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泰国资讯 » 泰国培英学校什么时候建

泰国培英学校什么时候建

发布时间: 2023-02-18 07:36:57

⑴ 河北正定有那些中学

河北正定中学有:

1、正定县弘文中学。由资深校长吴传君创办于1996年,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燕赵北大街,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左右穿行,古老的大佛寺,现代的飞机场南北对峙,环境好。

常山郡、真定府历来是京南文化重镇,明清时代的恒阳书院,民国时期的七中八师,悠久历史丰厚的文化,孕育出弘文中学这颗璀璨明珠。

2、正定培英中学是经石家庄市教育局批准,以原河北正定师范为依托建立的全日制寄宿学校。正定培英中学始建于2005年。

培英中学实行小班教学。学校校风严谨,凡严重违纪者一经发现,开除学籍。因此办学以来校风良好,秩序井然。在这里,无论优生、差生,均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3、河北正定中学始建于1902年,由当时的正定府学和恒阳书院改设而成,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是河北省历史最为悠久的首批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

学校始名正定府中学堂,后曾更名为直隶省立第七中学、河北省第七中学、河北省立正定中学、晋察冀边区正定联合中学、晋察冀边区第四中学、河北正定第一中学,1979年定名为河北正定中学,简称正中。

网络-正定县弘文中学

正定县培英中学-正定培英中学简介

网络-河北正定中学

网络-正定县第五中学

网络-河北正定第一中学

⑵ 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校风怎么样有希望上大学吗

学校校风挺好的,能不能上大学主要是看自己的成绩和努力,学校只是辅助你学习的地方。

学校既重视教学,也重视德育。 管理很严,学生成绩比很多公办学校都强,老师很负责,校风学风都不错。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自成一体,布局和谐统一,各项设施配置齐全、先进,办学条件一流。

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运动、艺术、生活设施,是同学之间生活的家园、求知的学园、成长的乐园,身边的同学都很喜欢学习,形成了一个良性竞争。

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创办于1879年,校祖“信、望、爱”是来自美国的那夏礼博士,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

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占地面积共14770平方米,新校区有标准的运动场和游泳池,即将投入使用学校无论在硬件或软件上都以省一级学校来建设,学校已正式申报省一级学校。

我们坚信在“全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这所百年老校一定会焕发出更新的异彩,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现代英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

⑶ 台山市培英中学的历史沿革


嗣因私立学校不得设立分校,乃成立校董会,易名为台山县私立培英初级中学。1943年1月,徐浩然校长精心育才,是以校誉日隆,四方学子,负芨而来者,日见勇跃,人数大增,于是学校借用了台西路的刚德堂、刚纪慎、基督教青年会及西濠路的女青年会为中小学校舍。 1935年9月,学校获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立案,并于翌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备案。
1937年抗战爆发,日机滥炸台城,乃迁校于冲云墟。后广州沦陷,四邑受协,学校曾一度停课,稍缓,又迁回台城,中经台山“三·三”及“九·二○”两次沦陷,员生离散,校具损失惨重。尤以1944年6月24日,台城第三次沦陷,再迁校于那金乡借南华小学继续开课。学生由五百九十四人锐减至一百九十七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9月即迁回台城,重整校园,就学者接踵而至,1948年下学期,学生增至一千七百多人(其中初中教师四十九人,学生九百零七人)。鉴于校舍不敷所需,校董会由刘一非先生与徐浩然校长发起向社会募捐,并赴广州、香港等地筹款,全校师生也纷纷捐助,共集得港币二十余万元,于1948年春购地于台城猫山山腰南面建十座课室和厨房、发电机房,同年9月竣工,即迁新址上课,员工宿舍则仍用旧址。第二期工程于1948年冬在猫山西北、东北山腰建三层宿舍楼两座,中学部乃全部迁入新校舍,旧址交附小使用。
学校向与广州培英中学联系密切,学生初中毕业辄不少升学广州培英,故对学生之英文、数学、国文水准要求尤高,以期与正校程度相衔接。1947年11月省教育厅督学到台山督导,抽考全台山城各中学初二级五分之一学生,该校荣获冠、亚军。学校对学生管教一贯严格,对学生操行尤严加考核,因而“白绿”精神得以培植,学生尊师守纪,勤奋好学,服务母校,服务社会之精神,为世人所钦佩。学生毕业后升高中的入学率颇高,报考本校初中者亦十分勇跃。学校对体育亦极为重视,课外文体活动活跃,参加校外排、篮球比赛及田径运动会,常名列前三名。培英校誉,蜚声遐迩。 1950年1月,校董会派黄哲贤任校长。翌年校董会改组,推选邝炳衡、朱伯濂为正副董事长,同年3月台山县府派谭鹏飞代理校长职务。1952年9月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奉台山县人民政府令,改私立培英中学为台山县第二初级中学,并由县府委派谭锡润代理校长职务,不再设附小。
1956年9月,学校增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易名为台山县第二中学。学校校舍此时已不敷应用,得县政府支持,陆续拔款,于猫山东侧建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座、课室一座、音乐室一座,于牛山北麓建体育室一座。为美化绿化校园,师生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劳动,在猫山顶修建小花园;同时削牛山填洼地,修建成200米跑道的体育运动场一个。五十年代,本校体育人才辈出,伍毅仁校友选为国家男子排球队主力队员,荣获运动健将称号,黄婉珍校友选为省女子体操队队员,也荣获运动健将称号。
1960年,学校已有高中6班,初中14班,学生1040人,是年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2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2%。1963年贯彻国家“调整、压缩、充实、提高”方针,该校停办高中,充实初中,教学质量继续提高。1963年县数学竞赛,该校获得优良成绩。男子少年排球队参加县少年排球选拔赛,该校荣获冠军,并由陈子平校长和伍国荣老师率领代表台山往湖南长沙参加全国少年排球比赛,荣获亚军,邝沃民同学还被评为全国少年男子最佳攻球手。
“文革”期间学校受到冲击,教师被批斗,甚至调离本校。1969年虽复课并复办高中,易名为台山附城中学,惟此时不以学业为重,学校大办农场,以劳代课,以致学业荒废,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所幸者,员工悉心保护校园,故校舍设备损失甚微。 “文革”结束后,国家建设“四化”,重视教育,该校又进入振兴时期。1978年由县统一将该校重新易名为台山二中,并用学校勤工俭学的积累资金及县政府拔款,扩建了教师饭堂,第二年又建了校门。1980年又在猫山山项建教学楼一座及教工宿舍楼一座。在校园西侧一条500米长、2米高的围墙。1982年将东区两座教室与实验室的平房改建为两层的楼房。1984年县政府拔款了办公楼兼图书馆一座。1985年又建学生宿舍一座。与此同时,还添置了一批教学器材,学校面貌有所改变,教学质量又有提高,1983年以后,该校高中升学率均居县前三名之列。1983年开办职业技术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培英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中,是台山职业教育的“龙头”。
1985年1月20日,学校向县政府申请并获批准复名为台山培英中学。学校复名,海内外校友十分高兴,奔走相告,并共同为振兴母校献力。先由集资重修校门开始,进而建校友楼,建铜管乐队,开始了改造培英残旧面貌,重振校威,弘扬校誉的设想规划。
1991年3月,首先拆除猫山向南前两排残旧“白鸽笼”式的平房课室,建一座面积近4000平方米,高四层的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旅港校友黄国熙先生斥资120万元,香港培英校董会资助20万元,朱尚超校友、伍灼和校友等海内外校友也积极捐助,终使雄伟壮观的教学大楼于当年11月获成剪彩。嗣后1992年至1994年黄国熙先生又斥巨资建了具现代化标准的男生宿舍——继祖楼、女生宿舍楼——雅静楼;斥巨资建了科技楼。1992年旅加拿大校友伍伯良伉俪捐资45万元建了一座漂亮别致的图书馆;1994年他又捐资在校园西面临河滨大道处建了一座很有特色的新校门。旅美校友李畅怀先生捐资建了一座学生活动中心楼。香港培英校董会积极资助、旅新西兰校友余娟娟女士及国内外校友也积极捐资扩建了山顶花园前的教学大楼为校祖楼。1995年,黄国熙先生长子、旅美乡新黄英活先生代表其黄家兄弟,为纪念其父捐巨资建了一座国熙楼,这座楼既是能容二千多师生集会的场所,又是师生室内文体活动中心。1996年旅加拿大校友黄金趸女士、香港培英校友会以及市政府联合出资建了基础课程实验楼。1997年旅港校友李伯荣先生更是锦上添花,斥巨资250万元兴建学生生活综合楼。加上香港培英校董会和台山市教育局联合出资修建了高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学校又逐年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这样,台山培英中学得到较彻底的改造、重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1995年,台山培英中学的普高被评定为江门市一级学校。 1995年职高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职业高中。 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2002年被省教厅批准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 2006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列为省重点建设专业,是江门市及台山市职业教育骨干示范学校。 2008年6月职高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复查”。

⑷ 郑智勇的介绍

郑智勇是二十世纪初泰华社会着名人士,人们称呼他为二哥丰。他的传奇生活经历和轰轰烈烈的一生给泰华侨史增添了浓浓的色彩。但是,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却有着种种不同的说法。本文试图对种种说法加以辨认,以寻求历史的真实。
吾人见到的有关二哥丰的记载,1950年曼谷华侨报德善堂《华侨报德善堂建堂四十周年纪念刊》中对其创办人郑智勇的介绍,是目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其内容如下:
郑智勇先生,原籍广东潮安县淇园乡人。1851年诞生于暹罗,为暹籍华裔。十四岁回国,十六岁即返暹。在祖国时间仅十四阅月而已,惟爱国族爱家乡之观念特强。先生为人豪放,急公好义。所营事业,如谦和火砻及出入口诸行业,均甚发达;然莫若经营花会大赌场之着名。旅暹华侨咸称其名为“二哥丰”。当其全盛时,居暹京拍抛猜路豆芽廊地方,匾书大夫第,交游遍朝野,门下客如云。受暹六世皇御封爵衔为“拍阿努越”,并以挽赐一公路命名为“郑差哇呢”,以纪念其对国家之劳绩。
先生虽身居暹地,但对家乡兴学、修堤、筑路,义举殊多,梓人多乐道之。在暹对华侨教育之倡导,与慈善事业之匡助,也不遗余力。毕生资产,几尽投于公共慈善事业而无吝色。本堂创办之初,得先生之力不少。先生于1935年卒于暹京,享年八十有四。着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方海权在郑智勇曾经出资,修建的潮州与凤塘的必经之处的驷马桥中为驷马桥作诗,诗句有“信是南朝衍再移”,概括郑智勇好施功积的一生,将郑智勇赞叹佳极,赞其乐善好施好比南朝梁武帝萧衍。全诗曰:
驷马桥边集葆姿,
殷勤利众等平施。
翠蕊涵心轻照遍,
信是南朝衍再移。
除此之外,1955年曼谷南洋旧文化事业出版社出版的《侨贤志》中秀侠的文章〈郑智勇先生〉;王绵长的〈先贤郑智勇先生〉;1986年《汕头侨史论丛》第一辑载林风的文章〈先辈闻侨郑智勇及其所生活的时代〉;1996年曼谷泰中学会出版的《泰中学刊》载林悟殊的文章〈二哥丰郑智勇史实补正〉,这些文章对郑智勇的生平都有详细的讨论,为了弄清楚历史真相,本文参考流行的种种说法的同时,结合新近发现的资料,对郑智勇生平若干有争议之处,加以考察和补充。 郑智勇原籍广东潮安县淇园乡人,生于1851年,这一点没有疑义,时下各版本说法相同。报德善堂本和培英学校本都说:郑智勇先生于1935年卒于暹京,享年八十有四。按理《华侨报德善堂建堂四十周年纪念刊》出版时,距离郑先生去世不过十余年,撰写者可能还亲历其事,应该甚为准确才是。眼下见到的有关郑智勇的各篇文章,包括王绵长的文章在内,都依照此说。
但是,佛历2530年(1987)曼谷出版的《大安堂药行创办人陈美堂先生怀感录》中,收有郑智勇出席陈美堂追悼会的照片。陈美堂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于民国廿五年(1936)八月一日,在其家乡广东省潮阳县逝世。曼谷侨社随即举行追悼会,郑智勇(二哥丰)先生亲自参加了追悼会,有照片为证。这个旁证说明,1936年郑智勇还在人世。
民国廿六年(1937)3月6日曼谷出版的《中华民报》,其“暹地新闻”版头条标题是:“侨社闻人郑智勇先生昨天下午三时在越鹄大夫第逝世,享寿87,噩耗传出后甚为侨社人士所注意,今天下午四时举行洗水礼,参加人物必呈热闹。伍佐南、赖渠岱、刘锡如等为之执理丧事。”
消息说:郑君生前所为各项事业,曾经暄赫一时,虽妇人小子,均莫不知识郑君其名者。郑君对于祖国侨社以及暹国等各种事业贡献甚大。自暹国禁赌后,郑君私人事业遂告中落。为时至今已十八年矣。然而渠雄心未死,对前途希望甚大,且年纪虽见高老,而精神则极为矍铄。乃天不再假之以年,竟于老境萧条中,突告与世长辞矣。
同日的《中华民报》刊登讣告如下:
代讣
郑智勇先生不幸于民国廿六年三月五号下午三时在暹京寓所逝世兹定于六号下午四是在越鹄巷大夫第寓所举行洗水礼
凡与智勇先生有乡

姻谊者届时敬请莅临指示谨此代讣

伍佐南陈守明蚁光炎陈峥嵘
陈凤毅赖渠岱陈振敬刘锡如
李春荣吴生和同启
同月七日《中华民报星期刊》的报导标题是:郑智勇先生遗骸昨天下午举行洒水礼,参加者有摄政委员及侨界闻人百多人。文中写道:郑君遗骸安置寓所二楼东面房内,容颜清皙如生,右手伸出,备为各界洒水。……由刘锡如先生为招待主任。四时许摄政委员昭披耶丕猜然命驾降临,萧佛成先生亦驱车而至。
应该说,郑智勇先生卒于1937年3月5日是毫无疑义的了。他的灵柩随后运回故乡潮安淇园乡安葬。
郑智勇去世时,有子11人,女2人,男女孙28人,曾孙9人。
林悟殊先生在曼谷期间,查阅《中华民报》后写道:“郑智勇去世后归葬故土潮安淇园乡,其后裔每年以正月廿三日作为其忌日,齐集公祠祭拜,至今犹然。按丁丑年的正月廿三日,正好是1937年3月5日。由是说明郑智勇的后裔对其先祖逝世的时间,本来就是清清楚楚的;以往之1935年说,当因事过多年,始作俑者误记,尔后便以讹传讹。”此说完全正确。
而这个“始作俑者”,就是《华侨报德善堂建堂四十周年纪念刊》对其创办人郑智勇的介绍。 郑智勇是否“诞生于暹罗,为暹籍华裔。十四岁回国,十六岁即返暹,在祖国时间仅十四阅月而已”呢,学术界却有不同说法。
首先,要肯定的是,“诞生于暹罗”这话是郑智勇亲口说的。1937年1月22日郑智勇去世前半个月,暹京华侨日报记者去访问了他,在“郑智勇访问记”中写道:“我问到他的年龄。他说:‘八十六还是八十七。我记得是咸丰元年生的,肖猪。’我问:‘什么时候来暹罗的。’他说:‘我是暹罗出生的。十三岁返唐山,十五岁再来,以后就没有回去过。’”
报德善堂本的说法显然源自此说。《侨贤志》、《东南亚人物志》、1968年《泰国潮州会馆三十年》都持此说。汕头郭马风和林风亦云郑氏“出生于暹罗”。
林风先生同意郑智勇“诞生于暹罗”,但又了解到郑氏幼年在家乡的窘状,他于是写道:“他(郑智勇)父亲郑诗生是昔年旅居暹罗的一个贫苦华侨,母亲佘氏随夫寄迹异邦,夫妻流寓泰北,但日子并不好过。郑父在郑智勇八岁时(1858年)带同妻子及二个儿子(郑智勇还有一个哥哥)回归乡里,但故国灾荒频仍,家园残破,回归也难以为活,只得割别妻儿,再单身出洋,不久也客死异邦。佘氏母子贫苦无依,沦为乞丐。……为了活命,郑母佘氏不得已携儿改嫁邻县他乡。而郑已渐懂事,生性崛强,不愿寄人篱下,于是出门流浪,但衣食无着,终于在十三岁那年,只身跑到那时刚开端口不久的汕头,设法附乘一条‘红头船’飘洋过海,到暹罗去寻求活路。”
为了配合“诞生于暹罗”说,作者在这里加了郑诗生“夫妻流寓泰北”这一段说法,再把郑智勇幼年在家乡的窘状作了一番描写。
那么,郑智勇对他自己少年时代是怎么说的呢?华侨日报记者问道:“在少年做什么生意?”郑智勇答道:“纱布。我的外公给我们和我的舅父佘阿素每人四斤银。我的舅父发财达百余万铢。”还说:“我是我的父母向三宝公求来的。我的父母向三宝公说,他兄弟三人,一痳疯,一无老婆,恐怕香丁会绝,求三宝公赐得男儿。一夜,我的父亲梦见三宝公给一粒钻石还是水晶。我的父亲接过来,忽然失手坠地,我的父亲骇极,急在地上拾起来,在手掌上摆凑,幸无欠缺。三宝公说,好了,好了,不用怕。说罢吹了一口气,我的父亲就醒来了。后来,听说网咯溪有大鳄鱼一条,头在溪那边,尾巴可以架过溪。有时出,有时没。自从我出世后,这条鳄鱼没有了。人家说我是三宝公的坐骑(鳄鱼)来出世的。”
郑智勇虽然亲口说他是暹罗出生,但外间却不是没有疑问。他去世次日,曼谷民国日报发表社论“悼郑智勇君”中,就特地写道:“据说十三岁回国,十五岁归来,此后便没有再回”。明明是郑智勇亲口说的,当日的报纸还是加了“据说”两字,言外之意,对郑智勇出生地点不无怀疑。
晚近,暨南大学的王绵长和中山大学的林悟殊两人主张二哥丰出生于潮安淇园乡,他们的主要依据是郑智勇的嫡孙郑典夫的叙述。
1972年9月30日出版的《泰国郑氏宗亲会会讯》创刊号上,刊载了郑典夫的文章〈郑智勇公史略〉,对郑智勇少年时代是这样描述的:
“公元1862年一艘从中国南方港口汕头向南洋行驶的古老中国式帆船,大伙乘客在挨过千里迢迢航程,都显得神态消沉疲倦,唯有一个蹲在客舱一角落的少年人,神志仍很清醒。这少年一直在沉思,在憧憬他的未来,同舱中许多乘客没有谁去注意他,少年人望着无垠的海洋,想起慢慢给抛在后头的家乡和亲人,看着逐渐接近的海洋彼岸,内心有很多感想,此去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谁亦没料到,这个少年便是后来暄赫一时,成为传奇性的大人物“二哥丰”!
少年时代的智勇公曾经辗转到泰北边陲地方谋生,生活艰苦,但像其他南渡的乡人一样,智勇公也具有耐劳苦干的精神,他做过各职业。几十年前只要能够吃苦,个人生活是不难维持的。”
林悟殊留泰期间曾访问郑典夫氏。郑典夫生于1927年,其父法才为郑智勇第五子,是郑智勇最得力助手。郑典夫童年曾生活在其祖父郑智勇身边。
林氏写道:“在笔者采访时,郑典夫先生对其祖父生于潮安老家,持十分肯定的态度。”“就笔者分析,郑智勇之出生地,当以其后裔典夫先生所言为是。这固然是出于尊重相信直系亲属的口碑,更从郑智勇一生为人风范看,显然自幼已是打下传统中国文化的烙印。如果他是当年泰国第二代华裔,而一生回祖籍的时间又很短暂,仅仅限于少年时代的十四阅月而已,那么,他应把暹罗当为第一家乡,对于祖籍潮安淇园乡感情不可能那么浓厚。此外,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在暹罗出生并成长的少年,到了重洋阻隔的大清帝国的一个普通小县里,仅仅居住了十来个月时间,居然便对该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产生了深刻的认识。”“郑典夫根据家传口碑资料,曾陆续写了不少介绍其祖父逸闻琐事的文章。其所述的智勇公在潮安家乡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智勇公出生于潮安淇园乡,生母是在家乡为背景。如果把郑智勇定为出生于暹地,那么典夫先生所说的许多事件便都变成了其家族的杜撰,全无根据。”
郑智勇亲口叙述其少年时代和后人在潮安乡里调查的事实相去太远,叫人难以置信。而通观华侨日报记者的访问记,郑氏在其出生和出身问题上看来是有所隐讳。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郑智勇的口述和家乡调查事实及其后裔说法之间的差异呢?
我们以为,这种差异应该根据当日泰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予以辩证。出生地点之要隐讳,和廿世纪初泰国(暹罗)政府日益强烈的国家主义情绪和排华政策不无关系,出身之要隐讳,却是有难言之痛,不着边际的种种异说于是编了出来,以搪塞社会的疑惑。
据林悟殊的说法,郑智勇于1851年出生于潮安淇园乡(今潮州市凤塘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郑诗生在他出生后不久便南渡暹罗,后客死异邦。其生母佘添福失去怙持,改嫁异乡。少年郑智勇流浪街头,不得不投入潮汕的移民浪潮,单身到暹罗谋生。
王绵长也认为,郑智勇于185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为了谋取生活出路,1863年冬,年仅13岁的郑智勇便乘红头船,飘洋过海到暹罗,去寻找新的天地。
笔者以为,在郑智勇出生之前,汕头还不是通商口岸,下南洋并非易举,何况郑诗生家境贫困,加上当日风俗,妻子留寓家乡才是道理,夫妻同出南洋可能性很小。若是到了暹罗,日子不好过,更不可能有盘缠举家同返回乡。因此,郑智勇的母亲佘氏没有去过暹罗,郑智勇出生于其故乡,十余岁才过番,才是正确的说法,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郑智勇给母亲做寿的盛举,在家乡建学校、建新村、招人入姓等举止,以及他对家乡故国的热爱。 郑智勇到曼谷后,混迹于社会,在辗转流浪和吃苦中度过了少年时期。后来他加入洪门组织,一度在刘继宾的花会厂工作。中年以后,他坐上洪门第二把交椅,是为二哥。1868年底,拉玛五世十五岁登位初期,由颂勒昭披耶波隆玛哈是素立耶翁摄政。由于洪字势力强大,这位摄政王主张模仿英属海峡殖民地,对帮会采取笼络收买政策,委任帮会头人为各级官吏,或为包税官。43岁那年,郑智勇承包了政府“赌饷”,开办花会厂,因而大发其财。由此又办实业、创火砻(碾米厂)、开出入口行、办航运、银信业等,成为当年泰华社会最具权威的人物。
他成名后,对社会公益不遗余力。1902年,他参与兴建报德堂;1903年孙中山先生首次到曼谷从事革命活动,拜会了郑智勇。孙中山先生这次来暹,是来调查暹罗华侨的状况,与重要商人见面,并没有广泛地鼓动华人革命。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郑智勇慷慨解囊,大力赞助革命。他一次献出银元五万给南京政府。
1918年,他献出巨资大规模修建韩江堤防。
此外郑智勇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也值得大书特书。他去世时,《中华民报》写道:“渠最初在旧新民学校经理职,凡数年。继又出资八万,作为设立老本头培英学校之首倡。清迈华英学校亦为渠游历该地时所提倡设立者。北榄坡华校之创办,渠系发起人。”
曼谷培英学校校庆纪念特刊载“本校创办人郑智勇先生”中写道:
“先生在故乡创办智勇高小学校,修堤筑路,梓人多乐道之。在暹赞助报德善堂及倡办清迈华英学校,均甚积极。培英学校之创办,更为先生大力所完成。”
郑智勇最初主办曼谷新民学校,1916年首倡培英学校,他捐款为数最巨,达四万二千铢六百铢。培英学校于1920年建成开学。
至于清迈华英学校的建立和郑智勇有关,有必要提一提,因甚少人提及此事,连清迈华人对华英学校建立的年代也语焉不详。
我们查阅1937年3月14日《中华民报星期刊》的〈本报清迈特约通讯〉,云:“清迈华英学校开追悼郑智勇先生大会(该校为郑先生所发起创设者)。追悼大会上,主席杜友士先生报告云:在郑先生足迹未履清迈之前,本端口华侨虽众,然对于华校之设尚付阙如。殆民国六年,郑先生来迈,目击华侨子弟众多,对于华校之设极为重要,遂慷慨首先捐资二千铢为创华校倡导也。郑先生登马一呼,侨胞呐应,华英学校于焉诞生。此后,郑先生遂被选为华英学校永远名誉总理。”
从1937年华英学校追悼郑智勇先生大会上杜友士先生的讲话,我们可以肯定,华英学校创办于民国六年(1917年),而不是清迈华校校友刊物所云的1901年。
1932年出版的《国民日报五周年纪念刊》暹罗华侨教育部分,丘心婴先生在文章中记载了当日暹罗各地华侨学校名单,其中提到,青迈端口(清迈)华英学校创办建立于民国六年。
因此,清迈最早的华校华英学校是郑智勇于民国六年到清迈时倡议创办的。 《中华民报》报导郑智勇逝世的消息时说:自暹国禁赌后,郑君私人事业遂告中落。为时至今已十八年矣。泰国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禁赌呢?
有一位名叫攀尼·布勒的泰国女学者用了十年时间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公元1914年至1939年间泰资本从兴盛到没落的经验教训》,书中介绍了二哥丰的历史及其事业走下坡的原因。文章写道:
导致二哥丰在金融方面遭受毁灭的失误,发生在拉玛五世王在位的最后一年。那一年,暹罗政府增收华人人头税(从四铢)为六铢,其数目和泰人壮丁税一样。作为华侨领袖,二哥丰带头反对,搞罢市和示威,国家要人很不满意。
主管内政的高官昭披耶戎玛叻曾评论二哥丰说:“……津丰洒了许多钱,做了许多好事,使中国的华人敬仰他。在曼谷,无论做什么好事,津丰都比别人做得多,曼谷的华人也喜欢他。泰人却怕他……。这回华人反对人头税是很痛心的事。……要管好华人保持社区平静,首先要削弱津丰的财力。”(津丰即华人丰)
由于二哥丰的经济基础在于当包税人,政府废除包揽酒税、鸦片税和赌饷时,他的金融地位受到打击。1917年,当政府最后取消花会时,二哥丰欠下总数达637,000铢的税金,被控破产,豆芽廊一带的房屋(大夫第)和排屋(今中央警署一带)都被没收。1924年,拉玛六世特恩准他继续居住大夫第,不必交房租,还免了欠下的三十余万铢债务。
《中华民报》采访郑智勇时问到他的屋子,记者问:“近来有人想租这儿做学校,有这件事么?”他说:“没有,这是皇家给我住一世人的。从前这儿是瓮菜地,后来用人工填成的。我因租日本船夫玛鲁亏本了,日本要来封厝。皇家划准给我住的。”
这则报导亦可证明上述文章描写是准确的。
郑智勇死后,大夫第即被政府收回。那时,潮人侨领蚁光炎、赖渠岱、郑子彬、余子亮、陈景川、廖公圃等人正在筹办潮州会馆,寻觅馆址,遂租大夫第为建馆地址。大夫第后来改为中央警署,后来又拆建为今日模样的拍帕猜警署。
郑智勇死后,《中华民报》报导说:“渠待人接物,极为和蔼,不分贫富,均一视同仁,尤以对贫苦侨胞之施济,更不吝啬。乃自事业失败后,门庭顿呈冷落,个人费用,只靠收取大夫第前之屋租度日。第内陈列,甚为简单。情况与前全不相同。”
这里,“个人费用只靠收取大夫第前之屋租度日”之说并不准确。 郑智勇是一条好汉。他早期的模样如何,不见于文字,但他的晚年风采尚可见到。他去世前一个半月,曼谷华侨日报记者去访问他。记者写道:
人家传说,当他有钱的时候,家乡的母猪亦挂金耳环。我问这是事实吗。他说:“那不过是故意做的,因为人家说他乡里富,我说叫他来看我的猪母,金耳环也挂住了。有钱的时候,怎么花用也不在心上,好像题老本头,人家说题上四万铢了。问我要怎么?。我说四万铢要做什么用。我来,叫老万成出二万,新万成出二万,座山黉利出二万,还有,咳,谁了,亦出二万,一共八万,我亦出八万。其他再去题,共出若干,我亦同样出若干,不够我包尾。题完了问说什么时候交钱。我说就是明天一齐摆出来。做事要这样才会进前。我是直人,要做就做,所以那时候,人家叫我做李元霸,或是乌面成都。”
1974年元旦,丁文映先生于京华日报特刊刊载〈蚁光炎主席与我〉一文,其中叙述到蚁光炎先生带领他去见郑智勇的情节。文章对会见场面有着生动的记述:
我们经过的是一条小小灰路(水泥路),穿过草场直抵大厦,从正厅侧登楼,脱下鞋子,小心翼翼地轻步跟着女仆迁居,进谒这位名震四海的“二哥丰”。他的银霜头发蓬松,两抹白胡子,上衣白开胸衫,下穿沙龙(桶裙),坐在正中坑床上,样子已经是呈现暮气沉沉了。殊料他叱问“谁呀”的声音确实洪亮,直似铜钟声响,把我吓得身麻半截。
“我是晚辈蚁光炎。”我的姨夫是一片诚恳和恭敬的态度,更教我非小心应付不可。商会主席说是晚辈,我应该连辈都没有了。
“光炎?你啊,我认识,我认识!”这到底有点依老卖老了,连商会主席都可以不认识吗?
“没有什么事打扰,我带甥儿来向你老人家请安!”我很快合十为礼,但他却连瞅都不理睬,竟是大声嚷着尿急,随身的女仆很快捷地捧着痰壶挨上前来,掀起沙龙,很巧妙的遮蔽让他畅行方便,这片刻的时间,他闭着眼睛,好像很消受似的,尿声一停止,就开始注意到我了。
“外甥小子,你叫什么?行进前来。”蓦然想起国民日报记者心婴兄曾告诉我,有机会会见“二哥丰”时,应留意他眼睛里出现双瞳,有和舜帝一样的异禀。……
“你在看什么?有什么好看?”他狠狠的盯住我,好像要做作似的。忽然又立改态度,笑迷迷的对我表示好感。
“你这个外甥狗,有意要来探我的秘密,要看就看个清楚吧,再走进前来。”亏他还伸长脖子给我看个便。
丁文映先生的描述生动异常。二哥丰这位市井英雄的爽朗形象跃然纸上。
作为资本家,二哥丰失败了,因为他攒到大量财富,却没有用于投资,以寻求更多的利益,或对他开创的事业加以发展。他反而按照亚洲人的社会价值观念行事,爱家乡,爱亲朋。他秉性慷慨,仗义疏财,对社会上贫穷的人满是同情心,还敢于出面保护他们。
他去世前对华侨日报记者说:“我的心志是顾中原,现时世界(时局)还未合一,我欲帮辅,使中原给人钦服。”
二哥丰是值得推崇的人物。
参考资料:
【1】1937年3月曼谷《暹京中华民报》、《华侨日报》和《民国日报》
【2】《华侨报德善堂建堂四十周年纪念刊》“本堂创始人事略”,1951
【3】秀侠〈郑智勇先生〉,见《侨贤志》,南洋旧文化事业出版社,1955
【4】王绵长〈孙中山先生与二哥丰〉、〈先贤郑智勇先生〉
【5】郭马风〈二哥丰一暹华社会的一个传奇人物〉《汕头文史》1985年第二期
【6】林风《先辈闻侨郑智勇及其所生活的时代》,《汕头侨史论丛》第一辑1986【7】培英学校七十周年校庆纪念特刊(1920-1990)
【8】林悟殊《二哥丰郑智勇史实补正》,曼谷泰中学会出版,《泰中学刊》,1996【9】攀尼·布叻《1914-1939年间泰国资本家的特征》,Pan?鄄thakit PubIishing,2002年1月出版(泰文)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6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9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