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什么民族过年习俗
㈠ 泰国春节习俗是什么
习俗主要就是年初一供奉神灵,祈求来年的幸福,一般都是全鸡全鸭加猪头,点一些爆竹,蛮搞笑的。
中国城那里年初一有活动,人山人海,有点味道。
但是年三十晚上12点好像没什么放爆竹的,我一弟兄年三十凌晨在小区放爆竹,惊的附近的泰国居民都爬起来看发生了什么事情,相当扰民,笑死人
㈡ 各国过年的习俗
1、德国的过年习俗
德国的新年习俗与中国春节十分相似。就连放焰火传统的由来也与中国”年“的故事如出一辙。一些德国人不仅吃鱼,还会在除夕夜将一片鱼鳞放入钱包。民间的说法是,这样做可以给人带来好运,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德国还有个持续了50多年的新年传统,即观看英国喜剧短片《一个人的晚餐》。
2、意大利的过年习俗
意大利罗马特有的辞旧迎新风俗是跳河迎新年,距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接近零摄氏度的室外温度加上阵阵寒风,让人们对光着膀子跳进冰冷河水中的壮举深感佩服。能连续多年参加新年跳河活动的人还会被授予“OK先生”称号。
3、英国的过年习俗
英国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
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4、西班牙的过年习俗
他们有个非常有趣的迎新年风俗,就是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开始吃葡萄,每敲一下,就吃一颗葡萄,一共敲12下,吃12颗葡萄,据说在新的一年里,这会给人们带来好运,这习俗已延续几百年了。
5、厄瓜多爾尔尔的过年习俗
在厄瓜多爾尔尔烧纸制的稻草人是他们的新年习俗,因为这些稻草人代表着这一年所有的痛苦和不幸。所以他们认为,捶打和烧毁稻草人可以摆脱上一年的霉运。另外,他们还烧毁上一年的照片以期新气象。
6、西伯利亚的过年习俗
西伯利亚的人们在新年有水下植树的风俗,人们会在这一天在冰面上凿一个洞,然后将新年树放入水中。一些专业的潜水者甚至可以在水下种树,听着还真够冷的。
7、智利的过年习俗
智利中部小镇塔尔卡的迎新仪式地点让人有点意想不到。新年前夜晚11点,小镇镇长会打开当地墓地大门,数千名当地人涌向这里,在古典音乐和烛光里同逝去的亲属一起迎接新年。据说,这一习俗最早由一户人家发起。他们在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晚上闯入墓地,希望离故去的父亲近一点。
8、中国的过年习俗
(1)、贴春联:这一般是在大年初一的前一年,也就是在除夕的时候贴的,意味着大吉大利,而且贴春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规矩那就是写的字体一定要工整,当然你摆放的话也是需要工整的。
(2)、备年货:这也基本上是在过年之前也就是在过小年的时候把这些东西都准备齐全的,因为过小年有北年和南年之分,北方的小年比南方的小年要早一天,所以东西也要尽早备齐。
(3)、吃饺子:就是在春节前一天也就是除夕的时候吃饺子,远在远方的游子也要提前赶回家,然后在除夕夜里面吃饺子,意味着一家人一起团团圆圆。
(4)、守岁:这也是过年极为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在春节前一天的除夕夜里,成年人需要在这一天一直守到凌晨12点也就是春节的到来。
㈢ 各个民族过年的习俗
白族春节习俗:白族人民过年的活动饶有风趣。除夕前,各家都把屋子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让灰尘留到新的一年。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守岁过年。午夜以后男女青年争相挑水,以象征勤劳和幸福。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以示新的一年能过上花蜜般的甜日子。节日期间,白族人民有耍灯龙、舞狮子、跳舞蹈等传统文娱节目。白族人民过新年,还开展一项传统的活动—━“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达一百多米。这项具有千余年历史的活动,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强悍性格。
藏族春节习俗: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
春节期间,亲友和邻居之间,都互相拜年,互赠哈达,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广场上和原野中更是热闹非常,青年们聚在一起举行赛骊和射击比赛,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点起篝火,弹唱团结祝福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
傣族新年习俗: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心中的祝福。泼水有文泼水和武泼水之分。文泼水是对长者,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武泼水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头迎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越感到高兴。
壮族春节习俗:壮族人民除过春节外,还在正月三十日再过一个“晚年”。两个节日同样隆重。节日的早晨,天色将明,妇女们奔向河畔、井台担取新水,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过去,有些地区,取回新水后立即过秤,和同量旧水比,如果新水重,就预示有丰收年景。节日期间,有年男女聚集在村处路旁或山坡上对唱山歌。有时竟要连唱三昼夜。在个别地区,青年男女在节日期间还喜欢分队举行抛绣球(用各色布缝制,四角和底部缀有五绺流苏,中间系彩绳。球心充以谷糠,重约半公斤的活动活动。
蒙古族的小年和大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蒙古人民的“小年”。这一天是送“火神爷的年火”日子,家家户户在“灶神”龛前烧香。供献牛、羊肉、黄油、奶皮、奶酪、奶饼、糖果等供品,名之曰“斋灶”。这一天最讲究全家团聚,吃团圆饭,喝团圆酒、特别热闹。晚上即送社神上天,人们要把事先准备好的柴草或牛羊粪块,用火点着,再从各种供品中取出一点,扔进火堆里,助火燃烧。这时全家对着火焰向火神爷祷告。一般在腊月十五日前各家各户都要把牛羊宰好,除了留下自己食用,还要准备些肉送给亲友。同时要为大人小孩做一件好看的蒙古袍服,买新靴子,新帽子,购置奶桶、毡子、锅碗、盆勺等用具,然后把节日骑乘的马调养好。春节,蒙古人称为“白节”、“大年”、是蒙古人传统节目,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一。居住在农村、城市、工矿区的蒙古族过春节的习俗同汉族差不多,但牧区有很多不同的特点。除夕之夜为“守岁”,合家老小席地坐在蒙古包中的矮桌周围,桌上摆着一盘香喷喷的肉类、奶食品,以及糖果、香烟、美酒等物,有的还要在矮桌上供一张大纸,纸上写着祖先的名字。午夜,开始饮酒吃年饭,或吃除夕饺子。按规矩团圆之宴要多吃多喝酒、肉,食器要摆得满满一席。如吃不完也要剩得越多越好,象征新的一年里吃喝不尽、年年有余。家里的年轻人,要向长者敬“辞岁酒”。特别有意思的是全家共吃一块由酥油、糖、白面烙成的大圆饼,这叫吃新年饼,每人只吃一口,意思是全家永不分离,永久团圆,永远过甜甜蜜蜜的日子。除夕之夜要耍“嘎拉木”(玩羊骨头)、说书、唱歌、跳舞,通宵达旦,热闹一宿。过大年,按习惯还要拜年,大年三十晚上为辞旧岁礼,初一早上为迎新年,晚辈给父母和老人叩头、敬酒、献哈达,祝老人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老人们拥抱孙子,并斟上一碗鲜奶,祝愿子女们幸福,象牛奶一样纯洁。解放前,有些家还要请喇嘛到家念经,消除新年的不祥之灾,祈求新年家道兴隆。全家扶老携幼去喇嘛庙焚香膜拜,求活佛保佑。大年初一早餐后,男女盛装,三、五成群向浩特(村镇),挨家串户给亲友拜年。客人进屋首先向长辈叩头拜年,祝愿老人身体健康,年丰人寿。按习惯由主人衫的女婿向各客人逐个敬酒,每敬必喝,或边喝边唱,边唱边舞。在村寒或择一块草地赛马、角力、赛骆驼等。
㈣ 泰国的新年习俗是什么
泰国新年是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
节日习俗:
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很是精彩动人。
㈤ 泰国人也过春节吗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随着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全球各地的华人买年货、贴春联,迎接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泰国是拥有中国大陆以外全球最大海外华人社区的国家,在泰国,中国的农历新年也是非常受重视的节日之一,当地的华人华侨一直保持着过年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会张灯结彩的组织春节活动,热闹程度比起国内也不差分毫。
泰国人也过中国年
泰国华人众多,占全国人口12%
众所周知泰国是传统的华人移民国家,华人数量上千万,占到全国人口的12%-14%左右,其中以来自中国广东潮汕地区的华人最多,他们是泰国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金融、制糖、运输、纺织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泰国多元文化和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次将中国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
2020年12月29日,泰国内阁会议决定增加法定假日,其中中国农历新年赫然在列,这也是泰国历史上首次将春节列为全国性的公共假日。中方也非常欢迎这一举措,中泰一家亲!日前泰国诗琳通公主还用汉字写下新春贺词“牛气冲天”表达美好的祝福,并用泰文释意“祝福2021牛年生意兴隆,兴旺发达”!
由于泰国当地的华侨华人数量众多,所以一直保持着过年的传统习俗,吃喝玩乐的活动一应俱全,只有一些习惯上与国内略有不同,不妨来看看在泰国大家都是如何过春节的吧!
泰国华人过年习俗
除夕祭祖吃年夜饭
在泰国的华人们会在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一家人聚在一起进行祭祖和聚餐,在国内年夜饭被视为过年最重要的头等大事,而在泰国祭祖则是被视为比年夜饭更重要的活动。通常华人们都会提早准备好当天要用的东西,到除夕那天在家中的祭台上摆放各类祭品,摆上香炉,点燃香烛,进行祭拜,以感谢祖先创下的基业,并祈祷来年的健康平安。完成祭拜仪式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布施祈福
和国内大年初一就走亲戚拜年不同,泰国的华人们在初一并不会着急去拜年,而是遵循佛教传统选择前往寺庙行布施礼,以求佛祖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顺遂。仅需准备上几种简单的食品或甜品,放入僧侣手捧的钵中,即完成了仪式,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交融的结果。除了布施,在寺庙为自己的运势求签也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休闲娱乐节日气氛
整个春节期间,泰国的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舞龙舞狮、花灯展览、花车游行以及放鞭炮等等,热闹非凡。街道两旁挂起红艳艳的灯笼,上面用中文写着各式各样的祝福语,无论是否是华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当中,在某一瞬间就能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在某个中国城市。
泰式特色春节礼遇
每逢中国农历新年,泰国各地还会举办以春节为主题的各类特色夜市,既充满了泰式特色,又有满满的中国年味。各大商场也会推出各种纪念活动,到处都挂满了各种灯笼、中国结等。Central Chidlom尚泰百货与新锐设计师Gongkan合作,将传统的中国龙融入商场,贯穿了整个一楼;EM商圈则在商场外挂满了彩色灯笼,极具中国特色,是泰国人春节期间必去的逛街打卡点之一。
旗袍唐装中国服饰
如果你在除夕夜到唐人街,会发现唐人街变成了一片红海。很多人都穿着红色的唐装和旗袍,穿梭在红色的广告牌中迎接新年的到来。不仅如此,打开电视,还能看到穿着唐装和旗袍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春节的欢乐与气氛无处不在。许多电视台还会组织艺人拍摄中国风的日历,这些也深受泰国人的喜爱
㈥ 泰族的风俗习惯
1、服饰:
泰族(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2、饮食:
泰族(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泰族着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泰族也食昆虫。泰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3、建筑:
干栏式建筑是泰族(傣族)居住的特点。西双版纳和德宏瑞丽一带泰族的竹楼别具风格。楼近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
(6)泰国什么民族过年习俗扩展阅读
泰族(傣族)的历史发展:
傣族又称泰族、掸族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元明时期,汉、傣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更加密切,特别是大量汉族人民迁居边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科学在傣族地区广为传播,迅速促进了傣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傣族地区地处边疆,在帝国主义的入侵当中首当其冲。帝国主义不仅进行经济侵略,大量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为了捍卫祖国领土,傣族和汉、景颇、佤等族人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英、法帝国主义的侵略展开了多次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傣族人民又与全国人民一道,投入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斗争,为保卫祖国边疆神圣领土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中,滇缅公路是中国接受外援物资最重要的通道,被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动脉”,傣族人民多次参与对滇缅公路的抢修,保证了道路的通畅。
1944年,滇西抗战转入大反攻,终于在1945年1月20日,将日寇逐出国门畹町,最终夺取了滇西抗战的胜利。滇西抗战被誉为“创全歼守敌之典范,开收复国土之先河”,为全国抗战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㈦ 泰国的节日、习俗和庆祝方式
泰国华裔泰人有300多万,佛教为国教。
泰国人的待人接物,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朋友相见,双手合十、互致问候。晚辈向长辈行礼时,双手合十举过前额,长辈也要合十回礼。年纪大或地位高的人还礼时,双手不必高过前胸。行合十礼时。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重程度越高。泰国人也行跪拜礼,但要在特定场合,平民、贵官在拜见国王和国王近亲的时候行跪拜礼。国王拜见高僧的时候要下跪。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也跪拜在地。把东西扔给别人是不礼貌行为。从坐着的人们面前走过时,要略微躬身,表示礼貌。
泰国人非常重视头部,认为头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用手触摸泰国人的头部,认为是极大的侮辱。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头,认为小孩一定会生病;睡觉忌讳头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死亡。忌讳用红笔签名,因为人死后是用红笔把姓氏写在棺材上。脚被认为是低下的,忌把脚伸到别人跟前,也不能把东西踢给别人,不然都是失礼。忌讳用脚踢门,否则会受到人们指责。就坐时,最忌讳翘腿。把鞋底对着别人,被认为是把别人踩在脚底下,是一种侮辱性的举止;妇女就坐时,双腿要靠拢,否则会被认为没有教养。当着泰国人的面,不要踩门槛,他们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在泰国,男女仍然遵守授受不亲的戒律,所以男女不能过于亲近。喜欢红色、黄色,忌讳褐色。
习惯用颜色表示星期。如红色是星期日,紫红色为星期六,淡蓝色为星期五,橙色是星期四,绿色为星期三,粉红色是星期二,黄色是星期一。
㈧ 泰国有咩文化习俗求泰国F~
泰国的文化习俗
加冕仪式
泰国王室的礼仪颇受佛教和印度的影响。国王加冕礼是所有仪式中最隆重的,国王加冕之后便同“湿婆”、“毗湿奴”诸神一样,成为威力无比的“神力”的占有者。加冕礼包括两部分,首先是涂油仪式,然后才是真正的加冕。
在婆罗门教中,国王加冕前要举行净体仪式,国王要将浸于蜂蜜水中的树叶撒在身上,并使用泰王国内五条河的水沐浴净身。泰国的17个地区必须预备17种不同的圣水,加冕时国王一手托圣水,另一只手浸湿后触摸前额。与此同时,国王上方的喷水莲蓬向国王喷出圣洁的甘露。
此后,泰国国王坐上七层白伞下的八角形宝座由人涂圣油。仪典用具按印度教规定是用无花果木做的,因为无花果枝叶茂盛,肥壮茁实,用其木制成御座、御勺等物,祭师方可为国王从诸神那里求得如此巨大的恩惠。
涂油式以后紧接着就举行加冕礼。在礼仪的全过程中,湿婆和毗湿奴的高级祭师都要在场,由他们诵经,赞美湿婆和毗湿奴,让他们和泰王融为一体。
国王在加冕的同时接受王权。人们将仪式开始时的七层伞换成九层,国王还被授予剑、拖鞋和扇子,然后国王把水泼向大地,以求得地母的保佑。
最后,国王在巡视首都后,正式接位。
泼水节
“宋干”一词出自梵语,太阳进入某星座称为“宋干”。太阳连续运行,进出不同的星府共十二次,时间恰好为一年。古代的泰国、老挝、缅甸及高棉,均以宋干节为过年,因其时为农闲,正宜举行隆重的宗教活动和民间杂耍。宋干节的风俗其实来自于印度,但泰国一直视为重要的民族节日之一。宋干节的活动有:于全国各地悬挂国旗;浴佛;浴僧;向长辈行洒水礼,祈求赐福。因此,人们也称此节庆为“泼水节”。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就像中国新年一样热闹非凡,不论在曼谷或是泰国其它地方都会举行大型庆典及各项庆祝活动。大街小巷中所有人都忙着泼水,互道恭喜及祝福,尤其在炎热的天气下,淋一身湿反而更能消暑。每年的4月13日——15日是泰国着名的“泼水节”,也是泰国的传统新年。这是泰国一年之中最隆重、最欢快的节日。举国上下,人人喜气洋洋,处处张灯结彩。烛光灯影、钟声梵音、慈云祥气,尽显佛国民泰国安、歌舞升平的欢腾景象。
泼水节的早晨,按照传统,人们手拿鲜花和食品来到佛寺听经,僧侣们用树枝蘸法水洒向人们以示祝福。然后,人们在寺庙院内堆起沙塔,插上彩旗和鲜花,庆祝五谷丰登。接着人们走上街头,提着各种盛水用的器皿,互相泼水嬉戏,以此辞旧迎新。年青人也用泼水来相互表达爱慕之心。据说,被泼水最多的人是人缘最好的,所以不被淋成个落汤鸡,人们是不肯回家的。
泰国的泼水节以清迈的庆典最为热闹。清迈自然环境极为优美,青山环抱、冬暖夏凉,是泰国理想的旅游和度假胜地。清迈还以“出美女”闻名,泼水节会有“泼水小姐”选美活动同时举行。参赛的少女们身穿节日盛装,个个身材窈窕,环肥燕瘦,娇艳可爱。
水灯节
水灯节,是泰国民间最富有意义,且多含神话的节日,在每年之泰历十二月十五日夜晚间举行。在这雨季过后的这一时期,泰国正是河水高涨,月儿清辉的美好季节。
水灯节的起源,据泰国史书记载传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又含有很多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比较有根据的水灯节传说,始于八百多年前的泰国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那时,每年泰历十二月十五日月圆时节,居民都聚集于首都庆祝“灯节”,而皇上必循例龙舟游河,王后及妃嫔亦随圣驾游幸,其时臣民嬉水于河中,随后在国王的主持下,全城大放烟花,彻夜欢腾。 相传皇朝中有位名为娜诺帕玛丝的贵妃,心灵手巧,极富艺术天才,她别出心裁地用香蕉叶折叠成了一盏莲花形的灯船,上面以水果雕成的花鸟图案装饰,并插上鲜花,点着香烛,放在水里,使其随风飘荡,以表示对佛祖和河神的感谢之情。国王见后大喜,下令以此水灯作为范例,每年十二月十五日为水灯节。从此,每逢水灯节,各式水灯的制作,便蔚然成风,水灯的形状式样愈来愈多采,制作技术也更加精巧娴熟。
一年一度泰国水灯节,遍及全国各地,旖旎多姿,充满罗曼蒂克气氛,民众欢欢乐乐的渡过这一佳节。入晚为水灯节的良辰美景,民众纷纷至各河港施放水灯,大小江河灯光点点。放水灯的含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扩展,青年男女情意绵绵,女的祈祷着能得如意郎君,男的则期望获得秀慧伴侣。而一般民众,则向皇天后土及水神答谢一年来赐予食用水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并对丢进江河污秽物而表示悔过,祈能赦免罪衍,过着康宁幸福生活。教徒则祈求灾祸随水飘去,幸福随波而来。
㈨ 查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的过年的习俗。
1、巴拉圭:不食烟火
南美洲的巴拉圭人将年终最后5天定为“冷食日”。这5天,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庶民百姓,都不动烟火,只吃冷食。新年零时钟声响后,才能开始点火烹煮佳肴,大摆宴席欢度新年。
2、越南:禁止喝汤
越南北方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除夕夜要到平日取水的地方烧香、磕头,并打一桶水煮年饭。煮好后,先祭奠祖宗,然后全家吃年夜饭。吃这顿饭时,绝对禁止喝汤。他们认为,喝了汤,种下的庄稼就会受涝。
3、保加利亚:打喷嚏得牛羊
你若在保加利亚人家里吃年饭,一定要打喷嚏。当地习俗认为,第一个打喷嚏的人会给全家带来一年的幸福。于是主人走向自己的农场,将自己首先看到的第一只羊,第一头小牛,或第一匹马驹牵过来,送给第一个打喷嚏的客人,这个喷嚏打得有多值!
4、巴基斯坦:红粉图额
在新年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5、印度:不笑而哭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4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一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
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6、泰国:泼水
泰国传统的新年是公历4月13日到16日。期间,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
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
7、德国:跳下椅子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
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
8、意大利:午夜狂欢
在意大利除夕是一个狂欢之夜,人们涌向街头,燃放爆竹和焰火,甚至鸣放真枪实弹。男男女女翩翩起舞,午夜时,家家户户将屋子里一些可打碎的东西,摔个粉碎。这是他们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