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泰国资讯 » 泰国灌顶为什么打脑袋

泰国灌顶为什么打脑袋

发布时间: 2022-12-25 20:27:01

1. 醍醐灌顶和茅塞顿开有什么区别

醍醐灌顶和茅塞顿开的区别:
醍醐灌顶,拼音是tí

guàn
dǐng,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茅塞顿开,拼音是máo

dùn
kāi,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原意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
(1)泰国灌顶为什么打脑袋扩展阅读
醍醐灌顶
近义词:一语中的、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茅塞顿开、大彻大悟、如饮醍醐、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如梦初醒、振聋发聩

反义词:执迷不悟、顽固不化。
茅塞顿开
近义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涣然冰释。
反义词:冥顽不灵、茫然不解、三思不解。
参考资料:醍醐灌顶_网络
茅塞顿开_网络

2. 宝宝身体不好能不能做泰国鲁式灌顶

鲁士灌顶:由师傅独门秘咒恭请祖师,将鲁士头骑在人的头顶上,让祖师的经咒和念力贯彻全身,能够驱除身上的一切负能量,通心定神,并且得到祖师的庇护。此法门以时效强,立即起运而着称。若善信本身已有纹身符印经咒,灌顶后可以使身上已有的符咒再次加持和重新注满法力。1600元/人 。

3. 油锤灌脑袋是什么意思

油锤灌顶是一种硬功,可以解释为铁头功的一种。
以“油锤”重击头顶。
何谓“油锤”呢?相传是一种古时用于榨油的器具。此物长度有三市尺,木柄包裹铁皮,一端是个半球形的“锤”。虽称为锤,但其形特殊,象半个铁球。称之为“油锤”。那时没有现在的新式榨油机,榨油皆由此物为之。

4. 醍醐灌顶和茅塞顿开有什么区别

含义不同,使用场合也不同。

醍醐灌顶是比喻听了高明的见解受到很大启发,彻底觉悟。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茅塞顿开,指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顿时畅通。

在使用场合上, 醍醐灌顶针对那些对深奥道理不明白的人,振聋发聩针对那些容易做糊涂事的人,茅塞顿开则用于那些一时想不到合适办法的人

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4)泰国灌顶为什么打脑袋扩展阅读:

醍醐灌顶:

【用 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一语中的、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茅塞顿开、大彻大悟、如饮醍醐、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如梦初醒、振聋发聩[1]

【反义词】执迷不悟、顽固不化

【押韵词】半梦半醒、天光云影、扪参历井、爬山越岭、高人一等、孤身只影、杳无踪影、缩头缩颈、大煞风景、俛首系颈、翻山越岭、平平整整、崇山峻岭、齐齐整整、授人以柄、振裘持领、沤浮泡影、温凊定省、清浄白省、汲汲顾影、晨参暮省、晏开之警、一日三省、重山复岭。

茅塞顿开:

茅:茅草;塞:堵塞;顿:顿时,立刻;开:开通,通顺。原意:一下子打开了被茅草阻塞的路。

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豁然开朗,突然理解、领悟了某种道理,解开了心中的疑问。

明·吴承恩《西游记》:“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三顾茅庐》: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5. 醍醐灌顶是什么意思

“醍醐灌顶”是一个意会词,是一个很常见的成语,它并不是字面理解的指用一桶“醍醐”从脑袋上直接浇下来,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就来跟大家说一说。

简要回答

醍醐灌顶最常见的用法是佛教中用来比喻通过灌输佛性智慧使人产生灵感,大彻大悟,从而除却烦恼、身心清爽的感觉。

详细内容

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体,醍醐灌顶,即将牛奶中精炼出来的奶酪浇到头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彻底醒悟,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出自《行路难》。实际上在古代“醍醐”很难得,可不是一般人能“浇”得起的。实际上“醍醐”就是从酥酪中精炼出来的奶油。

“醍醐灌顶”最常见的用法是佛教中用来比喻通过灌输佛性智慧使人产生灵感,大彻大悟,从而除却烦恼、身心清爽的感觉。那么佛教又是怎么跟“奶油”扯上关系的呢?这就要从“醍醐”二字讲起。

“醍”本是一种速酿的薄酒。《说文新附·酉部》说:“醍,清酒也。”而这种酒又是微带黄色的丹赤色,故《玉篇·酉部》又说:“醍,酒红色。”“醐”与“餬”是同源字,指的是糊状的液体。因此“醍醐”二字,一字表颜色、一字表形状,连起来就是赤黄色的精炼奶油。醍醐质地细腻润滑,“在酥中,盛冬不凝,盛夏不融”。不要以为“醍醐”就只是奶油,它在古代印度被视为牛乳中的美味极品,“佛书称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色黄白作饼,甚甘肥,是也”。醍醐难得就难得在“精炼”上,它需要经过重重工序的提炼才能制作出来。《大般涅盘经·圣行品》说:“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稣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连佛经都忍不住称赞这人间美味。醍醐不仅可以与面一起加工成“醍醐饼”,还可以做药引子或直接入药,醍醐最突出的药用效果便是清凉去燥热。对此,唐代诗人顾况有诗云“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于是根据醍醐的这些特性,后世又生发出许多引申义来。

最常见的便是佛教中常用醍醐来比喻佛性之精粹智慧。“释经,言闻正法,如食醍醐”。佛教中的醍醐灌顶,便是将人食用醍醐后的清凉通感,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豁然贯通。又如《维摩诘讲经文》称“闻名如露人心,共语似醍醐灌顶”也是此意。

由于醍醐精炼的特点,古人又将精酿之美酒也称作“醍醐”,此说多见于诗中。白居易曾写《将归一绝》:“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又有《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手中稀琥珀,舌上冷醍醐”。

同样是借醍醐难得、精粹的特点,古人又用醍醐来代指高洁之士。《新唐书》中有称赞穆宁四子穆赞、穆质、穆员、穆赏之言说道:“兄弟皆和粹,世以珍味目之,赞少俗,然有格,为酪;质为酥;员为醍醐;赏为乳腐。”

6. 三清加持灌顶有什么

灌顶是印度王朝的一种仪式,当太子没有登基以前,举行灌顶就表示他要登皇位了。后来密宗采取这种方式,就是说你能够学密宗修法,能够修本尊、即身成佛,首先必须举行灌顶仪式,就是受摄加持,相当于给你加持一下、预计一下、授记一下:你将来要成佛,不久要做佛。而不是说把那个水往脑袋上灌,相当于授记一样的。

7. 泰国刺符贴跟泰国刺符一样有fa力吗

是的,但是刺符贴功效会短一些,因为它三到五天就消失了

8. 鲁士灌顶是什么

所谓鲁士,是泰巫起源的宗师,天人地三界的沟通桥梁和灵力的导师,能预知未来,辟邪解咒。泰巫所有的法门都是由泰国108位鲁士所创,是泰巫的祖师爷。而鲁士灌顶,正是用泰巫祖师鲁士头的法相,通过施咒使其祖师下凡,再以鲁士头法相灌输在人的头顶之上,让祖师的法力贯彻全身,不但能将一切负能量清楚,并且可以转运,得到祖师爷的庇佑。

9. 气功灌顶是什么意思

就是气从内部上升到脑袋,好像水流一样,直冲百汇穴……

10. 打坐:真正的灌顶是这样的

闻道开怀

关注

4.597

·

字数 4358 · 阅读 254

2019-02-03 19:56

甘露不是普通的露水,中医熬药有用阴阳水,这阴阳水有很多种,有河水同井水,也有雨水同井水合起来煎药。还有用无根水,那就是接下来的雨水。讲究茶道的,用什么水来泡茶,也是大有学问。修道的人有很多丹药,要用露水来熬才有药效。汉武帝为了自己炼丹药,用了国家经费建了一个承露台,是一个很高的台,台上有个柱头,柱头上塑一个人,手中拿一个盘,用来接露水。

甘露并不是露水,真正的甘露诸佛菩萨有,我们自己也有,但是一定要禅定到了某个程度才尝到。在定中天人合一境界,肉身与天地交通,像庄子所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那时就不是口水,而是有种甘甜的液体,从头顶上流下到口中,源源而来。这正如朱熹的话“为有源头活水来”。密宗所谓的灌顶,也就是用自己的甘露灌顶。到了这个境界,头顶就随时是清凉的,乃至有种快活感觉贯通全身。

打坐的人,头顶发生清凉,脑下垂体分泌液体流到嘴中,觉得香甜不绝,叫甘露灌顶。这还不算得定,要慢慢一步步修去,也许才可以得定。如果连这甘露都没有,嘴里干干的,甚至发苦或一身燥,那就不用说了。所以真正的甘露是很难得的,要如何才能成就甘露灌顶呢?就要注意下一句话“大悲所熏”。不是你小器心态,只顾自己修道可以得到的,纵然你偶尔得了一点清凉境界,也是不算数的。要大慈大悲无量功德圆满了,才能到那个境界。由定而生慧,自然可以得到有如甘露的无根水,甘是形容微带甜味,但又不是太甜的味道。得禅定的人说,是得到诸佛菩萨的甘露灌顶,也可以说自己为自己灌顶,自己的口水都是带甘味的。到了这地步,就不太在乎一般的饮食,因为自己在甘露法食之中,也自然得到解脱,烦恼少了。即使心中故意想着最痛苦的事,也不起烦恼。但是虽然解脱了烦恼,可是离解脱生死还早。即使有人可以做到告诉大家自己要走了,也真的就走了,他还不算是解脱,了生死。这只是定力功夫够了,能解脱分段生死,还没能解脱变易生死。

道家所谓的上窍,现在医学上叫间脑。间脑的作用,在医学还是个谜。现在医学正在研究人为什么有五通,有神通有灵感,都是那些间脑的作用。间脑就是那么一点点大的白浆,死的时候就硬化了,活着的人才有。这个东西是很奇怪的东西,所谓金津玉液,醍醐灌顶,就是间脑下面脑下垂体的荷尔蒙。我们人的脑十二对神经,雷达一样向外面伸,间脑等于这个雷达中心,所以人会有神通与这一部分的关系很大。你们年轻人不懂,干脆给你们讲了吧!虽然讲了叫做泄漏天机,也不管啦。“太阴真水生于午”就是讲,下面阳气冲上来阳到了极点,阳极就阴生,所以精神不够了就要睡,阴生就是“太阴真水”,是脑下垂体的荷尔蒙,那是“真水生于午”的道理。所以打坐有口水,虽然不是太阴的真水,是假水,假水也了不起!但是真的玉液还丹是你阳气冲到脑,就是佛家讲头顶发清凉、得轻安,降下的甘露水,佛家也叫做“醍醐灌顶”,阳气发动,阳极阴生变成太阴,地气闷极了上升碰到冷空气,结合变雨下来。

譬如夏天的天气闷得连草都不动,一点气流都不动,闷极了,地心的蒸汽上来,一冲到上面刚好碰到虚空中有冷气团,冷热一结合,下降就变成雨了。修道也是这样,这个甘露下降时,自己自然会“吸、舐、撮、闭”,不是要你有意去做。我们一般练气功做瑜珈术,学密宗道家,“吸”是自然有吸气的作用。我们的鼻子,浑身的毛孔,也有这个作用,好像永远在吸气,把天地之气吸向里面。上面那个境界也在吸天地的精华。

“舐”,这个舐就很妙了,道家叫做“无上之密”,过去在道家是不传的,现在我都公开讲。我们当年磕头求呀,求得好痛苦,学了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打坐时,舌抵上颚,这个时候舌头正立起来,在较后位置有个小舌头、喉管这里,就封锁了。鼻子也直接给他封锁,自然抵住了,这是讲气脉通了。所以气脉通了没有,一看他的体形,由这一点就看出来了。“撮闭”就是前阴后阴收拢来,闭掉了精门。假使是生过孩子的女性,或者年纪大的,这个时候返老还童,变成少女一样,自然撮闭。

所以奇怪就在这里,是你身体这个生命,到那个时候都自然会动起来,自然晓得吸,自然晓得舐。口在这里开了,吃天地的东西,下面自然凑拢来了,前面自然就关闭了。男女都一样,自然的,不要你指挥它,这是生命的功能、本能。

修道是“下闭则称无”,下面关闭了,精气神不漏,不向下走了,叫做“无”。不是没有,而是空灵了,还归于空无。实际上“下闭则称无”,就是下面完全无漏,顶门重新开了。“上有神明居”,从顶上开始,老实讲学密宗的人,到了这个境界,才真正叫做灌顶,不是像现在铃子摇一摇,拿个瓶子装水倒一倒,就算灌顶。天主教叫洗礼,这都是同一个系统下来的。这个时候是入定的境界,岂止光明,而且霞光万道。不到那个境界不要去幻想,幻想不但没有霞光万道,反而是神经万年。换一句话说,是顶门的脉打开了,这就是气脉问题。我们说任督二脉、三脉七轮都打开了,就是到了这一步的境界,这个时候肉体上是气住脉停的现象。

如果照道家养生的修炼方法,真正达到“炼精化气”的程度,那是什么景象呢?这便须要留意道家所流行的两句术语,所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三花聚顶”,三花即是“精”“气”“神”,聚顶的顶,当然是指头顶的“百会穴”,也就是道家所谓的“泥洹宫”,密宗所谓的“顶轮”和“梵穴轮”的连带关系。静坐到达精化为气的阶段,奇经八脉的通畅获得了实证,从此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非常安适妥贴,若存若亡。此时,唯一还有感觉的便是头脑的反应。再渐渐的静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现象。到此忽然会进入几同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头顶“泥洹宫”“百会穴”部分,感觉如天窗的开启,如阳光的透射,豁然开朗而呈现无比的清凉之感。犹如乘虚而下的一股清虚之气,下降而遍洒及于全身。

道家丹经所谓的“醍醐灌顶”,便是形容这种境界。不过,到此程度,最怕的是学理不明,观念不清,内心如果存有丝毫的幻想,或潜意识中存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可能便会心神出窍;如果再配合其他的幻觉;便有许多类似神秘性的景象出现了。对此种种境象,必须要一一扫除,不落筌蹄才为究竟。

“五气朝元”,“五气”,便是心、肝、脾、肺、肾或另用五行的代号,即是金、木、水、火、土等;至于印度的瑜伽术中,却以上行气、下行气、中行气、左行气、右行气等叫做五气。名词不同,实际上都是共通的。所谓“五气朝元”,也就是说人体内部的腑脏之气,各归原来的本位,充满、和谐、均衡而没有窒塞。由于“三花聚顶”景象的呈现,或者在同一时间,或在稍息之后,忽然感觉呼吸之气自然地完全停止,周身绵软,不藉后天的呼吸而温暖怡适,平时所谓的内呼吸(丹田的呼吸)这时也自然的停止了。只是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偶然的需要极其轻微的呼吸一次。此时有如在风和日丽的景象中,微风不动,水波不兴,身心内外,天地人物,无一而非安于“中和”的本位,更不知道有我身的存在或无我身的存在,这些平时的感觉和思想,统统都自然地去得无影无踪了。

所以“天一之水,从乾宫而出,原是太阳真火”,从上面来到下面,原来是太阳真火。“地二之火,从坤宫而出,原是太阴真水”,所以修密宗拙火要修到下面发动,从坤宫来。所谓灌顶,金液还丹,玉液还丹,顶轮脉打通就能够降下来。“直到一返一还”,上面甘露下降,下面真阳元气发动了,也就是三昧真火发动了,最后 “方得以水归水,以火归火,复其原初本体”。这个时候可以不饮不食了,不吃东西没有关系,里头所谓自有源头活水来,不喝水也没有关系,中宫的元气永远充满。这个就是原初本体,也就是情来归性,真正定的境界。

“究只是水火二物”,究竟只是一个水一个火。火是打坐热能发动,密宗讲拙火,就是三昧真火动起来,在显教就是四加行得暖。水呢,就是灌顶甘露来了,佛经上就叫做“醍醐灌顶”。“后天水火,虽分二物”,这个叫后天的水火,虽然分成两样东西,“究只是先天一炁。坎离既已复为干坤,即此便是九还七返,八归六居,而化作先天一炁矣”,到了这个时候,返本还元了,总而言之讲了半天,就是一念不生,归到清净,身心气脉起了变化。

我们真正一念不生全体现,气脉完全打通的时候,乾中的“真炁流布”,当然神光焕发,身体上坤卦收拢来,气向内走了。讲句老实话,只要你做到了就是神仙,做不到就神颠了。所以修道要小心,搞不好就神经了,神通跟神经两个是邻居。

干卦在上,坤卦在下,“乾中真炁流布”,一路下来,玉液还丹,在佛家来说就是真正的秘密灌顶。那不得了,玉液还丹了,甘露是真炁,流布全身,那是真的。“坤乃顺而承之”,里头自然吸了。“一点元神,絪缊化醇”,到顶以后又下来,这个时候入定了,酒醉了一样,老母鸡抱小鸡一样,动都懒得动,温暖得很。假使外面大雪下到你身上,都堆不起来,因为三昧真气来了;但是棉被把你包起来,也不觉得热。

“絪缊”,好像做焖锅饭,饭快要煮熟了,气焖在里头,那个现象就叫絪缊。“化醇”,身体内部百脉都在变化,丘长春《青天歌》上有,“惊起东方玉童子,倒骑白鹿如星驰”,就是这个境界。不过“絪缊”境界他这里没有讲清楚,这个时候下来这一点元神不是有相的,他是形容。如果你说打坐到了这个境界,一点亮光又黄又亮在肚脐中间,你又错了,学佛的叫做着相,修道这样也不对。你说没有这个现象吗?他确有这个现象,所以难在这个地方,这就要智慧了。

“韫养在中黄土釜”,就在中宫这里,“中黄土釜”里,这个神气是两个连环圈,道家是用个葫芦表示,葫芦两层,中间缩进去,下面一圈,上面一圈;密宗用宝盒,莲台也是双层,这个身体也是双层,就像葫芦一样。所以“中黄土釜”,脾胃属于土,“釜”就是饭锅、炉鼎,有些道书也叫做“中黄神室”,这个时候中黄神室充满,但是不是肚子大啊! 有些人打坐或打拳,肚子变得大大的,打坐又弯腰,以为是工夫,我叫这个是虾米包西瓜。有些画上的神仙是那样,因为画家是外行。所以到了中黄神室充满,腰围一定细了,不管你怎么胖,这是必然的。“故曰”,所以说,“坤静而翕”,就收吸进来,“为道舍庐”,外面六根不动一念不生,情来归性,身体内部气脉打通了。到了这一步是明心见性境界,气脉一定通,气脉不通不会明心见性。这个时候,“青天莫起浮云障”,所以自然有这蓝天之相,境界里头自己看到万里无云,不用抬起眼睛看,就是闭着眼睛也是一样。但是你不要认为得了道,还早得很,这还只是基础呢。像真正修密宗的人大多都经历了几十年种种的苦行修持,都受了很多磨难。现在有些学密宗的人,学了一点点,叫人家灌了一下顶,就以为是学密宗了。我就笑他们,拿水洒一洒就叫灌顶吗?要想真正灌顶,你首先自己要修持到某个程度才行,到那时候,诸佛菩萨自然给你灌顶!我可以明白的给你们讲,你修持到四加行“暖顶”的程度,灌顶可以初步有作用了。真正的大灌顶是在快要成佛的时候,那是十地菩萨以上的灌顶位(或者叫灌顶地)法王子,再一个身就可以成佛成教主了,那时的灌顶才是真正的灌顶。

0 举报

17 

赞赏支持

相关推荐

开悟后的人是什么样子?

阅读 10270

我的真实修道经历(二)

阅读 5490

如何一周打通全身经脉(转发)

阅读 398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

阅读 885

最简五运六气学说,5分钟学会,自己推算2019年运气

阅读 442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5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80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8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9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91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1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9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