然地理
气候:中部梅塞塔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属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西北部较湿润,内陆和东南部较干燥。月平均气温从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高达1,500毫米。中部的马德里地区属于高原气候,夏季干热,冬季干冷。东北部的巴塞罗那地区则为最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夏季较炎热干燥,降水以冬季为主,一年能保证有250天以上的阳光。
矿藏:汞储量占世界首位,并有煤、铁、铝土、钼、黄铁矿、石油等。森林面积广阔,有欧洲栓皮栎、橡、栗、杉等。盛产沙丁鱼和龙虾等。
位置: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北濒比斯开湾,西邻葡萄牙,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东北与法国、安道尔接壤,东和东南临地中海。西班牙海岸线总长为7921公里,西班牙太阳海岸是着名的代表,其中地中海海岸线长2058公里,大西洋海岸线长1728公里,北部坎塔布里亚海海岸线长1086公里,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岛各岛屿海岸线长1428公里,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各岛屿海岸线长1583公里,北非两个飞地----休达和梅利亚的海岸线分别为20公里和9公里,北非一些小岛的海岸线长9公里。境内多山,是欧洲高山国家之一。境内高原和山地相间,全国平均海拔660米,全国35%的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仅占11%,是欧洲地势最高国家之一。主要山脉北有坎塔布连、比利牛斯,南有莫雷纳山脉和安达卢西亚山脉。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为全国最高峰。
国界线:西班牙陆路边境线为2013公里,其中与法国、安道尔边境线为720公里,与葡萄牙边境线为1292公里,与直布罗陀边境线为1公里。
西班牙地处欧洲西南部,与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位于北纬36度到44度、西经9度18分和东经3度19分之间,南北跨840公里,东西 1000公里。国土面积为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说他们的国家形状像一块熟牛皮。西班牙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和法国,居第四位,相当于欧洲总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半岛之外,西班牙的领土包括还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岛和大西洋的大小加那利群岛。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开湾,东北同法国和安道尔接壤,高耸的比利牛斯山把这几个国家分隔两边;东面和东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过只有14公里宽的直布罗陀海峡便能达到非洲的摩洛哥;长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边的邻居。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班牙与英国长期以来一直在争夺此地的主权。
不包括巴利阿里群岛和加那利群岛,三面环海的西班牙的海岸线长约3904公里,但是海岸比较平直,真正的天然良港都集中在北部,如费罗尔、蓬特维德拉和维哥等。卡塔赫纳是唯一地处地中海的天然港湾。东南部的海岸线不是以港口,而是以风景旖旎的海滩胜地闻名。西班牙着名的海湾有加的斯湾和瓦伦西亚湾。
西班牙不仅有着名的西班牙太阳海岸,还有巍峨的高山。在欧洲,她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国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着名的中央高原耸立西班牙正中,约占全国面积的60%,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绝:北部是坎塔布连山脉,南部伫立着莫雷纳山,东部的伊比利亚山脉隔开中部高原与阿拉贡平原。高原西边那一面缓缓延伸,地势渐趋平坦,最后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驾车游览西班牙全境,不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白雪皑皑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西班牙全境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地理区:
北部山区:这里有欧洲着名的比利牛斯山脉,整个山脉绵延千里,景色如画。一年四季,无论山上山下,还是平原陆地,到处是一片翠绿。尤其是阿斯图里亚斯地区,山脉连绵,松涛茫茫,林海郁郁。
紧靠比利牛斯山脉的坎塔布连山脉,海拔达2000米以上,北临茫茫无边的比斯开湾,陆地上林木茂盛,景色十分迷人。许多宽广的河谷置于其间,湖水清澈如镜。更值得一提的是,那里还有数不胜数的飞瀑,从高处倾泻而下,整日水雾弥漫,蔚为壮观。这里既是重要的软木产区,又是牛羊遍地的牧区和工业区。
中央高原:位于高原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脉,将梅塞塔高原分为北部旧卡斯蒂利亚高原和南部新卡斯蒂利亚高原。在这块广袤无垠、山岭起伏的土地上,有着大片着名的橄榄树林和动物保护区。中央高原的西北部和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地区是崇山峻岭。一条条山间公路首尾相接,汽车有时在山间行驶大半天,好像还在原来的位置。
阿拉贡平原:阿拉贡平原位于比利牛斯山脉东南面的埃布罗河流域,是个大致呈三角形的波状平原。在古地质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浩瀚的内陆湖泊,后来湖水流入地中海,慢慢变成了干涸的陆地。阿拉贡平原常年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土质肥沃,被称为富饶的“丰水宝地”,既是西班牙的天然粮仓,又是重要的葡萄、柑桔等水果产地。
地中海沿岸山地:沿岸山地从东南部安达卢西亚到东北部加泰罗尼亚,长达1500公里。走在细软的沙滩上,海天一色,游人如潮。南端安达卢西亚山脉中的穆拉萨山峻峭高耸,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亚半岛的最高点,号称西班牙“民族的脊梁”。这座山终年云烟袅袅,清风悠扬,是个避暑消夏的好去处。
安达卢西亚平原:位于莫莱纳山脉和安达卢西亚山脉之间。这里一马平川,坦坦荡荡;瓜达尔基维尔河由西往东横贯整个平原,灌溉着千万亩良田。由于高耸的安达卢西亚山脉挡住了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所以这里气候干燥,盛夏骄阳似火。
西班牙斗牛(corrida de toro)
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风靡全国,享誉世界,尽管从动物保护的观点上看目前人们对此存在争议,但是作为西
西班牙斗牛表演班牙特有的古老传统还是保留到现在,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斗牛季节是3月至10月,斗牛季节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举行两场。如逢节日和国家庆典,则每天都可观赏。
[编辑本段]国家历史
简史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1516年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瓦格纳等国的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邦联的国家。 十六世纪是海上强国,以后渐衰。1837年伊莎贝尔二世在通过君主立宪的法案之后将其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决定用西班牙一词“España”(腓尼基语,意为“野兔”)命名,自此结束了历经300多年的共主邦联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国,1936年成立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发动内战,于1939年夺取政权,1947年宣布为君主国。
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在欧、美、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开始衰落。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失去在美洲和亚太的最后几块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经三年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1943年2月与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参加侵苏战争。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国王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苏亚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
史前历史
在西班牙发现最早的人类考古学遗迹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万到五万年,穴居人类的史前岩画为我们提供了伊比利亚半岛史前文明的生活场景。在西班牙发现的最重要的遗迹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当然还有着名的阿尔塔米拉岩洞。
凯尔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论研究认为伊比利亚人是从北非来到半岛的,他们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区,在那里伊比利亚人创造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对于考古学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古希腊的历史中对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过记载,希腊人称他们为“图尔多人”。他们是伊比利亚人的一个部落,在瓜达尔基维尔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灿烂的王国。
公元前1200年,来自中北欧的凯尔特人从北部进入半岛。金发凯尔特人和深色皮肤的伊比利亚人通婚,并且扩展到整个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历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来势力侵入的地区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区。历史和社会学家至今没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邻近民族之间找不到亲缘关系,却有人在巴斯克语和日语之间找到了共同点,现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腊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强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岛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加迪尔,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时,希腊人则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人趁机占领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们留下的着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纳,这个词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罗马人和哥特人
罗马人在布匿战争中打败了迦太基人之后,也把殖民地扩展到了西班牙,并且很快占领整个半岛,着名的努曼西亚英雄故事就诞生在伊比利亚人抵抗罗马人入侵的过程中。从此,半岛便作为威震海内的罗马帝国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国内地位十分重要,两位罗马皇帝特拉加诺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学派伟大的哲学家塞内卡都是在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罗马文化,包括希腊拉丁人和犹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习俗,罗马的语言也在半岛上开始使用。梅里达是今天保存古罗马遗迹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维亚,还可以看到古罗马的水渠从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岛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强悍的哥特蛮族侵入日渐衰颓的罗马帝国,并于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定都托莱多。但是哥特人没有对西班牙文明的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复战争
西哥特人的统治持续到了公元711年。当时五万穆斯林战士横跨直布罗陀海峡,用手中的弯刀战胜了曾令罗马人闻风丧胆的哥特武士,赢得了瓜达莱特战役大捷。四年之后,阿拉伯人席卷整个半岛,把她变成了一个埃米尔国,也是庞大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叫做“安达卢斯国”。我国古代称之为“绿衣大食”。尽管半岛北部地区的抵抗运动从未停止过,公元八世纪到十一世纪穆斯林帝国的势力仍旧令人惊叹地不断巩固。西班牙在这个时期吸收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渐脱离了大马士革的中央统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终把西班牙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哈里发王朝。在他的统治下,西班牙迎来了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城市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甚至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发展。阿拉伯人带来了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最先进的知识,并且在西班牙的音乐、美术、文学、建筑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阿尔罕布拉宫便是阿拉伯艺术登峰造极之作。同时,阿拉伯语也在西班牙语里留下了许多词汇。当时最重要的城市有瓦伦西亚、萨拉戈萨、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拥有五十万居民和一座巨型图书馆的科尔多瓦是十世纪西欧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纪,王族间(39个王子)的不断内讧使穆斯林帝国分裂败落,光复运动愈演愈烈。北方的国王们一个接一个地取得胜利。到了十四世纪,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纳达最后一个据点,他们又坚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国王”将她也并入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版图。
[编辑本段]文化遗产
2008年,西班牙的世界遗产已达37处,在所有国家中名列第一。
科尔多瓦历史中心 格拉纳达的阿兰布拉宫和赫内拉利花园 布尔戈斯大教堂

布尔戈斯大教堂埃斯库里亚尔修道院 巴塞罗那的圭尔公园 圭尔宫和米拉大楼 阿尔塔米拉洞窟
塞哥维亚古镇及高架引水渠 阿斯图里亚斯王国时期教区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城古镇
阿维拉古镇及城外教堂 特鲁埃尔的穆德哈尔式建筑 历史名城托莱多 加拉霍奈国家公园
卡塞雷斯古镇 塞维利亚大教堂 阿尔卡萨尔和西印度群岛档案馆 古城萨拉曼卡 波布莱特修道院
梅里达考古遗迹 瓜达卢佩的圣 玛利亚皇家修道院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 多尼纳国家公园

埃库莱斯灯塔有城墙的昆卡城 巴伦西亚的丝绸交易市场 拉斯马德拉斯 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和圣帕乌医院
圣米兰的尤索和苏索修道院 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盆地岩画艺术 阿尔卡拉的埃纳雷斯堡大学和历史区
伊维萨岛景观 拉拉瓜纳的圣克利斯托瓦尔 阿塔皮尔卡考古遗址 加泰罗尼的维尔德布伊罗马式教堂
塔拉科考古遗址 埃尔切的帕默拉尔 卢戈的罗马城墙 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着合奏的úbeda和baeza
[编辑本段]体育
足球 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
[编辑本段]同名音乐
专辑中文名:Spain系列专辑
歌手:Spain
版本:更新第3张《I believe》——更新完毕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对于Spain,我总有这样的感觉——就象你迷失在一条曾经生活过多年的街上,或许这里的某处封存着你的记忆,你发誓要找到它们。你来到完全陌生的一个酒吧,在角落里坐下,忍受着临桌酒杯碰撞发出的脆响和经过红酒折射而散出的奇幻光彩的惶惑……这时候,有人开始唱歌了,内容本来都是些对于别人无关紧要的故事或者平淡的爱情,可碰巧你的往事却不幸被他逐一言中,那些尴尬的经历,比如过去因为弱小常常被人欺负,或者第一次遗精,丑陋仓促的学生时代,你在某个深夜里想到自己注定的死而缩在床上瑟瑟发抖,你难以启齿的私人感受,幻想未果的性伴侣,仅仅停留于脑海的恋情,于是你只能笑了,如释重负的笑着,吹灭了桌前的蜡烛,彻底融进角落的黑暗里,在美妙音乐下感受这个陌生地方偶然带给你的往事,冰冷漠然的温馨。
西班牙的名人
建筑师
安东尼.高迪(Antonio Gaudi Cornet)
作家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Miguel Cervantes)
探险家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obal Colon)(应属于意大利人
黑尔南.科尔特斯(Hernan Cortes)
领袖
埃尔熙德(El Cid)
布维那文士.杜鲁提(Buenaventura Durruti)
富兰克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
音乐家
伊萨克.阿尔贝尼兹(Isaac Albeniz)
报.卡索斯(Pau Casals)
画家
巴伯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弗朗西斯哥.戈雅(Francisco Goya)
其他
萨马兰奇(奥委会主席)
体育拉斐尔·纳达尔·帕雷拉(Rafael Nadal Parera)

领土纠纷西班牙声称拥有主权的地区

西班牙政府要求英国交还西班牙南部一个面积极小的半岛直布罗陀。1704年,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征服了直布罗陀。由于战争失利,西班牙遂于1713年签订的乌得勒支和约中将直布罗陀永远割让予英国。战后多年来,直布罗陀的人民一直希望继续接受英国统治,并在多次公投中以绝对多票支持英国的统治。联合国于方案(2231 (XXI) 及 2353 (XXII)中要求英国及西班牙就直布罗陀问题达成协议以结束殖民状态。西班牙政府宣称联合国的解决方案凌驾于乌德勒支条约之上,因此作出了收回领土的要求。除统治权问题外,疆界划分亦令两国争议不断。目前联合国承认直布罗陀为非自治领土。
最初迁入今日的葡萄牙一带的是尼安德特人,后来被智人所替代。葡萄牙早在公元前1千年,已有凯尔特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定居下来。
琉息太尼亚省
罗马人于公元前219年初次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前140年前后,罗马人征服了葡萄牙,将其划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称为琉息太尼亚省,并一直统治到公元5世纪。
日耳曼王国
公元5世纪日耳曼部落(包括斯维比人、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后来这些部落都被西哥特人逐出伊比利亚半岛之外。

摩尔人统治与复地运动
711年北非穆斯林摩尔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西哥特王朝灭亡了,仅葡萄牙北部的阿斯图里亚斯高地还在信奉天主教的哥特贵族的手里。哥特人在阿斯图里亚斯便开始发起“收复失地运动”,旨在跟南部穆斯林政权作战,重新统治伊比利亚半岛。

1179年该地区成为葡萄牙王国,随着重新取得穆斯林所占据的部分而扩张起来。现代欧陆的葡萄牙疆界是在1270年国王阿方索三世手中完成的。

大航海时代

昔日的葡萄牙航海家雕像
里斯本大西洋银行象征着葡萄牙殖民帝国的行徽:从右上起分别为澳门、佛得角、葡属几内亚、莫桑比克、葡属印度、圣多美普林西比和葡属帝汶的纹章15、16世纪乃葡萄牙的全盛时代,在非、亚、美拥有大量殖民地,为海上强国。这时代期间,不论在经济、政治、文化上,葡萄牙都已远远超越欧洲其他国家。

葡萄牙的殖民帝国成立于1415年8月21日,当航海家亨利率领葡萄牙舰队征服北非的伊斯兰贸易中心休达。随后葡萄牙的航海家与探险家陆续发现了亚速尔群岛、佛得角、比奥科岛、圣多美岛、普林西比岛和安诺本岛等无人居住的岛屿。

1471年,长期与西班牙争夺的北摩洛哥城市坦几亚终于被葡萄牙人占据。

1488年春天,葡萄牙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498年5月20日达·伽马终于到达离印度城镇科泽科德不远的海滩。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初次看到巴西的海岸。

1501年,卡布拉尔发现了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1507年也到了毛里求斯。

1510年,阿尔布克尔克征服了印度的果阿地区和马来西亚的马六甲(1511年)。

1514年以后,葡萄牙的航海家到了远东的中国和日本。1517年,葡萄牙商人及官员费尔南·佩雷兹·德·安德拉德到了广州,而其与明朝朝廷的交涉被称为近代中国与欧洲接触的开端。葡萄牙人于1542年意外发现了日本,后来很多欧洲商人和传教士被吸引到日本(参见南蛮贸易)。1557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并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

1522年,葡萄牙探险家斐迪南·麦哲伦所率领的西班牙船队首次环航地球。

帝国的没落

葡萄牙殖民帝国于18世纪的领地但随着其他欧洲国家继取得海上霸权后,葡萄牙实力有所下降。1580年因皇室姻亲继承关系,曾被西班牙侵占,直到1640年才摆脱西班牙统治。葡萄牙的殖民地同时被荷兰人和英国人攻击。

17世纪间,大量葡萄牙人移民到巴西,直至1709年为了防止人口流失约翰五世下令禁止葡萄牙人移民。
里斯本大地震

里斯本1755年的震灾主条目: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
1755年11月1日早晨,里斯本发生9级地震,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加上接踵而至的海啸和火灾将整个里斯本夷为平地。这场灾难是当时葡萄牙经济无法承受的冲击。
19世纪的危机
File:PedroIVPortugal.jpg
葡萄牙国王佩德罗于1822年在巴西称帝
巴西帝国国旗1807年拿破仑进攻葡萄牙,同年12月1日占领里斯本。直到1812年因得到英国相助才摆脱法国的统治。1808年葡萄牙王室与大部份里斯本贵族逃亡到巴西里约热内卢,从1808年到1821年这个城市当了葡萄牙的首都,是当时欧洲仅有的不在欧洲本土的首都。

1820年8月,葡萄牙发生了自由党人的革命,新政府的头项措施是请流亡到巴西的国王若昂六世回国。若昂六世最终决定带着几乎所有的王室成员和大臣们回国,1821年7月在里斯本登陆。

若昂六世回国后,葡萄牙的第一届立宪议会企图取消若昂六世受给巴西的各种特权,使巴西重新陷入殖民地的境地。巴西人民早已习惯有一个自己的国王和政府,这种做法进一步刺激了巴西人民要有自己的国王和政府的情绪。巴西不能接受对其特权的取消和再次沦为殖民地。若昂六世的儿子佩德罗决定留下来反对葡政府的这项决议,若昂六世也默许了儿子的做法。

1821年12月,葡议会以完成政治教育为由,敦促佩德罗回国,并规定巴西各省直接受里斯本管辖。在巴西独立派的推动下,佩德罗拒绝了葡议会的命令,建立了以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为首的新政府,并与1822年5月自立为“巴西永久的保护者”。葡议会因此废黜了其巴西摄政王的职务。1822年9月7日,刚到达圣保罗的佩德罗获悉了此决议,于是在依皮朗加河畔拔剑宣誓“不独立,毋宁死!”(葡萄牙语:Independência ou Morte!),正式宣布了巴西的独立。

1822年10月12日佩德罗称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并于1822年12月1日举行了加冕仪式。
第一共和国
1910年10月的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成立第一共和国。
新国家时期
File:Salazar1933.jpg
安东尼奥·萨拉查于1933年1926年5月发生军事政变,卡尔莫纳元帅上台,建立军事独裁政府。

财政部长安东尼奥·萨拉查于1931年组织“国民同盟”,1932年升任总理以因应财政危机,次年制定新宪法,建立其带法西斯性质的新国家体制(Estado Novo,葡萄牙历史上的“第二共和国”),成为独裁者。萨拉查对内推行法西斯专政,对外于1936年追随德、意法西斯,帮助佛朗哥叛军进攻西班牙共和国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名义上保持中立,实际上亲近轴心国集团。战后于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6月接受马歇尔计划。1951年与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其后又签订各种协定,允许美国在葡萄牙及其属地建立军事基地。

1974年4月25日发生所谓康乃馨革命,一批中下级军官组成的“武装部队运动”推翻了持续42年的极右政权,开始民主化进程。

第三共和
现代里斯本的高楼大厦1986年,苏亚雷斯当选60年来第一位文人总统。1979年2月8日放弃与中华民国建交,转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86年加入欧共体,1999年成为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之一,1999年12月20日根据中葡两国于1987年签署的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将澳门的政权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㈡ 西班牙中场为什么超强!

题记——所谓“得中场者得天下”,本文仅以欧洲杯上西班牙的中场战术来臆测米兰下赛季的中场的进攻上的变化。

如火如荼的欧洲杯结束了,在经历了44年的痛苦煎熬和漫长期待之后,西班牙终于一举登上欧洲之巅,成了新的王者。

做为一个随着米兰几经沉浮的球迷,在经历过上赛季的失落之后再来看欧洲杯,自然带了一份观摩与比较的心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有了一些浅薄之见,不敢藏私,拿来与各位米兰球友商讨,以期抛砖引玉。

决赛之前,“荷兰飞人”克鲁伊夫曾撰文:“这支西班牙队有我的影子”,意思是说西班牙队中的哈维、伊涅斯塔和法布雷加斯三位控球型队员都是出自巴萨青训的作品,都是典型的“4号分球手”,而他当年一手缔造的梦之队正是以瓜迪奥拉这样的中场靠后的分球手为战术核心,打出了漂亮绚丽,夺人心魄的全攻全守足球。

杯赛六战,西班牙入球12粒,居各队之首。比利亚以4球荣膺金靴,金童托雷斯和替补前锋古伊萨(此君乃上赛季西甲最佳射手)各有2球入帐。在此之外,小法、德拉雷德、哈维、席尔瓦各入一球,共七人有进球。

从进球人员分布,首先说明了老帅“智叟”阿拉贡内斯所寄予厚望的前锋线很好的完成了进球任务;其次,还证明了西班牙的火力点不仅有点,更还有面。而这正是一支球队整体实力是否强大的明确佐证之一。

以往的足球比赛有着10号球员这样的核心,近几年又发展为“双核”战术,即双前腰或前腰后置再辅以影子前锋在前场局部的再组织。这届欧洲杯上的西班牙已经不能再以此来定位,而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多核”战术配置,这是整体足球的又一种变化。

回顾西班牙的夺冠历程,我们没有发现有特别突出特别耀眼的巨星,哪怕比利亚在头两场小组赛大放异彩,托雷斯决赛打进价值连城的一球,但要说他们俩就是整支球队的核心或者领袖,似乎仍显牵强;哈维是欧足联官方评出的MVP,可是在他身后的塞纳才是更多国际足坛行家眼里的“西班牙的肺”;拉莫斯助攻一流,但其防守中频发的昏头一直为人所诟病;卡西利亚斯算是保有圣卡西之威,可终究为其门将位置所限,称不了巨星,更不可能成为战术核心。

西班牙在决赛之前几乎一直打4-4-2的变型4-4-1-1,比利亚名义上是双前锋之一,实战中却更多地是拖在拖雷斯之后打二前锋,以此来更紧密地联系中场并在前场和伊涅斯塔做二次组织。而比利亚的跑位就正如我前面所言卡卡变化后的跑位:在对方大禁区前横向和斜线运动。打德国的决赛,比利亚伤停,老帅阿拉贡内斯索性直接打起了4-5-1,但法布雷加斯的上场反而更多了一个巴萨“4号分球手”,整体的控球也打得更为娴熟默契了,德国队除了开场的前十五分钟之外可以说是毫无还手之力,被德国媒体称之为“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

由西班牙在本届杯赛中极其讲究整体控球战术的技术流打法,我不禁想到在米兰阵中同样也有三位控球高手:卡卡、西多夫、皮尔洛,米兰也是追求技术打法和漂亮足球的,而此三人中的任何一个也都拥有足以成为一支球队核心的能力。在此,我试图也从打整体控球战术来分析米兰后半赛季的实验和下赛季可能的变化。

米兰在上赛季联赛后半段,也就是卡卡伤愈复出之后,开始了一些战术上的改变或者说是实验:皮尔洛从后腰位置上组织的进攻在没有好的向前机会时不再一味强求,而是通过局部的传递和转移(与安布和西黑)来避开局部的围抢。这也是安布罗西尼在后半段打得更出彩的原因之一,毕竟加图索的脚下技术不够细腻,其作用也更多的是防守和拦截。而推进到前场后也不再是以往的凭卡卡的个人能力一味强突中路,以求获得最直接的打击,而是通过卡卡的控球技术、西多夫的小球处理、皮尔洛的前移的和几个控球能力超强的队员之间变化莫测的跑位来观察乃至调出对方的防守漏洞,思考进攻的办法。这也是西班牙在本届欧洲杯中踢的“思考型足球。”

这样的变化,从实战来看还是很有作用:假设对方也能迅速地跟着移动,那么,通过传递、转移、跑位以及安布罗西尼甚至博内拉和卡拉泽的前插始终让对方的防守球员和防守阵型移动。在这个移动的过程中对方的弱点和防守的空隙就相对容易被带出来。此时,再利用前锋聪明的纵深跑动,中后场队员的突然插上,以米兰球员的脚下技术想要送出精准的致命的一击也就不难了!欧洲杯决赛中西班牙的唯一进球就是这种打法:开始是西班牙队的哈维、伊涅斯塔、法布雷加斯等几个控球高手在中场一连串如穿花蝴蝶的短传配合,吸引德国的右边卫拉姆前压准备接应中场队员可能的截下来的球传递和双中卫为了使自己的中后场不至于拉得太开导致脱节也前移,这时西班牙在中场哈维在中路突然的一脚直线传球,皮球洞穿了德国队的整条防线落到了大禁区右角处,此时正是托雷斯在禁区前5—10米的位置作斜线运动,甩开了盯防的中卫和回追的拉姆,从大禁区角折线启动,球到人到地跑到了球的飞行线路上,顺势一带直扑龙门,拉姆再犯规都已然来不及,双中卫更因转身太慢而不见踪影。这种以绝对或相对技术优势控制球权的情况下,出球路线和队员跑位上的变化能更好的利用横向空间,掌握节奏变化,让对方防守困难,从而使自己占据主动权。

这样的打法,我个人感觉在新赛季米兰的比赛将会更多的出现。因为弗拉米尼的到来,会让皮尔洛的出球线路上多一个更好的接应点,在防守能力与加图索相比不遑多让的同时,弗拉米尼比加图索还多了一脚传控球的技术和更强的向前插上意识。只是此君的斗犬精神如何还有待检验。

那么,我想象中的米兰下赛季的战术应该是:

阵型由原来的4-3-2-1变化为4-2-1-2-1,也就是把以前的“3”里面的皮尔洛前提10—15米,他的身后配置安布罗西尼和弗拉米尼,前面是西多夫和卡卡。这也类似于西班牙的哈维、伊涅斯塔、塞纳、席尔瓦的配置。只是西班牙只有塞纳拖后成单后腰,而米兰因为后防年龄结构问题和联赛制与杯赛制的区别,我感觉应该还会是双后腰配置。这样一来,皮尔洛居中,以他的控带组织成为全队的战术大脑。而且因为阵型的进一步紧凑可以用更多的短传控球战术来撕开对手的防线从而动摇对方防守体系。

那么,在新赛季我们将可以经常看到:通过皮尔洛的组织过渡向一侧或者中间发动进攻,当对方的防守队员向这一个攻击面密集时,卡卡不再象以前那样只做两件事:在中路等着拿球后自己强突或者回撤接应。而是象一个二前锋那样有意识地增加了在对方大禁区前5—10米范围内做斜线和横向的跑动,以及和西多夫的频繁换位,以避开对方在局部对重点人物的逼抢夹击,从而将对方防守球员带开,以瓦解对手的防守体系。继而将球转移到对方防守的薄弱区域,然后或自己在几乎无人区域带球轻松突破,或给其他队友创造个人突破或局部配合的时间和空间,又或直接交给因扎吉那样的视越位线如生命线的妖刀。

本文提到的是整体控球战术,而非以往我们所言德国式的整体战术。因为本人以为我们以前所说的“整体足球”实在是个美丽的误会。全攻全守打法的鼻祖之一荷兰打的是整体足球吗?以前连我自己也这么看,但从这届杯赛西班牙的表现来看,应该也是整体控球足球,是一种在一定战术框架下的“自由控球加自由换位”的足球。

这样的打法,以米兰现有人员配置以及队员技术能力是完全可以达成的。皮尔洛的组织能力和传控球技术,相信勿需我多说了。关键在于卡卡的变化,他的横向或斜线的跑动是这一战术变化的核心:任何对手都不能无视他的存在而任其发展,他也只有变化跑位方式才能自身有更大突破,和西多夫在左侧的换位也能打乱对方右边后卫和右中卫的协防秩序。而以西多夫堪称独步天下的原地小球处理技术在卡卡跑动中做出精妙绝伦的配合将是米兰球迷愿意看到的,也是米兰进攻的重要环节和方式。

安布罗西尼在皮尔洛身后的作用一是在由攻转守时加大保护纵深,延缓或直接破坏对方的进攻;二是米兰打阵地战时作为突然前插的高点,以头球这一有效的阵地战武器出奇制胜。这一点,在以往的比赛中已经多次出现过;此外,在弗拉米尼助攻上前时,他还能以其横向覆盖面起到单后腰的作用。而作为米兰老臣和队副,安布还有着他人不可替代的精神领袖和鼓舞士气的作用。

弗拉米尼的特点在于全面,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有自己有特色的东西,尤其是后排插上的射门能力,他的到来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米兰现在加图索和安布这一后腰配置进攻的不足。而在对方反击时又可以依靠弗拉米尼的奔跑即使不能抢下球延缓对方进攻速度。而抢到球后,依据当时的点,他还可以和皮尔洛一定程度上换位成组织者,他的出球也颇象一个组织者,合理有效,干净并且聪明,前插的时机把握的很好,和其他多数防守型后腰比,他的技术绝对上乘。

综上所述,以目前米兰已确定的人员和上赛季后半段的变化来看,下赛季的米兰会更注重控球,以整体控球继而带动整体,带动对手防线在运动和控球中寻找战机。而卡卡在上赛季末表示愿意打二前锋更是释放了这样的信号。

㈢ 对于西班牙队的全面分析

一、基本战术篇

分析西班牙的阵型,我觉得切入点在后腰这一块,将西班牙的打法分为单后腰和双后腰两种,基本阵型为4231和442,其他如4141,433可能在非常时期,被博斯克作为辅助阵型来使用。

距离6月16日首战瑞士,还有一周的时间,在托雷斯的伤势还未完全好的情况的下,较大的可能性是打4231阵型。博斯克1999-2003年的四年间带领皇马两夺欧冠,使用的正是4231阵型。

其实4231是451的变形,基本配置是四后卫,双后腰,三个攻击型中场外加单前锋。这个阵型对攻防的要求非常高。后卫线上对两名边后卫的要求比较高,必须是能攻善守的全能球员(拉莫斯),中场对双后腰的要求更加苛刻,其中一名必须有出色的体能和防守奔跑能力(布斯科茨),另外一名需要有出色的盘带传球能力和掌控比赛节奏的能力,(阿隆索),对两名边前卫的传中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必须有出色的内切突破得分能力。(席尔瓦、小白),而作为4231阵型中的前腰则是这个阵型中的灵魂,要具备较强的护球和传纵深球的能力,阅读比赛能力强,往往能一个传球就解构对方的防守(这个当然是哈维)。整个中场的分工非常明确,两名后腰主管防守和连接中前场,三名进攻型中场要配合单前锋主攻。由于采取的是单前锋,因此中场分担了更多的进攻责任。4231最大的特点是稳定、均衡,没有明显的优缺点。

当然首战的对手瑞士队并不是很强,也有可能打单后腰战术,毕竟放着小法这么好的中场不用时很可惜的,我倒是觉得在4141阵型中小法可以占据一席之地,如图所示,在这个阵型中,在前场,小法的特点介于哈维的横向组织和小白的纵向突破之间,为解决小法和哈维的位置重叠,应该让小法更接近禁区类似于9号半的角色,这样进攻上可以拉开纵向的层次性。但是这个阵型的最大缺点在于阿隆索的横向拦截能力并不是他的长项,这样对手在打反击时更容易通过中场,防守遭受正面冲击的压力会更大。

二、边中结合战术

西班牙盛产优秀的边锋,当年的瓦伦双子星华金和维森特也曾是西班牙队的亮点。而在博斯克的名单里可是带足了边锋的人选,对韩国表现出色的纳瓦斯、还有佩德罗、马塔。前面分析的打法是主要集中在中路,当中路对手的防范密集,打不开局面时,那么B方案是纳瓦斯+佩德罗+略论特的组合。进攻将会走两边,不断的把球送到纳瓦斯和佩德罗的脚下,通过边路传中,由略论特抢点,打高空球。这是个重大的变化,效果怎么样还要拭目以待。

在西班牙队中除了略论特还有谁能作为轰炸型的中锋来使用?相信看了巴萨与国米的下半场的童鞋都能答出来。那场比赛巴萨遇到了国米的铁桶阵,皮球总在禁区前沿横向传递,渗透不进去,最后时刻瓜帅破釜沉舟,让皮克打中锋,效果非常明显,如果那场比赛再延长十分钟被淘汰的会是国米。当然让皮克打中锋是一个双刃剑,后防会变的空虚。不到不得已的情况下,博斯克不会这么冒险。

三、西班牙的短板---后腰和边后卫

如此强大的阵容有没有短板,我以为是后腰和两个边后卫。当博斯克放弃塞纳的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他是在赌博,因为现在这三个后腰,阿龙、酱油布和哈小马在胜任单后腰的能力上都不足以和08年的塞纳相提并论。因此世界杯上后腰可能会以上述三人的组合形式出现。但是他们之间的配合的默契程度也要打一个问号。

对比巴西,邓加很早就确定了三后腰战术,彼此之间也很熟悉。虽然媒体上说巴西是4231,但我更愿意把埃拉诺看做是后腰而不是边前卫。因为巴西进攻主要靠卡卡、罗比、法比亚诺的三叉戟。巴西三个工兵型中场往那里一站,巴西的腰之硬是西班牙不能比的。

另外一个隐患时边后卫,如果博斯克在左后卫上使用卡普德维拉的话,那么拉莫斯和卡普二人都喜欢插上助攻,身后的空当容易被反击时利用,那么这就考验皮克、普约尔和酱油布的补位意识和能力了。08欧洲杯上西班牙一共丢了两个球,一个是对俄罗斯时的角球,一个是对瑞典时伊布在拉莫斯这一侧打进的。这两个丢球正反映了西班牙的两大痼疾,防高空球和边后卫助攻过大。本届世界杯博斯克如何应对也是一大看点。

四、赛程分析

看一下赛程的话,我觉得对西班牙最大的挑战在于16进8。以西班牙往届大赛的风格,小组赛三场又是摧枯拉朽三战皆胜。这时候碰上拥有德罗巴的科特迪瓦或者拥有C罗的葡萄牙,极有可能是第一场硬战。这时候非常考验西班牙的攻坚能力。倘若过了这一关,那么西班牙会被分到2、4、6、8的双数组,意大利我甚至都不认为能拿到小组第一,这个半区的阿根廷、没有巴拉克的德国恐怕阻止西班牙还是有难度的。所以过了1/8决赛西班牙进决赛的可能性很大。

㈣ 特拉法尔加海战(战争)详细资料大全

特拉法尔加海战(法语:Bataille de Trafalgar,英语:Battle of Trafalgar)是英国海军史上的一次最大胜利,英法此战中的指挥者正是一对历史上最着名的对手——具有传奇色彩的英国海军中将纳尔逊(Horatio Nel-son)和维尔纳夫。1805年10月21日,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决战不可避免,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军指挥、战术及训练皆胜一筹,法兰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被俘,21艘战舰被俘。英军主帅霍雷肖·纳尔逊海军中将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之后法国海军精锐尽丧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被迫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画。而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巩固。

基本介绍

  • 名称 :特拉法尔加海早仿蔽战
  • 地点 :西班牙特拉法加角
  • 时间 :1805年10月21日
  • 参战方 :英国,法国、西班牙
  • 结果 :英国海军胜利
  • 参战方兵力 :英国33艘战舰
    法国18艘战舰及8艘辅助船只
    西班牙15艘战舰
    法西联军总计41艘战舰
  • 伤亡情况 :英国458人阵亡,1208人受伤
    法国2218人阵亡,1155人受伤
    西班牙1025人阵亡,1383人受伤
    法西联军共阵亡3243人
    法西联军41艘战舰中1艘被击沉,7艘被俘虏
  • 主要指挥官 :纳尔逊,维尔纳夫
  • 别称 :特拉法加海战、特拉法尔加之战
  • 别称 :特拉法尔加角海战
  • 别称 :特拉法尔加大海战
背景,计画,兵力,过程,开始阶段,交战阶段,结果,评价,后续,纪念,

背景

1793年1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将法王路易十六处死,英国以此为由驱逐法国驻英大使。2月法国对英宣战,英国则联合奥地利、普鲁士、那不勒斯和撒丁王国组成反法联盟,双方在陆地和海洋展开了一系列的激战。 海战战舰 1793年的土伦战役,初出茅庐的拿破仑第一次面对英国。他还不了解他的对手是什么样子的,就已经用大炮的火蛇扫荡了对方。看上去英国人的确是不足为惧的,至少在陆地上是如此。 土伦战役 拿破仑的成名之战 1798年的埃及,督 *** 委派的全权指挥拿破仑几乎控制了一切。马穆鲁克骑兵这样的古代遗老遗少是挡不住经历了历大携次军事改革和大革命洗礼的法国大军的。然而英国舰队的如影随形,破坏了一切。海军名将纳尔逊,在尼罗河口的阿布基尔港,消灭了法国人精心拼凑的舰队。拿破仑遭遇了他军事生涯的第一次大失败。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失误,仅仅是因为英国人海军在海上不可被击败。 拿破仑终于对英国人的实力有了一个最为直观的认识:海军封锁,间接战略。而他不懂海军,不能指挥海战。正如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都会尽力逃避海战那样,他的第一选择也是回避。 阿布基尔海战的失败让法国在埃及全盘失败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一手掌握法国的军政大权。拿破仑执掌法国政权后,于1800年6月战胜奥地利。而后俄国、土耳其等国家接连与法国缔陆州结和约,反法联盟彻底解体,英法两国签订亚眠和约暂时休战。 1802年的《亚眠条约》,英法两国在表面上达成了妥协,但这绝不是英国人能真心接受的。 不列颠岛上的海权之子们,即便是输掉了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也要用一场海战胜利去摧毁昔日仇敌之一的荷兰海军。拿破仑是他们之前从未遇到的对手,比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的欧洲第一陆军还要难以对付。一次次反法同盟的迅速瓦解,都好像预示着英国固有的称霸大洋,扶植陆地盟友的战略已经不管用了。 特拉法尔加角海战 1803年5月16日,英法两国战火重燃,随着拿破仑于1804年末称帝,对抗更加激烈。拿破仑的目标是避开英国海军,用其精锐的陆军直接登入进攻英国本土,为了把强大的英国海军从本土牵走,法国舰队在大海上和英国海军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但由于一系列战略、战术的失误,海军中将维尔纳夫率领的法、西联合舰队被封锁在加的斯港内,拿破仑对海军大为失望,放弃了进攻英国本土的计画。 法国陆军曾经在千年里,数次影响了整个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军事发展方向。法国海军也曾经在路易十四时代,是世界第一的海军。但海陆双重国家性质注定了战略的重心,资源的分配,都必须在陆地和海洋之间来回倾斜。当这样的国家想要在陆地和水上同时称霸,得到的结局就注定是不佳的。 1805年的拿破仑,以皇帝的身份打造他的大海军,但他的天赋却无法在海上兑现。法国大革命与动荡让海军将领与技术人员大量流失,激动的暴民与宣布效忠的中下层军官是那个时代法国海军的人才储备。维尔纳夫便是因此而成为了法国舰队的司令官。拿破仑嫌弃他无能,反应迟缓,犹豫不决,没有大将之风。但是维尔纳夫原本就不应该出现于这个位置上,换一个人也不会有更好的变化。 只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争霸不停,庞大的常备陆军数量就不会削减,海军能得到的资源就不会增加,击败英国就只能是战略梦想。让他们聊以 *** 的是西班牙人的配合,为他们提供了将近50%的兵力。这样一来,联合舰队在数量上终于压倒了英国。否则,哪个庸人敢冒死一战呢?18+15的战舰数量比,也决定了法国人在世纪的指挥作战中并没有绝对的控制力和威权。两个海陆双重国家拼凑的舰队和水兵,依靠彼此取暖,却有离心离德,相互不和。 英国派纳尔逊去彻底解决被封锁在加的斯港内的法、西联合舰队。而港内的法、西舰队司令维尔纳夫听到拿破仑将派人接替他的指挥时,愤而决定在新司令官到来前率舰队溜出加的斯港,而港外的英国舰队正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 1805年的欧陆形势 纳尔逊在特拉法尔加海战前给全部的27艘战舰打出了旗语:英格兰望各位恪守其责。这话不仅仅是口号,也是 *** 裸的现实。随着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的无限膨胀,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了拿破仑的领地。这些国家的市场因为英国海军的封锁与法兰西皇帝的锁国令同步生效,开始对英国商人关上大门。英国的产品因此堆积在不列颠的码头和仓库,英国的工人开始因此事业,英国的银行开始因金融衰退迹象而紧张,英国的士兵开始担心领不到军饷。不消灭法国人的海上力量,英国自己也难以为继。 1805年10月21日,如饥似渴的纳尔逊终于在加的斯港外海的特拉法尔加海角抓住了正在逃避耻辱的维尔纳夫。 特拉法尔加战役正好处于海军控制力的黄金时代 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时代,正是海军控制力的黄金时代。英国人已经向世界证明了海军可以通过海洋来掌控局面。发展到极致的风帆战舰也让海军在那个年代拥有了不一样的优势。不需要像后来的钢铁巨兽们一样依赖煤炭和石油,不用担心神出鬼没的水雷和潜艇,不会有从天而降的轰炸机。一支舰队,可以在海上漂泊很久,尽可能的拦截敌国的补给线。或是沉下心来,在敌人的港口外蹲点封锁。纳尔逊这代海军正在享受这样一段美好的时光。 这个时代最大的烦恼是如何真正摧毁敌人的海军。火炮的口径、射程、数量、射速都在缓步提升,但大型战舰本身的皮糙肉厚又让这一切看上去有些徒劳。英国人都记得,是他们在17世纪时首先研发了海上交战的标准模式--战列线。战舰们以纵队行动,尽可能的抢占上风口。以便借助风向优势,在一次大规模的海上火炮齐射中,占据优势。但当英国人每次都在上风口获胜后,都无法做到顺风而逃的法国人。这样的战斗让失败方的损失,微乎其微。这样的胜利,意义不大。 战列线对轰是那几百年里的标准战术 英国海军史上的每一次大胜都不是靠标准战术而取得的。勇敢地穿 *** 敌方舰队中去,用近距离的炮击和肉搏,才能迫使对方损失惨重。所以,哪怕对手往往躲入港口,英国人也会想尽办法冲入锚地。在特拉法尔加,这个问题并不存在。因为两支平行的舰队附近都没有锚地和港口可以逃避。英国人熟练而专业的海员,经验丰富的领航员,让他们成功的截住了法国和西班牙人的舰队。

计画

英国舰队方 纳尔逊的计画是将英国舰队分成二个支队和一支预备队,一支队由他率领,负责突破敌舰队中央,切断其前后联系;另一支队由柯林伍德率领攻敌后卫。预备队负责消灭旗舰,令对方陷入混乱,最后逐个歼灭被分割的法西舰队。为保证作战效果,纳尔逊在作战方式上给予了下属极大的自主权,只要求他们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敢于近战的精神。纳尔逊的作战计画令各舰长们极受鼓舞,将此战术称为“纳尔逊秘诀”。 法西舰队方 与此同时,由维尔纳夫率领的法西联合舰队的境况则颇为困窘。拿破仑给维尔纳夫的命令是:从加的斯港出发,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仑在义大利的军事行动。然而尚未动身,便被英国海军封锁在加的斯港内。10月8日,维尔纳夫召开作战会议。此时尽管他已经预见到纳尔逊会采取切断联合舰队前后联系,进而包围后方,各个击破的作法,但却拿不出有效的应战对策。他只是向手下强调:如果联合舰队占了上风,则应迫近敌人,然后一对一地作战;如果落了下风,虽应保持战线,而每个舰长也要各自为战。

兵力

开战时,双方的海军实力悬殊不大。法西联合舰队有战列舰33艘。其中一艘是当时最大的四层火炮甲板战列舰“三叉戟”号,其它的战列舰是:3艘三层甲板战列舰;6艘80门炮船;22艘74门炮船;1艘64门炮船。此外,法西舰队中还编有13艘各类巡洋舰,光战列舰就有侧舷火炮2,626门,共载官兵21,580名。 英国舰队原来共有战列舰33艘。由于派路易少将组织马尔他护航队调走了6艘。留在纳尔逊编内的27艘战列舰中7艘是三层火炮甲板战舰,其余20艘为双层火炮甲板战舰。合计火炮2,148门,官兵16,820人,外加4艘巡洋舰和几艘辅助船。

过程

开始阶段

1805年10月19日,法西联合舰队的军舰开始驶出加的斯港,但由于风向的问题,直到10月20日中午才全部驶入大海。而在这之前英国的侦察舰已经发现了联合舰队,纳尔逊下令拦截,10月20日夜间双方舰队不断逼近。10月21日拂晓,双方已接近至12英里,6时10分,纳尔逊发出“成两路纵队前进”的命令、6时20分,下令“备战”。联合舰队司令维尔纳夫知道战斗不可避免,为了便于舰队作战不利时撤入加的斯港,他下令舰队进行180度大转向,以使加的斯港位于舰队的下风位置,这一变化不仅严重影响了士气,而且造成联合舰队的队形陷入混乱。 特拉法尔加海战作战图 在联合舰队因调转方向陷入混乱时,纳尔逊抓住战机下令进攻,英国军舰分成两个纵队,分别由纳尔逊乘坐的“胜利”号、科林伍德乘坐的“王权”号担任两个纵队的先导舰,“胜利”号上升起了着名的“英国要求舰队全体将士尽忠职守”信号,随后又升起“进一步接敌”,英国舰队在一片欢呼声中向联合舰队直插过去。上午11时45分,联合舰队“弗高克斯”号向“王权”号开炮,特拉法尔加海战打响。

交战阶段

战斗打响15分钟后,“王权”号率领的下风纵队突破联合舰队的后卫,两舷火炮开始一起射击,25分钟后,纳尔逊率领的上风纵队也冲入联合舰队,上风纵队开始时向联合舰队的前卫进攻,但很快“胜利”号率领上风纵队突然转向联合舰队的中部发起进攻,这就是着名的“纳尔逊秘诀”,联合舰队的前卫丝毫没有关心要求其回援的信号,而只顾前驶。约12时30分,“胜利”号穿过“布桑托尔”号时,一阵左舷齐射造成成百法国人伤亡。当其他两艘英舰上来围攻“布桑托尔”后,“胜利”号又向右与冲上来的法舰“敬畏”号交火,“敬畏”号是联合舰队中最小但是作战最勇敢的军舰,两舰进行了古老而残酷的接舷战,在甲板上指挥作战的纳尔逊不幸被“敬畏”号上的狙击手击中负伤,而“敬畏”号随后也被俘虏,打死纳尔逊的法国狙击手被击毙。此后,法西联合舰队进行了竭力抵抗,但败局已定,在血战了2个多小时后,下午2时5分,联合舰队旗舰“布桑托尔”降下帅旗,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被俘,上风纵队的战斗结束。下午3时左右,科林伍德率领的下风纵队也取得胜利。 特拉法尔加战役中的英军纵队战术 作为海战的尾声,下午3时30分,在海战已经进行了2个多小时后,由迪马努瓦海军少将率领的联合舰队前卫返回了战场,但在返回途中有两艘自己的战舰竟然发生相撞而退出战斗,面对严阵以待的英国舰队,仅仅20分钟这次反攻就告失败。“胜利”号对掉头逃跑的联合舰队进行了一次齐射,以示送行,纳尔逊就在这炮声中与世长辞。

结果

10月21日下午4时30分,炮声终于停了下来,但弥漫的硝烟、浓厚的火药味仍笼罩在战场上空。鲜血染红了海面,有的军舰还在燃烧。整个会战,英军共死458人,伤1208人。法军死2218人,伤1155人。西班牙军共死1025人,伤1383人。总计联合舰队被俘三四千人之间。伤、毙、俘加在一起,共有1.3万人。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的41艘战列舰中,有7艘被俘,1艘被击沉,9艘逃往加的斯,4艘逃向直布罗陀,其他战舰则分别逃往别的地方,当夜幕将垂时,风暴大作,一连就是四天。而在整个会战中和风暴之中,英国都未损失一艘船。 海战复原图-纳尔逊指挥海战 特拉法加海战英国取得巨大胜利,法国海军则精锐尽丧。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舰队阵亡449人,受伤1246人,军舰无一损失;法西联合舰队阵亡3243人(法国2218人,西班牙1025人),受伤2538人(法国1155人,西班牙1383人),被俘约7000人,1艘战舰被击沉、7艘被俘。 1805年10月27日,柯林伍德派拉皮罗提尔中尉所指挥的小船“皮克尔”号回国报捷。1805年11月4日,拉皮罗提尔在法尔茅斯上岸后,在那里只停留了半点钟,即出发前往伦敦。他一路调换了19次马,于11月6日清晨1时赶到海军部。拉皮罗提尔见到英国海军部长的第一句话是:“报告!我们获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但是却丧失了纳尔逊勋爵!”

评价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帆船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也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纳尔逊在这场海战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使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一败涂地。纳尔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将而功垂史册。英吉利民族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敌人拿破仑对他也是推崇备至的,当听到纳尔逊的死讯后,拿破仑当即命令在每艘法国的军舰上,都应挂上纳尔逊的画像,是为纪念他,同时也是以他作为法军学习的榜样。这从一个例子,也反应出拿破仑所具有的统帅气质和大将风度。此后不久,随着蒸汽动力战舰的出现,一个新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 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评价说:“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特拉法尔加海战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会战,它对于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把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了。一百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告一结束。它使英国获得了一个海洋帝国,这个帝国维持达一个世纪以上。 特拉法尔加海战打破了拿破仑进攻英国本土的计画,它确立了英国在此后100年中的海上霸权,给普鲁士、俄国、奥地利那些被拿破仑打得心惊胆战的君主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就像英国历史学家威尔逊在《剑桥近代史》中所说的那样:“特拉法尔加海战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仑战争中,是一场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会战。” 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加战役惨败是很耻辱的战败。 法西联合舰队的水手经验不足,司令官维尔纳夫指令变来变去,法西联合舰队的队形从一出海便惨不忍睹。两军交战前,维尔纳夫甚至下令舰队180度大转弯。就这样,像一群乌合之众的法西联合舰队,碰上神勇的纳尔逊,当然是溃不成军。而英国舰队在纳尔逊指挥下,一开始便集中火力猛轰维尔纳夫的旗舰。开战数小时后,维尔纳夫的旗舰倍申达利号实际上已完全瘫痪,维尔纳夫不得不投降。 在特拉法加海战,英军统帅纳尔逊独创性地运用一些不同颜色和图形的信号旗沟通舰队之间的联系,现代海上通用的国际信号旗(亦称“万国旗”)即由此演变而来,成为了战胜法国舰队的重要因素。他的这个旗号为“英格兰企盼着人人都恪尽其责!”(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ty),已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中所熟悉和惯用的习语。 特拉法加海战是风帆战舰史上一场漂亮的以少胜多的歼灭战,也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纳尔逊在这场海战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使法西联合舰队一败涂地。纳尔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将而功垂史册。英国人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敌人对他也是推崇备至,当拿破仑听到纳尔逊的死讯后,当即命令在每艘法国的军舰上,都应挂上纳尔逊的画像,一是为纪念他,同时也是以他作为法军学习的榜样。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拿破仑所具有的统帅气质和大将风度。 英国历史学家威尔逊在《剑桥近代史》中所说,特拉法尔加海战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仑战争中,是一场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会战。毋庸置疑,这场大规模海战,几乎歼灭了整个法西联合舰队,它破坏了拿破仑进攻英国的计画,也为备尝法国侵略之苦的俄国、奥地利打下了一剂强心针。

后续

1809年的欧陆形势 拿破仑的偶像中,普鲁士军事家腓特烈大帝对他影响巨大。七年战争,小小的普鲁士,用一支顽强的军队与法国、奥地利、俄国三强,来回周旋。1805年后的拿破仑也发现,他的欧洲大帝国也如同被包围的普鲁士一般,由英国人控制的海洋环绕。于是更为严格的大陆封锁政策开始实施。普鲁士人当年的内线优势,他一样也有。 拿破仑的偶像 内线战略的代言人腓特烈大帝 特拉法尔加战役的影响在此后的几年并没有立即生效。英国人的货物继续积存本岛,法兰西帝国的军队继续在大陆的战场上创造神话。1805年的海上大决战失败,使得拿破仑不再需要担忧自己的海军命运如何。他可以专心致志地打理欧陆霸权,敲掉每一个还敢起来对抗他的刺头,封锁孤悬海外的英国人。内线优势让拿破仑有了可以饿死英国人的幻觉。 1812年的欧陆形势 但在拿破仑无法触及的地方,英国人的权势依然在增加。从地中海的直布罗陀到马尔他岛,从亚洲的印度到马六甲海峡和整个南洋地区。各个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不再能得到母国的支援和保护,被英国人占领,或者索性与英国人合作是惟一出路。还有远比欧洲广袤的美洲大陆,同样成为了英国人的市场,而不被法兰西皇帝的禁令所左右。当拿破仑不断用新征服领地上的资源来扩充和维持法国的庞大陆军时,英国人却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继续自己的商品经济、维系金融优势和扩大资源配置。 拿破仑最终发现,他没法饿死英国人。相反,欧洲大陆本身开始陷入了饥馑。尤其是那些靠海的国家,不得不继续走私英国的低价商品,拒绝法国人在高昂税率下出产的高售价。1808年,为了教训破坏欧陆团结的葡萄牙,法国军队又为自己的内线优势而增添了一片无底洞般的新战场。为了控制南方,很快法国人又不得不入侵西班牙来维持局面。这次,英国陆军终于出手,并且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国家的帮助下,死死拖住了更多法国军队。英国的商品则从两个国家的港口,不断穿透拿破仑的大陆经济防线。
惨烈的半岛战争 此时的拿破仑还不会感到大难临头。处于权利顶峰的他似乎忘记了偶像腓特烈大帝的结局。那个把内线战略优势玩尽的普鲁士,差点被三个强敌撕碎。而腓特烈之所以能依赖内线战略支撑多年,靠的不仅仅是高昂的税率,对被占领土地的洗劫;英国人不断给予的经济援助,也是普鲁士战争机器的燃料之一。虽然只有17%,但少了这些,腓特烈早就崩盘投降了。从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到1812年拿破仑灾难性的俄国远征,再到1813年的莱比锡大决战。英国人不仅撮取了比过去多的多的资源,也给各个反对拿破仑的国家以远远多于过去给腓特烈一家的经济援助。 当法国人的60万常备军军费从半岛战争前的4亿6千万法郎,猛涨到莱比锡之战时的8亿2千万法郎。对面的英国人却让自己的棉纺工业上升到了世界总体份额的30%,生铁产量比1786年增长了6倍之多。1793年到1815年,英国通过直接和间接税收获得了12亿1千万英镑的收入,同时通过债券市场额外获得了4亿4千万英镑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些资源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为法国在欧陆上不断培养了一批更比一批强的对手。在全球霸权面前,内线优势竟然是如此脆弱。 莱比锡之战 1813年的莱比锡之战,成为欧洲近二十年混战的最 *** 。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带着19万法国大军与他在欧洲大陆上33万宿敌们,展开了最惨烈的厮杀。纵然拿破仑依然是那个足以位列西方四大名将之一的时代将星,对手们的闪光点依然需要在他的光芒笼罩下才得以体现。但死伤更多的反法同盟军终究击破了拿破仑不可战胜的神话,并在第二年占领了巴黎。 从这点来看,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意义如此非凡。拿破仑的军事天赋与法兰西帝国的盛极而衰,其实都是被善于经营理财的英国人给活活拖死的。莱比锡战役的结局,在八年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就已经注定了。 进入巴黎的俄国军队

纪念

200周年祭 2005年6月27日,100多艘舰船齐聚英格兰南部海域,准备参加28日开始的特拉法尔加海战200周年纪念活动。从26日夜开始,来自35个国家的160余艘战舰和船只聚集在英格兰南部朴次茅斯港附近的索伦特海峡,参加纪念1805年英国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指挥英国海军舰队击败拿破仑领导的法国与西班牙联合舰队。 为纪念这场海战,来自35个国家的160余艘战舰和船只齐聚英格兰南部海域,准备重现当年海战壮观场景。在28日举行的庆典中,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登上英国皇家海军船只,完成了这次世界最大规模的海军舰队检阅。 为纪念特拉法尔加海战200周年,来自35个国家的共167艘舰只齐聚英格兰南部海域,准备重现当年海战的壮观场景。 在纪念活动中,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上英国皇家海军的南极勘察船“忍耐”号,并驶过各国舰队前,实施大检阅。这是女王自1977年庆祝银婚以来首次检阅舰队。王储查尔斯、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预计也将出席。 在活动过程中,预计多至25万人会在沿岸观看舰队检阅表演,数千架私人飞机可携带观众在海面上空近距离观看。活动的 *** 部分,是由两组舰队重演特拉法尔加海战。夜幕降临后开始的烟花表演也是重头戏,超过12吨重的1万只烟花将在空中绽放。最后,所有船只一齐亮灯,展现壮观场面。 英国海军少校克里夫·乌德曼表示,他以前从没有见过像国际舰队齐聚索伦特海峡这样壮观的场面,“看着排成一线的舰只在南安普顿海域蜿蜒前行,这是我一生中绝无仅有的壮观一幕。” 为了保证纪念活动顺利进行,英国 *** 耗资170万英镑,还调度几百名海军士兵和警察力量维护现场秩序,保障公众、皇室成员和与会贵宾的安全。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6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06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68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76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3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89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39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488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6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