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泰国资讯 » 蒲甘佛教什么时候传入泰国

蒲甘佛教什么时候传入泰国

发布时间: 2022-06-11 13:33:50

1. 佛教类的,这个谁能回答下

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中文名
佛教
诞生地
古印度
主要分布区域
东亚、东南亚
创始人
释迦牟尼
精品荐读
什么是美国佛教?
作者:地球知识局
快速
导航
派系教义与经典僧伽制度佛事仪式与节日
历史渊源
起源
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生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间。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涅槃。
演变
佛教创立后,在印度几经演变。佛陀及其直传弟子所宣扬的佛教,称为根本佛教。佛陀涅槃后,弟子们奉行四谛、八正道等基本教义,在教团生活中维持着他在世时的惯例。由于佛陀在世时于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说法,弟子们对此便产生不同的理解。约在佛灭后100年,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称根本二部。此后100余年间续有分裂,先后分成十八部或二十部,称枝末部派。关于部派分裂的次第、年代、名称、地区均有不同的说法。当时佛教传播的范围,北至喜马拉雅山麓,南至基斯那特河(克里希那河)。一般认为由上座部直接分出的最大一部是说一切有部。上座部(以说一切有部为代表)和大众部在教义上有较大差别。两大部的主要差别是:①对法(事物、存在)的认识。大众部认为“过去未来,非实有体”、“现有体用,可名实有”,即认为一切现实都依因缘生灭,过去的已经灭了,没有实体,未来的没有生起,也没有实体,仅仅现在一刹那中才有法体和作用;说一切有部主张法体是永恒存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世也都是实有的,即所谓“法体恒有”、“三世实有”,被称为我空法有论。②对佛陀的认识。大众部认为生灭于人间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而非实身,佛陀的实身是积累长期的修行而成,他有着无际的寿命和威力,所说一切言语为随机说法,并以一音说一切法;说一切有部不承认释迦牟尼是化身,认为佛说言语并非都是经教,也并不是一音说一切法。③对声闻和菩萨的认识。大众部强调菩萨广度众生的慈悲愿力,轻声闻而贵菩萨;说一切有部虽承认声闻、缘觉、菩萨能修行根性和所修行道路有差别,但认为佛与声闻、缘觉所得解脱没有差异。
公历纪元前后,在佛教徒中流行着对佛塔的崇拜,从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团──菩萨众。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根据《大般若经》《维摩经》《妙法莲华经》等阐述大乘思想和实践的经籍,进行修持和传教,形成了中观派(空宗)和瑜伽行派(有宗)两大系统,而将早期佛教贬称为小乘。
佛陀涅槃后约500年,大乘中观派兴起。此派创始人龙树,阐发“空”、“中道”和“二谛”的思想,其弟子提婆继续弘扬龙树的学说,使大乘佛教得以进一步发展。以后还有清辨和佛护、月称等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中观的思想,形成自续派和应成派。同时,小乘佛教中的说一切有部、经量部等,仍继续发展。
佛陀涅槃后约900年,瑜伽行派兴起。此派奠基人是无着和世亲。无着原是说一切有部僧人,因对说一切有部教理感到不足,而阐发大乘教义。其弟世亲,原是说一切有部学者,后从无着改宗大乘,称“千部论师”。无着、世亲弘扬“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唯识论,此后传承主要有难陀、安慧、陈那、护法4家,护法之后还有戒贤、亲光等。
7世纪以后,印度密教开始流行,到8世纪以后,与印度教相接近。波罗王朝在那烂陀寺以外另建超戒寺,作为研习和宣传密教的中心;9世纪后,密教更盛,相继形成金刚乘、俱生乘和时轮乘。11世纪起,伊斯兰教的势力逐渐进入东印度各地,到13世纪初,超戒寺等许多重要寺院被毁,僧徒星散,佛教在南亚次大陆消失。
传播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向斯里兰卡传播,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儿子摩哂陀去斯里兰卡传授上座部佛教。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出现了两个佛教派别:大寺派和无畏山寺派。3世纪上半叶大乘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在无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5世纪初,觉音用巴利语对南传三藏进行了整理和注释,确立了上座部教义的完整体系。大寺派被认为是南传佛教的正统派。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的佛教都承受斯里兰卡大寺派的法统。12世纪以后,由于外族和殖民主义者的侵入,斯里兰卡佛教曾两度受到破坏,后再由缅甸和泰国重新传入。
上座部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约在4—5世纪。11世纪中叶,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建立缅甸最早的统一封建王朝,曾奉大寺派佛教为国教。以后历代王朝都保护佛教,建立了大量雄伟华丽的佛塔,如18世纪所建仰光大金塔等。
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约在12世纪左右。13世纪,泰国素可泰王朝宣布奉佛教为国教。18世纪曼谷王朝诸王都笃信佛教。19世纪中叶以后,拉玛四世对佛教进行改革,形成新旧两派,绵延至今。1919—1927年刊行了全部三藏注释及藏外典籍。泰国目前是东南亚佛教兴盛的国家,被称为“僧侣之国”。
5—6世纪时,佛教传入扶南(早期柬埔寨),当时大小乘兼传。6世纪扶南改称为真腊,宗教信仰为大小乘佛教和印度教同时存在,这明显地反映在宗教仪式和9—12世纪吴哥城的许多宫殿建筑上。14世纪中叶后,柬埔寨沦为泰国的属国,上座部佛教随之传入。以后,老挝又从柬埔寨传入上座部佛教。
从5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巴厘等地。据中国高僧义净的记述,7世纪中叶印度尼西亚诸岛小乘佛教盛行,以后诸王朝都信仰大乘佛教与印度教;至15世纪伊斯兰教开始盛行。
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中国西藏,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后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和俄国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区。
大约在2世纪末,佛教从中国传入越南。在4—5世纪时获得广泛传播。10—14世纪,越南佛教进入兴盛时期。泰国和缅甸佛教对越南佛教也产生影响。
4世纪后半叶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高句丽。7世纪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后,由中国传入的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都很盛行,以后禅宗尤为兴盛。14世纪末刊行了《高丽藏》。14世纪李氏王朝虽然一度采取排佛崇儒的政策,但朝鲜佛教仍然有所发展,17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复兴。
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此后一直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中要求全体臣民“皈依三宝”。从中国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大批留学僧,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继传入日本。12世纪以后,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
在印度阿育王时传至叙利亚、埃及等国的佛教,以后又传到非洲一些地区,但影响不大。
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佛教先后传入欧洲和北美。1906年英国成立“英国佛教协会”,欧洲佛教徒开始有自己的组织。以后英、法、德、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都有佛教僧团和研究机构。佛教传入美国后,又北传加拿大,南传巴西、秘鲁、阿根廷等国。
目前佛教已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但主要仍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这个地区的佛教信徒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宗教信徒。
派系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
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一些学派和宗派。汉语系佛教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密宗等;藏语系佛教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此外还有希解、觉宇、觉囊、夏鲁等几个小派。其中格鲁派的规模最大。巴利语系佛教主要有润(又分摆罢、摆孙二个支派)、摆庄、多列(又分达拱旦、苏特曼、瑞竟、缅坐四个支派)、左抵四派。
日本:有天台宗、真言宗、净土宗、净土真宗、禅宗(临济、曹洞、黄檗)、日莲宗、律宗等;现代尚有属于日莲系的新兴宗派创价学会、立正佼成会等。
韩国:有曹溪宗、天台宗、涅槃宗、太古宗和圆佛教等。

2. 泰国为何有佛教之国的原因

泰国佛教的起源及其现状孙广勇一、泰国佛教的起源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佛教为其国教,素有“黄袍佛国”或“黄衣国”之称。1995年,全国人口6235万人,僧侣和沙弥数为63.8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02%,佛教徒则占93.88%。①宪法明确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泰国有佛寺41215座(1995年),其中曼谷约有佛寺500座。佛教在泰国广为流传,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关于佛教传入泰国的时间,从泰国出土最早的佛像(东北部呵叻府发现的印度阿马拉瓦蒂时期或锡兰阿努拉达普拉初期的金属佛像)来看,约在公元4~5世纪。此外,中部碧武里府、南部的陶公府也有5~6世纪的佛像出土。因此,按最保守的说法,在公元4~6世纪时,泰国已有佛教流传。迄今,佛教在泰国流传的时间,至少已有1500年。2~3世纪时,以今天柬埔寨为中心的扶南王国兴起,婆罗门教为其主要宗教。约到5世纪初,即扶南王国的陈如②时期,佛教开始在当地兴盛。当时扶南王国的版图曾扩展到今天泰国的大部分领土,因此婆罗门教和佛教在泰国也得到流传。
本世纪初,泰国一直在进行政治与经济的改革,作为国家精神文明领域的佛教,也处于改革进程之中。泰国政府出于改革的需要,重新订立了僧伽法,利用佛教来维系民族统一,将僧伽置于国家官僚机构的框架之下,发起了一系列的净化佛教运动,这些措施曾对当代泰国佛教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成为一种比较典型的模式,尤其是在政治关系上,对今天的佛教发展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直至今日,佛教在泰国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泰国游佛教之国之称。

3. 泰国佛教的概况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央,古称堕罗钵底。居民为傣族,原住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由于受到汉人压迫,渐渐迁徙到湄南河、湄公河沿岸,公元7世纪左右,征服近邻,建立王国的基础。13世纪中叶,于湄南河上、中游分别建立兰那泰王朝与素可泰王朝,至14世纪中叶,两王朝合并定立国都,正式统一,建立阿逾陀王朝,我国称之为暹罗。统一之前,佛教信仰已颇兴盛,造佛建寺的风气也极普遍,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所载,唐朝义净大师西行求法的时候,泰国佛法已经盛行。傣族人立国前的佛教大约可分为上座部佛教(公元前3世纪)、大乘佛教(8世纪)、蒲甘佛教(11世纪)、锡兰佛教(14世纪)的传入等四个时期。

4. 什么是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

指自北印度经中央亚细亚传入中国、朝鲜、日本的佛教,及由尼泊尔、西藏传入蒙古一带的佛教之总称。此系佛教与通行巴利佛典的锡兰、缅甸、泰国、高棉等国的佛教,风格迥异,因其系由印度向北传布,故十九世纪研究佛教之欧洲学者,称前者为北传佛教或北方佛教,后者为南传佛教、南方佛教。

整体而言,北传佛教多与传承地之固有文化融合,以大乘为主,流行梵文圣典及其翻译经典。南传佛教则保存较浓厚的印度原始佛教色彩,主要流行巴利语佛典。

中国自西汉哀帝元寿元年(2 B.C.)由西域传入佛教,东汉末年陆续译出佛教典籍,佛教教义开始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至隋唐而臻于鼎盛,形成天台、华严、法相、律、净土、禅等宗派。宋代以后又渐与儒道融合。汉译佛典的数量极大,现存最古老的汉译佛典是二世纪后半期安世高和支娄迦谶所译的。其后经历三国、两晋以至唐、宋各时代,均有译本推出,故现存汉译佛典为数在一千七百部以上,是研究佛教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西藏佛教自七世纪左右起直接由印度传入,传入后逐渐形成具有西藏地区特色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藏译佛典数量仅次于汉译,其中包含汉译佛典中所未见的中后期大乘经论,是研究中期与后期印度佛教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又因藏译佛典大部分是从梵文原典直译,容易还原为梵文,故也被称为‘准梵语佛典’。其翻译时代始于七世纪,直到十三世纪仍持续着经典的翻译。

蒙古佛教由西藏传入。蒙古文译本的佛典是从藏译或汉译再译而成,故其资料价值不高。

朝鲜于四世纪后期传入中国佛教,七世纪以后更派遣僧人至中国求法,主要为禅宗。与日本同为汉译佛典流行区。

日本于六世纪前半叶自中国、朝鲜传入佛教,旋即发展为日本之主要宗教,且宗派极多。

梵文佛典主要是大乘经典,与汉译、藏译相比,数量极微。可分为在尼泊尔古塔及僧院发现的‘尼泊尔本’;在中亚发掘的‘中亚本’;发现于北印度喀什米尔古塔的‘基尔基特本’。我国的新疆与西藏,也保存不少梵文原典。

此外,中国、西藏、朝鲜、日本等,各宗祖师及高僧之着作甚丰,亦为北传佛教特色之一。

FROM:【中华佛教网络全书】

【南传佛教】

又称南方佛教、南传上座部。指传布于南亚的佛教。分布在南亚地区的佛教,可大别为四类∶(1)流布于现在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国家的南方上座部佛教。(2)兴起于越南,而与儒道二教混融的混成佛教。(3)过去在柬埔寨曾盛极一时的吉蔑民族所信奉的佛教。(4)爪哇、苏门答腊、马来半岛等地所传的南海佛教。

上列四类中,第三、四类现今仅存艺术的遗迹。第二类属中国佛教系统。第一类又称为巴利佛教,盖此系统大部分均依据巴利语圣典。而所谓南方佛教,主要即指此系而言。

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长老将印度本土佛教输入锡兰岛,此为锡兰佛教之开端。西元前一世纪,锡兰佛教分裂为大寺派与无畏山寺派。三世纪时,无畏山寺派又分出南寺派。其中,大寺派被视为锡兰佛教的正统。五世纪时,有觉音、达磨波罗等大注释家。

在其他国家方面,西元四至五世纪以后,缅甸即有佛教传入,然采纳南方上座部佛教,则始于1058年阿耨楼陀王时代。西元十二世纪以后,泰国开始接受上座部佛教。1361年,锡兰的僧伽领袖,被迎入泰国,为泰王传戒。至于柬埔寨、寮国之接纳上座部佛教,则始自十四至十五世纪泰民族之征略后。

南方上座部之特质在于严守戒律,保持原始佛教传统。在巴利文献方面,除了完备的经律论三藏,还有数量极为庞大的注释书、复注、纲要书、史书、文法书、诗书等。

◎附∶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摘录)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和研究他们的典籍。

近代佛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着作,都是用巴利语写的。除了巴利语系有一部完整的三藏典籍和各种论着之外,其他北传佛教的经籍,绝大部分都保存在我国的汉文和藏文的藏经里。

另外一种分法,是所谓大乘和小乘。称汉语系和藏语系中的大乘理论为大乘,称巴利语系的佛教及其他类似的佛教为小乘。但巴利语系的佛教徒则自称为上座部,不接受小乘这样的名称,并且不承认大乘是佛说。原来上座部及其他一些旧部派的比丘们的理想,是遵照佛的弟子或声闻的行径,求证涅盘,使个人解脱。大约在西元一世纪左右形成一个佛教派别,宣称要遵照菩萨的行径,谋求一切众生解脱,不求现世证阿罗汉,而求未来成佛。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之此岸达到菩提涅盘之彼岸,故名大乘,而贬称原始佛教和其他部派佛教为小乘。在《岛史》则称大乘为‘戏论派’,《论事》称为‘大空派’,大寺的僧众称他们为‘方等派’。从大乘和小乘这两个名词本身的概念来看,是包含着自褒贬他之意的。但现在的学术界,为了研究佛学而沿用此名,则无褒贬之意,而是对历史发生发展的事实而作客观的分析。从历史上看,过去大乘和小乘之间的互相对立、争执、排斥的情况是存在而且相当激烈的。内部自相斗争的结果,促使佛教在印度的消亡!这个问题,佛陀生前就曾警告他的弟子说∶‘彼人不了悟,“我等将毁灭”!若彼等知此,则争论自息。’(见《法句》第六颂)此颂是佛陀在只陀林针对争论比丘而说,其大意是∶那些争论不休的人完全不知道,我们将为此争论所困而走上毁灭之途!如果他们懂得这种危险性,就不会争论了。现在各国佛教徒的情况已经有所变化,大多数佛教徒都认识到,虽然佛教各派的学术思想有所不同,但都是本着释迦牟尼的言教而各自发展起的,所以大家都愿意互相往来,讲团结,讲友谊。从这方面讲,我们就不能不注意,在彼此互相友好访问之时,不宜采用‘大乘’和‘小乘’这样可能引起误会的言词,为了加强各国佛教徒和人民的团结和相互尊重,应该称他们为上座部佛教,这是他们一向自称的正确的部派名称。

(一)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
下面讲南传上座部的源流。所有佛教徒共同尊敬的教主释迦牟尼,大约为西元前六世纪的人,他的生灭年代有几十种不同的说法,其确切的年代,无法肯定,这里略举几种比较普通的传说∶

(1)依照南方上座部佛教各国传统的说法是∶佛灭于西元前544或543年,在1956年,有许多国家举行一次盛大的佛灭二千五百周年纪念活动,就是依据这种传说的。所以这个佛灭年代的说法,现在已经实际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了。

(2)近代的学者,根据考证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阿育王年代,有的推论佛灭于西元前483年,有的说前480年,有的说前470年等等,未得一致。

(3)中国的‘众圣点记’说,据传佛灭之后,比丘僧团在第一个雨季安居完毕,便在戒本末尾上点一点以记佛灭之年,到了萧齐·永明七年(489),共得九七五点。据此,则佛灭于西元前486年。

释迦牟尼本人,原是迦毗罗卫国的一位王子,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说法四十五年,八十岁入灭。他所说教的地区,主要是在古印度恒河流域的中游一带。他收了很多男女弟子,建立了比丘和比丘尼僧团。在他寂灭之后的第一年,便由他的上首弟子摩诃迦叶主持,召集了五百长老于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在阿阇世王的协助之下,诵集了佛陀生前所说的教法。这次集会把当时诵出的教法分为毗奈耶(戒律)和达磨(法)两大类(律藏和经藏)。达磨被编成五集,即《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及《小部》。这些经典和戒律编好之后,分别付托一些教师传授弟子,使其用口授的方式代代保存下去。佛教史上称这为第一次‘结集’。所谓‘结集’,是合诵或会诵之意,就是佛的弟子们集合在一起,把佛陀所说而当时只有口头传诵并无文字记载的经典,进行一番会诵、审定,系统地把它确定下来。

佛灭之后,约一百年间,比丘僧团仍然按照佛陀所制订的戒律过着原来最简单的生活,基本上是以乞食为主,把佛的教义口授给弟子,弟子们辗转相传,向各地继续宣扬四谛、八正道、五蕴、十二因缘等法,严持戒律,和合相处,不分派别。佛教史上称它为‘原始佛教’时期,亦称为‘早期佛教’或‘初期佛教’。

在佛涅盘一百年后,当摩揭陀国迦罗阿输迦(俗称黑阿育)王在位时,僧团内部便发生了分裂。其主要原因是对于戒律的见解有分歧。据说当时以吠舍离为根据地的东部比丘,实行了一些与原始教规相违背的事,而西部(摩偷罗)的耶舍比丘对此加以反对,并且邀请东西方的七百位长老,在吠舍离举行第二次结集,从人数说名为‘七百结集’,从地点说又名‘吠舍离结集’。这次结集的结果宣布了双方争执的十点是违背戒律的,即所谓‘十事非法’。而东部大多数的僧人却不同意这种决议,因为是这些有地位的上座长老们所决定,大家也无可奈何,只好另外集会一处,也用会诵的方法,另外订正戒律,退出原来教团的主体,自成一派,因为他们人数多,就叫做‘大众部’。这样,僧团就公开分裂成为‘大众部’和‘上座部’两大派,各行其是。此后,佛教僧团形成了更明显的分裂,在四五百年间,分成十八部或二十部。佛教史称这个时期为‘部派佛教’。

佛灭后二百多年,在印度史上最着名的阿育王统治时期,由于国王虔诚信仰佛教,因此便有许多非佛教徒,为了分享这些布施而来参加僧团,其行为放逸,则与佛教的教义相反。结果使那些行为纯洁而真正信奉佛教的比丘,不愿与这些行为不正的人为伍。据说在华氏城的王室寺院中,有七年没有举行过‘布萨’和‘自恣’等宗教仪式。阿育王闻知此事,大为震惊,便邀请目犍连子帝须长老来首都华氏城,帮助净化了僧团,并召集一千位长老,举行第三次结集,会诵出比较完整的经律论主要成分。据说今日存在的上座部巴利语三藏,就是这次大会最后编定的。

这次大会,还曾作出另一项重要的决议,派遣传教师到世界各国去传播佛教。这些传教团,都由一位着名传教师及另外四位长老组成,不但可以传播佛法,还可以建立新的比丘僧团。被派往僧诃罗(今斯里兰卡)的使团,是由阿育王的儿子摩哂陀率领四位长老和一位沙弥,在提婆南毗耶·帝沙统治时期(西元前250~前210)到达该国的。他们传教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使国王以及大臣和人民信仰佛教,建立了比丘僧团,创建塔寺,如着名的大寺等。以后,摩哂陀的妹妹僧伽密多也被派去斯里兰卡,建立了比丘尼僧团,并从佛陀伽耶佛陀坐在树下成道的那株菩提树上折下一枝幼苗带去栽在大寺园内,至今尚存,被视为国宝之一。从此开始,斯里兰卡才有佛教。

摩哂陀传入斯里兰卡的三藏经典,属于分别说系的上座部,但当时仍以传统的记诵方法流传。因为国内有时也发生内乱,使教团中的长老体会到,只依赖某些人用不可靠的生命对记诵的方法来保存经典,是一件冒险的事。由于这种考虑,使长老们于西元前一世纪,伐多伽摩尼·阿巴耶王时(西元前101~前77),在斯里兰卡中部马特列地区的阿卢寺,举行一次重要的结集,由罗揭多主持,五百长老参加,诵出上座部的三藏和义疏,并决定把一向口口相传的三藏经典第一次用巴利文字写在贝叶上保存。这对后来上座部佛教长期流传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斯里兰卡的史学家评说∶‘保存印度早已失传的巴利文上座部圣典,是僧诃罗民族对人类文化遗产最伟大的贡献。’(《锡兰简明史》)上座部的史书中认为这是第四次结集。北传佛教记载,约在一世纪,迦腻色迦王时,在迦湿弥罗第四次结集,但南传佛教史书无记载。

佛教传入斯里兰卡之后,建立了僧团,国王把自己的王家公园布施给比丘,改建成着名的大寺,为比丘僧团的中心。在家佛教信徒,皈依佛法僧三宝,遵守五戒,礼拜佛塔和菩提树以表示恭敬佛陀,大约在一世纪时,才开始以佛像作为礼拜的对象。

直至西元前一世纪,比丘僧团都是承认大寺的权威。到了伐多伽摩尼·阿巴耶修建了一座宏大的无畏山寺,献给大寺中的摩诃帝须,他便带领五百徒众脱离大寺去无畏山另立一派。这样,斯里兰卡的佛教史上便第一次分裂为大寺与无畏山两大派。(中略)到了摩诃舍那王建成只陀林寺,献给此派的古哄帝须,他们便以该寺为中心而被称为只陀林派。这样,斯里兰卡的僧团便分成了三派。僧团虽分为三,但都是属于上座部,他们主要的巴利文三藏经典是相同的。然而无畏山和只陀林寺的长老们都各自着有解释经典的注疏,对于经典某些章节的解释,则与大寺僧人所作的注疏有些不同。后来,这些注疏的原作都不存在了,唯有大寺派的思想体系继续流传到现在,这和觉音有着密切联系。

觉音是南传上座部巴利语系佛教的一位杰出的着述家,约为五世纪前半时人,出生于北印度佛陀伽耶附近的婆罗门族,在佛陀伽耶一座僧诃罗人建造的寺院出家,于摩诃那摩王时(410~432)去僧诃罗首都阿努拉达补拉,住在大寺,专研巴利三藏和僧诃罗文的注疏,并用巴利文着述了很多书。原来古代僧伽罗僧人,曾用僧伽罗文写了不少注疏,因为其他上座部佛教流行的国家不懂僧伽罗文,所以这些注疏——主要是大寺的作品,‘都被伟大的注释家觉音以律藏和经藏中各种典籍的注疏形式译成了巴利文’(《锡兰简明史》)。觉音依据大寺派的传统思想理论,对巴利三藏圣典都写了重要的注释,并写了一部着名的《清净道论》,系统地论述三藏和义疏的精要。他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长期流传是有很大影响的。

上座部佛教在斯里兰卡盛行之后,同泰国和缅甸等盛行上座部佛教的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徒之间,互相往来,相互学习,相互补救。在斯里兰卡的佛教兴盛时期,把大寺派上座部的学说传播到泰国、缅甸去,到了佛教衰落时期,又从泰国及缅甸把上座部佛教传回来。例如∶1361年,锡兰僧王被当时的暹罗国王邀请前往其国建立僧团,他所成立的僧诃罗僧团于以后约二百年中,在暹罗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1425年,有缅甸、暹罗和柬埔寨比丘前来锡兰,学习经教,在迦罗利耶重新受戒。他们回国后,分别在本国仿照锡兰僧团的形式,建立宗教组织。1476年,有一宗教使团从勃固来访锡兰,并有若干缅甸僧人在迦罗利耶受戒。他们回国以后,也建立了名叫僧诃罗僧团的宗教组织(见《锡兰简明史》)。在十一世纪和十二世纪,斯里兰卡经常遭到外国侵略,佛教也跟着衰弱下去,十一世纪末,曾遣使缅甸,请缅甸僧人去锡兰传戒,重新建立僧团。到十八世纪时,锡兰佛教的宗教形式已等于全部灭亡,塔寺尽成丘墟,连一位正式的比丘都没有了,经典也没有了,这是锡兰佛教史上最凄凉的时期!直至1750年,才遣使暹罗请求派比丘来锡兰传戒,获得暹罗国王的同情,派遣以优波离为首的十名比丘佛教使节团,并抄写了许多上座部的经典,于1753年到达锡兰,当时便有以萨拉能格拉为首的数百人从暹罗僧人受比丘戒,数年之后,便有比丘三千余人。从此重建僧团,重修塔寺,佛教文化又渐渐地在山区里重兴起来,同时这也是目前斯里兰卡暹罗派僧团的开始。1802年,摩诃格罗瓦·匿纳唯曼罗帝须又从缅甸传入比丘僧团,名为阿曼罗波罗派。1865年,阿般格诃梵多·即陀沙婆再从缅甸传来比丘僧团,名为蓝曼匿派。目前斯里兰卡虽有三大派僧团,但他们的根本教理并无差别,都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泰国和缅甸等国的僧团也是这样。

锡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和中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很早就有一种特殊关系∶约在410年,我国的法显访问了师子国,在无畏山住了两年,他的游记里描绘了当时锡兰的首都、民情和佛教的盛况,为后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锡兰的历史和佛教增了光,很受锡兰人民崇敬。约在434年,有师子国铁索罗等两批比丘尼先后到达中国当时南方宋都建康(南京),为慧果等三百余人授比丘尼戒,在中国建立比丘尼僧团。中国比丘尼于二众中受戒,是从慧果开始的。比丘尼僧团在锡兰传承了一千多年,约在十一世纪而绝迹,此后,南传上座部盛行的国家,至今仍未恢复起合格的比丘尼僧团。觉音于五世纪前期在锡兰用巴利文写的《善见律毗婆沙》,约在五世纪后期,便传入中国,并被译为汉文流通。当时在中国流传‘众圣点记’的佛灭年代说,也是随着这部书传进来的。

前面说过,南传上座部佛教已有四次重要的结集,但据各种史书记载,还有不少次要的结集,不断地修订他们的经典。此外,另有两次很重要的结集。据缅甸的说法,1871年,敏东(或曼同)国王(1853~1878)在曼德勒召开上座部佛教第五次结集,有二千四百人参加,用三年多时间重新校对巴利文大藏经。同时建立了一片塔林,叫古道陀石经院(一说库托道藏经塔库),每座塔里有一块石碑,每块石碑上刻篇佛经,把这次新校对的巴利文大藏经,全部刻在七二0座石经塔上,使佛典得到长期保存。1954至1956年,缅甸政府在首都仰光举行一次上座部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六次结集,出席者有缅甸、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长老比丘二千五百人,根据各国的各种版本,对巴利语的经、律、论三藏典籍,进行了一次非常严密的校勘,并且决定把这次校勘的典籍全部陆续地刊印出来,作为现代世界上最有权威的巴利语大藏经新版本。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各国僧团在现代史上一次通力合作的重大成果。

根据《二千五百年的佛教》第六章所附的一个部派源流表如下∶

┌——————————————┐
上座部 大众部
┌————┼————┐ ┌————┴————┐
上座部 犊子部 雪山部 鸡胤部 一说部
│ │ (高拘梨柯部) (说出世部)
│ │ ├—————┬————┐
│ │ 制多山部 多闻部 说假部
│ │ ┌———┴—┬—————┬————┐
│ │ 东山部 西山部 王山部 义成山部
│ │
│ │ (北山住部)
│ ├————┬————┬————┐
│ 法上部 贤胄部 正量部 密林山部
├—————————————┐ ┌—————┐
分别说部(上座部) 说一切有部 │ 经量部
├—————┬————┐ └———┘ ┌—┐
上座部 饮光部 化地部 │法藏部
│ └————————┘
├——————┬—————┐
大寺部 无畏山部 只陀林部

因为各部派的传说不同,所以对部派的源流解说也有不同。这里只是略讲南传上座部的源流。按照这个表来看,南传上座部的源流是清楚的。佛教最初被分裂成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后来,由于上座部对佛说采取‘分别说’的态度(以为对佛说和解释佛说要有分别地看待),亦被称为‘分别说部’。这种说法,在阿育王时即已盛行。据说阿育王曾问诸比丘∶大德,佛法云何?答言∶佛分别说也。诸比丘如是说已,王更问大德帝须∶佛分别说不?答言∶如是大王(《善见律毗婆沙》卷二)。阿育王即根据此说以净化僧团,并由帝须在分别说者中选择一千人,举行第三次结集。由摩哂陀传入师子国的佛教,就是这一系的学说。所以南传上座部也自称为‘分别说上座’。这一系的佛教南传之后,始终是以大寺为正统。现在所说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实际就是以大寺为正统的佛教。

上座部信徒和其他部派比较,是保守的一派。传入斯里兰卡以后,仍称为上座部,到了分有大寺、无畏山及只陀林三大派之后,而大寺派仍然代表保守的上座部,并逐渐地传播于东南亚各处。所谓‘保守’,是指他们对于教义的解释和戒律的行持方面的态度而说。在学说方面保持他们的纯洁性,不轻易接受其他部派的理论,在戒律方面则不容许寺院僧规有松弛现象,甚至连细节戒条都要严格遵守。例如∶在无畏山,虽然他们的基本教义也是上座部的,但在思想上就比较开放,像犊子等部派学者可以在那里居住和讲学,大乘的学者也可以在那里居住和传教。而大寺则不然,始终是坚持不合作态度。当然,南传佛教不一定就是原始佛教,也可能和根本上座部有些区别,但学术界公认它是比较接近于原始佛教的。他们还传承给人们研究的这样两种现实∶第一,经过二千多年的历史变迁,许多别的部派都已消灭,仅留下一部分经典着作,唯有南传上座部佛教保留了一部比较完整的巴利语三藏经典和许多重要的论着,引起许多学者们的重视、翻译和研究,直到今天,仍然盛行于许多国家,不但没有衰落现象,还在继续发展,信徒也在继续增加;第二,在盛行的南传佛教的国家和地区里,仍然生存着数以万计由二千五百年前佛陀亲自组织起来的比丘僧团,严格地遵守着佛陀所制定的规章戒律,过着佛说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保持以佛陀本人为规范的形状,身披黄色的佛制三衣,沿门托钵,过午不食,剃除须发,端正庄严,受请应供,修习禅定,讲经说法,教诫信徒止恶行善,深受信徒恭敬礼拜。在佛灭二千五百余年之后的今天,仍使人们能够看见被称为三宝之一的原始比丘僧团的面貌,是由上座部佛教徒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参考资料〕 吕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净海《南传佛教史》;C. Eliot着·李荣熙译《印度教与佛教史纲》;龙山章真《南方佛教の样态》;干潟龙祥《南方の佛教》;前田惠学编《现代スリランカの上座佛教》。

FROM:【中华佛教网络全书】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5. 佛教是不是从印度教传来的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向斯里兰卡传播,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儿子摩哂陀去斯里兰卡传授上座部佛教。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出现了两个佛教派别:大寺派和无畏山寺派。3世纪上半叶大乘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在无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5世纪初,觉音用巴利语对南传三藏进行了整理和注释,确立了上座部教义的完整体系。大寺派被认为是南传佛教的正统派。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的佛教都承受斯里兰卡大寺派的法统。12世纪以后,由于外族和殖民主义者的侵入,斯里兰卡佛教曾两度受到破坏,后再由缅甸和泰国重新传入。

上座部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约在4~5世纪。11世纪中叶,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建立缅甸最早的统一封建王朝,曾奉大寺派佛教为国教。以后历代王朝都保护佛教,建立了大量雄伟华丽的佛塔,如18世纪所建仰光大金塔等。

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约在12世纪左右。13世纪,泰国素可泰王朝宣布奉佛教为国教。18世纪曼谷王朝诸王都笃信佛教。19世纪中叶以后,拉玛四世对佛教进行改革,形成新旧两派,绵延至今。1919~1927年刊行了全部三藏注释及藏外典籍。泰国目前是东南亚佛教兴盛的国家,被称为“僧侣之国”。

5~6世纪时,佛教传入扶南(早期柬埔寨),当时大小乘兼传。6世纪扶南改称为真腊,宗教信仰为大小乘佛教和印度教同时存在,这明显地反映在宗教仪式和9~12世纪吴哥城的许多宫殿建筑上。14世纪中叶后,柬埔寨沦为泰国的属国上座部佛教随之传入。以后,老挝又从柬埔寨传入上座部佛教。

从5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巴厘等地。据中国高僧义净的记述,7世纪中叶印度尼西亚诸岛小乘佛教盛行,以后诸王朝都信仰大乘佛教与印度教;至15世纪伊斯兰教开始盛行。

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中国西藏,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后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和俄国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区。

6. 关于泰国与佛教

嗯。。。。。。 早在公元前3世纪,法阿育王派遣了僧团出国传教,除了斯里兰卡传教成功之外,还有缅甸以及一个叫做金地的地方

佛教传入泰境,最早的说法,是公元前241年,即印度阿育王礼请目犍连子帝须长老领导第三次结集后,派遣传教师往各国弘法。据斯里兰卡《大史》记载,阿育王时派遣传教师分九支路线,往不同的地方弘法,其中第八支线有须那与郁多罗二位长老前往金地。 金地至今未得出结论是在哪里,但泰人认为二位长老是经由缅甸沿泰国的西陲北碧入泰,至今时金地国的中心,即现在的佛统。依泰人考证出土的佛教古物,认为须那与郁多罗往金地传教,最初的根据地,可能是在现在缅甸南方的范围,再流传到泰国的中部,而以佛统为中心。

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印度大乘佛教从苏门答腊进入泰国南部。当公元1155年,斯里兰卡波洛罗摩婆诃一世,热心护持振兴斯里兰卡衰微已久的佛教,改革僧团。这种伟大的盛事,传到其他信仰佛教的国家,就有缅甸蒲甘和孟族的僧人,到斯里兰卡留学,在斯里兰卡僧团重新受比丘戒,当他们修学院完成后,回到自己的国家,传布斯里兰卡的佛教。
至于斯里兰卡佛教传入泰境,是在公元1257年以前。据说在公元十一世纪初期,斯里兰卡有一位罗亩罗比丘,从蒲甘到泰南六刊弘法,成立斯里兰卡僧团,得到国王和人民的信仰。当时六坤是属于室利佛逝血统的马为王统治。

自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在泰国获得发展后,原自柬埔寨传入多数人信仰的大乘佛法,逐渐灭亡。但最初佛教也为两派:一是原先存在的僧团,一是斯里兰卡传入的上座部僧团,这和当时缅甸、孟族、柬埔寨一样的情形,后来渐渐合成一派(斯里兰卡系)。在泰国这两派僧团由协议而和合无净,这可从那时举行受戒的仪式获得证明,即受戒的人,须念诵巴利文三皈和梵文三皈条一次。

这些资料都是参考南传佛教史一书,作者净海。

7. 佛教在亚欧:佛教在泰国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现在泰国流行的小乘佛教是十三世纪才正式为泰国所接受的。那么十三世纪以前,泰国宗教的情况又如何呢?由于史料缺乏,我们只知道一个大概的轮廓。 泰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公元后最初的几个世纪里,在目前泰国境内,就出现了不少独立的国家。到四世纪末,在马来半岛中部,狼牙修国的北面,存在着一个盘盘国,这个国家有许多来自印度的婆罗门僧侣,他们深受国王的尊重,国人诵读婆罗门的书,笃信佛教。七至八世纪间就已经存在的孟人国家堕罗钵底,是以捐南何下游地区为中心的,这个国家的佛教十分昌盛。公元一世纪末,在马来半岛中部,从西岸吉打到东岸北大年的地带,有过一个狼牙修国,有证据说明这个国家一直延续到七世纪。这是建立在目前的泰、马边境地带的一个古国,这个国家也信奉佛教。 这些国家都处于泰国南部和马来半岛的中部,接近印度,地处东西交通要道,自然容易接受印度的文化和宗教的影响,由于它们的媒介,婆罗门教、大乘佛教,对当时泰人社会曾发生过影响。 途经上述诸国,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也传入到柬埔寨古国扶南和真腊,并且在那里异乎寻常地兴盛起来。扶南建国于一世纪末、二世纪初,三世纪至六世纪中叶是繁荣时期。六世纪中叶,地处扶南北部的真腊,摆脱扶南属国的地位,取得了独立,七世纪中叶又进而灭了扶南,八世纪初分裂成:北方的陆真腊和南方的水真腊,九世纪初真腊重获统一,十二世纪上半期起走向鼎盛时期。扶南、真腊兴旺时期的疆域,都曾达到泥南河流域和马来半岛,在它们统治时期的泰人社会中,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都是很有势力的宗教。 由此可见,无论从曾经建立在泰国境内的独立小王国的情况以及这些国家对泰人社会的影响来看,还是从扶南和真腊对泰人社会的影响来看,从公元最初几世纪,直至公元十三世纪以前,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都应是泰国境内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公元1238年前后,随着真腊国的势力日趋衰落,泰人以素可泰为中心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小乘佛教也经由缅甸蒲甘王朝传入到泰国。待到十三世纪末,三世王拉玛甘亨(兰甘亨)在位时(约公元1275-1299年),素可泰王朝的疆域已南至泥南河下游,东濒循公河,西及缅甸东南,还伸展到马来半岛北半部。这样泰国人统治者不仅可以通过缅甸,而且可以直接经过海路从锡兰吸收小乘佛教。拉玛甘亨王的后继者仍然热衷于引进小乘佛教,曾经以派遣王族等方式,开创了与锡兰更为密切的交往时期。小乘佛教便在泰国逐步确立了优势地位。 素可泰王朝所面临的历史使命是摆脱真腊的统治和影响,实现泰民族的社会和文化的独立。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作为扶南、真腊古典文化的核心,泰人视之为旧统治者的思想文化体系,他们努力从锡兰吸取经过改革的小乘佛教,作为新的思想文化,与旧的传统体系相抗衡,这是一次文化革新运动,是泰民族创造自己独立的社会、文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素可泰王朝接受小乘佛教,与二百年后,十五世纪中叶马六甲王国为了摆脱南方的麻诺八歇控制,抵御北方的犹地亚王朝威胁而崇奉伊斯兰教,有着十分相似的历史背景。 小乘佛教,这种新的宗教很快地受到中南半岛各国群众的欢迎,它在十三世纪末和十四世纪经素可泰王朝传入到北部的兰那王国(中国史籍称八百媳妇国),传入了老挝和柬埔寨。小乘佛教在中南半岛发展的过程,正是真腊王国不断衰落和泰族国家渐趋兴旺的过程。 十四世纪中叶兴起的泰国犹地亚王朝,其历代君主继承了素可泰王朝君主的态度,保护和奖励锡兰小乘佛教。这种宗教在北部泰人各土侯中广为传布的结果是,巴利文的地区编年史便陆续在各地出现。公元1516年兰那王国僧侣所撰写的《清那迎罗摩里》便是其中的一部名着,就其内容而言,可以说是印度、锡兰以及泰人居住地方的佛教史。犹地亚王朝以后的吞武里王朝以及传至今日的曼谷王朝也都大力提倡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在传入泰国以后,保持了七、八百年相沿不衰的历史,成为泰国的“传统宗教”。 这里必须指出,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由于各种宗教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泰国的小乘佛教中明显地掺入了不少婆罗门教,大乘佛教、印度教以及万物有灵等原始宗教的成份。它们交融凝合在一起,使泰国广大的小乘佛教崇拜者也难于分辨。在泰国佛寺中,往往供奉着湿婆和毗瑟擎神,泰国的佛教徒信奉多种神和信奉精灵等等,便是多种信仰混杂的反映。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曼谷王朝的拉玛四世,在效法西方文明、实行社会改革的同时,也进行了宗教改革,他创办了培养僧侣的巴利文学校,推行僧侣考试制度,这是泰国近代宗教史上值得提起的一件大事。由于这一宗教改革,直接导致了十九世纪末,泰国小乘佛教僧团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国王支持的革新派,称为法宗派(泰文音译:坦马尤特派),另一派称为大宗派(泰文音译:玛哈派)。 法宗派崇奉巴利文《三藏经》,即“经藏”、“律藏”、“论藏”,坚持锡兰小乘佛教的传统,戒律多而严格,企图摒弃泰国小乘佛教中掺杂的大乘佛教、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万物有灵等成份。产生这种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是十九世纪后半期起,西方哲学和科学思想对泰国知识界的影响逐渐增大。他们拒绝接受超自然物、鬼神信仰等观念,而希望恢复佛教创始时期的传统,认为佛陀是人,不是神,他只是一个“觉者”。法宗派僧侣致力于宣传释迦牟尼的生平和活动。在因果报应说上,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用等到来世,今生即可兑现。 目前法宗派与大宗派两大教团,在泰国佛教僧侣中的比例大约为1:16,法宗派虽然人数不多,但在佛教界却享有比大宗派更高的声望。

8. 佛教的简史,可以提供一下么

【佛教传播】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向斯里兰卡传播,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儿子摩哂陀去斯里兰卡传授上座部佛教。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出现了两个佛教派别:大寺派和无畏山寺派。3世纪上半叶大乘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在无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5世纪初,觉音用巴利语对南传三藏进行了整理和注释,确立了上座部教义的完整体系。大寺派被认为是南传佛教的正统派。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的佛教都承受斯里兰卡大寺派的法统。12世纪以后,由于外族和殖民主义者的侵入,斯里兰卡佛教曾两度受到破坏,后再由缅甸和泰国重新传入。
上座部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约在4~5世纪。11世纪中叶,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建立缅甸最早的统一封建王朝,曾奉大寺派佛教为国教。以后历代王朝都保护佛教,建立了大量雄伟华丽的佛塔,如18世纪所建仰光大金塔等。
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约在12世纪左右。13世纪,泰国素可泰王朝宣布奉佛教为国教。18世纪曼谷王朝诸王都笃信佛教。19世纪中叶以后,拉玛四世对佛教进行改革,形成新旧两派,绵延至今。1919~1927年刊行了全部三藏注释及藏外典籍。泰国目前是东南亚佛教兴盛的国家,被称为“僧侣之国”。
5~6世纪时,佛教传入扶南(早期柬埔寨),当时大小乘兼传。6世纪扶南改称为真腊,宗教信仰为大小乘佛教和印度教同时存在,这明显地反映在宗教仪式和9~12世纪吴哥城的许多宫殿建筑上。14世纪中叶后,柬埔寨沦为泰国的属国上座部佛教随之传入。以后,老挝又从柬埔寨传入上座部佛教。
从5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巴厘等地。据中国高僧义净的记述,7世纪中叶印度尼西亚诸岛小乘佛教盛行,以后诸王朝都信仰大乘佛教与印度教;至15世纪伊斯兰教开始盛行。
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中国西藏,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后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和俄国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区。
大约在2世纪末,佛教从中国传入越南。在4~5世纪时获得广泛传播。10~14世纪,越南佛教进入兴盛时期。泰国和缅甸佛教对越南佛教也产生影响。
4世纪后半叶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高句丽。7世纪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后,由中国传入的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都很盛行,以后禅宗尤为兴盛。14世纪末刊行了《高丽藏》。14世纪李氏王朝虽然一度采取排佛崇儒的政策,但朝鲜佛教仍然有所发展,17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复兴。
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此后一直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中要求全体臣民“皈依三宝”。从中国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大批留学僧,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继传入日本。12世纪以后,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
在印度阿育王时传至叙利亚、埃及等国的佛教,以后又传到非洲一些地区,但影响不大。
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佛教先后传入欧洲和北美。1906年英国成立“英国佛教协会”,欧洲佛教徒开始有自己的组织。以后英、法、德、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都有佛教僧团和研究机构。佛教传入美国后,又北传加拿大,南传巴西、秘鲁、阿根廷等国。
目前佛教已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但主要仍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这个地区的佛教信徒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宗教信徒。

9. 佛教传入泰国的时间

泰国未立国前,佛教已传入泰境。

统一之前,佛教信仰已颇兴盛,造佛建寺的风气也极普遍,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所载,唐朝义净大师西行求法的时候,泰国佛法已经盛行。立国前的佛教大约可分为上座部佛教(西元前三世纪)、大乘佛教(八世纪)、蒲甘佛教(十一世纪)、锡兰佛教(十三世纪)的传入等四个时期。

西元前二世纪,印度阿育王护持第三次结集后,曾派遣传教师往外地弘法。其中一团由须那与郁多罗率领前往金地(即今之泰国或马来半岛)。
西元六世纪泰族建立了堕罗钵底国(西元六世纪至十一世纪),但后来被柬埔寨安哥王朝所灭。西元八世纪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国信仰大乘佛教,把大乘佛教传到泰境南部。
西元十世纪至十一世纪,柬埔寨安哥王朝兴盛,信仰婆罗门教及大乘佛教,势力伸展至泰境 。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0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3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2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1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67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21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41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3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797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