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国王是如何签名的
Ⅰ 每任泰国王都会取一个中文名,这有哪样的讲究
说起泰国很多人都会想到人妖、沙滩、香米等标签,殊不知泰国的王室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在当今世界平等民主的思潮下,泰国国王仍然有着极高的权力,行使者类似封建时代的统治。除此之外,泰国王室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一任泰王都必须有一个中国名字,即便他们并不是中国人。这又是为何呢?
▲ 现任泰王拉玛十世
虽然清朝已经灭亡了一百多年,但今天的泰国王室仍然遵循的这个传统,比如如今的泰国国王拉玛十世,其泰国名字叫做“玛哈·哇集拉隆功”,而且中文名字叫做郑冕,就是如此。
Ⅱ 泰国国王
泰国现任国王,普密蓬·阿杜德 ( Bhumibol Alyadej )1927年12月5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当时其父在哈佛大学学医),是泰国前国王拉玛八世阿南塔之弟,两岁时丧父。1933年随母移居瑞士洛桑,曾在洛桑大学攻读理科。1945年回国。1946年6月9日,他的哥哥阿南塔·玛敦国王突遭暗杀后,他继承王位,1950年5月举行加冕典礼,为泰国王拉玛九世。同年6月又赴洛桑继续学习,1951年12月回国。
能讲流利的法语,德语。喜好爵士乐,能演奏多种乐器,还会作曲、作词,曾获奥地利音乐学院音乐博士学位。他是快艇和风帆好手,曾代表泰国参加国际快艇赛得过奖牌,还曾驾风帆横渡泰国湾。
21岁时在瑞士超速开车发生意外致使右眼失明,康复过程中结识王族出身的诗丽吉,1950年4月与她成婚,育有3女1子。诗丽吉王后早年曾在法国、丹麦、英国等国生活和学习。她长期从事社会福利工作。诗丽吉王后兴趣广泛,对历史、文化、艺术以及扶贫、环保等问题有研究。
Ⅲ 泰国历任国王为什么都有中文名泰国历任国王为什么都有中文名
1、泰国也是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并非每一代王朝的国王都有中文名字;
2、老实说,只有从1782年开始至今的却克里王朝(又称为“曼谷王朝”)才有汉姓;
3、却克里王朝第一代国王拉玛一世,原名:昭披耶却克里,是当时泰国国王郑信手下的将军。在干隆四十七年(1782年)发动政变,杀死郑信,自立为君。因为泰国(当时称为“暹罗”)是清朝的属国,拉玛一世不敢告诉清廷他篡位的实情,因此他向清廷上表的文书中坚称郑信是病逝,他是郑信的儿子郑华。清廷信之,封其为暹罗国王。
此后拉玛二世登基进贡称“郑佛”,三世王、四世王各自称为“郑福”、“郑明”,皆以郑姓。现任泰国国王拉玛十世叫做玛哈·哇集拉隆功,他的中文名字叫做郑冕。
PS:郑信是泰国着名君主,华裔,原籍中国广东澄海县华富村(今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
Ⅳ 泰国到处可见国王的画像,泰国人对国王究竟有多敬重
泰国人对国王非常尊敬,不能对国王随意发表评论,不然就要被抓紧监狱。
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国家的精神领袖,国家的国家之魂,受到所有国家人民的赞扬。每个年龄的王者荣耀形象都深入人心,这也是微妙的影响。国王在位期间,几乎所有的人都从人民那里得到了利益,给他们带来了和平。政治局势有危机的时候,就像泰国的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曼国王一样,国王会在没有力量的情况下介入解决。德曼是其中之一,被称为国家之魂。
Ⅳ 泰国国王拉玛一世简介拉玛一世是怎么建立曼谷王朝的
泰国国王拉玛一世简介拉玛一世是怎么建立曼谷王朝的?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虽然拉玛一世的帝位是举兵抢过来的,可是他的施政工作能力与郑信对比不遑多让,他奋发图强,加强曼谷王朝对泰国的执政,在政冶、经济发展、国防、文化艺术等都是有非常好的做为,是泰国在历史上的一代贤君。
直到公年1809年,当政27年的拉玛一世因病病逝,长年72岁,由与王后生的长子拉玛二世承继帝位。很多年以后,拉玛一世的子孙后代拉玛六世当政期内,引入泰国传说故事拉玛,把自己的君王头衔列入拉玛六世,而且追尊祖辈五代君王为拉玛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后面的曼谷王朝国王沿用迄今,因此直到那个时候,拉玛一世才被后人称之为拉玛一世。
Ⅵ 泰国旅游注意事项 泰国的风俗有哪些
旅游忠告
1、注意尊重当地的习俗,尊重泰王室成员,尊重佛教礼仪。泰国王室受到特别的崇敬和尊重,在随处可见的国王画像面前请保持恰当的礼仪,不要用手指点,同时要注意言辞。在泰国切不可与人讨论关于国王、王室的话题,有可能会触犯法律。
2、 进入寺庙参观请需要注意着装,不可太过暴露,不能身穿吊带或无袖裙,裙子或裤子需要过膝。进入佛殿之前必须要脱鞋,但在佛寺周围行走不必脱鞋。不能踩门槛,不可攀爬院墙、佛塔。有的寺庙禁止拍摄佛像,需要留意一下指示牌。每尊佛像不论大小、完整程度,都是神圣物品,不要攀爬或踩踏佛像,不要把小佛像放在裤兜里。
3、泰国法律规定,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如有需要,需要找到专门的吸烟室,在订酒店房间时也请说明需要入住可吸烟房间(Smoking Room)。
4、在泰国骑车或开车时应靠左行驶,不要在路中央行驶,也不要随意停放车辆。骑摩托时一定佩戴头盔,遵守当地交规,避免发生事故。
5、泰国虽热,空调温度却开得很低,旅程请准备长衣防凉。
6、每天8:00和18:00,很多公共场合会播放泰国国歌,凡是听到国歌声的泰国民众都会立定,停下手头所有的事情,以表示敬意。在电影院看电影之前,也会播放纪念泰国国王的奏乐,全体人员起立致敬,请注意起立。
7、中国驻泰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入境泰国需要随身携带2万泰铢现金(约合4000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银行信用卡等无效。泰移民官以随机方式抽查,现金不足额者将被拒入境。这一规定适用包括落地签在内的各种签证入境人士。
风俗禁忌
皇室禁忌
1、泰国人都非常尊重他们的国王、王后以及王室家族,因此在别人面前批评王室要绝对慎重,泰国法律有对王室不敬罪的处罚条例。因此游客要小心表现适当的礼仪,如在公众场合有王室人员出席时, 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动作,跟着照做。
2、身为游客听到演奏泰国国歌,应马上停止活动并肃立。
社交礼仪
1、当泰国人互相打招呼时,不会采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双手合十, 状似祷告;泰国人称"wai"。一般来说,年幼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而年长的随后回礼合十。
2、以足部的下肢指向他人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与人对坐,应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或若,向某人指示任何东西,请以手代脚。
3、泰国人认为”头部”在字义上或象征上是身体上的最高部分。因此,他们是不容许抚拍任何人的头部,纵使是友善的表现。同样,观察泰国人的社交聚会,年青人会在年长人士前刻意地把头部垂下,下至不高于年长人士的身高,以免留下"看不起"他们的印象。
4、公开宣示男女之间的爱意行为是难以接受的。你可能看过一些十分西化的年青夫妇,手牵手的情景,但是,这样子只在开明的社群中常见。
5、在泰国,发脾气是下下之策,特别是公然地发脾气,至于想要的也将无法得逞。泰国人认为这样子代表了卑劣的仪态。然而,保持冷静和平抑情绪则是上上之策,至于想要的也将得心应手。
6、若泰国人以你的名字代替姓氏称呼你时,如:卜克先生或玛莉女士,千万不要感到惊讶。因为,他们是这样互相称呼的,一般尊称"Kun"(先生、太太、女士)在名字前。
7、通常泰国女性都是比较保守的,请不要在未经她们同意的情况下,触摸她们(身体)。
8、泰国人认为人的右手清洁而左手不洁,左手只能用来拿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因此,重要东西用左手拿会招来嫌弃。左撇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注意,但在正式场合绝对不可以。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要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泰国人吃饭用右手,给别人递东西时也用右手,以示尊敬。如不得已要用左手时,先应说声“左手,请原谅”。
9、与左手一样,脚掌也被认为是不净的。在入坐时,应避免将脚放在桌子上。用脚尖撞人或指人都会被严厉地呵斥,也绝对不能把脚掌冲向佛。泰国人认为脚部是卑贱的,只能用来走路,不能干其他事情,例如用脚踢门和用脚指东西等。坐着时,不要翘起脚和把脚底对着别人。妇女落座,要求更为严格,双腿必须并拢,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文明,缺乏教养。
10、在泰国的公众场合,不要做出有损风貌的举动,如拥抱、亲吻或握手,这被认为是不符合当地风俗的。另外,仅在某些海滩允许裸体晒日光浴,在其他地方,泰国人不喜欢这种行为,尽管未构成犯法,但是违背泰国人的佛教理念。泰国男女间讲究授受不亲,即使在公开场合跳舞时,身体也不可接触。
11、泰国人不用红笔签名,因为泰国人死后,要在棺材口写上其姓氏,写时用的是红笔。泰国人喜爱红、黄色, 禁忌褐色。人们习惯用颜色表示不同日期:星期日为红色,星期一为黄色,星期二为粉红色,星期三为绿色,星期四为橙色, 星期五为淡蓝色, 星期六为紫红色。人们常按不同的日期, 穿不同色彩的服装。过去白色用于丧事, 现在改为黑色。
12、在人经常走过的地方,如门口、房顶等禁止悬挂衣物,特别是裤衩和袜子之类。
13、在一些农村里,忌赞美别人小孩子长得漂亮。
14、不能拣水灯。泰国人在泰历的每年12月月圆时要举行水灯节,这是泰国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在观看水灯时一定要注意,无论那水灯多么精致美丽,都绝对不能拣起来,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15、避免谈论的问题:政治、腐化、王室成员。即使是朋友之间,也不喜欢谈论个人问题。
16、假如你冒犯了别人,要微笑,说“对不起”以示歉意,还要双手合十。
17、进入泰国人的住宅之前要脱鞋,不能踩门槛。如果主人坐在地板上,客人要照样行事。脚不要交叉,把腿卷屈在身体下面,不要露出脚底。
18、给泰国人送礼,最好选用有包装的食物、糖果等,并以右手递给受礼者。如果泰国人送你一件礼品,在接受礼品前应先合十向他们表示感谢。除非对方要你打开,否则不要当面打开。
宗教禁忌
1、泰国寺院是泰国人公认的神圣地方。请在进入佛教寺庙时衣着得体端庄, 身着任何的短裙、短裤或袒胸露背装都将不得入内。在进入到佛堂、回教寺或私人住宅时, 游客需要脱鞋, 并注意不可脚踏门槛。
2、游览佛寺前, 先检查一下衣着, 袒胸露背者及穿短裤、背心者是禁止入内的, 甚至衬衣没塞进裤子、袖管翻卷在胳膊上的人也不准进佛寺的门。游客在进入佛殿前还要脱鞋,否则, 会被视为沾污佛堂。游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做出轻率的举动, 就被视为罪恶滔天。拍摄佛像尤其要小心, 绝对不可爬上佛像拍照。
3、不要触摸佛像,不要爬上寺院内外的任何一尊佛像。对所有佛像, 不管大小都要尊敬。不要把佛像放在裤袋内, 泰国人认为身体的下部接触佛像是对佛像的亵渎。不能手指僧侣, 不能接触(身体)僧侣。尤其女性不许与僧侣握手, 在汽车上不许与僧侣邻坐, 即使是僧侣主动前来打招呼(外国女性常遇到)也应礼貌地拉开距离。
4、女士若想将东西奉给僧侣, 宜托男士转交, 如果要亲手赠送, 那么僧侣便会张开一块黄袍或手巾, 承接该女士交来的东西, 过程中僧侣是不容许碰触女性的。
5、 遇女尼时, 男子亦要小心不要触及她们身体。
6、遇见托钵化缘的和尚, 千万不能送现金, 因为这是破坏僧侣戒律的行为。
7、晴天路遇和尚时, 如果从和尚面前经过, 必须绕开和尚的身影。按佛教说法, 和尚的身影即和尚本人, 跨越和尚的身影, 等于跨越和尚, 这是对和尚不尊重的表现。
8、在给僧侣拍照前, 应先征得同意, 拍照后应有礼貌地表示谢意。
9、泰国法律中, 有部份是关于保护宗教的, 这些法例不单指佛教, 也包括国内其他信仰。不懂得宗教禁忌的人, 即使并非故意侮辱宗教, 也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在清真寺内, 男士要戴帽, 女士应穿长裤或长裙, 头发用领巾包扎。进入清真寺内也要脱鞋。
Ⅶ 泰国的习俗
泰国习俗比主要包括“基本习俗”和“生活习俗”两部分。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习俗。
当泰国人互相打招呼时, 不会采用国际流行的握手方式, 而以双手合十, 状似祷告;泰国人称"wai"。一般来说, 年幼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 而年长的随后回礼合十。
避免谈论政治和王室问题。假如你冒犯了别人,要微笑双手合十说“对不起”以示歉意。进入泰国人的住宅之前要脱鞋,不能踩门槛。如果主人坐在地板上,客人要照做。脚不要交叉,把腿卷屈在身体下面,不要露出脚底。
泰国人喜欢以有包装小礼物为礼,并以右手或双手递给受礼者。如果泰国人送你礼品,在接受礼品前应先合十向他们表示感谢。
Ⅷ 泰国国王为什么会有印度名
诗琳通公主不仅是中国通,对本国典制更是熟稔。泰国大王宫曾经于1982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维修,即由诗琳通公主奉泰王之命亲自主持。
熟悉诗琳通公主的人知道,诗琳通公主的名字是MahaChakriSirindhorn,中间带有Maha等印度色彩浓厚的词语。而如果看看诗琳通公主的父亲,当今泰王普密蓬,名字则为BuhumibolAlyadej,来自梵文bhūmibalaatulyatēja,为“大地的力量”之意,也颇具印度风味。
为什么泰国的王室会有如此印度风格的名字呢?
当今泰王普密蓬,是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
泰人的起源
泰国人属于台人的一支,台人主要包括今天中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壮族、布依族、傣族,缅甸掸邦的掸族,越南北部的侬族以及泰国、老挝的大部分居民。虽然这些人的自称、他称多种多样,但是实际上都是有着近亲关系的兄弟民族——从中国云南剥隘一直到泰国曼谷,相邻的台人村庄城镇之间基本都可以通话,形成一条绵延千里的连续统。
剥隘差不多是台人北部区域的代表
根据台人自身对民族史的叙述和历史书证、考古研究,台人祖先原居住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甚至一度山东也有他们的分布。中国古代所谓的“百越人”虽不能肯定全为台人,但是台人占了很大比例。上古时期百越人名义上的总头目则是分布在浙江的“大越”的领袖,也就是中国历史中所谓越国的国君,百越诸部都向其纳贡。
上古时期台人是长江流域不可小觑的力量,一直到汉朝,台人仍然不断向着今天中国西南部扩张。四川就有过大规模的台人进入。甚至直到明朝,台人仍然在贵州取代了当地土着羊黄人。
但是在中国东南部,台人并没有竞争过南下的 *** 。 *** 的不断南下使得台人出现了极其深度的汉化现象——台人语言中借入了大量的汉语词汇,甚至连数词除了“一”之外几乎全部借自汉语。中国人熟悉的云南西双版纳的“西双”傣语为sipsong,意思是“十二”。实际上就借自汉语的“十双”(中古音dcipsrong)。
传统说法认为,在中国宋元之交时,大理国被忽必烈攻灭,导致台人大举南迁中南半岛,赶走同化了当地的南亚语居民,就此成为中南半岛上的大族群之一。虽然对大南迁的真实性有所争议,但是无论如何,13世纪开始,今天的泰国出现了素可泰这样的台人国家。
忽必烈平定云南后,派色目人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云南
南迁伊始,台人并未形成统一的大政权,而是小邦林立。这些单独的小邦被称作“勐”(mueang)。起初一勐即为一小型城镇,控制周围的一小片领土。中国西双版纳和德宏的大量地名都带有“勐”,如勐海、勐腊等。同样,越南西北部原泰族自治区,被称作泰族十二州的区域也有十二个勐。泰国曼谷的老机场“朗曼机场”的“曼”实际上也是“勐”。
统一国家的兴起
随后伴着勐之间的不断兼并,一些勐脱颖而出,开始成为大勐,并拥有周边小勐的宗 *** 。进一步发展下去,终于有一些勐变成实力超群、领土广阔的城邦,这些大勐有的被称作“chiang”。这个词有可能来自汉语的“城”。今日泰国北部“清迈(旧译'整迈')”、“清莱”,中国西双版纳首府“景洪”中的“清”、“景”均是对这个词的音译。
早期台人南下并未深入,两大台人国家分别以今天泰国北部清盛和中国西双版纳(即所谓“车里土司”)为中心。但南部的素可泰从罗涡和高棉独立后迅速崛起,在14世纪早期成为各勐的宗主。不过素可泰的辉煌昙花一现,更南方的大城(阿育他亚)崛起,取代了素可泰的地位,而素可泰自身反倒沦为了大城的附属邦。
伴随台人中心的不断南迁,汉文化对台人的影响力渐渐削减,而之前中南半岛等国都深受印度文化影响。南迁后台人各邦普遍笃信上座部佛教(中国所谓小乘佛教),更是让印度文化渐渐开始对台人产生巨大的影响。除佛教之外,一些印度教色彩的概念如湿婆、因陀罗、罗莫也进入台人文化。大城之名即为显例,这个地名在泰语中为Ayutthaya,直接来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名城Ayodhya.
《罗摩衍那》是最重要的印度史诗之一
同时,从素可泰王朝起,拥有印度名字的泰王也开始多了起来。素可泰的开国君主名叫邦康侯,但是他即位以后则称为SriIndraditya,全来自印度。当今统治泰国的却克里王朝更是明显——自第六位国王开始,受西方影响,国王可被称为拉玛某世,并追溯到之前的五位国王,所谓拉玛正是来自印度教的神话英雄人物罗摩。
国王扮演角色彻底神化则发生于15世纪中期Borommatrailokkanat王统治时期。不但产生了对王室说话或者谈论到王室时需要使用的所谓“王室语”,他还确立了新的封建系统,即国内所有的土地都由国王分配给臣民。
混乱的继承
不过大城王国在许多方面仍然保留了台人国家的遗风。
和中国很早形成了中央集权和流官制不同,大城王国仍然维持了相当程度的封建制度。大城对台人小邦享有宗 *** ,大城遭到攻击时小邦有义务支援,不少小邦的首领本就是大城王室的成员。
兰那王国和南方有诸多不同,如文字上就使用兰那文
但是在大城王国,这样的宗 *** 并不稳固——这不奇怪,大城之前的素可泰就没当上几年老大就惨遭大城控制了。大城王国对于距离较近的小邦可能控制力稍强,但是试图控制北部强邦、以清迈为中心的兰那王国就一直不那么顺利。同时,大城王国还得对付西方强邻缅甸对于自身的威胁。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台人国家普遍并没有形成有规制的继承制度。而且由于泰王普遍多妻多子,群子争位的事情层出不穷。大城王国王朝更迭非常频繁,来自各个家族和属邦的贵族纷纷参与争位。为了能够加强对邦国的控制,Borommatrailokkanat设立了泰国的副王制度。
泰国的副王称号为Uparaja,来自梵语。副王一贯选择国王最亲近的亲属,如儿子和同母弟。15——16世纪时,由于北部素可泰/彭世洛王国地位重要,一般来说副王都兼任素可泰国王,住在素可泰地区。
16世纪,大城一共有四大政治家族——乌通、素可泰、素万那普以及斯坦那孔。为了削弱素可泰家族,出自素万那普家族的泰王Chairachathirat将素可泰贵族们召集到大城居住,他也并未派驻副王,弟弟到素可泰地区。但是Chairachathirat千算万算没有想到威胁其实来自乌通家族。他来自乌通家族的宠妃将他毒死,把同样来自乌通家族的情人扶上了王位,为了斩草除根,这对狗男女虎毒食子,杀了女方和老王的儿子,还想杀死老王的弟弟,所幸后者及时逃入寺庙当了和尚幸免于难。1548年,出自素可泰家族的Phirenthrathep伙同斯坦那孔家族发动政变,剿灭了篡位者,将王位还给老王的弟弟,自己则成为素可泰国王,号为Mahathammarachathirat.
泰国官方主旋律影片《暹罗王后》正是讲述这段历史
1563年,缅甸再次入侵暹罗,Mahathammarachathirat投降并将自己儿子Naresuan送到缅甸成为质子。随后与缅甸联盟共同对付大城。1566年,当时的大城国王趁Mahathammarachathirat前往缅甸时将他的王后和子女招入大城。Mahathammarachathirat搬到了缅王的救兵,大举入侵大城并攻陷大城,自己当了大城的国王,而把儿子Naresuan封为副王和素可泰国王。
1583年,暹罗和缅甸再次在素可泰地区交战,作为缅甸入侵的前线,素可泰地区还发生了地震。Naresuan决定将素可泰居民南迁到南部的平原地区。素可泰的重要性就此消亡。大城王国直接合并了素可泰王国。随着两国合二为一,指派副王前往素可泰的习惯也没有了必要性。但是副王的职位仍然存在,大城王宫前修建了另一座宫殿作为副王的住所,副王在泰国也就有了“前宫”的俗称。
随着副王职能的转变,副王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国王一般不再任命自己的儿子为副王,而基本只任命自己的兄弟。同样,副王继承王位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进入却克里王朝以后,只有一位副王最终继承大位,即拉玛二世。他作为副王也是相当特殊的——身为拉玛一世的儿子,在叔叔去世后被任命为副王,却并不居住在前宫。
对中国历史熟稔的人一定对皇权和相权之间的争斗不陌生。副王的安排看似非常合理,实际上却隐藏着相当的隐患。最终隐患于朱拉隆功大帝(拉玛五世)统治时爆发。朱拉隆功大帝倾向西化和现代化,但是当时的副王却是个保守派。离奇的是,1874年,泰国王宫失火,这一事故被认为是副王不满国王的激进改革所为。
事后副王逃进了英国领事馆寻求庇护。朱拉隆功大帝于副王死后终于废除了副王制度,而学习西方立太子的制度。1924年拉玛六世制定继承法,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就此,泰国的王位继承制和西方君主立宪制国家基本接轨。台人和印度的旧俗基本消失。
Ⅸ 泰国人的各种习俗
1、在泰国南部的宋卡府乍汀泊县的一些地方,当地男子会举行与大树成亲的仪式。同大树结婚的仪式,同真正男女结婚的仪式一样隆重热闹,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9)泰国国王是如何签名的扩展阅读:
泰国以出家为荣,由于泰国历代国王都护持佛教,僧侣备受敬重,在社会各阶层有很大的发言权。甚至王室仪式、国民教育及生活种种,都以佛教作为规范,而且规定男子年满二十岁时,至少需要出家三个月,出家的和尚大部分青年僧侣是学生。一般出家后就可以还俗。
一般上都在年届二十岁或要结婚之前,就作短期出家,表示已届成年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情。而剃度为僧亦有启于其他的目的,如有的信徒是病愈后、或许愿后成功,为了还愿而剃度为僧。
有人则是遇上至亲如父母丧事期间剃度,据说可以把去世的父母从苦难中引渡至极乐世界。也有因看破红尘而长期真实皈依佛祖。
目前泰国拥有三万多间佛教寺庙,僧侣数目多达五万余人。对泰国人来说,剃度为僧是一种传统,包括皇室成员也不例外。现今曼谷王朝的拉玛四世就曾出家二十七年,还自创了法宗派。
Ⅹ 泰国王室是怎么继承的
泰国的继承制度规定,王储首先要在现任国王在位时,没有被废除,并满足《宫殿继承法》的规定,之后由泰国政府批准王储继承王位。
泰国的王权制度兴起于13世纪,其中经历了诸多王朝。现在的泰国王室是由扎克里王朝创立,也是至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王室之一。历史上泰国的王朝一直是传男不传女,有王子来继承王位的的。
古代泰国的王室继承制度有着不成文的规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泰国的王位继承也渐渐的立法,颁布成了法令。总体来说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现在泰国虽然政府的权力要远远大于王室的权利。但由于泰国受到宗教的影响,所以王室在民众的心里依然非常有地位。所以泰国政府一直保留着泰国王室,不过现在的泰国王室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历史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