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看德海的泰国培藻师傅如何
① 如何培植绿藻
绿藻的培养:
绿藻的生长需要完善的环境、充足的阳光和自然的气候,以繁衍出最好的品质。在地球上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还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及较少的环境污染的培养池地,如中国、泰国。
绿藻的生产步奏:
在一定的条件下,以人工营养液将绿藻培养于瓶中。
7-10天后放置到充满营养素的培养池中,并暴露于自然空气下。
倒进容器中并小心的研磨加工成粉。
制成各种不同的绿藻成品,如绿藻片、绿藻萃取物、饮料等。
这些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必须遵守最严格的品质管制,不准加入抗虫剂和化学合成的生长素。所以真正的绿藻片是由很纯的Chlorella Pyrenoidosa制成。
② 养殖户如何培菌培藻,减少病害提高养殖效益
如果想增加水体中的有益菌群含量
最好的就是直接向水体中投放有益微生物菌
像如 金鱼 虾乐 一种微生物制剂,富含有益微生物菌群
除了补充水体中的有益菌群,还在生长繁殖代谢过程中
分泌多种氨基酸的有益代谢产物,能够为有益藻类提供生长所需
还能活水哦~
③ 养螃蟹池高温怎么培藻
高温期河蟹缺氧死亡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对于河蟹养殖户朋友来说,最揪心的事情莫过于河蟹出现死亡了。然而,进入六月份,河蟹的死亡量逐渐增多,这给养殖户朋友带来了不少烦恼。那么,河蟹为什么会出现死亡呢?笔者认为,死因千百种,结果都一样,而高温期河蟹死亡最终还是因缺氧而死。
在这里,我把缺氧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缺氧,另一种为非生理性缺氧,即外部环境缺氧。
一、生理性缺氧
河蟹的生理性缺氧,主要是指由于河蟹呼吸器官鳃(有6对)受到损坏,或运载氧气的物质(血蓝蛋白)受到影响后,河蟹自身吸收和运载氧气的能力下降而导致的缺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
1、黑鳃、烂鳃
河蟹的鳃如同人的肺一样, 当河蟹鳃组织出现损坏时,必然导致河蟹吸收氧气的能力下降。
2、鳃挂脏
当底部、水体环境变脏时,河蟹吸入大量脏东西附着到鳃上时,阻碍了气体交换,影响河蟹对氧气的吸收。
3、中毒
当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过量时,对河蟹的呼吸蛋白即血蓝蛋白造成影响后,导致河蟹的运载氧气的能力不足,出现缺氧。
二、外界环境缺氧
顾名思义,外界环境缺氧主要是指河蟹塘水体的溶氧不足。其原因为水体中氧气的来源量小于氧气的消耗量。
1、氧气来源
河蟹塘氧气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藻类和水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当水体藻相不均或严重缺少时,产氧必定下降。当水体中的水草的活力不足时,光合作用产氧能力下降,导致水体溶氧量会出现下降。
2、氧气的消耗
河蟹塘氧气的消耗主要来自于“水呼吸”。“水呼吸”是指水中微型生物耗氧,即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细菌呼吸耗氧以及有机物质在细菌的参与下的分解耗氧。同时,败坏的水草也会大量消耗水体氧气,健康的水草夜间也会大量耗氧水体氧气。
那么,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河蟹缺氧,进而控制、降低河蟹的死亡数量呢?
1、降低生理性缺氧
黑鳃、烂鳃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因此,消毒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如使用碘制剂(“超碘”“金碘”等)、戊二醛(“菌毒必克”等)等进行消毒。鳃挂脏时,可以通过改善底部和水体的环境进行处理,如使用改底产品(“全效底改”、“强效底净”等)、调水产品(“活力益水素”、“黄金益菌素”等)等。当水体有毒有害物质多时,可使用“水博士”、“解毒灵”等解毒产品进行解毒。
2、增加氧气的来源
1)保持水草的活力:定期(如10~15天)使用草肥(“蟹草肥”“蟹草肥B型”“护草灵”等)
2)调节藻相:高温期间容易爆发蓝藻,应该千方百计预防蓝藻的产生。蓝藻在高温、高pH值、低碳源、缺菌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所以建议平时根据水质情况,使用“活肥”定期培养硅藻,“黄金益菌素B型”调节菌相,以菌护藻,菌藻平衡。
3)使用氧化型底改或化学增氧剂:具有增氧作用的氧化型改底产品,如“全效底改”、“强效底净”,“原子氧”、“粒粒氧”等增氧剂。
4)使用增氧机等机械增氧设备
5)换注溶氧较高的外源水:如果池塘水质较差而外源水较好,可以适当加注,或者利用曝气后的深井水。
对于养殖来说,高温期河蟹死亡是很不划算的。管理好水质,保持塘中的溶氧充足,顺利度过高温将是成功的保障。
④ 阴天怎么培藻
为什么夏季雨后初晴,养殖塘容易出现藻类老化甚至倒藻的情况?原因有三:
第一,夏季一般都是暴雨,短时间的大量降雨,会迅速改变池塘的生化条件,比如ph降低、透明度下降以及上下水层交换等,造成了藻类的应激反应,部分藻类会出现应激性死亡;
第二,夏季因为投喂量大增,池塘藻类生长都比较旺盛,下雨天光照不足,部分藻类会因为光照不够导致老化死亡;
最后,雨后暴晴,光照充足,藻类需要大量营养物质,而大量雨水会导致营养被稀释,以及雨天投喂量的减少,可能会出现某些限制性营养元素供应不足的问题,像池塘中的碳元素和有效磷等。如果营养元素供应不足,藻类也会出现老化死亡。
如果你的池塘雨后出现了上图中的情形
那说明你需要重新培藻了
一个简单有效的培藻方法:培水
1、天气晴好时(有太阳)培水补藻,培育养殖水体的藻相。
一个简单有效的培水方式:藻种 水美 芳碳,每亩用藻种100-200克 水美100-200克 芳碳100克,晴天上午9-10点全池泼洒,当天下午即可观察到水开始慢慢开始变绿,通常3天左右水色转好藻类生长繁殖较丰富。
⑤ 六抗培藻膏的水桶怎么能刷干净
六抗培藻高的水桶一般想要刷干净,可以使用一些洗洁精,这样洗完之后效效果会更好一些,而且没有毒害作用。
⑥ 鱼塘怎样培藻
目前水产药品市场上有许多培水的肥料,虽然每个公司都称自己的产品能够定向培养有益藻,可以快速使水体转绿色,但据我所知,使用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其实他们所使用的都是很普通的有机肥加无机肥.我查找国内文献,还没发现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也请教了一些藻类专家,他们也说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肥水类产品在对虾养殖中是必用产品,有相当大市场.通过调节水体中肥料组分,是否可以定向培养我们养殖所需要的藻类呢?或者添加生力命强的藻种,能快速在养殖水体中繁殖成
藻类的定向培育问题在一些已经实施项目里已经有提到。如广东海大的“黄百万”的项目,主要就是针对虾池藻类的定向培育问题,已经找到了一些虾池里的优势藻类,并对定向培育问题做了探讨。藻类定向培育涉及面较大,不仅仅与藻类有关,还与细菌群有关,细菌群是水中数量最大的群体。总之,应该是个生态相关的问题吧。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当然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很多疑问还没有弄清楚。我们可以想想,这养殖水体中到底有些什么,它们之间的微观关系
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定向培养是相对的,因为很多藻类的营养差别不是很大,主要要看原来池塘中那种藻类占据优势种群,或者有潜力成为优势种群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在温度上考虑,如果说是从实际操作上,我这里有个池塘(流水)的水温稳定在14-18度,年平均气温在18-23度,山区,水是高山流水,根据我们的水质调查,微囊藻和蓝藻占大多数,而水绵之类的非常少,即使我们定向培养,好象一个星期水绵也长不了多少,而在气温23-28度的地下水养殖条件下,水绵的繁殖是惊人的.我估计在沿海就是存在温度的问题,仅供参考^ ^藻类定向培养受很多条件的限制,比如温度,水体理化因子、水体藻类生长所需物质的比例等等因素,在养殖池塘我们能控制的因素就 很少了,左右控制藻类的营养需求,尽量配合有益藻类生长所需求营养盐类,使其生长迅速,从而达到定向培养的目的。养殖水体的改造前景很好,只是有点难度啊。理化因子稍有变动之前所做的工作就全没了。好象我的实验里就是这样的情况哈哈。按目前水产养殖来讲,如果能通过添加化学成分(比如含某一元素的肥料),就可以达到定向培藻就最好不过啦.要说调控水温吧,很难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养殖水体定向培养,难。这是个系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