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无敌舰队有哪些
㈠ 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崛起之路
西班牙采用的战术是纵向发射,西班牙在舰队上有许多武装士兵,还有神父,近距离时采登船作战与冲撞;而英国有优秀的炮手,并采舷侧发射,并以其较长射程,避开与西舰的登船作战。
西班牙无敌舰队ArmadaInvincible
掠夺金银财宝,致使西班牙很快成为欧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国。
据统计,公元1545~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
但当时西班牙王室将掠夺来的金银财宝用与王室消费极度奢侈的国外奢侈品,而不是用来发展工业,造成西班牙的综合实力逐渐被英国赶上并超越。
那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轻工业的发展,迫使它急于寻找海外商业市场;舰船制造和航海技术的革新,更加膨胀了英国夺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
对于西班牙来说,自然不允许其他国家分占它来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国的海上抢劫以及对美洲的掠夺严重地威胁着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引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仇视。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诉诸武力,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企图把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扶上英国王位。为此,他在英国开始进行颠覆活动。
玛丽早在1568年就因苏格兰政变而逃到英国,被伊丽莎白所囚禁。当英国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怂恿下谋刺伊丽莎白而另立玛丽时,伊丽莎白乘机处死了玛丽。腓力二世谋杀不成,就决心用武力征服英国。
当时,英国的海上实力并不强大,难以与西班牙海上舰队相匹敌,只能靠海盗头子德雷克、霍金斯和雷利等人组织的海盗集团在海上袭击、拦劫西班牙运载金银的船只,进行海盗活动。而腓力二世却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无敌舰队”。 西班牙组织第三次无敌舰队远征,但途中遭遇风暴受挫计划失败,即使无敌舰队侥幸在英格兰本土登陆成功,也不可能从西班牙本国或荷兰进行长期和连续的军援补给。
尽管腓力二世把希望寄托在英格兰国内天主教徒及同情者的起义和支援上,但20余年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成为信奉新教的伊利莎白女王必下的顺民。寄希望于占领英格兰本土一隅,以报加的斯惨败之仇,才是腓力二世的真实意图。然而他的这个如意算盘终于随第三次无敌舰队远征而破灭。 年仅20岁就登上王位的腓力三世,决心继承父王未竟的事业,坚持同英格兰作战。由于国王新丧,西班牙暂时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
到1599年服丧结束,帕德拉又立即着手编制第四次无敌舰队远征计划,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筹建工作。直到1599年7月第四次无敌舰队终于凑齐,其舰队拥有38艘盖伦帆船和大型武装航船,23艘加里船,50艘运输船以及8000名士兵。身经百战的海军提督贝尔坦多纳、布罗切罗等名将分别担任舰队的司令官参加远征。
但伊丽莎白女王得到情报后立即下达紧急动员令,8月上旬英格兰大部分主力舰船已进入临战状态,最终因为各种原因,第四次无敌舰队终于没有露面,而因荷兰方面攻占加那利群岛的阿斯帕尔玛斯后,挥师北上开往亚速尔群岛,帕德拉临时改变进攻英格兰本土的计划转而保卫亚速尔群岛,最后造成无敌舰队没有前来进攻就白白浪费了他们宝贵的资金,做了一次无谓的紧急动员演习。 第五次无敌舰队远征的战略意图是运送4500名西班牙士兵在爱尔兰登陆,同奥尼尔及其他爱尔兰叛军会师, 解放爱尔兰全境。万一未能成功,也必须确保爱尔兰南部的各个据点;一旦登陆成功,舰队将根据情况和需要,继续负责运送军需品的任务。
但很不幸的是,无敌舰队再次遇上强烈的暴风雨,整支舰队分崩离析,溃不成军。加之西班牙与爱尔兰人互不配合最终第五次无敌舰队远征终告失败。
㈡ 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主力叫什么
问题是错的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英国和法西联合海军打的
无敌舰队是在特拉法尔加海战前两百年的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没有无敌舰队的,无敌舰队的王牌旗舰是指挥官是腓力二世钦点的梅迪纳公爵的旗舰是他的“圣马丁号”。
㈢ 求西班牙无敌舰队内容的电影
《英格兰大火》。
㈣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是怎么样灭亡的!
为了争夺海洋霸权,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 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 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 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 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 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灭亡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基础说:
西班牙的强盛,只是表面上的暂时的虚假繁荣。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加强 专治统治,搜刮民财,连年征战,专横残忍,挥霍无度,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恨,国内危机 四伏。这次战争根本是不得民心的。
二是指挥失当说:
另有学者认为,“无敌舰队”的惨败是由于国王用人不当造成的。1588 年4月25日,国王在里斯本大教堂举行授旗仪式,任命大贵族西顿尼亚公爵为舰队总司令, 率领舰队远征。西顿尼亚出身于名门望族,在贵族中有较高威望,深得国王信赖,所以被任 命为舰队统帅。但是他本来是一名陆将根本不懂海战,对指挥庞大的舰队在海上作战毫无经 验,而且晕船。对这项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信心指挥这场战争。他也 曾要求腓力二世另请高明,但未被获准。试想,这样的将领指挥海战,哪有不败之理?
三是天灾说:
这种说法认为“无敌舰队”遇上了天灾,而不是人祸。它首先遇到的对 手,是非常可怕而又无法战胜的大西洋的狂风巨浪。这是进军时机选择不当造成的。在“无 敌舰队”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风暴的袭击。“无敌舰队”许多船只被毁坏,淡水从仓促制 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烂变质,水手们疲惫不堪,大多数步兵也因为晕船而失去战 斗力。“无敌舰队”还没有与英国交战先折兵,战斗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顿尼亚带 着这样一支失去战斗力的舰队与英军开战,从而导致厄运的发生。回国时,在苏格兰北部 海域,再次遇到大风暴,一些舰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触礁沉没。至此,“无敌舰队”几乎已全 军覆没。
㈤ 1588年时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的旗舰叫什么总司令又是谁
呵呵,咱也当回老学究啊,也算没白学这世界近代史,要不先告诉你问的,当时的无敌舰队旗舰:旗舰“圣·马丁”为首战斗力最强的“盖伦”船队,总司令: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A.佩雷斯·德·古斯曼
(附:无敌舰队资料:(Invincible Armada)158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远征英国的一支舰队,由130条战舰和7000名水兵、2.3万名步兵组成。自16世纪中叶起,英国经常在西班牙殖民地进行走私贸易,抢劫西班牙运送金银的船队并袭击西班牙殖民据点。腓力二世建立了这支舰队,伺机进攻英国本岛。)
1588年5月,无敌舰队在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A.佩雷斯·德·古斯曼的率领下进入英吉利海峡。在朴次茅斯海面附近,与英国海军上将C.霍华德及海军中将F.德雷克率领的英国舰队相遇。英军采用火烧连船的战术,大败无敌舰队。后无敌舰队从英国北海绕过苏格兰和爱尔兰返回西班牙,中途又遇风暴。在这一战役中,无敌舰队损失32艘战舰和1万名士兵。从此,西班牙的海上霸权为英国所取
1588年英、西为了争夺大西洋的海洋霸权,双方是剑拔弩张,但是当时英国作为一个刚资本主义萌芽的新兴国家,怎么是也取得众多殖民地的西班牙对手,西班牙很恼火这新起之秀,西班牙国王腓力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派出了当时显赫大西洋的舰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敌舰队”,想在英国本土登入,吞并英国。但是毕竟腐朽的封建国家从内部都滋生失败的因子,当时的无敌舰队的舰长狂妄的声称不消两月英国将在大西洋沿岸销名。当时的英国杰出海盗德雷克,巧妙的消灭了这看似不可战胜的舰队,好了来点历史史料吧。
16世纪欧洲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进一步引起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残酷的宗教战争,从而使天主教国家西班牙和新教国家英格兰的矛盾公开化。1587年4月英国舰队侵犯西班牙加的斯港,并击毁18艘防守桨船。随后西班牙国王腓力决定派遣一支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国。于是1588年7月31日,西、英两国舰队在英吉利海峡展开决战。
西班牙无敌舰队拥有20艘大型“盖伦”船,40艘武装商船,连同其它舰船共130艘,1100门火炮,不少为50磅中、短程短炮身加农炮,其中每艘葡萄牙“盖伦”船上配备火炮50门,但大多数只能发射14磅或更轻的炮,船员29700名。英国海军原仅有34艘战舰,为这次海战又集中了一批海港城市的武装商船,形成有197艘船的实力可观的一支舰队,2000门火炮,不少为18磅远程卡巴林炮,“盖伦”船上还配备了3-4门能射出30磅重炮弹的重炮,每个舷侧则有20门发射17磅炮弹的大炮,船员16000名。英国舰队由海军大臣霍华德任总司令,德累克为副司令。英军战舰轻捷,可作逆风航行,操帆技术上乘,舰上全是水兵和炮手,战舰的机动性、甲板战斗准备和火炮射程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西军战舰均为老式的、行动迟缓、不会作逆风航行的“盖伦”船,且舰炮数量较少,舰上还乘有不少不善海战的步兵,但无敌舰队的舷侧炮总体火力站优势。
一开战,无敌舰队就排出了固若金汤的半月形战阵,以旗舰“圣·马丁”为首战斗力最强的“盖伦”船队屹立在半月形凹面中央运输船队的正前方。然而由于英国军舰优越的逆风扬帆能力,使无敌舰队多次占据的上风位置转瞬间又被迫处于不利的下风一侧,于是英格兰舰队得以有效发挥其擅长的远距离炮击,但因射程过远,不能重创西班牙舰队,仅俘获了两艘“盖伦”战船。而无敌舰队虽有重炮,但射程过短,英舰一直保持上风位置,又选择远程射击,故西班牙舰队的炮火几无奏效。8月7日夜,西风大作,已经弹尽的无敌舰队在加来港锚泊,英军派出8艘火攻船突然出动,无敌舰队猝不及防,慌忙逃窜。次日在格拉夫林附近海面,英舰的近程炮击使在火攻中发生大火灾的无敌舰队遭受重创。在逃回西班牙的途中,有40艘舰只在海上沉没,至少20艘船触礁失事,舰只和人员损失一半。
这次海战是天主教主要拥护者与耶稣教主要拥护者之间的一次全面对抗,也是帆船舰队间作火炮远距离对攻的第一次大决战。英军在实战中检验了其创造的帆船海战战术理论的先进性。无敌舰队的惨败标志着西班牙衰落的开始。而英国在海战后受到鼓舞,在商业、探险和开拓殖民地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成为“伊丽莎白”时代的特征。
㈥ 西班牙无敌舰队是一支什么样的舰队
臃肿,庞大,无敌舰队包含了西班牙和法国的舰队,组成大部分是陆军,战舰其实并不多,且装备的大部分火炮是大口径短射程的舰炮。海战中损失的战舰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毁于暴风。
㈦ 关于西班牙无敌舰队有什么未知的有趣信息
没有多少人知道,西班牙实际上派出了三支不同的无敌舰队,来征服英国。
第一支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西班牙损失了35艘船,2万人死亡,大约一半的舰队死亡。
皇家海军没有损失一艘船,50-100人死亡。
第二次西班牙无敌舰队,1596年,西班牙损失了43艘船,5000人死亡,大约四分之一的舰队死亡。
皇家海军的损失微不足道。`
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你,亲爱的读者,你来决定三艘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败是因为西班牙水手和船只,无法应对不列颠群岛周围的汹涌大海,还是因为皇家海军开始传说中的海上统治地位。他们没有被英国人打败。事实上,他们几乎毫发无损地抵达了目的地,尽管受到了更小更快的英国船只的骚扰,但几乎没有损失。英国人派出了火船,切断了锚索,然后被吹到了北海。强风和恶劣的天气使它们无法重新形成,无法向南迁移。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得不绕过苏格兰北部和爱尔兰西部才能回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这段旅程中迷路了,这是他们完全不适合的。
㈧ 西班牙“无敌舰队”的简介
无敌舰队(古西班牙语:La Grande y Felicísima Armada即最幸运的舰队;现代西班牙语:La Armada Invencible即不可击败的舰队)是由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所派出,意图征服英格兰却失败的庞大舰队。无敌舰队之役是英西战争中最大型的战役,也是战争过程之中第一个侵略性攻击意图。这场战争同时也是英国历史中最有名的战争。在格瑞福兰海战(battle of Gravelines)中,西班牙船舰被法兰西斯·德雷克所领导的英国海军冲散,英军用的秘密武器称为地狱燃烧者,即八艘起火燃烧并且满载易燃物的商船。
无敌舰队约有150艘以上的大战舰,被英军击败时本想南退,却因刮起强大的南风而不可行,残存的舰队只好随风北上,最后绕过大不列颠岛及爱尔兰岛西岸回国时仅存43艘,由于损失百艘以上的大战舰及超过一万四千名士兵,从此国势鼎盛的西班牙一蹶不振,英格兰则成为海上强权,开启了伊丽莎白一世的盛世。
㈨ 关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电影
貌似只有在加勒比海盗里出现过
㈩ 谁知道西班牙无敌舰队各艘舰船的名字
西班牙无敌舰队拥有20艘大型“盖伦”船,40艘武装商船,连同其它舰船共130艘,1100门火炮,不少为50磅中、短程短炮身加农炮,其中每艘葡萄牙“盖伦”船上配备火炮50门,但大多数只能发射14磅或更轻的炮,船员29700名。英国海军原仅有34艘战舰,为这次海战又集中了一批海港城市的武装商船,形成有197艘船的实力可观的一支舰队,2000门火炮,不少为18磅远程卡巴林炮,“盖伦”船上还配备了3-4门能射出30磅重炮弹的重炮,每个舷侧则有20门发射17磅炮弹的大炮,船员16000名。英国舰队由海军大臣霍华德任总司令,德累克为副司令。英军战舰轻捷,可作逆风航行,操帆技术上乘,舰上全是水兵和炮手,战舰的机动性、甲板战斗准备和火炮射程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西军战舰均为老式的、行动迟缓、不会作逆风航行的“盖伦”船,且舰炮数量较少,舰上还乘有不少不善海战的步兵,但无敌舰队的舷侧炮总体火力站优势。
一开战,无敌舰队就排出了固若金汤的半月形战阵,以旗舰“圣·马丁”为首战斗力最强的“盖伦”船队屹立在半月形凹面中央运输船队的正前方。然而由于英国军舰优越的逆风扬帆能力,使无敌舰队多次占据的上风位置转瞬间又被迫处于不利的下风一侧,于是英格兰舰队得以有效发挥其擅长的远距离炮击,但因射程过远,不能重创西班牙舰队,仅俘获了两艘“盖伦”战船。而无敌舰队虽有重炮,但射程过短,英舰一直保持上风位置,又选择远程射击,故西班牙舰队的炮火几无奏效。8月7日夜,西风大作,已经弹尽的无敌舰队在加来港锚泊,英军派出8艘火攻船突然出动,无敌舰队猝不及防,慌忙逃窜。次日在格拉夫林附近海面,英舰的近程炮击使在火攻中发生大火灾的无敌舰队遭受重创。在逃回西班牙的途中,有40艘舰只在海上沉没,至少20艘船触礁失事,舰只和人员损失一半。
这次海战是天主教主要拥护者与耶稣教主要拥护者之间的一次全面对抗,也是帆船舰队间作火炮远距离对攻的第一次大决战。英军在实战中检验了其创造的帆船海战战术理论的先进性。无敌舰队的惨败标志着西班牙衰落的开始。而英国在海战后受到鼓舞,在商业、探险和开拓殖民地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成为“伊丽莎白”时代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