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的深水道是种在哪里的
❶ kohsichang是泰国的哪个港口
kohsichang阁锡昌岛(或者叫锡昌岛)是曼谷的外港,是重要的深水港,供不能进入曼谷码头的船只停泊。
❷ 高中地理东南亚知识点
1.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范围:11个国家,其中,中南半岛上有泰国、缅甸、老挝(内陆国家)、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马来群岛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地跨亚洲和大洋洲)、文莱、东帝汶。
二.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1)纬度位置:10°S-28°N,跨南北半球的低纬度,主要位于低纬度的热带地区。
(2)经度位置:92°E-140°E,全部位东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南临印度洋。
3.相对位置:
(1)以国家为参照:东南隔海与澳大利亚相望,东南临巴布亚新几内亚,北临中国,西临印度和孟加拉国。
(2)交通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①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中国南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水道,因而间接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由于位于赤道无风带,风平浪静,航行非常安全,但也有一些劣势:最窄处仅37米和深度浅(≤25万吨),拥挤、淤积、海盗、沉船等问题。
②巽他海峡: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海峡长约150千米,宽22-110千米,水深50-80米,最大水深1080米,海峡水深,峡底多为泥、沙、石、贝质,因而非常适于潜艇的水下航行,但由于航道狭长,最窄处仅有3.3千米,战时也极易遭到封锁。
③龙目海峡: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因地壳断裂下沉而形成的,因而水道幽深、岸壁陡峭。南北长80.5公里,水深1200米以上,最深处达1306米,由于海流的强烈侵蚀冲刷,龙目海峡至今仍在继续加深加宽。许多来往于波斯湾与东南亚、日本之间的巨型船只,从马六甲海峡不能通过时,均取道于此南下印度洋,或再经望加锡海峡北上。
④望加锡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苏拉威西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北连苏拉威西海,南接爪哇海和弗洛里斯海,长740公里,宽120-407公里,大部分水深 50-2458米,平均深度为967米,东侧为深水航道,西侧有大浅滩,多珊瑚礁。望加锡海峡是亚洲和欧洲间的重要洲际海上航道,也是东南亚区际间航线的捷径。它与龙目海峡相连,成为连结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东北部的战略通道。
补充】主要航线
航线 沿途经东南亚的主要海峡
东亚-澳大利亚西海岸 民都洛海峡、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
波斯湾-东南亚-日本 马六甲海峡(25万吨载重吨以下船舶可行)
龙目、望加锡海峡(25万载重吨以上超级油轮可行) 、民都洛海峡
⑤克拉地峡:克拉地峡位于泰国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的一段狭长地带。为马来半岛北部最狭处,宽仅56公里。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地峡以南约400公里(7°N至10°N之间)地段均为泰国领土,最窄处50多公里,最宽处约190公里,最高点海拔75米。并且它的东西两海岸皆为基岩海岸,浪平风静。
修建克拉运河的利:节省航运成本;团结东亚,在这个问题上,中日韩三国利益一致,这是历史上和未来非常罕见的能够团结东亚3国的机会;能制衡新加坡,新加坡一直对中国的崛起态度恶劣,并积极充当美国在亚太的棋子;降低中国航运对马六甲的依赖势在必行。
三.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一分为二考虑)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印度尼西亚有4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77座,占世界活火山数的1/6,有“火山国”之称。
2.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1)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和菲律宾群岛的北部(10°N以北)。
①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吹东北季风,降水少,雨季(6月至10月)吹西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移动到赤道以北,地转偏向力右偏而成),降水多。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的南部(10°S-10°N)。
①一般性: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②特殊性(季风现象):赤道以北地区,7月盛行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风北移到赤道以北,地转偏向力右偏而成),1月盛行东北风;赤道以南地区,7月盛行东南风,1月盛行西北风(北半球的东北风南移到赤道以南,地转偏向力左偏而成)。
3.河流
(1)中南半岛:大多源于中国,河流周边有重要城市分布。
河流 中国名称 干流流经 首都 注入大洋 上中下游特征
红河 元江 中越 河内 太平洋 上游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力资源丰富;中下游多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湄公河 澜沧江 中缅老柬越 万象、金边
湄南河 泰 曼谷
萨尔温江 怒江 中缅 印度洋
伊洛瓦底江 中缅
(2)马来群岛:河流短促,水量、水能丰富。
四.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种植业为主
(1)水稻:泰国、越南、缅甸为稻米的重要出口国。
(2)经济作物(热带种植园农业):天然橡胶(泰国出口最多)、油棕(马来西亚出口最多)、椰子(菲律宾出口最多,印度尼西亚产量最大)、蕉麻(菲律宾)、金鸡纳(奎宁,印度尼西亚产量最大)。
2.工业
(1)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印度尼西亚和文莱)、锡矿(缅甸、泰国、马亚西亚、印度尼西亚处于东南亚的锡矿带)。
(2)初级工业:采掘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如轻纺工业和装配工业)。
3.经济特点:
(1)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如矿产资源和农产品等,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旅游业发达:因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迅速发展,如典型的旅游国家新马泰。
4.居民
(1)总量:较大,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人口过亿。
(2)分布不均:大河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人口稠密,热带雨林和山区人口稀疏。
(3)民族:众多,多华人和华侨。
(4)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
(5)宗教: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菲律宾、东帝汶等国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国居民多信仰佛教。
❸ 曼谷的资料
泰王国首都曼谷(Bangkok)位于湄南河下游,距暹罗湾40公里,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的中心及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约800万。
泰国人称曼谷为“军贴”,意思是“天使之城”。将其泰文全称转为拉丁文字,长达142个字母,其意为:“天使之城、伟大的都市、玉佛的宿处、坚不可摧的城市、被赠予九块宝石的世界大都会”等。1767年,吞武里王朝(1767-1782年)兴起时,曼谷逐渐形成了一些小集市和居民点。1782年,曼谷王朝拉玛一世把都城从湄南河以西的吞武里迁至河东的曼谷。拉玛一世在此造宫殿、修城墙,并兴建了九条街道,其中以三聘街最为着名。拉玛二世和三世统治时期(1809-1851年),城内增建了许多佛寺。拉玛五世时期(1868-1910年),曼谷的大部分城墙被拆除,新建了马路和桥梁。1892年,曼谷城里通了电车。1916年建立拉玛隆功大学。1937年曼谷划分成曼谷和吞里武两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迅速,人口、面积大大增加。1971年两市合并成曼谷-吞武里都市区,称大曼谷。
曼谷地势低洼多河流,后来又挖了许多运河,到了十九世纪,遂成为河道纵横的水上都城。河上舟楫如梭,货运频仍,此外还有水上市集,因此有“东方威尼斯”之称。随着陆上交通及现代化工商业的发展,河流逐渐丧失作为交通要道的作用。从1969年起,大多数的河道被填平,变成林荫道或喧闹的马路。现在还有十多条河道蜿蜒流经市区。
曼谷最大的广场是王家田广场,原是国王举行典礼用的广场,现在除举行庆祝春耕节和泰历新年外,已成为群众举行集会和周末集市的场所。市内有大小佛寺300多所,有“佛庙之都”之称。金碧辉煌的大王宫、稀世珍宝玉佛寺、庄严肃穆的金佛寺 (WatTaimit),和充满神奇传说的金山寺 (Golden Mount Temple, Wat Saket) 等。此外,还有纪念中国航海家郑和的三宝公庙。为纪念1782年曼谷建都时打下的第一根桩、人称“国柱”,而兴建的国柱神隍庙。
曼谷常年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华彩纷呈,“三顶尖”式的泰式屋宇是曼谷的典型建筑。三聘街是华人聚集的地方,被称为真正的唐人街。经200多年的发展,这里已成为泰国最庞大、繁华的市场。
曼谷除了名胜古迹外,也有不少现代化的建筑和旅游设施。因此,曼谷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成为亚洲旅游业最兴旺的城市之一。曼谷港是泰国最大的深水港口,也是泰国着名的稻米输出港之一。廊曼国际机场是东南亚运输量最大的国际机场之一。
泰国大部分中学、中专和高等院校设在曼谷。曼谷是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理事会总部以及联合国的一些特设机构的所在地。一些国际性的会议经常在曼谷举行。
1905年6月和1908年孙中山先生曾两次在曼谷宣传革命思想。人们为了纪念孙中山在泰国的活动,把孙中山在曼谷进行过演说的一条街称为“演说街”。
❹ 泰国米是生长在树上吗
泰国的米是长在水稻上的,全世界的米都长在水稻上。但泰国有较少一部分地区,种深水水稻,这种水稻可以长到两三米高,但还是草本,不是木本(树)
❺ 为什么说东南亚位于“东方十字路口”上
因为连接两洲两洋!
东南亚,指亚洲的东南部地区,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南洋。全区由中南半岛及其南端的马来半岛以及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组成,共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等11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407万平方公里,占亚洲1/10;如计入印度尼西亚属于大洋洲的一部分领土,即伊里安岛的西半部.总面积则达448万平方公里。
东南亚位于亚洲大陆和大洋洲之间,又沟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近代以来更发展成为世界海空运输的一个枢纽之地。其南侧的马六甲海峡,长1185公里,最窄处宽37公里,主航道水深25~151米,可供26万吨级船舶满载通过,是联结两大洋的主要通道,为东西方交通的要冲。目前每年航经马六甲海峡的各类船舶多达10万艘。其中18万吨级以上的巨轮近2000艘,使之成为同英吉利海峡并列的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
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扼守着马六甲海峡的出口处,又地处东南亚的区域中心,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一向被称为“东方十字路口”。长期以来,该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转口贸易和港口业务为主体的独特经济类型,成为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地理特征的生动例证。
自60年代末叶以来,由于世界海洋运输船舶迅速走向大型化,涌现出一批28万吨以上的巨型船舶,它们在满载时已无法通过马六甲海峡。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印度尼西亚中部的龙目海峡,作为一条替代马六甲海峡的新兴国际深水航线便应运而兴。该海峡夹于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长60公里,最窄处宽11公里,主航道水深均在160米以上,足供任何船舶安全航行。虽然由于其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致使由波斯湾至日本的航程延长了3天,但仍然成为联系两大洋交通的又一个重要孔道。
地处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联结处的克拉地峡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地峡之一,其宽度为40 ~48公里,分水岭海拔仅75米。近年泰国已计划在地峡南侧东、西两岸的卡农和甲米分别建设深水新港,二地之间由长180公里的双线高速公路、铁路和年运量达5000万吨的输油管相连。此举将绕过马六甲海峡,使由东亚至西亚和欧洲的航程缩短800~2800公里,仅其中的输油管即可分流目前马六甲海峡石油运量的1/5,因而具有重大的经济地理意义。
❻ 泰国为何不在领土最窄的地方凿一条运河来取代马六甲海峡
克拉运河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泰国几乎可以肯定不可能开凿这样一条运河。热衷于克拉运河概念的中国人不太知道这个命题的来龙去脉,我因工作的原因曾接触过操作这一命题的人或公司,因此可以断定这个设想很假!
首先,操作克拉运河并且将此概念炒到中国国内的人与公司很有意思。他们与克里米亚深水港项目、尼加拉瓜运河项目是同属一家公司在操作。当年他们最早提出来的就是克拉运河项目,声称它建成可以解中国的马六甲之困。但是,这个目标本身也是一个伪命题,这个命题预设谁扼守了马六甲海峡就卡住了中国的能源咽喉,但大伙没有意识到:中国80%的能源来自中东,特别是海合会六国,而这六国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如果真想卡中国的能源咽喉,只需美国一声令下,原油连海湾地区都出不了,更别提到马六甲海峡,上哪儿卡咽喉呢?!更别说现在美国的全球打击系统了,干嘛非得等运输原油的船只抵达马六甲海峡再动手。
其次,从泰国方面来看,开凿运河的技术难度及其对当地环境的破坏,都这一项目几乎仅限于清谈。因为开凿运河及其配套设施势必会对当地泰国湾的海洋生态保护造成破坏,泰国人秉承的“顺其自然,知足长乐”的适足经济哲学,并没有那么蓬勃的经济野心。就算有,筹划中克拉运河所在地春蓬府风景秀丽(上图,感受下春蓬府的大好风光),是泰国着名的旅游胜地,当地旅游经济发达,潜水、观萤火虫、古寺冥想是主打项目,当地人守着自然风景就吃喝不愁。
因而,当年泰国虽有几个退休将军谈过克拉运河的话题,但泰国政府却从来没有真正接受或哪怕研究过这个项目。
更为重要的是泰国是个坚定的佛教国家,举国上下大多为虔诚的佛教徒,他们对于自然与神灵、祖先、王室的敬重,但凡去过泰国或是与泰国人相处过的小伙伴都有体会吧。当年克拉运河概念刚提出时,泰国政府和民间就曾激烈反对,称运河将泰国一劈两半是破了泰国的国运,这是泰国上下无法接受的,甚至连说都不能说的事。
第三,巴拿巴运河与苏伊士运河是当年的帝国经过数十年才真正经营起来的,而泰国政府眼下并没有运营这样大型国际项目的经验与能力,加上近年来泰国国内政局不稳,各派力量角力不断,国际上的大资本不出逃就不错了,更别提大举投资前途不明的大型建设类工程项目了。所以,类似克拉运河这样的大项目,在很多情况下也就是资本运作或者吸引资金而炒作的概念,听听当一乐呵,没有必要当真。
❼ 泰国所谓的“克拉运河”何时动工它的开凿对国际各个方面有什么影响
长期以来,东亚国家能源供应的70%依靠穿越东南亚马六甲海峡的运输。作为亚洲联系欧洲和中东地区的海运通道,全球每年近一半的油轮都经过马六甲海峡。但是,这条能源生命线在运量、航线里程、安全性上都存在不少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海峡被认为是国际上最恐怖的海域,全球60%的海盗袭击都发生在这里。最近,不少国家担心恐怖组织会在马六甲海峡劫持船只、发动恐怖袭击,导致该地区的恐怖威胁逐步提升。这些安全隐患使它已成了制约东亚发展的能源瓶颈。在泰国克拉地峡开凿一条亚洲的“巴拿马运河”, 开辟第二条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成为受到各方普遍看好的选择。
设想中的克拉运河横贯泰南,全长120公里,宽400米,深25米,双向航道,预算耗资达250亿美元,耗时10年。运河建成后,远洋运油船不必穿过马六甲海峡,可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两大洋之间的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近30万美元。这对航运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的国家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但是,泰国国内只有30%的人赞成开挖地峡,另有四成的人反对这项工程的上马。反对派人士则担心,开挖运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更重要的是耗资巨大,政府难以承担。鉴于此,泰国政府提出了开凿克拉地峡的新版本,大力推介“石油路线图”,即筹资6亿美元,在设想中的克拉地峡运河线路上修建全长250公里的输油管道。泰国能源部提出,将在泰国湾沿岸地区建立减免税收的石油自由贸易区,扩大已有炼油能力,建设深水码头、扩建储油设施,吸引国际油商,使东亚国家进口油每桶成本可降低2美元,大体与欧洲进口商的成本持平。为让泰国在今后5年内成为亚洲新的能源运输和贸易枢纽,政府多次向几个东亚国家推销这一方案。
同时,东盟内部的一些成员国则强烈反对开凿克拉地峡,新加坡首当其冲。几百年来新加坡就是靠地理的优势条件,利用马六甲海峡发展经济,由此发展成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贸易中心。克拉运河一旦开凿成功,势必会影响马六甲海峡运输的生意,减少新加坡的利益。新加坡为此忧心忡忡,新加坡驻泰大使专程造访泰能源部,表示新泰作为地区友好国家在重大经济战略上应开展政策协调,避免恶性竞争。尽管新加坡大使表示对泰国的能源计划并不担心,但也含义颇深地指出:“如果进行这样庞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话,显然会改变现有格局。”
克拉运河开通最大的受益者日本则一直热心该项目,曾多次主动提出各种避开马六甲的建议,并希望得到其他国家的积极回应。日方有专家提出,可以考虑围绕泰国克拉地峡运河的施工,以及将来的经营管理,将周边地区作为东亚能源储备流通基地,以“东盟+中日韩(10+3)”的方式共同经营。
围绕克拉运河的开凿,各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仍在积极协商,以求共识。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克拉地峡运河计划实现,不但欧亚贸易路线将因此改变,也为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及安全战略带来巨大变化。
由于问题多多,故何时动工,至今还尚不可知!
❽ 同样都是临海国,泰国经济为何会不如新加坡
泰国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其西部与北部和缅甸、安达曼海接壤,东北边是老挝,东南是柬埔寨,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
泰国也像中国一样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部曼谷地区经济较发达,而北部和南部则相对落后。泰国的大规模动乱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在历史上,二战之后泰国发生过多次军事政变,但总体上对社会的冲击不大,往往只是官僚阶级内部的更替而已。只是近两年,以他信为代表的新兴势力崛起才导致泰国新旧势力严重对抗,局势动荡。
❾ 东南亚的什么海峡已成为代替马六甲海峡的深水航道
如果是深水航道的话,只能是巽他海峡。
巽他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长约120千米,一般宽22-110千米,平均水深远远超过马六甲海峡,非常适于大型舰船通航。巽他海峡因此成为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之一。来往于欧洲与香港、日本之间的舰船常常经此。
❿ 泰国的首都是什么
泰王国首都曼谷(Bangkok)位于湄南河下游,距暹罗湾40公里,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的中心及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约800万。
泰国人称曼谷为“军贴”,意思是“天使之城”。将其泰文全称转为拉丁文字,长达142个字母,其意为:“天使之城、伟大的都市、玉佛的宿处、坚不可摧的城市、被赠予九块宝石的世界大都会”等。
1767年,吞武里王朝(1767-1782年)兴起时,曼谷逐渐形成了一些小集市和居民点。1782年,曼谷王朝拉玛一世把都城从湄南河以西的吞武里迁至河东的曼谷。拉玛一世在此造宫殿、修城墙,并兴建了九条街道,其中以三聘街最为着名。拉玛二世和三世统治时期(1809-1851年),城内增建了许多佛寺。拉玛五世时期(1868-1910年),曼谷的大部分城墙被拆除,新建了马路和桥梁。1892年,曼谷城里通了电车。1916年建立拉玛隆功大学。1937年曼谷划分成曼谷和吞里武两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迅速,人口、面积大大增加。1971年两市合并成曼谷-吞武里都市区,称大曼谷。
曼谷地势低洼多河流,后来又挖了许多运河,到了十九世纪,遂成为河道纵横的水上都城。河上舟楫如梭,货运频仍,此外还有水上市集,因此有“东方威尼斯”之称。随着陆上交通及现代化工商业的发展,河流逐渐丧失作为交通要道的作用。从1969年起,大多数的河道被填平,变成林荫道或喧闹的马路。现在还有十多条河道蜿蜒流经市区。
绚丽多姿的“天使之城”——曼谷之夜
曼谷最大的广场是王家田广场,原是国王举行典礼用的广场,现在除举行庆祝春耕节和泰历新年外,已成为群众举行集会和周末集市的场所。市内有大小佛寺300多所,有“佛庙之都”之称。金碧辉煌的大王宫、稀世珍宝玉佛寺、庄严肃穆的金佛寺 (Wat Taimit),和充满神奇传说的金山寺 (Golden Mount Temple, Wat Saket) 等。此外,还有纪念中国航海家郑和的三宝公庙。为纪念1782年曼谷建都时打下的第一根桩、人称“国柱”,而兴建的国柱神隍庙。
曼谷常年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华彩纷呈,“三顶尖”式的泰式屋宇是曼谷的典型建筑。三聘街是华人聚集的地方,被称为真正的唐人街。经200多年的发展,这里已成为泰国最庞大、繁华的市场。
曼谷湄南河畔
曼谷除了名胜古迹外,也有不少现代化的建筑和旅游设施。因此,曼谷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成为亚洲旅游业最兴旺的城市之一。曼谷港是泰国最大的深水港口,也是泰国着名的稻米输出港之一。廊曼国际机场是东南亚运输量最大的国际机场之一。
泰国大部分中学、中专和高等院校设在曼谷。曼谷是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理事会总部以及联合国的一些特设机构的所在地。一些国际性的会议经常在曼谷举行。
1905年6月和1908年孙中山先生曾两次在曼谷宣传革命思想。人们为了纪念孙中山在泰国的活动,把孙中山在曼谷进行过演说的一条街称为“演说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