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哪里的民间英雄
1. 白象之国是指哪个国家
白象之国是指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因为泰国国土轮廓似大象,且又出产大象,所以人们称之为“白象之国”、“象的王国”。泰王国简称“泰国”,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其西部与北部和缅甸接壤,东北边是老挝,东南边是柬埔寨,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泰国旧名暹罗。1949年5月把“暹罗”改为“泰”。泰国是东南亚和中国具有血缘关系的国家之一,18世纪泰国的华裔民族英雄是中国广东潮汕人郑信,他复国有功,开创吞武里王朝,统一暹罗,奠定现代泰国的基本版图,尊为泰皇五大帝之首。每年12月28日即登基之日为泰国“郑皇节”。
2. 泰国郑王庙请的手串是什么
泰国郑王庙请的手串是佛珠。
一般去寺庙请来的东西都跟佛有关。
郑王庙,又称为黎明寺,是纪念泰国第41代君王、民族英雄郑昭的寺庙。郑王庙,始建于大城王朝,当时名皇冠寺,后改称昌寺。
3. 泰国历史:郑信是为什么原因被杀
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宫廷政变中,郑信被杀。从柬埔寨前线率大军回京的却克里将军拿握政权,建立曼谷王朝。泰国政府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王节。
郑信是靠自己的才能和奋斗才成为君主,他低微的出身经常成为贵族叛乱和不服从的口实,久而久之,郑信性格变得极为暴躁,偏信多疑,下属动辄得咎,被乱加酷刑。泰国王室的后宫生乱。
郑信王听信谗言,以极残忍的方式杀死了两名宠妃;幡然醒悟后又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精神极度痛苦,而且他还鼓励民间互相告密,将许多被告的中上层人士不加分辨一律抓了起来,使人人自危。民众不堪暴政,变乱丛生。
(3)泰国哪里的民间英雄扩展阅读
为政举措
1764年,缅王孟驳进占泰国北部,年发动全面进攻。1767年4月,缅军攻陷阿瑜陀耶城,掠走大批居民及财物,并将该城付之一炬,暹罗王遇难,阿瑜陀耶王朝几近覆灭。达信领兵冲出重围,挥军东行,据守未被缅军侵占的暹罗湾东岸尖竹汶、罗勇等地。
集合暹罗军民和华人,造船扩军,以图再起。1767年10月,达信乘缅军回师北撤之机,率领船队沿海道进入昭披耶河,直逼代缅军镇守京城的蒙人将领苏基部队,破其营寨并收复阿瑜陀耶京城。
因遭缅军洗劫,人口和财物损失甚重,王宫寺院也被焚烧殆尽,达信在湄南河岸的吞武里建立新都,开创吞武里王朝(1767年—1782年),达信被拥立为王,同年12月28日加冕,华人称之为郑王。
即位后,征服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恢复了阿瑜陀耶时代的疆域,并于1774年—1775年击退缅军的再次进犯。
致力于发展与清朝的经贸关系,1768年7月,派一华商到中国,请求清政府敕封。1781年派出一个庞大的使团分乘11艘大船满载货物前来中国访问并进行贸易。他在位后期,又开始对四周国家的征战,忽视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又沉迷于佛教。
4. 《水浒传》中李俊当上了暹罗国国王,是否确有其事
《水浒传》中有一位绰号叫混江龙的英雄,名为李俊,书末讲道,众多梁山好汉死的死,走的走。但唯独这李俊最后却成了暹罗国的国王,可以算是书中的佼佼者了。
当然,暹罗国历史上,的的确确有过这么一位中国人的国王——达信,也叫郑信。不过,这事发生在水浒年代的600年以后,《水浒传》小说成书的400年后。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被外敌缅甸贡榜王朝灭亡,泰国被纳入缅甸版图,中国潮州人后裔达信领导泰国人,在两年后的1769年把缅甸人赶出泰国,泰国成功复国。同年,达信登基称王建立吞武里王朝,完成泰国统一。
由于达信是泰国人的民族英雄,领导泰国人复国,所以后世泰国人尊达信为大帝,史称“达信大帝”。泰国人还把每年的12月28日定为“郑皇节”,用来纪念达信为泰国作出的伟大贡献。更令人惊诧的是,郑信来自于潮汕,潮汕里面就有一个揭阳市,而李俊在小说中也来自于揭阳镇。
小说故事的戏剧性与历史真实事件的偶然性,在《水浒传》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的映射。
5. 暹罗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古代的暹罗其实就是今天东南亚的泰国。说起泰国的历史,大约至今已有700多年了,而其在整个历史中也只经历了五个大一统的王朝,其历史溯源还是比较简单的。1350年乌通王建立阿瑜陀耶王国,建都大城,被中国明朝封为暹罗国王。
暹罗国就是这样来的,后至清朝也一直沿用明朝的习惯,为清的藩属国,其新任国王大多是要由清朝皇帝进行册封。最后在曼谷王朝建立,其统治一直延续到现在,1949年改国名为“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泰王国了。
泰国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不光是因其本民族很多人有中国血统、国内有着人数居于第二大民族的华人,更主要的是,其王室与中国有着委深的关系。如,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当国王的人就是在泰国,还成了泰国的“民族英雄”。还有,泰国王至今还保留有取中国名字的传统等。那么,泰国王为何非要取个中国式的名字呢?
今天的泰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号全称泰王国,当今统治泰国的朝代仍然是曼谷王朝。曼谷王朝建立至今,对泰国历史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泰国曼谷王朝开国国王拉玛一世。拉玛一世公元1737年出身泰国大城王朝贵族家庭,父亲是泰国人,母亲有华人血统,所以拉玛一世也是有部分华人血统的泰国人。
拉玛一世名查库里,他从小就习文练武,是个文武双全的贵族子弟,年轻时结识了我国广东潮汕人郑信,并且结为异姓兄弟。郑信即泰国吞武里王朝开国国王,泰国人称其为“郑皇达信”。后来,查库里娶了郑信的妹妹,两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1767年,缅甸入侵成功攻陷了大城,阿瑜陀耶王国灭亡。查库里跟随郑信在泰国东部招兵买马,仅用7个月的时间就击退了缅军,光复了大城。随后,郑信与查库里又开始攻城掠地,于公元1769年成功统一泰国全境,因此郑信和查库里被后世泰国人视为民族英雄。郑信对于泰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泰国今天的版图就是他奠定的基础。
同年,郑信在吞武里登基称国王,史称吞武里王朝,查库里作为吞武里王朝开国功臣受到了郑信的信任,被封为将军统领军队。按理说,拉玛一世是郑信的亲妹夫、好兄弟、开国功臣,理应好好辅助郑信,稳固吞武里王朝对泰国的统治,但是查库里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有了自己取而代之的归心。
公元1782年,即吞武里王朝建立13年后,也许是因为年龄大了的原因,据说郑信逐渐应得非常昏庸,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他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英明神武的开国国王。这时,45岁的查库里趁机发动兵变,废掉并杀害了郑信,把郑信的王位抢过来自己坐,建立了查库里王朝。因为查库里王朝定国都曼谷,所以称曼谷王朝。
6. 震惊:最受泰国人尊奉的泰国国王居然是一个中国人吗
小编在前几天的三篇文章中,介绍了越南历史上最厉害的五位皇帝、日本历史上最厉害的五位天皇、朝鲜历史上最厉害的五位国王,这些皇帝、天皇、国王都对自己国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但这是小编自己的看法和排名,也许不同的读者有自己的看法和排名。
阿瑜陀耶王朝纳黎萱大帝的雕像
二、阿瑜陀耶王朝纳黎萱
阿瑜陀耶王朝是泰国第二个历史朝代,又叫“大城王朝”,建立于1350年,同年灭素可泰王朝而统治泰国,享国417年,是泰国国祚最长的朝代,纳黎萱是第20代国王,1590年继承父亲坦马罗阇的王位。纳黎萱最大的历史贡献是抵抗了外敌缅甸东吁王朝入侵,维护了泰国独立,而且开拓了阿瑜陀耶王朝的疆域,使泰国疆域扩充到比今天泰国还要辽阔,所以纳黎萱被后世泰国人尊为大帝,史称“纳黎萱大帝”。
吞武里王朝达信大帝的雕像
三、吞武里王朝达信
吞武里王朝是泰国第三个历史朝代,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被外敌缅甸贡榜王朝灭亡,泰国被纳入缅甸版图,中国潮州人后裔达信领导泰国人,在两年后的1769年把缅甸人赶出泰国,泰国成功复国。同年,达信登基称王建立吞武里王朝,完成泰国统一。
由于达信是泰国人的民族英雄,领导泰国人复国,所以后世泰国人尊达信为大帝,史称“达信大帝”。泰国人还把每年的12月28日定为“郑皇节”,用来纪念达信为泰国作出的伟大贡献。
7. 泰国第五世王郑信是中国人吗
好像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泰国人。跟他同时代的后来当上泰王的那个人,并传承到现在的,他父亲是泰国人,母亲是中国人,所以说泰国皇族有中国血统。
郑信(1734年~1782年),又名郑昭,生于泰国阿瑜陀耶城。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华裔。泰国名字叫达信。
父郑镛出身于中国澄海县中外莆都(今上华镇)华富村人(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阿瑜陀耶城(中文叫大城)。娶暹罗女为妻,生郑信。不久郑镛去世,郑信为暹罗国大臣收为养子,接受泰国传统教育。长成后从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为披耶,暹罗人称为披耶达信。
1763年,缅甸军入侵暹罗,郑信率部防卫暹都。1767年4月,缅军攻陷暹都,大城王朝灭亡。郑信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基地,组织抗缅军,光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当年12月28日被拥立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随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1770年统一了暹罗全国,又多次对柬埔寨进行军事扩张。
他也派使臣到北京,入朝于清廷。
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宫廷政变中,郑信被杀。从柬埔寨前线率大军回京的却克里将军拿握政权,建立曼谷王朝。泰国政府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王节。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华裔子弟,文武双全
郑王的父亲郑镛,潮州澄海县人,清朝雍正年间航海来泰,后来在大城首都
出任征收剧场与赌坊税小官,并跟一名称“燕子”泰族女孩子结婚,生一子,取
名为郑信。
郑信生于公元1734年3月23日,星期日,大城时代毋隆葛王时代。1768年12
月28日,建立吞武里王朝;1782年驾崩,享年48岁,共育有24位王子、王女。
郑信七岁即今葛沙瓦寺学院读书,佛寺住持通理大师为郑信的启蒙老师,先
学泰文、巴利文,然后再研习三藏佛典——这些是当年泰国教育的主要课程。十
三岁完成了全部课程,由义父拍耶节悉大臣为之举行“剃顶髻”(男孩留一发髻
于头顶,将发髻剃去后,即表示已成年;同中国古代“束发”的意义相似)。剃
顶髻仪式完成后,就落发为沙弥,并前往大城城外地去的三殿寺(WAT
SAMVIHAN)继续研习佛典与巴利经文。还俗之后,义父就将郑信送入内廷充当国
王侍卫。毋隆葛国王对郑信爱护有加,除令其再研习泰文与巴利文之外,还学习
中文、印度文和缅文。
郑信二十一岁时,义父拍耶节悉大臣再为他举行落发为比丘仪式,拜葛沙瓦
寺通理高僧为师;出家为僧,共计三夏,然后还俗,仍任内廷官职。
年轻的郑信,不但接受教育的机会特多,而且勤勉好学,所以后来登上王位
后,能够自己编写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此外,他还精通律志和兵法,骑术
高明,能操多种武器,在泰国历史上,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因此,他的
功业,尤其是晚年遭遇事迹,一直成为世界学者研究的主题。
出任官职,遭遇时变
郑信在毋隆葛王时代曾先后出任以下官职:
1.任巡抚官,代表国王到泰北各城巡察,判决有关案件,为民伸冤除害,建
立了良好的声誉。
2.出任达城副官,协助城主处理有关法律事件;自此时开始,不再是内廷官
员。
3.原来的达城城主去世后,即出任城主之职;任职期间,全心全力从事发展
工作,使达城成为当年一个繁荣的城市。
毋隆葛王驾崩后,亿卡塔王继位,招郑信回京师,赐任甘烹碧城城主(甘烹
碧为当年一重要国城)。唯尚未上任,忽报缅甸大军入侵,围攻大城;亿卡塔王
于是令郑信留京师,协助御敌。
突围而出,建立基地
大城的曼普銮王朝到了亿卡王时代,国势渐衰,国防无力,内廷外朝,争权
夺势,经济萧条,,民生困苦,缅军因此乘虚而入,遣派精兵,包围大城,暂留
京师的郑信,多次领兵与敌军交战,但是士无斗气,,军备、武器不能接应。郑
信见大势已去,敌军破城,已难避免,一味顽抗,不为俘虏,亦死于敌手,光复
国土,将渺远无期。于是,决定率领五百士兵,于公元1766年1月3日,突围而
出,向东海岸地区前进,途经纳空那育、巴真、北柳、春武里,然后到达罗勇
城,并据之为基地。
再说,自从缅军包围大城国都以来,一些未被缅军征服的城镇,皆拥兵自
重,宣布独立,造成了割据的局面。缅军围城共十四个月,终于在1767年4月间
攻破大城;四百多年古都,烧毁殆尽,曾经繁荣一时的都城,顿成废墟。
大城沦陷后,郑王分析当时局势,认为要光复国土,当以扩大基地为先,于
是率领精兵,攻打尖城(即今之尖竹汶府),兵临城下,下令军士,吃过晚饭,
将锅炉碗钵等炊具,全部捣毁,明日早饭,到城内烧煮;乃破金沉舟之志。时为
1767年6月。
驱逐外寇,重建家园
郑王以尖城为复国基地,在1767年的雨季期间,制造军舰,召集泰、中壮
男,入伍为兵。郑王分析当年割据局势,认为有志统一国家,南面称王者,必须
先驱逐外寇。于是雨季才过,郑王即率领士兵五千,战舰百艘,自尖城出发,是
年11月间,军至湄南河河口,先收复吞武里城,然后逆流而上,直捣大城缅军扎
营重地——三菩提树营;缅军不能对抗,大败而归。缅军占领大城,前后共七个
月。
郑王完成驱逐外寇,光复国土大业时,年仅34岁。郑王看到大城被缅军破坏
的萧条场面,不胜悲伤,要重新修建,谈何容易?且缅军对大城地理形势了若指
掌;大城远离海口,对外通商贸易并不方便。而吞武里城面积虽小,却有“威猜
巴硕堡”为屏障,都城条件,符合当时形势,且接近海口,对外贸易,比较有
利;如遇强敌入侵,不能对抗,可退回尖城。于是,郑王遂下决定定都吞武里的
计划。在重建国家的过程中,郑王定了以下重要措施:
一是召集臣民。召集在战乱中散居各地的臣民,汇合吞府,共商建都大计;
食粮缺乏时,向外来商船购买米粮,解决民生问题。
二是完成统一。郑王认为割据局势对国家不利,一旦地军入侵,各自拥兵自
重,必定不能拒敌;于是北征南讨,历时三年,终于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三是加强国防。由于大城沦陷,生民涂炭的惨痛经验,且当年的缅甸国势尚
强,军队比泰国壮大;为了拒敌,郑王一朝,先后还得同缅军交战多达十次。因
此,加强国防,是郑王重建家园中的一个重要策划。
四是开拓国土。完成国家统一后,1771年间,郑王亲自率兵占领了柬埔寨,
任效忠郑王的柬国大臣主治国事;柬埔寨遂成为泰国藩属一直至1778年。此外,
1774年间,又先后征服了喃奔、帕、难、兰那、老挝等城。因此,郑王一朝的国
土,北边拥有老挝境内的万象、銮巴茫;南边统领甲兰单、单卡奴、沛武里;东
边拥有老挝、高绵湄公河地区,窥望越南边境;西边国土远达缅甸的毛达玛、塔
威马力、禾脑悉。
五是维护佛教。郑王在位十五年间,虽然一面拒敌,一面拓疆,终年用兵;
但对继承文化艺术,尤其是维护佛教的事,仍不遗余力;如令谕自各地搜集大藏
经文,建造佛寺和重新组织僧迦律制等措施。
彪炳功绩,永垂不朽
郑王自1767年建立吞武里王朝,1782年驾崩,大将军昭披耶卡萨斯取得王
位,迁都曼谷,建立至今的节基王朝。
郑王对泰民族做出的贡献极多,到了波·披汶颂堪元帅掌政时代(1938-
1944年),中、泰两族为了缅怀郑王的功绩,遂择定在吞府大罗门圈上铸造郑王
铜像。郑王跨骑御马,身披战衣,右手高举指挥剑,左手紧握马缰,作亲征状,
面向东方的尖竹汶府。纪念铜像自马足到指挥剑的右手,高4.20米。泰国政府于
1954年4月17日,正式为郑王铜像举行落成朝祭大典,并有两日连宵文娱活动,
当代第九世王普美蓬陛下亲临主持铜像揭幕与朝祭仪式。同年的12月28日,为郑
王登基纪念日,泰王陛下复亲临主持献花圈朝祭仪式。
自此以后,泰国政府就定于每年的12月28日举行郑王朝祭大典,并循例在铜
像地区,举行两天两夜的文娱活动。由于中、泰两民族对郑王的功业都颂扬不
已,所以每年的文娱场面,都非常壮大;铜像附近的公路,也得封锁两天。郑王
在中、泰民族心中的形象,可谓“不朽”。
8. 泰国的祖籍一般是在哪里
泰国的祖籍即泰国本土的各个名族。泰国共有30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老挝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以及苗族、瑶族、桂族、汶族、克伦族、掸族、塞芒族、沙盖族等山地民族。泰语为国语。90%以上的民众信仰佛教,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民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泰国王室最早由中国人创立,18世纪泰国的华裔民族英雄是中国广东潮汕人郑信,他复国有功,被拥立为王,统一暹罗,奠定了现代泰国的基本版图。
据粗略统计,泰国华侨华人约有900万,占全国人口的14%。据不完全统计,祖籍潮汕地区的泰国华人多达800多万。而具有华人血统的泰国人约有两千多万,约为该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8)泰国哪里的民间英雄扩展阅读:
泰国的相关介绍:
泰国在20世纪90年跻身为“亚洲四小虎”之一,但于“九八经济危机”中受重大挫折。泰国是世界的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一。
制造业、农业和旅游业是经济的主要部门。是亚洲唯一的粮食净出口国,世界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电子工业等制造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变化明显,汽车业是支柱产业,是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
泰国是世界最闻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是佛教之国,大多数泰国人信奉四面佛。泰国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和创始国之一,同时也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