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为什么求佛
㈠ 佛菩萨都知道众生在想什么,那为什么还要众生去求佛菩萨呢只要众生
首先,要知道佛教是什么?佛教,就是佛陀的教导,是佛陀对众生的教育,教育众生,告诉众生宇宙的规律、人生的真相。宇宙的规律是因果律,人生的真相是苦。佛教,就是佛告诉人,还有其它五道的众生如何离苦得乐,如何利用因果律来实现世俗的理想。
因果律是什么?就是说,所有的因都会导致一定的果,一定的果必然缘于之前所造的因。所有的人生际遇,如贫富、贵贱、美丑、苦乐、寿夭,都缘于自己的曾经的所作所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就是说,我们的命运,其实是自己造成的。我命由我,不由佛菩萨和神灵。这就是佛菩萨教导我们的真理。
但众生愚痴,不思学佛,只想不劳而获,只想通过求佛菩萨来赐给自己财富、名誉、地位、寿命,这与佛理是背道而驰的,又如果能够得到实现呢?
要知道,佛陀可以说是全知,菩萨可能也有神通了知众生的想法,但佛菩萨无法改变众生的所做所为,善恶因果,因此,无法直接改变和赐与众生什么,除了知识知智慧。而想接受佛陀的智慧,只有真信,而不是那种迷信,只想不劳而获的迷信。通过学佛,了解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从而避恶而修善,自净其意,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而离苦得乐。
㈡ 同节不同名,各地的泼水节又叫什么
在全球各地有很多地方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说到 泼水节 ,我们或许只想到泰国,想到傣族,其实还有柬埔寨、缅甸、泰国等国家过着泼水节。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各个地方的泼水节又叫什么呢?下面,随着我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
“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文雅的则用树枝湛水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泰国泼水节又名“宋干节”
每年的4月13日,一般持续3-7天。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思为新年),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庆祝活动长达三至七天。
第一天叫“网霉”(死的意思)。人们认为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头、不理发、不干活。大家去赶摆、赛龙船、放高升。
第二天叫“网脑”(臭的意思)这天被认为不干净,要沐浴、洗头、理发、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举行赶摆,放烟火,放孔明灯,把一年中的疾病、灾难和脏东西统统送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
这两天在傣历里,认为是“空日子”不称在旧年,也不算入新年。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网玛”(意为神灵,也是岁首之意)。
【结束语】看了以上内容,大家有没有更加了解泼水节这个传统节日呢。大家有空的时候其实可以多去看一点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比如光棍节、火把节的起源等。去了解后,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
㈢ 泰国求佛说得先为自己祈福要不然不灵,很多哲学家说为自己而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但又有人说为所爱人活
都对,对立而统一,就是个矛盾体。
这是个 个人与集体关系问题,集体是民族、国家、社会等,他们长期存在,但他们是由无数个个体的偶然组成必然长期存在的群体。
于是就有了人性,民族性,文化和个性,哪个都是我们的内心。
我们都会努力让自己活下去,这样就是集体的存在,集体不需要担心了——每一个人都在完成自己的分工,集体则是垂手而治,这是基础;如果个人生存无忧,会带动社会发展,也就是奉献,而社会自然另外给予奖励,称为爱和荣耀,获得幸福感,成就感,个人有时会牺牲利益个人需要,奢求精神满足,有英雄主义倾向,这会拉动社会进步,但不可以过犹不及,变成整体的虚荣甚至破坏——比较基础是必须的。
㈣ 我在泰国寺庙请了一个四面佛!可是前不久戴在身上的四面佛的佛链居然断了,我心里特别不安,大家都劝我说
你当初求佛的时候,用了一点真心灵引,于是佛像有了灵性。断链掉坠是为你挡了两劫。你可以想想最近是否有过损财损身的潜在威胁。你两次遭劫,佛像未失,说明与你有缘,应该戒斋七日,用心礼佛,然后重新佩戴。
㈤ 傣族人和泰国人是一个民族吗
傣族人和泰国人是同一个民族。
根据历史记载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Thai),老挝称做老(Lao),缅甸称做掸(Shan),中国称做傣(Dai),印度称做阿洪(Ahom),但均自称Tai。
(5)泰国为什么求佛扩展阅读:
傣族的节日习俗
1、关门节、开门节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
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3个月内,是“关门”的时间,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频繁的时期。礼佛,听佛爷讲经,7天一小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
2、泼水节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傣语称“桑勘比浴佛节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
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
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西双版纳每年过泼水节的时候,傣族群众都要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赛后就将龙船拆散放进佛寺的竹楼里保管,待第二年泼水节到来之前,再把拆散的龙船拼装起来,拼装龙舟就称之为“旱黑” 。
3、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如果情投意合,两人就相约到凤尾竹下荔枝丛中,姑娘解下腰间的秧篾饭,掀开青翠的芭蕉叶,只见喷香的糯米饭用鲜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黄一半鲜红,以芭蕉叶相隔一层又一层盛满猪脊肉、油炸干黄鳝、腌鸭蛋等美食。两人一起吃着,说着情话。吃完秧蔑饭,提亲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了。
㈥ 泰国给子什么意思
泰国当地的习俗。泰国给子是泰国人对待刚结婚的新婚夫妇求佛的一种习俗,在新婚夫妇结婚之后需要去泰国的寺庙内求子,然后僧人就给新婚夫妇一个送子观音,俗称给子。
㈦ 关于泰国玉佛寺
1\玉佛寺和大王宫在一起的,需要门票,我这个月才回来,门票现在价格是200B/人.
2\里面供的是一尊玉佛,说是泰国最受人尊重的一尊佛.玉佛高66厘米,阔48厘米,是由一整块碧玉雕刻而成。每当换季时节,泰国国王都亲自为玉佛更衣,以保国泰民安。
3\如果想求什么的话,就去四面佛,那里人气旺,很多香港明星包机只是为了去四面佛.我去过两次.四面佛一面求财,一面求生育,一面求平安,一面求健康.
4\进玉佛寺不能拍照,不能摄影,不能大声喧哗,需要脱鞋.门口和里面有工作人员引导你,所以不用担心.不要拍照是千万记住的,我两次去都看到有人拍照被工作人员指责,要求当场删除.还都是中国人,汗...
㈧ 去泰国求佛 请佛 是保佑自己家人还是朋友也可以自己带的
都保佑
㈨ 泰族与傣族是不是同一民族
泰族与傣族是一个民族。
傣族,又称泰族、掸族等,民族语言为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老挝称做老,缅甸称做掸,中国称做傣,印度称做阿洪,但均自称Tai 。
(9)泰国为什么求佛扩展阅读: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傣族的习俗:
傣族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等。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还有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