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泰国资讯 » 泰国有多少哈尼族人口

泰国有多少哈尼族人口

发布时间: 2022-09-06 23:30:13

⑴ 泰国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泰国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6617万人。

根据2022年1月19日公布在泰国皇家宪报上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泰国的官方人口为66,171,439人,不足世界人口的1%。

曼谷是迄今为止泰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有 5,527,994 人正式居住在这座特大城市里。泰国东北部的呵叻府、乌汶府和孔敬府分别以 2,634,145 人、1,868,519 人和 1,790,863 人数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位。

民族构成

泰国共有30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老挝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以及苗族、瑶族、桂族、汶族、克伦族、掸族、塞芒族、沙盖族等山地民族。泰语为国语。90%以上的民众信仰佛教,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民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⑵ 哈尼族的民风民俗

哈尼族的民风民俗体现在宗教、婚俗、丧葬、住房、利益禁忌等方面上。

1、哈尼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

认为天地间存在着强有力的天神、地神、龙树神和具有保护神性质的寨神、家神等,必须定期祭祀,祈求保佑。对于给人们带来疾病和灾难的各种鬼神,则要通过祭祀和巫术加以制约、驱赶。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每年要祭“龙巴门”(即寨门)。

2、哈尼族根据生活的地方的不同,婚俗也有所不同。

生活在墨江一带的哈尼族,新郎在表兄弟和同龄伙伴的陪同下前去迎亲。到了新娘家后,要拜见岳父岳母,并经岳父岳母同意才能娶走新娘。新娘离家的时候痛哭不止,这就是哭婚的习俗。

新娘在出嫁前三天新要哭婚,表明她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情越深。新娘在弟妹和亲友的陪同下,一路哭到新郎村寨门口才止信送亲的队伍则挑着背着嫁妆,一直送到男方家。

3、哈尼族具有特别的丧葬方式

人死后实行土葬。一些地区为死者选择墓地时用滚鸡蛋的方式,鸡蛋滚到什么地方破了,就在那里挖穴埋葬。

4、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

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它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最后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内部结构,通常由正房、前廊(相当于正房前厅)和耳房组成。

5、哈尼族具有特别的礼仪禁忌

路遇老人要亲切地称呼“阿波”、“阿匹”(爷爷、奶奶),并主动让到路边,让老人先走。在屋内看见老人进来,要主动让座。给老人递烟、递酒、递茶要双手捧上,躬身示礼。

给老人递烟筒要握住烟筒的下端。在老人面前不能跷二郎腿,不吹口哨,不高谈阔论。走路不能从老人面前走过,要从老人身后绕过。杀鸡时,鸡头、鸡肝等要敬奉给老人。当然,当家里有客人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敬重,主人常把鸡头夹给客人。

⑶ 请问哈尼窝尼族分布在

哈尼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国际民族,总人口近两百万。在中国,哈尼族全居于云南省境内,总人口一百四十余万,为全国少数民族第十五位,云南省少数民族第三位。主要聚居在滇南红河、把边江、澜沧江流域和哀牢山、无量山脉的展布地区,以行政区论,则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思茅地区、玉溪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哀牢山区的元阳、绿春、金平、墨江、元江、江城诸县,是哈尼族人口最密集地区,占国内哈尼族人口总数的70%以上。无量山区的澜沧、景谷、景东、思茅、普洱、镇沅诸县和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勐腊、景洪三县市境,是哈尼族人口第二密集区。东起红河,北迄禄劝、双柏、易门、巍山、昆明,南至石屏、建水、屏边等十余县境,也有哈尼族散居。
国外的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诸国的北部山区,包括阿卡、卡多、哈尼、西拉等不同自称的群体,人口约为八十万,他们都是历史上陆续从中国境内迁徙出去的。其中泰国约有十万余人,主要为阿卡人,居住于北部清迈、清莱两府直至达府、甘亨碧一带;越南约有十万人,包括哈尼、阿卡、西拉等自称的群体,居住于北部黄连山省、莱州省境内;老挝有十万余人,包括哈尼、阿卡、卡多、西拉等自称的群体,聚居于北部琅南塔、波乔、丰沙里、乌多姆塞、琅勃拉邦五省;缅甸约为五十万人,包括三十余万阿卡人和近二十万卡多人,阿卡人聚居于掸邦东部景栋一带,卡多人分布在更靠北的缅北地区。
哈尼族居住的半山区,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哀牢山、无量山水利资源丰富,加以地表土层广泛覆盖的各种土质,为山区水稻耕作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哈尼族人民利用这些条件,一年复一年,一代接一代,在大山的皱折里锲而不舍地开山垒埂,营造梯田。世世代代积累了丰富的梯田稻作农耕技术和经验,并将其渗透到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文学艺术等方面。
哈尼山乡历有绿色金库之称,哀牢、无量两大山系遍布国家森林木材生产基地和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和次森林遮天蔽日。种种动植物资源为哈尼族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其中,有的成为文化符号进入哈尼族的精神领域,如白鹇鸟以其娴雅的性情和优美的体态,成为哈尼族的吉祥物;攀枝花、野樱花则成为哈尼族借观节候的标志物。
哈尼山乡更以富饶的矿藏资源闻名于世。黑色金属之外,高品位大储量的有色金属与非金属矿藏广为分布。
哈尼族分布广,支系多。以支系为单位的自称有哈尼、豪尼、白宏、多尼、海尼、和尼、雅尼、卡多、卡别、碧约、哦努、阿木等十余种。其他民族和各支系间对上述支系的称谓又有罗比、罗美、国活、哈乌、腊咪、期第、哈尼、窝尼、奕车、豪尼、多塔、阿梭、布都、布孔、白宏、补角、多尼、海尼、罗缅、觉围、觉交、爱尼、阿卡、阿里卡多、阿古卡
多、多卡、卡别、碧约、阿西鲁马、西摩洛、阿木等。其中以“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约”、“白宏”等六种自称的人数较多。
在国内,哈尼聚居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南岸哀牢山南段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四县;卡多、豪尼、碧约、白宏等均交错聚居于思茅、玉溪地区哀牢山中段和无量山的墨江、元江、景东、镇沅、新平、普洱、江城等县;雅尼则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勐腊、景洪和思茅地区澜沧等县市。不同的支系存在方言土语的差异,而且在服饰、习惯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⑷ 哈尼族分支里阿卡人有多少人、就是爱尼族

西双版纳20万,占西双版纳人口20%,此外,普洱的澜沧、孟连有近10万,境外缅甸老挝泰国有40万左右

⑸ 跪求完整的哈尼族资料

哈尼族
梯田文化的杰出创造者——哈尼族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253952人。主要聚居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元江、墨江、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思茅、西双版纳、澜沧等市、州、县也有分布。

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可分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哈尼族原无文字,20世纪50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试行中。

哈尼族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梯田稻作文化尤为发达。墨江的紫胶,产量居全国之冠。西双版纳僾尼人居住的南糯山,是饮誉中外的普洱茶主产地之一。逶迤连绵的哀牢山,有茫茫的原始森林和许多受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红河自治州首府个旧市,是闻名我国的“锡都”。

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灵,人死魂不灭,于是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舞蹈。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携带巴乌、笛子等乐器。以农历十月为岁首,传统节日主要是“扎勒特”(十月年,即新年)和“矻扎扎”(五月节)。

在起伏连亘的哀牢群山中,一座座几十级、上百级的梯田,从山脚顺着坡势蜿蜒向上伸展,层层叠叠,直通茫茫云海,蔚为壮观。

千百年来,面对高山峡谷的生存空间,哈尼人民创造、总结出一套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他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涧,通过水笕沟渠引进梯田。到了初春,形状各异的大小梯田盛满清泉,在明媚的阳光下,山风微吹,波光粼粼;三四月间,层层梯田青翠欲滴,宛如一块块绿色壁毯;夏末秋初,稻谷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这简直就是一幅变化奇巧、简朴秀美的水墨画。

哀牢山哈尼族有句俗话: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小伙子美不美,主要看他造田做得怎么样,若是他筑埂、铲堤、犁耙田样样来得,就会得到大家的称赞,并赢得姑娘的爱慕。姑娘美不美,关键要看她在梯田里做的活计好不好。

梯田是哈尼族重要的衣食之源,因此,他们对水特别珍惜。为了不误农时,自古以来就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一股山泉所能灌溉的面积,人们友好协商,拟定每块田应得的水量,按水流流经田地的先后顺序,在水沟与田块的入水口处设一横木,并在横木上将那块田应得的水量刻定位置,让水自行流进田里。

哈尼族家家户户还习惯在梯田里养鱼。阳春三月栽过稻秧后,人们投入鱼苗,任其自然生长。深秋时节,在收割稻谷的同时,一箩箩鲜鱼便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水牛是耕种梯田的得力助手,所以哈尼族的敬牛习俗经久不衰。母牛生下牛犊,全家即上山觅割嫩草喂它,有的还加喂肥肉和红糖水;如遇冷天,不惜用旧衣服、棉絮为之包裹御寒。牛犊生下的第三天清晨,主人家将蒸好的一大甑子糯米饭放在牛厩前,按家中人口和水牛母子数字,捏制如碗大的若干饭团,给牛各喂一团后,家人分取一团就地食用。此俗意味着人、牛地位平等。

哈尼族的服饰,因支系不同而各地有异,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系绣花围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银饰。

红河县部分地区叶车妇女的服饰独具特色。妇女头戴白布缝制的尖顶软帽,后面一截燕尾边沿绣有精美的花纹;上着靛青色对襟短袖宽口土布衣,无领无扣,用10余厘米宽的五彩腰带围腰;下穿紧身超短裤,视短裤紧勒至现出臀部原形为美,短裤以下全部裸露。直至不久前,不管夏日寒冬,她们都凭此打扮下田耕作、上山砍柴。被称作“拉八”的短裤,深为少女喜爱。她们自裁自缝,穿时裤口紧贴大腿一层层向臀部上卷并向内别,最后短裤绉褶成了七道的倒“八”字形。

叶车女子向以多衣为荣,因为它表示家庭富裕又显得好看。上衣分外衣、衬衣、内衣三种,通常在内衣下摆处加数道青蓝色假边,显得鳞次栉比,令人目眩。不过,到了年节喜庆之日,姑娘们就真的多衣了:七件外衣、七件衬衣、一件内衣。同时,手戴银手镯,胸前挂一对银链,腰的两侧挂银片和银泡泡,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显得多姿健美。

这种古朴奇特的装束来源于它的历史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叶车人由昆明附近南迁时,被强族围困,为求生存,他们将男子用锅灰抹黑面部,女子则改穿短衣裤,分多路出击,突围终于成功,最后迁入今滇南各地定居。为了纪念这次突围,叶车妇女便将那时的穿着沿袭下来了。

蘑菇房

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后来他们迁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它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最后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内部结构,通常由正房、前廊(相当于正房前厅)和耳房组成。分二、三层的蘑菇房在建筑设计上别有风韵:前廊与正房前墙相接,耳房与正房一(两)侧相连;前廊与耳房顶部均为坚实的泥土平台,它既可休憩纳凉又可晾晒收割的农作物;正房二层全部用泥土封实,然后在三四米高处再铺盖茅草顶。二(三)层至屋顶的空间称“封火楼”。封火楼通常以木板间隔,用以贮藏粮食、瓜豆,供适龄儿女谈情说爱和住宿。最底层用来关牲畜,堆放农具。中层用木板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一常年生火的方形火塘。客人来了,主人就围坐在火塘边,让你吸上一阵长长的水烟筒,饮上一杯热腾腾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喷喷的“闷锅酒”。趁着酒兴,主人敞开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质朴、嘹亮的歌声,祝愿宾客吉祥如意、情深谊长。

蘑菇房经久耐用,冬暖夏凉,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它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哈尼山乡壮景。

舞蹈迎亲与“捶新郎”

墨江自称阿木人的哈尼族,在整个婚礼仪式中,从头到尾都离不开舞蹈。婚礼前夕,男女双方都要在自家屋外用松、竹等搭一座棚子,作为迎送新人和待客的活动场所。婚礼这一天,迎亲队在途中留下一部分人准备回程时接应,其余跟随新郎前往女家。当他们来到女家寨口时,寨内鼓乐齐鸣,送亲队跳起传统的舞蹈向寨口舞去,给接亲人一一敬酒敬茶,然后大家共舞进寨直抵棚子里。休息片刻,一对新人站在一张方桌旁,女家亲属用两指夹着一片笋叶,环绕方桌起舞,意在禳灾祈祥。

新郎、新娘在迎新队和送亲队簇拥下前往男家的半途中,与等候多时的另一部分接亲人相遇。大家就地围成圆圈,踏着铓锣和鼓点节奏纵情起舞,以表示相互祝贺。当他们一起来到男家时,棚子内外已摆满了丰盛的酒席。宾客刚落座,一位能歌善舞的妇女从上席起挨桌又唱又跳,紧跟其后的是一位男方主人,他端着上置三只碗和一个酒葫芦的簸箕,向每一桌取一点酒菜。待酒席快要结束时,一位厨师端着放有八只大碗的竹筛,从厨房里出来舞向每一酒席,客人们又象征性地给搛上菜肴。最后,在他“该跳舞了”的一声号令下,众宾客纷纷离席,围成一圈又一圈欢舞高歌,大家热烈地祝福新人喜结良缘,勉励他们勤俭持家、尊老爱幼。

新平等地自称卡多的哈尼族,迎亲时有一幕新娘“捶新郎”的喜剧。迎亲队到了女家,主客寒喧几句就开怀畅饮,双方家长也在那里大吃大喝,说东道西,似乎忘了这天是新娘出嫁的日子。过了好一阵子,头系红绸、胸前挂满银饰的新娘,才羞涩地缓缓出现在迎亲队前。当走到新郎面前时,她突然愠怒于色,举起双手向新郎劈头盖脸地捶去。这时,大家起哄助兴。只见新娘又哭又捶,新郎则东躲西闪,毫不还手。当新娘捶够了,突然破涕为笑时,新郎这才说“现在该走了吧”。在难分难舍之际,母女俩抱着又哭又唱。此时,新娘的兄弟姐妹强行把她俩分开,背起新娘就往外跑,迎亲队也尾随而去。据说,“捶新郎”的本意是考验新郎对爱情的忠诚。

吃新谷与长龙宴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到了下午,把早上背回来的稻穗搓下谷粒,连壳放在锅里烘焙直至出米花。大家吃米花前,应先给狗吃一点。因为自古传说,哈尼族在一场大洪水后重新得到的谷种是狗叼来的,所以要感谢它。吃过米花,也要把当年栽种的瓜豆菜蔬统统拿出来尝新,同时一定要吃一碗嫩竹笋,象征来年的收成象新竹一样节节高;还要杀吃阉过的大肥鸡,希冀来年的生活丰足美满。

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分配,哪怕心、肝、肺、肠、肚等数量有限,也要家家都分到。到了下午,各家各户用分得的猪肉和下水祭献祖先。节日里阖家团聚,还邀请附近其他民族的好友参加。他们终日欢声不绝,特别是少不了唱起古老的民歌,讲述节日的来历和民族的历史,歌唱丰收的喜悦。

到了新年的后半期,每个寨子都要在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共饮同乐,庆祝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这种酒宴恰似一条长龙,故称“长龙宴”;因设在街心,人们又称之为“街心酒”。若是小寨,街心酒一个下午就可结束,若是大寨,则按户划分为三组,分三个下午举行,每组轮流做东道主。

按约定的日子,做东的各户人家,一大早就把方桌抬到清扫干净的街心,一张接一张地摆放好,百来张桌子连成100多米的长龙。午后,经一声招呼,做东的各户人家争先恐后地把拿手好菜和美酒摆上桌。哪家的酒菜越好,就越有体面,所以许多人家连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美味佳肴都一一献出来。一眼望去,鱼雀、江鳅、鲤鱼、竹笋、木耳、蘑菇、大肥鸡……每桌20来碗,桌桌飘香,显示出哈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和传统的烹调技巧,展现出哈尼族最长最盛大宴席的风采。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人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兴趣与爱好自愿组合就座。这时锣鼓止息,锣鼓手端锣抬鼓逐桌接受人们敬酒献菜。接着,由一对姑娘代表众人向老奶奶们一一敬酒。妇女先开吃,尔后男人才举杯动筷。一连几个小时的街心酒宴,温馨和谐、喜气洋洋,笑语欢歌不绝于耳。

当夜幕降临时,一堆堆熊熊篝火燃起,男女青年们随着锣鼓、三弦、竹笛的伴奏,翩翩起舞。夜深了,人们渐渐离去,那些情侣们则走向棕榈林、金竹丛中……
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五,是哈尼族的敬老节.清早,老人梳洗后穿上新衣服准备欢度自己的节日.成年人在家杀鸡宰鸭,备办美餐,小伙子将一棵小松树载在过节的坪场旁,姑娘们挑来清水给它浇下定根水,象征青年们祝愿老人像青松一样健康长寿,永葆青春.

⑹ 越南的哈尼族从哪里来

(VOVworld)- 哈尼族是主要生活在西北山区的少数民族,其文化独特,特色鲜明。
(VOVworld)- 哈尼族是主要生活在西北山区的少数民族,其文化独特,特色鲜明。

哈尼族现有两万一千七百人口,主要居住在莱州、安沛、老街及越中、越老边界沿线的一些省份。哈尼族已经定居下来,有的村寨多达60户人家。他们通常在有生活和生产水源的山腰盆地居住。也许因为如此,哈尼族村寨风景总是那么秀丽。
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林伯南说:“哈尼族是几百年前从北方迁移过来的民族。他们一般在越南山区生活,文化非常独特,其中包括服饰。哈尼族传统节日常与森林有关,体现了其对大自然和环境的适应能力。”

哈尼族村寨十分特别。住房背靠山坡,面朝山谷,意在让家中的财产随时丰盈。从远处看,这些低矮的房屋形如蘑菇,在山腰上一个挨着一个,使得哈尼族那小小的村寨美如画。哈尼族住房为土墙平房,符合当地高山气候条件。在这些房子里,他们过得十分舒适,冬暖夏凉。

莱州省文化通讯局干部阮友山表示:“哈尼族有别于其他多个民族的突出文化遗产是土墙平房。它既是各个家庭居住的地方,也是整个社区的公共场所。每一户家庭是一个经济单位,而每一间房子则体现了其对周围环境特有的态度。只要研究哈尼族民房就可一窥该民族的的许多独特文化。”

哈尼族素有修梯田、挖水渠的传统。在农业生产中,哈尼族主要种稻、开梯田,但也有地方开坡地。他们常用牛拉车、拉犁,并在自家屋旁另辟一块园地。哈尼族善于种植、畜牧,手工业相当发达,如编织、印染等。
尽管今天经济交流十分方便,但大多数哈尼族人依然自己纺纱织布。哈尼族妇女勤劳,善于纺织,她们能完成一套服装的所有工序,从缫丝、织布到缝纫。因此,哈尼族的民族服装较为显眼,与多个民族不同。这是哈尼族相比其他民族十分明显的识别特点。

哈尼族文化悠久,别具特色。“区驾驾”节(Khu Gia Gia)、林神祭祀仪式、盖被节等传统节日也别具特色,具有深刻的人文性,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其中,“区驾驾”节是哈尼族历史最悠久的大型节日。
林伯南接着说:“区驾驾节与哈尼族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对山区居民来说,传统节日常常带有祈求万物繁盛的意义。另一方面,它在民族文化保护中也体现哈尼族的社会凝聚力。”

在精神生活中,哈尼族有多种民歌、舞蹈、乐器和民间文学。民歌中有摇篮曲、请酒歌、送葬歌、贺新房歌等。

⑺ 关于哈尼族的资料 关于哈尼族的资料简介

1、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2、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哈尼族总人口数为1660932人。

3、名称:哈尼族内部支系繁多,有多种自称,其中哈尼、卡堕、雅尼、豪尼、碧约、白宏等六个自称单位人数较多,另还有哦怒、阿木、多泥、卡别、海尼等自称单位。本民族内部各自称单位之间的互称和其他民族对哈民族的称谓也不一致。如元阳的哈尼互称糯美、糯比、各和等;雅尼互称觉围、觉交,汉族又称其为爱尼;称豪尼为布都、称哦怒为西摩洛等。在汉文史籍中,哈尼族的历史名称有:和夷、和蛮、和泥、禾泥、窝泥、倭泥、俄泥、阿泥、哈尼、斡泥、阿木、罗缅、糯比、路弼、卡惰、毕约、豪尼、惰塔等。可以看到这其中大部分与目前的自称和互称相近或相同。

4、哈尼族的自称和历史名称虽多,但其音义基本一致。主要的自称有哈尼、豪尼、黑泥、和泥,其哈、豪、黑、和都从“和”音,其义均为“和人”。历史名称和夷、和蛮、和泥、禾泥、窝泥、斡泥、俄泥、阿泥、哈尼、罗缅(自称和泥)、糯比(自称哈尼)等,其禾、窝、斡、俄、阿、哈亦从“和”音,含义仍为“和人”。可以说,哈尼族在两千多年来,基本上就具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即“和人”。

⑻ 中国哈尼族介绍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哈尼族总人口数为1660932人。

⑼ 泰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泰国有4个民族,分别是:泰人、华人、马来人、高棉人。

华人,在泰华人约有900万,占全国人口的14%,是除泰人之外最大的族群。华人的同化程度非常高,由于20世纪之前移居泰国的华人和华泰混血大多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社会,因此并不被计算在华人人口之中。

(9)泰国有多少哈尼族人口扩展阅读:

泰国境内的高棉人可分为两类:古老居民和新近移民。主要分布在与老挝和柬埔寨接壤的泰国东北部和东南部几府。15世纪时,高棉王国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臣属于阿瑜陀耶王朝,当此地并入泰国版图后,许多高棉人依然居住在那里。

高棉人的同化程度也非常高,主要讲泰语,或将泰语作为第一语言。宗教信仰几乎与泰人相同。20世纪70年代,由于柬埔寨爆发旷日持久的内战,几十万高棉人越过泰柬边界进入泰国。这些新移民仍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80年代时泰国境内的高棉人约有60—80万。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18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16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10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096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51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03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23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1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778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