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泰国资讯 » 泰国笋壳鱼养殖适合什么水温

泰国笋壳鱼养殖适合什么水温

发布时间: 2022-07-12 01:39:08

‘壹’ 荀壳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 荀壳鱼 即 笋壳鱼 (淡水)

  • 塘鳢科 Eleotridae 尖塘鳢属 Oxyeleotris 鱼类

  • 下图为 斑驳尖塘鳢 O xyeleotris marmorata ,俗称 云斑尖塘鳢、笋壳鱼

  • 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喜藏进泥里。适温范围15-35℃,最适温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适应pH值为5的酸性水体及15‰的咸淡水。在自然界捕捉它比较困难。

‘贰’ 笋壳鱼的繁殖是怎样的

笋壳鱼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为暖水性经济鱼类,主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在广东及华南俗称笋壳鱼。最大体长60cm,重达5--6kg。尾重 0.3kg达到商品规格。泰国笋壳鱼属虾虎鱼亚目,肉食、底栖、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常藏于石头缝隙、洞穴中,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食物是小鱼、小虾,养殖水温范围在15--33℃,适合水温25--30℃,适合pH值 7.0—8.5之间,适宜在池塘、水库、山塘网箱及温室养殖。笋壳鱼肉质细嫩、刺少,味道鲜美,胜过海水青斑鱼。价格不会低于100—120元/kg,养殖成本相对很低。
1 鱼苗规格的选择
笋壳鱼体表鳞片比较特殊,是梳齿状的,反向摩檫很容易伤害皮肤诱发感染。苗种规格过大,鳞片发育比较成熟,在运输途中极易相互擦伤而感染引起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因此,养殖笋壳鱼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选择小规格的鱼苗,—般不超过2cm。
苗种运回后,立即用盆、桶等暂养2天。具体做法是:(1)20mg/L高锰酸钾浸洗1h;(2)然后用 10%聚维酮碘20mg/L加0.6%食盐溶液浸洗暂养 40--48 h;(3)若是高温季节同时使用20mg/L高锰酸钾对养殖池全池泼洒消毒,2天后放苗;(4)每亩放苗在2000--3000尾之间。
另外,必须设置鱼巢。用直径12cm无毒PVC管截成60cm左右,固定成“井”字状,安置在塘底。每亩30--40个“井”字。
2 饵料的投喂
笋壳鱼的特点是前期生长速度较慢,从2cm长到10cm需要60--70天时间。这段时间必须投喂活饵料。比较好的活饵料诸如野杂鱼的仔鱼花、淡水虾苗(南美白对虾淡化苗也可)。因为小鱼虾的生长速度快过笋壳鱼苗,因此分批投喂适宜规格的鱼虾苗对养殖成功极为有利。
我们的做法是:(1)当地鳑鲏鱼成鱼(5—10cm)放养繁殖,约20天后放入笋壳鱼苗。此时,仔鱼孵化出来适宜被笋壳鱼捕食;(2)放笋壳鱼10天后投放一批虾苗,2—4万/亩。(3)以后,每隔7—10天投放1次虾苗,直到笋壳鱼苗大部分长到10 cm左右;(4)10cm大的笋壳鱼苗可以摄食配合饵料或“死饵料”。具体做法是:当大部分笋壳鱼苗长到10cm时,在驯食前的10天投喂最后一批虾苗。之后,在池塘里设置食台,食台用40—60 cm的塑料框做成,下面悬挂重物,上面用泡沫或浮球支撑,使食台离池底20—30cm,每亩6—8个。然后,逐步投放少量的待投饵料(小杂鱼、配合饲料),准备投喂配合饲料前期用些小杂鱼剁碎掺和在饲料里,引诱笋壳鱼来摄食,以后逐步减少小杂鱼,直到没有。投喂时间为下午5:00后,因为笋壳鱼白天不摄食。驯食要有耐性,一般经过10--15天即可驯食成功。个别鱼苗会很长时间不吃料,饿久了,加上诱食成分的作用就可驯食成功。
3 疾病防治
笋壳鱼极少发病,最主要的病害是皮肤擦伤和体表寄生虫,最严重的是锚头蚤。如发现锚头蚤可用1.5—2.0mg/L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间隔7天再用1次,连续3~4次,并且在养殖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各用一个疗程。收获前30天停止用药以免产生药物残留问题。
4 习性介绍
笋壳鱼没有鱼鳔,进化成呼吸器,相当于前期的肺,而且皮下血管丰富能进行气体交换。因此,笋壳鱼在保持皮肤湿润的室温下可存活很长时间。只要保持皮肤湿润,远距离运输3—7天成活率可达100%。
5 鱼种越冬
笋壳鱼属暖水性鱼类,冬季水温必须保持在 10℃以上。通过建日光温室,人工辅助加温不难达到这个条件。并且,笋壳鱼可以高密度暂养越冬,注意预防水霉病和皮肤感染。

‘叁’ 翘壳鱼养殖方法

一、鱼塘要求

一般养殖四大家鱼的普通鱼塘就可以养殖笋壳鱼,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1.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1.5-1.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一般鱼塘保持水深1.5-1.8米,面积3-5亩为佳。因为池塘是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的场所,也是病原体滋生的场所,鱼塘中的野杂鱼虾可能携带病菌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所以要时常清理鱼塘。

二、水质要求

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因此透明度不必太高。pH值保持在6-7,pH值过高会引起体表粘液脱落而造成死亡。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

三、鱼苗放养

放苗前10天回水20-30厘米,用生石灰全塘泼洒,杀死塘中的的杂鱼和寄生虫。一般情况下放苗的成活率大约在60%-80%。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较大,规格为3-5厘米,放苗量以4000-4500尾/亩为宜;规格为5-7厘米,放苗量以3500-4000尾/亩为宜,规格7厘米以上,放苗量为3000-3500尾/亩。购本地繁育的鱼苗,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 四、饲料的投喂

笋壳鱼可用鲜活鱼、活饵料有红虫和鲮鱼“水花”投喂,笋壳鱼苗在12厘米之前,投喂足量、适口的活饵料有利于促进生长,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投放笋壳鱼苗前一个星期,先放1000万-2000万尾土鲮或麦鲮“水花”,这样笋壳鱼苗下塘后就有大量适口的饲料鱼供其摄食;

五、常见病害的防治 体表性疾病 :由于笋壳鱼在捕捉时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操作不易察觉而致病,可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伤口,并用水产用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 水霉病 :该病常发生在苗种培育期、鱼种和亲鱼的越冬期。苗种培育期间,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损伤;在越冬期搭保温棚,最好进行加温,维持水温17℃以上,对已发病的鱼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成0.2克/米3浓度,隔2天再泼洒1次。 寄生虫病: 笋壳鱼对寄生虫不敏感,少量的寄生虫不会对其有太大影响,但如果寄生虫大量繁殖,会引起细菌性疾病。笋壳鱼耐药物毒性能力强,常用的各类水产杀虫剂均可使用,敌百虫0.5斤/亩,混合一部分硫酸铜进行杀虫。

六、注意事项

坚决不能在网箱、池塘内设PVC管、轮胎等。由于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鱼巢"极易引起聚集残杀,降低产量。 必须防止蝌蚪、青蛙跳进池塘,否则会吃掉大量笋壳鱼苗,建议于池塘四周围筛网约20cm、装笼捕获青蛙,蝌蚪则用筛网进行诱捕。 捕捞操作 在养殖过程中,分塘或捕捞操作要细致,防治造成笋壳鱼损伤。

笋壳鱼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耐低氧能力很强,很少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但适当开增氧机,保持溶氧充足,对促进其生长有利。笋壳鱼对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保持良好的水质,维持鱼塘水环境相对稳定,对促进笋壳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有重要作用。

‘肆’ 笋壳鱼的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常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库、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丛中,也常栖息于岸边的沙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游泳能力不强,不能快速和长距离游动。性温驯,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喜藏进泥里。适温范围15~35℃,最适温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适应pH值为5的酸性水体及15‰的咸淡水。在自然界捕捉它比较困难。
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但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斑鳢和鳜鱼等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其食物组成随不同的生长阶段而不同,鱼苗阶段主要以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及底栖水生昆虫幼体和环节动物为食;成鱼主要以水中的各种小鱼、小虾、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幼体为食,也食一些新鲜的动物肉碎屑等。对食物先窥视后吞食,不追逐捕饵。耐饥饿能力很强,一次饱食后可多天不摄食。 在人工培育条件下,1.5厘米以上鱼苗可摄食家鱼鱼苗和虾苗。
在东南亚,笋壳鱼当年的鱼苗经养殖可长至体长15~20厘米,体重50~100克;第二年养殖可达30厘米以上,体重400~700克。一般100克以下的笋壳鱼生长较慢,100克以上生长逐渐加快,100克的鱼种养殖一年有的体重可达900克。 笋壳鱼的养殖条件适宜,在饵料适口、充足的条件下,由全长 2~2.5cm的鱼苗生长到4~5cm以上的鱼苗约1个月,由全长4~5cm的鱼苗生长到全长12cm以上,体重30~50克的鱼苗约4~5个月,由30~50克的鱼苗生长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约6~8个月。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全程养殖周期约为12~16个月。笋壳鱼在我国长江、珠江流域均可采用塑料大棚越冬养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养殖甲鱼的温室内水泥池养殖。

‘伍’ 荀壳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是淡水鱼。

1)以水中盐份浓度分类

最常用的分类法:

初级淡水鱼;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33.1%,约8600种。例如:鲶鱼、罗汉鱼。

次级淡水鱼;一生大部份时间生活在淡水,偶而活动或栖息于半淡咸水、海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8.1%,约2100种。例如:吴郭鱼、大肚鱼。

周缘性淡水鱼;栖息于海水或半淡咸水,其生活史亦会在淡水中生活,或进入半淡咸水中活动的鱼类。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及偶然进入河川生活的海水鱼。占总全球鱼类0.6%,约160种。例如:蛇鳗、牛尾鱼。

二、分类 折叠

鲑鱼(溯河洄游性)纯淡水鱼;一生都生活于淡水中的鱼类。例如:鲶鱼、罗汉鱼。

生涯史中,某段时间生活于淡水、海洋等不同盐度的水域。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因地理而与海洋隔绝的陆封性洄游鱼类。例如:樱花钩吻鲑、香鱼。

三、又可分为两类:淡水域洄游鱼类、河海洄游鱼类。

淡水域洄游鱼类;淡水鱼的生涯史中,包括洄游,都在淡水中进行。例如:埔里中华爬岩鳅。

河海洄游鱼类;其生活史中,会经过不同盐度的栖息地。河海交界处是它们洄游必经之地。例如:日本秃头鲨。

河口性鱼;所有生活在淡咸水交会区及海水的鱼类。例如:棕塘鳢。

四、根据中国淡水鱼分类 折叠

圆口类;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嘴并无真正的上下颚,口器为吸盘型,多是寄生或半寄生动物。没有脊椎,只有脊索。

软体鱼类。

低等鱼类。骨胳全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软骨硬鳞鱼类。

硬骨鱼类。骨胳系统为软骨性,原始鳞片为骨质菱形,尾鳍为歪形,肠内有螺旋瓣。

真骨鱼类。现代最普通、最多、最繁盛的鱼类。

中国1050种淡水鱼中,除少数13种外,其余全为真骨鱼类。

五、生活习性

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常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 笋壳鱼

笋壳鱼;库、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丛中,也常栖息于岸边的沙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游泳能力不强,不能快速和长距离游动。性温驯,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喜藏进泥里。适温范围15-35℃,最适温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适应pH值为5的酸性水体及15‰的咸淡水。在自然界捕捉它比较困难。

笋壳鱼是淡水鱼,其养殖水温范围在15-33度,适宜温度在25-30度,下限温度为 10度,上限温度为37度,适宜水酸咸度PH值为7-8.5。能在PH值为6.5的酸性水体和盐度为10%的咸淡水中生长。 属肉食性、底栖、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喜欢藏于石头缝、洞穴中,不喜游动,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生鱼、乌鱼、桂花鱼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平时只是静静地呆在水中,只有当食物(小鱼、小虾)游近它的时候才变得凶猛,捕鱼的时候,会变得很灵活,能迅速地追逐猎物。

‘陆’ 笋壳鱼养殖

以下资料只是网页资料,确切做法请详细咨询专家与农科站,请考虑当地环境与市场后再行打算。

笋壳鱼属肉食性、底栖、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喜欢藏于石头缝、洞穴中,不喜游动,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生鱼、乌鱼、桂花鱼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平时只是静静地呆在水中,只有当食物(小鱼、小虾)游近它的时候才变得凶猛,捕鱼的时候,会变得很灵活,能迅速地追逐猎物。养殖水温范围在15-33度,适宜温度在25-30度,下限温度为 10度,上限温度为37度,适宜水酸咸度PH值为7-8.5。能在PH值为6.5的酸性水体和盐度为10%的咸淡水中生长。
食性:
笋壳鱼的食物种类是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而变化,全长1.5-2.5cm的鱼苗,以枝角类、桡足类等活饵料为食,逐步从枝角类、桡足类过度到食鱼花、虾苗为主,全长5cm以后,逐步从食虾苗、鱼苗过度到食较大规格的小鱼、虾,当鱼苗生长到全长12-14cm,体重30-50克时,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开始饵料驯化,饲喂冰鲜鱼肉碎块或沉水性人工合成全价饲料。全长6-7cm以上的鱼多表现为早晨、黄昏潜伏在浅水处静候捕食。
生长特性:
笋壳鱼的养殖条件适宜,在饵料适口、充足的条件下,由全长 2-2.5cm的鱼苗生长到4-5cm以上的鱼苗约1个月,由全长4-5cm的鱼苗生长到全长12cm以上,体重30-50克的鱼苗约4-5个月,由30-50克的鱼苗生长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约6-8个月。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全程养殖周期约为12-16个月。笋壳鱼在我国长江、珠江流域均可采用塑料大棚越冬养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养殖甲鱼的温室内水泥池养殖。。
投饵:
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幼苗期摄食轮虫、枝角类;长至2厘米以后开始捕食鱼虾幼苗、小昆虫,东南亚地区的人工孵化场在鱼种培育时投喂鲮、鲤鱼花。故在人工养殖投放鱼种前塘水应培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并适当投放些鱼花,给鱼种以充足的饵料,防止因饵料不足而互相残食。鱼种经集中标粗后进入大塘,可继续投喂大小适合的鱼苗(或虾苗),直至养成;也可以在鱼种标粗阶段驯食冰鲜杂鱼,直到养成。笋壳鱼平时静止在水下,游动少,消耗体能不大,饱食一餐可多日不食,饲料系数约在5左右。每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3%,分早、晚两餐,笋壳鱼夜间活动频繁,故投喂量早上占1/3、晚上占2/3。
以冰鲜小杂鱼作饲料时,鱼种阶段要打成鱼浆泼洒在水中。鱼种进入大塘养殖,鱼浆要适量的面粉和鳗料拌合成团;进入养殖中、后期则可切成粒、块状。投喂需要设固定食台,食台可用竹片和1米×1米的正方形网布做成,分置在四周的塘底,定期提出水面检查,观察鱼的食量和鱼体健康状况、生长速度和酌情增、减饲料,以及清理残饵。
养殖周期与越冬:
笋壳鱼在冬春季节长速缓慢,进入夏秋高温天气长速较快,我们在养殖中发现,从9月-翌年6月的养殖前期平均只有150克/尾,而到了10月则快速长至400克/尾,虽然商品规格一般要达200克,但经济养殖期要1年以上为好。
养殖笋壳鱼要有越冬设备,可采用三种越冬方式:①在4-5月份投放新苗,年底可上市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其余的继续越冬养殖至翌年8月;②9月份投苗,成活稳定后进入越冬季节,翌年12月前收获上市;③10月购进种苗集中越冬标粗,翌年4-5月份塘放养,年底可全部上市。笋壳鱼的越冬水温要求在15℃以上,在广东地区采用罗氏沼虾越冬的塑料布大棚较为安全、经济。越冬期要减少投饵和加强水质管理,可使用有益菌降低水中的氨氮。
笋壳鱼的收获与运输:
笋壳鱼的收获分为平时捕大留小、选择上市和干塘一次性捕完。养殖过程中在塘边放置一些直径10-20厘米、长1米左右的直筒,直筒要开有多个小孔,利用笋壳鱼喜欢穴居的特点,收捕时双手堵直筒两头提起,水从小孔流出,挑选筒中符合规格的产品。笋壳鱼有钻泥不动的习性,干塘收捕时应注意捕捉干净。
笋壳鱼离水后只要保持湿润、阴凉,可存活数十小时,非常有利于鲜活产品的运输。从东南亚箱运回来的产品采用每尾用塑料袋湿润充氧独立包装,每箱数十千克,经20小时仍存活完好。
笋壳鱼的病害防治:
1、养殖水质管理
在池塘、水泥池等条件下养殖笋壳鱼,养成率较难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质恶化造成,实验证明笋壳鱼对水质的要求比中水层鱼类要求的指标高,在商品鱼养殖全程中管理好水质,是提高中、后期养成率的重要环节。 在准备商品鱼养殖池塘时,要清除塘中的淤泥,有效降低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的产生体,水体ph值7~~8时,可用10ppm强氯精对塘底消毒,初次进水后,用1ppm 硫酸铜加0.3ppm硫酸亚铁或克藻灵全池泼洒灭杀藻类,有效控制蓝藻水华(蓝藻门微囊藻,俗称臭绿沙)的发生,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微囊藻在水体中繁殖泛滥时,形成蓝藻水华,在水体中大量释放损坏鱼类的肝毒素及神精毒素,会造成鱼类死亡。
持有益藻类种群开始繁殖。增施化肥硝酸钾20ppm;磷酸二氢钾5ppm,保持水色茶褐色或嫩绿色,透明度在50cm左右,全池1/3~~1/4 面积放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根据池塘面积设置增氧机以保持水清、水活。
2、寄生虫的防治
笋壳鱼在养殖中最常见的是寄生虫病,锚头蚤寄生在鱼的胸鳍、腹鳍下,将鱼捕起十分容易看到,鱼得病初期并无不适,鱼体被锚头蚤寄生叮咬处,因表皮被破坏容易感染多种体表性疾病和并发症,表现为伤口局部红肿、化脓,最终引发鱼血液系统感染而死亡,防治不及时或不能坚持彻底杀虫,在一定时间内虽不会造成大规模死亡,但零星死亡不断。彻底杀灭寄生虫是笋壳鱼养殖中首要的防病措施。
笋壳鱼耐药物毒性能力强,使用高出常规标准值1~~2倍的药物未能见其有损害,各类水产杀虫剂均可使用,由于笋壳鱼底栖在池低,使用剂量与池塘水肥度相关,可用水泵保持池塘水体循环增强药效,杀虫剂与要间隔7天使用第二次。可使用阿维菌素、敌百虫杀虫剂,敌百虫可使用浓度为1~~1.5ppm并视治疗效果,周期性彻底灭杀各类寄生虫。
3、体表性疾病
由于笋壳鱼其磷片呈梳齿状;倒刺性极强,在捕抓时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损坏不易察觉而至病,是运输、分养、转塘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在大规格鱼种放养初期,常见症状是鱼鳞、鱼鳍损伤处红肿或霉菌感染后的棉絮状增生物,尾部磷片脱落表皮溃烂。
分规格养殖,必要的养殖转移或采购大规格鱼种放养,凡是擦伤的鱼都要先用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伤口,然后用比重6%盐水加20ppm聚维铜碘(含碘量10%)配制的消毒水,在水泥池、方形塑料桶或在水池中建立塑料布水箱暂养2天以上,消毒水现配现用,每天换消毒水一次,在暂养过程中要保持充氧,经过表皮治疗康复后,才可转入正常养殖。高温季节可周期性使用石灰20~~40ppm 及各类水产用消毒剂2倍的剂量全池泼洒消毒。
笋壳鱼的收获与运输
笋壳鱼的收获分为平时捕大留小、选择上市和干塘一次性捕完。养殖过程中在塘边放置一些直径10-20厘米、长1米左右的直筒,直筒要开有多个小孔,利用笋壳鱼喜欢穴居的特点,收捕时双手堵直筒两头提起,水从小孔流出,挑选筒中符合规格的产品。笋壳鱼有钻泥不动的习性,干塘收捕时应注意捕捉干净。
笋壳鱼离水后只要保持湿润、阴凉,可存活数十小时,非常有利于鲜活产品的运输。从东南亚箱运回来的产品采用每尾用塑料袋湿润充氧独立包装,每箱数十千克,经20小时仍存活完好。

‘柒’ 养殖笋壳鱼后期死亡

笋壳鱼属肉食性、底栖、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喜欢藏于石头缝、洞穴中,不喜游动,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生鱼、乌鱼、桂花鱼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平时只是静静地呆在水中,只有当食物(小鱼、小虾)游近它的时候才变得凶猛,捕鱼的时候,会变得很灵活,能迅速地追逐猎物。养殖水温范围在15-33度,适宜温度在25-30度,下限温度为 10度,上限温度为37度,适宜水酸咸度PH值为7-8.5。能在PH值为6.5的酸性水体和盐度为10%的咸淡水中生长。
食性:
笋壳鱼的食物种类是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而变化,全长1.5-2.5cm的鱼苗,以枝角类、桡足类等活饵料为食,逐步从枝角类、桡足类过度到食鱼花、虾苗为主,全长5cm以后,逐步从食虾苗、鱼苗过度到食较大规格的小鱼、虾,当鱼苗生长到全长12-14cm,体重30-50克时,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开始饵料驯化,饲喂冰鲜鱼肉碎块或沉水性人工合成全价饲料。全长6-7cm以上的鱼多表现为早晨、黄昏潜伏在浅水处静候捕食。
生长特性:
笋壳鱼的养殖条件适宜,在饵料适口、充足的条件下,由全长 2-2.5cm的鱼苗生长到4-5cm以上的鱼苗约1个月,由全长4-5cm的鱼苗生长到全长12cm以上,体重30-50克的鱼苗约4-5个月,由30-50克的鱼苗生长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约6-8个月。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全程养殖周期约为12-16个月。笋壳鱼在我国长江、珠江流域均可采用塑料大棚越冬养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养殖甲鱼的温室内水泥池养殖。。
投饵:
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幼苗期摄食轮虫、枝角类;长至2厘米以后开始捕食鱼虾幼苗、小昆虫,东南亚地区的人工孵化场在鱼种培育时投喂鲮、鲤鱼花。故在人工养殖投放鱼种前塘水应培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并适当投放些鱼花,给鱼种以充足的饵料,防止因饵料不足而互相残食。鱼种经集中标粗后进入大塘,可继续投喂大小适合的鱼苗(或虾苗),直至养成;也可以在鱼种标粗阶段驯食冰鲜杂鱼,直到养成。笋壳鱼平时静止在水下,游动少,消耗体能不大,饱食一餐可多日不食,饲料系数约在5左右。每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3%,分早、晚两餐,笋壳鱼夜间活动频繁,故投喂量早上占1/3、晚上占2/3。
以冰鲜小杂鱼作饲料时,鱼种阶段要打成鱼浆泼洒在水中。鱼种进入大塘养殖,鱼浆要适量的面粉和鳗料拌合成团;进入养殖中、后期则可切成粒、块状。投喂需要设固定食台,食台可用竹片和1米×1米的正方形网布做成,分置在四周的塘底,定期提出水面检查,观察鱼的食量和鱼体健康状况、生长速度和酌情增、减饲料,以及清理残饵。

‘捌’ 笋壳鱼耐寒吗

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常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库、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丛中,也常栖息于岸边的砂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生活水层为2米以下。游泳能力不强,不能作快速和长距离游泳。性温驯,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喜藏进泥里,可钻到泥里1米深处达10小时。适温范围15~35℃,最适温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适应pH值为5的酸性水体及15%的咸淡水。[2]

‘玖’ 笋壳鱼的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择
亲鱼选择好坏是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要选择2龄够成熟的亲鱼,雌雄亲鱼按1:1放入产卵池中。成熟的雌鱼体色较浅淡,体表较少粘液,手膜有明显粗糙感;腹部丰满有明显的卵巢轮廓;外生殖突稍膨大,呈淡红色,基部较宽,游离度深,外观外生殖突呈扇形;泄殖孔较大,位于生殖突的次末端,两侧稍隆起,无黑色素点。成熟的雄鱼体色较深,斑纹更加明显,体表粘液多、手摸感觉较光滑;腹部不明显丰满;外生殖突比雌鱼小得多,呈白色的三角形;泄殖孔开口于最末端,孔周有少许黑色素点。
2、诱导产卵
催产剂和剂量为雌鱼(体重75~100克),每尾注射鲤鱼脑垂体1个(约等于3毫克重)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700国际单位,催产注射为一次注射。注射后的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设置有可供穴居和产卵巢穴的产卵池中。供穴居和产卵的巢穴用瓦片或木板叠成。巢穴宽约30厘米,高约20厘米。产卵池水深40厘米。产卵池的池水用经净化的自来水。注射后的亲鱼入池后会自行选择巢穴和自行配对,大约24~48小时后便会在巢穴中自行产卵;产出的成片附着于巢穴壁上。催产成功率均在70%左右。
3、人工孵化
产卵后,可将附有鱼卵的木板或瓦片(卵的附着器)移至有清水的水池中孵化。此时可以根据孵化池条件和根据育苗方式控制适宜的密度。在水温为27~32℃时,受精卵孵化历经时间约84~108小时,孵化率80%左右。
4、苗种培育
初孵化的仔鱼全长2.3~2.6毫米,全身透明,腹部有一个颇大的卵黄囊,卵黄囊前部有多个分散的小脂滴。仔鱼沉于水底,不时做间歇性螺旋式的上下游动。孵化二天后的仔鱼,全长3.2~3.4毫米。卵黄囊变为长椭圆形,卵黄囊中的分散多个的小脂滴汇合为单一个颇大的油球,位于卵黄囊的前上方。消化道开始分化,口凹、肠管、肛门出现,眼球开始充积黑色素;奇鳍褶进一步发育扩张,仔鱼能做快速上下窜游。孵化出膜四天后的鱼苗,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仅残留前上方小部分和油球,上下颌分化形成并能张合,肠管出现分节。此时鱼能做水平游动和觅食食物,可以开始投饲食物。
这时将稚鱼移往50吨容量的水泥池培育,培育到1厘米规格大约需一个月时间,这个阶段的成活率平均20%左右。体长1~3厘米规格放60吨容量的水泥池培育,这个阶段的成活率为80~90%。培育稚鱼的水泥池要三分之一遮光,放养密度为每池5000~6000尾。
达到3厘米规格的稚鱼要转移到中间育成土池中培育,大约培育2~3个月,便可达到出售种苗的规格7~8厘米。这个阶段的成活率为60~70%,其中有的个体达到100克规格。
鱼苗培育成活率的高低,关键是饲料,其次是精细的管理。虾虎鱼孵出后约3天,卵黄消化便开始摄食。这时稚鱼的开口口径只有100~200微米。其开口的饵料是:将生的鸡蛋充分搅拌,然后将约150cc的热水冲注入内,用100目的生物网过滤,然后进行投喂。投喂的第一天要投喂四次,从第二天开始,蛋和浮游生物一天交替地投喂三次。第15天止,要投喂60~90微米的浮游生物(轮虫)。或者改用蛋黄和过滤的水蚤或摇蚊幼虫混合使用。由于鱼苗弱小,应及时适量,每天分多次投喂,以保证幼鱼的需要。
从第16到30天之间,每天投喂三次淡水枝角类。以后可投喂海洋杂鱼做成的鱼糜、枝角类、轮虫等。
在育苗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变化,经常排除污物和适时更换新水,才能获得高的成活率。培育10~15天的鱼苗体长可达5~6毫米,鳍条开始出现,游泳能力增强。仔鱼主要以水蚤和水中的水生昆虫幼体为饵料,鳃发育也完善,可以转入大池进行鱼种的培育。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191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26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1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04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5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1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32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2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788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