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傣族是哪个人种
㈠ 傣族 与 泰族 的历史渊源
1、傣族和泰国的泰族都源自中国古代百越的后裔。但是他们现在并非同一个民族。但因为同源,语言单词有很多相通(当然也包括百越后裔的现代壮族)。
2、中国的傣族,始自西双版纳的勐泐国。 历史 上也曾叫泰族,1952年改称傣族,但一直读做“泰族”直到上世纪80年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现代傣族和泰族服饰对比
发型、披肩是最大区别
看了朋友的泰国 旅游 美篇,文中认为泰族就是傣族。对这个问题,我的纠结由来已久,从几十年前阅读艾芜老先生的《南行记》就开始纠结了,只是没有静下来认真分析。毕竟,泰、傣二字给人的想象就是很丰富的。借此机会,搜索了网上相关资料,同时查阅了几部专着:江应梁的《傣族史》、何光岳的《南蛮源流史》和《百越源流史》以及徐杰瞬的《中国民族史新编》,写出此备忘录,权为读书心得吧。
首先要理清一个概念:民族不是种族,我们可以说某个民族跟某个种族有 历史 渊源关系,但是不能说某个民族就是某个种族的后裔。民族是共同的 历史 记忆和语言、文字,并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为纽带而形成的群体。注意,这个定义中并无血缘、种族的成分。
一、 历史 上的大泰人、小泰人
泰人源自中国古代百越系统的壮傣语支南迁的鸠僚支系。在大约2000年前吸收融合了云南中部的滇人、嶲人、昆明人后,初步形成现代泰人的雏形。
泰人自称“Dai”与“Tai”之间的发音,越往北越接近“Dǎi”音,越往南越接近““Tài””音。因此,广义上说,泰、傣都是一个意思。
国际 社会 一度把分布于各国的泰(泰、佬、掸、阿萨姆)人群体统称为“泰族(Thai)”,史学家们也把他们称为“泰佬族群”。这个群体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 大泰族群,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缅甸掸邦中北部,使用傣绷文;
2. 兰纳族群,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泰北、掸邦东部和老挝北部一带,使用兰纳傣文;
3. 暹罗泰族,就是泰国中南部的主体泰族,使用泰文。
三类族群中,前者南迁时间比后者早,被称为大泰;后两者是从大泰分离出来并继续南下的族群,被称为小泰。泰国清迈城、老挝琅勃拉邦城、中国景洪城,还有缅甸的景栋城曾经都是称为兰纳王国的四大城市,后来分属不同的国家。
上述三大泰佬族群, 历史 上建立过不同的国家,形成和使用不同的文字,语言词汇虽然相近、但也不能完全互通。虽然同宗同源,但是大泰人与小泰人之间历来民族认同心理淡漠,所以不能算作统一的民族。
二、现代各国的泰人划分
傣族作为一个民族而不是原始部落的形式,应该是《泐史》记载的西双版纳的第一代召片领(傣王)在景陇(今景洪)建立“勐泐国”为标志。这也是傣泐(读音lè)称谓的来源。
泰国的泰泐和傣阮,都是从西双版纳南迁过去的,在泰国归为少数民族的。也就是说,泰国官方并不认同傣族跟泰国主体民族是同一民族。在泰国的傣族商人基本都是加入当地的中国商会的,至今仍在祭祀西双版纳的召片领(傣王)。
第一代傣王帕雅真
老挝的傣族在2000年也被从佬族划出来,归属于单独的泰泐族。可以看出,老挝官方也不认同佬族跟傣族是同一民族。老挝人认为泰国人很大部分是被泰人同化的高棉人,因为 历史 上多次被泰国侵略,所以多数人反感自己被称为泰族。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
德宏傣族与缅甸的掸族因为都是大泰人,属于同一支系,相互间关系也更密切,因此可以视为同一民族。西双版纳的傣族反而相对疏远,他们与泰国北部的清迈一带的傣阮关系较为亲密。
也就是说中国的傣族与相邻各国的泰族、佬族等泰人之间,虽然同根同源,但是长期在不同国家独立发展,实质上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民族。
老挝的佬族
三、借助日本势力的泛泰主义
“泛泰主义”是指20世纪前半叶在暹罗王国兴起的“大泰民族主义”。大泰民族主义者企图通过暹罗王国统一这个泰人文化圈,建立统一的“泰联邦”,而此举危及到相邻国家的政权稳定,被认定为“泛泰民族主义”。
恐怖的大泰民族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暹罗王国改名“泰王国”,试图统一泰人世界,建立统一的联邦。它主张语言相通、文化相同的泰人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并煽动这些民族反对自己所在政府。1942年1月25日泰国对美英宣战,企图借助日本势力建立“大东亚泰族联邦”,将东南亚及中国境内的所有壮傣语支民族的生活区域一并纳入版图。如果泛泰主义得逞,不仅是大半个东南亚,甚至云南和广西都要成为泰联邦领土 。当然,泰国的这个野心随着日本的战败而消失。1945年8月16日泰国新政府发布声明表示,对英美的宣战公告不作数, 闹了一出真正的国际玩笑,但也由此躲过了沦为战败国的命运。
壮傣语支民族
二次大战后,鉴于泛泰主义的阴影,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泰民族分别重新命名,在泰国、 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命名为“泰族(Thai)”,在老挝被命名为“佬族(Lao)”,在缅甸被命名为“掸族(Shan)”。印度则为阿萨姆族(Assam)。
印度阿萨姆邦的阿萨姆族
四、中国傣族名称的由来
建国初期,自称Tài的德宏大泰人定为泰族;自称Dǎi的西双版纳小泰人定为僰族(不过这个跟四川的僰人悬棺那个僰族是两回事)。但后来发现他们应该是同一个民族,于是将版纳小泰人的自称Dǎi做为统一的族名。舍Tài用Dǎi,这当然也是为了尽量避开泰国、泰族这个敏感名称。同时为了保持与 历史 上泰人的传承源流,周恩来建议重新发明一个读“dǎi”音的字,即: 泰+人=傣。
傣族及邻国大小泰人分布
1952年,中央正式同意将中国境内的泰人统一定名为“傣族”。因印刷版的“傣”字一直没有,各种文书、电影、广播仍然称泰人为“泰族”,比如50年代的老电影《勐垅沙》(年轻人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肯定听过那首插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摩雅傣》中仍然读“泰族”。“傣”字在198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才正式进入官方字典,并逐渐为大众熟知。
五、因西双版纳泰族自治区成立引发的中泰危机
1953年1月,西双版纳泰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正式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在西南边境设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此举让泰国感到威胁,他们认为这不是自治区、而是一个北方泰国的雏形。同年2月在泰国的新闻发布会上,泰总理指责新中国试图像共产主义建立两个朝鲜、两个德国那样去建立“两个泰国”,他担心将来泰国国内的反政府流亡者会加入这个所谓的“自治国家”。美国一些官员也指责中国建立的西双版纳泰族自治区是对泰国及整个东南亚地区自由的威胁,其目的是加紧向泰国、老挝扩张。当然,其后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向外推行,泰国的这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担心不攻自破。
西双版纳泰族自治区
第一任主席召存信
鉴于此,我们应记住这个原则:傣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是源自南宋时期西双版纳第一代傣王(召片领)统一的一个民族群体,而不是泰国的泰族。
六、关于不规范的水傣、旱傣
网络和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不乏见到水傣、旱傣、汉傣的划分。这些不规范的称谓,既不尊重傣族的意愿,也不尊重国家规定的族称,是傣族人民不愿看到的。傣族崇尚的自然神灵是水,不管哪里的傣族,都要过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旱傣的称呼就是对傣族信仰的一种不尊重!傣族史学家江应梁先生半个多世纪前就认为,所谓“旱摆夷”、“水摆夷”、“花摆夷”的提法,既不是傣族自己的划分,也无人类学之意义。(古代把傣族叫成为白衣、摆夷)
崇尚水的民族
旱(汉)傣、水傣之说,是 历史 上留下来的一种错误的认识,不能滥用。傣族人很反感这种叫法,曾有傣族朋友说:如果以居住地的水、旱来划分族群,那么,是不是可以把沿海和长江流域的汉人叫水汉,甘肃、陕西的汉人叫旱汉呢?
西双版纳兰纳傣文
#21天图文打卡挑战# #闪亮的坐标#
(素材来源网络仅提供参考)
㈡ 傣族和泰国人是不是同一个民族
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国内科考资料表明:傣族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傣族先民出自我国云南西南傣族聚居区,东南亚各国傣族都来源于此。中国傣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为同一民族。总人口6000万以上。历史上傣族以云南南部、泰国北部和缅甸东部为核心建有傣族国家——妙香国。后经历史演变,这个国家已不复存在,傣族散居于我国西南一带和中南半岛各个国家。在印度的东北阿萨姆邦亦有一部分傣族
㈢ 傣族是什么种族
也称“傣泰民族”或“泰老民族”。傣泰民族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总人口约6600万,中国境内约126万。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文字有暹罗体、澜沧体、兰纳体、端体、绷体、哪体、阿洪体等七种字体,均由印度婆罗米字母演变而来,都是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只在形体结构上有所差异。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宗教及印度教。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浴佛节(泼水节)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鱼食牛皮的风俗。西双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须是黑牛、白猪。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在傣族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禁忌,如:烧柴要先从根部烧起;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等等。
㈣ 中国的傣族和泰国傣族是同一支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傣族和泰国的傣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种族,只不过长期分离,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来源相同,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现在的国籍不同。
傣族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而泰国的傣族应该称之为“泰族”。就像我国的朝鲜族与韩国北朝鲜的关系及我国的蒙古族和外蒙古的关系。种族是相通的,但是国籍不同,而且分开时间太久了,可能生活习性上也会有所差别。
傣族不仅仅分布在中国和泰国,在印度,缅甸,老挝,越南,都有他们的身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又在一次给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傣族人民起了新的命名,其中中国的称为“傣”,而泰国的称“泰”。
傣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竹子,建造居所(竹楼),酿酒(竹叶酒),编造,饮食(竹筒饭),到处都有竹子的身影,所以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
㈤ 泰族与傣族是不是同一民族
泰族与傣族是一个民族。
傣族,又称泰族、掸族等,民族语言为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老挝称做老,缅甸称做掸,中国称做傣,印度称做阿洪,但均自称Tai 。
(5)泰国傣族是哪个人种扩展阅读: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傣族的习俗:
傣族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等。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还有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㈥ 中国的傣族和泰国的泰族是同一民族吗
这两个族是同一个民族。
两个民族的文字是从古代印度演变而来的写字的顺序都是从左到右书写,书写过程中没有标点符号。两种字体的形态结构不同,但是文字符号确实属于同一语言家族。都有泼水节这个节日,尽管当地名称不同,但这两个名称均来自古老的印度梵语,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举行泼水节。在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表示祝福,他们都把泼水节定为新年。
㈦ 傣族属于哪个民族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印度阿萨姆阿豪姆人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在泰国与老挝称傣泐族。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印度的阿萨姆邦的阿洪傣都有着渊源关系。全球傣(泰、掸)总人口6000万以上。大部分傣族自称为“傣”、“泰”,他称为“掸”、“阿萨”。
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缅甸有克钦邦,克钦族即中国景颇族。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阿昌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和贵州省。主要居住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潞西县江东乡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居住。此外,在贵阳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漕涧、旧州等地,保山地区腾冲县和龙陵县也有部分居住。
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无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
德昂族(又名崩龙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5462人。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德昂族女孩西(今芒市)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其他分布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等县。与傣族、景颇族、僳僳族、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而居。
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德昂族自称“德昂”,居住在镇康、耿马等县的则自称“尼昂”或“纳昂”。“昂”为民族自称,意为“山岩”、“岩洞”的意思。“德”、“尼”、“纳”为尊称的附加语。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文字流传不广,主要用于记载本民族的历史、道德、法规和书写佛经等。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
纳西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胜县、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盐源县达住等地的纳西人自称“纳西”,居住在云南省宁蒗县永宁、翠依、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的雅砻江流域和泸沽湖畔的纳西人自称为“纳”或“纳日”(或音译为“纳汝”);居住在宁蒗县北渠坝和永胜县獐子旦的自称“纳恒”;居住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人自称“纳罕”(或译为“纳汗”);此外,还有少数自称为“玛丽玛沙”(居住在维西县)、“路路”(又音译为“鲁鲁”,居住在丽江塔城、鲁甸等地)。上述自称中,以纳西、纳日、纳罕、纳恒几种称谓居多,自称纳西的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五,因此,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于1954年正式定族称为纳西族。“纳”一词有“大”、“宏伟”、“浩大”、“黑”、“黑森森”、“黑压压”等意思,“西”、“日”、“罕”等皆意为“人”。
纳西族有多种自称和他称。根据《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记载,汉代时居住于越巂郡的纳西人称为牦牛种;蜀汉时居住于汉嘉郡的纳西人称为旄牛夷;晋代居住于定笮(今四川盐源)的纳西人称为“摩沙夷”。到唐代,《蛮书》等史书多称纳西为“麽些”。
直至族称正式定为“纳西”之前的20世纪50年代初,各地纳西人填族别时填“麽些”或“摩西”。藏族人则称纳西族为“姜”(Hjang),白族自古称纳西族为“摩梭”(麽些),但通用的他称仍为“摩梭”(麽些)。主要居住在中甸县(现为香格里拉县)东南部东坝等地的部分纳西人(自称纳西或纳罕)被称为“阮可”(又音译为“若喀”)。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汉族,即广义的汉人,“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就史料记载汉族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远古的华夏部落,为当代中国主要民族。
在历史上, 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 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汉族又称为汉人、华人,唐人、秦人、桃花石。
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占中国人口90%以上,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
炎黄子孙及炎黄裔胄皆曾被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国民党用来做为汉族的代称或另称。
汉族的人口如果从其族源夏民族算起开始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了。在汉族形成的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间达10441万余人(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版)[1]。
汉族所用的汉语属汉藏语系。经过数千年的互动演化,现代汉语分为九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话、平话、晋语[1]。
语言学界传统认为现代汉语分为七大方言,近几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汉字,就没有汉族[1]。
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1]。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1]。
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1]。
㈧ 中国的傣族和泰国傣族是一个民族吗
我们中国是拥有56个少数民族的国家,而对于傣族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实除了我们中国有待组织外,相信很多人知道泰国也是有傣族的。那么于是大家就想到,那么中国的傣族和泰国的傣族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呢?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傣族和泰国的带组是属于同一个民族,除此之外,中国的傣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佬族和印度阿萨姆邦的阿萨姆族都属于傣泰民族。
其实在诸多的傣泰民族中,最成功的无疑就是今天泰国的主体民族傣族了。因为他们在13世纪建立了大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后来先后建立了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今天的曼谷王朝,其实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郑信还是中国商人和当地傣族女子结婚所生之子。
所以对于中国的傣族和泰国的傣族也被认为是同一个民族,因为泰国的影响和国际影响力比较大,所以他们都称之为傣族,但是傣族实际上混入了大量的孟高棉人血统,而中国的傣族则相对来说傣泰民族血统更加的纯正一些。
㈨ 傣族人和泰国人是一个民族吗
傣族人和泰国人是同一个民族。
根据历史记载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Thai),老挝称做老(Lao),缅甸称做掸(Shan),中国称做傣(Dai),印度称做阿洪(Ahom),但均自称Tai。
(9)泰国傣族是哪个人种扩展阅读:
傣族的节日习俗
1、关门节、开门节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
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3个月内,是“关门”的时间,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频繁的时期。礼佛,听佛爷讲经,7天一小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
2、泼水节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傣语称“桑勘比浴佛节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
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
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西双版纳每年过泼水节的时候,傣族群众都要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赛后就将龙船拆散放进佛寺的竹楼里保管,待第二年泼水节到来之前,再把拆散的龙船拼装起来,拼装龙舟就称之为“旱黑” 。
3、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如果情投意合,两人就相约到凤尾竹下荔枝丛中,姑娘解下腰间的秧篾饭,掀开青翠的芭蕉叶,只见喷香的糯米饭用鲜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黄一半鲜红,以芭蕉叶相隔一层又一层盛满猪脊肉、油炸干黄鳝、腌鸭蛋等美食。两人一起吃着,说着情话。吃完秧蔑饭,提亲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