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泰国什么时候开始同盟
❶ 泰国为什么是美国的盟国
泰国的确是美国盟国,双方是签订了同盟条约的。具体原因是因为泰国在二战中属于法西斯阵营,但没有大规模出兵,只是做了日本东南亚基地以及资源提供者的角色。你也知道几个法西斯国家,特别是东亚,战后都被美国收编了,所以泰国是美国盟国也就不稀奇了
❷ 泰国二战时是法西斯吗为社么向美国和英国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泰国(引用)
概述:泰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是轴心国的仆从国。直到1941年12月日本入侵泰国之前,泰国一直处于中立。太平洋战争伊始,日本帝国就施压泰国,要求给予他们军事通行权以借道入侵英属印度和马来联邦。多数泰国民众不接受这一要求,但是首相銮披汶·颂堪(แปลก 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所领导的泰政府认为:和日本保持友好关系要优于被征服,因此,泰国同意了日本的要求。不久,泰国便对盟军宣战。
相比于另外一个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来说,泰政府仍然有管理内政和军队的自由。日本同泰国的关系类似于德意志第三帝国同芬兰、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关系。最终,泰国的主权被保留,日本将泰国视作盟友,而非傀儡政权(在战争后期这一原则已经改变)。
在泰国国内,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者非正常统治的人非常多。其中,自由泰人运动组织便拥有九万名反抗者,这个组织受到许多前政府官员支持,如比里·帕侬荣(ปรีดี พนมยงค์)。
在日本战败后,泰国仅仅支付了小额的战争处罚。
详情: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时,泰国处于军政府统治时期,其首相銮披汶·颂堪是一名受到法西斯主义影响、经常传播法西斯主义的军官。因此,披汶利用宣传手段营造个人崇拜,并范围性传播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披汶政权同时主张收复失地,在国内煽动反法情绪,并支持老挝和柬埔寨的独立运动。披汶希望联合日本对法属印度支那发动战争,于是便开始培养更密切的泰日关系。
1940年,法国沦陷,法属印度支那陷入混乱。披汶抓住了这个机会,出兵越过东部边境,第二次泰法战争爆发。驻印度支那的法国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但是法国海军在大象岛海战中胜利,促使日本出面调停战争。日本向维希法国政府施压,维希法国被迫向泰国让步。此次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加了披汶在国内的声誉。但是日本也不愿过度影响和维希政权间的关系,法属印度支那仅割让了部分争议领土,这次战争得到的少量领土使得披汶减少了和日本合作的信心。他开始增兵以防范日本入侵,并计划向英美寻求合作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日军为取道入侵马来亚而入侵泰国。在进行了几个小时的战斗后,泰国不得不同意日本的要求,给予其军事通行权,任其入侵缅甸或马来亚。披汶的妥协使泰国没有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但是其代价是让日本军队驻扎泰国,这说明泰国依然失去了部分主权。
驻扎与结盟
1941年12月21日,泰日两国签署了攻守同盟条约。此条约在9天后进行了修订,条约要求泰国给予日本其国内所有铁路、公路、机场、船坞、仓库、通信系统和军营的通行权及利用权。
在日本的压力下,1942年1月25日,泰国向英国和美国宣战。1942年2月15日,泰国和日本、满洲国及汪精卫政权加入了三国同盟条约,但此三者通常被认为是“非官方签署者”。
披汶政府曾为收复失地与日本合作,但是只获得了部分领土。1943年8月20日,根据《泰日关于土地让与条约》,更多泰国宣称的领土都作为奖赏被割给泰国。马来亚的吉兰丹、丁加奴、玻璃市、吉打四邦和缅甸的掸邦被划归泰国。与此同时,日本派遣15万名士兵前往驻扎泰国,并使用战俘和亚洲劳工来修筑臭名昭着的“死亡铁路”——泰缅铁路。尽管1942年初,大多数泰国人“沉浸”于日本的辉煌战果,但是到1942年年底,由于日本人的傲慢行为以及战争对国家经济的不良影响,使得泰国人以普遍有反日情绪。
战争给泰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问题。国内冲突不断,且企业之间经常出现恶性竞争现象。纳粹德国曾频繁地采购泰国产品,但是一度由于海运问题难以解决而停止采购,泰国的经济只能依靠日本。但是泰国所需要的欧美商品,日本同样需要,而且日本所能提供的资源由于战争的原因变得越来越少。泰国国内商品开始出现短缺现象,物价也飞涨。更糟的是,日本出台进口商品免税政策,进一步减少了泰政府的收入。
泰国国内冲突变得越来越极端。1942年12月,泰国民众与警察发生对峙,后来双方爆发枪战,此事件被和平解决,但是这意味着泰国的事态已非常严重。此事件也导致驻泰日军的指挥官被更换为中村晓人
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逐渐失去了主动权,泰政府的立场也开始动摇。披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开始疏远日本。1943年1月,他派遣了两名军官秘密前往重庆进行送还战俘的友好谈判。
但是,披汶的声誉在国内的下降速度完全超乎了他本人的想象。随着盟军逐渐加大轰炸曼谷的力度,泰国民众对披汶政府的信心在不断减少,有人开始怀疑他的外交政策。披汶离开曼谷,军队士气一落千丈。政府宣布,将曼谷民众迁移到北方疟疾横行的碧差汶,这个做法更导致了民众的困惑与不解。不满的不仅是民众。许多泰国王室成员和政府成员也越来越厌倦披汶的统治,更多的人开始支持反对派,如比里·帕侬荣。
就在披汶准备前往碧差汶时,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权垮台,此事惊动了整个泰政府。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轴心国在欧洲不堪的战局。和意大利相比,同样的事情很有可能发生在泰国。“另找一名‘佩特罗·巴多格里奥(Pietro Badoglio)’”在泰国成为一句政治口号,惊动了纳粹德国。赫尔曼·戈林通知日本驻德大使密切关注泰国:不要让泰国变成东方的意大利。
终结:在泰国,自由泰人运动等抵抗组织的成员越来越多。泰国国内的不满以及反日情绪的空前高涨,都预示着一件事情:披汶亲日政府倒台已成定数。1944年,盟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纳粹德国在东线也节节败退。美国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大,日本在太平洋已无反击余地。同年8月,披汶政府倒台。1945年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罢工,各地接连爆发起义。日军不断地在泰国增兵,进攻缅甸的日军也遭受失败,迫使他们只能退到泰国去。日军在泰国修建大量的防御工事,并且发布多次征收令,企图在战争的天平完全倒向盟军时,做最后的挣扎。
当时泰国的政府首脑是保守主义者宽·阿派旺(ควง อภัยวงศ์)。但是,此时在泰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是反日的比里·帕侬荣。1945年,盟军的情报人员可以自由出入曼谷,不受任何约束。但宽·阿派旺无法团结国内的民众,很快下台。泰国政府陷入权力斗争之中。战争结束时,泰国立即宣布,其在战时签署的任何条约与对盟国的宣战均为无效。
在战后的和平谈判中,各国对泰国的态度不一。英国要求其在支付战争赔款的同时,以赔偿的方式归还之前日本割让给泰国的领土;法国政府称,除非泰国将之前从法属印度支那掠得的领土归还,否则法国将不会允许泰国加入新成立的联合国;美国因为和泰国没有利益冲突,所以美国的态度和前二者相比缓和了些,美国政府认为应该在和平谈判时不应将泰国视作敌国(其真正目的或许是为了在日后一同对抗共产主义的北越);苏联则坚持要求泰国废除其制定的反共立法。
❸ 泰国约旦和美国是不是军事同盟
美、泰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是从1962年开始的。1962年,美国和泰国首次拟定联合防务宣言。当时美国承诺要保护泰国不受“供铲主义侵略”。泰国声明欢迎美国保持“在亚太地区的存在”
❹ 二战泰国情况
泰国在二战期间的情况:
1、泰国二战时期是除了中国和日本之外,亚洲尚存主权的三个国家之一。
2、1940年泰国和日本签订了《日泰友好条约》。但是泰国也对日本有所防备,他们曾发布动员令,如果日军入侵,泰国将不遗余力进行抵抗。
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泰国和日本签订了《日泰同盟条约》,随即泰国对英美宣战,加入了轴心国一方。
4、二战期间,泰国不仅为日军开放军事通行权,提供登陆点、物质后勤等协助,还出兵占领了周边邻国的一些争议领土。
5、泰国做了两手的准备,也不忘在美国那里下注。驻美国的泰国大使则宣布与泰国政府断绝关系,不承认泰国政府与日本的盟约。泰国在暗地里也从未和英美断绝联系,“自由泰人运动”就在暗地里和英美交换情报,秘密组织抵抗力量。
6、日本战败前夕,泰国宣布与日本结盟等事宜全部无效,与日本做切割。由于“自由泰人运动”的存在以及英美出于稳定东南亚利益的考虑,泰国的“宣战无效”宣言竟然被同盟国承认,免于成为战败国。
7、泰国二在战后向日本讨要战争赔偿,而且拿出了大量的帐本来证明日本在泰国所拿的物资,最终得到了150亿日元的赔偿。
(4)美国和泰国什么时候开始同盟扩展阅读:
泰国在二战中立场摇摆的原因
1、泰国最初与日本同盟,是为了换取不被日本侵略。
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大兵压境,横扫东南亚。泰国知道自己实力远不如日本,硬拼是一定打不过的,便和日本签订了同盟条约。日本出于节约兵力和资源的目的,也需要一个当地的帮手,就接受泰国作为自己的盟国。
泰国为了使自己不被日本侵略,为日本的侵略战争出物资、出劳力,成为了日本在东南亚最大的后勤基地。泰国还派遣过部队跟随日本进攻云南。二战时期的泰国为日本前期攻取东南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其实就是牺牲他国利益来换取本国政权的稳定。
2、泰国最终倒戈加入盟军,是为了站在胜利者一方,捞取好处。
1945年,泰国眼看日军就要撑不住了,又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对日本宣战。日本战败后,泰国自然成为了战胜国,便提出了战争赔款。泰国的理由是日本在侵略东南亚时,向泰国索要了大量物资和劳力。
泰国提出索赔时,还拿出了非常详细的当年清单收据等资料作为证据,可见是早有两手准备。泰国最终得到了150亿日元的战争赔款。
❺ 失败的“小北约”:美国拼凑东南亚条约组织始末
现在说起亚太地区军事态势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岛链。
美国在亚洲东部边缘地带和太平洋海域,部署重兵,组成了三道防线,以围堵和封锁亚洲东岸的国家。就当前情况而言,岛链无疑是针对中国的。
1951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了“岛链”战略,其初衷是联合西太平洋的非 社会 主义国家,遏制苏联集团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为冷战服务。
从1951年开始,美国先后与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分别签订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澳新美安全条约》、《美日安保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结成了军事同盟。
这一系列的小同盟,与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东、西两个方向形成了对苏联集团的围堵。
亚欧大陆的版图,整体上呈一个新月型,围堵东西两面远远不够,因为苏联集团可以南下中东,或者东南亚。
为此,美国在1954年组团成立东南亚条约组织,又在1955年参与策划组织了巴格达条约组织(后改名中央条约组织),填补了空白。
这样,美国就拼凑了一道从西欧、希腊、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到泰国、印支三国以及东亚的防线,完成了对亚欧大陆 社会 主义阵营的包围。
美国的这一战略,主要有两个理论支撑。
一个是“遏制之父”乔治·凯南的“遏制战略”:美国想要遏制苏联的扩张,就必须随苏联的政策的变化,不断在苏联扩张要点上施加反向力量。
二是“围堵教父”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的命运。
不过,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除了北约和东亚的小同盟还在之外,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都在70年代解散了。
今天,说说曾经的“小北约”——东南亚条约组织。
01
东南亚条约组织是冷战的产物,但它的直接催生者,是第一次印支战争。
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随后中国支援朝鲜和北越,引起了美国对红色浪潮蔓延的忧虑。
美国最初和越南没多大瓜葛,从内心上,美国也不支持法国在越南进行殖民战争,但随着冷战的爆发,法国在越南战争被赋予了意识形态彩色——法国打北越何尝不是在抵御红色浪潮的蔓延。
出于这层考虑,美国于1950年与法国签订了《共同防御协定》,向法国提供军事援助,间接卷入了印支战争。
1954年3月,奠边府战役打响,敲响了法国在印支殖民统治的丧钟。在美国看来,一旦法国撤离印支地区,印支及整个东南亚必将被红色浪潮席卷,后果是灾难性的。
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在东南亚,如果有一个国家落在共产党手中,这个地区的其他国家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去。他计划由美国牵头,搞一个东南亚地区集体防务组织。
艾森豪威尔的想法,得到了国务卿杜勒斯的怒赞。
杜勒斯早就预料到了法国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他一直在思考法国撤退之后,由谁来填补这块真空地带。
当时,朝鲜战争刚结束,美国再去填坑显然不合时宜,找联合国也行不通,因为随着阿拉伯国家进入联合国,美国的决议很难获得2/3赞成票。最好的办法是组团——联合其他国家,组成一个区域性的防御联盟,联合行动。
在艾森豪威尔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之前,杜勒斯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凭着美国世界霸主这个金字招牌,杜勒斯到处飞来飞去,施展合纵连横之策,拉拢了7个国家入群——1954年9月6日,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8个国家,在马尼拉成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英文缩写为SEATO。
由于当时亚洲革命是中国在推动,北越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共产党游击队是中国在援助,所以,SEATO主要针对目标是中国。
02
问题来了:说好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怎么只有2个东南亚个国家参加?其他非东南亚国家为什么要参加?
缅甸和印尼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不想加入;马来亚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由英国出头;南越、柬埔寨、老挝三国,虽然受日内瓦协议的限制无法加入,但受东南亚条约组织保护,相当非正式成员国(柬埔寨在1956年拒绝接受SEATO保护)。
至于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它们有美国的专门保护,没必要加入。
泰国毗邻中国和老挝、柬埔寨,没有安全感,菲律宾刚镇压了菲共武装,也没有安全感。两国都想抱美国大腿,寻求保护,如果美国再给点军事、经济援助,那就更好了。
这两国是东南亚条约组织最坚定的成员国。
英国在东南亚有殖民地以及较强的影响力,所以入群了,法国退出了印支地区,但它并不甘心,而且它在印支地区还有很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所以也入群了。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挨着东南亚,它们有一定的危机感,而且两国都是英联邦成员,领头羊英国都加入了,它们也跟着加入了。
至于巴基斯坦,它入群是为了获得其他群友的支持,抗衡印度,意识形态的东西,它并不是很关心。
由此可以发现,相比北约国家一体化而言,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彼此之间差距很大,各组诉求也不一样,它们之所以搞在一起,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撮合的结果。
可以这么理解,在苏联集团的威胁下,即使美国退出北约,西欧国家也会抱团取暖,北约大概率会存在下去,但如果美国退出东南亚条约组织,这个组织立马瓦解。
参加一个组织,可以获得利益,也需要付出,当利益大于付出时,大家才会有参加的动力,当利益点不一致时,成员之间就会矛盾重重,组织缺乏凝聚力。
从1954年成立到1977年解散,东南亚条约组织存在了23年,实际上这个组织在1964年就因为内部扯皮,而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境地,长期瘫痪,形同虚设,又拖了十几年才死。
人心各异,是东南亚条约组织解散的根本原因。
03
筹备之初,一些小国就设想把东南亚条约组织,搞成东南亚版的北约,大家都出点军队,组成军事联盟。
但这一设想,遭到了美国的拒绝。杜勒斯的原话是:这个条约组织将不可能和北约组织一样,因为北约组织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团结和共同的传统作为其存在基础。要在亚洲设计一个这样的组织则要困难得多,因为这里没有建立起具有共同目标的基础,倒是存在很多利害冲突。
美国更看重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政治意义:有了这个条约,美国总统就获得了在东南亚问题上的自由裁决权;美国在东南亚采取行动时,有其他国家支持,分摊了美国单独行动的风险。
换句话说,美国之所以搞这个组织,是为了方便自己行动,扩大政治影响力,把单边行动包装成集体行动,它也明白所谓的军事联盟,其实都得靠美军,那些小国家军事实力太弱小,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英国、法国的重点在欧洲,不可能在亚洲投入太多军力,指望不上。
而且,美国强调的是机动打击力量,它不愿在东南亚驻扎重兵严防死守。所以,东南亚条约组织没有设立统一的情报收集和军事指挥机关。
从这一点来看,它被阉割了核心功能,算不上缩小版的“北约”,只能算山寨版。
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宗旨是集体防卫,但在防御谁的问题上,美国和其他七国有争执,美国坚持防共,其他国家反对这么赤裸裸的挑衅词语,最后虽然删掉了这个限定词,但美国保留了意见。
在组织机构上,东南亚条约组织的逼格也远逊于北约。北约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层、外长、国防部长组成,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由成员国外长组成,每年开会一次,平时由各国驻曼谷大使代替(东南亚条约组织总部设在泰国曼谷)。
更 搞笑 是,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的决策原则是“全体一致”,这意味着遇到重大事情,必须8个国家一致同意,才能行动——相当于每人一票否决权。
8个国家众口难调,话语权还一样,可想而知,这个组织是松散的,无力的。
从后来的表现看,由于无穷无尽的扯皮和内耗,使得它在政治、军事上确实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政治上,大家有了个交流平台,壮大了声势,军事上,举行过一些联合军事演习,制定过共同防卫计划,还有就是搞培训和讲座,为落后成员国培训军事人员。
此外,东南亚条约组织在经济、 社会 、文化上,也做了一些事——成员中的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搞教育、扶贫、医疗卫生、农业技术推广等。
毕竟,争取民心,也是冷战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04
松散无力的组织,注定经不起现实的考验。很快,考验就来了。
1959年,老挝爆发了危机,左右政治势力相互政变,今天你推翻我,明天我推翻你,在这个过程中,北越卷入了其中,他们支持巴特寮(老挝红色武装)。
右派掌握政权后,向联合国提出了控诉,说北越在老越边境地区搞颠覆活动。根据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老挝是中立国家,外国武装是不能进入的。
老挝是东南亚条约组织的被保护国,现在面临危机,该东南亚条约组织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泰国表示,一旦老挝求援,大家尽其所能帮助它,保卫它。
菲律宾也主张用行动保护老挝,但没有具体想法。
法国反对任何计划。
英国说联合国不是派人去了吗,我们先等等看,不要过早介入。
澳大利亚、新西兰附和英国,巴基斯坦没什么态度。
美国主张出兵干涉,但强调军事干涉只能通过东南亚条约组织进行,而不是美国单独行动。为此,它一边在做军事干涉的准备,一边向老挝派出了军事训练团,提供了一些军事援助。
由于各国意见不一致,以及问题还没有发展到非干涉不可的地步,所以东南亚条约组织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
转眼到了1960年底,老挝又经历了几次政变,苏联援助的左派和美国援助的右派打了起来,老挝内战爆发,日内瓦协议被破坏的荡然无存。
1961年3月,在左派势力的猛烈进攻下,右派势力快扛不住了,局势到了最紧张的时候。
美国新总统肯尼迪主张东南亚条约组织做好军事干涉的准备,但法国坚决反对,英国态度消极,原因是这两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在不断缩减,而当时欧洲正处于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赫鲁晓夫咄咄逼人,它们担心美国的力量从北约转移到东南亚这样无关紧要的地方。
由于得不到英、法两国的支持,肯尼迪也动摇了,逐渐倾向于政治解决。
三个大佬持这样的态度,其他小国只能干瞪眼。
最终,东南亚条约组织还是没有出手。老挝危机,是通过第二次日内瓦会议解决的。
既然是通过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的,那还要东南亚条约组织干什么?
泰国和菲律宾很失望,今天组织这样对待老挝,明天就有可能这样对待自己。它们希望把英、法踢出群,或者修改群规——3/4或多数表决制。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明里暗里指责英、法不地道。
法国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法国自1958年戴高乐复出后,放飞自我,经常和美国唱反调),英国反对修改表决规则。美国则一边和稀泥,一边单独向泰国、菲律宾许诺,给予安全保障。希望把组织维持下去。
老挝危机,是东南亚条约组织面临的第一次考验,毫无疑问,它没有经受住考验,严重动摇了成员国的信心,在解散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05
老挝的事还没完,南越又出事了。
北越搞了个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不断向南越渗透,东南亚条约组织又一次面临考验。
结果,英国和法国还是不给力。英国态度模糊,法国坚决反对军事干涉,主张通过谈判实现越南中立化,并强调只有与中国和解才能达到目的——1964年1月,戴高乐不顾盟友反对,坚决与中国建交。
这样,法国留在组织内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巴基斯坦也绝望了,因为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美国和英国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严重损害了巴基斯坦的利益——我入群就是为了让你们帮助我对付印度,结果·······无语了。
1964年中巴关系改善,巴基斯坦留在群内也没有多大意义了。
1964年8月,“东京湾事件”爆发,美国打着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旗帜,正式卷入了越南战争。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支持美国,也向南越派出了军事人员。
根据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原则,全体一致才能行动,既然法国和巴基斯坦不同意,英国态度不明朗,那就说明出兵南越的决议没有全体一致通过——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根本原则遭到了破坏,已陷入分崩离析境地,解体已是时间问题。
从1965年开始,法国就不派正式代表开会了,准备退群了。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被印度肢解,美国和东南亚条约组织没有帮到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也决定退群。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和解,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价值严重缩水。
选个好日子散了吧——1977年6月30日,东南亚条约组织正式解散。
【参考资料】
《冷战与东南亚条约组织》
《老挝危机与东南亚条约组织的衰落》
《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成立与苏联的对策(1954-1956)》
《地缘政治下的强势遏制:杜勒斯与东南亚条约组织(1954-1959)》
❻ 泰国的历史
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泰国北部的素可泰,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的都城,素可泰在泰语中意为“幸福的黎明”,原来只是柬埔寨吴哥王朝下辖的一个城市。
元代国势强盛,锐意向外发展,东南亚各国纷纷向元廷朝贡,泰国也不例外。1350年,乌通王在大城府建都,脱离素可泰王国宣布独立,建立阿瑜陀耶王国,不久吞并素可泰王国,被中国明朝封为暹罗国王。1767年,缅甸军队攻陷大城,阿瑜陀耶王国灭亡。大城时代历417年,共有33位君主。
19世纪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1896年,英、法达成利益妥协,间接使得暹罗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
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国王(1869-1910)继承父亲进行改革,废除奴隶制,改进公共福利和行政制度。拉玛六世国王(1910-1925)推行义务教育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拉玛七世国王(1925-1935)统治期间,泰国从君主专制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政体。
1932年6月,人民党发动政变,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38年,銮披汶执政,泰国国王于1933年退位,由他的侄子阿南塔·玛希敦国王继位拉玛八世(1935-1946)。1939年6月由暹罗更名为泰国,意为“自由之地”。1939年起实现民主政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盟国。在东南亚地区,泰国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首都曼谷是该区域中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都会区。另外,泰国是东盟始创国之一,亦在东南亚区内事务有积极的参与。
拓展资料
泰王国,通称泰国(Thailand)。位于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其西部与北部和缅甸、安达曼海接壤,东北边是老挝,东南是柬埔寨,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
旧名暹罗,1949年5月11日,泰国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称,把“暹罗”改为“泰”,取“自由”之意。
实行自由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跻身成为“亚洲四小虎”之一。是世界的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一。世界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电子工业等制造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变化明显,汽车业是支柱产业,是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
❼ 二战“帮凶”泰国,为何最后反而成了战胜国
我们都知道二战结束,所有盟军阵营都是可以向战败国索赔战争赔偿。泰国虽然长期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充当日本的后勤基地,但在二战末期,泰国临阵倒向了美国,向日本宣战。所以在美国的支持下,泰国获得了战胜国的地位,获得战争赔偿是理所当然的。
❽ 世界的几大联盟与组织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美利坚合众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美国实现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2、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1967年8月8日成立于泰国曼谷,现有10个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3、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创始成员国有6个,分别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该联盟现拥有28个会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4、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潜力巨大的跨区域多边综合性组织,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5、金砖国家,因其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被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的建立,为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政治指引和强大动力。
❾ 世界大战 第一次是同盟国和什么国。。分别有哪些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
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
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
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
其他资料可以在网上找了
❿ 泰国在二战时是日本的盟国吗
泰国在二战时是日本的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暹罗倾向日本,1941年被日本占领,宣布加入轴心国。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和暹罗签订《日泰攻守同盟条约》。1942年1月25日泰国宣布向英美宣战,日本曾将部分在缅甸和马来亚半岛北部占领地割让给暹罗。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暹罗随即在翌日宣布“暹罗1942年1月25日对英美宣战宣言无效”,暹罗的“宣战无效”宣言被同盟国承认。1949年改名泰国。泰国的意思是“自由之地”,在其历史中,泰国可以引以为自豪的是它是东南亚唯一的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盟国。在东南亚地区,泰国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首都曼谷是该区域中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都会区。另外,泰国是东盟始创国之一,亦在东南亚区内事务有积极的参与。
(10)美国和泰国什么时候开始同盟扩展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背景
日本侵华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之后中国政府向国联求助,却并未得到国联的积极回应。
当时西方大国普遍奉行绥靖政策,意图通过纵容法西斯的行径来换取暂时的和平,由此日本得以自行其是。这场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二战已经浮现。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态势。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领土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并埃塞俄比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
英、法最终对意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侵略战争,在经过7个月的抵抗之后,因西方国家的出卖和两国实力差距过大,埃塞俄比亚寡不敌众,最终沦陷。这次战争进一步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软弱无能,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
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最终亲法西斯的佛朗哥势力获得胜利,重新在西班牙复辟帝制。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国集团与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慕尼黑阴谋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并吞了奥地利。接着,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爱德华·达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意志第三帝国
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意志第三帝国。历史上把这次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德意志第三帝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德意志第三帝国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展的步伐。苏联对英、法两国更加不信任,出于自己国家的安全考虑,1939年,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由此,在与苏联商讨了瓜分波兰和东欧势力范围,得到苏联的中立保证之后,希特勒决定放手一搏。这一条约进一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