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皇家橡树在哪里
‘壹’ 二战知识--参战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人员伤亡是惊人的。据资料统计:战争期间,世界各国的人口伤亡达9000万人以上。其中欧洲的伤亡人数为:苏联约2000万,波兰约600万,南斯拉夫约150万,荷兰和比利时共约30万,英国和不列颠其他国家共约50万,德国约650万;在亚洲,中国约1800万,越南约200万,菲律宾约110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据统计,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00亿美元。
其中,苏联损失6790亿卢布,等于苏联全部财产的1/4。法国在战争中经济损失为1.4亿法郎,相当于法国战前三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波兰损失200亿美元,捷克斯洛伐克为2000亿克朗,南斯拉夫为91.45亿美元,比利时为1750亿比利时法郎,英国为250亿英镑,荷兰为114.25万荷盾,中国也高达百亿美元之巨。
下面的所有数据来源于公开发表的军史资料。
军事开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按年计算的最高值)
美国---英国---苏联--德国---日本
43.4%--55.7%--55%---67.8%--49.7%
武器生产:
(数量单位:千)
------德国---苏联----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
枪支--11585--12139---3577---14263--3200----6367
机枪--1175---7690----225----2614---107-----938
火炮--399----834-----84-----651----32.1----491
坦克--46.3---104.8---4.8----99.5---1.9-----29.3
飞机--89.5---132.6---35.1---192----7.6-----94.6
*苏联的枪支数不包括冲锋枪(总数大约在700万左右)。
*日本火炮含50mm掷弹筒。
*“强击炮”和坦克歼击车按坦克计算。
*(除日本外)飞机只计算一线作战飞机,不包括辅助飞机。
*苏联大量制造的“夜鹰”(由民用飞机改造来的辅助轰炸机,基本只用来夜间攻击,总数在3.6万架以上)未包括在内。
*美国生产的辅助飞机总数为10.4万架。应认识到,对美国来讲运输机很多也是在“一线作战”。
主要经济品生产
--------------------德国---苏联---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
粮食(百万吨)--------169.5--404.4--111.1--837----72.5----89.4
钢铁(百万吨)--------187.7--93.6---48-----511.7--13.4----99.2
电力(10亿千瓦时)----414----282----242----1678---123-----315
石油(百万吨)--------46.2---172.1--20.4---1466---6.4-----93.5
煤炭(百万吨)--------3455---903----411----3758---81------1464
*英国包括从殖民地输入。
*日本包括从占领国输入,德意情况不明。
由此我们可以推算一下单位原材料生产出的军工产品:
按电力:
------德国--苏联--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
火炮--964---2957--447---388---261-----1558
坦克--112---371---20----59----15------93
飞机--216---470---158---114---62------300
按钢:
------德国--苏联--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
火炮--2126--8910--1750--1272--2395---4950
坦克--247---1120--100---194---142----295
飞机--477---1417--732---375---567----954
从这个结果看,被誉为“最精良”的德国武器不过而而。因为它不符合世界大战对武器的要求:不是性能好,而是单位投入的总作战效能最高。从这点上讲,苏联设计师做的最好。虽然苏联战斗机被有的人嘲笑为“农民用斧子砍出来的”,但其性能并不差——当然,性能虽过得去,可谁能要求更多呢?但是,考虑到性能的差距之后,德国的单位投入所产出的总作战效能仍然是第二位的。
英国武器性能稍差,但总算单位生产率不低,还弥补了一些。至于意大利和日本,表现差情有可原:资源少,工业不发达,武器差劲,数量又不足(虽然单位生产率并不太低)……
美国是个特例:美国的主要作战舰艇是战时生产的,同时要把大量的生产能力用于运输船和小型护航舰艇的建造,而日本则主要依靠战前已拥有的舰艇。而且,美国在研制原子弹。因而美国的情况和其他国家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即使如此,美国以最发达的技术,单位生产率却最低,还是因为美国没有“享受”到切肤之痛啊。
二战主要参战国贡献度指数
二战主要参战国贡献度指数
击毙德军比例 击毙日军比例
苏联 88% 4%
美国 6% 64%
英国 6% 8%
中国 0 22%
因此 苏联=88% * 50%+4%* 50% = 46%
美国=6%* 50%+ 64%* 50%= 35%
英国=6% * 50%+ 8%* 50%== 7%
中国=22%*0.5=11%
所以 苏联=46%
美国=35%
英国=7%
中国=22%
说明 德军在苏联战场以外的战场阵亡12%,很难说清是谁击毙的,
姑且算美英两国各击毙6%,另外日本和德国在法西斯阵营中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不能等量齐观,但这里姑且采用简单加权,算它们的权数各为50%,另外,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战果也一并算入英国了。此外,意大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就忽略不计了。
二战参战国海军战列舰清单
美国海军战列舰
佛罗里达级:犹它号BB31(靶舰)
俄明级:怀俄明号BB32(靶舰)、阿肯色号BB33
纽约级:纽约号BB34、得克萨斯号BB35
内华达级:内华达号BB36、俄克拉荷马号BB37
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号BB38、亚利桑纳号BB39
新墨西哥级:新墨西哥号BB40、密西西比号BB41、爱达荷号BB42
田纳西级:田纳西号BB43、加利福尼亚号BB44
科罗拉多级:科罗拉多号BB45、马里兰号BB46、西弗吉尼亚号BB48
北卡罗来纳级:北卡罗来纳号BB55、华盛顿号BB56
南达科它级:南达科他号BB57、印第安那号BB58、马萨诸塞号BB59、亚拉巴马号BB60
衣阿华级:衣阿华号BB61、新泽西号BB62、密苏里号BB63、威斯康星号BB64
阿拉斯加级:阿拉斯加号CB1和关岛号CB2。(超大型巡洋舰?/战列巡洋舰?争论中!)
美国海军战列舰总体来说以内华达级(采用“亦有亦无”的部分装甲防护)和北卡罗来纳级(采用“装甲围舱”的匣式结构)做为战舰设计上的分水岭呈渐进式的发展。
战争期间损失了亚利桑那号和俄克拉荷马号战舰,以及靶舰犹它号。全部是在珍珠港损失的。
太平洋战争中各型战舰的任务进行了重新划分,以北卡罗来纳级为界,新型快速战列舰的主要任务是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掩护。旧型战列舰的主要任务是支援两栖作战。算是为战列舰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二战美国海军战列舰的结局:
犹它号(靶舰),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沉。残骸作为纪念遗址保留在原地
怀俄明级:
怀俄明号(训练舰),1947年退役,出售给纽约Lipsett公司解体
阿肯色号,1946年作为原子弹爆炸靶舰沉没。残骸位于比基尼环礁内,为美国政府财产
纽约级:
纽约号,在比基尼实验中严重受损。1948年作为靶舰在珍珠港外海沉没。残骸位置在北纬49度48分,西经158度32分24秒,水面下1200米处。残骸为美国政府财产
得克萨斯号,在得克萨斯圣哈辛托作为博物馆舰保存
内华达级:
内华达号,1948年作为靶舰在珍珠港外海沉没。残骸位于北纬58度,西经159度17分,水下1300米处。为美国政府财产
俄克拉荷马号,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倾覆。1943年浮扬,1946年出售给拆船公司。拖回美国本土途中遇风浪沉没
宾夕法尼亚级:
宾夕法尼亚号,在比基尼实验中严重受损。1948年作为靶舰沉没。残骸在夸贾林环礁内,为美国政府财产
亚利桑纳号,1941年被炸沉。残骸作为美国国家公墓保存,为美国国家财产
新墨西哥级:
新墨西哥号,1947年出售给纽约Lipsett公解体
密西西比号,战后作为导弹试验舰保留。1956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
爱达荷号,1947年出售给纽约Lipsett公解体
田纳西级:
田纳西号,1959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
加利福尼亚号,1959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
科罗拉多号,1959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
马里兰号,1959年出售给Learner公司解体
西弗吉尼亚号,1959年出售解体
北卡罗来纳号,战后作为纪念舰保留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明顿
华盛顿号,1961年出售给Lipsett公司解体
南达科它级:
南达科他号,1962年出售给Lipsett公司解体
印第安那号,1962年出售给Lipsett公司解体
马萨诸塞号,作为纪念舰保存在马萨诸塞州Fall River
亚拉巴马号,作为纪念舰保存在亚拉巴马州莫比尔
衣阿华级:
衣阿华号,停泊在旧金山。作为封存舰只保留
新泽西号,停泊在新泽西州,作为博物馆舰开放
密苏里号,停泊在珍珠港亚利桑那号残骸旁边,作为博物馆舰开放
威斯康星号,停泊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港,向公众开放
倭国海军战列舰
金刚级:金刚号、榛名号、雾岛号、比睿号
扶桑级:扶桑号、山城号
伊势级:伊势号、日向号
长门级:长门号、陆奥号
大和级:大和号、武藏号
大和级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大和级两舰均是在挨了三十枚左右的炸弹及鱼雷才沉没的。
倭军战列舰在战争期间除长门号以外全部沉没。其中扶桑号毁于炮战;比睿号、雾岛号炮战受重创在空袭的威胁下自沉; 金刚号、山城号被鱼雷击沉; 榛名号、大和号、武藏号被航空兵击沉。 陆奥号毁于事故。 三十年代以来倭国只有大和级两艘服役,看看美军二战中服役的战舰数量,倭军岂有不败之理。
长门级、大和级在大战期间惟恐被击沉而挫了士气很少出战(戏称柱岛舰队),扶桑级、伊势级过于老旧很少投入一线,却只有金刚级这种倭军中最老式战列舰驰骋大样,原因也是航速和续航力。另外倭军战列舰都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异常高大的宝塔式多层上层建筑和桅杆。很好辨认。
二战倭国海军战列舰的结局:
金刚级:
金刚号:1944年11月21日在台湾附近海域被美国海狮号潜艇击沉;
比睿号:1942年11月13日在萨沃岛海战中遭美国巡洋舰队重创,次日遭美国飞机攻击,被迫自沉;
榛名号:1945年7月19日和28日在吴港被美国飞机攻击,坐沉在锚地;
雾岛号:1942年11月13日在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夜战中遭美国华盛顿号和南达科他号战列舰重创,次日被迫自沉;
扶桑级:
扶桑号: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夜战中被美国战列舰击沉;
山城号: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夜战中被美国战列舰击沉;
伊势级:
伊势号:1945年7月28日在吴港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1947年打捞解体;
日向号:1945年7月28日在吴港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1947年打捞解体;
长门号: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重创,停泊在横须贺一直未能修复,战后作为战争赔偿交付美国,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环礁原子弹爆炸试验中倾覆沉没;
陆奥号:1943年6月8日在广岛湾由于事故发生大爆炸沉没;
大和号:1945年4月7日冲绳天号作战途中在九州坊之岬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武藏号:1944年10月24日莱特阿号作战途中在锡布延海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英国海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
旧式战列舰
铁公爵级:铁公爵号(作为海军舰艇母船使用)
伊丽莎白女王级: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巴勒姆号、勇士号、马来亚号
复仇级:复仇号、决心号、拉米里号、皇家橡树号、君权号
声望级:声望号、反击号
/胡德号/
纳尔逊级:纳尔逊号、罗德尼号
英王乔治五世级:英王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豪号
新型战列舰
前卫级:前卫号
英国在一战结束至二战前投入建造的条约型战列舰为了追求防护性能从而导致在航行性能上都有重大的缺憾,这和英国国力衰退有很大关系。
开战时英国战列舰队以一战时服役的两级战列舰为中坚,在战争中这种老式战舰不断改进在护航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战争期间共损失5艘,巴勒姆号、皇家橡树号被U艇击沉;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战列巡洋舰、铁公爵号舰艇母船被航空兵击沉;胡德号炮战中被击沉。其余在战后相继拆除(英国佬对那些有功于他们的东西都挺狠的,无论是居功至伟的丘吉尔首相还是战功卓着的厌战号战列舰,过河就拆桥,使完便抛弃)。
二战英国海军战列舰的结局:
伊丽莎白级:
伊丽莎白女王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
厌战号:1947年12月出售解体,在拖往战列舰“屠宰场”的途中挣脱拖带的缆绳,在康沃尔郡海岸搁浅(比较不屈不挠)。不过后来还是就地拆解了;
马来亚号:1948年2月出售解体;
巴勒姆号:1941年11月在地中海被德军U331号潜艇击沉;
勇士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
复仇号:1948年9月出售解体;
决心号:1948年5月出售解体;
拉米里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
君权号:租借给苏联,1949年2月归还,4月出售解体;
皇橡号:1939年10月在锚地斯卡帕湾被德国U47号潜艇击沉。
纳尔逊号:1949年3月出售解体;
罗德尼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
英王乔治五世级:
英王乔治五世号:1958年1月出售解体;
威尔士亲王号:1941年12月被倭军航空队的飞机击沉在马来海域。
约克公爵号:1958年2月出售解体;
安森号:1957年12月出售解体;
豪号:1958年6月出售解体。
前卫级:
前卫号:1949年开始作为训练舰和皇家游船,于1960年拆毁。
声望级战列巡洋舰:
声望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
反击号:1941年12月被倭军航空队的飞机击沉在马来海域。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1941年5月在追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中战沉。
德国海军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
老式战列舰
赫尔戈兰级:
黑森号 Heisse:作为无线电靶舰使用。战后赔偿给苏联
德意志级:
汉诺威号 Hannover:靶舰。战后拆毁
施莱辛号 Schlesien:作为布雷舰使用。战争末期在施韦内明德搁浅作为岸炮台。战后解体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 Schleswig-Holstein:被炸沉,残骸打捞起来后赔偿给苏联
袭击舰
德意志级 Deutschland Class
德意志(吕佐 Lutzow)号:1945年在施韦内明德凿沉。战后由苏联打捞解体
舍尔海军上将号 Admiral Scheer:在基尔的德意志工厂被炸倾覆。战后解体
斯比伯爵号 Admiral Graf Spee:1939年在乌拉圭蒙的维地亚自沉
大型袭击舰/战列巡洋舰 9
沙恩霍斯特级
沙恩霍斯特号 Scharnhorst:1943年在北冰洋被皇家海军击沉
格奈森瑙号 Gneisenau:1945年在格丁尼亚港凿沉。1947年由波兰解体
战列舰
俾斯麦级
俾斯麦号
提尔皮茨号 Tirpitz:1944年被炸倾覆。战后由挪威解体
德国海军战舰因为要面对大量的英国舰队,所以在设计理念上与其他各国略异,基本上可以归纳出几个特点:
装甲厚:因为火力,机动力与防御力中很难三者兼顾,德舰采"重装甲"主义是牺牲火力来换取的,多一门炮不一定打得到敌军,多一寸装甲可以抵挡多发敌舰的炮弹。
速度快:德舰拥有世界一流的引擎,因为数量居于劣势,有较高的速度才能采用"打带跑"战术,否则英军玩起"一换一"战术,德舰就被耗光了。
火控优良:精度奇佳的光学瞄准仪与雷达,配合其火炮优良的冶金技术,炮击的威力与准度相当可观。
外观相似:德国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军备,故虽在造舰技术上虽有先进的理论,却缺乏实务经验,故其船舰设计略嫌保守,每型船舰都像是同一版本的不同比例,外观都差不多。
法国海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
旧式战列舰:
科尔贝级:科尔贝号(后改为训练舰)、海洋号(后改为训练舰)
普罗旺斯级:普罗旺斯号、布列塔尼号、洛林号
条约型战舰:
黎塞留级战列舰:黎塞留号、让·巴尔号(二战爆发时未完工)、克莱蒙梭号(二战爆发时在建)
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
法国的条约型战舰的主炮很有特色,主炮塔由两对双联炮组成一座四联装炮塔。双联炮是一个整体,许多部件两门共用,主炮装弹高低角没有限制,减轻了重量,提高了射速。法国条约型战舰(及英国纳尔逊级)的这种主炮排列方式,优点是装甲防护重点地带集中在军舰的中前部,可以减少全舰装甲的重量,缺点是主炮集中在一起,战时的战损率会增加;射击时存在死角。
可惜的是二战中法国在陆上败得太快,法军被德军秋风扫落叶般的打跨了,海军不但失去了表演的机会,还成为列强虎视耽耽的一块肥肉。
战争期间损失8艘,战列舰布列塔尼号被英国舰队击毁,科尔贝号和巴黎号被英国“接管扣押”。战列舰海洋号、克莱蒙梭号被德军缴获,后被炸沉。战列舰普罗旺斯号、战巡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自沉。
科尔贝级战列舰(Courbet Class)
科尔贝号(Courbet)1939年改为训练舰,1940年7月3日由英国皇家海军接管,后加入自由法国海军作为防空警戒舰使用。1944年6月9日作为阻塞船凿沉在诺曼底。
海洋号(Ocean)原名让·巴尔号,1936年改名海洋号,1938年改为练习舰,后被德军俘获,1944年3月7日受到盟军轰炸,1944年3月15日被德军炸沉,后被法国打捞队打捞上来,于1946-1947年在土伦拆毁。
布列塔尼级战列舰(Bretagne Class)
布列塔尼号(Bretagne)1940年7月3日被英国皇家海军“H”编队(包括勇士号和决心号战列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击沉于米尔斯克比尔,1952年法国打捞队将其打捞并拆毁。
洛林号(Lorraine)1940年7月在亚历山大港被英国军队解除武装,后加入自由法国海军,1954年1月拆毁。
普罗旺斯号(Provence)1940年7月3日在米尔斯克比尔被英国皇家海军“H”编队重创搁浅,返回法国本土后于1942年11月27日在土伦港自沉,1943年7月11日被德军打捞起,1944年作为阻塞船再度被凿沉,1949年4月再次捞起并于1951年拆毁。
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Dunkerque Class)
敦刻尔克号(Dunkerque)1940年在米尔斯克比尔被英国皇家海军“H”编队击伤。于1942年11月27日在土伦港自沉,1943年意大利打捞队曾对其进行拆卸,1945年法国打捞队将其舰体移出船坞,1958年出售并拆毁。
斯特拉斯堡号(Strasbourg)1940年7月在米尔斯克比尔受到英国皇家海军“H”编队攻击,逃抵土伦,1942年11月27日在土伦港自沉,1943年意大利打捞队对其进行拆卸,1944年德国人将其舰体用于阻塞主航道,1944年8月18日遭受盟军轰炸受到重创并搁浅,1955年出售并拆毁。
黎赛留级战列舰(Richelieu Class)
黎赛留号(Richelieu)在整个战争中,黎塞留号先是作为维希海军最强大的战舰而屡次遭受盟军袭击,后又逃至盟国,1943年2月驶抵美国进行改装,1944年起加入英国远东舰队,直至战争结束。1945年10月3日至12月29日参加了法军在印度支那的军事行动。1956年转入预备役,至1964年拆毁。
让·巴尔号(Jean-Bart)1942年11月在卡萨布兰卡遭到美国第34特混舰队攻击,被马萨诸塞号战列舰和美军舰载机重创,严重受损一直到战争结束。1946年开始继续建造工作,1955年5月全部完工,1956年11月参加了英法联军对埃及进行的塞得港登陆作战,后作为练习舰直到1961年,1970年拆毁。
意大利海军战列舰
旧式战列舰
加富尔级:加富尔公爵号、儒略·恺撒号
杜里奥级:杜里奥号、安德列·多里亚号
新式战列舰
利托里奥级:利托里奥号(后改叫意大利号)、维多里奥·威尼托号、罗马号、帝国号(在建)
意大利投入战争时三军备战不足,被英军夜袭塔兰托后意国海军更是没了精神,此后再未恢复元气。
意大利的战争潜力很差,资源也不足,举例来说加富尔级等战舰改装时的320mm主炮是用原装备的305mm炮铣成的;到了战争后期居然将战舰用来充当兵营!可见意国海军之窝囊。要说意国战舰的优点就是其381mm/50倍口径主炮的射程极长达到42,800米。
战争期间帝国号未能完工,后被德军虏获。恺撒号退役,加富尔号、罗马号被航空兵击沉。意大利号、威尼托号和恺撒号战后被分别赔偿给美、英、苏战胜国。
意大利海军二战期间的战列舰:
加富尔伯爵号 Conte di Cavour,1940年12月在塔兰托军港被英国飞机炸沉。1941年浮扬,拖到的里雅斯特船厂。修理工作从1943年初开始。1943年10月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船员将其自沉。德国将其打捞出水,1945年2月被美国飞机炸沉。
儒略·恺撒号 Giulio Caesar,1943年之后被盟国拘留在马耳他和苏伊士运河的大苦湖。战后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给苏联,改名“新罗西斯克”号。1956年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内爆炸沉没。推测原因为触到二战遗留水雷。
杜里奥级
杜里奥号 Caio Duilio,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1944年后作为意大利海军训练舰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体。
安德列·多里亚号 Andrea Dolia,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1944年后作为意大利海军训练舰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体。
利托里奥级
利托里奥号 Littorio,后改名意大利号 Italia,在塔兰托空袭中受伤。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根据联合国对意和约,于1947年解体。
维多里奥·威尼托号 Vittorio Veneto,在塔兰托空袭中受伤。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根据联合国对意和约,于1948年解体。
罗马号 Roma,1943年随意大利海军舰队驶往马耳他投降时,被德国炸沉。
帝国号 Impero(未成舰),1943年9月被德国俘获,作为靶舰使用。1945年2月被美国炸沉,1947年打捞并拖往威尼斯近海搁浅。1950年解体。
二战期间苏联海军的战列舰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原马拉号战列舰。战争期间作为浮炮台使用。在波罗的海配合红军进行岸轰任务。多次遭到德国轰炸,舰体损坏严重。1955年解体
甘古特号,原十月革命号战列舰。战争期间作为浮炮台使用。在波罗的海配合红军进行岸轰任务。1952年起作为训练舰使用。1957年解体
塞瓦斯托波尔号,原巴黎公社号战列舰。战争期间作为浮炮台使用。在黑海配合红军进行岸轰任务。1947年改为训练舰。1956年解体
租借战列舰:
复仇级
君权号(阿尔汉格尔斯克号):1944年获得,主要用来在北极航线护航。1949年归还英国,同年解体。
‘贰’ 世界上奢侈品手表都与那些
世界最大的几个钟表集团包括:
斯沃琪集团 历峰集团 LVMH集团 劳力士集团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独立钟表品牌。
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
总部位于瑞士伯尔尼,是世界上最大的手表生产商和分销商。零售额占到全球份额的25%。
斯沃琪总部在全球拥有160个产品制造中心,主要分布在瑞士、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维尔京群岛、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
旗下拥有数十个主要的手表品牌,大家比较了解的是Omega欧米茄, Tissot天梭,Longines浪琴, Rado雷达,CK(Calvin Klein),Swatch斯沃琪。 另有Flik Flak、Mido美度、Breguet宝矶、Hamilton汉密尔顿、Certina雪铁纳、Blancpain宝珀、Glashutte格拉苏蒂、Leon Hatot、Jaquet Droz等。
Swatch的故事始于1978年,当年瑞士的钟表业受到日本竞争的巨大压力。Ernst Thomke博士受命作出对策,要他的技术员研制一款比日本表更佳、更纤细的石英表。六个月后,SMH集团的表芯部门造了一款只有2毫米厚的原型,是当时世上最薄的石英表。最后的生产型号,更减去51个零件,表面藏于一个防水的胶壳内。而且防震、耐用,最重要的是价钱廉宜,他们称之为Swatch,时为1983年3月,自此成为世上最畅销的手表。
Swath(斯沃琪),名字中的“S”不仅代表它的产地瑞士,而且含有“second-watch”即第二块表之意,表示人们可以像拥有时装一样,同时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SWATCH不仅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手表,同时还将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观念:手表不再只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和单纯的计时工具,而是一种“戴在手腕上的时装”。
历峰集团(Richemont)
瑞士奢侈品公司,它由南非亿万富翁安顿·鲁伯特(Anton Rupert)于1988年建立。公司涉及的四个商业领域是:珠宝、手表、附件以及时装。从2004年以来,按营业额计算,它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公司,排名在路易·威登(LVMH)和巴黎春天(PPR)之间。集团主要下属手表品牌包括:
卡地亚 (Cartier S.A.):珠宝、手表等
梵克雅宝 (Van Cleef&Arpels):珠宝、手表等
伯爵 (Piaget):珠宝、手表等
江诗丹顿 (Vacheron Constantin):手表
朗格 (A.Lange&Sohne):手表
积家 (Jaeger-LeCoultre):手表
沛纳海 (Officine Panerai):手表
万国 (International Watch Co):手表
名士 (Baume et Mercier):手表
万宝龙 (Montblanc):笔和手表
登喜路 (Afred Dunhill):服饰和手表
LVMH集团简介
法国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Moet Hennessy - Louis Vuitton, LVMH Group)由贝尔纳·阿尔诺(Bernard Arnault)将全球着名的皮件公司Louis Vuitton与酒业家族Moet Hennessy于1987年合并而成,旗下拥有50多个品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精品集团。集团主要业务包括以下五个领域:葡萄酒及烈酒(Wines & Spirits)、时装及皮革制品(Fashion & Leather Goods)、香水及化妆品(Perfumes & Cosmetics)、钟表及珠宝(Watches & Jewelry)、精品零售(Selective Retailing)。
有赖于品牌发展策略和国际零售网络的扩张(全球分店总数超过1,700家),集团自1987年成立以来迅速发展壮大,已拥有超过59,000名雇员,其中68%分布在法国以外。其中钟表类品牌主要包括:
豪雅表(TAG Heuer):成立于1860年,主营钟表及定时器。
真力时表(Zenith):成立于1865年,主营钟表及定时器。
迪奥(Dior):成立于1985年,主营腕表及书写用品。
芬迪(FENDI):成立于1925年,主营服饰、皮具及腕表。
佛列德(Fred):成立于1936年,主营珠宝、顶级珠宝及腕表。
夏慕(Chaumet):成立于1780年,主营珠宝、顶级珠宝及腕表。
欧玛斯(Omas):成立于1925年,主营书写用品。
劳力士集团
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劳力士集团目前是瑞士第二大钟表企业,年销售额逾20亿瑞郎,瑞士境内员工3700人。集团的构成十分“精锐”——只生产连年荣居世界销售额之首的劳力士牌手表及其兄弟品牌帝舵表。这两个身价不凡的品牌使劳力士集团成为瑞士最大的奢侈表生产者,每年瑞士全国生产用黄金总量的半数都被使用在劳力士集团的成品表中。
对于那些希望保持钟表业现状的企业来说,劳力士无疑是抵制合并浪潮的“中流砥柱”:无意于吞并扩张的劳力士集团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企业坚决保持传统和独立性的观点。
其它独立钟表品牌
百达斐丽Patek Philippe
世界名表百达斐丽Patek Philippe,英文缩写就是PP。勿庸置疑是全世界公认最好的品牌,号称“手表中的蓝血贵族”。PP不以复杂的机芯或者华丽的外观见长,甚至在其男装表的外壳上很少镶嵌任何钻石或者宝石,但是它始终坚持自制机芯,限量生产,天生就具有一种儒雅内敛的贵族气质。所以,PP不是有钱就可以佩戴的,那些戴着黄澄澄的金戒指和金项链、经常出入桑拿和卡拉OK的“土财主”根本不配拥有PP。佩戴者应当是有一定的气质和风度,谈吐文雅,具有“贵族气”的成功人士才可以佩戴。PP对与大号的戒指、手链和项链等珠宝具有“免疫力”,把这些东东和PP放在一起总是不协调的,所以在戴PP时应当避免再佩戴这些俗气的东西。PP的价位都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作为入门级的3919也得11万左右。
爱彼Audemars Pigeut
放眼世界表坛,以爱彼表 Audemars Piguet 精湛的制表技艺和创新能力,无论在国内或全球享有顶级表厂的声誉殆无疑义。在1889年举行的第十届巴黎环球钟表展览会中,爱彼的Grand Complication陀表参展,精湛设计引来极大回响,声名大噪,享誉国际,为爱彼表在表坛树立了崇高的地位。时至今日,爱彼表在Audemars与Piguet家族第四代子孙的领导下,成就骄人,深获钟表鉴赏家及收藏家的推崇,成为世界十大名表之一。很多表迷固然醉心于 Audemars Piguet 的复杂性能腕表,但若论及在爱彼表的众多款式中,哪一个款式是最负盛名并受到欢迎,八角形表面的Royal Oak 皇家橡树腕表大概是最能吸引众人目光的表款。而比起爱彼表八大天王的惊人身价,Royal Oak 皇家橡树表不但显得平易近人,而且在 Royal Oak 曾是划时代创举的独特造型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段值得令人咀嚼再三的传奇故事。
当爱彼表在 1972 年推出皇家橡树 Royal Oak 腕表后,连带在腕表设计和制造上所掀起的风潮。其一是独特的八角形外壳、加上其螺丝外露的革命性设计,打破了钟表业界遵循了数十年的不成文规定∶所有运作的零件都得隐藏起来,皇家橡树也因此影响了全世界的钟表设计风格,成为不朽的表坛瑰宝,乃至今日依旧是爱彼表的代表作之一。其二是皇家橡树 Royal Oak是顶尖高级表厂中第一个以不锈钢为材质来制造的表款,当年前所未闻的仅3300 瑞士法郎的定价更震惊表界,开启了高级表进军运动表的先例。而 Royal Oak 以螺丝锁定的八角形外壳结合了圆形的表圈,厚实坚固的造型,更一举奠立运动表形象的典型。其三是皇家橡树 Royal Oak 的大表面设计 (mm,以当年的标准而言) 和 IWC 的 Portugieser 大葡萄牙手表以及晚近的 Panerai Luminor 并称大表面手表风潮的三大推手。
艾美Maurice Lacroix
1975年,第一只以艾美命名的表诞生,即深受爱戴,市场逐渐遍及欧洲和亚洲各地。艾美表厂的母公司瑞士达昌洋行也从代理侪身制造商行列。艾美表保证百分之百瑞士制造,它定位得宜完全对准消费者的胃口,完全符合潮流的去向,完全贴紧时代的脉搏。他们的制作恪守着瑞士的传统,但又在最新科技的辅助下令产品精益求精。
自1989年收购位于赛涅莱日耶Saignelegier的表壳制造厂后,艾美不断致力于提升机械及设备质素,以确保艾美表与时代齐头并进。艾美表已完全紧贴市场脉搏,不但外型无懈可击,功能和水准也直逼一流名牌。现在的产品主要是钢的或是包金的款式,能够满足各方面人士的需要。1997年4月,艾美得到一项殊荣。在德国market intern会报的一次调查结果里,艾美得到了中价档次(价格范围是500到1,499马克)手表类别中的[本年最佳手表]大奖,得分远远抛离接近的对手。这个奖项,是对Maurice Lacroix的正面肯定。
梅花 Titoni
是一个典型的瑞士传统表厂,自1919年在瑞士格林肯建厂以来,相传三代,是现今极少有的独立家族制表企业。多年来它一直坚守在自动机械表的的领域上,该公司最感骄傲的一个特点是其产品中有95%是高度精准的机械腕表。一直以来,梅花表都坚持“品质第一”的态度,专注生产精致、可靠耐用的机械表,在世界各地,树立了“机械工艺的象微”之形象。其公司广告标语“机械艺术的典范”,清楚的强调其在生产机械自动手表领域中的专业地位。梅花表是进驻中国较早的瑞士品牌,多年来以“精密、可靠、耐用”的稳定品质赢取了消费者对梅花表的独特信赖,奠定了梅花表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