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土耳其兵力有多少
1. 二战中.德军为什么不从土耳其进攻苏联
土耳其当时有80万军队,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是硬磕的话,还是有点难度的,必然会有一定的兵力损失,没有意义。
2. 二战中各个国家的实力排名
按照以下排名依据:战斗力包括装备、人员素质、战略指挥、军事指导思想等等,除此之外在不同或相同条件下,交锋的战绩也是主要因素。此排名是综合考虑了以上因素而得的个人观点。
1、德军。无论从装备、人员素质、指挥水平、军事思想、战绩各个方面,德军都是翘楚。即使德国与列强相比处于弱势的海军也把英美搞得够呛。至于空军陆军更是打遍欧洲无敌手。在对称条件下,德军几乎在所有的战斗中保持不败(在非对称条件下,后期面对东西线两面夹攻,能打成那样也颇为不易。在北非战场更是名扬天下,虽败犹荣——在北非,德军从来没有真正占有过优势),只输了斯大林格勒一仗。其闪电战的战术思想更是大大领先于其他各国,其前线部队间的低空配合堪称完美,即使后来的美军苏军也没有达到如此默契的程度。
2、美军。综合国力最强的美国,其军队排名第二完全是因为其强大的技术、保障能力。其三军的标准化程度、保障力度在参战各国中是最好的。这点大大弥补了美军人员素质等其他方面的不足,使美军成为战后实力最强大的军队。
3、苏军。把苏军排在美军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苏军在海军上存在明显的劣势,其海军战术思想也不是很灵光。其他方面,苏军在士兵素质上也比美军要差,尤其在对欧洲平民的尊重和军队纪律上差些。
4、日军。日军陆海空三军实力较为均衡,但和美、苏有明显的差距,除了装备因素外,战术思想的陈旧时期致命伤(这也是当时亚洲军队的通病),使得日本军队在与欧美军队对抗时明显感觉落后。1939年诺门汗,最精锐跋扈的关东军被朱可夫的苏联坦克打得稀里哗啦,45年时,苏军铁流更是横扫东北;在太平洋诸岛争夺战中,冲着美军机枪列队拚刺刀也只有日本人干得出来。即使表现较好的海军,也是抱着大舰巨炮的陈腐信念,虽然有山本五十六这样的重视海军航空兵的将领,但总的来说日海军在对于航母、潜艇的使用上乏善可陈。日军之所以排名如此,是因为其武士道精神激发出的战斗力,以及还算合格的三军装备水平。
5、英军。英军在欧洲的战绩只能用凑合来形容。其装备水平虽然好于日军、苏军,但略次于美、德军,其海军战机虽然较突出,但鉴于其对德、意有优势,这种战绩含金量要比日本与美国海军硬碰硬要低些。而且其海军在太平洋与日军交锋处于下风。综合其装备水平和气战斗意志及战绩,只有空军的不列颠之战拿得出手。排名第5已经不错了。
6、中贡�6�9军。排第6完全是拜牌第7的国军所赐。主要是由于中贡�6�9军在装备如此差的条件下,能取得这样的战绩,令人刮目相看。有人统计研究得出结论,中贡军战斗力几乎等于国军的3倍。假设中贡�6�9军的装备达到中央军二线部队的水平,中贡�6�9军完全可以取得比现在更大的战果。假设中贡�6�9军的装备达到日军的水平,他完全可以在正面战场把日本赶出中国。假设中贡军装备达到德军水平……但不能假设,中贡�6�9军受装备水平和环境所累,只能排在这个档次。
7、中国�6�1党民国�6�9军。应当说,日军、中贡军、国军三支军队在轻兵器和战术层面上述入同一水平。主要区别就是在重武器上,日军在炮火、空军支援上有极大优势。对于国军和中贡�6�9军来说,国军在装备标准化、补给供应、维修以及获得国际支援上要强很多。而国军对日军的作战、以及与中贡军的摩擦上都是胜少负多。而且国军时期和团队凝聚力也不济二者,所以,排在二者之后。
3. 二战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共产党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德国VS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在此之前,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军人综合素质都不在德军之下,由于苏联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使得投入于军事准备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这十年里,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世界上最强的几支,和德军的整体实力差不多。但结果却是,在三年的苏德战争里,苏联共死亡了包括1000万士兵在内的200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万多人。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军工机器一直没有停下来,共生产了约10余万辆坦克和火炮。
苏联的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德国的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千万。德国没有丰富的战时资源可供使用,而苏联的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从资源上的实力分析,双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苏军一开始就被动挨打,每次战役都会10万10万的士兵被俘或被歼,而且苏联还有美国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同时英法及欧洲反法西斯军民在西欧、南欧、以及北非几条战线上和德军抗战,使德军整体的军事实力的总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说德国是以其最多60%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以近95%的综合军事实力的苏军在苏联本土进行战争,苏联在双方的战争条件上占着比德国多得多的优势。
4. 二战中,共有多少个国家参战,一共有多少部队参战
众所周知,二战对立双方有两个阵线:以德日意为代表的法XS阵线;以美
苏英中为代表的反法XS阵线。
参加法XS阵线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
利亚、芬兰7国,前三国是这一阵线的核心。
参加反法XS阵线的国家有:美国、英国、苏联、中国、澳大利亚、比利
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
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
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宾、阿比西尼亚、伊
拉克、巴西、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法国、厄瓜多爾尔尔、秘鲁、
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
嫩47国。
按照国际会议的协议,联和国的创始会员国都是加入反法XS阵线的国家和
地区。丹麦、阿根廷、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苏联加盟共和国)因为是联和国的创
始会员国,所以也成为反法XS阵线的一员。
此外,还有3个国家是宣了战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8月10日对
日本宣战、阿尔巴尼亚(法XS傀儡政F)1941年10月17日对英国宣
战、暹罗(今泰国)的投降派政F1941年12月11日与日本签订攻守同
盟,并于1942年1月对英、美宣战。
所以,共有先后61个国家和地区的17亿人口(占世界3/4以上的人
口)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西斯大概投入了有2000万.
盟国方面投入了8000万.二战参战兵力总达1亿人.
5. 二战时各国的兵力
1、苏联
苏联军队是二战中规模最庞大的军队之一,由战争初期的500万余人发展到战争结束时的近1200万人,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苏联军队的数量都大体维持在900万到1100万的水平。
其中苏联陆军是最主要的作战力量,苏联在战争中组建了最庞大的装甲部队和步兵和炮兵部队,正是依靠这支强大的地面部队,苏联才最终挡住了纳粹德国陆军的进攻,并最终将战线退回到德国本土。
战争结束时,苏联陆军是世界最具有战斗力的部队,拥有最强大的装甲部队,拥有6个坦克集团军、23个独立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坦克和自行火炮总数超过2万辆。
2、美国
美国军队是一支在战争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军队,是战后唯一一支能够和苏联军队相对抗的武装力量。不同于苏联军队的陆军一支独大,美国军队除了陆军外还建立了一支空前强大的海军,这是当时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拟的。
美国陆军同样拥有一支强大的装甲力量,拥有28个装甲师,15个独立装甲旅和其他独立装甲营,坦克和自行火炮总数达13000辆。由于美军没有组建更好级别的装甲单位以及在装甲战术上的局限,美军的突击能力是远不如当时的苏军的。
3、德国
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德国军队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这得益于德国提前的军事动员和先进的作战理念,到1941年德国军队已经是欧洲最强大的军队,总兵力超过700万人,而当时苏联才有500余万人。
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德国军队也开始大规模的增加,到1944年德国军队的增长达到顶点,用兵超过1000万人,但是它的对手总兵力也相应的增加到2000万人,所以德国军队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
4、英国
英国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一直以来都是将海军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只保留一支小型的职业化陆军以应付和平时期的各种危机。
由于二战中英法联军很快被德军打败并被逐出欧洲大陆,英国为了保卫本土不得不将主要经历放在了海军和空军身上,英国是自始至终都坚持发展战略空军的国家之一,这不可避免的要削弱陆军的力量。
不过为了开辟第二战场,英国还是组建了一支规模较大的远征军,战争结束时英国总兵力近700万人,拥有6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军队实力仅次于苏联和美国。
5、中国
中国军队战前只有不到200万人,而且严重缺乏现代化武器,是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
但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开始极速的扩张,其中国民政府领导的军队人数在400万左右,中共政府领导的军队由几万人增加到100多万,这样中国军队最高兵力应该在500多万人。
6. 二战土耳其的经济军事实力
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交汇处,把守战略要道。战争刚刚开始,各国使节就蜂拥而至,希望用各种阴谋诡计动摇这个年轻的共和国的中立立场。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时向德国和英国出口矿石等资源,换回武器和其他物资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并借此机会寻求发展。德国将帮助土耳其建设道路和铁路,英国将帮助土耳其建设机场和港口,两国会相互竞争,各自提供最好的设备,而土耳其则允许两国势力在国内用各种阴险的伎俩明争暗斗。
土耳其利用自己的铬铁矿和铜矿石换回了先进的武器。由50个旅,80万农民出身的士兵组成的步兵在古安纳托利亚高原严酷的环境下锻炼出来,足可以媲美欧洲任何一国的步兵。土耳其领袖伊诺努决心维护国家的独立,他不希望依靠别国军队保卫自己的家园,因为那样的代价就是本国的子弟兵也要为他国的利益流血牺牲。
土耳其同交战双方签署了贸易和约,换来双方对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认。1943年1月30日,伊诺努与丘吉尔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达纳举行会谈,并同意在圣诞节那天加入战斗。随后同盟国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辆坦克,48门自动炮,300门野战炮,近3000门防空炮,大约100万枚反坦克地雷和10万把步枪,作为第一批军事援助。但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这三巨头在德黑兰举行会议的时候,土耳其依然拒绝与德国断绝联系,甚至不允许英国飞机使用盟军帮助修建的空军基地。
现在,只有丘吉尔对土耳其的参战依旧感兴趣,苏联对其彻底失望,决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巴尔干半岛。在开罗会议上,伊诺努辩解称自己没有行动是因为需要和其他国家的部队协同作战,这需要周密的准备。而被要求现在就着手制定计划的时候,伊诺努却说军事将领都留在安卡拉,所以无法讨论。
1944年2月,驻土耳其的英国司令官回国;4月,英国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国出口铬铁矿,否则就封锁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终于照办,因为到这时,纳粹德国已经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报复这样一个国家了。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对德国宣战——再过5天,就要超过同盟国定下的有权在战后加入联合国的最后期限。
7. 二战后,苏联是否入侵土耳其,如果是,时间,状况,美国苏联英国土耳其指挥官名字,美国是否是布拉德利
一九四五年苏联在土耳其边境集结了20个师,总兵力逾百万人,其实力比正在远东准备对日本关东军发动攻击的部队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意图也很明确,就是要拿下土耳其。因为土耳其在二战时期拒绝苏联海军出入黑海,却对德国人放行无阻,另外,土耳其长期迫害亚美尼亚人,并准备在德国人拿下莫斯科后出兵攻占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最后关头,杜鲁门扔了日本两颗核弹,才把斯大林给镇住,取消了入侵土耳其的计划。
8. 土耳其军力军情
主要统计
面积77.945万平方千米。人口6613万人(其中,13~17岁男326.6万人,女318万人;18~22岁男325.4万人,女309万人;23~32岁男609,8万人,女576.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79814万亿土耳其里拉,合1860亿美元(1999年)。国防费4742万亿土耳其里拉,合77亿美元(2000年国防预算)。原煤5507.3万吨(1995年)。钢铁1400万吨(1998年)。原油360万吨(1998年)。天然气2.01亿立方米<1995年)。发电量817.34亿度(1995年)。粮食3318.2万吨(1998年)。海运能力,商船(载重100吨以上)880艘、总载重量711.43万吨(1998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机场26处、客运量123.05亿人千米、货运量2.142亿吨千米(1998年)。
国防体制
总统为武装力量统帅。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有总统、总理、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外交部长和宪兵司令,由总统任主席,基本任务是制订战争动员计划、议决国家军事政策和其他有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武装力量的最高决策机构为最高军事委员会,由总理、总参谋长和陆、海、空军司令以及宪兵司令组成,任务是讨论和决定武装部队各级军官任免和调动、晋升和退休、国防费用的计划和分配、军队编制和军法军纪等问题。国防部为政府中一个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构,设部长、副部长等,部长由总理任命的文职官员担任,任务是负责武装部队的征兵。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军工生产等工作。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为总参谋部,总参谋长由总统根据总理提名在担任过陆、海、空军司令的上将中任命,任期4年。总统通过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
领导人物
总统兼武装力量统帅阿赫迈特·内季代特·塞泽尔(2000年5月上任)。国防部长萨巴哈廷,恰克玛克奥卢(1999年8月上任)。总参谋长侯塞因·科夫勒克奥卢上将(1998年8月上任)。陆军司令黑尔米·顾兹科克上将(2000年8月上任)。海军司令伊尔哈米·埃尔迪尔上将(1999年8月上任)。空军司令埃尔金杰拉辛上将(1999年8月上任)。
武装力量
兵力 现役部队60.97万人。
陆军
约49.5万人。编有4个集团军司令部,9个军司令部,1个机械化师,1个步兵师,14个装甲旅,17个机械化旅,9个步兵旅,4个突击旅,1个步兵团,1个总统警卫团,5个边防团,26个边防营。
主战坦克:4205辆,其中M-48A5T1型和M-48A5T2型2876辆,M-60A3型658辆,M-60Al型274辆,“豹”式IAI型170辆,“豹”式lA3型227辆。
装甲侦察车:若干辆。
步兵战车:650辆。
装甲输送车:3643辆(AAPC型830辆,M-113型2813辆)。
牵引炮:105毫米若干门,155毫米517门,203毫米162门。
自行炮:105毫米391门,155毫米222门,175毫米36门,203毫米219门。
火箭炮:60门(107毫米48门,227毫米12门)。
迫击炮:2021门(107毫米1264门,120毫米757门),另有81毫米迫击炮3792门。
反坦克导弹:943具(“眼镜蛇”186具,“陶”式365具,“米兰”392具)。
无坐力炮:57毫米923门,75毫米617门,106毫米2329门,高炮1664门(20毫米439门,35毫米120门,40毫米1105门)。
地空导弹:“毒刺”108部,“红眼睛”789部。此外,还装备有各型飞机168架,武装直升机37架,运输直升机262架。
海军
5.46万人(含海军陆战队3100人,海岸营部队1050人),编为5个海岸基地司令部。
常规潜艇:14艘。
护卫舰:22艘。
导弹快艇:21艘。
巡逻艇:28艘。
布雷舰艇:1艘。
反水雷舰艇:23艘。
登陆舰:8艘。
登陆艇:59艘。
辅助舰船:27艘。
海军航空兵
装备有用于反潜作战的直升机16架(其中13架为AB-212型武装直升机),教练机7架。
海军陆战队
1个团,3100人。
空军
6.01万人。编有2个战术空军司令部,1个运输司令部,1个训练司令部,1个后勤司令部,11个攻击战斗机中队,7个战斗机中队,2个侦察机中队,5个运输机中队,3个教练机中队,6个地空导弹中队。作战飞机505架。
战斗机和攻击战斗机:F-16C型210架,F-16D型30架,F/NF-5A和F/NF-5B型87架,F-4E型139架。
侦察机:RF-4E型39架。
空中加油机:KC-135R型2架。
运输机:C-130B和C-130E型13架,KC-135R型2架,C-160D型19架,CN-235型50架(其中部分可用于电子战)。
要员专机:2架。
教练机:SF-260D型38架,T-33型34架,T-37型60架,T-38型70架,T-41型28架。
直升机:UH-1H型20架,AS-532型20架。
地空导弹:“奈基”92部,“轻剑”86部。
预备役部队
37.87万人(41岁以下),其中陆军25.87万人、海军5.5万人、空军6.5万人。
准军事部队
22.02万人。宪兵和国民警卫队21.8万人(其中预备役5万人),装备装甲输送车560辆、飞机2-3架、直升机56架。海岸警卫队0.22万人,装备近岸巡逻艇64艘、运输机2架。
兵役制度
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18个月。
军衔
军官分3等11级,即将官4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驻外兵力
驻塞浦路斯1个军,约3.6万人。装备坦克386辆、装甲输送车476辆、牵引炮102门、自行炮60门、迫击炮450门、高炮48门、飞机3架、直升机4架、近岸巡逻艇1艘。
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兵力:驻波斯尼亚1300人,驻东帝汶2人(军事观察员),驻格鲁吉亚5人(军事观察员),驻伊拉克和科威特边境6人(军事观察员),驻意大利4架F-16C型战斗机,驻南斯拉夫科索沃维和部队约950人。
外国驻军
驻有北约盟军东南联合司令部和第6战术空军司令部。英国军人160人,飞机6架(“美洲虎”GR-3A和GR-3B型6架、VC-10型2架)。美国2040人,其中海军240人(包括陆战队220人),空军1800人;空军驻有1个飞行联队,装备飞机包括F-16、F-15C、KC-135、E-3B和E-3C、C-12、HC-130和HH-60。
军队节日
建军节8月30日